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August的文章彙整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五期

2004年 August 30日(Monday)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五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文化的災難、知識的浩劫─著作權法修正案通過的遺害與省思
∮本週媒大事
∮隨唬撰 V.S. 正經講
1.隨唬撰
新聞商品與新聞專業
2.正經講
新聞商品與新聞專業
∮媒投稿
1.大房東出租節目時段-中廣實際營運狀況(中正電傳所 研究生 柯瑩)
∮媒宣傳
2004和平影展

【編輯室報告】:文化的災難、知識的浩劫─著作權法修正案通過的遺害與省思

艾利颱風侵襲北台灣,窗外風雨交加,許多人只能坐在家中的電視、電腦、廣播前面,等著接收外來的訊息,災情一幕幕上演固然讓人心碎,但是有一則消息恐怕遺禍更深。

立法院在25日,經過民進黨團提案、加上美方代表施壓,三讀通過著作權法修正案,除此之外,據報載除了保護年限未如美方期望由五十年延長至七十年外,美方的建議悉數已成為法律條文。在家中透過電腦看到這則訊息,心頭一驚,心想好在由青輔會在8月14日舉辦的青年國是會議,我們無暇參加,否則會中以著作權法的修訂作為探討的主題之一,在著作權修正法案通過的今時,參與的學運團體難保不會被聯想為政策制訂的橡皮圖章。

著作權法的設立與提出有其歷史脈絡,台灣在1985年九月發達資本主義五國財政大臣會議之後,實現了日圓升值,美元貶值,使得以出口主導的台灣經濟一舉呈現出其實力。由於經常收支的順差迅速擴大,結果使外匯儲備量達到了世界突出的水準,從而導致的了資本勢力大量增長,進而成為權力聯盟的一員。但是台灣在經常收支上的成功,卻使美國方面提出開放市場,保護專利! 權並制訂著作權法,和台幣升值等等要求。

著作權的制訂方面,由於台灣的經濟政策以出口導向為主,將產業發展的主軸訂為「國際化、自由化、制度化」,加上美方301的貿易報復,在在使得台灣對美方的建議言聽計從,國內某大報在本月27號的社論,就提及台灣一直是美方的模範生,足以以做為向亞洲其他國家施壓的利器,舉凡晶片標示法、光碟管理條例、出口軟體監視系統,無一不是如此。
過去政府為免著作權修正陷全民於罪,曾將重製分為「意圖營利」及「非意圖營利」兩大類,對於非意圖營利且合理使用者不科以刑事責任、以及非營利、重製份數五份以下不罰的規定,不論營利或非營利,如今這些規定一一取消,民眾、學生可能因此動輒得咎。

什麼原因使得美國必須要跨海以這麼嚴格的方式,對於台灣的著作權法制訂多加干涉呢?

馬克思地理學者哈維(David Harvey)認為,專利以及所謂「智慧財產權」近來一再被強調,主要原因在於這一波全球化,明顯減少了歷史上因運輸和通訊成本而致的壟斷保護,Harvey認為,資本家會把資本集中於巨型企? ~,或是建立支配市場的鬆散聯盟(例如航空和汽車業)。再者,則是透過規範所有全球貿易的國際商業法規,來確保私有財產權的壟斷權利(專利、智慧財產權)。

另一方面,全世界的文化貨品交易在近二十年來已有數倍的成長,從1980年的953.4億美金到1998年的3879.2億美金。在1996年,文化產品更成為美國最大宗的輸X品,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所有其他傳統產業(包括汽車、農業、或是航太與軍火等)產品的輸出。因此,美國確實需要加強對於台灣這個美國文化的消費大國施壓,以著作權法的修正,確保他在台灣文化產品的壟斷地位。

不過,這麼巨大的利益當然有許多競爭者想要分一杯羹,台灣本身就是一個例子,行政院所提出的台灣「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就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源自創意與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昇的行業 。」,所以說,台灣的著作權法修正以確保智慧財產,與台灣未來極欲發展數位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有很大的關係。

然而! ,智慧財產與文化創意,這兩者實際上充滿了衝突與對立;創意與文化能夠隨著時間而積累厚度,原因就在於知識與創意本身並非商品,因為不需付費(或合理付費),而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知識創意的積累,碰撞出更多火花;此外,文化產品本身就具備公共的特質,文化產品本身並不因為多人消費而減少,反而因為參與文化內容詮釋與表達的人數眾多,使得文本的意義更為豐饒;但是智慧財產這個概念,事實上是一種讓知識與文化創意壟斷於少數菁英的手段,將文化商品化並視為特定對象的財產,足以窒害創意與文化的積累。

風災過後,天災劃破了我們家園,奪走了我們的親人,但是其中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人禍原本可以預先防範,卻因為無知與貪婪,讓災難一再發生;政策的制訂又何嘗不是如此,今天少數決策者所種下的因,是全民日後必須承擔的果,看到風災的結果如此慘烈,怎能不讓我們省思。

Our Questions

1.請問您聽過Creative Commons這個運動嗎

2.請問這個運動跟著作權法有何關連

3.您覺得著作權法保護了哪些人

【本週媒大事】

1.年代主播、執行副總張雅琴,辭職離開年代,原本的播報時段改由侯佩岑播報,據聞離職的原因與前日在報端吵得沸沸揚揚的徐子婷自殺事件有關,張雅琴與同事在編輯室,為了是否要深入挖掘這則新聞有不同的想法,張雅琴認為有挖下去的必要,特別是要挖出傳聞當中介入徐子婷及其男友之間的第三者。

小編短評:張雅琴說繼續挖下去是新聞自由,這跟如花上她的節目的邏輯很相近,反正都曝光了,大家一定會想繼續瞭解這個議題啊。不過問題是,這樣的新聞當初被做大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新聞價值有多高,而是歷史的悲劇,是台灣廣電發展史的悲劇,如果年代整天只播一小時新聞,這個議題想吵也吵不起來吧,但是偏偏每個有線電視新聞台就是要狂播個半天一天新聞,不然這麼多新聞頻道要播什麼?這可能要問問政府當初開放這麼多頻道做什麼了?

2.國內三大報之一的中時,繼之前虛構周星馳因應亞洲棒球熱,即將開拍「少林棒球」之後,又以「【虛擬麻將經】4強教練 忌憚中華」為標題」報導新聞,該文雖然以新聞格式報導新聞,但是內容通篇大多虛構。

小編短評:這簡直是已經到了胡說八道的地步,不過胡說! 八道沒關係,但是用新聞格式表達,不是欺人太甚嗎?如果是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唉,新聞自由如果濫用好像是會這樣的。

3. 行政院新聞局將公布「出版品分級管理辦法」,首度將「新聞紙」納入出版品範圍,但報紙內容不予分級,以免侵害新聞自由。政府對媒體的腥色羶問題,也將改採行政罰方式,最高可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罰鍰。根據中央社引述新聞局官員表示,依出版品的新定義,報紙也包含在內,但報紙內容必須適合闔家觀賞,沒有分級問題,報紙只有普通級,否則類似「巴拉圭屍體事件」、「玉山官邸羅太太事件」中,媒體輕易把兒童照片刊登出來,將嚴重侵害兒童及少年的閱聽權益。(中國時報)

小編短評:新聞紙是出版品沒錯,但是新聞局這樣搞,還是內容管制啊,內容管制不管形式再怎樣變,大多成效有限,聽說北歐的報業的產權有公共性質的,不知道人家怎麼辦報的。

4.馬英九最近不止一次說:兩年內在北市人口密集區建置無線寬頻網路,而且強調強調,這將是全世界首座全城市皆涵蓋無線寬頻的創舉。

小編短評:平常窩在家裡打作業已經夠苦了,不過出了門總算有些喘息的空間,現在連這樣的空間都可以數位化,? H後走路可能要架個餐盤在胸口放電腦,以便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腦了:(,還有,馬市長想得盡是硬體建設,市民的真正需求是如此嗎?

【隨唬傳】:新聞商品與新聞專業(薛 彤)

話題主播雅琴姐總是會以自己是「北一女、政大新聞學士、哥倫比亞碩士、政大兼任老師」,強調自己的知識份子的血統,彰顯專業憑證,不過真正讓她有極大的影響力,歸功於波灣戰爭一役,成功採訪到伊拉克高層官員,但是近來竟然因為「徐子婷殉情案」的第三者追蹤報導,引發辭職風波。

  新聞記者的專業與否,通常取決於對於新聞事件的處理過程,採取的角度與對事件背景的了解,回顧雅琴姐近年來報導風格越趨「蘋果電視版」的現象,使筆者不禁想起在台灣受到矚目的弘兼憲史(創作「課長島耕作」漫畫家)的作品「真相夜線」,主要講述「真相夜線」是以「更正」電視新聞報導的錯誤為志業的深夜新聞節目,在「新聞專業」與「收視率」之間所做的掙扎,並且在廣告商面前不願低頭,整部漫畫將電視台商業競爭邏輯與新聞製作過程的缺失,描寫淋漓盡致。

若是以雅琴姐的角度,觀看「新聞專業」與「收視率」之間的掙扎,商業考量已經成為主要的思考模式,在收視率作為一個標準的背後,新聞只要夠辛辣八卦,吸引人們注意,不用在乎品質,在「許純美、如花處女說、第三? 怴v不停的打轉,利用這種花邊新聞取代深度的不足,只為了填補二十四小時新聞台的版面,缺乏反省的心態,新聞成為以「鏡頭說故事」或是「誤導新聞的幕後黑手」,對於新聞工作者重視新聞查証與追蹤報導,卻是忽視不見,似乎忘記報導的權力在於服務廣大的公眾。

【正經講】:新聞商品與新聞專業(薛 彤)

  叱吒電視圈的主播張雅琴,最近也成為新聞焦點,大多關注的多是在他的形式作風與報導主題的八卦化作探討,甚至有報導指出張主播新聞偏好多是些靈異、美容減肥、影視八卦等,為了獲取畫面,如記者扮演當事人或是以大量的圖片交代流程,有的甚至請當事人模擬事發經過,只為了收視率的提升。

為何要以這些花邊新聞為主題?首先就新聞商品邏輯切入,資本主義講求快速與節省成本,這些新聞通常都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追蹤報導時間,可以藉由各方說法編織故事,以布西亞(J.Bandrillard)和福柯(M.Foucault)擬像與多元主體的概念,媒體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藉由製造擬像,型塑人們的欲望和品味,而生産實踐也日益從生産實物轉向了生産市場表徵,而符號的不斷衍伸,減低新聞製作的成本,因此以這種低成本、低風險與高收視率的邏輯運作,都忽略了商品也有優劣之分。

另一方面,新聞專業的模糊化,葛蘭西認為新聞意理來自組織的制度正式與非正式之間的訓練,專業的定義是個動態的過程,從過往的客觀公平的定義,到目前以如何做出好看新聞這樣的! 轉變,甚至如張雅琴主播以自我價值作為新聞專業的評判,不過有趣的是,總使如張主播般威風也被自家的總編以新聞深度為理由請下台面,可見新聞自由與專業之間還是有不同的差異。
  
新聞就某種角度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訊商品,但是新聞的經濟價值建立在與公共有關的深度報導之中,若以短線的商品邏輯操作,勢必陷入惡質新聞的模式,若以長期經營的態度,著重公共服務的資訊或許是最重要的內容服務。

【媒來稿】:大房東出租節目時段-中廣實際營運狀況(中正電傳所 研究生 柯瑩)

中廣換照的風波還沒結束,眼看著NCC成立在即、黨政軍退出媒體,國民黨也開始急欲釋出手中的媒體股份,日前更傳出花旗集團有意收購中廣、中視、中影及中央日報,可知其國民黨對於黨政軍退出媒體也開始有實際的行動來證明決心,然而若以中廣目前的營運狀態來看,如果最後中廣易主,改由商業機制來主導營運方向,對目前的中廣,是利是弊,及對目前中廣營運狀況能有多少改善,仍有待時間來證明。

  廣播的頻道稀有性使得廣播媒體的運用需經過審核發照,然而電台賣時段的現象卻普遍存在目前的廣播媒體中,美其名是業務配合或節目外製,然而實際上賣時段的做法更是廣播人心照不宣的現象。以台灣電台的龍頭老大中廣為例,中廣流行網目前一天24個時段,實際上中廣是把流行網賣掉近17個時段,每個月中廣只要收時段費,便可坐享其成,不必擔心電台的業務及盈收,因此中廣成立近八十年來,雖然長期收聽率仍領先,但卻流失很多老聽眾,原因即出在媒體代理商大舉買斷中廣流行網的時段,使得節目內容開始出現許多廣告配合或商業行為,有許多節目的廣告更出現單一廣告主的情況,節目內容愈來愈偏頗,主持人大打廣告,從姓! 名學大師到健身中心大舉入侵中廣流行網的節目,專訪也變了樣,變成來賓在廣告自己,完全變成節目廣告化,這對中廣這個大房東來說,每個月的時段費固然有一千多萬的收入,房東的角色對於房客的行為無法有約束力,房東只顧著每個月收房租,房客的行為不痛不癢不關自己的事,節目內容及品質當然日漸惡化,電台沒有業務擴展的決心及行動,業務人員數量用十隻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賣時段的情況一直存在,代理商及傳播公司介入主導節目內容,企製人員沒有實質權力,變成被代理商或主持人牽著鼻子走,節目主持人及來賓任意更換節目內容,長期下來,流失的不只是聽眾,也連帶地失去了整個電台想做好節目的士氣。

  其實中廣只是賣時段當大房東,但許多合法電台之所以能號稱中南部也可以收聽,事實的真相都是在地方設置一個無人電台進行聯播,中南部的分台其實只是個假象,其節目內容都是由台北統一發射,分台的電話其實都是打到台北總台(台北總台有幾支04或07開頭的電話,當有電話進來時,總機小姐拿起電話自動報上中南部分台的名稱),這個現象在日前與新聞局長有正面衝突的電台便是台面下實際的情況,更是廣播界公開的秘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際電台的運作? O超乎一般人所想像的。

  這次新聞局長林佳龍有意大力整頓廣播頻道生態,被外界泛政治化地解讀成要讓地下電台就地合法化,然而筆者淺見,地下電台或許根本不想就地合法,地下電台變成合法電台,需受許多廣電法之限制,地下電台雖不合法,但可充份享受自由,不受法令限制,愛賣藥就賣藥,愛宣揚政治理念就宣揚政治理念,整頓地下電台固然需要一番心力及魄力,然而真正需要大力整頓的,筆者認為反而是目前現有的電台營運狀況,廣播生態的「實際運作情況」才需要有關當局好好了解及約束,賣時段及地方分台無人坐鎮的情況,在有心要整頓地下電台之餘,更應該花點心思來規範,除了改善目前資源分配的問題,也讓頻道更充份地運用,節目內容更貼近受眾。

【媒宣傳】:2004和平影展

2004和平影展
Try to find the Road to the World-around Peace
~ Peace Film Festival ~

我們身處兩岸軍備的互相叫囂中
而遠方的朋友正在戰爭的人間烽火裡
但和平的時代並非遙不可及
我們對戰事的升高也並非無能為力
若對戰爭有更多一點的體會
對和平有更深一點的瞭解

歡迎蒞臨「2004和平影展」

和平不會太遠

開 幕 片:戰爭迷霧(2004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主 題 片:S21:赤柬殺人機器(坎城影展Francois Chalais Prize、2004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人道獎)

播映影片:少女奧撒瑪、誰是恐怖份子、赤柬殺了我父親、寬恕之鐘、烽火孿生淚B山有多高、E.T.月球學園

特映動畫片:失、月光,給母親,城殤,紅標米酒,少年噶瑪蘭,飛鳥航道

電影時程:
一、 台北場次 09/13(六)~ 09/19(日)
時 間:中午12:00~晚上11:00
地 點:光點台北之家

二、巡迴場次 09/22 ~&! nbsp;11/30 […]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四期

2004年 August 23日(Monday)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四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效率與公共建設
∮本週媒大事
∮隨唬撰 V.S. 正經講
1.隨唬撰
Orange Days
2.正經講
Orange Days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效率與公共建設

每天人們都忙於作出選擇,於不同的價值間作出判斷,就彷彿進入市場有人買了籮蔔、有了買了芹菜;如果以自由經濟學家的角度思考,認為凡事只要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決定,就可以維持最公平的價錢,並且認為社會學家批評資本主義為「貪婪」太過苛刻,認為在缺乏競爭的地方,可以看到更為嚴重的貪婪。

台灣近來吹起國營企業民營化的風潮,不可否認過往台灣國營企業的服務品質的確不良,而且淪為政黨間交換利益的工具,甚至有圍標與綁標的情況發生,即使如中華電信公司化後,其副設研究所也有發生採購弊案。

國營企業的弊病很多,但是仔細觀察大多國營企業轉為民營化之後,不是陷入虧損、就是解散員工、要不就是公司倒閉,不然就是由黨營事業介入,近來幾家體質良好的國營企業,如中油與中華電信也即將轉為民營化,是否引進自由市場就能夠解決政府介入或是提供更好的基礎建設?效率不彰是出在國營或是公司體制的設計?我們可以由最近幾個連續發生的例子最探討。

第一個案例是「固網市場的開放」,? 陘F促進「自由貿易協定」(FTA)早日恢復,我國針對美方需求開放許多市場,希望能及早洽簽「投資架構協定談判」(TIFA),經濟部於七月二十日與美方代表Freeman會面,針對在美方所關切的四大議題,包含智慧財產權保護、稻米開放進口、固網開放、藥品核價及資料保護等,特別針對經濟部執掌的智慧財產權進行討論,而固網開放雙方早已形成默契,於今年九月開放市場,因此Freeman只到交通部會進行禮貌性的寒喧,就先行離開,對於固網開放這項政策,我方似乎沒有進行政策的討論。

對於台灣的高度配合與效率,美方表示會將相關資料與會談成果帶回美國討論,並作為九月舉行「特別301條款」不定期檢討時的參考。而針對台灣關心的是否恢復「投資架構協定談判」(TIFA)的討論,似乎遙遙無期,政府此舉是一個政治的考量,並且在未與美國進行正式TIFA協商之前,就無條件的開放市場,政府打破制定好的電信遊戲規則,將固網門檻降低,這項約定在九月即將施行;政府此舉首先不但違反公平正義原則,使得原本投資的廠商更難獲利,並且使避免重複投資的美意消失;另外,也對業者的執照發取標準更加模糊。沒有仔細考慮電信基礎設備的完整性與公共! 服務的原則,似乎失去追求效率的目的。

第二個案例是「台北無線網路新都計劃」,是採BO(興建、營運)模式,台北市政府將全面開放全市,包括天橋、十三萬盞路燈、八百多個公車候車亭、捷運站、一千多處紅綠燈、高架橋、公有建物屋頂、地下既有管溝等公共資源,價值約達十一億七千萬元,得標廠商業者得在市府各公共資源上裝置無線上網接取點(AP),第一階段將先行在三十個捷運車站開放無線上網,明年底無線電波涵蓋可達九成的市區。

由於無線新都的技術規格與3G相似,國內業者趨向保守,多半不願意投資,擔心無法回收,目前國內的公共建設大多以BO、BOT、BOO、OT為主,也因此只要缺乏商機的公共建設多半無人投入,反觀韓國在都市計畫中早將光纖鋪設與無線上網列入,因此韓國目前的寬頻建設(20.7%)遠遠超過台灣(9.3﹪),也帶動其手機業與通訊業的發展,更促進相關數位產業的蓬勃。

由上述兩個案例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第一是自由市場開放的規則,是否是無規範性的,過往詬病的政治力介入,似乎也在開放市場發酵,反觀法國國營企業? 熙]計,營業額做為該國營企業使用,絕無交叉持股或是強迫投資其他企業的現象,使得法國國營企業的效率高於民營企業,可見效率的提高並非是所謂的以利益致上的民營企業為思考中心,而是以企業體制的設計所影響,而高成本的公共設施更需要有公共服務的精神,一個宏觀的建設更需要仔細的規劃,而不是事後的補救。

Our Questions:

1. 國營企業與公共服務之間的關係為何?是否有另類的國營企業想像?
2. 效率是現代社會追求的目標,效率中隱含著便捷與報酬的意涵,是否在這樣價值思考中,缺乏多元價值的思考?
3.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維持的市場平衡,是否是每個人都能付出的價格?競爭的市場是否不會發生企業互相結盟的案例

∮本週媒大事

1. 為了迎接4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無線四台花了大把銀子爭搶奧運轉播權,不料觀眾們對此並不領情,反而換來民眾無情撻伐,指稱花了大錢盡播些沒人愛看的運動項目,還有人戲稱四台把白花花銀子大把丟進愛情海,比肉包子打狗更沒意義。(麗台運動報)

小編氣憤報導:四年一度的悄撊纗B在觀眾的引領期盼下展開了,我們的無線四台花了大把鈔票取得了奧運轉播權。本以為無線四台可以比有線電視在軟硬體的優勢上,更能服務觀眾,但事實證明,有許多觀眾對無線電視台轉播罵聲不斷。
奧運期間,打開電視總能看到精采的奧運賽事,是小編往年觀看觀看奧運的經驗但今年轉開無線電視,看到的還是綜藝節目,或是跟我國選手無關的比賽。更納悶的是,錯過了實況轉播,連想重播的機會也沒有。聽說有些節目要裝了數位電視盒才看得到,擺明了就是要掏空觀眾的荷包,這種服務,是我們想要的無線電視公共服務嗎?

2. 汪笨湖和立委沈富雄近來隔空交火,沈富雄十二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以「泡沫須著陸、台灣應回魂」為題,批評汪笨湖節目;汪笨湖則在節目中,以「沈富雄向汪笨湖宣戰?政治人物向媒體人開戰?」! 為題,提出強烈回應。(中央社)

小編心機報導:要消弭族群或意識型態問題,重要的是從媒體結構或政策面來改造,而意識型態這種具有高度爭議的話題,卻也最容易受台灣媒體青睞。不巧的是,這兩位其中一位媒體人的新節目好像收視不佳,剛好這個爭議為這個節目打了知名度;另外一位政治人物最近出新書、年底也要選立委,也適時塑造了其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這件事從公關的角度來看待,也能解釋得通耶。

3. 大陸電影年度盛事「第24屆金雞獎」提名名單公佈,年度大片「十面埋伏」只提名最佳故事片 (最佳影片)、導演、美術、錄音4項,演員部份全部落空。(聯合新聞網)

小編感慨報導:張導您念茲在茲的,不就是拍電影目的就是要打動人心,但從「英雄」以來形式至上的表現,圓了您的武俠夢,卻也碎了咱的電影夢,您當初說中國電影就是要走向世界,但此時卻批評聲四起。您如果玩夠了,還是回頭拍形式美感又兼具「人味」的電影吧。

∮隨唬撰 V.S. 正經講

《隨唬傳/南方熊》

Orange Days

這個暑假我所觀看的幾部日劇當中,「Orange Days」令人覺得相當有趣。

Orange Days作為劇名,意指大學美好的生活即將結束,僅剩下如同橙色夕陽般的日子,而如同柳橙般酸酸甜甜的大學校園生活,當中的友情、學業、愛情也即將在這個階段成熟,散發出誘人的風味。

本劇所描述的,是剩下一年就要大學畢業的五個好朋友,面對即將踏入社會的不安與前途的茫然,以及彼此之間所發生故事。

這種以清一色新生代演員「團體戰」的方式演出一群同儕,在年少輕狂的日子當中的生活故事,常常在日劇當中出現,例如「愛情白皮書」、「青春無悔」、「流星花園」,「漂流教室」,「熱力十七歲」等等;這些劇中的演員雖然演技還不成熟,但是視覺效果卻足以彌補之,當中的幾位主角也大多在日後成為日本演藝界的超級偶像(木村拓哉、藤木直人、內田有紀等),再搭配上例如日本樂團「Mr. Children」的天真情歌作為主題曲(「青春無悔」與「Orange Days」),以社會批判的內容,撫慰了對現實社會不滿的上班族,與風靡了為青春而徬徨的學生們! 。

另一方面,回首青年時光也是許多小說作家的熱門題材,同時身為東京市長與作家(曾以《太陽的季節》獲得芥川獎)的石原慎太郎以及風靡台灣的日本作家村上村樹,都在近期回首寫作以青少年為題材的小說。村上村樹則是在其30歲所創作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聽風的歌》當中,就以自己以及兩位好友之間的故事作為小說的內容,其中特別專注在村上的大學時代以及大學畢業後出社會的幾年,內容所提及的故事情節,幾乎是每個即將或正在面對社會歷練的少年都會面對的,難怪往往觸人心弦。

雖然有人將「Orange Days」視為該劇編劇北川悅吏子的編劇公式-身心障礙愛情故事(「美麗人生」、「跟我說愛我」)的成功展現,而劇中失聰的沙織搭配其他演員,藉著手語以及豐富的表情的確讓整個劇情更具有全體投入的感覺,讓「Orange Days」一劇在日劇奧斯卡獎之稱的「日劇學院賞」第41屆得獎名單中,囊括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等獎項,而劇中女主角柴崎幸不久前也因飾演劇中失聰少女(沙繪)一角,拿下「日刊體育報連續劇大賞」最佳女配角賞。

但是該劇透露出的懷舊鄉愁,更是支! 撐起該劇戲劇張力的重要支點,類似懷舊商品的熱賣,傳播系統所生產的訊息同樣也能夠利用熟悉的文化記憶,包裝成往日的美好回憶進行販賣,雖說懷舊商品在炫麗的包裝下,掩飾了所謂「舊」時代早已存在,而且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大同寶寶能夠訴說大同公司對員工的剝削嗎?),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懷舊商品,為何能夠跨海在不同風土下產生共鳴。

《正經講/南方熊》

Orange Days

日劇在台灣的興起,跟衛星與有線電視開放、文化接近性、日劇本身的美學風格有關;在93年有線電視法通過後,在80年代被國民黨政府壓制的日本文化產品的正式管道至此暢通,而有賴新科技之賜,有線電視能夠提供大量的頻道,也急需大量的內容,而台灣先是在日據時代熟悉了一部份日本文化的風貌,繼而在冷戰時代,美國-日本-台灣互動頻繁的政治經濟發展關係,使得台灣的發展模式形成與美日資本共謀的依賴式發展,拉近台灣與日本的距離,而日本的娛樂工業的高度發展,讓日劇在題材的鎔鑄以及敘事的手法獨樹一幟,也讓台灣觀眾耳目一新。

「Orange Days」之所以能夠出現在觀眾面前,大致上也是基於這些歷史因素,播放該劇的「JET日本台」,從1997年至今與稍早開始經營的「緯來日本台」、「國興衛視」,同為目前台灣僅存以日劇為主要播放內容的有線電視台,而「JET日本台」雖然在收視率上仍然落後「緯來日本台」,但在收視率上的成長幅度,比其他兩台為高。

「JET日本台」八成的片源來自東京放送電視台(簡稱TBS),主要由於TBS擁有少數「JET」的? 悒鬫]此兩者形成伙伴關係,長期以往,TBS也成為「JET日本台」內容的主要形塑者,連帶使得行銷宣傳的策略與資源這些本地資本施展的空間,也受制於日方的態度,例如邀請上檔日劇的明星來台配合宣傳、在肖像權嚴格的日本演藝界要求提供宣傳照等等,大多取決於日方的決策,雖然該台的所有權仍以台資為主,但是經營邏輯卻間接地被日方所控制。

這其中也就進一步凸顯了有線電視的媒介特質,由於作為通道而缺乏生產力,搭配上台灣的歷史情境,當年的國民黨政府開放有線電視,並沒有妥善地依據該媒介的特性,與台灣社會的需要規劃長程的發展方向,使得有線電視縱然吸引了台灣大量投資於傳播媒體的資本於其中,但是仍然流於他國文化的傳聲筒,其中關於本地有關社區以及公共服務的內容,也只聊備一格,形式貧乏。

日本早年在台灣的殖民時代,透過電影院作為日本文化的主要輸出管道,從影片的生產到映演與台灣本地沒有多大的關係尚可理解,不過在今日雖然號稱中華民國在台灣,卻仍然有類似「JET日本台」的經營模式,這其中有許多問號值得玩味。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三期

2004年 August 16日(Monday)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三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本週媒大事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讀本: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第二部:曠野中的呼聲

(續上週)

出於對三台壟斷後,節目品質不佳、哄抬收視率、品味低俗之不耐,八零年代,行政官僚終於有了公視的規劃。但無奈彼時以道德論、反商業、宣達國策而支持公視的呼籲,爾後卻漸成推動公視的負數。而原先欲採特許金及對營業額徵稅做財源、創造結構變革的建議,也因三台關說化為無形。而因資源不足、採取廣電基金製播的公視形式,因節目品味接近社教、菁英、小眾,復影響後人觀感。以至公視欲脫離政府電台形象而自立,已近二十年的蹉跎。

此外,起自七零年代、於民間地下化發展的有線電視,到了八零年代,也成為政府不得不面對處理的課題,然而國民黨政府在正當性加速受到挑戰下,卻仍選擇以拖待變,放棄宏關的電信整合規劃,而與現狀妥協。是以雖然彼時在審議委員會、回饋金徵收、無線電視收視? v等各項爭議上,可略見立法進步性,然而最終一區多家的設置卻導致惡性競爭、財團介入,而公共頻道未明確定義外,又重以其他立法方向也未開發,有線電視之多元性竟從而消逝。

而九零年代以降逐漸重要的數位化發展,雖是少數政策先於發展的案例,然而台灣追從美國腳步,追求高畫質電視的方向,除了昧於國際潮流,更從未正視社會需求。以致要進入廿一世紀了,政府對利用數位化契機,對廣電資源重做合理分配的概念,仍一無所悉,僅就放寬無線電視事業可經營電信及付費服務進行規劃,卻在競爭與回饋機制上因循,並缺乏對其他民主國家發展之參照,錯失公共討論時機。直至政黨輪替,這樣的情況才出現改變的契機。

但儘管「傳播政策白皮書」具有相當進步性,卻仍然未必可為結構改革的保證,這是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成立的原因。此外,約莫同時,無線電視學會也終於察覺,若非走向行動接收另闢市場,未來仍然難以與有線電視對抗。因此,等於仍然在政府放任下,朝向歐規來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府仍未就文化素養及公共服務方面,多費心思,甚至在當前以商業電視為主體的環境! 中,對於白皮書的態度更不只一次出現動搖,眼見荒原還數度將成死地。

然而社會各界對電視進行改革的呼聲,終究還對迷途的政府產生了一定的引領效果,而包括由無盟改組創立的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等運動團體長久堅持的公共化理念,也慢慢要落實為政府具體的施政。而我們儘管樂見政府對廣電政策採取精勤任事的態度,不過由於深知「革命之路常且遠」,我們並不天真,對於公共化的各個面向,仍認為有積極關心的必要。在此,還僅呼籲有志之士,一起加入為台灣社會培沃土的行列!

∮本週媒大事

1.新聞局長發表:廣電市場需重新規劃,將朝公共廣電集團發展。

小編報報:新聞局長最近總喜歡用「公共」廣播電視這字眼來召開記者會,但對於「公共」廣電集團的細節與這筆錢要從哪裡來,卻總是避而不談,小心「公共廣電集團」成了一個政治語言,讓公共集團成了一個虛無的海市蜃樓。

2.金馬影展首度奔騰到台中市

小編報報:今年金馬影展要到台中舉辦,台中市長胡志強除了親自迎接外,並感慨表示,台
灣電影逐漸衰退,政府有責任花更大的心思重振雄風,不要只想到選舉。當然還有外資片商壟斷我們電影市場也是眾所皆知,就看辦了這麼多場電影研討會的政府有無落實的誠意了。

3.汪笨湖台灣起動,一個禮拜後熄火

小編報報:華視首開無線電視先例於八點檔播出政論性節目「台灣起動」,前二集收視率未如理想,卻在星期三時發生主持人與沈富雄立委對罵,隨後收視率飆高,但星期五突然宣佈辭去「台灣起動」。不管什麼原因導致這次突然熄火,無線廣播電視因為頻譜的稀少性,需要有全面兼顧公民利益才是,而非營利取向。

4.台灣奧運廣告,英國看不到

小編報報:行? F院新聞局自十日起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奧運文宣短片廣告。遺憾的是,台灣在英國廣播公司投資密集播放的文宣,英國本土反而看不到。這是因為BBC已經收取執照費,所以必須保障民眾不受到「廣告污染」的空間,不知何時?台灣民眾才能在觀看屬於我們全體所有的「無線電視」,可以也有這樣的享受。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二期

2004年 August 9日(Monday)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二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本週媒大事
∮綠林好漢來投稿

∮編輯室報告

傳鬥讀書會-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回顧與前瞻

讀本: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第一部:四十年的荒原

自1884年,德國尼庫普發明圓盤掃瞄開始,電視走入人類傳播史,已超過一世紀的光景。期間,科技迭有進展,以 至於當前媒體匯流,「電視」已不僅僅是「電視」本身。不過,電視除了是科技產品,更是文化型式,而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每與人類社會相互牽動。在台灣,自1962年,電視嫁接為常民生活的景觀,而今四十餘年,品質之劣與選擇之狹,早是存而不論的事實。而欲追究電視所以因過 度商業化而產生合法性危機,政府之放任可說難辭其咎。

回首六、七零年代,電視概念在知識分子間雖有一定普及度,但其誕生,實在還非政策預期結果。教育電台所以成立、違抗政府因財源不足及外匯有限所做出「電視以民營為原則」的指示,是秘密闖關、造成既定事實的意外。以至於台視在政治強人意志下,以台日合資方式建台,電視也只是自由中國的樣版道具。在當時美援培育技術官僚設定的經濟政策框架下,電視做為進口替代指標與商品流通工具,雖曾意外地形成公共商業廣播體制,但為期不長。

鑑於台視對廣播廣告之虹吸效應,中廣與其他民營電台為介入電視投資,遂有了開辦第二「民營」電視台的倡議。以至於中視建台,相關人員對政府所欲設置「公營廣播電視網」大加杯葛,以黨國一家為由,認定自律當可矯正過度商業經營的弊病,竟使彼時主管廣電業務的文化局「從善如流」、刪除相關規定,反而給了國防部介入教育電台的良機,於是原先公營的教育電台,在擴大資本的過程,竟轉變為民營的華視,市場失靈的亂象從而不可收拾。

特別是文化局遭裁撤後,電視重新定位為宣傳業務而移轉新聞局管轄,政策自此喪失了研究的設計,而簡化為管理統治的手段,以至於規劃法案,乃以「內容規範」為主體,而棄「制度改革」於不顧,更為商業化弊病加火添薪。此外,在退出聯合國後,台灣也進入電視國際規範萎縮的黑暗期。而自絕於國際電信聯盟與亞洲廣播聯盟之舉,非但使台灣缺乏與國外專業團體切磋觀摩的機會,重以相關學會的自我封閉,公共價值觀的產業政策惜而未能形成。

以上耙梳,還權充為當下理解當前電視生態的背景,卻也正是由於過去政府在制度擘劃上所展現出消極、放任與不做為的態度,除了造成彼時無線電視的壟斷,也囿限了日後電視的各項發展,甚至影響到社會看待議題的方式,比如:公共電視在意涵被刻意扭曲下孱弱發展;有線電視在無線電視無法滿足需求下勃興卻失去文化生機;數位化,則在缺乏國際視野下,持續以科技至上的迷思運作。而今回首,思及台灣電視四十年的荒涼景象,吾人焉能不歎?

∮本週媒大事

1.紀錄片麥胖報告,揭露連吃30天速食滋味

小編報報:根據調查,美國大約有三成七的兒童及少年體內脂肪含量過高,而每三個成人就有兩個超重或肥胖,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食用速食的結果。消費者的理性與自主權,在此三緘其口。

擁有龐大資本的連鎖速食店,在廣告的強力放送下,往往塑造了健康美味的形象,讓人難以抗拒,而消費者並沒有被充分告知速食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所幸,美國紀錄片「麥胖報告」導演摩根史柏路克揭露了這個事實。「麥胖報告」在美國上映時票房超過一千一百萬美金,澳洲、德國、法國等地也有亮麗成績。聽說台灣片商最近舉行試片會,眾人不但看得笑聲連連,應邀前來觀賞的速食業者更是勤作筆記。在這裏,紀錄片對社會現況的反省起了回響,這也是一種記錄片的社會運動及政治學。

2.新聞局關切電台聯播行為

小編報報:廣電媒體的壟斷行為,使得內容喪失了多元化、在地性。行政院新聞局長林佳龍關切電台的「聯播」行為,藉此防止強勢電台壟斷頻道的作法值得肯定,不過,目前的當務之急應是成立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制定完整前瞻的傳播政策,否則會讓人覺得有政治箝制言論之嫌。

3.韓劇大長今收視告捷

小編報報:八大電視古裝韓劇「大長今」收視率最高曾創下五點四六佳績,勇奪有線電視節目第一名、全國收視率第二名。「大長今」是韓國公視MBC的作品,這證明了,公共電視優良的節目製播環境,提供了精緻且受大眾歡迎的節目。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是很難有這樣的節目出現的。

4.汪笨湖入主華視8點檔

小編報報:在商業體制下,談話性、政論性節目為了收視率,往往擁有特定意識型態,以吸引特定觀眾收看,節目裏訴諸情緒性的語言,往往形成政治對立。這類節目進駐無線,說穿了,只是為了營收,並沒有提供公共論壇的功能。還是敢緊將台華視公共化,才能多少平衡媒體中的政治亂象。

∮綠林好漢來投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一期

2004年 August 2日(Monday)

傳學鬥電子報第二一一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從林志玲走紅模式看台灣媒體
∮本週媒大事
∮隨唬撰 V.S. 正經講
1.隨唬撰
「台北二一」的戲裏戲外/李林
2.正經講
國片的烈日與寒冬/廖中
∮媒投稿
1.假新聞、真精采/陳語/海巡現役士官
2.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戰爭/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研一 朱怡蒂

∮編輯室報告:從林志玲走紅模式看台灣媒體

若讀者最近「隨意」收看/聽大眾媒體,那你一定很難不認識林志玲這號人物。說來也真奇怪,林志玲的走紅模式就像突然出現的颶風般,毫無預期地席捲所有媒體焦點。先是在今年4月1日的蘋果日報上的一篇報導,〈林志玲打敗蕭薔成為台灣位高價的名模〉。這篇報導的內文為:〈富商最愛的港台女星,順位大風吹!〉,根據最新一期《壹週刊》報導,名模林志玲以高達港幣八十萬元(約三百四十萬元台幣)「陪吃飯」天價,打敗頭號美女蕭薔(約一百五十萬元台幣)、以及人氣甚佳的林熙蕾(約一百萬元台幣)。稍後,林志玲否認有吃飯此事,並回應:「以金錢作為認識的手段,對我來說impossible!(不可能)」。漂亮的新面孔、良好的家世背景、傳不完的緋聞,恰恰符合話題人物的基本要件。接下來三個月,如我們所見,性喜八卦的媒體開始吹起「林志玲颶風」。

然而有趣的是,引起話題風潮的林志玲本人,卻不是媒體聚焦所在;相反的,媒體所追逐的話題始終圍繞在「 陪吃飯」一事上。難道,媒體報導下的女明星,只能在「物化女性」的議題上打轉嗎?以林志玲的竄紅模式來看,情況可能真的是這樣、甚至更糟。我們可從星報影劇新聞的網路點選排名來觀察,週點選率最高的新聞排行榜中,能衝上前三名寶座的新聞,不外是以女性最私人的話題為標題的新聞,例如:〈破功懷孕? 寇乃馨力守最後處女封號〉(6月26日至7月2日)、〈寇乃馨 肉體處女 精神妓女〉(5月8日至5月14日)、〈張震嶽頻讚她吹喇叭 路嘉怡無語〉(6月19日至6月25日)、〈閨房直擊! 素顏楊丞琳 睡衣髮散見人〉(6月12日至6月18日)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媒體正經事不做,老愛獐頭鼠目地鑽進別人褲襠裡亂衝亂撞。新聞的取捨也是以能炒作話題的為優先。

除了女明星之外,媒體在拍攝一般女性身體時,從身著清涼服裝的泡沫紅茶少女到援交妹、檳榔西施、AV女優、鋼管辣妹等等,媒體多半利用運鏡手法來強調台灣少女的夠嗆夠辣,以滿足觀看民眾好奇的偷窺慾望,提高收視率。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台灣少女的全體印象呈現,然而這些普羅女性跟女明星比起來更難以擁有媒體的更正權,而錯誤的刻板印象就如此地不斷加強。

或許有人會以市場邏輯說道:「媒體做成這樣還不是因為有人愛看」。但,坐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難道都是男性嗎?或是女性也喜歡看這類報導?這個問題或許應該換個方式問:「如果媒體當中呈現了我們不滿意的內容,我們可以要求改進嗎?」答案是肯定的,如之前閱聽人監督聯盟運用抵制的力量就是一個例子;國外的例子更是可以參考:1988年10月法國社會學巨擘Bourdieu和數以百計的藝文界人士聯合發起一項活動,要求電視戲劇在播放當中不能插播廣告,要求公共頻道完全不能播廣告,經費應全部取自執照費與徵收自私營頻道的廣告收入,結果得到20萬人簽名連署。所以對於電視與媒體內容不滿的民眾,別忘了喔,自己其實是擁有可以改變這個現況力量的一分子。

∮本週媒大事

1.警方於上禮拜一圍捕張錫明失敗之後,進行了大規模山區搜索行動,但是因為很多新聞記者並沒有拍到新聞畫面,進而要求警察「演出攻堅」畫面,要求假攻堅新聞記者認為,他們會要求警方演出假攻堅,是因為要拍到「攻堅畫面」實在是太困難了,還有因為他們公司上層一再要求他們隨時提供畫面,並讓他們感覺到真大壓力有關係。

小編:許多記者在此時頗有大導演氣勢,一聲令下,許多警察開始配合演出,表情相當緊張與生動,由此看來,看來我們國片有救了,應該大家一起把這個新聞拍完之後,直接報名金馬獎應該也有奪冠的實力,疑?最佳男演員會不會給張錫明拿走阿。

2.中視周日偶像劇「我的秘密花園」最近播出時出現飲料品牌被貼上馬賽克的畫面,讓觀眾大感突兀,議論紛紛。該劇製作人馬競達表示:「由於風聲很緊,新聞局連連口頭警告,能避就避吧。」

小編:哎呀,求婚事務所裡面,還有冰箱一打開全部都是蕃茄汁,是怎樣?不過新聞局在刮別人鬍子之前自己也要先刮乾淨,為何你可以置入,卻不准我們置入呢?

3.5566目前手上有三個大型綜藝節目,占據周五周六周日的黃金時段,還與大哥級的主持人對打,顯見幾個大男生的「火度」。不過最近網路上卻有網友表示「每一個節目都一模一樣,越來越看不下去」。

小編:幫忙翻譯這位網友的意思是,5566主持的節目總不脫水上活動、競賽遊戲與泳裝美女。而不論是5566,吳宗憲所主持的綜藝節目也是如同此類,這兩個「綜藝企劃」班底該不會其實是同一組人吧?什麼?!其實是同一個人(很冷)。

4.七月最後三天在兒童育樂中心舉辦了野台開唱,而不論是野台開唱或是之前音樂祭以及春天吶喊,台灣大型音樂會越來越盛行,這些音樂會的主角,都是一些不見容於商業媒體當中的一些樂團,而這些樂團在週末的野台開唱當中,更是直接表達了反對商業媒體的訴求。

小編:近來一群不甘於「音樂只是音樂」的地下樂團發起「鼓勵音樂文化多元發展,強烈支持媒體公共化」的連署運動,包括小白兔橘子唱片、大大樹音樂圖像鍾適芳、閃靈、濁水溪公社、薄荷葉、廢唱片、壞女兒、TizzyBac等樂團都加入連署。有網站喔,趕快去瞧瞧http://www.bigsound.org/publicmedia

∮隨唬撰 V.S. 正經講

《隨唬傳/李林》

「台北二一」的戲裏戲外

「台北二一」是部清新的國片,為何叫他清新,除了拍攝手法清新脫俗,類似文學中的小品文,更讓我看到真實生活中,導演楊順清的執著真情。

接受友人的邀請,與高采烈的到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參加首映會,找尋友人的友人的導演朋友,準備向導演索票。正引頸尋找那位是導演時,突然一聲「導演」,讓我把目光,轉向一位背著記者包,一手吃著螺旋奶油麵包,一手拿電影票,看起來不顯眼的中年男子。他的不修邊幅,讓人很難將導演的尊榮與風光想像在一起。

戲裏,「台北二一」以輕快的鋼琴樂聲作開頭,伴著藍天、白雲,和捷運的快速腳步,引著觀眾進入劇情。男女主角交往多年,女生在東區服飾店當銷售員,男生是不得志的房屋仲介員。

女生想以買房子訂下來,男生卻以沒有支付能力拒絕。一切的開端由此開始,夾雜著許許多多現實生活台北男女都會面臨的十字路口。導演楊順清說,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選擇,但到最終時刻,總是二選一,這也是這部片名為什麼叫台北二一的緣故。

散戲後,跟導演閒聊了幾句。台北藝大畢業的他,是舞台劇「大宅門都沒有」的導演,本想拍部偶像劇,卻因緣際會地拍了這部電影。楊導演先前拍過一部作品叫「扣板機」,在台灣恐鮮少人知道。

曲終人散,拿著導演印有扣板機名片的我,回想一邊吃著奶油麵包,一邊發免費票的楊順清。我看見努力為作品推銷、全程等在戲院外頭的認真導演。疲倦的臉龐,帶著一點緬靦笑容,卻有堅忍執著的氣息。但台灣的電影環境,給了這些有才氣的導演多大的發展空間?

戲院外頭,導演的真情著實令人窩心。但戲院裏頭,國片的低迷如同冷氣的低溫,讓人寒心。

《正經講/廖中》

國片的烈日與寒冬

夏日炎炎,但今年的國片景況依然寒冷,根據新聞局的資料,今年一到七月間,在台上映的各類影片總計有一百七十七部,其中僅有二十一部屬國產影片,僅佔總發行量的4%左右,外國片甚至高達一百二十六部,國片;若以票房來論,國產片的產值甚至只有1.03%。

不過,政府的電影政策卻和今年的夏天一樣炙熱。除了年初新聞局電影處配合政府「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完成架設「電影產業環境塑造工程」;行政院並依據「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擬具「媒體文化產業發展方案」六項子計畫,其中包括「振興電影產業計畫」中的「3D電影旗艦計畫」和「一億元獎勵國際大獎電影」兩項,希望締造創造台灣電影榮景。今年年中,新聞局更信誓旦旦,計畫在十年內,分成三階段大力振興電影產值。

在這些討論中所隱含了二個問題,首先,政府的電影政策大多從經濟視野出發,首重電影的製片與行銷、著眼於電影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卻忽略了,從前製、製作、發行到映演紐帶的層層商業利益之下,觀眾的偏好鮮少能影響什麼樣的電影得到製作與上映的機會。換言之,我們並沒有看到政府對電影政策更後設、本質的問題的思考,那就是「國片振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這一個基本的問題。

在台灣堅困的電影環境中,除了極少數擁有資金或與國外合製的國片,幾乎都可算做獨立製片,「國片振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正可以從許多獨立製片的導演的創作精神中體現出來,其中不外乎是為了反映在地文化、或自我實踐、實驗精神等電影藝術的追求。

另一個問題在於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眾所週知,韓國政府支持和保護韓國電影的成效斐然,但我們看不到,我國政府在保護國片上的有力作為。1998年保護韓國國片的「光頭運動」,促成了「電影螢幕配額制度」(Screen Quota),促使韓國戲院每年至少要約一百四十八天(約40%)映演韓片、每年提撥約七百億韓幣預算給電影振興委員會等;而即使是經濟蕭條時期,政府也堅持每年要有五千億韓幣的電影事務預算,這項措施成功地使韓國電影發展振翅起飛。另外,中國也於今年限制引進外片美國片不能超過七成,亦即規定美國影片不能超過十四部,藉以保障國人能夠欣賞到更多國家地區的優秀影片。

韓國與中國政府的措施,在在顯示出政府在保護國片的魄力與強力手腕,而台灣的電影政策,我們希望不會是短線的文化政策操作而壯士斷腕。

∮媒投稿(1):假新聞、真精采 ( 陳語/海巡現役士官)

「記者現在正跟著維安特勤小組,進入嫌犯張錫銘可能藏匿的空屋進行搜尋」、「記者身後,警方專案小組正針對山區空屋工寮展開地毯式的搜尋」、「你可以看到霹靂小組手拿衝鋒槍、盾牌,隨時準備攻堅」……

一打開新聞頻道還以為轉到了HBO正在播「終極警探」,一幕幕警方荷槍實彈,以相互掩護的方式對山區道路、空屋進行嚴密的搜尋,完全跟電影劇情中警方出動大批人力圍捕歹徒沒兩樣;而前一刻歹徒張錫銘及黨羽與警方發生激烈槍戰的現場,雖已經拉起封鎖線,然而卻抵不過好奇民眾,紛紛走告斷垣殘壁中有彈殼、甚至歹徒遺留下來的金錢,趨之若鶩的到已成廢墟的現場拍照看戲,連媒體也準備好,駕著攝影機等著做新聞。

原以為傳說中媒體要求警方在鏡頭前,做出拿槍持盾、低伏前進的攻堅畫面,是個無稽飯後之談。沒想到,自己竟也有幸成為鏡頭下的一位〝演員〞,參與這次「獵龍專案」影集的演出。前日,臨時被要求著防彈衣、領65K2步槍、取實彈,到某漁港戒備。衝至現場,不見緊張肅殺的氣氛,也不見大批海巡、警方集結的態勢,反倒是拿著攝影機、相機的記者先生,笑著與上級單位商談等下如何帶出、鏡頭如何take。

上級一聲令下,一艘漁船正好入港為這場戲打了板,安檢、岸巡人員全都按照彩排的方式,到達定位,攝影機開始走位,相機不斷變換位置取景。安檢跳船的跳船、查艙的查艙,而持槍警戒的我與其他三員弟兄,則盯著船深怕有一個鏡頭沒對好,露了餡。一位攝影記者從後稍稍移動了我,叫我站側一點,以便他取全景。不知怎地,此時的我竟也有些成為〝演員〞的虛榮與快感,期待著看到片子拍好之後的成果。

這部戲的重點來了,近岸巡防艇的船緩緩駛進港區,前後各佔四位隊員警戒,配上迎風搖曳的國旗,晴天白雲照映海面,真的很威風。不過,巡防艇也NG,就因為攝影取景需要,來回繞了四五趟;另一頭,只剩觀賞用的軍犬也由軍犬士牽著,繞著港邊巡邏,攝影機在軍犬前面拍,軍犬似乎被嚇到似的,連矮牆也不敢跳,真是可憐牠了。

整部戲到此算是告一段落,遲到的記者只能徒呼負負的要求補拍一下,安檢的鏡頭,可想而知,我們這群警戒的〝臨演〞又要再擺一次姿勢,供其拍照。

充其量,早知道新聞不過就是一場秀嘛,我們就別太認真,看看就好。只是這場「show time」大家都愛看,就有人要去做,老實說,還真有點刺激誘人,不是嗎?所以,只要現今媒體生態不變,沒有制衡,沒有公共,就保證還有好戲可看!

∮媒投稿(2)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戰爭 (朱怡蒂/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自從2001年底中華電信提出MOD計畫之後,引起有線電視業者的關切和爭議,媒體主管機關新聞局對於此一問題,要求中華電信欲經營此類似有線電視的服務,必須申請有線電視執照使得經營,這也造成了中華電信在推動MOD服務上的延遲。雖然從技術上來看,MOD是利用寬頻IP網路由家中的室內電話線路及ADSL寬頻擷取,連接多媒體服務系統後,即可透過業者提供的機上盒連接到電視機,馬上就可以享受隨選隨看的服務,但從該服務所呈現型態來看,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目前所提出的數位電視服務(包括付費頻道與計次付費節目)並無二致,這也是為何有線電視業者氣急敗壞的原因了。

中華電信MOD引發爭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新聞局所核發的營運執照在法源依據上並不明確,依照現行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有線電視系統經營有分區限制,並受到第21條水平壟斷之約束,但新聞局公告中卻容許固網業者得以不分區方式經營,如此明顯地與現行規定不符,這也使得新聞局必須著手進行廣電三法合一之修正,將這種電信事業經營廣播電視業務規類為「他類廣播電視營運平台服務業」,並特別將經營區域與市場佔有率限制另作規範,以避免目前無法源依據的尷尬情形。

第二個爭議就是公平競爭的問題。目前MOD與系統業者推出的付費頻道均備有機上盒才可以收視,但是業者在購入STB的價格成本遠遠超乎於中華電信的機上盒,因為中華電信挾其雄厚資本的優勢,在推出服務時盡量壓低STB的租用價格,或根本採取免費措施以搶攻市佔率的話,民間系統業者就會備受威脅。且民間系統業者會面臨到兩項致命傷:一是業者受制於新聞局所頒佈的「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收費標準」,其中對於機上盒採取租用方式有許多不盡合理的規定;另一是地方政府對於機上盒的價格也具有審議權限,2003年台北市政府將機上盒價格上限訂於每台3500元的超低價格,讓業者直呼不可思議,甚至業者已向新聞局提起訴願,這也是導致目前業者對於付費頻道的推動遲至不前之原因。

另者,收費標準當中將付費頻道的審議範圍擴張到系統業者無法經營之地步,例如硬性規定業者僅得對付費頻道個別收費,並不得採以組合方式收取的「單頻單賣」政策,這種避免業者採取搭受策略以保護消費者手段,卻反而導致個別頻道單價可能過高,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之結果。

反過來說,中華電信原本以為透過就有龐大的ADSL用戶基礎,以「加值」、「資訊服務」方式可以順利提供MOD服務,卻沒料到新聞局與有線電視從中跳出來介入,將MOD規類為有線電視服務,並且須依照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申請有線電視營運執照使得營運,這樣一延就是兩年多,這在在顯示目前我國對於這種產業匯流業務的管制根本無法即時跟隨,直接阻礙了通訊產業的實質發展。

由此觀之,任何一個科技的匯流其管制的法律總是很難及時的跟上腳步,但是要思考如何修改現有的規定甚至制訂新的管制制度依然是重要的,雖然現實的情況是在過程中有許多政商角力的糾結,在在阻撓了進度,但我們期許自己能有身為公民的自知與自主,並且也冀望孕育中的通訊傳播委員會能幫助我們在科技迅速發展聚合的時代,能合理運用媒體資源。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
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
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
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
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傳學鬥有刪稿權,不願刪稿請註明
。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 @yahoo.com.tw 。
公共化之陣地戰:nccu.edu.tw/92451001/  。
狡兔三窟發報台: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集思廣義讀書會: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招賢聚義部落格:twmedia.org/scstw/ 。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