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三期

2004年 August 16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三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本週媒大事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讀本: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第二部:曠野中的呼聲

(續上週)

出於對三台壟斷後,節目品質不佳、哄抬收視率、品味低俗之不耐,八零年代,行政官僚終於有了公視的規劃。但無奈彼時以道德論、反商業、宣達國策而支持公視的呼籲,爾後卻漸成推動公視的負數。而原先欲採特許金及對營業額徵稅做財源、創造結構變革的建議,也因三台關說化為無形。而因資源不足、採取廣電基金製播的公視形式,因節目品味接近社教、菁英、小眾,復影響後人觀感。以至公視欲脫離政府電台形象而自立,已近二十年的蹉跎。

此外,起自七零年代、於民間地下化發展的有線電視,到了八零年代,也成為政府不得不面對處理的課題,然而國民黨政府在正當性加速受到挑戰下,卻仍選擇以拖待變,放棄宏關的電信整合規劃,而與現狀妥協。是以雖然彼時在審議委員會、回饋金徵收、無線電視收視? v等各項爭議上,可略見立法進步性,然而最終一區多家的設置卻導致惡性競爭、財團介入,而公共頻道未明確定義外,又重以其他立法方向也未開發,有線電視之多元性竟從而消逝。

而九零年代以降逐漸重要的數位化發展,雖是少數政策先於發展的案例,然而台灣追從美國腳步,追求高畫質電視的方向,除了昧於國際潮流,更從未正視社會需求。以致要進入廿一世紀了,政府對利用數位化契機,對廣電資源重做合理分配的概念,仍一無所悉,僅就放寬無線電視事業可經營電信及付費服務進行規劃,卻在競爭與回饋機制上因循,並缺乏對其他民主國家發展之參照,錯失公共討論時機。直至政黨輪替,這樣的情況才出現改變的契機。

但儘管「傳播政策白皮書」具有相當進步性,卻仍然未必可為結構改革的保證,這是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成立的原因。此外,約莫同時,無線電視學會也終於察覺,若非走向行動接收另闢市場,未來仍然難以與有線電視對抗。因此,等於仍然在政府放任下,朝向歐規來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府仍未就文化素養及公共服務方面,多費心思,甚至在當前以商業電視為主體的環境! 中,對於白皮書的態度更不只一次出現動搖,眼見荒原還數度將成死地。

然而社會各界對電視進行改革的呼聲,終究還對迷途的政府產生了一定的引領效果,而包括由無盟改組創立的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等運動團體長久堅持的公共化理念,也慢慢要落實為政府具體的施政。而我們儘管樂見政府對廣電政策採取精勤任事的態度,不過由於深知「革命之路常且遠」,我們並不天真,對於公共化的各個面向,仍認為有積極關心的必要。在此,還僅呼籲有志之士,一起加入為台灣社會培沃土的行列!

∮本週媒大事

1.新聞局長發表:廣電市場需重新規劃,將朝公共廣電集團發展。

小編報報:新聞局長最近總喜歡用「公共」廣播電視這字眼來召開記者會,但對於「公共」廣電集團的細節與這筆錢要從哪裡來,卻總是避而不談,小心「公共廣電集團」成了一個政治語言,讓公共集團成了一個虛無的海市蜃樓。

2.金馬影展首度奔騰到台中市

小編報報:今年金馬影展要到台中舉辦,台中市長胡志強除了親自迎接外,並感慨表示,台
灣電影逐漸衰退,政府有責任花更大的心思重振雄風,不要只想到選舉。當然還有外資片商壟斷我們電影市場也是眾所皆知,就看辦了這麼多場電影研討會的政府有無落實的誠意了。

3.汪笨湖台灣起動,一個禮拜後熄火

小編報報:華視首開無線電視先例於八點檔播出政論性節目「台灣起動」,前二集收視率未如理想,卻在星期三時發生主持人與沈富雄立委對罵,隨後收視率飆高,但星期五突然宣佈辭去「台灣起動」。不管什麼原因導致這次突然熄火,無線廣播電視因為頻譜的稀少性,需要有全面兼顧公民利益才是,而非營利取向。

4.台灣奧運廣告,英國看不到

小編報報:行? F院新聞局自十日起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奧運文宣短片廣告。遺憾的是,台灣在英國廣播公司投資密集播放的文宣,英國本土反而看不到。這是因為BBC已經收取執照費,所以必須保障民眾不受到「廣告污染」的空間,不知何時?台灣民眾才能在觀看屬於我們全體所有的「無線電視」,可以也有這樣的享受。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二期

2004年 August 9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二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本週媒大事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讀本: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第一部:四十年的荒原

自1884年,德國尼庫普發明圓盤掃瞄開始,電視走入人類傳播史,已超過一世紀的光景。期間,科技迭有進展,以 至於當前媒體匯流,「電視」已不僅僅是「電視」本身。不過,電視除了是科技產品,更是文化型式,而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每與人類社會相互牽動。在台灣,自1962年,電視嫁接為常民生活的景觀,而今四十餘年,品質之劣與選擇之狹,早是存而不論的事實。而欲追究電視所以因過 度商業化而產生合法性危機,政府之放任可說難辭其咎。

回首六、七零年代,電視概念在知識分子間雖有一定普及度,但其誕生,實在還非政策預期結果。教育電台所以成立、違抗政府因財源不足及外匯有限所做出「電視以民營為原則」的指示,是秘密闖關、造成既定事實的意外。以至於台視在政治強人意志下,以台日合資方式建台,電視也只是自由中國的樣版道具。在當時美援培育技術官僚設定的經濟政策框架下,電視做為進口替代指標與商品流通工具,雖曾意外地形成公共商業廣播體制,但為期不長。

鑑於台視對廣播廣告之虹吸效應,中廣與其他民營電台為介入電視投資,遂有了開辦第二「民營」電視台的倡議。以至於中視建台,相關人員對政府所欲設置「公營廣播電視網」大加杯葛,以黨國一家為由,認定自律當可矯正過度商業經營的弊病,竟使彼時主管廣電業務的文化局「從善如流」、刪除相關規定,反而給了國防部介入教育電台的良機,於是原先公營的教育電台,在擴大資本的過程,竟轉變為民營的華視,市場失靈的亂象從而不可收拾。

特別是文化局遭裁撤後,電視重新定位為宣傳業務而移轉新聞局管轄,政策自此喪失了研究的設計,而簡化為管理統治的手段,以至於規劃法案,乃以「內容規範」為主體,而棄「制度改革」於不顧,更為商業化弊病加火添薪。此外,在退出聯合國後,台灣也進入電視國際規範萎縮的黑暗期。而自絕於國際電信聯盟與亞洲廣播聯盟之舉,非但使台灣缺乏與國外專業團體切磋觀摩的機會,重以相關學會的自我封閉,公共價值觀的產業政策惜而未能形成。

以上耙梳,還權充為當下理解當前電視生態的背景,卻也正是由於過去政府在制度擘劃上所展現出消極、放任與不做為的態度,除了造成彼時無線電視的壟斷,也囿限了日後電視的各項發展,甚至影響到社會看待議題的方式,比如:公共電視在意涵被刻意扭曲下孱弱發展;有線電視在無線電視無法滿足需求下勃興卻失去文化生機;數位化,則在缺乏國際視野下,持續以科技至上的迷思運作。而今回首,思及台灣電視四十年的荒涼景象,吾人焉能不歎?

∮本週媒大事

1.紀錄片麥胖報告,揭露連吃30天速食滋味

小編報報:根據調查,美國大約有三成七的兒童及少年體內脂肪含量過高,而每三個成人就有兩個超重或肥胖,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食用速食的結果。消費者的理性與自主權,在此三緘其口。

擁有龐大資本的連鎖速食店,在廣告的強力放送下,往往塑造了健康美味的形象,讓人難以抗拒,而消費者並沒有被充分告知速食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所幸,美國紀錄片「麥胖報告」導演摩根史柏路克揭露了這個事實。「麥胖報告」在美國上映時票房超過一千一百萬美金,澳洲、德國、法國等地也有亮麗成績。聽說台灣片商最近舉行試片會,眾人不但看得笑聲連連,應邀前來觀賞的速食業者更是勤作筆記。在這裏,紀錄片對社會現況的反省起了回響,這也是一種記錄片的社會運動及政治學。

2.新聞局關切電台聯播行為

小編報報:廣電媒體的壟斷行為,使得內容喪失了多元化、在地性。行政院新聞局長林佳龍關切電台的「聯播」行為,藉此防止強勢電台壟斷頻道的作法值得肯定,不過,目前的當務之急應是成立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制定完整前瞻的傳播政策,否則會讓人覺得有政治箝制言論之嫌。

3.韓劇大長今收視告捷

小編報報:八大電視古裝韓劇「大長今」收視率最高曾創下五點四六佳績,勇奪有線電視節目第一名、全國收視率第二名。「大長今」是韓國公視MBC的作品,這證明了,公共電視優良的節目製播環境,提供了精緻且受大眾歡迎的節目。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是很難有這樣的節目出現的。

4.汪笨湖入主華視8點檔

小編報報:在商業體制下,談話性、政論性節目為了收視率,往往擁有特定意識型態,以吸引特定觀眾收看,節目裏訴諸情緒性的語言,往往形成政治對立。這類節目進駐無線,說穿了,只是為了營收,並沒有提供公共論壇的功能。還是敢緊將台華視公共化,才能多少平衡媒體中的政治亂象。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一期

2004年 August 2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一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從林志玲走紅模式看台灣媒體
∮本週媒大事
∮隨唬撰 V.S. 正經講
1.隨唬撰
「台北二一」的戲裏戲外/李林
2.正經講
國片的烈日與寒冬/廖中
∮媒投稿
1.假新聞、真精采/陳語/海巡現役士官
2.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戰爭/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研一 朱怡蒂

∮編輯室報告:從林志玲走紅模式看台灣媒體

若讀者最近「隨意」收看/聽大眾媒體,那你一定很難不認識林志玲這號人物。說來也真奇怪,林志玲的走紅模式就像突然出現的颶風般,毫無預期地席捲所有媒體焦點。先是在今年4月1日的蘋果日報上的一篇報導,〈林志玲打敗蕭薔成為台灣位高價的名模〉。這篇報導的內文為:〈富商最愛的港台女星,順位大風吹!〉,根據最新一期《壹週刊》報導,名模林志玲以高達港幣八十萬元(約三百四十萬元台幣)「陪吃飯」天價,打敗頭號美女蕭薔(約一百五十萬元台幣)、以及人氣甚佳的林熙蕾(約一百萬元台幣)。稍後,林志玲否認有吃飯此事,並回應:「以金錢作為認識的手段,對我來說impossible!(不可能)」。漂亮的新面孔、良好的家世背景、傳不完的緋聞,恰恰符合話題人物的基本要件。接下來三個月,如我們所見,性喜八卦的媒體開始吹起「林志玲颶風」。

然而有趣的是,引起話題風潮的林志玲本人,卻不是媒體聚焦所在;相反的,媒體所追逐的話題始終圍繞在「 陪吃飯」一事上。難道,媒體報導下的女明星,只能在「物化女性」的議題上打轉嗎?以林志玲的竄紅模式來看,情況可能真的是這樣、甚至更糟。我們可從星報影劇新聞的網路點選排名來觀察,週點選率最高的新聞排行榜中,能衝上前三名寶座的新聞,不外是以女性最私人的話題為標題的新聞,例如:〈破功懷孕? 寇乃馨力守最後處女封號〉(6月26日至7月2日)、〈寇乃馨 肉體處女 精神妓女〉(5月8日至5月14日)、〈張震嶽頻讚她吹喇叭 路嘉怡無語〉(6月19日至6月25日)、〈閨房直擊! 素顏楊丞琳 睡衣髮散見人〉(6月12日至6月18日)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媒體正經事不做,老愛獐頭鼠目地鑽進別人褲襠裡亂衝亂撞。新聞的取捨也是以能炒作話題的為優先。

除了女明星之外,媒體在拍攝一般女性身體時,從身著清涼服裝的泡沫紅茶少女到援交妹、檳榔西施、AV女優、鋼管辣妹等等,媒體多半利用運鏡手法來強調台灣少女的夠嗆夠辣,以滿足觀看民眾好奇的偷窺慾望,提高收視率。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台灣少女的全體印象呈現,然而這些普羅女性跟女明星比起來更難以擁有媒體的更正權,而錯誤的刻板印象就如此地不斷加強。

或許有人會以市場邏輯說道:「媒體做成這樣還不是因為有人愛看」。但,坐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難道都是男性嗎?或是女性也喜歡看這類報導?這個問題或許應該換個方式問:「如果媒體當中呈現了我們不滿意的內容,我們可以要求改進嗎?」答案是肯定的,如之前閱聽人監督聯盟運用抵制的力量就是一個例子;國外的例子更是可以參考:1988年10月法國社會學巨擘Bourdieu和數以百計的藝文界人士聯合發起一項活動,要求電視戲劇在播放當中不能插播廣告,要求公共頻道完全不能播廣告,經費應全部取自執照費與徵收自私營頻道的廣告收入,結果得到20萬人簽名連署。所以對於電視與媒體內容不滿的民眾,別忘了喔,自己其實是擁有可以改變這個現況力量的一分子。

∮本週媒大事

1.警方於上禮拜一圍捕張錫明失敗之後,進行了大規模山區搜索行動,但是因為很多新聞記者並沒有拍到新聞畫面,進而要求警察「演出攻堅」畫面,要求假攻堅新聞記者認為,他們會要求警方演出假攻堅,是因為要拍到「攻堅畫面」實在是太困難了,還有因為他們公司上層一再要求他們隨時提供畫面,並讓他們感覺到真大壓力有關係。

小編:許多記者在此時頗有大導演氣勢,一聲令下,許多警察開始配合演出,表情相當緊張與生動,由此看來,看來我們國片有救了,應該大家一起把這個新聞拍完之後,直接報名金馬獎應該也有奪冠的實力,疑?最佳男演員會不會給張錫明拿走阿。

2.中視周日偶像劇「我的秘密花園」最近播出時出現飲料品牌被貼上馬賽克的畫面,讓觀眾大感突兀,議論紛紛。該劇製作人馬競達表示:「由於風聲很緊,新聞局連連口頭警告,能避就避吧。」

小編:哎呀,求婚事務所裡面,還有冰箱一打開全部都是蕃茄汁,是怎樣?不過新聞局在刮別人鬍子之前自己也要先刮乾淨,為何你可以置入,卻不准我們置入呢?

3.5566目前手上有三個大型綜藝節目,占據周五周六周日的黃金時段,還與大哥級的主持人對打,顯見幾個大男生的「火度」。不過最近網路上卻有網友表示「每一個節目都一模一樣,越來越看不下去」。

小編:幫忙翻譯這位網友的意思是,5566主持的節目總不脫水上活動、競賽遊戲與泳裝美女。而不論是5566,吳宗憲所主持的綜藝節目也是如同此類,這兩個「綜藝企劃」班底該不會其實是同一組人吧?什麼?!其實是同一個人(很冷)。

4.七月最後三天在兒童育樂中心舉辦了野台開唱,而不論是野台開唱或是之前音樂祭以及春天吶喊,台灣大型音樂會越來越盛行,這些音樂會的主角,都是一些不見容於商業媒體當中的一些樂團,而這些樂團在週末的野台開唱當中,更是直接表達了反對商業媒體的訴求。

小編:近來一群不甘於「音樂只是音樂」的地下樂團發起「鼓勵音樂文化多元發展,強烈支持媒體公共化」的連署運動,包括小白兔橘子唱片、大大樹音樂圖像鍾適芳、閃靈、濁水溪公社、薄荷葉、廢唱片、壞女兒、TizzyBac等樂團都加入連署。有網站喔,趕快去瞧瞧http://www.bigsound.org/publicmedia

∮隨唬撰 V.S. 正經講

《隨唬傳/李林》

「台北二一」的戲裏戲外

「台北二一」是部清新的國片,為何叫他清新,除了拍攝手法清新脫俗,類似文學中的小品文,更讓我看到真實生活中,導演楊順清的執著真情。

接受友人的邀請,與高采烈的到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參加首映會,找尋友人的友人的導演朋友,準備向導演索票。正引頸尋找那位是導演時,突然一聲「導演」,讓我把目光,轉向一位背著記者包,一手吃著螺旋奶油麵包,一手拿電影票,看起來不顯眼的中年男子。他的不修邊幅,讓人很難將導演的尊榮與風光想像在一起。

戲裏,「台北二一」以輕快的鋼琴樂聲作開頭,伴著藍天、白雲,和捷運的快速腳步,引著觀眾進入劇情。男女主角交往多年,女生在東區服飾店當銷售員,男生是不得志的房屋仲介員。

女生想以買房子訂下來,男生卻以沒有支付能力拒絕。一切的開端由此開始,夾雜著許許多多現實生活台北男女都會面臨的十字路口。導演楊順清說,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選擇,但到最終時刻,總是二選一,這也是這部片名為什麼叫台北二一的緣故。

散戲後,跟導演閒聊了幾句。台北藝大畢業的他,是舞台劇「大宅門都沒有」的導演,本想拍部偶像劇,卻因緣際會地拍了這部電影。楊導演先前拍過一部作品叫「扣板機」,在台灣恐鮮少人知道。

曲終人散,拿著導演印有扣板機名片的我,回想一邊吃著奶油麵包,一邊發免費票的楊順清。我看見努力為作品推銷、全程等在戲院外頭的認真導演。疲倦的臉龐,帶著一點緬靦笑容,卻有堅忍執著的氣息。但台灣的電影環境,給了這些有才氣的導演多大的發展空間?

戲院外頭,導演的真情著實令人窩心。但戲院裏頭,國片的低迷如同冷氣的低溫,讓人寒心。

《正經講/廖中》

國片的烈日與寒冬

夏日炎炎,但今年的國片景況依然寒冷,根據新聞局的資料,今年一到七月間,在台上映的各類影片總計有一百七十七部,其中僅有二十一部屬國產影片,僅佔總發行量的4%左右,外國片甚至高達一百二十六部,國片;若以票房來論,國產片的產值甚至只有1.03%。

不過,政府的電影政策卻和今年的夏天一樣炙熱。除了年初新聞局電影處配合政府「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完成架設「電影產業環境塑造工程」;行政院並依據「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擬具「媒體文化產業發展方案」六項子計畫,其中包括「振興電影產業計畫」中的「3D電影旗艦計畫」和「一億元獎勵國際大獎電影」兩項,希望締造創造台灣電影榮景。今年年中,新聞局更信誓旦旦,計畫在十年內,分成三階段大力振興電影產值。

在這些討論中所隱含了二個問題,首先,政府的電影政策大多從經濟視野出發,首重電影的製片與行銷、著眼於電影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卻忽略了,從前製、製作、發行到映演紐帶的層層商業利益之下,觀眾的偏好鮮少能影響什麼樣的電影得到製作與上映的機會。換言之,我們並沒有看到政府對電影政策更後設、本質的問題的思考,那就是「國片振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這一個基本的問題。

在台灣堅困的電影環境中,除了極少數擁有資金或與國外合製的國片,幾乎都可算做獨立製片,「國片振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正可以從許多獨立製片的導演的創作精神中體現出來,其中不外乎是為了反映在地文化、或自我實踐、實驗精神等電影藝術的追求。

另一個問題在於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眾所週知,韓國政府支持和保護韓國電影的成效斐然,但我們看不到,我國政府在保護國片上的有力作為。1998年保護韓國國片的「光頭運動」,促成了「電影螢幕配額制度」(Screen Quota),促使韓國戲院每年至少要約一百四十八天(約40%)映演韓片、每年提撥約七百億韓幣預算給電影振興委員會等;而即使是經濟蕭條時期,政府也堅持每年要有五千億韓幣的電影事務預算,這項措施成功地使韓國電影發展振翅起飛。另外,中國也於今年限制引進外片美國片不能超過七成,亦即規定美國影片不能超過十四部,藉以保障國人能夠欣賞到更多國家地區的優秀影片。

韓國與中國政府的措施,在在顯示出政府在保護國片的魄力與強力手腕,而台灣的電影政策,我們希望不會是短線的文化政策操作而壯士斷腕。

∮媒投稿(1):假新聞、真精采 ( 陳語/海巡現役士官)

「記者現在正跟著維安特勤小組,進入嫌犯張錫銘可能藏匿的空屋進行搜尋」、「記者身後,警方專案小組正針對山區空屋工寮展開地毯式的搜尋」、「你可以看到霹靂小組手拿衝鋒槍、盾牌,隨時準備攻堅」……

一打開新聞頻道還以為轉到了HBO正在播「終極警探」,一幕幕警方荷槍實彈,以相互掩護的方式對山區道路、空屋進行嚴密的搜尋,完全跟電影劇情中警方出動大批人力圍捕歹徒沒兩樣;而前一刻歹徒張錫銘及黨羽與警方發生激烈槍戰的現場,雖已經拉起封鎖線,然而卻抵不過好奇民眾,紛紛走告斷垣殘壁中有彈殼、甚至歹徒遺留下來的金錢,趨之若鶩的到已成廢墟的現場拍照看戲,連媒體也準備好,駕著攝影機等著做新聞。

原以為傳說中媒體要求警方在鏡頭前,做出拿槍持盾、低伏前進的攻堅畫面,是個無稽飯後之談。沒想到,自己竟也有幸成為鏡頭下的一位〝演員〞,參與這次「獵龍專案」影集的演出。前日,臨時被要求著防彈衣、領65K2步槍、取實彈,到某漁港戒備。衝至現場,不見緊張肅殺的氣氛,也不見大批海巡、警方集結的態勢,反倒是拿著攝影機、相機的記者先生,笑著與上級單位商談等下如何帶出、鏡頭如何take。

上級一聲令下,一艘漁船正好入港為這場戲打了板,安檢、岸巡人員全都按照彩排的方式,到達定位,攝影機開始走位,相機不斷變換位置取景。安檢跳船的跳船、查艙的查艙,而持槍警戒的我與其他三員弟兄,則盯著船深怕有一個鏡頭沒對好,露了餡。一位攝影記者從後稍稍移動了我,叫我站側一點,以便他取全景。不知怎地,此時的我竟也有些成為〝演員〞的虛榮與快感,期待著看到片子拍好之後的成果。

這部戲的重點來了,近岸巡防艇的船緩緩駛進港區,前後各佔四位隊員警戒,配上迎風搖曳的國旗,晴天白雲照映海面,真的很威風。不過,巡防艇也NG,就因為攝影取景需要,來回繞了四五趟;另一頭,只剩觀賞用的軍犬也由軍犬士牽著,繞著港邊巡邏,攝影機在軍犬前面拍,軍犬似乎被嚇到似的,連矮牆也不敢跳,真是可憐牠了。

整部戲到此算是告一段落,遲到的記者只能徒呼負負的要求補拍一下,安檢的鏡頭,可想而知,我們這群警戒的〝臨演〞又要再擺一次姿勢,供其拍照。

充其量,早知道新聞不過就是一場秀嘛,我們就別太認真,看看就好。只是這場「show time」大家都愛看,就有人要去做,老實說,還真有點刺激誘人,不是嗎?所以,只要現今媒體生態不變,沒有制衡,沒有公共,就保證還有好戲可看!

∮媒投稿(2)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戰爭 (朱怡蒂/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自從2001年底中華電信提出MOD計畫之後,引起有線電視業者的關切和爭議,媒體主管機關新聞局對於此一問題,要求中華電信欲經營此類似有線電視的服務,必須申請有線電視執照使得經營,這也造成了中華電信在推動MOD服務上的延遲。雖然從技術上來看,MOD是利用寬頻IP網路由家中的室內電話線路及ADSL寬頻擷取,連接多媒體服務系統後,即可透過業者提供的機上盒連接到電視機,馬上就可以享受隨選隨看的服務,但從該服務所呈現型態來看,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目前所提出的數位電視服務(包括付費頻道與計次付費節目)並無二致,這也是為何有線電視業者氣急敗壞的原因了。

中華電信MOD引發爭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新聞局所核發的營運執照在法源依據上並不明確,依照現行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有線電視系統經營有分區限制,並受到第21條水平壟斷之約束,但新聞局公告中卻容許固網業者得以不分區方式經營,如此明顯地與現行規定不符,這也使得新聞局必須著手進行廣電三法合一之修正,將這種電信事業經營廣播電視業務規類為「他類廣播電視營運平台服務業」,並特別將經營區域與市場佔有率限制另作規範,以避免目前無法源依據的尷尬情形。

第二個爭議就是公平競爭的問題。目前MOD與系統業者推出的付費頻道均備有機上盒才可以收視,但是業者在購入STB的價格成本遠遠超乎於中華電信的機上盒,因為中華電信挾其雄厚資本的優勢,在推出服務時盡量壓低STB的租用價格,或根本採取免費措施以搶攻市佔率的話,民間系統業者就會備受威脅。且民間系統業者會面臨到兩項致命傷:一是業者受制於新聞局所頒佈的「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收費標準」,其中對於機上盒採取租用方式有許多不盡合理的規定;另一是地方政府對於機上盒的價格也具有審議權限,2003年台北市政府將機上盒價格上限訂於每台3500元的超低價格,讓業者直呼不可思議,甚至業者已向新聞局提起訴願,這也是導致目前業者對於付費頻道的推動遲至不前之原因。

另者,收費標準當中將付費頻道的審議範圍擴張到系統業者無法經營之地步,例如硬性規定業者僅得對付費頻道個別收費,並不得採以組合方式收取的「單頻單賣」政策,這種避免業者採取搭受策略以保護消費者手段,卻反而導致個別頻道單價可能過高,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之結果。

反過來說,中華電信原本以為透過就有龐大的ADSL用戶基礎,以「加值」、「資訊服務」方式可以順利提供MOD服務,卻沒料到新聞局與有線電視從中跳出來介入,將MOD規類為有線電視服務,並且須依照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申請有線電視營運執照使得營運,這樣一延就是兩年多,這在在顯示目前我國對於這種產業匯流業務的管制根本無法即時跟隨,直接阻礙了通訊產業的實質發展。

由此觀之,任何一個科技的匯流其管制的法律總是很難及時的跟上腳步,但是要思考如何修改現有的規定甚至制訂新的管制制度依然是重要的,雖然現實的情況是在過程中有許多政商角力的糾結,在在阻撓了進度,但我們期許自己能有身為公民的自知與自主,並且也冀望孕育中的通訊傳播委員會能幫助我們在科技迅速發展聚合的時代,能合理運用媒體資源。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零期

2004年 July 26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零期
《本周內容》
∮媒預告
∮編輯室報告
美國舞劍,利在好萊塢
∮本週媒大事
∮媒轉載
鼓勵音樂文化多元發展,我們強烈支持媒體公共化 ─
獨立音樂創作人聯合聲明稿
∮活動
1.「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2.「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媒 ▍預 ▍告 ▌▉⊕⊙◇∮⊙◇

嗨~親愛的讀者:

傳學鬥電子報發報至今已滿四年囉。每期的電子報都累積
了成員們對媒體大小事的不同觀點,不知您還滿意嗎?

為了給預讀者全新的感受,我們決定在八月正式改版。電
子報將固定以HTML格式發行,另在內文上也新闢〈隨唬
撰〉及〈正經講〉兩個單元。希望讀者您能繼續愛用。

若您對電子報改版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到
scstw2003@yahoo.com.tw 。

┌────《2004/07/27第二百一零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美國舞劍,利在好萊塢

不丹是個內陸國家,遵守當地的傳統文化,由於美國的積極
運作,在五年前開放成立電視台後,隨著有線電視的發達,
外國片大舉入侵,讓捍衛當地文化政府十分憂心,最近當局
還積極獎勵拍國片,為的是要和大舉入侵的外國影片抗衡。
當地的導演利用數位科技,為不丹獨特的文化留下記錄,電
影可望成為當地新興產業。

過去討論好萊塢現象時,全球化在傳播性概念下,有兩個主
軸,一是強調文化內涵,表現出對差異與分化的後現代頌揚
:似乎所有世界文化都處於彼此相容的關係中;二是強調經
濟,全球化的概念受到那些經濟準則和意義的影響,當中佔
據顯著地位的是不斷加強的同一性,而不是差異性。比起前
者強調多樣與差異的樂觀想法,後者顯然要悲觀許多,但這
兩者是辯證相關的。

悲觀的同一性可以被轉移至文化領域內:以悲觀的法蘭克福
學派的方式,斷定世界範圍內的美國化或文化的標準化,樂
觀頌揚差異性與多樣異質性的文化層面轉移入經濟空間,市
場經濟的雄辯家向我們保證新的全球自由市場所帶來的繁榮
與興奮。但是總會陷入一個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一是全球
文化的流動性;二是在地文化的保留,總是會有預設孰優孰
劣的文化意識,純粹價值的擁護讓雙方劍拔弩張,但是全球
化與在地化的文化論述之中是否對於實際運作的經濟模式有
何闕漏呢?

1960年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興起,主要的論述點出,作為全
世界視聽商品主要輸出國的美國,在轉移其價值體系於他國
時,也相應減少各地語言與傳統的活力與地位,這就威脅到
民族認同。接者,也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視,組成麥
克布來得委員會(MacBride Commission),調查南北半球的
交流與權力關係中的文化與傳播議題,並追求一種新世界的
傳播秩序(NWICO),主要訴求電波的公平分配、衛星跨國
交流應受限制、媒體應當作為發展工具與民主工具,不是商
業工具。

但是NWICO並未成功,除了1985年美英兩國退出外,還有對
於民族主義的刻意疏離,以及多元觀點與現實脫節,同時對
於資本主義、後殖民的情境、國家角色與國際關係、以及本
土文化的介入缺乏解釋的能力。而文化帝國主義批評文化移
植與宰制時,忽略了混血文化的呈現,同時陷入民族認同的
危機中,忽略當地文化的多樣性與分歧,也間接成為當地資
產階級的藉口,目前主要有三種論述,第一,非洲、中東與
拉丁美洲繼續辯論著在地民主參與及控制;第二,西歐主要
經濟強權建立泛歐聯盟,以區別美國化的力量;第三,東歐
與中歐等這些前國家社會主義政體,他們尋求私有化媒體來
發展其獨立的市民社會。
  
不丹的情形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不斷的發生,每個國家有不
同的反應,但文化帝國主義無法解釋為何當地民眾會欣然接
受,全球化的樂觀觀點卻無法說明當地政府與人民的憂心,
例如,我國加入WTO時,第一個放棄的就是電影的保護,而
今我國的電影拍攝量一年不超過十部,甚至拿到輔導金也不
開拍,而好萊塢利用文化商品的重複利用性,每年的收益創
造美國許多稅收,而全世界幾乎是他的票房市場,包括歐洲
也占有60-80%票房,台灣對電影的忽視,與最近不斷強調的
文化創意產業理念背道而馳,似乎市場運作就能幫助所有文
化的發展。

全世界不斷圍堵好萊塢的勢力,但是好萊塢還是藉由市場的
力量不斷的蔓延,也許有人會質疑有好萊塢的資助有何不好
?為何我們不能接受?看來似乎好萊塢提供了經濟的幫助與
文化的多重娛樂,但是這都只是出於市場的觀點,如果該種
文化的吸引力與創造利益的力量消失之後,這種文化觀點即
不會被展現或出現,存在的只有市場的運作,混血只是一種
幻想,而各國境內為好萊塢所利用的文化勞工,更形成文化
勞動的新國際分工體系。

是不是好萊塢的文化就是膚淺簡單,沒有營養呢?我們相信
不是的,但是如果文化價值只能在新國際分工體系下,以好
萊塢的方式呈現,那就值得我們反思。

⊕∮⊙◇▊▋本 ▍週 ▍媒 ▍大 ▍事 ▍▊◇★☆★☆

1.南韓媒體上禮拜五(23日「日刊體育報」及「聯合新聞通訊社
」)紛紛報導,隨著台灣電視台以高達4.35%的超H氣收視率熱
播韓劇「大長今」,不僅使「大長今」一詞躍升為雅虎台灣網
站關鍵詞搜索頻率高居第三,同時,劇中女演員李英愛等所穿
著的傳統宮廷韓服,也成為劇迷上網訂購的熱門商品,而「大
長今」的4.35%的收視率也躍升為同一時段台灣電視收視率的
第二位。

小編報導:其實「大長今」是韓國公視MBC的作品,很好看。
還有一堆韓製的偶像劇及史劇都是。MUCH TV即將播出的「龍
之淚」也是。之前創下台灣八點檔紀錄的「阿信」也是日本NHK
作品,而我們的「人間四月天」也是在大陸熱鬧滾滾,對於一
直至做好節目的公共電視,我們更應該給予支持與鼓勵。

2.嘉廷電視台Home TV,7月22日正式開播,強打前華視主播陳
明華的「台灣國內新聞」,片頭刻意區隔「台灣國」與「內新聞
」,影射意味濃,總經理林志昇說,「希望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
空間」。另外嘉廷也和華視、東森新聞策略合作,由上述兩台提
供新聞畫面。而HOME TV幕後金主陳秀麗是台聯黨員,她是嘉義
遠東機械董事長莊國輝的太太,長期支持本土運動,曾擔任李登
輝之友會、阿扁之友會的分會長。

小編報導:雖說強打新聞節目,可是新聞畫面卻是得跟另外兩家
購買,這樣的新聞製作能力,不得不讓人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問號
。對於缺乏第一現場採訪的新聞,這樣與一般新聞性評論節目並
無不同,而是否能夠在以收視率掛帥的市場當中獲得青睞,並非
易事,除非台聯黨員的捐款可以源源不絕地挹注這家電視台。

3.最近土耳其草莓健康食品的廣告在第四台相當熱絡,其中一名
女性代言人,出面踢爆廣告作假,因為她根本沒有食用這種土耳
其草莓,而這家公司也已收到衛生署所開出的罰單,無獨有偶,
星座專家唐立淇代言的減肥產品「麗托藍藻」,也有消費者向台
中市衛生局投訴,吃下以後有出現嚴重腹瀉、噁心、反胃等不適
症狀,衛生署認定廣告誇大不實,也開出罰單。

小編報導:許多誇大不實的減肥產品,不斷地在有線電視的節目
時段播出而讓衛生署罰不勝罰,而民視新聞更曾在新聞當中播出
土耳其草莓的報導,成為土耳其草莓宣傳的重點,而且,隨手一
打開電視,看到不是唐立淇的「麗托藍藻」,不然就是土耳其草
莓,另外還有東森購物蠱惑你買東西,以及理財頻道的股市名嘴
叫你加入成為會員,難道打開電視只是為了要掏錢出來嗎?

4.李四端7月27日合約到期,不再續約,共為華視效力6年整,23
日閃電宣布走人,星期一26日是他最後一次主播華視晚間新聞,
同時八大「四面八方」也同時告一段落。之後他的動向為何李四
端說「先休息1個月,再展開求職之旅!」

小編報導:在新聞界有20年資歷,自從1989年開始在台視晚間新
聞做主播,算起來做主播有14年,自從4年前華視改朝換代,「徐
璐」接任華視;由於徐也是新聞人出身,所以兩人合作愉快。在
那當時李四端的主導下,華視新聞的確也展現出公正客觀的風貌
。但是目前江霞認為華視新聞在過去4年當中,並沒做到新聞中
立,這和李四端離開有一定關係,至於李四端離開以後的華視新
聞部,是不是還能保持原來的人事結構,甚至是新聞報導有可能
產生變化,這都是人們對於華視觀感的一大挑戰,更也是民眾對
於以後媒體「公共化」最大疑慮。

∮⊙◇∮∮◇⊙◇▉▋▌▍媒 ▍轉 ▍載 ▌▉⊕⊙◇⊙◇∮⊙◇

鼓勵音樂文化多元發展,我們強烈支持媒體公共化 ─
獨立音樂創作人聯合聲明稿

今年對於台灣音樂文化的發展來說,是深具意義的一個里程碑。台
灣的樂團文化,經過西方搖滾樂的洗禮以及台灣本土文化的涵養與
交揉,已經發展出逐漸成熟的主體性,並且發揮了帶動文化創意的
影響力。長期鼓勵與推動樂團創作的春天吶喊與野台開唱,今年也
已堂堂邁入第十年,樂團青年前仆後繼,組團創作,唱出屬於自己
的聲音。

在這十年裡,並非只有春天吶喊、野台開唱,除了這兩大音樂盛會
之外,音樂社群自籌經費建立音樂表演場地,並且每年頻繁舉辦大
小音樂活動,音樂活動的性質從金屬、龐克、搖滾、民謠,到另類
、電音、實驗噪音、後搖滾,各種樂風都能激起不同群眾的迴響。
這種音樂景況,展現的是十年來台灣樂團文化所孕育的多元音樂創
作生命,以及一股推動文化進步與創新的巨大力量。我們希望這樣
的生命力能夠更加壯大、完整,讓多元的音樂文化眾聲喧嘩。

在音樂社群的場景中,我們看到了鮮活的創造力,反觀台灣的媒體
,卻看不到、嗅不出一絲文化創新的希望。商業音樂頻道裡,永遠
充斥著付錢打片的MV以及了無新意的陳腔濫調,再不然就是跨國唱
片集團MV的疲勞轟炸。難道真沒有什麼新鮮玩意兒了嗎?有,但是
一些有想法、有新意的藝人、樂團,不是被保守的商業音樂電視台
認為「太前衛無法接受」,要不就是「不夠成熟」、「沒有市場」
。當然關鍵的原因是,他(她)們付不起高額的宣傳費用。因此在當
前的商業音樂頻道中,我們看不到音樂創作的有機生命,只有短視
近利的商業邏輯,當商業邏輯對上文化價值,文化創造力便顯得一
文不值。

當然,在商言商,對於以利潤為營運目標的商業電視我們不敢苛求
,但要求以公共服務為目的的公共電視規劃有別於商業音樂電視頻
道的音樂性節目,絕對具有其正當性,因此我們強烈支持媒體改造
學社與各社運團體的媒體公共化運動,一方面期望結構性的媒體改
革能夠導正當前劣質的媒體環境,一方面也希望在媒體公共化步入
軌道之後,公共電視集團能提供多元音樂發聲的廣電空間。近日欣
聞政府將著手進行台、華視公共化的工作,並規畫成立公共廣電集
團。對此我們表示肯定之意與興奮之情,但我們在此也呼籲政府正
視音樂文化的多元發展,希望政府在媒體公共化的規劃與決策過程
中,能將多元音樂文化的重要性納入考量。對此我們提出幾點訴求

一、公共媒體集團成立後,應規劃一到多個有別於商業音樂頻道的
常態性音樂電視節目,節目製作人必須對音樂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認
識與素養,以提供觀眾對於參加節目的創作藝人、團體有較深入的
認識與了解。

二、音樂性電視節目的規劃,可以參考英國BBC家喻戶曉的音樂節
目”Later…with Jolls Holland”,此節目對於英國樂團文化的推動與
發展發揮了重大的影響力。

三、我們呼應媒體改造學社的主張,政府應將中央、警察、漢聲、
教育等廣播電台轉型為公共廣播電台,並且納入公共媒體集團。同
樣的,公共媒體集團應提供一個頻道或一到多個有別於商業廣播電
台的常態性節目。

四、媒體公共化的影響是全面性的,與每一個公民都息息相關,我
們對此期望甚高,也希望所有關心台灣文化的公民都能積極參與。

雖然新聞局允諾著手進行媒體公共化,但媒體改革並非一蹴可及,
在公共化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未知的變數,一切都才剛開始而已,
我們將與媒體改造學社以及各社運團體持續進行監督,一起為更美
好、豐富與兼容並蓄的台灣文化努力。

連署樂團/團體/音樂工作者(中文依筆劃順序排列,英文依字母順序
排列):小白兔橘子唱片、大大樹音樂圖像 鍾適芳、六八書店、四
蛇符樂團、奶油哈姆、妮波寺、閃靈、濁水溪公社、薄荷葉、廢唱
片、壞女兒、Green!Eyes、Mojo國璽、Noiz Studio、Tizzy Bac(持續
增加中)。

(轉載自「支持媒體公共化」網站,您也可以到此參與連署:http://www.bigsound.org/publicmedia/)

⊕∮⊙◇☆▉▊▋▌媒 ▍活 ▍動 ▍▌▋▊▉⊙◇★☆

1.「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在財團壟斷、收視率掛帥、政府欠缺積極的傳播政策等因
素的影響下,我們的媒體怪象已至眾人皆曰應該改善的境
地。花錢看劣質節目的無奈不該是我們收視的一號表情,
坐以待斃更不該是現代公民的唯一選擇,要打破媒體生態
被視為無可救藥的宿命觀,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近年來,國際間出現了許多積極致力於媒體及傳播事務的
非政府組織,提出「資訊社會傳播權」
(Communication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簡稱CRIS)
的訴求,認為「資訊社會」的願景必須根植於傳播權,並
藉此傳播權來提昇諸人權。其中,強化「公共範疇」被公
認是伸張傳播權的重要行動策略之一。

由於「傳播權」至今在台灣仍是相當陌生的概念,加上近
日行政院與輿論對於台、華視公共化的說法,不無「荒腔
走板」與理念不明之處,實有需要進一步介紹「傳播權」
的理念,並從落實「傳播權」的角度,一方面認識媒體公
共化的真義,另方面檢視當前行政單位處理電視公共化各
項方案的問題點,進而提出正本清源的改革政策,與公民
社會可以落實的具體行動。

(一)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二)贊助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
(三)日期/時間:93年7月29日(四)10:30–17:30
(四)地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文化論壇會議廳(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2樓)

本座談會免費入場,另備午餐與簡單茶點,歡迎關心媒體
問題和改革的社會人士與學生參加。

「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時 間 議 題/主講人
10:00–10:30 報 到

10:30–12:00 基礎人權:傳播權的古往今來
◆什麼是「傳播權」,什麼是媒體「公共化」?為何要「公共化」?
主講人: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誰在主張媒體公共化?從「媒體改造學社」的經歷談起
主講人:管中祥(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魏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討論

12:00–13:30 午 餐 時 間

13:30–14:45 檢視台灣的傳播權:媒體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觀點
◆人們需要哪些電視節目,這些需要與當前的電視公共化運動有什麼關係?從近日的一項電視需求小調查談起
主講人:吳儒佳(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

◆從傳媒工作者的角度看,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的提倡是否有助於傳媒的專業表現?
主講人:劉昌德(中正大學電傳系助理教授) 何榮幸(中國時報政治組副主任)

◆討論

14:45–15:00 午 茶 時 間

15:00–16:30 借鏡海外增進傳播權的措施:澳洲、歐洲及英國的媒體/數位政策

◆從澳洲少數民族的傳播權檢視台灣的客家與原住民電視頻道與廣播頻道(之未能設立)
主講人:王菲菲(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博士)

◆從歐洲及英國開發數位電視的模式對比美國模式,並從中談台灣推動數位電視的前景與隱憂
主講人:程宗明(公共電視研發部研究員)

◆討論

16:30–16:40 休 息

16:40–17:30 研擬增進台灣傳播權的短期策略:台、華及公視的改革前景與隱憂
◆綜合座談與討論主持人:馮建三與談人:管中祥、魏玓、劉昌德、何榮幸、程宗明、王本壯

==========

2.「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會議主題︰國家與台灣電影
Aspects of “The Nation” in Taiwan Cinema

主辦單位︰天主教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

會議日期︰二00四年十二月三日至五日
會議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

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求台灣電影相關議
題之創新論文。本次會議主題試圖探討國家與台灣電影於
各層面上之辯證關係,包括:電影對國家身分認同的呈現
、國家意識在電影中的傳達、國家政經脈絡與電影發展的
緊密互動關係、全球化下的「國家電影」以及電影中個人
身體、家庭生活、社會空間等面向上可見之國家書寫與抗
拒。下列台灣電影研究相關議題亦將優先考慮:

1. 台灣電影史:如「台灣新電影」前之台灣電影面貌探討
、台灣新電影美學風格的重新思考、當代台灣新新電影創
新美學等。

2. 全球化下的台灣電影︰如日本、法國、德國及好萊塢等
外國電影資金對台灣電影產業及影片類型與風格之影響,
尤其是關於《雙瞳》影片文本及製作、行銷之研究;以及
台灣資金投資香港、中國及其他國外電影之相關議題探討

3. 台灣電影政策︰如輔導金政策研究,針對台灣加入WTO
對於電影產業相關影響之研究,以及台灣影視政策與各國
相關政策之比較研究。

4.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學︰如台灣電影工業研究,台灣影視
產業之異業聯盟、企業整合、市場區隔、異類行銷等政經
議題研究。

5. 台灣電影觀眾︰如西門町、華那威秀戲院等電影空間之
社會研究,《梁山伯與祝英台》等賣座片之觀眾研究、錄
影帶/DVD出租店與電視電影台對電影觀眾影響之研究
、電影廣告研究。

6. 台灣電影作者論︰如胡金銓、李行、白景瑞、侯孝賢、
楊德昌、蔡明亮等台灣電影作者的個別研究。

7. 台灣電影類型︰如瓊瑤電影、健康寫實電影、軍教片等
類型電影研究,動畫、短片、紀錄片及實驗電影等其他電
影類型研究。

論文提綱(750至1000字為原則,包含論文題目及大綱)及
個人簡要資料(姓名、學校/單位、級職/年級等)請以
電子郵件附件方式逕寄allen@cc.ncu.edu.tw,主旨寫明
「2004台灣電影研討會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截稿日期︰九月十五日。詳細資訊請恰中大電影
文化研究室(電話: 03-4227151轉3209),或上會議網站
查詢:http://a107.ncu.edu.tw/conference2004/ (八月一日起
啟用)。

歡迎踴躍投稿及屆時蒞臨與會!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九期

2004年 July 19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九期
《本周內容》
∮媒預告
∮編輯室報告
東方好萊塢奇幻旅程
∮本週媒大事
1.「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2.「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媒 ▍預 ▍告 ▌▉⊕⊙◇

嗨~親愛的讀者:

傳學鬥電子報發報至今已滿四年囉。每期的電子報都累積
了成員們對媒體大小事的不同觀點,不知您還滿意嗎?

為了給預讀者全新的感受,我們決定在八月正式改版。電
子報將固定以HTML格式發行,另在內文上也新闢〈隨唬
撰〉及〈正經講〉兩個單元。希望讀者您能繼續愛用。

若您對電子報改版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到
scstw2003@yahoo.com.tw 。

┌────《2004/07/23第二百零九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東方好萊塢奇幻旅程》

「號外!號外!」,台灣電影工業奇蹟終於出現,今年七
月初由侯德健的「春秋影視」公司籌備近3年的中國民間
故事「白蛇傳」,獲得紐西蘭製作「魔戒」的特效公司「
Silverscreen」的興趣,雙方集資4千萬美金(折合台幣約14
億元),全片由英語發音,將在2006年開拍,預定2008年
上映,成為台灣最高成本的跨國合製電影。

打造東方好萊塢的奇幻之旅就此開始,這次盛會不但吸引
新聞局長林佳龍、經濟部次長施顏祥、國策顧問兼無任所
大使陳郁秀,而且各方把此次合作當作電影市場的萬靈丹
,似乎讓長期受好萊塢發行系統控制的電影市場,露出一
線曙光,對電影文化政策的失策檢討鬆了一口氣,更加突
顯電影市場的自由競爭,無礙於台灣電影得以持續運作的
論點。

流動的民主加上自由市場,等於影視文本的普同性,彷彿
「白蛇傳」頓時成為舉世皆知的文化,淒美的愛情元素加
上聲光特效,就能打造曠世巨作,本片由侯德健擔任製片
人,該片的亞洲發行權由「春秋影視」負責,其他地區由
紐西蘭公司負責,男主角鎖定電影「魔戒」中的甘道夫,
新型態的依賴與發展悄悄發生,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
(NICL)體系開始運作,NICL主要是透過國際合作,合
作涉入的方式有二:(1)提供工作機會,(2)文化的影
響,筆者將分別由這兩個角度切入台灣近年電影市場的現
象,進而探討好萊塢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觀看九五年後,台灣的導演走進國際市場獲取資金,以李
安進軍好萊塢,成為導演新貴,另外侯孝賢、楊德昌與蔡
明亮分別獲得日本與法國資近掖助,而台港兩地明星為了
獲得更佳的工作機會,分別成為好萊塢進入華語市場的王
牌,如為國人熟知的周潤發、李連杰與成龍等。

除了導演與明星成為好萊塢的利器外,東方素材頓時成為
好萊塢的靈感所在,在電影中編織東方主義的想像地圖,
藉由異國文化的衝擊,以獲得新的創意,屬於典型的創意
外逃模式,藉由東方文化創造新利益,似乎提供許多參與
創作的機會,逐漸地,東方的導演與演員成為文化創意勞
工,前仆後繼提供自己的能量。

近來,更進一步採取投資的方式,藉由跨國合作減低電影
製作費,不但是創意外逃也是資金外逃,雖然創作許多在
地工作機會,但是卻未替台灣電影工業轉型加分,如美商
八大投資陳國富導演的《雙瞳》,該片拍攝時,大量運用
港台兩地的電影工作者,全片在宣傳時以英語發音,營造
外片的氣氛,全球發行怎是由八大公司掌控,光是台灣票
房就突破八千萬元,典型的小兵力大功;而華語電影如《
英雄》也是採取同一宣傳方式創造票房佳績。

《英雄》與《雙瞳》兩部電影先後引起轟動,但是多數觀
眾抱著觀看好萊塢電影心態前去,片商的做法也間接點出
觀眾在長期接受好萊塢行銷模式下,只能接受單一流行文
化模式。如《白蛇傳》的男主角預定為甘道夫,以英語發
音,全片改編比例百分之八十,男女主角都必須精通英語
並且為東方臉孔,純粹以商業邏輯出發點,落入以大卡司
、大製作與形式為主的電影,忽略了電影的創作才是核心
價值,當東方電影形式化之後,賣弄東方美學與特效文化
,忽略文化的符號價值,呈現淺碟化的內容,才是電影貧
乏與無法茁壯的因素。

由於台灣電影工業無法提供足夠的規模經濟支撐,《白蛇
傳》國內外廠商分別持股50%,除了合作拍片外,對方並
答應協助台灣建立3D數位生產線,成立數位影音公司「龍
影數位」,提升台灣的數位影音工業,簽訂十年合作計畫
,除了合製《白蛇傳》,未來計畫拍攝《西遊記》與《孟
姜女》。雖然民間積極從事轉型工作,然而電影大環境的
改變,不可能單靠一家民營公司的提升,雖然目前對於國
片提出許多優惠方案,如申請補助金與營業稅抵免等,都
未解決真正的問題,「龍影數位」公司因為有外資進入,
在發行上可以與美商八大系統合作,但是一般國片並無發
獲得足夠的映演空間,即使提供補助也無法回收成本。

好萊塢各大公司掌控了電影產業的核心樞紐,即發行與融
資,控制發行為掌控融資的關鍵,音像視聽產業的大量貿
易,關鍵不在複製成本,而是發行所需的通路基礎,藉由
發行系統壟斷回收更大的融資利益。台灣的電影工業在發
行通路上無法突破,而且日益增加的行銷成本,無關乎複
製成本。由於好萊塢掌握了發行的產權及控制權,它也決
定了生產的規模。

合製侷限在於劇本與文化的呈現必須符合市場標準,NICL
的運作在這部電影的產製過程顯露無疑,不然經濟利益無
法回收!而且影視文本內容也大幅度受到影響,呈現十分
奇特的形式,如《白蛇傳》的產製過程,彷彿複製好萊塢
的生產過程,並且NICL的控制也使得電影發行必須與好萊
塢合作,簡單的說,再次成為好萊塢的生產工具,其中的
符號價值是被扭曲淺薄並為商業邏輯所使用。反之,建立
良好的發行體系或是提供映演管道,才能讓國片能夠重新
獲得生機,而非陷入「東方好萊塢式童話世界」的夢幻中

⊕∮⊙◇▊▋本 ▍週 ▍媒 ▍大 ▍事 ▍▊◇★☆★☆

1.澄社於12日發表檢驗民進黨執政四年的改革成效,在媒
體改革方面,也只以黨的力量做成黨籍民代退出媒體經營
一項而已。然而,即使這一項也沒有徹底完成。根據澄社
2003年監督國會報告「蔡同榮雖然辭掉民視董事長職務,
但獲有一個新的『創辦人』的頭銜。更值得注意的是,蔡
同榮仍然是民間投資公司的董事,而民間投資公司的業務
包括「對廣播電視事業之投資,以及對傳播、電信、通訊
事業之投資」。

【小編】更重要的是張俊宏仍然是全民電通的董事長,而
蔡同榮仍然是間投資的董事,照這樣看來,兩位民進黨的
中常委依舊在經營媒體,看來這兩位對於媒體經營仍具有
高昂興致。在此呼籲兩位除了緊握經營權的兩位大老,也
可響應呂副總統的「屯墾計劃」前進我們邦交國,教導友
邦如何經營媒體。

2.侯德健12日以「春秋影業」董事長身分,和紐西蘭製片
公司「Silverscreen」和數位特效後製公司「Oktober」進行
衛星簽約,成立「白蛇電影公司」;預定集資四千萬美元
,拍攝特效電影「白蛇傳」。該片將採全部英語發音,並
藉此引進電影「魔戒」的三D特效技術。

【小編】經濟部次長施顏祥也出席記者會上,更直接嗆聲
「這個案子有問題來找我!」。這是繼游院長嗆聲「只要
入圍奧斯卡,就給你一億元」,又一行政官員嗆聲力挺台
灣電影,建議既然大家這麼愛嗆聲,可以組一個應援團到
希臘雅典,回程路過我們邦交國時,也順便下去住個一年
,支持「屯墾計劃」。

3.敏督利颱風剛過,TVBS─N的SNG「獨家」報導了一則
「日月潭光華島斷成三截」的重大災難消息,震驚了全國
。但隨後民視新聞再度登上光華島(拉魯島)實地拍攝,
證明這的確是一則「獨家」,只不過是「獨家大烏龍」。
事實真相是,光華島四周有八卦形浮木供遊艇載客上下之
用,因敏督利風大雨大被吹散成兩截,離島約五十公尺,
TVBS的記者從日月潭潭邊遠眺以為光華島斷成三截,一
時「見獵心喜」以為跑到大獨家,遂透過SNG不斷渲染報
導。

【小編】這時候斷成三截,大概是我們觀眾的信任,身為
大眾傳播的守門員,只會在新聞中鬼叫咆哮:「這是什麼
樣的政府?」的記者,真該建議呂副總統,也把他們跟「
屯墾團」一起送到國外去墾荒,讓他們好好學習見識,讓
他們了解木板跟島嶼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4.新聞局執照不發,中廣流行之星歌唱比賽反而決定擴大
辦理,除了今年是第十屆要特別熱鬧一下外,中廣拉抬氣
勢的用心也十分明顯,民眾報名至本月底截止,中廣估計
至少會有5000人報名。雖是賠錢生意,其他電台也從未辦
過,中廣還是排除困難力撐到底,今年一定要拉大格局,
把這場大規模歌唱比賽辦得空前熱鬧。

【小編】拉抬氣勢為了好出貨?之前報導國民黨要透過包
裹出售的方式,賣出黨產媒體,並且可在年底之前達到退
出媒體經營要求,面對台視與華視有更趨向綠化之虞,越
來越多的媒體綠光罩頂,勢單力薄的藍軍,發起全面媒體
公共化似乎是一條不錯的選擇,既可博得美名又可來個玉
石俱焚。

⊕∮⊙◇☆▉▊▋▌媒 ▍活 ▍動 ▍▌▋▊▉⊙◇★☆

1.「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在財團壟斷、收視率掛帥、政府欠缺積極的傳播政策等因
素的影響下,我們的媒體怪象已至眾人皆曰應該改善的境
地。花錢看劣質節目的無奈不該是我們收視的一號表情,
坐以待斃更不該是現代公民的唯一選擇,要打破媒體生態
被視為無可救藥的宿命觀,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近年來,國際間出現了許多積極致力於媒體及傳播事務的
非政府組織,提出「資訊社會傳播權」
(Communication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簡稱CRIS)
的訴求,認為「資訊社會」的願景必須根植於傳播權,並
藉此傳播權來提昇諸人權。其中,強化「公共範疇」被公
認是伸張傳播權的重要行動策略之一。

由於「傳播權」至今在台灣仍是相當陌生的概念,加上近
日行政院與輿論對於台、華視公共化的說法,不無「荒腔
走板」與理念不明之處,實有需要進一步介紹「傳播權」
的理念,並從落實「傳播權」的角度,一方面認識媒體公
共化的真義,另方面檢視當前行政單位處理電視公共化各
項方案的問題點,進而提出正本清源的改革政策,與公民
社會可以落實的具體行動。

(一)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二)贊助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
(三)日期/時間:93年7月29日(四)10:30–17:30
(四)地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文化論壇會議廳(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2樓)

本座談會免費入場,另備午餐與簡單茶點,歡迎關心媒體
問題和改革的社會人士與學生參加。

「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時 間 議 題/主講人
10:00–10:30 報 到

10:30–12:00 基礎人權:傳播權的古往今來
◆什麼是「傳播權」,什麼是媒體「公共化」?為何要「公共化」?
主講人: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誰在主張媒體公共化?從「媒體改造學社」的經歷談起
主講人:管中祥(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魏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討論

12:00–13:30 午 餐 時 間

13:30–14:45 檢視台灣的傳播權:媒體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觀點
◆人們需要哪些電視節目,這些需要與當前的電視公共化運動有什麼關係?從近日的一項電視需求小調查談起
主講人:吳儒佳(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

◆從傳媒工作者的角度看,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的提倡是否有助於傳媒的專業表現?
主講人:劉昌德(中正大學電傳系助理教授) 何榮幸(中國時報政治組副主任)

◆討論

14:45–15:00 午 茶 時 間

15:00–16:30 借鏡海外增進傳播權的措施:澳洲、歐洲及英國的媒體/數位政策

◆從澳洲少數民族的傳播權檢視台灣的客家與原住民電視頻道與廣播頻道(之未能設立)
主講人:王菲菲(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博士)

◆從歐洲及英國開發數位電視的模式對比美國模式,並從中談台灣推動數位電視的前景與隱憂
主講人:程宗明(公共電視研發部研究員)

◆討論

16:30–16:40 休 息

16:40–17:30 研擬增進台灣傳播權的短期策略:台、華及公視的改革前景與隱憂
◆綜合座談與討論主持人:馮建三與談人:管中祥、魏玓、劉昌德、何榮幸、程宗明、王本壯

==========

2.「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會議主題︰國家與台灣電影
Aspects of “The Nation” in Taiwan Cinema

主辦單位︰天主教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

會議日期︰二00四年十二月三日至五日
會議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

2004年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求台灣電影相關議
題之創新論文。本次會議主題試圖探討國家與台灣電影於
各層面上之辯證關係,包括:電影對國家身分認同的呈現
、國家意識在電影中的傳達、國家政經脈絡與電影發展的
緊密互動關係、全球化下的「國家電影」以及電影中個人
身體、家庭生活、社會空間等面向上可見之國家書寫與抗
拒。下列台灣電影研究相關議題亦將優先考慮:

1. 台灣電影史:如「台灣新電影」前之台灣電影面貌探討
、台灣新電影美學風格的重新思考、當代台灣新新電影創
新美學等。

2. 全球化下的台灣電影︰如日本、法國、德國及好萊塢等
外國電影資金對台灣電影產業及影片類型與風格之影響,
尤其是關於《雙瞳》影片文本及製作、行銷之研究;以及
台灣資金投資香港、中國及其他國外電影之相關議題探討

3. 台灣電影政策︰如輔導金政策研究,針對台灣加入WTO
對於電影產業相關影響之研究,以及台灣影視政策與各國
相關政策之比較研究。

4.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學︰如台灣電影工業研究,台灣影視
產業之異業聯盟、企業整合、市場區隔、異類行銷等政經
議題研究。

5. 台灣電影觀眾︰如西門町、華那威秀戲院等電影空間之
社會研究,《梁山伯與祝英台》等賣座片之觀眾研究、錄
影帶/DVD出租店與電視電影台對電影觀眾影響之研究
、電影廣告研究。

6. 台灣電影作者論︰如胡金銓、李行、白景瑞、侯孝賢、
楊德昌、蔡明亮等台灣電影作者的個別研究。

7. 台灣電影類型︰如瓊瑤電影、健康寫實電影、軍教片等
類型電影研究,動畫、短片、紀錄片及實驗電影等其他電
影類型研究。

論文提綱(750至1000字為原則,包含論文題目及大綱)及
個人簡要資料(姓名、學校/單位、級職/年級等)請以
電子郵件附件方式逕寄allen@cc.ncu.edu.tw,主旨寫明
「2004台灣電影研討會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截稿日期︰九月十五日。詳細資訊請恰中大電影
文化研究室(電話: 03-4227151轉3209),或上會議網站
查詢:http://a107.ncu.edu.tw/conference2004/ (八月一日起
啟用)。

歡迎踴躍投稿及屆時蒞臨與會!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八期

2004年 July 12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八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挑戰「全球好萊塢」,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談起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1.大學傳播教育不該成為商業媒體的職訓所
(亞典波羅)
2.危機也可以是轉機-談中廣換照風波
(柯瑩)
∮媒活動
1.「傳播權與媒體公共化」講習暨策略座談會
2. 2004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2004/7/17第二百零八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傳學鬥讀書會

讀本: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原書為Miller, T.& Govil, N.& Mcmurria, J.& Maxwell, R.(2001).Global Hollywood. New York: Edwards & Fuglewicz and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挑戰「全球好萊塢」,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談起

2001年之後,台灣真正涉及電影政策實踐層面的計畫,是「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其中涉及電影產業的子計畫包括「數位台灣計畫」當中的數位娛樂計畫,提列5.19億元將電影數位化視為挽救電影產業的方法;而歸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則是「創意影音產業」、「本土動畫工業」;前者提列3.11億元預算,後者則提列0.06億元,此外,屬於配套政策的「國民戲院」計畫,則包括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所規劃的「創作型創意文化園區」當中。

「文化創意產業計畫」中的電影政策,在「創意影音產業」與「本土動畫工業」兩個計畫有許多共通之處。首先,它們都著眼於新科技的衝擊,造成通道的增加,將使得內容產業有發展的空間;再者,政府對於兩者的扶植策略,都以「產業鏈」作為考量,從製作到發行到映演(國民戲院的計畫),乃至於行銷都是政府補助扶植的項目;第三,政策當中有關跨媒體提供內容的想像,使得電影產業在未來的文化產業政策中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最後,文化差異成為電影政策發展內容產業的「利基」,東方的、本土的、充滿在地文化元素的內容,是文化內容商品的最大賣點,而在此同時,台灣本身也因技術層面達到一定水準,因此得以在電影內容加工的層面取得一定優勢。

但是,台灣電影基於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扭曲發展,所呈現的特色在於發行-映演部門主導了電影業的發展,而發行-映演部門大多以贏利作為經營的考量,使其朝向以代理外片為主要的贏利手段,導致台灣電影製片部門在缺乏本地資金下,呈現萎縮的發展趨勢。

而1980年代末期所進行的輔導金政策,針對製作層面所進行的補助,在缺乏電影下游部門的支持下,對於台灣的電影業並沒有整體的幫助,此外,輔導金政策間接促進的國際影展路線,近年來也顯現疲態。

因此,政府能夠在「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當中,針對電影工業的「產業鏈」進行整體規劃與補助確實是明智之舉,這或許能夠讓台灣電影工業有比較均衡的發展。但是這樣的整體補助,對於電影產業的規模經濟雖然有提升的作用,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脈絡,特別是台灣電影工業與美國好萊塢電影之間的關係。

台灣電影在戰後國府播遷來台,日本結束殖民之後,當時台灣電影工業發展較為完整的映演業有需求時,基於冷戰結構之下美、日、台三者的合作關係,又適逢日本戰敗無力提供,以及台灣國民黨政府在電影製作層面的管制,導致台灣本地的製片業欲振乏力,而美片則因為戰前面臨經濟大蕭條,而囤積大量片子,因此便趁機將其傾銷至台;至此之後,美片一直在台灣電影市場有一半以上的佔有率。

港片則一度因為文化語言的接近,以及早年國府的補助(結匯優惠措施,視為國片而不加管制),配合自身於1970年代,大英帝國殖民政府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引領下,具備進步的電影技術以及熟悉資本主義電影產業運作模式後,在1970年代以娛樂片攻佔當時的台灣市場。

然而近年來的發展,則是香港勢力逐漸減弱,而美國好萊塢為主的八大電影公司佔據市場的主控位置,1990-1999排名前四大的發行片商,大多數為好萊塢八大公司的台灣代理商,而市場上前四大廠商的營收就佔去整個市場超過六成的比例。

因此,倘若「文化創意產業計畫」中的電影政策試圖以「產業鏈」的方式扶植電影工業,那麼必須體認當前的電影工業,在發行(包括行銷)-映演層面,已經被美國好萊塢的勢力所吸納。而政府如果用補助的方式,要求現有的發行(包括行銷)-映演管道播放國片,以韓國的例子而言,除非必須依靠市民力量的監督以及法律規範作為配套才有可能確切實行[1]。

在製片部門方面,政府鼓勵利用本地題材,發展有別於好萊塢等地的內容,也許是電影製作層面的契機,並且能夠讓電影內容與台灣社會產生共鳴,但是這必須反思新電影與後新電影採取的國際影展路線,雖然在內容題材上自本地取材,卻以外國電影觀眾為主要的目標對象。

這其中除了「東方主義」式的扭曲再現之外,還造成本地電影的製作與本地觀眾疏離;而且好萊塢以「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Culture Labour, NICL),從西歐→北美→澳洲→其他地方,端視各地電影工業的特質是否能夠提供好萊塢電影體系利基,進行吸納,造成本地電影工業自主性的諸多衝擊與限制,已經體現在台灣許多電影導演與好萊塢的互動[2]。而製片部門的發展,在發行­-映演部門遭到跨國財團壟斷的情形下,儘管有平易近人的創作也不可能有訴諸世人的機會。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的電影政策中,有一個配套政策似乎能夠針對這個問題對症下藥,也就是「國民戲院」的計畫,這個構想在「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的「創作型創意文化園區」子計畫當中被提及,並被視為附屬展演設施。

而文建會對「國民戲院」已經有進一步的規劃,利用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以及高雄市電影圖書館,作為「國民戲院」的映演空間,並自2003年底開始,委託台灣電影文化協會以及國家電影圖書館策劃「國民戲院」影展的播放內容,文建會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公共色彩的常態性映演通路,除了能夠增加優良影片的曝光機會,也希望民眾藉此通路,以較低的費用看到更多樣的影片。

「國民戲院」做為政策規劃,在面對台灣電影工業的問題時,是一個比較積極與有效的政策作為,因為台灣電影工業的關鍵問題,就是發行與映演的部門為好萊塢電影與發行商所佔據,導致本地的製作無處可播放。而政府雖然極思作為,但是所採取的策略除了「國民戲院」具有公共的意涵之外,其他的電影政策想像大都傾向新自由主義,就算特定部門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也很難避免被好萊塢所吸納,成為跨國電影工業的分部。反觀「國民戲院」,因為具有公共的特質,因而能夠適度轉化商品化的壟斷力量在其中的影響力,並且進一步達到尊重多元文化,以及各種文化跨邊際的對話。

此外,「國民戲院」對於台灣這個地屬海島,原本就有許多族群居住,加上近年來數量逐漸增多的外籍伴侶以及外籍勞工、幫傭,存在著實用價值;無論種族、階級、性別、老幼,皆能在這個空間,平等地近用電影,使得各種差異的觀影需求與表現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再者,本地的電影工作者與相關科系的學習者,也都能夠將這個場地視為實驗室,發表展演自己的作品,舉凡廣告、紀錄片、短片、任何類型的電影都不受限,而在這樣的模式之下,作者因為能夠與各種觀眾接觸,進而能夠促發更多的創意以及想像[3]。

很可惜的是,「國民戲院」在文建會並沒有固定的支出,「國民戲院」被認定為地方政府的施政範圍,而且在財務上並沒有針對這個項目進行永續規劃,這當然也突顯出「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當中的電影政策,公共服務的想像仍屬貧乏,但是「國民戲院」卻是「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當中的電影政策,少數具備政策實踐經驗,以及積極意義的政策,有其進一步投資與拓展的價值。假使政府不願意增加投資,那麼進行現有資源的重分配也是值得一試的,例如每次消費電影所繳交的娛樂稅,應當回歸到娛樂事業的投資,特別是娛樂稅作為地方稅,若能回歸到地方的娛樂事業,補助各地「國民戲院」,實屬名符其實。

另一方面,在英國、澳洲、韓國等國家,電視投資電影拍攝也是一種值得參考的模式;在電視通道中,由於電影是熱門的內容,因此電視與電影合作往往能夠產生互利的情形,而這也在「創意影音產業」計畫中提及。但是,電影電視合製模式下的電視媒體,往往都以公共電視為主,這或許跟經營制度對於利潤的分配方式有關;商業電視的贏利屬於私人,而公共電視相對能夠將利潤回歸到電視品質的提升,因此公共電視再投資電視內容的意願以及所投入的資金往往比商業電視來得積極。質此,若能夠讓台灣的公共電視規模擴大,納入國民戲院,進而投資電影事業,那麼「國民戲院」在這種意義上,正好扮演一個具有生產力的空間,補充公共電視的內容。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七期

2004年 July 5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七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何不將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
∮本週媒大事
∮媒轉載
1.誰的教育部?誰在縱容黑心大學?
(反教育商品化聯合行動新聞稿)
2.黑心學校 詐騙集團?
工學聯合前進教育部 要求堅守「不漲學費」承諾
(苦勞報導)

┌────《2004/7/5第二百零七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何不將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

新聞局長林佳龍新官上任三把火,近日關於媒體改革的動
作不斷。先是「口頭」宣稱支持台華視公共化,接著馬上
態度丕變說要一公一民。朝令夕改的政策在民眾還丈二金
鋼摸不著頭腦之際,旋即又安排江霞入主華視。加之最新
的中廣及無線三台的換照風波,顯然長期擔任媒體主管的
新聞局這次是靜極思動了!遺憾的是,在改革之中卻有政
治力斧鑿的痕跡,使得這波的媒體改革行動蒙上陰影。

析論媒體的改革環境,台灣市民社會向來缺少對公共廣電
集團的想像力,易於陷入政治思考的泥淖,改革之路本滿
佈荊棘。更為可嘆者,乃為新聞局在首波的行動中非但沒
展現出清新的改革形象,反而大玩兩面手法,不甘不脆地
設下「退場條款」,坐實部份媒體的陰謀論。接著在中廣
換照的審查中,新聞局又給予臨時證照的處份,自然引起
中廣的高度反彈。持平而論,依廣播電視法第3條規定,(
未來將設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專職管理廣播電視
事業之單位。然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正式成立前,新聞
局為其代理機關,得行使管轄權。故新聞局對於中廣的審
核,自然合於法理。但新聞局失誠信在先,傷害公共媒體
改革形象在後,給自己戴了頂政治干預媒體的帽子。也就
怪不得外界以小人之心,質疑此次的審核案是在刁難中廣
。再另就新聞局的行政角色而言,其為隸屬行政院的下級
單位。現今台灣已是一自由民主國家,再由政府機關來執
行審核媒體之表現,實有違言論自由之精神。故新聞局審
核中廣一案雖站得住法理,卻有失民主國家政府的風範。
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超然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必須儘
速成立。否則,類似的審核案爭議恐怕還得年年搭配著政
治角力上演。

若我們檢驗新聞局這兩波的媒改行動,可發現其欠缺明確
的公共媒體集團改革藍圖。先是台華視公共化政策不明,
再繼而是對收回中廣頻道後的用途未定。此處,我們就以
中廣換照事件來討論。在執照審核中,新聞局認為中廣佔
用太多的電波頻道,甚至擔心其形成壟斷媒體,故而駁回
申請案。單就這一事件,我們就可發現新聞局對廣電頻譜
的了解,竟缺乏公共廣電媒體的想像。例如,中廣的形成
自有其歷史背景:中廣「音樂網」過去即是干擾匪波的頻
道;調幅的「寶島網」則負責播送農業消息,若僅將其當
成民營企業,實為忽略了它過去扮演揚國威制匪諜的功能
。如今物換星移,政治氣氛已開放,諸如此類的功能,正
顯示中廣不當僅是一家民營電台而已,而是具備公共服務
功能的電台。如今,新政府有意重整過去的廣播頻道,仍
不可忽視中廣過去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我們建議,與其將中廣拆解的支離破碎,莫如搭配
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行動,將其轉為公共媒體集團的一環。
例如釋放中廣的地區頻道,放寬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9條
廣中廣播事業資本額的限制,讓符合規定的社區電台得以
合法經營,或發展為另類文化的廣播電台。若其成功,非
但可解決地下電台紛亂無章的蓋台行為,又可在廣電法下
監督其運作情形。再如,在中大功率頻道部份,可責中廣
發展為族群電台或是第三語言教學電台等。更重要的,若
依現行公共電視法對人事獨立的確保,即公共廣播集團的
董事會名單需經過立法院審核,以及公共電視對新聞自主
權的保障,也可避免公共廣播集團體政治力干預的問題。
以此,我們呼籲政府不僅可使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
亦可將轉形後的中廣與警廣、教育電台等國家廣播電台與
未來的公視、華視甚或台視組合為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作
資源的共享,以節省政府開支。如此公共廣電集團的改革
,將具有遠景與前瞻性。

Our Questions:
1. 你對新聞局審核無線三台與中廣廣播執照這件事了解多少?你覺得新聞局這次
換發給中廣及無線三台三個月的臨時執照是否合宜?
2. 若中廣轉形為公共廣播電台,你希望它播出什麼節目?
3. 若你是社區電台的負責人,你會怎麼規劃你的電台節目呢?如何讓它既有地方
特色,又得到聽眾喜愛,而不需靠販售藥品廣告來維持營收呢?

⊕∮⊙◇▊▋本 ▍週 ▍媒 ▍大 ▍事 ▍▊◇★☆★☆

1.據聞,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認定國民黨無償取得的
黨產,至少包括一百一十四棟房地、十九家戲院、中廣名
下的七處不動產、交通部出資購置的多筆土地等,但國民
黨表明只願歸還其中的五棟房屋二十四筆土地、七家戲院
、實踐堂及實踐大樓。

不過,財政部政務次長李瑞倉昨日指出,國產局日前清查
時意外發現,除了上述監察院報告上列出的不當取得黨產
之外,國民黨在台北市中正區及中山區,還有五筆黨產,
這五筆黨產也是當初國民黨透過轉帳撥用或是轉帳讓售方
式,而無償取得的黨產。

小編短評:說到黨產,一直是國民黨負面印象的來源,但
是人性本善,我們相信國民黨是因為歷史因素而「接收」
了這些全民資產,卻因為不習慣當今的民主制度,而遲遲
未將黨產做一妥善處理;歸還當然是一定要的,不過怎麼
還卻是藝術,例如中影旗下的多家戲院,雖然有一些已經
將所有權進行合法化的動作,不過基於台灣電影產業播放
國片的通路缺乏,國民黨是不是能夠好人做到底,將這些
戲院全部捐贈給文建會的「國民戲院」計畫,然後政府配
合從當前「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當中,設立國民戲院的構
想,進行資源的分配,共同成就一樁美事,而這或許是國
民黨重振的開始喔。

2.郵件服務無法為入口網站帶來具體營收,但卻是入口網
站最重要的基本服務之一,郵件的價格是為入口網站帶來
來客的流量。因此,各家入口網站業者紛紛祭出加大容量
信箱。雖然推出加大郵件容量的信箱,將會增加入口網站
的成本,但是容量的成長與支出不是成線性等比例成長的
關係,因此新浪網產品研發執行副總裁以及新浪熱線總經
理蔣顯斌估計,推出加大容量信箱之後,平均每位用戶的
成本將會增加二成左右。

兩年之前,新浪網曾經將信箱容量減少,蔣顯斌說,當時
就是因為網路產業 還找不到營收模式,不得不然的措施,
但是產業有短期和長期的策略,放眼未來,新浪網如果要
奠定網路門戶的地位,一定要加碼投資。

小編短評:呵呵,成本的增加對於商業網站來說是大不幸
吧,但是目前的信箱可不是傳信溝通那麼簡單,凡是線上
購物、交友網站等等熱門而且值錢的事業,都需要電子信
箱當平台呢,所以加碼投資是值得的啦。

3.據聞,為了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裁併案,市議員李復興和
市府祕書長張俊彥昨天上午在議事廳外起衝突,議員林壽
山、李復興認為前屆議會要裁新聞處,這屆議員又把新聞
處留下,議會無異自打一大巴掌。可是,泛綠議員力主留
住新聞處,尤其2009年將在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更需
要新聞處做都市行銷。

林壽山後來提出折衷案,暫不裁新聞處,但也不會讓新聞
處一直存在,「新聞處應於行政院新聞局完成改設國家通
訊傳播委員會後,一年內提案修正相關組織法規,送市議
會審議。」

小編短評:高雄的新聞處如果只能做都市行銷,撤了也罷
,不過現在有線電視、圖書館、電影圖書館都是高雄市新
聞處在管,這些事務真的只是都市行銷的一部份?還有,
新聞處撤了,這些事務誰來管?是高雄市議員諸公?現在
到底還剩幾個高雄市議員,恐怕都還是個問題吧?

4.據報載,近日瑞士研究人員針對827位兒童的觀察發現,
打電玩與小朋友的體重增加有著「強烈相關」,這項由費
城兒童醫院以及蘇黎士醫院大學合力完成的報告也透露出
,看電視極可能導致兒童的重量直線成長。這分以瑞士當
地10所國小1至3年級學生為樣本的研究,是從多個變數之
中測量何者與肥胖有關,包括年紀、性別、國籍、兄弟姐
妹數、父母抽菸情況、電視節目的收視習慣、有無吃早餐
、用餐時是否看電視、看電視有無邊吃零食,以及打電動
的次數。

瑞士醫學報告沒有解釋何以打電動使得小朋友體重增加,
不過許多人相信,愛玩遊戲的人總是習慣長時間窩在家裡
,有時甚至一連多日;正因為長期沒有活動手指以外的關
節,肥胖自然無法避免。所以,愛打電動又覺得自己變胖
的人,是應該起來動一動了。

小編短評:「科學怪人」大概是每個記者在寫科技重度使
用者時,最佳的心情寫照吧,跟科技扯上關係的,不是胖
子,就是瘦到病態外加一副大眼鏡,要不然就是憤世嫉俗
,準備顛覆世界。真是夠了,有沒有可能他/她們只是想
玩玩罷了!

⊕∮⊙◇☆▉▊▋▌媒 ▍轉 ▍載 ▍▌▋▊▉⊙◇★☆

1.誰的教育部?誰在縱容黑心大學?

請問部長:你真的關心大考生和學生權益嗎?
我們要求─★查辦黑心大學★堅持不漲學費★增加教育經費

今日(2004/06/30)工學團體至教育部抗議要求承諾兩大訴
求:一、查辦黑心大學,二、堅持不漲學費,因未獲杜正
勝部長親口善意回應,因此下午前往大考中心當面向部長
陳情。然而部長非但沒有回應隻字片語,連陳情書也不願
接受,甚至動用隨扈、駐衛警暴力阻擋、推擠陳情學生與
家長,其冷漠與蠻橫的官僚作風,實是令現場學生、家長
悲憤與痛心!

考生權益不只有「颱風來襲是否延考」而已!

今日,一位蘭嶼考生受困無法準時趕赴考場而抱憾,但是
更可能因他考上了卻讀不起,或是無法好好求學而改變他
終身的命運。我們深知部長辛苦為考生奔走,擔心颱風來
襲恐將影響考生權益。但是,我們更希望教育部正視,因
教育自由化政策,黑心大學林立已讓學生權益不保。正是
國家退出了在教育中所應負擔的公共服務責任,縮減教育
經費,各校自負盈虧為求利潤不擇手段,才發生「黑心學
校」問題。今天我們的行動正是為了保障全體學生及未來
大學生受教權益而請命。我們希望部長能不只是關心考試
,更要重視考上大學後可能讀不起,或是無法好好受教育
的種種問題。

教育應以公共服務為本,增加教育經費是第一?!

同時,我們要重申,「彈性學費調漲方案」無助於解決教
育私有化、商品化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嚴重問題。因為只
要缺錢、只要有調漲空間,這些黑心學校一定會鑽漏洞漲
到底,將所有責任轉嫁給學生、家長。中國醫藥大學荒謬
的拿就學補助金作為調漲學費的藉口就是最佳例證(因得
提撥5%的就學補助金而調漲7%學費)!因此,若非將教育
視為公共服務,由國家出資辦學,確保所有人民受教的基
本需要,那麼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配套做法,無法解
決根本問題!面對最近喧騰多時的軍購案,我們更不禁想
問為何國防部有辦法一次爭取到6108億的軍購預算,可是
我們的教育部連為了讓各校不調漲學費的26億預算都拿不
到?

面對已成黑店、為所欲為的黑心大學怪獸,學生、家長根
本無力監督與反抗,教育部握有公權力,到底要站哪一邊
?到底要做誰的教育部?最後我們再次要求,為保弱勢學
生、家長權益,教育部應:速查黑心學校、堅持不漲學費
,並且增加教育經費,以作為解決教育私有化、商品化問
題的第一?!

聯合行動: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人民主協會、全國自
主勞工聯盟、建國啤酒廠產業工會、快樂學習教改連線、
新竹好拉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五三青年政改運動、中
學生學生權益促進會、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系學會、
台大大新社、台大大論社、東吳性別文化研究社、玄奘性
別文化研究社、佛光暴力糰、輔大女研社、輔大黑水溝社
、輔大反調漲學費工作隊…陸續擴大中(團體名稱按筆劃
順序排列)

2.黑心學校 詐騙集團?
工學聯合前進教育部 要求堅守「不漲學費」承諾
■苦勞報導2004/06/30-1

近年來政府明確採取教育商品化、自由化方向,私立、公
立大學聯合起來每年漲學費,已成為許多家長、學生肩頭
無法承受之重。7月7日是各校向教育部回報學費調漲情況
的期限,許多學校紛紛片面宣布調漲學費,引發學生強烈
反彈。

繼五月底反高學費聯盟串連各校社團於校園展開反高學費
校園游擊活動之後。從六月中開始,師大、成大、輔大、
師大及高醫分別對各校的反高學費政策進行抗議。

今天早上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人民主協會、全國自主
勞工聯盟、建國啤酒廠產業工會、快樂學習教改連線、新
竹好拉風、五三青年政改運動、中學生學生權益促進會、
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系學會、台大大新社、台大大論
社、東吳性別文化研究社、玄奘性別文化研究社、佛光爆
力糰、淡江大學學生議會、輔大女研社、輔大黑水溝社、
反調漲學費工作隊…等多所大學的學生社團以及工運、社
運團體前進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堅守不漲學費的承諾,並
於七月中前查辦「黑心大學」、要求其立即改善!

到場團體列出所謂「黑心大學」的名單,揭露學校光漲學
費,卻不改善教學品質的劣行。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
系學會會長吳孟恬說,校方在期末考的時候宣布大學部學
費調漲7%,學生發起連署要求學校改善教學品質與設備,
卻得不到校方具體承諾。吳孟恬說,學校設備、課程不足
,嚴重影響學生受教品質,校方卻重「研究」甚於「教學
」。對幾個新設學系、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他們願意付
出較多的學費來換取更好的教育品質,但「請把錢花在學
生身上」。除了大學部的7%,研究所更是一次要調漲26%,
理由是研究所過去繳的學費太少了,要和大學部一樣多才
「公平」。樂學連秘書長江美誼指出,各校向教育部呈報
的收入-支出計算公式很不精確,學校有很多造假、作帳的
空間,教育部未來必須針對這部分具體說明,而不是丟給
學生和家長自己面對。

學生高喊「徹查問題帳目 堅持不漲學費」、「抗議密室協
商 保障學生權益」、「減國防 要教育」、「大學店 假
自治 真蠻幹」等口號,並在教育部前演出「打賭 ─ 遛鳥
俠」行動劇。行動劇中一位同學跟人打賭教育部不會在各
校要脅下妥協,棄守不漲學費的承諾,最後打賭輸了只得
脫褲子,凸顯教育部若退縮將會造成「學校鴨霸」,學生
和家長「窮到脫褲」!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何燕堂說,教育部在政策上偏向商品
化,有很大的問題。學校所謂的「跟學生協商」,根本是
假民主,因為學生和學校之間是不平等的權利關係。很多
勞工家庭根本繳不出學費,工運團體站在勞工家長的立場
,反對教育自由化、商品化,希望勞工子女可以好好享受
教育。

到場團體指出,高學費問題是教育財團化、商業化的惡果
,而不是單獨存在的東西。他們認為大學不應該是財團牟
利的工具,私立大學應逐步全面「公有化」,也就是改制
為公立大學,如此一來才能完整接受政府的經費的補助與
監督,讓教育回歸基本人權,全民資產。公立大學部分,
應立即停止學店化,停止公法人化的修法,防止假公營真
私營,無條件保障學生受教權。除了財團化、自由化的錯
誤方向之外,高額軍購預算的排擠,也是另一重點。在場
學生高喊「反軍購,要福利,減國防,要教育」,要從教
育問題出發,探討「分配不均」的問題,爭取合理的教育
社福預算,反抗美帝壓迫。

針對學生提出的兩大訴求,一、查辦黑心大學並要求立即
改善;二、堅守承諾不漲學費,教育部代表高教司王明源
科長並未作出任何具體的回應。到場團體對於教育部的回
應非常不滿意,決定從現在開始,圍堵教育部長每一個行
程,並將籌組聯盟,持續監督到底。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六期

2004年 June 28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六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公共化答客問第三輯
∮本週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1.電信市場開放不知為何而戰?
2.自由主義下的台灣媒體與教育環境
∮媒來稿
1.大陸官方限制美片進口的政策意涵
2.客觀的迷思-從廣電法論中廣換照一審未過的觀點
3.談網際權力與民主

┌────《2004/6/28第二百零六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公共化答客問第三輯

「做對的事,還請堅持!」,新聞局踏出了正確的第一步
!提出使台華視更符合公共利益的無線電視公共化方案。
傳學鬥肯定新聞局這個規劃方向,但強調最終的執行與否
才是台灣媒體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希望這是一個「貫徹
始終」的政策。傳學鬥將不定期開闢「台華視公共化答客
問」專欄,為各位介紹公共化的論述基礎。此外,傳學鬥
公共化陣地戰線(http://nccu.edu.tw/92451001/)
,歡迎鬥陣來討論與連署。(連署網址http://twmedia.org)

解答十)公共電視會不會變成國有電視台?

這個問題突顯了在台灣「國有化」與「公共化」兩者之間
的關係有待釐清;在2001年,當無盟(現在重組為媒改社
)藉由「菜店查某」事件(2001年12月11日立法委員林重
謨在立法院的國是論壇以「菜店查某」,指責陳文茜以立
委身份在媒體對總統以及總統夫人開罵,猶如妓女批評社
會上的色情風氣;而陳文茜則在13日聲明如果總統允諾讓
黨政軍退出媒體,將立即辭去主持工作),在報端的論壇
展開論述空間時,中國時報的記者林淑玲以及聯合報記者
王麗美卻對「公共化」有另類的定義,前者除了宣告「公
共化議題已死」之外,也投書聯合報的論壇,認為「公共
化」與「國營化」等同,而且充滿道德危機;後者則認為
「公共化」與「綠化」無異。

將公共電視與政府電視、國家電視混為一談,其實是台灣
過去的媒體發展在黨國體制之下所順應而生的歷史結果,
當時的歷史定義之下的「公共」電視並不具有民主參與的
想像,更多的則是父權教化,而這也與當時的政治體制有
關。如今勢異時移,民主體制逐漸成形,同時內湖公視也
提供了諸多的寶貴經驗可供參考。透過公視法的訂定,目
前內湖的公視的運作財源主要由政府捐贈成立公視基金會
,而捐贈的過程則由立法院審議,雖然目前台灣的立院運
作不盡理想,然而這或許牽涉到另一個改革議題,至少目
前內湖公視的財源,符合以民主制度的建立,而獲得獨立
運作空間的民主價值;相關說明有以下幾點。

1.內湖公視模式,以公共電視法(http://www.pts.org.tw/~web01/PTS/pts_law.htm)
作為基準,致使政治/政黨力的角逐因有立法院的中介,
可以透明化,達到社會監督的作用。

2.目前內湖公視的董事會運作置於公視基金會之下,其中
董事長由董事會成員(社會賢達經推舉由立法院決議任命
)經由民主程序選出,並由董事會任派總經理經營公視;
未來則可改良現有模式,列舉積極標準,依據電視公司的
職能及節目類型,分別敦聘董事數人,並可考慮使董事包
括本公司或其他工會代表,以及地區代表若干。

3.依照上述條件,由董事會依據專業能力遴聘總經理。

未來臺視與華視的產權及經營權公共化(參見無線電視公
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ch6 臺視華視轉型為公共產權:法
規修訂)以後,經營團隊藉得以避免政治力量也就是「國
家」以及商業力量的直接介入經營;另外,這個模式下的
公共電視在產權及經營權層次是公共電視,但在經費、從
業人員,乃至於節目表現及社會監督機制的公共化,都還
有大小不等的空間,有待改善。其中,社會監督機制的改
善,速度應該是會比較快的,因為兩台的內部財務等資訊
,屆時將至少如同內湖公視目前的作法,可望因財產權的
轉變而適度透明化。

答十一)把臺灣電視的錯亂都歸到沒有公共電視臺這符合邏輯嗎?

公視不是萬靈丹,但是它提供了節目製播者最後一絲絲的
希望。誰希望自己的節目因為收視率不高而慘遭腰斬?誰
希望老闆因為以” 沒有人看” 為由而橫心把弱勢族群的節
目停掉(如果不是原班公視人馬在超視製作蘇建和冤獄案
的調查報導節目,造成輿論強大壓力,這幾個人還能留在
土城看守所嗎?)誰希望每一節新聞都一定要放美女模特
兒秀的新聞?公視或許無法徹底解決台灣媒體素質低落的
問題。但是當他們把最後一盞燈關掉的時候,我們還能侈
談光明嗎?

答十二)難道商業電視就沒有好節目嗎?

有的,但商業電視讓好節目更難出頭,舉例來說,早期公
共電視因為籌備期間人謀不臧,復加上遲遲未能開播,許
多公視新聞部的記者都跳到衛星電視臺,他們以為,這樣
子可以早日實踐他們的理想,短期內是成功了,長期來講
卻不然。超級電視台的紀錄片製作中心,當初就吸納了大
量的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他們抱持理想,想在超視好好
的做一些文化性的、弱勢性的節目,他們的理念大致表現
在當時的「調查報告」與「對抗生命」兩個節目中,但時
間一久,衛星電視臺的商業壓力就開始困擾這個小組,上
面的行政主管,甚至要求該小組的記者及主管們自行想辦
法拉廣告,另方面,由於節目的關懷弱勢立場強烈,也讓
許多廣告商為之卻步,甚至,還因此節目製作方面,時常
受到電視臺上層的壓力, 尤其是幾次關於台灣關廠工人
的處境,都被上級要求修剪或不播出,時段方面,一直被
商業主管調來調去,並且越調越晚,似乎是,批判社會現
象的節目,本來就和商業電視臺調性不合,即使外界評價
不錯,這樣的節目在商業機制下,也難以存活。

答十三)賣掉台視華視,拿錢把公視數位化,多幾個公共有線頻道,不行嗎?

新聞局的說法是,以前(比如)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坡地不
能開店,現在可以了。(以前是類比,還沒有使用數位。)

因此,我們就把城中區的兩家黃金店面賣了。賣了這兩家
店面的所得,再送給你去那(比如)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坡
地開兩家店鋪。

現在的問題是,若要在一千公尺以上山坡地開店,有可能
還得自己花錢打造聯外道路(通過衛星或有線系統播送)
,除了得一年得另外花錢(一條道路/頻道可能是三千萬
,兩條也許便宜些),那裡的店面營業額少則一年一千多
萬,最多如 TVBS 或有十億,而黃金店面一年至今的營業
(廣告)所得,在這種欠缺效率的經營方式之下,都還有
15-18或20億。還有,這樣的山上店面屆時不僅沒有知名
度,遊客不知造訪,且沒有法律保證可以得到一定能在有
線系統出現(當然,也許可以修法要求  mustcarry,以
及定頻於現在的 8與 1 2頻道。不過,難度不見得低於公
共化的訴求),而台灣大概也有 20%左右的人(沒有 cable )
上聯外道路。

這樣子算下來,若依新聞局的私有化之議,則將一次性地
對公部門挹注約40(或更少?)億的投資。若照把兩台公
共化的方案,也就是在黃金地段開店鋪,則台華視兩台最
多兩年就賺進了這個數目(依照去年,應該是一年又一季
)。當然,假使再算政府編列的清算金額(50億?),則
兩台的店面又得再加上兩年才能賺進這個額度。

假使以上比較保守的算法有理,則公共化的作法至少在經
濟上比新聞局有道理。煩請大家看看這個算法是不是亂來
,以及,是不是太保守。

⊕∮⊙◇▊▋本 ▍週 ▍媒 ▍大 ▍事 ▍▊◇★☆★☆

1.行政院院會23日上午無異議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
理條例草案」,正式敲定未來台視、華視官股在明年底以
前釋出,並朝「公共化電視集團」發展。不過游院長在會
中裁示,要求主計處、研考會研議,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
預算,以台視、華視每年公股盈餘為基礎,編列預算「製
作好的節目」在各電視台播出。

小編媒批:這個法案的通過是因應去年立法院所提出的廣
電三法修正案,要求黨政軍必須退出媒體經營。不過由院
長這樣編列預算製作好節目的做法,很像以前我們還沒出
現公共電視之前,我們每天晚上九點都會看到廣電基金所
作的節目,這樣的節目模式,實在是很難會有大格局出現

2.新聞局廣播審議委員在25日上午以11票比3票,使中廣換
照遭挫,僅給予三個月的臨時執照,新聞局副局長洪瓊娟
表示,新聞局審議委員將在八月初對中廣換照進行「三評
」。即使在野黨批評新聞局對中視與中廣換照疑有政治力
介入,但新聞局似無退讓跡象。據了解,包括中視、台視
、華視三家「老三台」以及中廣的執照,都將改發臨時照
,效期三個月。

小編媒批:此時新聞局是把中廣當作是一家民營電台看待
,因此說出「絕不會」讓一家民營電台擁有占全國百分之
卅六的電波頻率,但反過來想,如果中廣是屬於公共財,
更應該是把這交由具有公信力(或具有民意基礎)的團體來
經營,並藉由監督機制的發揮,讓中廣更能夠為公共利益
來服務。

3.美國報業中的兩大媒體: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與
洛杉磯時報 (Los Angeles Times),因為今年以來的廣
告量不斷下降,分別計劃提高零售價格或是大幅裁員,以
改善營收不足。發行量遍布全美的今日美國報今天表示,
由於1月迄今的廣告收入不佳,導致營收下降,因此考慮
在適當時機調漲零售報價格。 (今日美國報是美國印刷媒
體中銷量最多的報紙,它在過去從未調整標準售價。)

小編媒批:看來不只是中國時報跟聯合報遇到銷售數字的
問題,但發行量下滑早已不是新聞,可是或許可以借鏡於
英國獨立報的例子,因為該報最近發行版面較小的「簡明
版」,已扭轉業績頹勢,也因為簡明版的成功, 獨立報
更是2002唯一成長的英國大型報刊。

4.連侯戀餘波蕩漾,媒體窮追猛打,雙方各自表態,廣電
人市場研究所提供數據顯示,東風「娛樂@亞洲」在緋聞
爆發當天(23日),收視僅0.08,與前一天0.16相差1倍
,但24日又回升至0.12。值得注意是,青少年4~19歲以及
女性20~34歲族群原本各佔近3成,是最大宗收視族群,
緋聞爆發當天卻吸引大量男性20~34歲族群,從上周平均
7%暴增至20.7%。

小編:收視率調查的缺點只能顯示出這個節目有多少人看
,但並代表這些人支持侯主播,也有可能是看熱鬧心理作
祟,不過,感情的事的確是私領域的話題(媒體不該探求)
,但侯主播當初也是是把自己私領域公開給媒體而炒作話
題,因此現今的媒體繼續入侵侯主播的私領域,大概也是
一種因果關係吧,喔彌陀佛。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1.電信市場開放不知為何而戰?
葉小釵

近來為促成台美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行政院長
游錫(方方土)親自下達命令,經貿單位全面動員,加速解
決台美經貿歧見,包括電信、藥品與稻米等開放問題都被
點名。其中在電信部分,凍結近三年的固網執照申請,也
考慮將再開放申請。

台灣政府在全球的分工體系中,雖然已經有一立足的位置
,但似乎為了獲取廣大的資源,不論在世界貿易組織協定
中或是近來嘗試重新開啟的台美洽談自由貿易協定 (FTA)
,台灣總是像要糖的小孩必須配合條件,而沒有主動保障
自己的權利,如同此次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項目, 美
國特別針對台灣電信市場的民營化進成提出高度的關心,
並希望台灣政府能夠降低進入門檻與建設比例。

也許有人質疑民營化與開放市場有何不對?但是只能存在
民營化的思考主軸就失去公共政策討論的焦點,完全是由
簡單的商業化邏輯出發,充滿未經思考的現代化邏輯,認
為完全的市場競爭可以使市場機制完全運作,卻不檢視民
營化至今是否真的適應每個不同國家的民情,也不思考其
他民主國家都有服務公民的公共機構,一再強調民營化會
帶來許多益處,國內新聞界卻失去全面討論的視野,不僅
對於國家脈絡疏忽,也是新聞論壇的怠惰性。

在全球分工體系下,台灣一向屬於出口加工國家,依賴美
國與其他強國的經濟外逃與創意外逃機會,創造營利機會
,深究來看都是為了單純的商業邏輯運作,卻挾著自由市
場正當化光環,以照顧者的角色提供美好的前景,將公民
轉為消費者以及企業的雇員,認為只要提供工作機會與消
費選擇,就可以創造更高的國民生產毛額,殊不知外國企
業的介入,多半不會為電信設施提供基礎建設,而是投機
的營利性質,這種流動的經濟模式,反而會造成國內產業
的空洞化,失去將中小企業升級的力量,淪為跨國公司的
幫傭。

再進一步觀看行政單位的態度,電總承諾,將在九月再次
開放固網執照,不過在固網開放項目中,目前僅傾向開放
綜合執照與海纜電路出租兩項業務。綜合執照部分,即是
包括市內電話、長途電話與國際電話的三合一執照,至於
美方希望綜合執照的資本額門檻從四百億元降至一百六十
億元、基礎建設門號從一百萬戶減為四十萬戶的要求,交
通部已經同意放寬,但門檻底限將與美方再進一步協商。
可以發現,美國要求固網開放為了減少國際互連的成本,
建立垂直綜效的經濟規模。

如果行政院將固網特許制的限制下降至一百六十億元與基
礎建設門號的戶數,則忽略了電信市場具有自然壟斷與沉
默成本的特質,有兩個面向需要考量,一是過多業者的競
爭,不只導致光纖固網的建設速度,二是審視公司體質的
資金額度降低,忽略發展固網所需龐大的沉默成本,絕非
一般公司擔當的起,有可能因為公司財務周轉不靈,造成
重複投資的現象。相對的,基礎建設門號戶數降低有可能
導致吸脂效應或是普及服務的缺乏,更有可能的是業者是
否會因為所謂的資本不足而無法履行建設光纖網路的承諾
,以目前國內固網業者經營的怪現象──銅纜的用戶迴路
不開放,做為經營困難的理由,暫停從事建設,而行政院
竟然未曾施行收回執照等相關法規,這樣的行政怠惰在努
力促成FTA的過程中,是否會力行執照審查與取回的規
範,避免造成市場失靈的狀態出現,都是值得醒思的。

公共論述貧乏、市場經濟迷思、行政監督怠惰,三層迷霧
罩住電信市場政策的全觀規劃,可見台灣在追求開放民營
市場時,未建立反思的機制與討論的機制,並將民營化的
經營方式無線上綱的延伸,罷黜百家獨尊一家,反而喪失
市場多元的經營方式,也忽略其他可能性的存在,將台灣
市場運作的情形單一化,忽略經營管理的方式是為政府的
助力,而非是被某種經營理念侷限,企業只能採取民營的
方式,忽略有些市場行為不是單純為了創造利益,如普及
服務的概念與公共設施基礎的維護,行政部門公共想像的
缺乏與排斥讓人覺得詫異!FTA的請命與行政部門的努力配
合,這三種迷思籠罩台灣電信市場,是真的為了服務民眾
?還是為了促進設備發展?或是提供為了民營化而民營化
?這樣一戰的目的究竟是為誰而開啟呢?  

2.自由主義下的台灣媒體與教育環境

胡耿維(政大新聞研究所研究生)

身為傳播學生的我,最近遇上了兩件大事情,一件是下學
年各大學即將再次調漲學費﹔另一則是台華視以及其他媒
體是否公共化?這兩件事情目前的處理有一個共同的特性
存在,就是都強烈受到自由主義的影響。

依據羅爾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當中對
自由主義的定義,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是重視個人自主性
(autonomy)的優先性,而這種強調個體之公民權利和政
治權利永遠優先於其它價值的主張,在這樣的邏輯之下,
電視媒體亂象的解決之道,在於只要我們利用個人的選擇
,或是透過遙控器的轉上轉下,一定可以使得劣質節目被
淘汰,又何必要我個人繳稅來改善媒體環境呢?在高等教
育方面,也就有人認為讀大學是個人投資,如果嫌學費昂
貴,那就不要去讀,為何要沒去讀大學的我繳稅來負擔呢

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通常問題的絕決方式就是交由市場
去決定吧。因為市場可以優勝劣敗,讓強者勝出,比如媒
體環境就是交給民營去經營,教育方面即是由原本國家補
助的公立機關逐漸轉成法人需自負盈虧。

問題來了,真的這樣做就可以解決問題嗎?媒體方面可以
看到的是從解嚴以來,高呼黨政軍退出媒體,換來的是財
團進駐與壟斷,但媒體亂象卻有增無減,比如台灣的24小
時新聞電視台有七家,可說是全世界最競爭,可是看到的
新聞內容每天腥色羶,反而更讓人詬病。在教育方面,高
等教育爭相與產業合作,導致最後學術淪為產商賣命的工
具,前一陣子有個學術研究指出吸煙可以防癌而遭批評,
可說是一個經典例子。

所以,這時候我們該真的好好想一想,一昧地強調市場機
制的自由主義,是否可以真的解決我們原本的問題,不是
反而讓財團有機可乘。

而破解這樣的困境,必須要體認到改革這兩個亂象與問題
,都是要藉由公部門的重新投入資源,但另一方面更要讓
其自主營運。例如在2001年時瞿海源在〈政府在大學教育
上角色之調整〉文章中指出,政府所應做的只在法制上確
定大學自主的原則,其餘都儘量不要介入,但經費的支持
不能因大學自主而有所減縮。同樣地,媒體方面政府要編
列預算促成媒體良性發展,但是要藉由法規(例如公視法第
13到27條),排除政黨以及政府介入運作的可能,以達到
媒體自主運作。唯有公部門投入資源,且藉由法規限制政
府介入運作,達到自主,對於問題才容易有根本性的解決
,而非個人阿Q式地逃避問題。

⊕∮⊙◇☆▉▊▋▌媒 ▍來 ▍稿 ▍▌▋▊▉⊙◇★☆

1.大陸官方限制美片進口的政策意涵
林詩宜(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今年五月底,大陸媒體紛紛報導,北京當局突然決定,為
了「淨化銀幕,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大陸將陸續展開一
連串的淨化文化產品活動,包括規範電視十大戒令、在長
假期間限制播放進口影片,並嚴格審查出版及展覽的動畫
漫畫作品等等。這項措施首當其衝影響到大陸最大的外片
進口來源-好萊塢,如「蜘蛛俠二」、「特洛伊」、「史
瑞克二」,以及「哈利波特三」這些在近三個月來,於許
多國家包括台灣,都叫好叫座的強片,都將因無法在原定
暑假上檔受到莫大影響。

翻開大陸近年來對於外片的管制史,國家積極介入保護,
是一貫的作風。1949年以來,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進口限制
政策,直至2000年,每年中國最多也僅開放進口十部外來
影片。2000年後,中國宣佈,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每
年進口電影量最多開放至20部,但沒有對進口電影的國籍
有其他限制。然而,即使限制嚴密,或帳面收入不如預期
,中國的市場潛力仍被好萊塢看好。因為亞洲地區的印度
與中國合計佔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電影廳院,再者,中國
十三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口,其文化消費依賴著
好萊塢盜版媒體產品的穩定流進,早已是好萊塢影片的消
費班底。

今年五月這一波的管制內容,無疑是給了好萊塢這個萬年
大片倉一大打擊。首先是規定美國每年的進口片數量,不
得超過外片進口量的七成,即不得超過十四部影片。在數
量上已造成好萊塢行銷單位挑選片子的難題。如今,又祭
出上映時間的限制,使得好萊塢的排片單位如臨大敵。過
去,影片在美國及海外放映的時差,通常是在六個月左右
,甚至超過六個月;現在,隨著行銷模式的改變,媒體科
技的進步,使得電影行銷得以全球化、同步化,於是,上
映零時差,成為一種廉價又有效果的行銷模式;又或者是
傳統的電影發售窗口排程,受到盜版的攻擊。因此,不管
氣候及各地假期之差異等因素,影片上映的時差,漸漸地
縮減成一個月之內。中國這波針對黃金檔期的限制,無疑
是為盜版事業開創一條具備市場合理性的道路。

大陸官方的說法是,這波管制是基於保護未成年人,淨化
影屏,讓未成年人可以在好萊塢影片之外,吸收到更多元
的媒介產物,進一步藉著媒介內容的吸收,發展出更開闊
的世界觀與價值方向。大陸學者也多對這項措施表示贊同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倪震認為,整體來看中國引進的大片
,不但片種比例失調、文化視野狹窄、品位不高,就連社
會和經濟效益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呈現更多元的
電影文化,必須對美國片有所節制。這樣的說法,植基於
文化帝國主義的省思,批評者認為,美國藉著好萊塢影片
,將美國精神與美國文化甚至大美國中心主義,一點一點
地灌注於全球各地的好萊塢愛好者。好萊塢的成功經驗,
學術論文、專書的討論在媒體研究的領域中,從來沒有間
斷,學術界與管制者,已發現要人民屏棄對好萊塢電影的
喜好是困難的,於是轉而積極研擬其他保護本國文化的措
施。

筆者認為大陸方面可能有三項考量,第一,就如同她們對
外的發言,希望未成年的新興閱聽族群能在閱聽需求的啟
蒙階段,就有機會接觸到多元的藝術源流;另外,也在這
個階段中,能對先對本國的文化與思維,產生共鳴與認同

第二,培植國內電影產業。有鑑於南韓的成功經驗,要發
展國內電影產業,第一步就是要讓國民喜歡本國的電影,
習慣消費本國的電影,才有機會向海外擴展。南韓的第一
項措施,也是聯合所有映演機構,保障本國影片的映演比
例,限制外來影片。再者,由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鼓勵本
國影片的產出,有了穩定的出產量,才有機會撐起市場。
而產量擴增所造成的有益競爭,能夠提升影片品質,也更
能具備吸引閱聽眾的本錢。大陸乃華人最大的市場,具備
廣大的拍片資源,亦具備在未來與美國娛樂經濟體有抗衡
機會的潛力,大陸當然不會坐視美國前來掠取這塊在未來
頗具競爭力的大餅,於是選在這個冠冕堂皇的機會點上,
給美國一記下馬威,寧可減少外片上映分帳後的收入,也
要開拓自己的娛樂或文化版圖。

第三,催生合作。傳播學者Kracauer曾表示,好萊塢曾憑
藉著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威脅日本人,要求日本開放電
影市場,否則美國電影中所呈現的日本人形象,就會是罪
犯的刻板形象。當然,我們可以很簡單的預測,美國人現
階段考量到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應不至於重操舊策,大
陸也無須害怕媒體形象受損,反而可能會因為這些限制,
贏得在片中擁有更好的形象,成為美片進入大陸市場的酬
傭。另外,藉著管制上的限制,也可能刺激好萊塢與中國
製片人才與演員合作。好萊塢具備豐富的製片資源與經驗
,若能與其平等合作,對大陸影片的國外市場推展將是一
大利多。我們要問,為什麼限制外片進口的政策,反而能
催生合作。這是因為大陸對美片雖然進行管制,然而,在
製片成員的組成上並沒有詳細明確的規定,也就是,如何
界定該片為美國片或者中國片,是有模糊地帶的。於是,
美國若仍覬覦中國市場,想必在管制規約下,會發展出新
型的合作模式,或許將有更多形式的中美合作片種出現。
這樣一來,對大陸電影事業的發展,如國際地位的提升、
國際知名度的散佈、國際接受度的推深都有莫大貢獻。

在這項新規定發佈前,外國片商在大陸的競爭環境就已經
相當艱辛,除了大陸對外來片種的諸多限制,另一個問題
就是盜版問題。在原本的管制脈絡下,已是遍地盜版的情
狀,其中又以新上映的好萊塢影片為最大宗,賣到最好的
價格。今後,新上映的好萊塢影片上映時程被延遲、或者
別國家的新上映影片,到大陸成為不上映影片時,盜版勢
必擁有更大的需求市場。盜版問題,不僅危害外來片商的
利益,也影響大陸消費市場的形象。所以大陸當局在一味
限制外國電影登陸的管制方針下,也須對可能造成的盜版
問題,提出應對方案。另外,就是回應上述培植國內產業
的考量,大陸應有計畫地製作更多的影片,將國片推至與
好萊塢影片擁有相互替代關係的地位,才有機會將閱聽眾
的需求視線移轉至國內作品,達成媒介出產大國的願景。
 

2.客觀的迷思-從廣電法論中廣換照一審未過的觀點
溫典寰(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正當爭辯火熱的台、華兩視要「二公」或「一公一民」的
議題浮上檯面之時,媒體又搭上這班順風車,報導了中廣
兩年一次的換發執照在一審未過關的新聞。有媒體以相當
程度的議題設定,利用標題偷渡的方式框架出中廣是受到
執政的扁政府打壓一說(中廣擁有在野的國民黨轉投資的
華夏投資公司97%之股東結構),或另有媒體一說為中廣的
廣告內容逾越法規等理由造成的。但筆者以為,不管是否
如部份媒體報導換照的過程遭到黨政控制,甚或是承如有
媒體報導為廣告內容未達標準、中廣本身承諾要繳回的頻
道而沒歸還等,這些皆已暴露出過去政府在執行執照管制
上的草率及成效不彰。

一、到底有監督嗎?
筆者以為,廣電法規定執照換發標的,乃在於規範業者不
能觸犯廣電法,否則可以給予從警告、罰鍰、停播、到吊
銷執照等警示,故業者必須針為電台的結構面與節目的內
容面來遵守法條,但似乎過去電台皆遊走規範邊緣,且主
管機關也睜隻眼閉隻眼虛晃一下,時間到了就換照,就像
是中廣成立80年以來從未在一審時被打回包票,按照現在
兩年要換一次照的法規而定,已經有過近40次的審核了,
難道這就表示中廣完全是遵守每一條廣電法嗎?而現在卻
出現換照初審就未過關,似乎起了一種殺雞儆猴的效尤,
畢竟老牌子中廣是廣播界的指標(中廣有69個頻道)。

主管廣播電視的新聞局,選擇在台、華視公共化及國民黨
脫售中視及中廣等黨營事業的敏感時機之下公佈換照的審
核結果,其實也顯見出國家拿出了魄力,開始成為一個有
牙齒的老虎,扮演Lasswell認為傳播功能中的守望(surveillance)
角色,這樣固然是發揮了監督的力量,值得給予肯定,但
有些媒體卻以「打壓說」來設定閱聽眾心象,似乎將換照
的過程塑造成權力的干預,這樣的心態也許轉移了主管機
關今日或許真正想要拿出魄力的誠意、實現一種社會責任
論的目標。

二、法規模湖不清,如何界定呢?
或許主管機關有這樣的美意要整頓廣電業者,但卻已突顯
出過去的換照制度其實是有瑕疵的──過去換照都只是號
召而已,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以這次有媒體報導新聞局
一審未通過中廣的換照理由之一,乃在於廣告內容出現過
多的藥品與化妝品等過高比例的廣告,但若詳看廣電法第
34條規定,廣告內容若涉及藥品、食品、或化妝品等醫療
產品等,應先送衛生主管機關核准,話是沒有錯,筆者以
為,這些有關醫療的廣告都已經送審了,表示大致上是合
格的產品,所以應該不需擔心暴露比例過高的情形會造成
什麼樣後果。但若再看第21條及第26條的內容,皆規定廣
播電視的節目與廣告內容不得出現的情形有6項,分別為:
損害國家利益或民族尊嚴、違背反共復國國策或政府法令
、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傷害兒童身心健康、妨害公
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以及散佈謠言邪說或淆亂視聽等條款
,但沒有詳細的定義,則會讓人難以遵守;甚至民國89年
9月11日制定的「廣播電視廣告內容審查標準」,這些法
條都對廣告內容的管制界定亦相當模糊,皆沒有「有線廣
播電視廣告製播標準」來的詳細,這樣沒有針對廣告內容
來清楚界定處罰標準的法規,如何要業者循規呢?且廣電
法第12-1條第5項提到,「依獎懲記錄及影響電台營運的
事項」來評估換照標準,這是否意謂著過去主管機關應該
已經針對廣告內容來獎懲過中廣了,而可能出現的情形為
中廣未依規定修改,或者是主管機關根本沒有對中廣在藥
品、化妝品的廣告過多給予警告,而現在屆於換照時機,
則判定中廣一審未過關的條件(藥品與化妝品廣告比例過
多),似乎顯得說不過去──過去沒有嚴格把關。

又,新聞局提到是中廣的藥品、化妝品廣告的比例過高,
但想想看,中廣擁有69個頻道,在比較其他的電台之下,
若新聞局以比例來計算而出現過高情形,似乎有不符合比
例原則之虞,且廣電法第31條也提到,廣告的播送不得超
過總時間15%,筆者試問,難道新聞局真的能算出精確的
秒數嗎?

就算是以現有廣電法規的界定而論,可是對廣告內容規範
定義的不清,且無線電視四台相對的出現化妝品與藥品的
比例也不亞於中廣,照這樣的評判標準,似乎可以預見在
今年6月份時,4家無線電台的換照應該也會出現同樣的難
題,而倘若新聞局沒有公平的將廣播與無線電視台的換照
標準一致的話,則原本廣電法缺乏完整適切的規定之下,
又缺少前瞻性,恐會遭致詬病。某報還報導,行政院此次
無線電視台的換照標準「今年有不同作法」──以公共服
務標準作為換照條件,筆者則以為,為何同樣適用於廣電
法的廣播與電視,但評斷的標準卻不一,且無線電視台的
換照條件為何只有一種,這些皆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另外
,同樣中廣的換照出現問題,而中視(國民黨另一個轉投
資事業)則是此次無線電視台的換照對象,到時候審議時
,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情形產生呢?值得觀察。

另外,筆者以為,有線電視法中的「廣告製播標準」就比
較明確,該法第3條有針對電視廣告內容的情形詳加說明
,說明何謂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何謂妨害兒同或少
年身心健康、以及何謂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等,而無
線廣電的廣電法雖也有這樣的條文,但卻沒有詳加解釋,
在缺乏參考的依據之下,相對也較無法使業者信服。也許
有人會問,無線廣電是基於電波公有論及稀有論,所以管
制較嚴苛,但筆者以為,媒體是一個公共領域,負有教育
與社會化的義務,故針對規範的內容應該要一致才對。

三、內容管制「再規範」
政大教授鄭瑞城曾說,制定嚴謹的換照規範,使目前、未
來的電波頻率、頻道使用者可以循規,且有規可循。意思
是說,嚴格且明確的法規才是可以有效嚇阻業者逾越規範
的盾牌,且既然主管機關的新聞局既然有心要大刀闊斧,
整頓廣播電視的環境,何不趁此次新聞局在4月7日所提的
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中,針對廣
告內容再規範(re-regulation),使無線廣播電視有較
適切的遵循方向,不會有灰色地帶。

對於廣告內容的限制,筆者以為參考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
的規定,凡電台領取新執照或換發新執照時的標準均要符
合公眾利益原則,而對於廣告內容的約束亦在換照的標準
界定之內,如廣告的時間限制、兒童廣告限制、負面廣告
或攻擊型廣告等都有限制,且加上與有線法一樣的詳細規
範廣告內容的定義,可以使閱聽眾對政府管制持肯定外,
也可明確的使業者遵守規範。

另外,新聞局廣播電視評鑑委員會設置要點中的第10條規
定,應評鑑需要,得通知節目、廣告、錄影節目之製播單
位到場就評鑑事項來陳述意見,也就是說,中廣的化妝品
廣告過多、自製節目過多、營運不善等情形,在評鑑時都
應該要有機會可以到場說明,使得評鑑過程可以透明公開
化,甚至由11至15位學者專家及社會人士等委員組成的評
鑑小組名單都應該可以公開,使得整個評鑑過程不會如一
些媒體所塑造出的偏頗報導。

3.談網際權力與民主
曾智彥(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在海德公園的敘事中,展現了哈伯瑪斯(Habermas)所主張
的公共領域之實踐,在此領域中,透過自由的言論交換,
使得商議的民主再現,透過彼此的討論和商議,能促進社
會討論和民主,更有助於蘊釀新想法和觀點,且加惠於公
共辯論,所呈現的是一個理想的交談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人們在公共領域中是平等的,不因地位及身
份的不同而被判定為好壞,而是論述的不同,每個人的對
話話交換的能力,沒有誰主宰誰,也沒支配的地位,這樣
才能達到真理、自由與和平。

當我們將實體的公共領域放置在網路上來談,我們必須將
新電子中介傳播的形式給考慮進去,因為現在談話、面對
面會議和公共論域的問題,會因為符號交換的電子形式而
變得混淆且複雜。因此在面對面公領域的時代已經結束,
隨之而起的問題我們必須去詢問:在資訊的模式中,民主
言論的情形為何?在這些情形中,主體說話、書寫或溝通
的種類為何?對於民主的交換,主體、身體和機器的複雜
性又是為何呢?這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地方。

個人在網際網路的所有物即是網路權力,其組成要素分別
為身份、層級和資訊。身份的變動性,可讓現實中存在的
偏見消失,沒人認識你,對於許多人而言,是一種全然的
盲目力量,性別可以交換,可以使用非真實生活中的化身
,不過身份的建構還是可以從識別碼(如名稱@網域)、風
格(如簽名檔)中看出來。然而在層級的革新方面,強調的
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層級並沒有消弭,而是透過網路的身份
變動將層級重新建構,改變方式可以是多對多傳播,應用
在組織上能在決策過程中納入更多人的決策,也就是平等
的觀點。至於資訊所構成的世界,必需要透過資訊的分享
,才能建構不同的層級。因此,個人的網際權力不但以著
奇特的社會文化生活形式出現,還造成一特殊的政治類型
,網際政治中的權力多寡,要端看你所擁有的資源及個人
權利。

乍看之下,公共領域的實踐用在網路上似乎是發揮的淋漓
盡致,因網路固有的本質,使得人人都有話說,人人都有
自由表達的思想與言論;此外,在網路上,個人可以在不
間斷的交談中建構他們自己的身份,這並非只有純意識的
行動,主體會構成民主化,進而讓交談的行動不會被限制
成單一的表達方式,也不會被在面對面傳播中的性別與種
族因素所限制住。不過用後現代的觀點來看民主,我們得
重新思考身份的建構、流動的認同與政治的重新分配。進
一步地來思考,性別的限制雖然被打破,性別身份的事實
在這父權體制下還是被框住了,因為在網路空間中,每一
個身分都會盡可能地透過文字的展現,去表達社會認同下
對於性別的期待,如當你化身為女性時,就必須表現出該
有的陰柔特質,反之,當你偽裝成男性時,就得表現出該
有的男性氣概;也就是說,在新科技的環境之下溝通並不
會消除掉在面對面溝通、印刷、電子廣播交往模式中所建
立起的權力關係。

網路描繪了新的社會型態,機械式的構成傳播實踐的自我
形構,而政治是被重新分配的。網路上的語言會經過數位
化,電腦中介的符號具是不需要經過實體而存在於虛擬空
間的。而網路空間權力的關係雖然改變,不過階級仍然存
在,只是形式會被重新建構,因此在政治上形成的差異將
來自於科技的技術,因為它決定了一個人說話份量的絕大
部分,尤其是在溝通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即使在網路
空間中,還是有不平等的情況出現政治事務中,雖然種族
、階級、年齡、地位、尤其是性別的差異被減低,不過在
實體世界中所存在的階級還是會中介著網路空間中的權力
,而這些階級則來自於「科技菁英」。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五期

2004年 June 21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五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再思考當前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下)
∮外部讀書會
台灣電影產業的救亡圖存
--《全球好萊塢》給予台灣電影的省思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地下電台的合法化與抄台之爭

┌────《2004/6/21第二百零五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讀本:《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89-1993)》,魏玓撰

再思考當前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下)

面對台灣電影業的慘況,我們的政府當局在其中扮演什麼
角色呢?

電影產業在文化產業中具有龐大資本生產與再生產的能力
,也就是「瀑布效應」;電影成品雖然需要鉅額的投資,
但是在影片完成之後,往往能夠在電影院首映,繼而在有
線電視、錄影帶、無線電視、外銷等通路中流通,涉及了
龐大的資本流動。因此若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電影工業
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本世紀初美國之於好萊塢,到近年來竄起的韓國電影,
電影的資本能量對於民族國家發展民族工業,是一項不能
捨棄的產業。1996年末,韓國總統候選人金大中,提出支
持韓國電影的宣言,並將之列入競選白皮書中,他說,「
在21世紀,文化就是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
用,而且正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值的產業。」,他同時舉
例,好萊塢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株羅紀公園」全球賣
座8億5000萬美金,等同於韓國必須出口150萬輛汽車,來
說明自己將盡一切的力量,保護韓國電影,全力發展電影
產業。

台灣的電影政策,在1980年代以前,一方面視電影為宣傳
機器的一部份,當時嚴格的電檢制度、電影製作生產的生
產材料(生產工具如攝影機;生產原料如底片)進口的高
關稅、缺乏正面的輔導與獎勵,同時透過黨國基器直接介
入經營(中央電影公司,台灣省電影製片場,中國電影製
片廠)等手段,對於電影製作與內容進行嚴密意識型態監
控;而在另一方面,政策對於電影市場則以特種行業規範
之,只能以低層次的娛樂活動看待,並放任發行與映演部
門由各種勢力壟斷。

1983年電影法正式公布,雖然明訂電影為「文化事業」,
但是政府宣傳控制並未消逝,而且也沒有明確輔導電影作
為文化事業的具體策略,一般被認為「名不符實」。到了
1980年代中後期,國家政策面對持續嚴重萎縮的電影生產
,開始轉趨積極輔導,包括開放電影檢查制度,降低電影
工業的賦稅,設立電影輔導金制度。

然而,1980年代台灣電影政策的轉變,與美國在1980年代
之後將文化產業視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收入,並開始對流通
於世界各國的文化產品,以智慧財產權之名進行索價;在
此同時,美商八大為主的好萊塢勢力則配合美國的政治策
略,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管制,於是台灣政府在1986年
對於台灣電影的外片配額管制全面解除,而台灣本地電影
發行商也趁機裡應外合,著眼於有線電視合法化之後放映
通道的遽增,更積極地發行外片。

此外,這樣的發展又與台灣電影因為生產條件匱乏所導致
的電影產量不足有關,縱使政府在1989年開始提出電影輔
導金的輔助,希望能夠提升國片生產部門的能力,但是在
本地電影工業獨重發行(外片)的情形下,少數具備發行
-製作能力的電影公司(例如中影)往往是這項補助的常
勝軍,作實大者恆大;同時,在黨國宣揚國威的心態下,
配合本地文化菁英在台灣電影與歐洲藝術電影圈之間的穿
針引線,輔導金間接成就了台灣電影在後新電影時期的國
際影展路線。

然而從新電影到後新電影,台灣電影業的慘況並未因為國
際影展的成功 而改善,馮建三(2003)引用多種資料來源
,整理出美國以好萊塢為首的電影在各國(港、韓、英、
法、台)電影市場的佔有率,結果發現台灣獨占鼇頭,在
2001年大概有95%的電影市場為美國電影;這意味著台灣
的電影市場已經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而這種看似矛盾的
發展,實際上是在資本主義體系當中,社會階層兩極化下
的文化消費模式 。

此外,國際影展路線對於台灣電影在國際舞台的拓展,也
並未讓台灣的電影政策更具有自主性,在2001年年底,新
聞局在台灣加入WTO的談判過程中,把舊有電影法第11條與
第40條取消 。這個動作雖然象徵的意義大於實質 ,但是
卻足以突顯出國家角色的軟弱無能。

∮⊙◇▉▋▌ 外 ▍ 部 ▍ 讀 ▍ 書 ▍ 會 ▌▉⊕⊙◇

台灣電影產業的救亡圖存
--《全球好萊塢》給予台灣電影的省思

林靖堂

近來參與傳學鬥所舉辦,閱讀《全球好萊塢》的讀書會,
筆者突然發覺到,台灣電影產業有著很嚴重的生存危機。
此危機來自於所謂的「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筆者認為
,台灣電影的先天不良在於早期政府對於電影的輔導心態
與整個電影產業輔導制度、產業結構、法令檢查與設計的
不良;而後天失調則是遭逢來自好萊塢電影發行與映演的
強力登台,大舉佔據台灣整個電影產業的發行端與映演端
,連閱聽眾的口味也被好萊塢的電影文本給寵壞了,再加
上一連串對於台灣電影創作者的打擊,台灣電影產業的枯
竭是無可避免!

《全球好萊塢》一書,在探討好萊塢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文
本與自由主義邏輯,配合美國政府的協助,在全球建立一
個國際分工的體系,以此迴避工會的抗爭,而達到經濟學
最原始的原則「求得市場利益極大化」!本書最大的好處
,是將好萊塢如何突破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文化保護政策的
手段,明白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並且對其進行強力的批
判!也因此,看在台灣讀者眼中並且對照台灣當下的電影
產業與政策環境,本書能夠很明白的顯示出台灣電影產業
與政策目前所處的困境與缺失!

參加讀書會並且閱讀本書後,筆者綜合了其他學長姐與讀
書會成員的見解,整理了大家與筆者個人的看法與見解!

一、對於政府:

政府應該正確認知電影產業是為所有文化產業的火車頭,
在文化彰顯與保存、經濟生產的生產價值上,電影是具有
指標性的意義與功能。電影不該只是宣導政令,宣揚國威
的宣傳工具,他應該是各種類型創意與文化展現的場域!
對於各種輔導電影振興的方案與措施應予以確實執行,對
於本國電影放映配額的保護應該確實立法與執行之。

政府應是站在一個輔導的角色而非控制與管制的角色,且
更應重視電影作為一個文化產業的領導地位。

二、對於導演:

台灣的導演身處困境之中,有個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的
籌措!台灣的導演應該體認行銷的重要,與貼近大眾口味
的電影文本,無論資金的多少,讓自己的電影利用各種媒
體管道推展出去,才是未來是否有能力在繼續揮灑創意與
熱血的關鍵所在!

三、對於觀眾:

台灣的電影消費者口味,已經被美國好萊塢餵養成習於好
萊塢式的大眾口味!另外,對於對台灣電影的刻板印象與
文本解讀力的不足已經成為了一種強大的殺傷力,它足以
在國片尚未映演前,就先被否定。也因此,重新改變台灣
電影消費者對於國片的觀感與印象,加強電影文本分析等
類似的通識教育應是當務之急!

據此,政府、電影產業發行映演與製作三大環、以及觀眾
,是構成台灣電影結構的三大結構,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
有重大的改變,才能改革現在的台灣電影產業,雖是工程
浩大,但除此別無他法吧?

⊕∮⊙◇▊▋本 ▍週 ▍媒 ▍大 ▍事 ▍▊◇★☆★☆

1.上個禮拜「滾石」傳出爆發財務危機,滾石除了召開記
者會說明並無此事之外,旗下藝人例如五月天或老大哥周
華健接受記者訪問時,都表明支持滾石到底。另外也由於
「滾石」的祖產太誘人,「錢櫃」為了取得「滾石」這些
膾炙人口金曲的伴唱帶授權,「錢櫃」出價高達2億8千萬
元。其實,「滾石」最近已把早期膾炙人口的「祖產」,
以日本20-Bit高密度技術重製,包括:羅大佑、陳淑樺等
人金曲,以「滾石」K2經典專輯再度上市。

小編媒批:其實殂了滾石召開記者會所聲明指出,是因為
盜版猖獗原因之外,跨國公司與台灣的唱片公司的強烈競
爭也是原因,許多本土歌手都由來原來小唱片公司跳槽到
這些大財團的公司底下,讓這些小唱片公司辛苦努力栽培
出來的歌手,(例如之前的蔡依琳與周杰倫)拱手讓給這些
大企業作收最後的成果。

2.近期,富邦集團、統一集團都規劃進軍電視購物市場,
王令麟則是對此首次回應。他說,站在東森有線電視的立
場,只要有人願意付不錯的定頻金額,東森都樂見有其它
頻道商加入電視購物的市場。王令麟並表示東森成立四年
,業績從開始的年五億元成績,到今年五月單月做到二十
五億元新高紀錄,數字很好看,但事情不容易做。以節目
製作人為例,東森購物台現場就有六百多位,比一般電視
台製作人還多。

小編媒批:看來王董真是為了賺錢,大手筆給他砸下去了
,也說了如果大家要來競爭的話,記的,要先繳個定頻費
用給我們的系統業者,看來最後的贏家還是莊家。

3.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雖控制義國超過90%的電視台,
但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卻被一位對時局不滿的電視女
主播莉莉.葛魯柏痛宰,遭遇其政治生涯中最屈辱的一次
挫敗。 莉莉在義大利備受觀眾歡迎,她所代表的「橄欖樹
聯盟」是由一群不滿貝魯斯柯尼而離開貝氏控制的媒體,
或是遭貝氏開除的媒體工作者組成。這個中間偏左的聯盟
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31%選票,貝氏的義大利力量
黨只得到21%支持。

小編媒批:從義大利的例子看回台灣,是否各位會突然驚
覺,台灣總是好的不學,壞的卻總是有樣學像呢?

3.台灣民眾最愛看什麼樣的雜誌?世新民調中心「2004媒
體風雲排行榜」調查結果發現,新聞與八卦娛樂兼具的周
刊型雜誌最受讀者青睞,其中短時間內就在台灣市場崛起
的壹周刊,更囊括了多項指標之首。世新民調中心分析指
出,壹周刊雖然爭議話題不斷,它對台灣社會帶來的影響
已深植人心,證明了壹周刊已成為引領台灣社會風騷的頭
號雜誌,想看八卦,民眾第一個會想到壹周刊。

小編媒批:不僅壹周刊有如此不錯的成績,蘋果日報也一
樣在短短時間內跟中時與聯合相互匹敵,但這份調查的前
提還是必須提醒各位看倌,因為這這裡的媒體環境還是以
市場導向,民眾愛看與與是否對民眾造成傷害,這個是必
須要去思考的差異點,因為從以前的紀錄看來,蘋果日報
與壹周刊常會為了議題聳動性,而作出傷害當事人的舉動

⊕∮⊙◇☆▉▊▋▌媒 ▍來 ▍稿 ▍▌▋▊▉⊙◇★☆

地下電台的合法化與抄台之爭
李世清/中正電傳所研究生

自槍擊案後,逐漸沉寂於新聞版面的地下電台議題似乎又在
這些業者與李前總統聚餐的情形下被翻上檯面了。

據報載,一直以來政府官員們就無法在地下電台是該就地合
法化,還是該直接被予以抄台這兩者間進行一個適當的決策
,原因除了有許多業者利用向監察院、立法院陳情以及政治
上的壓力等來對主管機關提出政府不該大力取締的訴求以外
,另外就是考量到在目前台灣已經有兩百多家電台的情況下
,若讓這些地下電台就地合法化後,究竟會對既有的合法電
台帶來何種衝擊?

從筆者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一個民主的社會,具有多元的
發聲管道是必須的,因此若可透過合法化這些地下電台來讓
各方的人們皆可表達其心聲自然非常不錯,然而,因為我國
各媒體的型態向來就都具有強烈的黨政色彩,因此在這種貌
似可傳遞出多元聲音的管道上,通常其內容也不過就是各個
媒體為自己所支持的政黨自我宣傳而已,至於在意見的交流
上根本就沒有達到什麼成效,充其量也只是在兩派言論隔空
互相攻詰的情況下,呈現出雙方在一些議題上不同的觀點而
已。基本上,這種各說各話的情況不僅無益於意見的交流,
而且在這些份屬不同陣營的媒體在對各自支持者進行長期洗
腦的情況下,更造就了台灣缺乏互信根源的缺失;因此,讓
這些地下電台合法化來加入這個戰局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之
舉。

再者,筆者進一步地從地下電台的言論與合法性這兩者間的
關係提出看法。原則上,在人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法律保障下
,人們應該能夠盡其所能的提出自己對於某些事件的相關看
法,然而,這樣的言論自由是否應該建立在其本身是具有合
法地位的基礎上呢?我認為是要的。基本上這個論點並非代
表全盤否定透過不具合法地位的地下電台所表達出來的言論
就不該接受保障,但很明顯的,從現實生活中可以得知,在
透過這些未經合法的地下電台所發散出來的言論中,有時可
能極具偏激性或者是鼓動性,針對這樣可能是透過蓋掉合法
廣播電台而來所發出的言論,我們不僅無法加以防制,甚至
連既有的法律對取締這些地下電台的刑責也不過就是易科罰
金而已,那麼,在這種無法有效遏止其發表不當言論的情況
下,再加上前述所言,吾人認為政策方向似乎該走向對地下
電台進行強力的「抄台」取締比較好,只是,這種高壓的取
締手段勢必會被強力抨擊,因此若政府沒有相當的迫力,看
來也無法貫徹執行,至於在抄台後要如何防範其東山再起也
是一個相當的難題。

總之,在學者們疾呼黨政軍應該退出媒體、台視華視應加以
公共化的同時,吾人認為,地下電台也是一個必須要加以關
注的議題,即使民主的社會本來就應該要有多元發聲的管道
,但至少在以法治國的台灣社會裡,不符合法律範就等於是
沒有說服力,有關當局實不該因其背後有政黨撐腰、甚或是
因為民代的關說就加以退卻,改採不強制抄台的溫和取締路
線,同樣的,相關法令也應該修訂的更加嚴格,如此一來才
能有效地避免地下電台所帶來的問題。

⊙◇★☆傳學鬥回應:

本文對於地下電台,有兩個論述的主軸:一個是自由多元論
,另一個則是合法性的問題。

台灣的媒體大多呈現出強烈的政黨色彩,不失為一個可以討
論的議題,但是上週六的中晚所提出的資料,說明目前所謂
非法地下電台,以政治議題作為主題者約莫只剩10%,而基
於營生的壓力,其他9成的經營者大多以「賣藥電台」的商
業經營形式出現,或許正突顯出台灣廣電媒介在政策層面的
特徵。

也就是,政府往往刻意視而不見產業發展的前景,並在經營
管理採取放任的模式,導致許多媒介資源無法進行有效的整
合,同時在媒介經營過度競爭下,訊息的提供者其實不會太
重視訊息的生產,而這種廣播媒介的運作模式,是商業邏輯
的一貫思考,內容的生產只是為了促銷收音機以及其中的廣
告罷了;顯然,在這樣的模式下,許多民眾對於媒介的近用
需求其實是扭曲的。

本文提及的法律介入,傳學鬥基本上同意,但是理由絕對不
是因為目前的地下電台掩蓋了所謂合法電台發言的空間,或
是合法電台基於法治,而讓發言內容較不會流於政治煽動與
情緒動員,這樣的說法與事實背離太遠(飛碟電台趙少康的
表現堪比地下電台的激情衝動﹗或是賣藥節目與有線電視的
蓬萊仙山差異很多嗎?),而且事事訴諸法律的說法容易替
法律造神,卻掩蓋了這些偏向兩極的言論,雖然是以政黨之
名表現,其實是肇因於商業邏輯之下,過度競爭所需要贏取
的微利,進行的聽眾切割。所以基於法律進行查抄,只能圖
利現有所謂合法電台,對於改造媒體環境沒有太多幫助,反
而陷入惡法亦法的迷思。

我們認為,公共化當然是一個方法,但是廣播媒介在廣電媒
體公共化的過程中,應當扮演什麼角色應當是下一步的重點
,廣播媒介在其他新科技的衝擊下,使用者減少是可以理解
的,而廣播電台在過去的因應策略,是以全台連播的方式,
採大眾媒介的方式進行,取得更多廣告來繼續生存。

然而,廣播相較目前許多媒介,在近用成本上實屬偏低,而
且廣播基於媒介特性本來就屬於地域性的媒體,所承擔的是
社區性的角色,如果能夠透過政府適度的補貼,促成獨立媒
體的誕生,那麼在台灣逐漸走向族群多元(外籍伴侶、外勞
、新移民)的社會現實下,廣播媒介正好能夠提供這些小眾
,關於文化近用的需求。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四期

2004年 June 14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零四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公共化答客問(第三輯)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媒體何來政治性的置入性行銷?
∮媒遺珠
1.公共利益絕非少數禁臠
2.不是天真而是預(遇)見未來
3.拿一面哈哈鏡,就以為可以出個水晶球
 --敬覆聯合報記者
∮媒活動
619反軍購全民發聲大遊行

┌────《2004/6/14第二百零四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做對的事,還請堅持!」,我們恭喜新聞局踏出了正確
的第一步!提出使台華視更符合公共利益的無線電視公共
化方案。傳學鬥肯定新聞局這個規劃方向,但強調最終的
執行與否才是台灣媒體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希望這是一
個「貫徹始終」的政策。傳學鬥將不定期開闢「台華視公
共化答客問」專欄,為各位介紹公共化的論述基礎。此外
,傳學鬥公共化陣地戰線(http://nccu.edu.tw/92451001/)
,歡迎鬥陣來討論與連署。(連署網址http://twmedia.org)

解答八)公共化之後,從業人員只領錢、不做事?

大家或許都有到公家單位辦事、卻受了一肚子氣的經驗~
然而公共電視是不是另一個衙門?在裡頭工作的,會不會
都是一些只會擺出晚娘臉孔教訓人的公務人員?那公共化
,是不是又代表只領錢、不做事的從業人員變多了呢?

首先,現在的公視,雖然有部分經費來自預算挹注,不過
它不是政府機關,而是依「公共電視法」運作的基金會。
也因此在裡頭工作的,也不是公務人員,而是與公視基金
會簽訂工作契約的從業人員。而儘管公共電視是國內少數
幾個、透過內部民主程序簽署了「新聞室公約」的媒體,
在裡頭工作的從業人員,確實擁有比較大的表現空間。但
與一般商業電視不同的是,公共電視中從業人員的專業表
現,除了在內部受到公視監事會、董事會,以及總經理的
督促,在外部也受到國會(立法院)及大眾的監督。甚至
在公視法內也明訂,公共電視不但各項資料必須向大眾公
開,也必須積極滿足閱聽大眾的需求、提供各項視聽的服
務。也因此,目前的公共電視儘管經費有限,但有效管理
、良性監督下,從業人員的專業表現,不但沒有辜負大家
的期待,公共電視各方面的成績,也受到國內外獎項的肯
定(以二零零二年為例,公共電視便入圍九十八項、得獎
四十五項)。

在公共電視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只要制度面妥為設計,
從業人員不但不會擺爛、甚至可以表現得更好。而未來,
新政府若依照白皮書施政、成立公共廣電集團,那麼在保
有現行公視法「有效管理、良性監督」精神的制度設計下
,我們可以預期,公共廣電集團內部既競爭、又分工的活
潑氣氛,將使從業人員發揮的空間更為遼闊,則公共化不
但意味著能更有效地為閱聽公民服務,也將持續帶給商業
電視台良性的刺激!

解答九)公共化之後,錢從哪裡來?

到底公共電視會不會很昂貴,只會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公
共化,又會不會加重政府的負擔,最後變成我們大家每個
人的負擔呢?

首先,現在的公共電視,一開始(一九九八年)是靠著行
政院捐贈的十二億元,還有自籌款三億元(總共十五億元)
起家。原本預計,政府編列的預算逐年遞減百分之十,到
了創台第六年(二零零四年)時,政府編列的預算便只能
編列第一年的一半(六億),而其餘經費則由公視自行籌
募。

不過在台灣公共廣電服務不足、公共電視仍然萌芽之際,
這樣的限制似乎太過嚴苛了?因此,依公共電視法附帶決
議,在建台後第三年(二零零一年)時,由國會組成的評
估小組重新評估是否要繼續編列預算,結果立法委員對於
公共電視的表現,仍然給予高度肯定。也因此決定將相關
條文刪除,而目前每年,立法院仍然編列預算(約九億)
來支應公視開支。同時,因為公共電視法規定公視不得播
送商業廣告,也因此,目前公共電視營運的經費來源包括
了,政府預算捐贈、企業對於優質節目的形象贊助、「公
視之友」個人捐贈,以及其他收益。

其中,其他收益一項,包括了周邊視聽產品的收入、設備
的租借,以及依「廣播電視法」以及「有線廣播電視法」
中,自廠商盈餘或營業額(百分之一)提撥出來的基金。
儘管如此,公共電視在更積極服務閱聽眾方面,仍然不免
會有經費不足的情形。因此,未來新政府若依照白皮書施
政、成立公共廣電集團,台華視等台應可適度開放廣告,
以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又再發生。

此外,對於公集團的經費來源,也可以有多元的設計,比
方說,電波頻譜使用執照的拍賣所得,便可以挹注於營運
之中,像中視儘管先前遭到不當釋股,但只要新聞局拍賣
其電波執照的使用權,得標經費也可以回收公集團利用。
而將既有的廣電基金併入公視中,也可以是壯大公集團力
量的方式。這些作法不但不會加重政府的負擔,也可以將
公共電波資源做做有效的利用。我們也歡迎您一起來想想
,可以從怎樣的制度設計中募得財源,而真正回饋到廣電
公共服務上。

⊕∮⊙◇▊▋本 ▍週 ▍媒 ▍大 ▍事 ▍▊◇★☆★☆

1.上禮拜二上午,由媒體改造學社發起與各個重量級社運
團體召開記者會,籲請行政及立法部門重視民間社會對無
線電視公共化的要求。並首度公布參與「催生公共廣電集
團」連署的傳播科系老師名單,包括傳播學界大老徐佳士
教授、以及政大及世新兩大傳播搖籃的大家長翁秀琪與成
露茜教授皆共襄盛舉,共計 142位、佔全台傳播科系總數
3分之2的老師皆熱烈響應傳播學界對「建立公共廣電集團
」的支持。

小編媒批:或許各位看倌還不太懂公共化是什麼?沒關係
我們將繼續製作公共化Q&A為各位解答,但看看翁、成院長
都站出來支持了,或許這一次的公共化運動是繼公共電視
法立法通過之後,第二次的歷史轉折點喔。

2.國民黨於上禮拜賣掉了一家原本表明要歸還的戲院(宜
蘭新生戲院),財政部表示,因為法律沒有限制國民黨要
歸還黨產,依法國民黨是可以賣黨產的,只是,國民黨既
已表明要歸還,如果反悔,自己就要付出代價,承受外界
質疑。

小編媒批:追討黨產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法源依據,而
且國民黨取得部分黨產的過程也有「疑慮」,但是畢竟,
這些資產現在就是登記在國民黨名下,選前國民黨宣稱願
歸還這些黨產,不管用意為何?傳學鬥還是認為此時需劃
分「國家」與「政黨」這兩者的界線,因為屬於全體社會
的資產,終究必須還給全體社會。

3.新聞局收回自辦的廣播及電視金鐘獎,兩場全部經費900
萬元;由兩岸三地一起舉辦的「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頒
獎典禮,台北之音則預定支出3000萬元經費。兩場金鐘獎
頒獎典禮經費不及台北之音一場活動的三分之一,新聞局
官員笑稱,輸人不輸陣,屆時要全程觀摩人家辦活動的「
規模」。

小編媒批:不懂新聞局是想跟人家比什麼?這種頒獎典禮
能夠為國內的創作歌手有實質的鼓勵效果嗎?可以預料到
的是大場面的星光大道與媒體爭相拍照與報導,不僅平時
歌星就靠炒做誹聞與八卦出名,此時更是娛樂與花招盡出
只為了吸引報導,而這樣的頒獎典禮的商業邏輯下,卻很
難讓不一樣的創作音樂出頭天。

4上禮拜公佈了有關青少年菸害的媒體識讀能力調查,共
調查大學、高中職、國中、國小學生共四千多人。結果顯
示,近七成學子無法分辨菸品的置入性行銷廣告手法,例
如,菸商透過贊助球賽或演唱會推銷菸品,或是用同一
Logo販售咖啡或手錶,間接推銷菸品品牌的做法,受
訪學生普遍難以分辨。

小編媒批:香煙跟酒類的廣告比起來,香煙還算是小咖等
級,由於酒類是牽扯到更大的政治經濟勢力強力後盾,所
以沒人敢立法規範這樣的廣告(或是相對規範較小),所以
媒體識讀能力的建立是相當重要的,如何拆解廣告當中迷
人的符號吸引力,以及認清廣告的面貌,這些都是目前青
少年急需建立的媒體素養。

⊕∮⊙◇☆▉▊▋▌媒 ▍來 ▍稿 ▍▌▋▊▉⊙◇★☆

媒體何來政治性的置入性行銷?
李世清/中正電傳所研究生

據報載,立法院教育文化、科技資訊兩委員會聯席會於上
月底(五月十九日)初審通過了民進黨立委羅文嘉所提之
廣電三法部分條文的修正案,根據這個修正法案,未來政
治人物將不得主持、製作廣電新聞或評論性節目,而政府
、政黨等政治團體製作、託播的廣告也必須清楚標示。為
了杜絕政媒兩棲和置入性行銷的現象,或許這個法案的立
法點是很明確的,但若仔細深思的話,我們不難發現它在
現在根本就是屬於一條本末倒置的規範,為什麼?

通常所謂的置入性行銷是一種進化的、隱性的廣告,其多
半是由廣告公司或媒體購買公司所使用,它只要直接買通
媒體或製作人就可以行銷,連拍廣告都省了;而也正因為
行銷者隱藏了身分,因此它的效果宏大,但卻也相對的讓
消費者「知」的權利受損。從這個定義與條文的內容可得
知,關於置入性行銷所牽涉到的討論層面無非就是在要求
廠商、政府或政黨要將其行銷手法攤在陽光下,不能「隱
藏」於各式各樣的節目裡。然而,筆者認為將這樣的訴求
放在當今媒體中的商業層面上或許是可行的(即便我認為
並非真有規範這方面的必要),但卻不一定適合運用在政
治的層面上。

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目前不少媒體本身的大架構根本就是
屬於政黨的宣傳工具,它們就是自己所屬政黨的延伸,並
且其存在就是政黨的活廣告。此外,它們除了會對反對黨
的廣告有所禁止以外,媒體內部的相關內容也總是赤裸裸
的在為自己的政黨說話、宣傳,根本一點都不隱匿,那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來置入性行銷之說?因此筆者認為,
在當今媒體做為一個完全行銷工具的情況下,其根本一點
也沒有隱匿的意涵,更無謂其行銷手法是否「置入」了!

此外,或許有人會認為,當未來幾家電視台公共化、媒體
不再是政黨的延伸之後,這個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而此
修正條文也能打破筆者的觀點而成為符合當下情境的規範
,然而令人感到隱憂的是,就算未來媒體真的被公共化了
,但有誰能保證過去所積存在現今媒體記者身上的陋習(
依舊強力行銷自己所屬意的政黨)能因此被去除,而被指
派的董事或經理人就能完全排除下屬揣摩上意的情況,進
而完全發揮公共化電視台的功效嗎?這似乎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這又牽涉到「如何在訴求媒體公共化的同時,也
對這些既有的記者們及未來新進的從業人員們進行相關教
育」的問題,如果未來這個問題沒有被進行相關的討論及
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那麼一旦一個公共化的媒體不具備
有能實行公共化理想的相關人才,終究也只是行了公共化
的媒體改革之名而已,其最終將無法實踐媒體公共化的真
正內涵。

最後再回歸至該條文的罰則來看,部分的罰則顯然過輕,
如電視事業、廣播事業違法才分別處以五千元至二十萬元
、三千元至三萬元罰鍰而已,這恐怕無法有效遏止這種不
良的風氣。此外,雖然它規定了政黨黨務工作人員、政務
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不得製作、主持廣播、電視的新聞性
節目或時事評論節目,但今日若有一個人堅稱自己並未從
政,也未具有上述任何身份,可是卻具有明顯的黨政色彩
,在實質上亦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並且也確實利用了這些
媒體來進行政黨的相關行銷的話,究竟又該如何管制?而
這個發聲的媒體若根本就是政府沒有加以立案的地下電台
的話,豈非正大光明的「逍遙法外」?總之,筆者認為這
些問題都是此修正案該加以考量的,若無更加具體的界定
與討論,將來在執行上勢必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困難。

▍▌▋▊▉⊙◇★☆
傳學鬥回應:

作者對於當前媒體各為其主的態勢感到悲觀,認為廣電三
法修正案僅管初審通過,仍然無法遏止媒體成為特定政治
勢力傳聲筒-甚至連公媒體也不例外。對此,傳學鬥有不
同的看法。

首先,以當前廣電三法對廣告的規範來看,一般商業性之
置入性行銷是否合法仍不免有疑,則本次修法禁止政治團
體採取置入性行銷,其實乃屬強規範。此外,修正案並明
文將政治人物排除於廣電節目之主持、製作之外,其實也
同樣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政治力介入媒體的不信任感。這是
否成為作者對公共化抱持疑慮的原因尚未可知,不過就經
驗事實來看,公媒體在人事或財務方面的設計,不但相對
能抗拒政治力黑手入侵,也同時成就了公民近用的開放場
域,是讓專業性得以發揮的制度,也壓縮了人謀不臧的空
間。反倒是商業媒體-在法案通過前,即大方成為置入性
行銷賣家,為特定政治勢力抬轎;在法案通過之後,或出
於營利考量,恐怕仍難抗拒非屬定義中政治人物、卻具有
特定色彩的名嘴。也或者,商業力成為特定政治力量的白
手套,繼續褻弄人民知的權利?

質此,傳學鬥對於立委諸公的立法除表示尊重,也願意相
信此一修正案在「黨政軍退出」上能發揮一定效果。至於
相關名嘴發表任何言論,只要不觸犯相關法律,基於言論
自由的立場,實不宜干預。則傳學鬥固然不敢將公共化視
為解決所有媒體問題的萬靈丹,卻仍然肯定其解決商業媒
體外部不利益的功能。而朝野諸公及社會大眾,若能在「
黨政軍退出」外,看見公共化運動蘊含的進步性,相信在
這關鍵的時刻,都能成為推動公媒體及公民社會的生力軍

⊕∮⊙◇☆▉▊▋▌媒 ▍遺 ▍珠 ▍▌▋▊▉⊙◇★☆

1.公共利益絕非少數禁臠
 邱家宜

拜讀時報廣場梁定澎先生大作,認為將台視、華視公共化
,成立公共電視集團,必然會導致少數人掌控最大媒體集
團,這樣的推理,讓人不禁狐疑,難道國人所熟知的世界
知名公共電視,英國BBC與日本NHK,作為其國內最大媒體
集團,享有共預算,亦都是「少數人的禁臠」?如果其他
先進國家,並不乏發展出符合公眾利益之公共電視集團的
成功經驗,學者憑什麼斷言,台灣絕對沒有機會循己身特
殊歷史經驗,發展出符合集體利益的公共電視呢?對於一
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經歷解除戒嚴、總統直選、政黨輪
替,能夠承受五十萬人在總統府前大遊行,卻不發生失控
衝突的民主化社會,作為理當站在資訊制高點上,引導社
會前瞻的智識階層,何必低估社會潛力,一再堅持社會進
步的力量,絕對無法戰勝權力所帶來的腐敗?

依照目前法令制度,公共電視董事會由行政院提名,經立
法院所推薦成立的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審議委員會席次
依政黨比例產生,?讓董事會順利產生,董事成員分布基本
上亦能代表不同黨派的觀點與利益,在以公共電視法所賦
予各項使命為前提下,共同參與營運。未來公共電視集團
如果仍循此模式,政治性角力固然無法全免,但只要各方
政治力量在立法院均能繼續佔有一席之地,公共電視便不
會成為哪一個黨派的禁臠。更何況媒體專業倫理實有不容
政治力染指的堅固本質,一但在規模與社會影響力上站穩
腳步,對在位者的批評往往更不留情。前不久發生在英國
的凱利博士案,BBC的報導便給了英國政府極大難堪。梁
文認為公共化後的媒體,將成為政府的傳聲筒,其腦海中
所想像的,多半囿於解嚴前老三台的光景,甚至拿共產國
家的媒體來比喻公共化,顯然對於公共媒體的理論與歷史
實証,都缺乏真正的了解,。

梁文反對公共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向全民釋股,認為
可以不受政府掌控,又不被單一財團壟斷。但試問,中華
開發的小股東何曾擁有過公司決策權?號稱全民入股的民
視,當初共同出資的成千上萬小股東,又有哪一個人真正
參與治理過公司呢?全民釋股,最後不過是掩護大股東翻
雲覆雨的一個幌子。

梁教授認為市場經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依照梁文的見解
:「媒體是否反應公眾利益是完全可以由收視率和市場機
制來衡量的。一個節目收視率很高,自然反應社會上有很
多人有此資訊需求,在合法的範圍內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就是公共利益的照顧….」,如此說來,收視率最高的台
灣霹靂火,鐵定是最符合台灣社會集體公眾利益的囉?收
視率其實受制於選擇性,如果未來公共電視集團有機會製
作出「阿信」(NHK)那樣的連續劇,收視率會不如台灣霹
靂火?電視媒體環境惡性競爭,商業電視台無法做出高品
質節目,必須從結構面檢討,而不能以被結構扭曲的現況
為觀眾品味定調。

公共電視集團未來是否會成為某一政治力量禁臠?在這裡
必須指出的是,其風險絕不會高於將電視台賣給向來希望
與政黨親善的財團,相較於私人公司經營,公共化的架構
設計,透明度反而較高。也正因為如此,公共化的未來,
值得大家寄予更高的期望。

2.不是天真而是預(遇)見未來
 吳錫河

有人說:「媒體公共化是一種天真、是一種夢想」,不否
認公共化的確是一種夢想,但是人「因夢想而偉大,人為
理想而進步」,但是若能配合行動實踐,夢想就會成為可
達成的目標,若只是害怕而裹足不前,則夢想就是一種遙
不可及的夢。若是媒體記者們能夠願意多做點功課,少點
烏鴉心態,那麼媒體公共化將不是夢想,而是種預見未來

現今,商業電視主要目標是追求利潤,抓住特定的市場,
以運用特定的炒作手法來販賣情緒、聳動、暴力來製作衝
突,更有甚者補風捉影進行媒體審判、毀於個人名譽於無
形。

試問:商業電視媒體用如此惡質的內容來綁住閱聽人,卻
使社會動盪、族群對立、人心不安、不良示範、價值錯亂
,商業媒體又如何對得起每天須以電視為伍的社會大眾?
這種作法,如果不是商業媒體太低估自己的影響力,就是
認為自己是沒有社會責任.

在媒體公共化議題出現之後,許多人一直提出「政治力」
、「成本」、「經營管理」等問題來否定媒體無法公共集
團化,但是一直在數字上打轉,是否太過目光短淺呢?為
何不著眼於長期的社會發展,給台灣一個再創造奇蹟的機
會呢?成立公共電視集團在初期就像一個初行學步的孩子
,是需要政府花點心思來保護,但著眼長期,未來數位化
後,公共電視集團將替台灣影視與技術人員創造一個完善
的發展舞台,不會沒戲可演、沒戲可拍,毫無用武之地,
相信未來台灣影視產業、文化產業將會有另一波的成長,
更優者還可向進軍國際,真正讓台灣成為「亞太媒體中心
」。試想,若是沒有前瞻性的投資就想坐享利潤,是不是
才為痴人說夢的天真?

的確在台灣有很事情都是受到政治性的考量,想當初公共
電視台在成立與立法的過程中也是受到相同質疑,如今成
立公共電視集團會遭遇相同的問題也是預料中的,因此我
們需要更多站在第一線,身兼監督之權的記者朋友們,善
盡自己的第四權,讓我們能夠一同為台灣的願景而努力,
而非安於現狀般的唱衰。

因此,作為媒體公民,我們嚴正要求新聞記者們也務必給
台灣一個機會!我們衷心期待媒體能夠支持並實踐公共化
的理念,身為「第四權」的「民意代表」務必放下身段、
走出新聞室來聽聽閱聽人的聲音,成為媒體改革的動力及
主力,而非改革路上的冷眼烏鴉。

3.拿一面哈哈鏡,就以為可以出個水晶球--敬覆聯合報記者
 程宗明

聯合報記者的特稿將公共化形容成錢坑法案,大加批判,
同時以捍衛人民荷包為己任,好一個捍衛正義的媒體叢林
中的好漢?但是如果以匆忙一瞥地閱讀,斷簡殘篇的擷取
電視政策的相關文獻,然後拼湊成一篇狀似有洞見的分析
,恐怕綠林好漢不成,反成一個拿著哈哈鏡當水晶球,連
占卜的魔法師都不如的壞事小學徒!

聯合報記者所引用的公共化花費數據,是來自今年2月份
新聞局內部的研究報告:《無線電視公股釋出執行評估方
案》。該方案在前任新聞局長黃輝珍,5月10日邀訪傳播
學者時,公開承認部分數據評估欠缺考量。譬如說,每增
加「一台」公視,國庫每年就要增加四十億,其實該一台
實際指稱為「一個四個無線電視頻道的經營者」,而不是
一個電視頻道;換句話說所謂八十億是指兩個獨立的無線
電視經營者的八個頻道需求。這與現在談的以企業整併精
神,規劃公共電視集團的合理發展,與推出公眾基本需求
的頻道組合相比,計算基礎完全不同。挖個錢坑的人,其
實是這兩個聯合報的記者,非新聞局。

再談,所謂新聞局三十億發展無線電視數位化說法,也只
是一個概算,未考量到長期數位化投資,可以節省的支出
與數位器材標準化的價差,而這個報派上數字,居然記者
也拿來引用!事實上,目前無線電視數位平台發展部分,
國家實際編列預算為去年4.3億,今年3億,即或依照挑戰
2008的五年計畫執行也不超過三十億。

而所謂的國際潮流,英國也在引進商業電視之說,特別指
出獨立電視台;該二君是否忘了,ITV是在1960年代創設的
,當時經營者還叫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
,其實ITV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播廣告的公共電視台,的確廣
受英國人喜愛(收視市場佔有率為29.2%);如果該二君筆
誤,指的是近年開播的Channel 5商業台,對不起其市佔率
只有3.6%,請問這叫「廣受」英國人喜愛。

論到公共電視節目收視率偏低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國際
社會中公共電視的實例與潮流:英國BBC市佔率39%、芬蘭
YLE有42%、法國F1-3有42%、荷蘭NPB有38.5%;連近年來公
共化的成功範例南韓與紐西蘭,其公共電視MBC與TVNZ都達
有23.4%與42%。台灣電視環境需要見賢思齊的指標,而非
妄自菲薄自我停滯。

最後談到頻道氾濫,公共化節目俯拾即是,異哉!請兩位
告訴我,如何在日常電視頻道中撿拾BBC、NHK、ZDF、CBC
、PBS、YLE平日播出的節目?如果將美國好萊塢體系的院
線片HBO、首府菁英觀點的NGC也視為公共化的代表,那麼
全世界多元文化就叫美國人包辦就好,各國將影視文化投
資全部省下來,豈不樂哉?不過請問兩位,請據實告訴我
,哪一家錄影帶租售店有提供以上各種公共電視台平日製
作的節目,筆者飢渴國際公共化節目已久,如蒙告知,本
人一定不惜搬遷成本,移去與該店比鄰而居!

其實任何美好的社會建設都需要投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
餐,台灣電視家戶投入電視的金額不足,亟需國家制度性
集資以創造國民收視福祉,此才是現今電視消費者極為缺
乏的「教育」。

⊕∮⊙◇☆▉▊▋▌媒 ▍活 ▍動 ▍▌▋▊▉⊙◇★☆

619反軍購 全民發聲 遊行

▓集合時間:2004年6月19日(六)上午10:00,12:00結束

▓集合地點:台北火車站大亞百貨前

▓遊行路線:台北火車站大亞百貨前→忠孝東路右轉公園路→二二八紀念公園
 
【6108億可以做什麼?】
拖了十年仍無法啟動的12年國教可以做十輪;
全年度100億的環境保育預算可以支用60年;
發展公民意識的社區大學運動可以持續6000年;
每年2億元的社區總體營造經費,可以持續3000年;
6000億可以補助台灣一百萬名弱勢者一百年的健保費;
提供三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200年;
低收入戶就學生活補助超過700年;
6000億可以蓋2000個原住民文化會館,600個蘭陽博物館,
120個古漢根博物館,70個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還可以讓台灣四大都市都享有便捷的捷運系統;
但是,一個賣地舉債的軍購特別預算案,馬上吃掉這一切!

【我們的呼籲】
在凝聚全民共識前,朝野必須凍結此特別預算案。
若政府仍執意推動此項超級軍購案,
我們不排除透過公投進行否決。

【我們的訴求】
反對被軍備競賽無底黑洞拖垮,我們堅持要有進步的思維
反對缺乏全民討論基礎的軍購,我們堅持要有公眾的參與
反對任由國際強權宰制的軍購,我們堅持要走出自己的路

【當天的流程】
09:50-10:00 音樂/熱場
10:00-10:10 行動發起說明
10:10-10:20 行動劇
10:20-10:30 肥皂箱
10:30-11:00 遊行行進/20隊親子/兒童隊伍前導
11:00-11:10 演唱
11:10-11:20 行動劇
11:20-11:30 宣讀訴求
11:30-12:00 肥皂箱

【發起人名單】
李丁讚、李天健、李易昆、何宗勳、冷麗東、周聖心、周東漢、林秀美、林柏儀
、吳介民、林柏儀、吳東傑、卓淑惠、唐光華、孫銘德、許逢麟、黃武雄、陳椒
華、陳柏謙、高茹萍、張子見、楊志彬、鄭同僚 …(依筆劃順序)

【聯絡我們】
http://uuu.to/619   。
communit@ms32.hinet.net   。
或 hehe77@ms65.hinet.net  。

【如何參與這個行動?】
請你619當天來參加我們的行動
˙你也可以帶你的好朋友一起來
˙或把這項消息傳達給他們知道
˙我們會製作好標語和海報,但你也可以自備標語、道具,請以反軍購為主,勿
攜帶人身攻擊標語
˙請協助在各bbs版、社群、家族、聊天室等….協助宣傳
˙也可以用手機傳簡訊,鼓勵好友參加
改變這個世界也許很困難,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它好一點,
619反軍購全民發聲,期待妳/你的協力參與。
煩請踴躍參加並廣為宣傳,謝謝!! http://uuu.to/619   。

⊕∮⊙◇★☆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