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二期

2003年 November 10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二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2.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3.傳學鬥電子報長期徵稿
∮編輯室報告
他山之石可攻錯 兼容並蓄傳政經
∮本周媒大事
∮媒活動
1.反高學費運動青年營
2.OURs都市論壇系列
3.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2003/11/07第一百七十二期》───────┐
⊕∮⊙◇★☆▉▊▋▌媒 ▍宣 ▍傳 ▍▌▋▊▉⊕∮⊙◇★☆

1.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我們已陸續收到幾位朋友的來信
,關於讀書會的細節,請靜候我們的通知,我們會儘快與您連繫

傳學鬥讀書會內容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規劃主軸,如果您有興
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請透過信箱與我們連絡,並留下
您的連絡方式。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讀書會網址: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地點:「人性空間」(公館,新生南路)

時間:11/22、12/06、12/20、01/03、01/17;11/22起隔週星期
六下午二點。

內容: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民主實踐

11/22(六) 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

「傳學鬥」是一個學生運動組織,成員們的專業知識與運動經驗
或許不足,但是除了在學院中學習,他們也主動在社會場域裏學
習。回到「傳學鬥」的原點,成員們想法很簡單:如果我們清清
楚楚意識到,當前的傳播媒體未臻理想;如果我們確確實實相信
,傳播媒體與每一個人切身相關,那麼,媒體改造就應該是全體
公民參與的運動。而傳播科系學生理應當仁不讓,成為媒體改造
運動的改點。在這個理念下,我們將以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
鬥陣的關係為起點,經由傳學鬥發展的歷史與想像,勾勒出現在
與未來媒體改造運動形式的藍圖。

12/06(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商品化

星馳:我說,商品化—-並不是這樣亂說地。
黃金右腳:那應該怎麼說啊?
星馳:一句話—-使用價值轉換成交換價值。
黃金右腳:你說什麼跟什麼?
星馳:使用與交換價值呢,是我心目中浩氣長存地傳播學者莫斯
科先生(Mosco)已經解釋過地。但是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點,那
就跟我學兩堂功夫。
黃金右腳:學什么功夫吶!看你的樣子,還不是在這掃地?!
星馳:掃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SEN!
黃金右腳:研究生?!
星馳:對,從事如何有效地發揚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工作
。這張是我地名片。
黃金右腳: 武林正宗—-政治經濟學派?

12/20(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空間化

空間是什麼?
看似抽象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幾乎時時刻刻沉浸於其中。但是
我們之所以對其不知不覺,莫非是因為長年優游其中、習慣使然
,讓我們自己無法覺察!傳播也是這樣地,麥克魯漢就用「魚與
水」之間的關係來形容人如何受到媒體全面的影響而不自知。雖
然傳播跟空間看似兩個不相干的東西,但是在Mosco的傳播政治
經濟學中卻巧妙地將它們連了起來。

如果你/妳來參與這個讀書會,我們可以藉著媒體產業在市場空
間的聚合與分散,來看看我們藉以想像我們自身的媒體世界到底
有了哪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又給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還有全球化近年來被許多人廣為討論,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如何
看待全球化的呢?還有文化認同如何面對全球化…義和團?牆頭
草?…唉…,還有好多話想跟各位說哩,大家快來吧。

01/03(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結構化

「結構化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
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然而,「
結構化更不是暴動,更不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而是進出結構與行動困境的開放態度與道德期許。透過結構
化對於階級、性別與種族的分析,你會看見資本主義旌旗蔽日的
奇觀,也會看見社會弱勢受到污名的慘況,當然更不會錯過知識
份子的實踐與承擔!我們將以台灣傳播界的例子為您詳加解說,
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你,帶著冷靜的腦與熱誠的心,來與我們鬥
陣讀冊在一起~

01/17(六) 傳播媒體與民主實踐

中共政權長期封鎖新聞以維護政權,對於人權問題棄之如敝屣,
在鎮壓疆獨的舉措中,致使許多熱愛故土的老人被迫客死他鄉,
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傷痛和仇恨更深。曾因《天山狼嗥──新疆
分離運動真相》的電視紀錄片而獲香港人權新聞獎的梁冬先生,
長期關注此一議題,他透過媒體突破中共的新聞封鎖,為維護新
聞自由不畏權勢,本次讀書會將邀請梁冬先生為我們訴說傳播媒
體與人民民主實踐,及其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2.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我們未來
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您除了可以
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總是科技
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各方豪傑,
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3.傳學鬥電子報長期徵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
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
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
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投稿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狡兔多窟–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讀本: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傳播政治經濟學:再
思考與再更新》,第七章

他山之石可攻錯 兼容並蓄傳政經

儘管這是個科際整合的年代,但面對傳播研究取向似乎越偏藝術
與人文取向而去、新古典經濟學思維似乎還將強勢佔據政策討論
空間。之於文化研究及政策研究的風行,傳播政治經濟學依然清
晰地掌握自身的界線,而堅持在喜鵲眾聲喧嘩之際、凜冽寒風日
漸之時,寧願繼續扮演一隻寧鳴而生、不默而死的、清醒的烏鴉

將研究重心置於文本的文化研究,早期十分強調社會關係的文化
建構,而其將文化視作是社會差異、抗爭與對抗場域的觀點,都
給傳政經帶來可貴的啟發。然而當它轉向「主體的自戀」,拒絕
了歷史實踐與社會整體的思考架構與信守,消費取徑亦否定勞動
過程的同時,其背離初衷的菁英取向,卻注定與傳政經分道揚鑣

不過文化研究對批判領域的貢獻卻不能抹煞。而其對階級、性別
、種族、社會運動的原初關懷,更可貴地活絡了當代生活中的主
體性與意識。而引用方誌學的方法論,更展示權力與認同依然能
在更微觀的層次運作。是以其雖未必與注重結構的傳政經相合,
但著意耕耘的符碼與文本間,卻未嘗不蘊藏可供繼續開拓的空間

可惜對於傳政經從來多所在意的權力-達成目標的資源,以及科
層中用以控制的工具-根源於不平等的再現結構、亦作為存續此
不平等的型態,儘管在知識論、理論與立場上與傳政經相近的文
化研究,卻似乎未能認真重視權力問題,是以總是過度樂觀看待
閱聽眾,卻反而失去對結構的想像、以致於無法讀出生產的文本

而與傳政經同樣重視社會整體的政策研究,則可再細分政治與經
濟取徑。然而其偏向多元主義的政治分析,卻天真地將國家視為
是超然仲裁者,且無一勢力可決定全局。其立基於個人主義與市
場理性的立場,失去了對資本的警覺,以致對市場取代公共生活
、階級強權複製的境況無動於衷,傳政經遂也只得對其敬謝不敏

雖說當代以新制度學派為代表、部分繼承了古典經濟學傳統的政
策研究,錯以為社會乃為個人加總、自利終會帶來公利,而其價
值觀也確實忽略了績效與政策指標無法證成的方法論矛盾,但當
左派繼續沈迷於認同政治的自我標榜,右派卻已集結為統一戰線
之際,其存在除了提醒傳政經別太快墜入化約論,更有幾分警惕

只是,總把數量多誤認為是內容多元的政策研究,則似乎更常落
入工具論、國家論、甚或經濟論的迷思。是以不但失去對動態構
成的描述能力,或便因過度單面地依賴某一取徑而失焦,以致於
儘管其意識型態主導了傳播政策的制訂,但對於當代傳播問題,
似乎無法對症下藥,甚至造成社會未能得利,卻反為其害的情形

對於將差異浪漫化的文化研究,傳政經提出其失去政治焦點、或
一無反抗自覺的嚴厲批判、並重新導入社會整體的價值。對於政
策研究,傳政經則糾正其忽略社會過程的猛烈批評,並主張從商
品化、空間化、結構化重新認識問題。至於傳政經自己呢?只要
還有充滿良心與行動力的知識份子們,傳政經就還有活躍的一日

Our Questions:

1.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對於勞動過程各有何想像,兩者
 有無接合可能?

2.基於相同的知識論,傳播政治經濟學和文化研究的整合,從方
 法論上著手是否是一良方?

3.不同於對國家的看法,政治經濟學對政策研究有何啟發?

4.傳播政治經濟學對商品化、空間化、結構化的理論建構,是從
 傳統哲學去尋找,這樣的理論建構方式,對傳播研究有何啟示
 ?

⊕∮⊙◇★☆▊▋▌▍媒 ▍ 大 ▍ 事 ▌▋▊▉⊕∮⊙◇★☆

1.聽說,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愈久不僅容易近視,還會發胖
!一項調查顯示,看電視和身體質量指數(BMI)具有相關性,
男童每增加一小時看電視時間,體重過重的可能性就增加百分之
七,而看電視正是孩子普遍的休閒方式,二、三成小孩每天看二
小時電視以上。

小編眉批:
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那要趕快警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
會」等媒體監督團體,不要因為太有責任感而便宜了瘦身中心囉

2.您有幾支手機?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台灣行動電話持有率
世界第一,平均每個人有2支手機,別小看這個看似不重要的排
名,手機持有率的指標背後,代表的是台灣資訊化的程度和通訊
發展上,成績亮眼,而且潛力無窮沒錯,手機,現在要看到這樣
的景象,很難囉國際電信聯盟統計,台灣行動電話持有率首次在
2000年拿下冠軍,2002年仍高居世界第一,有超過兩千伍佰萬的
用戶,平均每人有兩支門號,台灣當然拿第一。

小編眉批:
各位,以上這段應當是公關稿吧?手機如果可以用來衡量資訊化
,那電視遙控器、電燈的開關、電梯的按鈕應當都可以算進去了
吧!反正都只是開跟關,然後開始自言自語嘛!

3.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江宜珍在進行國小學
童自殺意念的深度訪談時,發現個案中的小學生受到媒體播放跳
樓、跳河的新聞或連續劇情節影響很大,學童跟她說:「電視上
動不動就有人跳樓啊!」

小編眉批:
是呀,台灣的新聞以跳樓率聞名,前五則之中一定是妻離子散、
家破人亡、孤臣孽子…..,如果我們發起關機運動大家要不要來
插一腳哩。

4.主辦全美口述歷史計畫的機構「故事團」(Story Corps)十
月廿三日在紐約市中央車站開辦全美第一個紀錄站,該計畫讓美
國老百姓接受親友訪問,記錄其生活點滴。故事團可能是有史以
來最大規模的口述歷史計畫,主辦單位說,他們最終或可記錄廿
萬人的生命故事。故事團創辦人伊塞是曾得獎的紀錄片導演,他
說:「我們認為庶民故事就跟社會名流的故事一樣動人。」

小編眉批:
台灣也有這樣子的物質基礎等待我們去實踐啊,咱的有線電視其
實就有這樣的功能,祇不過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用,真可惜呀。

(每週編輯室報告與媒大事也可在週五的立報上看到喔)

⊕∮⊙◇★☆▉▊▋▌媒 ▍活▍ 動▍▌▋▊▉⊕∮⊙◇★☆

●~反高學費運動青年營 邀請你~

反高學費行動聯盟、新世代青年團

現在,只要走到隔壁的7-11就可以繳學費,然而如何湊足學費
,對家庭而言卻是一段漫長且煎熬的路,甚至有些人實在無法承
受而放棄了。尤其是看到繳費單上的五、六位數字,而當它可能
是父母兩到三個月薪水時,你以為是你的命不好嗎?你以為是你
比較倒楣嗎?

不!這些年來一系列教育市場化、商品化的政策措施,都一再使
各級學校調漲學雜費。阿扁總統說教育是個人的投資與理財規劃
,不肯改變高學費政策,然而相對的,當企業、財團享有學歷不
斷提高的勞工以及高度競爭力的同時,卻未完整支付培養這些勞
動力的教育費用,而且不斷享有各種租稅減免。這正是反高學費
運動所批判的。

自1988年以來,反高學費運動就一直持續向政府及社會大眾提出
進步的訴求與建言,持續至今。今年7月份,我們前往教育部抗
議高學費政策,並向阿扁總統下戰帖,要求政策辯論,提出具階
級意識的課徵企業紅利稅主張。

我們也同樣批評在野的泛藍陣營,阻擋國民黨連戰先生,抗議他
的學費政策與執政黨同樣是「債留子孫」,也批評高學費政策是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產物,並要求本身就是大財團的國民黨捐出黨
營事業紅利100億來補助教育。

另外,針對少數社運界人士,企圖把反高學費運動帶往與國民黨
聯盟的方向,我們也堅決批判,因為泛綠泛藍各黨派,在高學費
問題上,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不要哭,不要笑,但要理解。」要想了解你我的苦難,就從這
裏開始吧!

課程內容
一、 商品、貨幣、資本與學費
二、 企業的紅利從哪裡來?
三、 從資本積累看高學費與失業問題
四、 反高學費運動:回顧與展望
五、 評泛綠、泛藍與社運的主張:批判的總結
六、 理論與實踐:如何反對高學費?

◎主辦單位:反高學費行動聯盟、新世代青年團
 (http://youth.ngo.org.tw/)
◎講師: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簡淑慧等
◎費用:500元(含餐費及教材工本費)、劃撥帳號:19498137 戶
 名:吳佳嬅
◎時 間:12月6、7日週六下午13:00起至週日17:30止,於台北舉
辦。

◎即日至12月3日止,報名請洽newyouthtw@yahoo.com.tw或
 0930-100-207

●OURs都市論壇系列

近來有鑑於社會變遷加速、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專業者都市改革
組織擬舉辦一系列都市論壇,以凝聚社會共識與點燃行動。目前
第一季預定安排三場。由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的理監事們登場,
議題含括城鄉問題的總診斷到都市改造的實際案例。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舉辦時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五晚上7:00 (10/10、11/14、12/12)

舉辦地點:紫藤蘆

聯絡人:蔡菁芳 (02)2368-6455

【第二場】重省參與年代 (11/14)

主持人:康旻杰(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與會座談人:夏鑄九-「新」「新」社會運動(台灣大學建築與城
鄉所教授)、劉欣蓉-參與式設計與建築教育課程改革(淡江大學
建築系講師)、周素卿-貧窮社區與參與困境(台灣大學地理系教
授)、喻肇青-社區參與與生活營造(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第三場】在地文化空間的重建–OURs「馬祖設計工作營」的經
驗 (12/12)
與會座談人:米復國、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蕭百興、施長
安(華梵大學建築系)、喻肇青、王耀東(中原大學建築系)、劉欣
蓉(台灣大學城鄉所)

●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時間:10月1日起~12月30日晚上6:30~8:30

地點:台北市北平東路30-1號 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建築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持人:鄭晃二(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1/12(三)風車與刮鬍刀—科技產業、空間設計、與創造力
與談:Alexander Tzonis(荷蘭台夫特大學教授)、羅益強(前飛利
浦全球電子組件事業群總裁)

11/19(三)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文化觀光與社區文化資產
與談:關華山(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秀(聯合大學副校長)

11/26(三)都市變遷與藝術文化的興衰
與談:王明蘅(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洪惠冠(交通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2/3(三)電影中的城市、城市中的電影
與談: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吳乙峰(導演)

12/10(三)水清、花香、山美、未來村-原住民土地與空間
與談:汪明輝(師大地理系教授)、李松根(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12/17(三)寧靜的新厝,鼎沸的農村-宜蘭厝
與談:陳板(第三工作室負責人)、林芳怡(禾怡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12/23(二)環境地很藝術、藝術地很環境
與談:李永展(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吳瑪俐(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12/30(二)「他」空間—超越實質空間以外的
與談: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暨所長)、阮慶岳(作家,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
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一期

2003年 November 3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一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2.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編輯室報告
質報自許?抑或東施效「蘋」?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看不見的戰爭、看不見的反戰
∮媒轉載
新社會學生鬥陣、東海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社、人間工作坊緊急新聞聲明
∮媒活動
1.OURs都市論壇系列
2.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2003/11/04第一百七十一期》───────┐
⊕∮⊙◇★☆▉▊▋▌媒 ▍宣 ▍傳 ▍▌▋▊▉⊕∮⊙◇★☆

1.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
我們已陸續收到幾位朋友的來信,關於讀書會的細節,
請靜候我們的通知,我們會儘快與您連繫。

傳學鬥讀書會內容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規劃主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
請透過信箱與我們連絡,並留下您的連絡方式。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讀書會網址: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地點:「人性空間」(公館,新生南路)
時間:11/22、12/06、12/20、01/03、01/17;11/22起隔週星期六下午二點
內容: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民主實踐

11/22(六) 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

「傳學鬥」是一個學生運動組織,成員們的專業知識與運動經驗或許不足,但是除了在學院中學習,他們也主動在社會場域裏學習。回到「傳學鬥」的原點,成員們想法很簡單:如果我們清清楚楚意識到,當前的傳播媒體未臻理想;如果我們確確實實相信,傳播媒體與每一個人切身相關,那麼,媒體改造就應該是全體公民參與的運動。而傳播科系學生理應當仁不讓,成為媒體改造運動的改點。在這個理念下,我們將以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的關係為起點,經由傳學鬥發展的歷史與想像,勾勒出現在與未來媒體改造運動形式的藍圖。

12/06(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商品化

星馳:我說,商品化—-並不是這樣亂說地。
黃金右腳:那應該怎麼說啊?
星馳:一句話—-使用價值轉換成交換價值。
黃金右腳:你說什麼跟什麼?
星馳:使用與交換價值呢,是我心目中浩氣長存地傳播學者莫斯科先生(Mosco)已經解釋過地。但是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點,那就跟我學兩堂功夫。
黃金右腳:學什么功夫吶!看你的樣子,還不是在這掃地?!
星馳:掃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SEN!
黃金右腳:研究生?!
星馳:對,從事如何有效地發揚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工作。這張是我地名片。
黃金右腳: 武林正宗—-政治經濟學派?
(出自商品化的少林與足球)

12/20(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空間化

空間是什麼?
看似抽象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幾乎時時刻刻沉浸於其中。但是我們之所以對其不知不覺,莫非是因為長年優游其中、習慣使然,讓我們自己無法覺察!傳播也是這樣地,麥克魯漢就用「魚與水」之間的關係來形容人如何受到媒體全面的影響而不自知。雖然傳播跟空間看似兩個不相干的東西,但是在Mosco的傳播政治經濟學中卻巧妙地將它們連了起來。

如果你/妳來參與這個讀書會,我們可以藉著媒體產業在市場空間的聚合與分散,來看看我們藉以想像我們自身的媒體世界到底有了哪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又給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還有全球化近年來被許多人廣為討論,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呢?還有文化認同如何面對全球化…義和團?牆頭草?…..唉….還有好多話想跟各位說哩,大家快來吧。

01/03(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結構化

「結構化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然而,「結構化更不是暴動,更不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而是進出結構與行動困境的開放態度與道德期許。透過結構化對於階級、性別與種族的分析,你會看見資本主義旌旗蔽日的奇觀,也會看見社會弱勢受到污名的慘況,當然更不會錯過知識份子的實踐與承擔!我們將以台灣傳播界的例子為您詳加解說,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你,帶著冷靜的腦與熱誠的心,來與我們鬥陣讀冊在一起~

01/17(六) 傳播媒體與民主實踐

中共政權長期封鎖新聞以維護政權,對於人權問題棄之如敝屣,在鎮壓疆獨的舉措中,致使許多熱愛故土的老人被迫客死他鄉,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傷痛和仇恨更深。曾因《天山狼嗥──新疆分離運動真相》的電視紀錄片而獲香港人權新聞獎的梁冬先生,長期關注此一議題,他透過媒體突破中共的新聞封鎖,為維護新聞自由不畏權勢,本次讀書會將邀請梁冬先生為我們訴說傳播媒體與人民民主實踐,及其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2.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
我們未來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
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
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
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質報自許?抑或東施效「蘋」?

此次的中國時報報導政治大學評鑑排名滑落,以頭版處理教育部的評鑑,並對排名大作文章,報社自認陳述事實不需道歉。身為以質報自許的中國時報,枉顧媒體評判資料正確性與適切性的責任,就以正確引述消息來源為由,在處理數據時採用粗糙與聳動取向,顯現出其「訓練有素的無能」。但另一方面,又偏偏假仙說自己是質報,如果敢說自己是質報,那麼大家閨秀就不必學人家穿小鞋。

這次的事件牽扯到數字報導與詮釋,關於數字的報導在傳播領域中有一個名詞稱之為精確新聞學,精確新聞學的出現是對於傳統的新聞只注重描述性的報導以及似是而非的評論,有時甚至關注煽情聳動的情節而忽略了精確與正確的新聞要求。如果要說自己是質報,那就好好地紮實與正確地報導,不是在新聞中有了數字就是精確新聞,更重要的如何解釋這數字以及評判這些數據是否正確。

再者,這次教育部所採用的評鑑標準問題百出,可是中時照登不誤,更而以聳動標題落井下石,我們先說明為何這些數據是有誤?如果質報連對自己的頭版新聞的不作控管,就開始胡謅頭版新聞,記者發新聞之前也無需了解這些數據是否可靠客觀,這是媒體不負責任的做為。不僅這次事件如此,之前中時批評教授的新聞評鑑是箝制新聞自由、以及頭版報導陳水扁收取政治獻金,這麼多的事件顯示出這是一家「有權無責」的報社。

猶記得在頻果日報創刊前,中時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強調在內容上力圖與蘋果日報區隔的努力。更由董事長余建新為文,正面告訴讀者,中國時報是一份專業的報紙,是一份有質感的「質報」,面對這波競爭,「永遠的質報,為台灣打拼」是該報努力的方向,另方面強調自己的品質,將自己定義為「良幣」云云。對比中時目前的種種作為,這些宣稱無疑是一種諷刺。

拉回對教育部評鑑的質疑。SSCI原是某個教授為了研究目的而設,原先用意在於樹立期刊品質檢驗標準,而後發展為以販售資料庫為主的營利機構。收集期刊以英語系國家為主,美國期刊數量最多,英國次之,非英語系國家中,連社會學重鎮的德法上榜期刊都只有個位數字,更遑論亞洲,非洲或其他區域,換言之,SSCI是帶有學科及文化差異觀點的營利組織,其目的在於提供「資料庫」,而非「評比標準」,更遑論引以為學術標準評量。

另外常理即可判斷,這次教育部公佈的各大學國際論文SCI、SSCI、EI數量來看,本身就已經不是很周延的審核,再加上三項指標相加計算,對非理工重點的學校自然就相當不利。熟悉SCI、SSCI等規則的人都知道,這項指標固然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地位,但再怎麼樣只不過是英文世界的指標,由於語言文化上的隔闔,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較為注重台灣在地的研究,種種原因,使得人文社會科學在被期刊選擇的標準上顯得相當吃虧;加上SCI自然科學本身期刊數比SSCI社會科學多得多,也就是說SCI上榜率比SSCI大得多。

諷刺的是,如果中時試想藉著聳動來衝高閱報率,那麼根據一份機密等級的AC尼爾森調查報告,各報第三季閱讀率調查(調查時間2003年7月至9月),面對蘋果日報的市場競爭,自由、中時閱讀率的跌幅都在百分之三左右,如果這樣的聳動頭版標題都還是止不住自己下滑的事實,不知道下次中國時報會使用什麼狠招來提高銷售量、閱報率?如果各位看倌想得出來,你可以寄電子郵件到: editor@mail.chinatimes.com.tw,中國時報社長會很感激你的。雖一體適用,當然原則上必須秉持勿「一稿多投」,三日未見報,請自行處理。

OUR QUESTIONS:

1、這次大學評鑑不只政大滑落,師大、台北大學與世新等等都排名不佳,如果你的學校是以人文、社科領域為主的學校,你知道為何會這樣嗎?
2、對於媒體所造成的傷害這些大學該怎麼辦?該包圍的是教育部還是中國時報報社?
3、對於不實的報導,媒體真的不需要查證與無須負責嗎?
4、當報導新聞時只要正確引述消息來源,就可以無須查證這消息是否如消息來源所宣稱的正確?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因為法庭上的一張紙,聯合報記者被捲進泛藍與
泛綠陣營相互指謫的陰謀論中──沒想到你丟我撿
竟然這麼危險,記者要有公德心還真不容易啊!

2.蔣宋美齡死了,又一個世紀人物的凋零──嗯,每
當這個時候,都會特別慶幸還好我們有公視的深度
報導!再度懇請大家以實際的行動支持我們的公
共電視!

3.美國國會參院一致通過了一項法案,來取締不實
的電郵廣告,並為不願收到商業垃圾郵件的網友
辦理登記──超讚!但台灣何時才會有這種民生
法案!

4.針對英國王妃戴安娜致命車禍、狗仔隊涉及刑責
的官司即將開庭。同時,戴妃前管家正拿她的情
人大做文章──商品化,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

5.太陽風即將襲往地球──景氣循環開始的古典徵兆
,或者手機業者推託收訊品質不良的流行藉口。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看不見的戰爭、看不見的反戰–親身體驗版

南方熊(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那天下午,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從我們面前經過,大步地準備跨入會場,我們戴著口罩,將我們的聲明遞給她,在眾多媒體的閃光燈下,她將手放在我的肩膀,用英語問我:你好嗎?你好嗎?我一時愣在那兒,等到回神時她已離我有數步之遙了,我大喊,我很好,但是伊拉克人民正痛苦的活著,夏馨只回了一句:I KNOW。

美伊戰爭開打至今伊拉克已經進入重建的階段了,從美國政府接受日本為伊拉克重建免費提供有阿拉伯文字幕的連續劇「阿信」供伊拉克電視台播放的情形,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伊拉克正向二次大戰後的日本邁進,努力地爬起來,先不管伊拉克在冷戰結束之後,是否還能夠在沒有美援的支持而站起來,或者只能夠靠賣石油家產來苟且偷生,戰爭所造成的破壞恐怕早已不是伊拉克人民咬著牙就能度過的了,從十年前波灣結束後長年禁運所造成的醫藥糧食匱乏,已經造成了數以百萬計的伊國婦孺生病死亡,同時,兩何流域的文明精華在伊拉克所遭受的破壞看來也難以彌補…。

而這一些當然都是反戰的理由,只不過很難在台灣被察覺到罷了,媒體的部分,傳學鬥在戰爭期間的反戰專題已經有許多陳述,在此我想說說我的「個人感受」。

十月十七日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要到政大演講的消息在兩三天前被我們知道,我們決定面對面地將我們的反戰訴求表達讓夏馨知道,於是乎,我們規劃了兩階段的行動,當天的中午到下午三點我們在政大校園發起簽名反戰的活動,而三點過後我們則移動到夏馨的演講地點,同時發口罩給入場的同學朋友,希望大家能夠表達無言的抗議,並且試圖在演講的過程中發言「請教」美伊戰爭種種不合乎人道與公平正義的舉動。

在這樣的過程中,媒體也如影隨形地與我們同在一起,前面提到的,我自身與夏馨對話的過程,被許多報紙所採用,採用的照片是她手撫我肩膀的照片(儘管角度與時機有所不同),中國時報隔天用夏馨「微笑以對」來配合照片,而聯合報則用「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拍拍學生的肩表示了解」當作照片的詮釋。這樣的再現其實是讓人啼笑皆非的,特別是當我不只是觀眾同時也是作者、演出者時,我特別能夠感受到「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吧!」的感覺,我們所提出的訴求除了星報與立報之外,沒有人願意給我們文字上的深入報導,反而我們對於戰爭的理性抗議,卻只能用一張「夏馨面帶微笑,輕撫戴口罩少男」的圖片來替代,那麼我們的媒體,特別是平面媒體又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戰爭的殺戮,以及其他深植於社會結構扭曲的社會新聞呢?特別是當我們高呼完口號,而沒有拍到的媒體要我們再來一次的時後,這與戲劇的分別應當不大了吧。

其實戲劇如果拍得好也能有進步意義的,不過身為演員的我在經歷了這個事件之後,才能體會到,文本的詮釋當然可以是有許多意義的,而在詮釋的同時其實也對文本的生產產生了影響,只不過影響的層次到哪裡了?個別的詮釋真的能夠重新編排意義的結構嗎?我都已經撩下去了,可是媒體並沒有給予我應有的詮釋空間呀,我反而被鑲嵌入一個與我無關的再現框框中,而這個框框可能是媒體長久以來的習慣,也可能是立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媒體一向追求中立客觀,很要求品質以及其後設的資本主義邏輯所要求的閱聽人最大公約數,也就是不要有衝突以及造成閱聽人負擔的訊息。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詮釋的過程如果忽視了文本實質的製作過程而只強調閱聽人意義的創造,那麼最後的結果可能只淪為一種自說自話的自戀情節,並同時在符碼的手術台上任人宰割了。

⊕∮⊙◇★☆▉▊▋▌媒 ▍轉 ▍載 ▍▌▋▊▉⊕∮⊙◇★☆

新社會學生鬥陣、東海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社、人間工作坊緊急新聞聲明

總統大選在即,扁政府動員軍訓教官製造校園白色恐怖!?

抗議扁政府動用教育部軍訓系統進行校園情蒐!

新聞聯絡人:新社會學生鬥陣(新學鬥)召集人鍾瀚樞0919-868590

當東海大學一萬六千餘名師生,正在為台中市胡志強市長缺乏遠見的道路開發計畫行將傷害校園,而陸續發起萬人連署、網路遊行、校園遊行、校園諮詢性投票等活動引發新聞媒體熱烈報導的同時。上述活動的主要發起人,東海歷史研究所碩士生、新社會學生鬥陣召集人鍾瀚樞卻在今天(10月29日)下午兩點四十分左右,接獲教育部軍訓處教官的一通緊急「關切」電話,要求活動發起人鍾瀚樞為了「校園安全」,向教育部軍訓處「校園安全回報系統」逐一報告學生社團發動相關連署活動的起迄時間、連署名單、參與人數等等相關資料。我們認為,教育部軍訓處此舉不僅是假「校園安全」之名,行大學校園政治情蒐之實!而且已經嚴重地威脅到大學的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學術自由!更將讓全國堅信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的民眾感到不寒而慄!擔心白色恐怖的夢魘,在總統選戰白熱化的同時,是否已經透過軍訓教官系統的動員,悄悄重返台灣大學校園,戕害大學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

我們認為,東海大學同學們在校內自發舉辦的校園擺攤萬人連署活動僅僅是為了拒絕台中市政府胡志強市長貽害台中、圖利少數人的交通開發案,都熱烈響應由。請問教育部軍訓處:

一、這樣子的校園連署活動,與貴軍訓處所謂的「校園安全」到底有何關係?

二、胡市長和台中市扁友會前會長歐正明董事長處心積慮推動的工業區聯外道路開發案,意圖將寬達60米十線道幾乎高速公路規模的道路貫穿東海校園,這不正才是在嚴重威脅東海師生和附近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真正威脅到「校園安全」?

三、可是我們的扁政府不不僅不積極阻止此一隱然涉及龐大利益,但卻將嚴重危害東海大學校園與師生生命安全的開發案,而且還透過軍訓處發動軍訓教官系統不仁不義地假「校園安全」之名,對東海同學進行情蒐工作,客觀上,豈不是在暗助胡志強市長及扁友會歐正明董事長真正將威脅東海校園安全的大型道路開發計畫嗎?這當中是否存在著複雜的政經利益連帶,著實費人猜疑?

四、還是說,在總統大選前夕,只要涉及到學生活動,都可能被視為重要「安全」情資而需要上報層峰?難道說,在「民主進步」的阿扁總統任內,還依然延續早期白色恐怖時期的作法,動員軍訓處系統,進行所謂的「校園安全」偵防情蒐?

五、根據打電話來「關切」的該名軍訓教官的說法,此項「關切」乃針對東海大學同學的「個案」而來,我們不禁懷疑:是否也和我們新社會學生鬥陣目前持續支援台中客運產業工會的抗爭有關?大家都知道,台中客運的大老闆就是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張啟仲,此間幽微曖昧的政治連帶,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六、假如連學生的單純的護校連署活動都會被納入「校園安全」回報系統列管,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合理懷疑:所有大學學生甚至教授有更進一步社會政治參與,都將被軍訓處情蒐、列管?那麼號稱民主、自由的人權政府,到底跟白色恐怖時期的威權統治有何不同?

在此,我們要嚴正譴責執政當局,譴責教育部放任軍訓處進行此一嚴重侵犯人權、名不符實的「校園安全」情蒐工作,要求教育部軍訓處長宋文公開在全國媒體上道歉!否則,我們將發動所有師生、校友,一同到軍訓處網站上抗議!

⊕∮⊙◇★☆▉▊▋▌媒 ▍活▍ 動▍▌▋▊▉⊕∮⊙◇★☆

●OURs都市論壇系列

近來有鑑於社會變遷加速、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擬舉辦一系列都市論壇,以凝聚社會共識與點燃行動。
目前第一季預定安排三場。由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的理監事們登場,議題含括城鄉問題的總診斷到都市改造的實際案例。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舉辦時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五晚上7:00 (10/10、11/14、12/12)

舉辦地點:紫藤蘆

聯絡人:蔡菁芳 (02)2368-6455
【第二場】重省參與年代 (11/14)
主持人:康旻杰(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與會座談人:夏鑄九-「新」「新」社會運動(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劉欣蓉-參與式設計與建築教育課程改革(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周素卿-貧窮社區與參與困境(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喻肇青-社區參與與生活營造(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第三場】在地文化空間的重建–OURs「馬祖設計工作營」的經驗 (12/12)
與會座談人:米復國、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蕭百興、施長安(華梵大學建築系)、喻肇青、王耀東(中原大學建築系)、劉欣蓉(台灣大學城鄉所)

●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時間:10月1日起~12月30日晚上6:30~8:30

地點:台北市北平東路30-1號 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建築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持人:鄭晃二(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0/22(三)大腳與繡花鞋–誰來決定城市生活的品味
與談:王惠民(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中心主任)、姚政仲(大一國際設計主持人)

10/29(三)從粉圓到珍奶—台灣的地方文化資產與產業的機會
與談:黃世輝(雲林科技大學文資所所長)、陳永進(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呂芳堯(威肯資訊管理公司總經理)

11/5(三)社區滅火器-經由社區營造建立社區安全與防救災體系
與談:陳亮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吳英璋(台大心理系教授)

11/12(三)風車與刮鬍刀—科技產業、空間設計、與創造力
與談:Alexander Tzonis(荷蘭台夫特大學教授)、羅益強(前飛利浦全球電子組件事業群總裁)

11/19(三)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文化觀光與社區文化資產
與談:關華山(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秀(聯合大學副校長)

11/26(三)都市變遷與藝術文化的興衰
與談:王明蘅(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洪惠冠(交通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2/3(三)電影中的城市、城市中的電影
與談: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吳乙峰(導演)

12/10(三)水清、花香、山美、未來村-原住民土地與空間
與談:汪明輝(師大地理系教授)、李松根(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12/17(三)寧靜的新厝,鼎沸的農村-宜蘭厝
與談:陳板(第三工作室負責人)、林芳怡(禾怡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12/23(二)環境地很藝術、藝術地很環境
與談:李永展(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吳瑪俐(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12/30(二)「他」空間—超越實質空間以外的
與談: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暨所長)、阮慶岳(作家,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零期

2003年 October 27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七零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傳學鬥電子報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2.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3.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編輯室報告
傳政經見縫插針 結構化左右逢源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下)
∮媒活動
1.OURs都市論壇系列
2.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2003/10/31第一百七十期》───────┐
⊕∮⊙◇★☆▉▊▋▌媒 ▍宣 ▍傳 ▍▌▋▊▉⊕∮⊙◇★☆

1.傳學鬥電子報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即日起,為加速發報效率,傳學鬥發報系統已整合至智邦電子報,
若您非智邦電子報訂戶,請立刻至智邦電子報網站訂閱,網址:
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2.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
我們已陸續收到幾位朋友的來信,關於讀書會的細節,
請靜候我們的通知,我們會儘快與您連繫。

傳學鬥讀書會內容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規劃主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
請透過信箱與我們連絡,並留下您的連絡方式。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讀書會網址: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地點:「人性空間」(公館,新生南路)
時間:11/22、12/06、12/20、01/03、01/17;11/22起隔週星期六下午二點
內容: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民主實踐

11/22(六) 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

「傳學鬥」是一個學生運動組織,成員們的專業知識與運動經驗或許不足,但是除了在學院中學習,他們也主動在社會場域裏學習。回到「傳學鬥」的原點,成員們想法很簡單:如果我們清清楚楚意識到,當前的傳播媒體未臻理想;如果我們確確實實相信,傳播媒體與每一個人切身相關,那麼,媒體改造就應該是全體公民參與的運動。而傳播科系學生理應當仁不讓,成為媒體改造運動的改點。在這個理念下,我們將以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的關係為起點,經由傳學鬥發展的歷史與想像,勾勒出現在與未來媒體改造運動形式的藍圖。

12/06(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商品化

星馳:我說,商品化—-並不是這樣亂說地。
黃金右腳:那應該怎麼說啊?
星馳:一句話—-使用價值轉換成交換價值。
黃金右腳:你說什麼跟什麼?
星馳:使用與交換價值呢,是我心目中浩氣長存地傳播學者莫斯科先生(Mosco)已經解釋過地。但是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點,那就跟我學兩堂功夫。
黃金右腳:學什么功夫吶!看你的樣子,還不是在這掃地?!
星馳:掃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SEN!
黃金右腳:研究生?!
星馳:對,從事如何有效地發揚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工作。這張是我地名片。
黃金右腳: 武林正宗—-政治經濟學派?
(出自商品化的少林與足球)

12/20(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空間化

空間是什麼?
看似抽象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幾乎時時刻刻沉浸於其中。但是我們之所以對其不知不覺,莫非是因為長年優游其中、習慣使然,讓我們自己無法覺察!傳播也是這樣地,麥克魯漢就用「魚與水」之間的關係來形容人如何受到媒體全面的影響而不自知。雖然傳播跟空間看似兩個不相干的東西,但是在Mosco的傳播政治經濟學中卻巧妙地將它們連了起來。

如果你/妳來參與這個讀書會,我們可以藉著媒體產業在市場空間的聚合與分散,來看看我們藉以想像我們自身的媒體世界到底有了哪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又給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還有全球化近年來被許多人廣為討論,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呢?還有文化認同如何面對全球化…義和團?牆頭草?…..唉….還有好多話想跟各位說哩,大家快來吧。

01/03(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結構化

「結構化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然而,「結構化更不是暴動,更不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而是進出結構與行動困境的開放態度與道德期許。透過結構化對於階級、性別與種族的分析,你會看見資本主義旌旗蔽日的奇觀,也會看見社會弱勢受到污名的慘況,當然更不會錯過知識份子的實踐與承擔!我們將以台灣傳播界的例子為您詳加解說,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你,帶著冷靜的腦與熱誠的心,來與我們鬥陣讀冊在一起~

01/17(六) 傳播媒體與民主實踐

中共政權長期封鎖新聞以維護政權,對於人權問題棄之如敝屣,在鎮壓疆獨的舉措中,致使許多熱愛故土的老人被迫客死他鄉,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傷痛和仇恨更深。曾因《天山狼嗥──新疆分離運動真相》的電視紀錄片而獲香港人權新聞獎的梁冬先生,長期關注此一議題,他透過媒體突破中共的新聞封鎖,為維護新聞自由不畏權勢,本次讀書會將邀請梁冬先生為我們訴說傳播媒體與人民民主實踐,及其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3.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
我們未來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
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
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
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狡兔多窟–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讀本: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結構化)

傳政經見縫插針 結構化左右逢源

面對資本主義發揮統合力量、將世界瘋狂貼上標價求售(商品化),或並透過產業整合、與民族國家合縱連橫(空間化)的態勢,傳政經可喜地並未落入結構馬克斯的悲觀,而本著對動態過程與歷史變遷的關注,反而在季登斯所析論、關於結構與行動的雙元性中,發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實踐的潛力。出於對「權力」的警覺,傳政經選擇了「階級」、「性別」、「種族」三個主要的社會類目做為分析基點,而在整編與對抗、主流與另類之間,思索傳播的意義與定位(結構化)。

過去嘗由生產工具的有無來定義階級,而今除了財富與收入,文化資源的等級也允許我們對階級的形成有著更寬廣的觀照。儘管權力菁英發動去管制、私有化、自由化的「結構調整」,已使得人民的資訊公民權蕩然無存,而傳播科技與權力相幅合,也增加了工作的強度與風險,重以自由多元主義者對霸權生產與再生產機制之默許,階級幾乎便形同傳播資源的多寡,也決定了人們在媒介上聽到的聲音,然而傳政經對此卻不灰心,對於「自在」到「自為」的另類可能抱持著期待。

至於性別,可歎的是如此重要的類目,過去在傳政經領域卻似乎長期缺席。雖說對於「無產階級中的無產階級」,並非毫無關心,然而對於社會再生產、以及抵抗的形式,傳政經也正摸索著適切的方式、與女性主義建立起共同對抗資本主義的合作關係。而種族,除了關係到社會中資源的近用與衝突,也與帝國主義、國際分工的形成有密切的關連。而在傳統的階級分析之外,如何納入性別、種族,甚至其他社會類目為考量,都將是未來傳政經處理「結構化」時須加斟酌的課題。

傳政經或許較偏重階級分析,卻並不意味著、排拒與其他運動結盟的本質取向,相反地,注重社會動能與社會行動的傳政經,雖然對各式新興社會運動企圖與傳統社會運動尋求斷裂的現象頗感惋惜,卻仍保持開放的態度,更相信透過內部民主以對外抵抗的可能。而無論是「新世界資訊與傳播秩序」企圖將傳播納入基本人權的努力、公共廣電制度的倡議,民權、女權運動對廣電運動的影響、非營利組織與資訊權、隱私權的關切,都可視作是社會運動與傳政經互相挹注的例證。

而赤裸裸的暴力宰制之外,為統治當局謀取共識的霸權也是傳政經戒慎的對象。過去的封建勢力或透過杜撰的傳統來維持統治的正當性,然而當前的個別化趨勢,似乎也正削弱著各社會類目集結以行動的力量。不過傳政經的使命,就是要質疑支配的型態:物質豐裕的保證對多少人仍是空頭支票?下滴理論所謂的長期裡會不會一切都緩不濟急?而故做全知與客觀的知識姿態是不是只是無所用心的鴕鳥心態?總之,在解放大業完成前,傳政經的歷史將永遠不會有終結的一日。

以「結構化」概念檢視當前台灣社會,一方面,以新右派意識型態馬首是瞻的政策取向固然令人憂心忡忡,但另一方面,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也從未死滅。對於未來,傳政經固然不該對於另類霸權的建立過於樂觀、卻也不該對於日益惡化的傳播環境流於悲觀。總是「凡存在的必然合理,凡合理的必然存在」,有機知識份子如何在階級、性別與種族的社會類目之間,在反抗霸權與參與社會運動之際,保持充沛的想像力與行動力,都該是不斷得再思考與再更新的嚴肅課題。

Our Questions:

1.結構化的分析基點為何?如何在整編與對抗、主流與另類之間,思索傳播的意義與定位?

2.階級幾乎便形同傳播資源的多寡,也決定了人們在媒介上聽到的聲音,結構化分析如何打破此限制,在資源的分配和媒體的近用上做出貢獻?

3.結構化分析在傳統的階級分析之外,如何納入性別、種族,甚至其他社會分析類目?

4.有機知識份子如何在階級、性別與種族的社會類目之間,在反抗霸權與參與社會運動之際,保持充沛的想像力與行動力?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 「政大暴跌!」中時的標下得駭人,政大師生
群情激憤,倒不知道對當日銷量有無幫助?-
-如果有幫助,那麼多下幾個污名聳動的標嘛
,總比改個讓人覺得不痛不癢的彩色版便宜吧

2. 盜領事件,民眾餘悸猶存,據聞,中國時報地
方記者有感職守有虧、已然回家吃自己。只是
社方據以頒訂、地方記者每年百分之五的汰換
率,卻已形成線上記者沈重的壓力--總是「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中南編
的朋友要見此消息,想來感觸又是更深得多吧

3. 上面這則訊息,據聞,以「僅供參考」的方式
流傳於聯合報記者之間──總是一家烤肉三家
香,再者,中秋已過,冬天腳步還會遠嗎?

4. 老說中時,弄得跟置入性行銷一樣。好吧!既
然如此,我們也認真計算一下媒體效益吧!-
-本鬥曾經企圖戴口罩與夏馨對話,承蒙媒體
刊載,換算同等篇幅及時間之廣告,本報每位
訂閱讀者平均可得約略兩元之效用,剛好可以
打兩通電話給中時抗議喔~(啊~又提到了)

5. 另外要抗議的是職棒球團與聯盟。象牛總冠軍
戰固然打出中華職棒成立十四年來前所未有的
熱潮,但也打出了大眾對於球團與聯盟罔顧球
迷以及球員的怨懟,特別是中職對於球員的保
護還遜那魯灣多籌,象隊對於球員的剝削更是
有目共睹──棒球也是文化事業啊!商品化為
何如此粗糙?時報鷹的殷鑑也不遠啊!(啊~)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下)
張十七(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四.普查組成的收視率-就算完全正確也無助解決當前問題

不同時期的研究指出,各新聞台晚間新聞播出的類型以社會新聞居冠(范育瑄,民91;蔡念中,民88;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民88)。但這些血腥色情暴力的情節,事實上非節目製作者所願。比如TVBS新聞部總監陳浩說:「…我做的愈低俗收視愈高,做的愈有品味就死」(《天下雜誌》,Apr. 2002: p.118)。其認為收視率調查反應了低俗口味,電視台迫於現實也就不得不隨波逐流。因而STAR的總經理李光輝便感慨道:「…取得社經地位較高的收視行為,才能減少收視率的偏差。」(《動腦》,no.305, Sep. 2001)。這樣的推論,出自作為節目生產者的基本動機,就是去尋找具有消費能力的閱聽眾收視,而不是真正的普羅大眾。但更進一步,質疑ACNielsen的樣本有太多社經地位低的收視戶,因此反應出低度的收視水平。

但是ACNielsen面對諸般質疑,多次公開聲稱其樣本建置沒有問題。除了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幫助抽樣分層外,且定時輪替、隨機汰換樣本戶,並做好樣本戶的管理與巡訪追蹤。且在面對廣電人市調公司的競爭下,兩家公司也會更積極地改善收視率的精確度,因此代表性的問題,或許不如李光輝想像的那般嚴重。而Meehan揣度苟且的收視率調查公司與電視台同謀,在未來幾年內的台灣廣電市場,或許不那麼適用。所以,假設一種極端的情況可以成立,即時的收視率調查可由普查而得,且閱聽人不會拒絕接受調查,統計上的偏誤無從發生,回收的收視率也就百分之百正確。那麼情況會是如何呢?

從行政院主計處的最近一次的家戶普本資料可得知,以教育程度統計,民國八十九年裡全國人口教育程度在國中(含)以下的,有26.6%,若在高中職(含)以下的,則有84.6% 。意即,未受大學/專科學歷的人口比例,達八成更多。而若以所得分配觀之,九十年家戶年所得在平均($868, 651)之下的,超過六成。而文化水平高於其它縣市的台北縣市的家戶數,不過占全國的27.3%。以這些普查數據對應李光輝的質疑,大約可以知道收視率調查的誤差並不是問題的根源。假設收視率調查若合宜地反應了母體特性,問題或許出在收視率本身的使用方式。真正具有「價值」的收視戶,是那些社經地位高、具有消費力者,他們才是廣告主和媒體極力爭取的對象。但是收視率調查既然是母體的縮影,也就把所有不具「價值」的收視點一視同仁地計算進去。但目前以CPRP為準的媒體購買,廣告主、媒體服務公司、甚至電視台根本無法判斷收視戶的特性,也無由判斷其「價值」。意思就是,精緻的文化節目與鄉土劇可能獲致同樣的收視率,但是廣告主無從知道組成收視率的份子為何,於是廣告量與價碼相去不遠,而頻道商久而久之就怯於投資。這時爭取廣告量的唯一考量,就是把收視率拉高。當前收視率組成份子若以社經地位較低的收視戶居多,那麼節目的訴求也就必須迎合其胃口。長久下來,在惡質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製播多元的節目,反而是自找麻煩,與收視率過不去。

另外,在傳統的經濟理論也能證明透過收視率為中介的自由交易廣電市場,不能產生好的產品。從基礎來說,廠商與消費者間的關係以均衡的供求模型來表現,沒有一方能占絕對的優勢,這種巧妙的均衡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核心,謂之市場機制。在多元分工的社會之中,供與求的拉扯具現為漲跌互見的價格訊號,藉由參考這個訊號,廠商得以調節商品生產數量與品質,而消費者的需求亦隨之增減。這樣的理論視野,具有消費者主權至上的樂觀傾向。新古典理論的精髓是:個人利用從他們生產活動的主要所得,透過對市場上各種商品與勞務的消費來分配這些所得,藉以表達他們的意願。生產者從而得到資訊並因應之,使得個人的意願得以成為生產的最高依歸 (Galbraith, 1997: p.16)。這種傳遞訊息的方式,即便是在壟斷市場中仍舊存在。因為壟斷廠商的投資和成長仍由最大利潤所決定,生產仍將取決於市場(消費者)對其產品的的需求(前引書: p.26)。更進一步,廣電產業不同於一般財貨的市場,其特殊性在雙元市場的結構,也就是生產者同時面對廣告主與閱聽人兩個市場,特別是在分級付費還未能實施的情況下,閱聽人並未直接購買產品。廠商的所得全部來自於廣告收入,而消費者收視節目不必負擔任何費用。閱聽人「購買」產品並不受價格左右 ,所花費的僅有時間,加上搖控器、錄放影機等新科技的推波助瀾,使得選擇廣電產品(節目)時幾乎不受限制,理應加速/促進產品優勝劣敗的過程。

事實上,主權看似無限的消費者,確實是淘選機制的推手,但可能不符合一般印象的優勝劣敗 ,甚至是「劣幣逐良幣」。原因為何?收視率競逐使然。收視率卻是廣告主和電視台間必需斤斤計較的東西,也可視作為交易時的「價格訊號」,尤其是CPRP的購買法已非常普遍的時候更是如此。而電視台生產的是節目,吸引閱聽人收視而賣給廣告主,因此電視台也就必須竭盡所能討好顧客。但文化產品的價值與效用非常主觀且因人而異,不似一般消費品可以有固定的品質標準可供判斷加以追求(比如堅固耐用、便利舒適…等標準),此時吸引閱聽人的目光(view)是第一要務。而吸引目光,將內容刺激聳動化,或是訴求最低水平的娛樂效果,也就能夠,甚至是生存的唯一辦法。這是商業邏輯下的大眾文化生產邏輯,不同於法蘭克福學派的菁英式批評,現代的電視台更持續地朝人性的幽微隱晦處探底,以求「最多人」能夠收看,致使產品的文化水平低於一般人能接受的程度,而引起廣泛不滿,其勢卻不見稍緩。而電視節目的消費具有麻痺功能,使人成癮不可自拔 。台灣的觀眾平均每人每日消費2.5個小時,數十年如一日的穩定收視習慣,並不隨著電視節目的風氣敗壞而有稍減,甚至小幅緩慢上揚。而新的傳播科技加入(如電影供給量增加、錄影帶出租業興盛、網路的勃興)也不能瓜分電視使用量,可見「電視癮」之一斑。

五.收視率非元凶-代結論

雖然ACNielsen媒體研究的執行總監張小玲指出,收視率調查畢竟是一種「行為」調查,並非「態度」上的認知調查,只是忠實地反應閱聽人的收視行為,無法左右媒體的品質,對於廣告預算的分配,也沒有絕對的支配力量(《動腦》,No. 305, 2001.9 : 55)。但收視率的使用普遍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加上媒體購買公司看CPRP的購買法,使得收視率更加的「指標化」、「工具化」,成為衡量交易值的工具,進而造成頻道代理商競相砍價或頻道商為醉取預算而接受不合理條件的惡性競爭(張依雯,2000: 55)。業界認為CPRP愈殺愈低,使得頻道商無力投資,是節目水品無法提升的元凶。

會造成這種現象,與媒體競爭轉劇有直接關係。過去老三台獨家壟斷廣告時段供應的年代,是賣方主導市場,但是今天頻道過多而廣告量並未隨之等比例成長,於是買方轉而可以對價格和產品型式(檔次的搭配…)予取予求。而早期人情式非理性的檔次交易,也就轉而得「分秒必爭」而精打細算。而收視率成為其中衡量交易關鍵的一把尺,CPRP也順勢成為買賣的重要的參考標準。ACNielsen以精準的調查方法切入市場,取得收視率供給者的龍頭地位。頻道商對此公開表示不滿,於是聯合起來要成立第二家收視率調查公司,也就是廣電人,日前樣本戶建置完成,並積極搶攻ACNielsen的市場

而本文藉著Meehan的理論指出,在一家收視率調查公司獨占市場的情況下,是有可能造成與頻道商狼狽為奸的情形發生,進而傷害節目的多元性。所以引進另一家市調公司是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促成收視率數字的精確性與代表性。但是接著也點明,即便收視率調查完全無誤,也無助於解決當前電視台使用收視率換取廣告量的困境。因為競爭激烈、且大眾媒體的內在經濟動機等驅力使然,精確的收視率調查並不能解決節目投資不足的問題。

部份研究者與業者建議,提供收視率時,同時也能分析特定節目的收視群特質為何,特別是社經地位與消費能力。而質化的研究取向,則有助於分析收視戶對節目的偏好與涉入度(魏宏展,2002)。區分不同的收視群,才能對廣告主有差別取價的可能性,而不必一窩蜂製作大眾品味節目求取最大量的收視率。但是因為結構的惰性,這種改革目前並不為廣告主或市調公司所接受(ibid: 143-14)。另外,眼前台灣的廣告市場大餅,隨著更多的頻道業者愈分愈小,資源有限而分食者眾,結構上的因素也就無法透過改善收視率調查而著手。欲提升節目品質另有他途,但非本文討論的範圍,應另闢專文探討。(全文完)

⊕∮⊙◇★☆
本文已全部刊載完畢,(上)(中)分別刊載於傳學鬥電子報第164,167期。

⊕∮⊙◇★☆▉▊▋▌媒 ▍活▍ 動▍▌▋▊▉⊕∮⊙◇★☆

●OURs都市論壇系列

近來有鑑於社會變遷加速、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擬舉辦一系列都市論壇,以凝聚社會共識與點燃行動。
目前第一季預定安排三場。由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的理監事們登場,議題含括城鄉問題的總診斷到都市改造的實際案例。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舉辦時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五晚上7:00 (10/10、11/14、12/12)

舉辦地點:紫藤蘆

聯絡人:蔡菁芳 (02)2368-6455
【第二場】重省參與年代 (11/14)
主持人:康旻杰(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與會座談人:夏鑄九-「新」「新」社會運動(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劉欣蓉-參與式設計與建築教育課程改革(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周素卿-貧窮社區與參與困境(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喻肇青-社區參與與生活營造(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第三場】在地文化空間的重建–OURs「馬祖設計工作營」的經驗 (12/12)
與會座談人:米復國、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蕭百興、施長安(華梵大學建築系)、喻肇青、王耀東(中原大學建築系)、劉欣蓉(台灣大學城鄉所)

●設計思考講座–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時間:10月1日起~12月30日晚上6:30~8:30

地點:台北市北平東路30-1號 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建築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持人:鄭晃二(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0/22(三)大腳與繡花鞋–誰來決定城市生活的品味
與談:王惠民(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中心主任)、姚政仲(大一國際設計主持人)

10/29(三)從粉圓到珍奶—台灣的地方文化資產與產業的機會
與談:黃世輝(雲林科技大學文資所所長)、陳永進(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呂芳堯(威肯資訊管理公司總經理)

11/5(三)社區滅火器-經由社區營造建立社區安全與防救災體系
與談:陳亮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吳英璋(台大心理系教授)

11/12(三)風車與刮鬍刀—科技產業、空間設計、與創造力
與談:Alexander Tzonis(荷蘭台夫特大學教授)、羅益強(前飛利浦全球電子組件事業群總裁)

11/19(三)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文化觀光與社區文化資產
與談:關華山(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秀(聯合大學副校長)

11/26(三)都市變遷與藝術文化的興衰
與談:王明蘅(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洪惠冠(交通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2/3(三)電影中的城市、城市中的電影
與談: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吳乙峰(導演)

12/10(三)水清、花香、山美、未來村-原住民土地與空間
與談:汪明輝(師大地理系教授)、李松根(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12/17(三)寧靜的新厝,鼎沸的農村-宜蘭厝
與談:陳板(第三工作室負責人)、林芳怡(禾怡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12/23(二)環境地很藝術、藝術地很環境
與談:李永展(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吳瑪俐(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12/30(二)「他」空間—超越實質空間以外的
與談: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暨所長)、阮慶岳(作家,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
投稿請寄到以下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九期

2003年 October 20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九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傳學鬥《媒政經》讀書會
2.傳學鬥部落格招賢聚義
3.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編輯室報告
明星的政客 現代的神話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筆記
反戰戴口罩 歡喜來連署
∮媒轉載
促進社會變革的影像
∮媒活動
【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

┌──────《2003/10/23第一百六十九期》───────┐
⊕∮⊙◇★☆▉▊▋▌媒 ▍宣 ▍傳 ▍▌▋▊▉⊕∮⊙◇★☆

1.傳學鬥《媒政經》讀書會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
我們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內容規劃主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
請透過信箱與我們連絡,
您也可以透過讀書會網站與我們連繫,
這裏是一個傳遞理念,相互交流的地方: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讀書會網址: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傳學鬥讀書會預訂時程:

11/22(六) 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

「傳學鬥」是一個學生運動組織,成員們的專業知識與運動經驗或許不足,但是除了在學院中學習,他們也主動在社會場域裏學習。回到「傳學鬥」的原點,成員們想法很簡單:如果我們清清楚楚意識到,當前的傳播媒體未臻理想;如果我們確確實實相信,傳播媒體與每一個人切身相關,那麼,媒體改造就應該是全體公民參與的運動。而傳播科系學生理應當仁不讓,成為媒體改造運動的改點。在這個理念下,我們將以媒體改造運動與傳播學生鬥陣的關係為起點,經由傳學鬥發展的歷史與想像,勾勒出現在與未來媒體改造運動形式的藍圖。

11/29(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商品化

星馳:我說,商品化—-並不是這樣亂說地。
黃金右腳:那應該怎麼說啊?
星馳:一句話—-使用價值轉換成交換價值。
黃金右腳:你說什麼跟什麼?
星馳:使用與交換價值呢,是我心目中浩氣長存地傳播學者家莫斯科先生(Mosco)已經解釋過地。但是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點,那就跟我學兩堂功夫。
黃金右腳:學什么功夫吶!看你的樣子,還不是在這掃地?!
星馳:掃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SEN!
黃金右腳:研究生?!
星馳:對,從事如何有效地發揚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工作。這張是我地名片。
黃金右腳: 武林正宗—-政治經濟學派?
(出自商品化的少林與足球)

12/06(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空間化

空間是什麼?
看似抽象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幾乎時時刻刻沉浸於其中。但是我們之所以對其不知不覺,莫非是因為長年優游其中、習慣使然,讓我們自己無法覺察!傳播也是這樣地,麥克魯漢就用「魚與水」之間的關係來形容人如何受到媒體全面的影響而不自知。雖然傳播跟空間看似兩個不相干的東西,但是在Mosco的傳播政治經濟學中卻巧妙地將它們連了起來。

如果你/妳來參與這個讀書會,我們可以藉著媒體產業在市場空間的聚合與分散,來看看我們藉以想像我們自身的媒體世界到底有了哪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又給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還有全球化近年來被許多人廣為討論,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呢?還有文化認同如何面對全球化…義和團?牆頭草?…..唉….還有好多話想跟各位說哩,大家快來吧。

12/13(六)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結構化

「結構化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然而,「結構化更不是暴動,更不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而是進出結構與行動困境的開放態度與道德期許。透過結構化對於階級、性別與種族的分析,你會看見資本主義旌旗蔽日的奇觀,也會看見社會弱勢受到污名的慘況,當然更不會錯過知識份子的實踐與承擔!我們將以台灣傳播界的例子為您詳加解說,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你,帶著冷靜的腦與熱誠的心,來與我們鬥陣讀冊在一起~

12/20(六) 傳播媒體與民主實踐

中共政權擅長封鎖新聞以維護政權,對於人權問題則棄之如敝屣,在鎮壓疆獨的舉措中,致使許多熱愛故土的老人被迫客死他鄉,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傷痛和仇恨更深。曾因《天山狼嗥──新疆分離運動真相》的電視紀錄片而獲香港人權新聞獎的梁冬先生,長期關注此一議題,他透過媒體突破中共的新聞封鎖,為維護新聞自由不畏權勢,本次讀書會將邀請梁冬先生為我們訴說傳播媒體與人民民主實踐,以及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2.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
我們未來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
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
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
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3.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即日起,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至智邦電子報,若您非智邦電子報訂戶,
請立刻至智邦電子報網站訂閱:
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明星的政客 現代的神話

電影明星阿諾順利當上了加州州長,而且過程一路順風。就算幾個早年被他調戲的女孩突然恢復記憶力,兩個接著三個地開了好幾場記者會,但仍舊無損於阿諾的超高人氣,民調一直穩定地維持領先。據報載,雖然有一百三十五位候選人參選,阿諾還是贏得了將近四成八的選票,第二名在任的加州副州長布斯塔曼提只有三成二。這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包辦了八成的選票,剩下的一百三十三位參選人只分得兩成。面對這種結果,人人都想知道一個電影明星、政治生手,如何能夠超越眾多競爭者出線?

當然,與獨裁和封建的權力制度比較,民主最可貴的地方在於政治參與機會是向全民開放的,決策者是隨時候教的,錯綜複雜的制衡機制則可用來確保執政者不會違背選民託負。就此而言,魔鬼先生絕對有參政的權力,也絕對沒有不能當選的道理。只要他能證明他的執政能力,也能通過選民的信心考驗,他的當選就有完全的正當性。

但是再細細思量「證明…的執政能力」這命題,裡面藏有玄機。小國寡民、事務單純的政治制度裡,命題的重心在「執政能力」,比如雅典式民主或勞動合作社;但在工業社會、媒體掌握了資訊供給的時代裡,重心則是「證明」。知道如何證明、證明給誰看,往往才是成功參與政治的必要條件。發展到極至,甚至什麼該被證明也都模糊了。理想的、古典的民主是要選賢與能,而今賢能的內涵卻被攪亂,被比附到原本不相干的符號上。沒有錯,這裡說的是一種控制過程,是一種「符號交易」過程:阿諾是一個符號,指涉正義的化身、魁梧的體魄、傻里傻氣(註一)等等意涵(為什麼是正面?),這個符號可以成功地交換選票,其中,媒體扮演推手的角色。

    這樣的符號交易能如此成功,顯現的是現代神話(迷思)的巧妙運作,若我們將符號指涉到更大的意義範圍,可以發現,阿諾的這個符號意義,已經成功地吸納了阿諾擁有政治能力的意義,這使得選民在信賴其政治能力的同時,卻不去過問,為什麼?這樣的意義是曖昧的,它充實又空洞,充實的是,阿諾是一個政治明星,他的明星形象已在選民腦海揮之不去,但在政治上,這個意義是空洞的,人民並無法從中察覺阿諾在政治上的能力表現。當媒體傳遞著這種空洞意義的政治符號,而不去拆解這樣的神話,許多選民也只能被不自覺地被符號操弄。  

更重要的,這種交易促成的是另一種獨裁,是反民主。獨裁與封建都是要把政治權力集中在少數集團之中,符號換選票式的民主也是把權力集中在少數階級之中。誰能操控符號,誰能掌握通道(channel)、誰能使弄公關,誰能處理危機,誰能封閉言說空間,誰就能壟斷權力。威權政體為了統一思想而將媒體收編為國家宣傳機器的手法,太容易激起反抗意識。但是舒服的、眼花潦亂的、同中求異的宣傳,卻矇蔽了判斷的標準,模糊了理型的樣態,移轉了對立的焦點。讓我們對政治家的想像愈來愈說不清楚,政治明星也只保留了明星氛圍。而且這種明星不是韋伯說的奇里斯瑪,奇里斯瑪型領袖存在的環境是動蕩不安的。這種明星氣質歸屬於傳統,是在一種穩定的政治制度與階級分野中,世襲而得的。

雖然我們都知道,阿諾出身奧地利的貧寒家庭,他的當選應該無關世襲。然而我們要在此論稱的世襲不是血脈相承的家業繼承,而是新的有閒階級的在政治領域中的複製與延續,他們懂得鑽營,並且堅決維護自己的利益,一致地壓迫對立的階級。本來媒體如果克盡在民主制度中的公共領域角色,或可緩解政治權力的分配不均,逼近選賢與能的理想。但是偏偏大多數甘願淪為宣傳、單向傳播的工具,從而排擠了公共參與的可能性。透視這一點,阿諾的當選並不證明民主內涵的實踐,而是再次說明了民主內涵在扭曲的媒體生態中已經破敗到一種可悲的境地。

註一:報上評論,阿諾對政治的無知,恰恰投合了反應的是選民對兩黨(民主、共和)的無力感。另外,小布希競選總統時,對自己的低智商的形象提出了巧妙的解釋:「我們不是要選一個聰明的人作總統,是要選一個能有很多智者協助的總統。」意思接近於無知所以能有察納雅言的包容力。

Our questions:

1.新的選罷法修正案已經通過,提高了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經費上限達四億三千三百三十二萬元。這種天文數字全台灣有幾人能及?雖然這不是限制條件,不過確實反應了舊的競選經費上限(三億二千萬元)「不敷使用」。

2.再想一次,上次花蓮縣長補選,有幾人參選?分別是誰?他們的政策主張是什麼?為什麼電視辯論有兩人未被邀請?

3.政府資訊應該要透明公正,為什麼大小政府單位要設「公關部」?新聞局素有「政府化妝師」之稱,化什麼妝?化給誰看?為什麼?

4.競選廣告告訴了我們什麼?陳水扁以三級貧戶之姿闖進總統府,他主導的政策有否特別關照貧戶與弱勢,而與號稱財大器粗的國民黨不同?若無,則廣告的訴求是什麼?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取法美國FCC設立的「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已正式掛牌,不過由於缺乏法
源基礎,尚需「通訊傳播基本法」及「通訊
傳播委員會組織法」草案送立法院立法完成
,才能正式運作-FCC在美國聲名狼籍,
與財團間藕斷絲連的關係,甚至連共和黨眾
議員都看不下去,莫非枳越淮會突變為橘?

2.由婦女、兒童、醫療、環保與媒體監督等近
廿個民間社團共同組成的「閱聽人監督媒體
聯盟」,甫成立便成功迫使廣告主聞風撤出
台視綜藝節目「綜藝旗艦」。聯盟表示將持
續施壓其他廣告主,藉此抵制不良節目-殺
雞固能儆猴於片刻,卻豈能太平於千秋?我
們肯定閱聽人能動性及監看效果!卻希望主
管機關不要以此作為惰於結構改造的藉口!

3.盜領風波愈演愈烈,提倡利用生物特徵防止
犯罪的呼聲似乎又要盛囂塵上,有識者或議
當個人資料外流,要要交出更多個人資料來
補救,或者,把管理機制再好好想清楚?-
亡羊要是補牢啊,把羊毛剃光是怎麼回事?

4.詐騙簡訊層出不窮,有業者已啟動「不良商
務簡訊偵測系統」,由系統端主動過濾、刪
除不良簡訊廣告,據說三週已擋下六十萬則
-希望電子信箱業者也趕緊見賢思齊啊!刪
廣告信已變成每日不得不的手指運動了~:(

5.賴比瑞亞日前宣布與我國斷交,該國的人權
黑記錄才陸續在主流媒體上出現-這種盟邦
不要也罷啊!媒體何必老是依照外交部湊人
頭的邏輯,對此報憂不報喜?倒是還有哪些
有人權黑紀錄、不配做我盟邦的邦交國哩?

6.「媒介生態學」創始人N. Postman日前逝世
-剛好死在加州選舉前兩日。關心電視與政
治娛樂化的他要是沒死,看見阿諾當選不知
道還會說出什麼警世恆言呢!唉唉唉唉唉~

⊕∮⊙◇★☆▊▋▌ 傳 ▍ 學 ▍ 鬥 ▍ 筆 ▍ 記 ▍ ▌▋▊▉⊕∮⊙◇★☆

反戰戴口罩 歡喜來連署

張十七(傳學鬥成員/前總召)

  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已經被戳破,不僅找不到伊境內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也無法證明海珊政權與恐怖組織有所掛鉤,但是無辜的伊拉克人民在戰爭中死傷枕藉,兩河流域古文明也毀於炮火之中。而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來台,甫下飛機就對媒體說「感謝台灣支持美國反恐。」為什麼台灣要支持這樣錯誤而且失敗的反恐政策?

  夏馨於十月十六日在政治大學舉辦公開的座談,遭遇由傳播學生鬥陣與世新草根學生在校園內發起連署,並邀請參與座談的同學戴口罩進場,以表達對美國政策的感冒。傳學鬥的立場認為,台灣人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特別是藉反恐之名,實則行迫害政敵和掘取龐大石油利益之實的美式恐怖主義。我們必須指出,如今英國布萊爾和美國的小布希政權都因為侵伊戰事面臨空前挑戰,台灣方面更應審慎評估對這種反恐政策的態度,堅定愛好和平的立場。

  這個活動是傳學鬥和新社會學生鬥陣及世新草根的朋友一起辦的。過程中許多朋友出力許多,真的是團結力量大。可惜這樣的陣仗、激進的程度和其它國家的經驗相比,相去甚遠。有的同學就批評說我們做的不夠,沒種;也有人說不知訴求主張是什麼,懶得理我們;另外就是媒體效果的部份沒有事前作評估,以致於曝光零星且多是照片而已。但這些都是下次還可以再多努力的地方。嘿,一來欠缺經驗,二來準備匆促,能有這種效果,真的是如馮老師講的,低成本高回收,可以偷笑了。

  做了方知起頭難,特別是發傳單時有人不拿就算了,還嘻皮笑臉的補一句:「我支持戰爭」,或是「有破壞才有建設」。聽了真是哭笑不得~~,這次實驗也經歷了極小的關切壓力,包括校警的溫和勸告,遭主辦單位的老師喝斥撕掉海報,保安人員的關心,還有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們是哪個單位的?」。哈哈,哪個單位真的這麼重要嗎?問我們是哪個系的學生也有。另外,除了意外的媒體效果外,連署的人數也出乎預料。除了同學之外,還有老師、工友,學生家長(頭兩個簽名),兩個小時簽了滿滿的三張壁報紙,後來的還沒處簽。我們都覺得,其實反戰的勢力在校園裡頭是可以蘊釀的。還有就是,有的人簽了名後會質疑連署的效果,說「這樣沒用」。這種徒具認識但是表現怯懦的人還不少,我們在想,患了行動冷感症的人如果經過運動者的加溫,應該也是日後可以站出來的人吧~~。

相關報導:
夏馨應邀演說 學生反戰嗆聲
http://archive.udn.com/2003/10/18/NEWS/NATIONAL/NAT4/1624960.shtml

⊕∮⊙◇★☆▉▊▋▌媒 ▍轉 ▍載 ▍▌▋▊▉⊕∮⊙◇★☆

促進社會變革的影像
──孟加拉「視野媒體」(Drik)與創辦人夏伊都爾.阿蘭姆博士(Dr. Shahidul Alam)簡介

編譯:李文吉

十三年前有一小組人在孟加拉首都達卡創設了一個圖片代理機構,名為Drik,梵文義為「視野」,為其他代理商不眷顧的一群媒體專業者做代言。幾年之內,來自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許多媒體工作者也加入Drik。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視野:第三世界不能僅只被當作災難報導的來源,第三世界是人的力量的凝聚,也是挑戰全球經濟剝削體制的有力源頭。

1989年,DrIk從達卡的一間小房子起步,辦公室設在臥室,暗房設在浴室,一個老舊的鐵櫃成了片庫,逐漸的,他們將電子郵件引入孟加拉,繼續領導新媒體,不僅發行該國第一個網路雜誌Megbarta、入口網站Orientation、與人權入口網站Banglarights,也透過其寬頻直播衛星連結傳遞信息。目前Drik在財務上已能自給自足,主要收入即來自直播衛星連結。

Drik的社會使命是其經營理念的中心。專業團隊組建片庫、暗房、攝影棚、藝廊與出版事業、多媒體與網路部門,為國際客戶提供高品質媒體產品的同時,更為她的敢於挑戰西方媒體霸權的各國作者們提供支援。Drik的訓練課程涵蓋慎甚廣,從教育工人階級的子女到訓練當地最傑出的年輕記者,其教育機構Pathshala的師資包括來自馬格南、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雜誌、接觸新聞圖片社等一流媒體的頂尖高手。攝影教育計畫涵蓋本地活動(例如與孟加拉工人階級的小孩一起製作針孔相機)到全球規模。《四個城市的故事》是由達卡、倫敦、奈羅比與開普敦的學校與攝影社團的兒童,在網路上分享故事,交換照片與圖畫。這次活動的成果於1998年在倫敦的攝影家藝廊做了動人的展出。

與亞洲、非洲與歐洲一些最具創意機構組成的Drik Partnership發起的《Chobi Mela》亞洲祭典攝影,讓第三世界繼續在世界媒體裡開闢出自己的空間。《Chobi Mela》展共舉辦十八場展覽,包括「我們遺忘的戰爭」,對於1971年「解放戰爭」的攝影研究,有三十位知名國際級攝影家參展,包括Don McCullin, Marc Riboud, Mary Ellen Mark, Raghu Rai, Abbas, Rashid Talukder and Kishore Parekh等。

  如果他們的展覽獲得四十萬參觀人次,西方世界各國首都的美術館會目瞪口呆。1990年Drik的攝影展《為民主的鬥爭》,在沒有公關炒作之下,達卡當地人在當地一所藝術學院的藝廊外大排長龍入場參觀。這種成就Drik做到了,特別是在政治騷動的年代,所有媒體都被軍事強人Ershad陣壓了。

  「新國際主義者」雜誌形容Drik是:「南方日益重要的創造性鬥爭與高科技傳播的重鎮」。

簡介:關於夏伊都爾.阿蘭姆博士

  阿蘭姆博士1983年從倫敦大學獲得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他對攝影發生興趣也是很意外的。1980年他向一個朋友借一些照相器材,當他拿到一套尼康相機鏡頭、三腳架與閃光燈後,阿蘭姆博士,就像我們多數攝影者一樣開始拍起照片來。
他對攝影的興趣導致他在1989年創辦Drik 圖片資料館,以向世界散布出自本地的孟加拉影像。社會正義不可避免的成為這樣一個機構的目標。Drik的攝影者捕捉政治的與社會的影像,並透過友人的協助傳遞到國外。阿蘭姆博士於1998年和1992年獲得Andrea Frank 與 Mother Jones 兩項攝影獎。阿蘭姆博士和他的成員前後或得Rokeya Padak 、Independence Day、Golden Bangeman Challenge 、朝日新聞、Howard Chapnick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獎項。

阿蘭姆相信影像的力量足以促成社會的變革。他說:「你可以寫你的曼妙文章,但是在大多數人是文盲的國家,影像才有傳播效應。」。阿蘭姆是個成功的影像經營者,不過他的盈餘不是財務上的,他的貨幣是教育,而且他將照相機當做改變社會的工具。Drik比較像是同仁機構,主要成員被稱為家人,國際友人與同僚則像遠方親戚。

參考資料:
www.drik.net
www.meghbarta.net
www.drik.net/pathshal

⊕∮⊙◇★☆▉▊▋▌媒 ▍活▍ 動▍▌▋▊▉⊕∮⊙◇★☆

【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
Asia NGO Forum, Taipei 2003

10月份活動時程

一【和平伊斯蘭】特展

地點:臺北市青島東路八號 NGO會館後院
展覽期間:10月20日-10月28日

來自伊斯蘭的和平願景,
讓我們為那些還活在戰火恐懼中的人們,掛上一盞祈求和平的願景燈吧!
這些年來,由於國際上的恐怖攻擊與武力報復已造成惡性的循環,要解開這一悲劇性的循環往復,首先就要對「他者」,對異質的文化有充分的尊重和了解。為此,在「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舉辦之前,將以一場「和平伊斯蘭」展,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探回教世界的文化面貌,聆聽阿拉子民的和平心聲。

(一)認識伊斯蘭文物展(10月18日~28日)
伊斯蘭文化淵源流長,無論是在生活器物、儀典經書、文學神話或者空間建築……各方面,在在充滿著豐美迷人的傳奇色彩。本活動邀請台北清真寺,配合提供各項與伊斯蘭文化相關的圖像、文件、物件與影音光碟,於NGO會館後院的木屋,設置一個概括著回教文明氛圍的空間,讓大家得有機會穿越國際媒體迷霧,重新體會伊斯蘭文化。

(二)萬物返真一壺香(10月18、25、26、27、28日)
擬邀伊斯坦堡俱樂部,在NGO會館後院庭院,沖泡土耳其式的奶茶與茶點,招待與會來賓,讓大家在燈籠樹下、在伊斯蘭民俗音樂的流盪中,輕鬆體會一下伊斯蘭的文化滋味。

二【草地論壇】

(孟加拉攝影大師Shahidul Alam人權影像裝置展)
地點:華中橋下 河濱公園草地
裝置展期間:10月23日-10月26日

在第三世界,許多的可能往往就從許許多多的不可能當中發生。1989年,倫敦大學畢業的有機化學博士夏伊都爾.阿蘭姆(Shahidul Alam),和一小組人在故鄉孟加拉首都--達卡創設了一個名為Drik(梵文義為:視野)的圖片代理機構,開始向世界散佈強人統治下的孟加拉在地影像,社會正義不可避免的成為這樣一個機構的目標。

阿蘭姆和Drik所表現出來的經營理念和社會效益,是一個比NGO更NGO,比NPO(非營利事業組織)更NPO的國際影像社群,嚴重挑戰了時下對NGO與NPO的界定。為深入Drik的營運理念,了解其社會作為,「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論壇」,特別邀請夏伊都爾.阿蘭姆(Shahidul Alam)來台擔任駐館運動家,主辦單位更為此規劃舉行一場戶外的「草地論壇」,並以地景裝置的方式,展出他的8幅攝影作品。

權影像裝置展(10月23日~26日)
放大輸出孟加拉人權運動攝影家-Shahidul Alam8幅(每幅約3×5米)的代表作,以鋼架固定、架設於華中公園的大草地上,將整個現場形構出一區「環境影像劇場」;「環境影像劇場」的前方將設置一座白色的「十字橋」,除象徵溝通與分享的平台外,並藉此增顯現場的儀式感。

三【第四屆亞洲地區NGO論壇】
(教育 / 農業 / 公共衛生 / 和平運動 四大議題)
時間:10月25日-10月27日
地點:臺北市青島東路八號 NGO會館大廳

(四)【活力有機果汁吧】
台灣有機農業 / 另類農業之展示、品嚐
時間:10月25日-10月27日
地點:臺北市青島東路八號 NGO會館前庭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網站:http:// www.ngosofo.org.tw
電話:(02)2395 7612
傳真:(02)2395 7673
E-mail:ngo.sofo@msa.hinet.net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八期

2003年 October 13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八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傳學鬥《媒政經》讀書會–傳學鬥外部讀書會即將舉行
2.狡兔多窟–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3.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編輯室報告
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媒體整合科技 空間創造權力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書介──《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
愛德華‧薩依德著,閻紀宇譯,台北,立緒文化(2002)
∮媒活動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營隊

┌──────《2003/10/12第一百六十八期》───────┐
⊕∮⊙◇★☆▉▊▋▌媒 ▍宣 ▍傳 ▍▌▋▊▉⊕∮⊙◇★☆

1.傳學鬥《媒政經》讀書會–傳學鬥外部讀書會即將舉行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
我們將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內容規劃主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
請透過信箱與我們連絡,
您也可以透過讀書會網站與我們連繫,
這裏是一個傳遞理念,相互交流的地方: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讀書會網址: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2.狡兔多窟–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
我們未來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
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
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
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3.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聲明

即日起,傳學鬥發報系統整合至智邦電子報,若您非智邦電子報訂戶,
請立刻至智邦電子報網站訂閱:
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讀本: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空間化)

媒體整合科技 空間創造權力

如果我抵達楚德(Trude)時,沒有見到城市的名子用大寫字母標明,我可能會認為我降落再起飛的同一個機場了。我所見過的郊區和其他郊區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窄小的淺綠和淺黃色的房子。跟隨著同樣的標誌,我們轉過相同的街區的相同花床。市區的街道展示著一點也沒有改變的貨品、包裝和招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楚德,但是我已經湊巧認識我下榻的旅館;我已經聽過,而且說著我和器材買賣者的對話;我以相同的方式結束一天,透過相同的高腳酒杯,看著一樣搖擺著的肚臍。

為什麼要來楚德?我問自己,我已經想要離開了。

「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恢復你的班機。」他們這麼告訴我:「但是你將會抵達另一個楚德,完全一樣,每個細節都不差。整個世界都被獨一無二的楚德所覆蓋,無始無終。只有機場的名字不一樣。」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在日常生活當中,時間和空間一直是我們衡量自身,並思考分類社會事務的重要範疇。在空間化的過程當中,由於新傳播科技的崛起,以及資本社會運作方式的轉變,使得我們自身對於空間的感受,或者在現實世界中,空間本身的組織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轉變。馬克思所提的「時間謀殺空間」在當代進行的迅猛程度,恐怕也是當年馬克思所不能想像地,唯,空間並未真的消逝,只是組織的方式產生了轉變,在空間的轉變以及再組織的過程當中,所透露的其實是一種權力-幾何學,因此當傳播政治經濟學要從空間化中取得施力點,就必須將傳播所經過的空間與權力-幾何學兩者互相構成的關係做一梳理。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空間化論述,首先要提及的是「傳播企業財團統合力量的制度延伸」,這樣的延伸包括了水平」以及「垂直」兩種,水平整合意味著舊媒體(報紙)與新媒體(網路)結合,形成交叉媒體,而另一種水平整合意味媒體企業與非媒體企業作一結合。垂直整合則意味著,同一產業中媒體集團整合上下游的生產要素,進而控制生產過程。

在這樣的空間化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資本主義「統合」、「壟斷」的傾向,藉由合縱聯合試圖以「內部市場」的方式,保持競爭的好處並同時規避競爭的風險。

檢視這些空間化的過程時,「產權」往往是被關注最深的焦點,特別是在「企業集團的董事會」(corporate boards of directors)的分析上,這個取向的分析重點,並非只是關注在誰擁有媒體,而是將其負責經營的主要人士以及關係整理出來。這會有兩種情形產生,1.「直接串聯」:此公司的總經理是另一家公司的董事2.「間接串聯」:兩家公司都有人是第三家公司的董事,在這樣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理解,資本主義所號稱的競爭,在實際的層面上是精英的共謀-「集團合資」、「策略聯盟」(1.沒有產權的變化,共同執行計畫2.共同成立公司3.交叉持股而不控制彼此)、「重商協定」(merchandising arrangements,媒體授權其他公司使用其名子,然後取得授權的公司再用此名子創造註冊商標的產品-麥當勞的XX電影餐、XX電影玩具)。

這種媒體集團合縱聯合的方式其實是資本主義的常態,但是目前的趨勢是,更多的傳播資源使用者,被納入其組織。原本業務範圍在「傳播」之外的公司,由於深刻認知到傳播與資訊科技對它們的成長及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也就運用自己的力量,以及大型用戶組織的集體力量,引導傳播工業的發展方向,創建對他們而言高品質低成本的網路與服務,以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同時也昭示資本企業「新組織結構的產生」,一方面掌控資源、另一方面又能彈性第回應市場變遷。哈維在《後現代狀況》中有這樣的描述,「必須要依賴勞動過程、勞動市場、產品及消費類型,都能具有彈性空間」。這也就導致了「完全新穎的生產部門、提供金融服務的新方式、新市場,以及最重要的,商業的、科技的與組織的創新,更是密集地進展」。哈維在此的描述的重點在於,藉由新傳播科技,原本看似分散的資本體系,反而以一種更為彈性(集中)的方式在進行運作,而這在空間聚合的現象上表露無?:經濟權力集中化,崛起於商務的空間聚合。

空間化過程中有生產以及權力兩種邏輯,在生產層次上,經由新科技的輔助,資本的流動自然對民族國家產生挑戰,伴隨這樣的命題來解釋權力面向,國家面對空間化中的分配問題時,國家將以民族主義的「在地」性對抗空間化試圖越界的邏輯。民族主義並不一定保守,也未必激進,這必須端視國家以什麼樣的方式與其對話,「國家資訊基礎建設」是一例、法國與日本等國發展自己的網路系統也是一例,不過這些建設倘若抱持著「外銷」的心理,很難避免被商品化的危險,倘若變成商品,外國的財團與本地的政治精英、初生的商業利益往往會將國家的資訊、空間發展帶向「複製」的道路,複製的結果還是流於資訊依賴以及本地人民的傳播權無法聲張。在此,作者也提醒我們,民族主義雖然有被商品化的危險,但是卻是一個抗爭的場域,如果能體認到商品化的危險,本地的民族主義對於商品化與空間化的資本邏輯仍有對抗的可能。

另外,全球化此一議題,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檢視,指的是資本的空間群聚,這個過程由跨國產業與國家積器主導,轉變了資源與商品(包括傳播與資訊)的流通空間,轉變的過程中,只有某些空間和關係得到強調。

所謂資訊基礎建設大都只圍繞在主要商業金融中心附近,例如紐約的線纜並沒有延伸到整個城市,其範圍包括了金融中心曼哈噸的下城,以及傳播與娛樂企業總部所在的中城,而紐約的網路之所以延伸到了紐澤西,康乃迪克與紐約郊區的部分,因為這些地方是ATandT、IBM 以及電信設施幅輳地「電港」等公司的所在,類似這樣「資訊走廊」的例子在商業化完整的地區是司空見慣的。傳播與資訊科技讓主要軸心能夠擴大其可聯繫的範圍與所在,但是軸心的「中心」位置卻因此而日漸重要,時空在資本主義的手中重劃,但是以目前的發展看來重劃的權能並未能夠下放。

Our Questions:
1.請您談談您在都市閒晃的經驗,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2.您覺得媒體產權整合,除了該集團越來越大,對我們的生活有沒有什麼影響?

3.您知道印度的麥當勞賣素食嗎?台灣素食人口也不少,而麥當勞為何不賣呢?

4.您覺得城鄉為什麼會有資訊的差距?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新聞局近日開會通過中華電信隨選視訊的籌設
許可。據說獲得決審通過的中華電信人員欣喜
若狂地表示,未來頻道不但將可無限擴增,基
本用戶「只要」月付三百元,即可收視包括五
家無線電視台、大愛、人間,及自推頻道共十
個-唉~六百塊一個月、看近百頻道的有線電
視,我們聰明的閱聽人尚且嫌頻道雖眾、內容
趨同,就這種產品哪有什麼好值得欣喜的呢?

2.遭彩券商「小劉」亂槍流彈所及,台北市民政
局長吳秀光數日以來誤成媒體報導「性招待所
」標靶。吳局長不禁嘆息,在媒體眼中,十幾
年來的努力,竟比不上小劉一言九鼎-唉~局
長尚且如此,升斗小民污名了又要如何翻身?

3.民視近來風波不斷,先是蔡同榮與張俊宏因「
民視與我」撕破老臉仍方興未艾,新任董事長
田再庭,則傳出被詐騙集團「假退稅真詐財」
-唉~難道民視真的不能沒有蔡董當土地公?

4.英國媒體報導,因新聞造假、被迫離開歐洲新
聞頻道Sky News的記者佛隆,由於對於所犯錯
誤「深自悔恨」,已於家中懸樑身亡-台灣要
來個以此類推,先別問多少記者得照辦,還真
不知「中央廚房」得為多少無頭冤案負責哩?

5.IFPI對PtoP提出告訴以來,正在申請搜索狀的
案件,已正式突破五百件。相較美國法令,臺
灣法令對於重製及金額的限制顯得異常嚴苛-
唉~這就是所謂「新台灣人的悲哀」所在吧?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書介──《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
愛德華‧薩依德著,閻紀宇譯,台北,立緒文化(2002)

廖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知識分子的重任之一就是努力破除制人類思想和溝通的刻板印象和化約式的類別。--薩依德《知識分子論》
                                       

身兼知識分子、文學批評家、後殖民論述大師等多重角色的薩依德於上月二十五日病故,其顛沛流離的一生,永遠的抱持人道關懷立場以及堅定的知識分子批判精神,在在為人所津津樂道與嚮往。而薩伊德所著的《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一書,從媒體與新聞的建構角度,揭櫫西方主流媒體對於伊斯蘭世界的扭曲與建構,其分析採用的觀點與得出的結論,相信對於國內媒體也有重要啟示。

本書主標題”Covering Islam”具有雙重意涵,因為”covering”一語雙關,兼具「報導」與「遮蔽」之意。從建構論的觀點來看,「報導」建構了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但同時也「遮蔽」了部分真實。薩依德在本書要表達的重點之一是,今日所謂的「伊斯蘭教」一詞雖然看似單純,其實卻是虛構加上意識形態標籤,再加上對「伊斯蘭」宗教的片面指涉。西方用法中的「伊斯蘭教」與伊斯蘭世界中多樣的生活之間,缺乏有意義的直接對應,薩依德認為,過去幾年以來,尤其自從伊朗事件強烈吸引歐美人士關注之後,媒體開始大幅遮蔽伊斯蘭教,對它加以描繪、定性、分析,並提供「速成」資訊,最後,媒體終於使得化約的伊斯蘭教「為人所知」。

為何會產生此種「遮蔽」?本書在理念上承襲「東方主義」既有的基調,認為美國主流媒體透過強有力的網絡,將伊斯蘭形象當成東方主義心態的具體呈現。美國新聞記者在此種東/西文明對立的心態作用下,依循「我們對抗他們」的二分法來局限並化約其思考。此外,語言不通更為加深東/西文明的對立與隔閡,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新聞記者經常會被派遣至一個陌生的國家,沒有任何準備或經驗,只因為她或他靈活機敏,記者也不會試圖深入了解這個陌生國家,他只想便宜行事,通常是拿陳腔濫調或零星的新聞知識來充數,反正本國的讀者也不太會去質疑他的報導,然而不幸的是,世界上一般閱聽大眾的主要新聞來源正是這些美國的平面電視媒體記者。

然而,報導如何建構我們對伊斯蘭世界的認知?薩依德認定,伊斯蘭教之所以會進入大部分美國人,甚至是非常熟悉歐洲與拉丁美洲的學院和一般知識分子的意識,最主要甚或唯一的原因就是:「伊斯蘭教被連結至有新聞價值的議題,諸如石油、伊朗、阿富汗或恐怖主義」。因此,像報紙、新聞和意見這些事物並不是自然發生,它們是被「製造」的,是人類意志、歷史、社會情況、機構的結果,也個人職業的傳統。而媒體的目標諸如客觀性、真實性、寫實性與精確性,在媒體中幾乎不存在。

薩伊德的諸多觀點給國內的新聞媒體那些啟示?觀察國內媒體可以發現,國內媒體也擅於採用二元對立的思考模示來處理新聞,舉凡統獨之爭,藍綠對立,民主與專業之衝突,皆是國內媒體處理新聞時擅於採用的二元思考模式。其中經常採用對立與衝突的方式來處理新聞,而新聞工作常規中常用的正反並陳,重視雙方回應的處理方式,更加深了此傾向。種種議題,若再與意識型態掛鉤,則加大了此間鴻溝,簡化了新聞的呈現方式,也局限了社會大眾的思考模式。民主社會中,新聞的事實呈現,若採用簡化或對立的處理方式,甚至與二元化的意識型態掛鉤,那麼對於國內民主發展,並非益事。

此外,薩依德曾在《東方主義》中對知識與權力關係的深入分析,而在本書中也剖析學術、媒體與政治之間的共謀關係,凡是涉及知識、再現、霸權、權力結構等議題,都可能在其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啟發。他語鋒犀利地指出,美國「學界產製出的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焦點極度狹隘,內容貧乏薄弱」。最重要的是,它解釋了為何這種知識「極少質疑媒體所傳播的劣質刻板印象」。整體而言,伊斯蘭教的學院派專家是保持中立,扮演客觀、可立即派上用場的角色,做為伊斯蘭教相關問題權威的地位象徵;同時也倚賴整個體系來構成並合理化他們在體系內部的功能。媒體在借重由恐懼和無知組成的刻板印象時,也正是反映了這個體系。

面對此種西方媒體對於伊斯蘭世界採取簡化與標籤化的報導方式。薩依德也呼籲讀者運用批判性的技巧來檢視媒體所呈現的伊斯蘭形象,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伊斯蘭教」或者伊斯蘭世界,了解生活在其中的男男女女與文化,如何訴說其語言,呼吸其空氣,創造其歷史與社會。從而使得「人文知識從此處開展,人們也從此處開始承擔由人文知識衍生的群體責任」。這也是他寫作此書要推動的目標,相信也是新聞媒體所應承擔的理想與責任。

⊕∮⊙◇★☆▉▊▋▌媒 ▍活▍ 動▍▌▋▊▉⊕∮⊙◇★☆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營隊

主辦單位:新世代青年團

營隊宗旨:深入淺出介紹《資本論》中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及理論,希望能以此為基礎,探尋台灣工人階級運動、社會運動的未來方向。

時間:2003年10月18日(星期六)13:00 -19日(星期日)17:30。成員需全程參與,以便較完整地理解《資本論》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分析。成員需全程參與,無誠勿試。

地點:台北市(詳細地點報名確定後將會通知),外縣市需住宿者,請事先告知以利安排。

費用:500元(含餐費及教材工本費)

報名期間與方式:即日起至10月16(星期四)止,名額20名,額滿為止。請寫妥姓名、學校社團(或事業單位)、日夜聯絡電話等寄至「新世代青年團信箱」:newyouthtw@yahoo.com.tw

課程內容

一、第一講:《資本論》的介紹、商品與貨幣

二、第二講:貨幣轉化為資本

三、《資本論》理論與社運實踐

四、第三講: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五、第四講: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六、第五講:工資

七、第六講:資本積累

2003年10月18日(星期六)

13:00-13:30 學員報到(領取講義、名牌與認識營隊活動環境)

13:30-18:00 第一講:「資本論」的介紹、商品與貨幣

休息(動腦之餘也動動身體吧)

第二講:貨幣轉化為資本

18:00-19:00 享用晚餐

19:00-21:00 《資本論》理論與社運實踐

2003年10月19日(星期日)

08:50-09:00 學員報到

09:00-12:00 第三講: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休息(動腦之餘也動動身體吧)

第四講: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12:00-13:30 享用午餐

13:30-17:00 第五講:工資

休息(動腦之餘也動動身體吧)

第六講:資本積累

17:00-17:30 營隊回饋、珍重再見…….

為什麼新世代青年團除了運動之外,還要認真地閱讀《資本論》?又為何致力籌辦《資本論》入門講座營隊與讀書會,以讓許多人能初窺《資本論》所探究的主題。這是因為我們體認閱讀《資本論》有下列重要性。

1.《資本論》對於工人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讀《資本論》這部百年前的著作?恩格斯說:「《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這句話不是只為宣傳,且指出深刻的理論對於工人階級運動的重要性。《資本論》是為了解決階級社會的弊病、為工人階級本身的利益考量而寫。讓工人階級瞭解《資本論》,將使工人階級能自覺地作為一個階級(as a class),為了本階級的利益來鬥爭。如果個別工人、個別工會站在自己的利益而鬥爭,而非以整體工人階級的利益去鬥爭,那永遠不會真正成功,因為個別工人、個別工會的鬥爭無法超越資本的邏輯,終究只能為資本的積累而服務。那麼該怎麼辦呢?《資本論》已擘畫出一條明路。《資本論》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社會的剖析,目的要使工人瞭解從工人階級利益出發的「階級政治」為何,並協助工人釐清以工人階級的利益作考量時應有的作為。

2.《資本論》對於工人、知識份子的重要性

《資本論》對於想投身工人階級運動、或僅止於同情與好奇的知識份子來說,具有同等重要性。知識份子的特性與優點是抽象思維,擅長由概念來掌握事物;但正因為知識份子擅長「概念化」,很容易把許多道理講得天花亂墜,甚至於信口開河,然而立場卻常常如牆頭草,其所言就隨著其立場更改、變化。這是很自然的,因為知識份子會依附。若知識份子的思想不革命化,他/她們就沒有用,「西瓜靠大邊」,其會依附哪一邊,事實上是很清楚的,其通常依附社會的優勢階級。也許有時候他/她們會支持一些改革,但是絕不會真的去推動工人階級運動。《資本論》正是使知識份子革命化的一本書,因為《資本論》具有徹底性,其掌握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主導的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真的要理解與接受《資本論》,就必須站立場。另外,從策略的角度視之,當我們要批判種種泛稱為「左」、甚至「形左實右」的說法時,沒有什麼工具比《資本論》更銳利,因為這是馬克思最成熟的作品。只要能真正掌握《資本論》,無形中會提昇分析力、觀察力與改造自身思想,就如擁有了照妖鏡一般,能使鬼魅小人立即現形。

上述兩點指出閱讀《資本論》有其必要性,但是《資本論》入門講座不能代替閱讀《資本論》本身,入門講座只在於幫助參加者自己能進一步地閱讀《資本論》,讓初學者少走些冤枉路而已。攀越這座理論的高山,是任何人都無法代勞的,必須自己步步踏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品嚐《資本論》的精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歡迎工人階級運動者、不怕艱難的有志者,共同來學習工人階級的聖經!誠摯邀請您能踏出閱讀《資本論》的第一步—報名2003年10月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營隊。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七期

2003年 October 6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七期
《本期內容》
∮媒宣傳
1.秋天不是讀書天–傳學鬥對外讀書會即將舉行
2.狡兔多窟–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編輯室報告
IFPI的咆哮無用論
∮傳學鬥讀書會
商品化程歷分析 政經文構造連繫
∮本週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中)
∮媒轉載
公平正義(泛紫)聯盟給朝野政黨的公開信

┌──────《2003/10/03第一百六十七期》───────┐
⊕∮⊙◇★☆▉▊▋▌媒 ▍宣 ▍傳 ▍▌▋▊▉⊕∮⊙◇★☆

1.秋天不是讀書天–傳學鬥對外讀書會即將舉行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
我們將以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為內容規劃主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
您可以先透過讀書會網站與我們連絡,
這裏是一個傳遞理念,相互交流的地方:
http://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2. 狡兔多窟–傳學鬥部落格(blog)招賢聚義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我們建立了「傳學鬥部落格」,
我們未來將以部落格為主要根據地,對外進行種種構造連繫,
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傳學鬥電子報,
也可以和我們討論大小事,
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IFPI的咆哮無用論

要如何「徹底解放聽音樂的習慣」?答案是上網用kuro、Ezpeer、Kazza下載歌曲,然後傳輸進打火機大小的MP3隨身聽,就可以讓人聽到「停不住」。事實上,若不拘不甚佳的音質、不在乎異化的聆聽經驗,人類有音樂以來的所有沉重的、輕盈的、嚴肅的、嬉鬧的、冷調的、熱情的、古典的、新世紀的及種種不一而足的音樂型式,都被毫不在乎地轉換成零一格式,流通於地球村裡的網民的個人電腦之間,任何人只消彈指便能將之壓縮進牛仔褲口袋中。

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非常不樂見這停不住的風潮蔓延,在正式法源不能有效阻止Kuro提供共享軟體的情況下,八月初先是起訴了線上音樂共享軟體Kuro及Ezpeer的兩名用戶,既之對Kuro在各大媒體上大作廣告發表嚴正抗議,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盜版最終扼殺了創作者的生命。同理,前不久好萊塢八大片商痛心於猖狂的盜版致使損失慘重(盜版的消費量真能全數當成好萊塢應得而未得的收入?真是天曉得),請出攝影師、燈光師、劇作家等電影幕後工作者拍攝一支反盜版廣告強力放送,也是意圖喚起盜版消費者對創作者權益的同情心。

資本家這些欺人的套套邏輯,應該是沒有人不清楚的:跨國唱片公司、好萊塢八大影業等娛樂事業帝國,向來最會以獲利與否的市場標準來糟踏非主流的創作者,縮限創作的多元性與進步性,進而在壟斷娛樂的供給後壟斷了消費的選擇空間,最終綁架作者與消費者為自身的不義辯解。而作品進入了這一資本循環體系後,為確定投資的回流也就卸除了共享的本質與可能,方法是自詡為古典自由主義下不可侵犯的財產權,藉由法令保障創作的獲利與保障創作的動機。這種例子最荒謬的代表就是確立身歿後的著作利益以鼓勵在世者創作,也就是惡名招彰的迪士尼條款(延長著作權的保固期限至著作人死後七十年為止),無理的程度連最主流的經濟學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這層層疊疊的交易網絡中的作者,成為體系的共犯而為剝削的事實搖旗吶喊;體系外的,則奄奄一息少人聞問。

這欺人的體系畢竟成為宰制結構,荒謬已成為信仰,反對體系的說法馬上被編派成對依賴體系維生的工作者的惡裂攻擊,而且是對「大眾文化」的無理批評和漠視。當反對運動聲稱要維繫創作者權利,其實是在強逼聽眾想像一種小眾的邊緣的甚至曲高喝寡的或原始的作品形式,而藉這個想像要扳倒可惡的巨人是很困難的,因為大眾的確正在享受且浸淫在主流之中。況且,以主流唱片為例,消費作品這一回事原本就不像運動者聲稱的純粹。被消費的是一整個泡泡糖氛圍,而不只是冷硬的CD光盤和歌曲而已。

靠反對運動論述扳到巨人雖不容易,但解放仍不無可能,因為娛樂工業體系的的確確遭遇了大麻煩。Mp3及網路、複製的技術應用普及,讓巨人保護智慧財產的手段左支右絀,同時也就將流行音樂商品化過程的脆弱之處給暴露了出來。試作以下有趣的推理:流行唱片業者為維繫泡泡糖風格,必要投資大筆宣傳以打造不切實際的奢華形象,用以對比於工業社會中忙錄機械的現實,並召喚蒼白無聊的人藉消費而進入。但是異世界的氛圍不能被消費,只能凝練於黑膠唱片、錄音帶或CD中,讓消費者購買後聆聽和分享,從而幻想參與。意即一切的營造都有待消費者購買實體唱片後,交換才算大功告成。也就是說,琳瑯滿目的MV、藝人花絮,其實都是巨大無倫的廣告宣傳。真正的商品,就是這一張小小的CD,要價三百二十八(當然聽眾消費的不只是CD,但是能被交換的,確實只有CD而已)。試想,若CD不被消費,則此一生產體系豈不立即崩毀?事實上,CD的消費量是在減少,據稱主流唱片行如玫瑰與大眾已經無法單靠CD販售維持營運;而mp3的流通量卻在增加,可約略從Kuro近期大作廣告推知(這一粗糙推測,有待精確且直接數據佐證)。若將這些現象與前述推理相互參照,則體系果真有分崩離析的可能?若被禁錮於有形商品中的無形氛圍,果真可以不經由三百二十八的支出而得到,轉而在網際空間中唾手可得,那麼意思就是前置一切的宣傳廣告都成了白搭,砸了大錢營造的氛圍已無法被交換。

智慧財產的公共財質性於是就這樣被網路與廉價複製釋放了。有意思的是,娛樂體系並不善罷干休,除了想盡辦法在產品上安裝防拷貝機制,策動國家機器防堵盜版,還忙不迭地將所謂的「作者」送上台前,控訴盜版影響了生計。前兩種方法是直接醜陋的權力施展,不必我們再批評。倒是後者,乍聽之下還有點說服力,可是細看就會發現其中的諷刺之處:走上街頭的藝人,彼時習以華服名車驕人(這是體系刻意維持的形象),此時卻要聲稱盜版害他們活不下去。這也就給受眾留下一種印象,盜版固然有損他們的收入,但其害輕微。結果這樣的反盜版效果,就因為體系必要的奢華風格而大打折扣。張惠妹、陳小春走上街頭,好萊塢工人血淚的控訴,都引起觀者反向的議論,而這議論,其實激發了消費者批判體系的資源誤用(瘋狂的奢侈)與不公平分配(大明星、老闆得的多,工人得的少)的可能。

這裡來個最後一擊!身為消費者,我們有必要自我規訓,為體系的利益著想而自我審判嗎?沒有必要!當體系理所當然地操弄、愚弄消費者,因為自身結構的惰性而忽視消費者其它面向的需要,而且還可以自我合理成私營企業的常態、屏除公共責任時,消費者為什麼不能以同樣的態度為自己著想?我們不過是承襲了體系無所不用其極的鑽營心態罷了。想像一種情況:當網路空間變成流動的民主與反對力量集結的場域時,當愈來愈多人習於流通mp3音樂時,也就愈能還原音樂的公共財特性,量變也就引發質變,奢靡的剝削的壟斷的唱片體系搞不好真要改弦易轍,新的音樂形式或許就從中萌發出來。這是進步,而不義的壟斷體系是反動保守的。一旦使用者真正自覺,IFPI對Kuro的咆哮將只是白費力氣,因為網際網路的原始目的就是提供流動空間,我們的每一部電腦都是對抗體系的戰地!

Our questions:

1.為什麼唱片業者可以大量地抄襲翻唱別人的舊作,一邊又說要保護創作動機?保護創作動機鼓勵的是這種創作嗎?

2.當唱片業者花一千萬幫蔡依琳宣傳,用兩百萬製作唱片。我們花錢買到的是什麼呢?我們消費的是大量
的廣告還是唱片呢?想想流行唱片產業裡,唱片和廣告間是什麼關係。

3.mp3的流通,真的會使創作無以為繼嗎?有沒有別種可能?

4.想想看WWW的由來,它的技術型式如何被應用於分享之上?

⊕∮⊙◇★▉▊▋▌ 傳 ▍學 ▍鬥 ▍讀 ▍書 ▍會 ▌▋▊▉⊕∮⊙◇★

狡兔多窟──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商品化程歷分析 政經文構造連繫

沒有人會否認商品的無所不在,我們週遭的文化產品、勞動形式、教育制度、身體意象,無一不可商品化,它如此地自然而然地存在,或是說我們處於商品化而不知覺,我們用一個浪漫的比喻,如果商品拜物如同馬克思所說的成為一種宗教,那我們在這商品的祭壇上,我們是否只是祭品,等者被獻祭給未知的力量,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

將商品崇拜比喻為宗教,背後有二種意涵,其一,商品成為神祈,有自主生命。此時商品就不只是商品了,它以某種神祕力量召喚著我們。其二,商品產製過程的勞資關係變得自然天成。關於後者,筆者曾在公視看過一部影片,詳細描述美國的兒童在聖誕節賣的玩具,是大陸工人在極惡劣的工作條件之下所產製出來的。玩具代表的的是一種幸福與歡樂,弔詭的是,此種幸福感卻是建立在壓榨他人的勞力與血汗而來,商品形式掩飾了一切勞資關係,在商品符號背後,我們看不到對勞力的剝削與工人的苦痛。

如果商品是一個看不見的宗教、一種神話,我們如何破迷信、解神話?傳播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化歷程的分析是一個起點,其理論面向有下列數端:首先,是「內容商品化」分析。傳播政治經濟學認為,傳播內容的分析很重要,但傳播研究不能只強調媒體內容生產的意義或意識形態,因前者只將生產過程視為意識型態之工具,並將意識型態視為獨立自主,成為一種過於化約的本質論論述。

再者,「閱聽人商品化」的分析認為,媒體生產閱聽人,將他們販售給廣告商。許多人認為看(無線)電視不用錢?閱聽人商品化的分析告訴我們,閱聽人在看電視時在是做工,因為我們被媒體賣給了廣告商,節目則是我們的工資。此種分析將人變成了沒有自主沒有思考的機器,而對於台灣量多質劣的電視節目,許多人或許感嘆:我們都是廉價勞工。

「模控的商品」則點出商品化日趨「模控的」性質。它是說業者利用閱聽人調查,了解大眾的各種選擇與偏好,然後再生產出可供行銷的產品,它密集化了商品化的過程。在這樣的分析當中,人被數據化以提供廠商創造最大利潤,我們不能天真的以為商品為我們量身訂作的,當我們自認商品為獨一無二時,我們已落入被模控的圈套。另外,「延伸的商品化」則探討商品化過程以哪些方式延伸進入制度領域,如教育、政府資訊、媒體、文化與電信。此一分析,讓政經學與文化研究的研究邊界能夠接合,這讓我們想到,百貨公司的商品擺設、Starbucks的用餐環境、麥當勞的遊樂設施,它結合了產製面與銷售面及文本內容,是傳播研究值得分析的題材。

最後,傳播中的「勞動商品化」研究可分兩面向:傳播科技擴張勞動過程的商品化,以及勞動在生產過程中被商品化。前者因應新科技加深勞動商品化過程,後者關注媒體產品類型、企業控制結構及勞動過程之性質,三者相關。勞動商品化分析也能使政經學中的制度分析和文本分析之間,構成重要連繫。

面對商品化的無所不在,如何自處?傳播政治經濟學提醒我們,文本內容分析很重要,但傳播政治經濟學強調將文本內容的分析,放在徹底的政治經濟學構中,忽略其中生產面向以及商品化的歷程,對們將對商品的造物主,俯首稱臣。

Our Questions:

1.有沒有無法商品化的東西?面對商品化的無所不在,如何自處?

2.創作藝人的勞動創作,在自我與迎合大眾間掙扎。但有時所謂的「創作」本身是否也成為商品化的一部分。

3.閱聽人是否是商品、否是勞動的辯論,在吵些什麼?

4.請問Ya教授的「心海羅盤」演講、比市售礦泉水高好幾倍價格的「靈泉」,是否是一種商品化的具體表現,如果是,如何分析?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金鐘獎入圍名單揭曉,商業電視台參賽作品,包括戲劇與綜藝節目,絕大多數榜上無名。電視台業主、製作人大表不滿,認為評審標準與市場需求漸行漸遠。但今年入圍十三個獎項的「孽子」導演曹瑞原說,戲劇也可以優雅與市場兼具,不必然一定要耍低級,搞羶色腥。

小編眉批:霹靂火收視率高是高,可是連編劇鄭文華都說它是垃圾,是沒有營養的速食麵,評審當然不方便讓它入圍了。小編建議明年金鐘獎可以增設「最垃圾戲劇類節目獎」,一來評審不必左右為難,二來習於偷斤減兩、愚弄觀眾的製作人也有獎可拿。可說是皆大歡喜、共創雙贏。

2.藝人比莉參加台視「心跳一百」節目,在節目中被設計與吳宗憲(由工作人員喬裝)商談經紀合約糾紛的問題。比莉事後表示並未同意播出該節目內容,認為被製作單位惡整,聲明將提告訴。製作人沈玉琳回應是,所有發言內容都是比莉自己說出,並沒有造假,不知道她要告什麼。

小編眉批:沈玉琳整人的興趣,始終如一。從早年的台灣紅不讓整無辜路人開始,被新聞局禁播節目;到現在整藝人朋友,可能吃上官司。他這樣數十年如一日,至今仍能在綜藝界橫行無阻,活得理直氣壯,真是台灣電視圈奇蹟。小朋友,千萬不要亂學哦,人家沈叔叔有練過鐵布衫和厚臉皮的。

3.微軟準備在十月中關閉它的無管制的線上聊天室功能,理由是要阻止色情與垃圾郵件的泛濫,但同時將推出新的、受到規範的收費服務功能。有人認為管制下的網路訊息交換能避免不當訊息流傳,特別是可以保護兒童。但也有人直言這是微軟嫌錢賺得不夠,另闢財源的招式。

小編眉批:網路上的自由空間,好像愈來愈窄了?從AOL與yahoo管制社群的言論與內容,到微軟等大企業收編使用者「自由」意志,轉成商品而能交換。在在象徵著掌握網際空間入口的大企業正努力編排網民的自由成為有條件的自由。廣告宣傳公關中解放自由的聲稱,其實是綁架自由的匪徒的空洞修辭罷了。

4.MP3交換軟體供應者Kuro在電視台、各入口網站上大作廣告,惹得IFPI說出重話。祕書長李瑞斌指出,Kuro與Ezpeer不能滿足IFPI要求要合法授權、有效管理和透明資訊等三個要求,讓百萬名網友交換歌曲MP3,是扼殺唱片業者生命的行為。

小編眉批:MP3的壓縮音質和CD比起來,是有落差的。如果百萬網友認為這些歌的製作水準只配用MP3的音質播放格來聽,當然不會去買CD。IFPI為什麼不想想,他們賣的根本不是好音樂,只是用明星氣氛包裝起來的泡泡糖而已。吃泡泡糖,有必要用銀製刀叉和骨瓷餐盤嗎?正所謂科技源於人性,哈哈。

5.時下多項電視綜藝節目偷拍、扭打、言語粗暴等訴求方式,受到許多觀眾指責,昨天新聞局節目與廣告諮詢會議評鑑台視「愛的郵差」等10項節目,認為違反了節目分級管理辦法,將依法核處;與會學者專家還進一步指出,廣電法可以規範的部分仍屬有限,包括價值觀的混淆等問題,則有待民間及廣告主發揮力量加以制衡,10月11日將登場的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預期應可發揮這方面的功能。

小編眉批:台灣的許多綜藝節目為求收視率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編織的內容荒謬至極,幸好,閱聽眾並非麻絲(mass),擁有部分自覺的意識,但除了意識之外還需進一步行動,以防被羅織進入這張設計好的大網。

6.高雄市長謝長廷自訴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等四人誹謗案,高雄地方法院昨天下午宣判,法官劉傑民認為,聯合報兩篇社論是以善意發表言論,而且是對可受公評之事,發表適當評論,判決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社長王文杉、總編輯黃素娟及總主筆黃年等四名被告全部無罪。

小編眉批:新聞自由是民主社會最堅強的堡壘,在這樣的保障下,民主進程才有可能推動,但過與不及,皆非益事,新聞自由不意味者可以無限上綱,如果媒體以新聞自由做為不負責任言論的藉口,這反映社會普偏理性的缺乏,也反映媒體濫用自身輿論工具權力的惡習。

7.國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節目,在台灣電視史上曾有輝煌紀錄,曾幾何時,這類節目被打入冷宮,雖然收看觀眾死忠,但隨著長一輩凋零、年輕觀眾斷層,收視節節敗退,如今各台戲曲節目正逐步縮減,固定播出的僅剩公視與老三台等無線電視台。

小編眉批:面對傳統文化日漸式微,媒體需有責任加以傳承,但在商業邏輯下,傳統文化節目總難生存,所幸,有公共電視盡了綿薄之力,讓有心人士得以接近傳統文化,而讓學校教育配合公視電視對文化的傳承,相信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8.第四十屆金馬獎報名截止,台灣僅有8部電影,說明了景氣絲毫沒有回昇,而香港18部,則說明了大陸對金馬獎下禁令的影響力。在全球影視界一片大陸熱風潮,馮小剛新片「手機」光VCD版權就在大陸叫價800萬人民幣,台灣電影界沒導演、沒明星、沒市場、只有輔導金的情況下,每年花至少四千萬台幣風風光光舉辦的盛典,充其量只是表面文化。很多人在問明年金馬獎還要不要辦?更多人好奇的是,台灣電影還有沒有明天?

小編眉批:台灣的電影文化產品,總是吉光片羽,曇花一現,究其主因,應為外來影視文化的衝擊與國人對國片的認識不足,以及對於自身文化的不確定感,獎項的表面文化無法累積與刺激,關鍵在於國人對自身的文化認同缺乏,只把電影當做純屬娛樂的態度,於此,如何集結少數對電影文化仍有關懷的有心人士,是電影產業政策所要努力的目標。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中)
張十七(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二.CPRP的使用與批評

所謂CPRP,是指每單位收視點成本的縮寫(Cost per Rating Point),用以表示購買作業成本的效率,等於是頻道經營者提供給廣告主的「價碼」。而在激烈競爭的頻道市場中,為爭取廣告主/媒體購買公司的青睞,這個價碼也就愈殺愈低。後來衍生成為保證CPRP的買賣方式出現,也就是電視台保證在一定的預算內,觸達協議好的收視點(GRP–Gross Rating Point-累計收視率)給廣告主。自從實行保証CPRP後,由於媒體購買公司的競爭,立刻廣泛地被台灣的廣告公司、或媒體購買公司運用,開始造成電視媒體、媒體購買公司的惡性競爭。逼得各媒體購買人員都只用CPRP來作為爭取客戶的利器,各媒體購買公司開始爭相殺價,抹殺了媒體運用、節目頻道的選擇等其它的影響因素,完全一頭栽進了殺價和收視率數字裡(《動腦》,no. 287, 2000.3: 138)。電視台因此深受CPRP的使用所苦。因為媒體購買公司會對各頻道的CPRP進行比價及殺價,而廣告收入是電視台生存的命脈。結果就是CPRP愈殺愈低,使得電視台無法投資更多錢在節目上,造成節目品質無法獲得提昇。再加上要保證達到目標,在節目的選擇又要用很多檔次來彌補,很往造成許多頻道可使用的廣告秒數不足,進而產生「廣告超秒,業績卻做不起來」的怪現象(ibid: 140)。

CPRP的值,卻是媒體購買時最粗糙的參考標準,因為它只呈現了觸達一個樣貌模糊的群眾得花多少錢的資訊。但透過ACNielsen所提供的資料與電腦軟體,幾乎將CPRP賣法發揮到淋漓盡致,將昔日主觀的媒體購買,轉為理性評估的數字導向(張依雯,2000: 46)。但廣告主對此便會有疑慮,因為不同的產品所訴求的對象不同。台灣廣告量最大的廣告主P&G的總經理李彥曾表示:「收視率並不是唯一的參考值,我們還會看GRP(Gross Rating Point)、播出頻率(Frequency)等數據,畢竟如何準確接觸到目標族群,才是P&G注重的地方。」(《動腦》,No. 305, 2001.9 : 55)。廣告代理商貝立德的執行副總何明道也認為:「同一齣連續劇在不同時段有不同的收視率,且收視族群還有所區隔,但單看收視率根本反應不出來,僅能概略說明閱聽人的性別、年齡、地區。對廣告主而言,這樣的調查數字充滿了不確定性,應該再加入職業、收入等變項。」(ibid: 56)。也有頻道業者指出,ACNeilsen的數據根本不適合作媒體購買的參考,原因也在廣告的訴求對象本來就不可一視同仁。

而對收視率調查的不滿,還有對ACNeilsen的統計方法的質疑。包括樣本數太少,不足以代表母體;或說樣本設置有偏誤,反應出來的收視率有問題。STAR總經理李光輝就認為:「收視率的問題其實出在樣本結構上…ACNielsen應該要把社經地位列入影響的變項之中,因為一般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比較不願意裝個人收視記錄器(People Meter)在自已家中,以致於沒有辦法測量到這些人的收視行為…用收視率來決定購買哪個廣告時段,對頻道商很不公平…取得社經地位較高的收視行為,才能減少收視率的偏差。」
綜上所述,電視台與廣告主對收視率的抱怨。可分為收視率內在因素與電視生態結構外在因素。前者主要是質疑收視率的代表性不足,原因包括設置的樣本數太少、抽樣有問題,統計方法上存在盲點(誤差值無法解決,收視率比較總是落在可能誤差中…)。而生態結構的轉型,激化了前述的內在問題,使廣告主與電視台間的衝突浮上檯面,可由賣方市場轉型為買方市場來理解。下文試著結合產業生態結構與收視率的內在因素,進行討論。討論層次有二,各以不同前提為基礎,一是由目前的統計精確度著手,二則是假設統計無誤的情況下進行推論。

三.現行的調查方式可能衍生的問題-收視率調查公司與電視台的共謀

廣告主需要電視台節目間的廣告時段,藉以放送廣告以推銷產品、塑造形象;商營電視台則依賴廣告主資金而能營運不墜。但廣告時段的價碼有不同,原因出在不同的節目內容所得不同的收視率。高收視率的時段能賣得高價,低收視率時段則乏人問津,於是商營電視台和廣告主之間便存有矛盾的情節。依照Meehan的說法,只有廣告主與電視台都能對評量(節目)產量與品質的基本測量方法能取得共識,真正的市場行為才得以發生,才能依照理性化的價格結構進行交易,這是Meehan所謂的存在於廣電與廣告產業共同興趣中的連續性(continuities),也就是要求一套對閱聽人標準而權威的描述(official description of the audience)。但在該描述與價格之間,則存在有不連續性的問題,(Meehan, 1984: 222)。因為描述產品品質舉數量都不能交由交易雙方的任何一方執行,賣方易將品質灌水抬高售價、在買方則相反之 。

為了解決不連續性的問題,獨立的收視率調查公司便應運而生,以提供公正的數據給雙方作為交易的基準。由於電視台與廣告主必須有一套,且是唯一一套的理性化的數字作為交易基礎,因此長期而言,市場上只允許一家獨大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存在。但這家公司仍受利潤極大及成本最小化驅力的限制,反應在後者上的以抽樣及統計方法上的偷斤減兩最為普遍。現行號稱最為精準的調查方法,是使用人員計錄器,但設置成本極為昂貴 ,因此調查公司的樣本多在1070左右,因為再增加的精確效果不符成本效率考量(《廣告雜誌》,Oct. 1999: 55)。於是在樣本戶的設置上便以達到「最低要求」為準,且樣本戶的汰換更新慢。也就是說,這些公司生產的商品(收視率與收視行為分析),受約制於科學步驟的少,受約制於種種不同的利益需要則多,而生產這樣的商品加以販賣,然後求取可觀的利潤,更是收視率調查的無上律令(Jhally, 1992)。於是,相對少而汰換慢的樣本戶,便容易被節目製播者猜出其樣貌,進而生產投其所好的節目類型。電視台不對固定的、幾乎猜得到的樣本戶去做節目,而是對(非特定的)任何一位觀眾做節目的話,根本是白痴的行為了。為了達成可操作化的目的,固定的樣本也就透過這一機制轉換成為閱聽人商品(Meehan, 1984: 223)。在這種自然驅力的推動下,電視台在與怠惰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從而沆瀣一氣,多元化與異質的節目因此被犧牲掉了。

回到本土的經驗上,我們不也時常看到電視節目類型一窩蜂出現的現象?從戲劇節目一陣一陣的流行(比如去年新興的偶像劇、晚近的鄉土劇,和更早的日劇、韓劇的流行),到綜藝節目的互相抄襲,以及新聞內容大同小異,或可證諸Meehan的觀點,不無道理。電視節目的製作,原本並無特定且清楚的目標對象,可供參考的收視行為分析是「後見之明」,因此節目製播是一種不斷依著回饋(收視調查)修正的過程。社會的組成既複雜且流動,其間的觀眾的口味原本多元且多變,但收視率既是由一群特定且少數的樣本戶所代表,電視台在節目多次「試誤」後,終於能抓到不變的(樣本戶)觀眾口味,因此便針對此種口味訂作節目內容。所以若樣本太少且不汰換,則同質節目也就一再出現,不能反應社會多元樣態也就不足為奇了。電視台生產特定類型節目取得高收視率後,也就是電視台與收視率調查公司取得共謀的起點。這一收視族群的喜好將被接連出現的同型節目不斷剝削,結果是收視群被瓜分,觀眾新鮮感被消耗待盡。結果有二,一是再開發新類型,進行下一個輪迴;二是新無可新,只好繼續沉淪,向觀眾的生物性原慾探底。前者可以以戲劇與綜藝節目的跟風為例,後者則是以新聞頻道數年如一日的羶色腥報導為代表。相反的說,若是收視率公司的汲汲於改善樣本代表性,使其能充份地反應社會大眾變動不?的收視行為,電視台欲猜出特定樣本的收視習性,也就困難,一窩蜂的效果或許就不明顯。所以說,要解決Meehan所謂內在於收視率調查的結構問題,方法之一可以透過成立第二家公正調查機構,加入市場競爭(魏宏展,2002:)。大體而言,收視率調查公司依照市場邏輯運作,面對競爭的環境中,須要不斷精進產品品質和降低產品售價,或製造差異化服務。因此廣電人市調公司與ACNielsen爭相表示將建置更多的樣本戶,增加樣本汰換的速度,強化抽樣的準確性,提供更新更完善的分析軟體等等。對於過去ACNielsen因為占有壟斷地位而隱匿操作方法所衍生業者對統計上產生偏誤的疑慮,及市場價格操縱在其手上等種種批評,應有改善。

前段的結論建立在低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才能成立。事實上,部份研究報告從經濟原理的觀點或實證研究指出,過多的頻道引發的激烈競爭,會戕害節目多元生產的可能性(Steiner, 1952; 李秀珠&江靜之, 1998; 張時健, 2002)。原因在於,廠商受限於資源分散而不足的事實,必須針對主流口味生產節目,以求生存。而收視率使用上的盲點,是其主因。

⊕∮⊙◇★☆▊▋▌ 媒 ▍轉 ▍載 ▍▌▋▊▉⊕∮⊙◇★☆

公平正義(泛紫)聯盟給朝野政黨的公開信

立院本會期開議已近一個月,檢視朝野政黨本會期的運作及優先法案,所有受薪階級和弱勢族群都不禁要失望了,公平正義不在朝野首腦的關心範圍裡。台灣當前的局面是:即使連百姓微利、政黨大吉大利都不肯;也就是即使陪葬了人民也不讓對方得分,只有提前捉對廝殺,這種趨近於焦土戰略的思考,使我們更為憂心。

五十天前,泛紫聯盟跟社會大眾見面,已清楚的提出訴求,並獲得各界的好評和鼓勵,甚至藍綠陣營也對其中訴求多表認同。許多人開始醒悟到:這些國家的根本問題、這些切身的問題竟然可以被刻意冷落,每天讓朝野不斷在國族問題上翻擾,互吐口水;人們已經明白:如果不給人民社會安全網,就算改了國號,也對不起人民;人民更意識到沒有足夠的財源,任何一黨接續執政都會是張羅無米之炊。因此更多人選擇對於總統大選不願表態,人民正深深注視著立法院,到底有誰能在沉悶至極的政局中真正為人民加分

我們要正告在野黨--這不是一場勝負已決的球賽,請不要用拖延戰術來拖住對方、敷衍群眾。

我們要警示執政黨--這不是一場專靠賭運決定成敗的戰役,請不要用走極端、炒統獨的方式遠離人民。

我們再次鄭重呼籲:財政為庶政之母,而稅制則是一切公平正義的起點,社會安全網建構更是當務之急,各政黨不能迴避、不能敷衍,貴政黨在立院本會期必須就下列當前急迫的法案立刻處理:

壹、稅制公平方面:
一. 停止任何擴大租稅減免的修(立)法
二. 立即取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股東投資抵減條款,以免在兩稅合一優惠下,個別股
東不必繳稅外,還可以依此條款要求「退稅」的不合理現象。
三. 個人境外所得不得免稅,應符合世界各國採用的「屬人主義的寰宇所得」課稅,以
防堵高所得者逃稅的大漏洞。
四. 立即制定最低稅賦制度,所得達到一定的標準,必須負擔「最低稅賦」,不應獎勵
到零稅賦,或低得可恥的零頭稅。

貳、國民年金方面:
一. 應符合普及性原則,並整合現行零碎而又分立的各類保險,以玆發揮社會
互助精神。
二. 最低年金給付原則,以保障國民最低生活標準。
三. 社會公平正義原則:政府應於國民年金制度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並提高政府的保
費負擔比例。
四. 弱勢優先原則:應包含納保前,後天或先天致殘者的給付,並提高納保後發生極重
度和重度身心障礙者的年金給付,發給全額年金之100%及80%,以
保障其經濟安全。

參、照顧體系方面
一. 釐清並界定政府的責任及角色、開放營利單位提供服務的準則及項目,以防
止照顧服務營利化,嚴重影響服務使用者權益。
二. 協調內政部、衛生署、勞委會、退輔會及原民會等各部會,有關照顧體系服
務的銜接與資源的整合。
三. 依家庭經濟狀況、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之照顧需求,提供照顧服務經費補助。

肆、移民政策方面
一. 外籍新娘與大陸新娘應正名為新移民女性。
二. 儘速成立行政院移民署,區隔大陸配偶與大陸人士來台目的之不同,保障大
陸配偶與其他移民配偶同樣完整之公民權。
三. 修改移民法,將婚姻移民業務納入法規辦理。
四. 取消大陸配偶在台申請工作許可規定,凡婚姻移民之大陸配偶即享工作權。
五. 將新移民女性納入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促進弱勢族群就業對象。
六. 教育部應出版[多元文化教材]之部編版,提供各級學校及成人教育機構使用。

如果貴政黨不嚴肅的來面對這些訴求並努力的去完成修(立)法,貴黨的表現將影響明
年總統大選;本聯盟不排除在明年立法委員選舉時發動『落選運動』,以制裁背離公平
正義的政黨及個人。

當施捨恩賜變成選戰的關係企業,教人如何活的有尊嚴?
當選舉成為政治人物的唯一娛樂時,人民還會接受嘲弄嗎?
給百姓一點生機吧,也給自己最後一個機會吧,不想對選民負責的政黨,
只有被資源回收!

公平正義(泛紫)聯盟
新聞聯絡人:林承正0953-396584
通訊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七號七樓之一
聯絡電話:02-3393-3757 傳真:02-3393-3758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六期

2003年 September 29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六期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
FLASHING MOB, FLASHING NEWS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誰在那邊訴說自己的故事──
〝獨立媒體中心〞與〝給您力量〞的熱情VS實用主義
∮媒轉載
∮媒宣傳
1.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2.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媒活動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三場: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FLASHING MOB, FLASHING NEWS

近來Flashing Mob在台灣似乎成為一種新興的流行活動,不論是電子媒體還是平面媒體均以大篇幅報導快閃族活動的相關消息。而網路上由網友自行討論、籌辦的快閃活動更是不計其數。霎時,整個快閃熱朝似乎蔓延全台。在這次的熱潮中,大眾媒體推波助瀾之功不可謂不大。本週編輯室繼<FLASHING MOB, CLASHING JOB>一文(註一)後,續與各位讀者討論快閃族活動與大眾媒體之構生關係。

源於今夏六月,在紐約梅西百貨的地毯販賣部,一百名群眾圍繞著銷售員,無厘頭地宣稱他們都住在紐約市郊的一個倉庫內,並且他們要購買一種「愛」的地毯,用來鋪設他們的倉庫。這大概是全球第一次的快閃活動,自此以後,全世界各大都市開始流行起快閃活動。(註二)而台灣恰巧趕上這股「全球化」的風潮。八月底,台灣快閃族現身台北都會區。

弔詭的是,原本隱匿行程的快閃活動,當天卻出現大眾媒體及圍觀群眾比快閃族還多的窘況,在媒體速食的報導手法下,快閃族活動成為飯後博君一笑的娛樂新聞。而許多的國內快閃族因此對「被媒體視作是雜耍的猴子」感到失望與不滿。此後數個禮拜,快閃活動一直在全台各地出現。更有甚者,如腦筋動的快的超商業者,正積極準備快閃活動,目的當然是在吸納年輕的消費族群。在接二連三的快閃活動後,Flashing Mob已成為時下最「in」的另類活動。一如過去刮起旋風的葡式蛋韃、Hello Kitty搶購熱潮,在媒體大量的報導下,成為一種社會流行,沒什麼道理,然後隨風飄散,彷彿未曾出現。

但快閃活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流行文化表徵而已。在活動之後,我們想問:它背後隱涵了哪些意義?為何全世界都在玩快閃活動?just for fun?可是,我們在台灣主流媒體的報導下卻找不到任何解答。因為,口口聲聲要與世界潮流接軌的台灣媒體,在商業利益導向的短線操作手法下,完完全全忽視Flashing Mob背後的文化脈絡。

有論者認為快閃活動的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代表小市民虛無主義式的微小抵抗。(註三)而國外的快閃活動也有些是「有意義」的,例如臨時聚集一群人送東西到慈善機構,給些驚喜;而快閃族和藝術家們可更將快閃活動視為藝術創作的素材。更值得注意的是,整個快閃活動也可以是社會運動形式的一種開展,一個極為相似的例子是源起於一九六八年巴黎的「收復街道」(Reclaim the streets,RTS)抗爭活動,自一九九五年開始,透過佔據公路,舉行狂歡派對等方式,表達對收復公共空間、反全球化的訴求。而他們的操作手法亦是由彼此陌生的群眾於指定的地點集會,再由組織者指示舉行的活動。其重要的意義在於:RTS的活動方式完全顛覆傳統群眾運動較為悲情、訴諸暴力的刻板印象。(註四,五)

但是這些不同的論述,在台灣卻未有主流媒體給予深度討論的空間。因此,國內大眾對快閃活動的印象也就只於「無厘頭」、年輕人無傷大雅的搞怪行為而已,而忽略了快閃活動背後可能促發的藝術美學、社會運動等潛力。我們憂心的不是台灣的文化熱度總是稍縱即逝,而是主流媒體追求事件導向的速食文化,無法讓賦予事件更豐厚的意義內涵。若說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我們冀望台灣的大眾媒體不要以作出「Flashing News」為滿足。

Our Questions:
1. 你看過台灣媒體對「快閃活動」的相關報導嗎?你認為這樣的報導方式有問題嗎?
2.
3. 你參加過任何的「快閃活動」嗎?參加的原因是什麼?
4.
5. 你認為「快閃活動」意義為何?無意義?只為了「爽」?
6.
7. 若你是報社/電視台的記者或編輯,你會如何報導「快閃活動」?

註釋/延伸閱讀:
1. 傳學鬥第一六四期編輯室報告,〈FLASHING MOB, CLASHING JOB 〉,http://twmedia.org/scstw/archives/000357.html#more。
2. Mark Ward,〈Technology meets the mob〉,BBC NEWS,http://news.bbc.co.uk/1/hi/technology/3065685.stm
3. 南方朔,〈該是正視MOB問題的時候了〉,新新聞雜誌第861期。;魏玓〈無意義快閃族的意義〉,媒體小鋪電子報第83期。
4. 「收復街道」(Reclaim the streets,RTS),http://rts.gn.apc.org/index.htm。
5. 《No Logo》,娜歐蜜.克萊恩;徐詩思譯(2003),時報。

⊕∮⊙◇★☆
傳學鬥觀點之外,若您對於快閃一族有任何想像,歡迎來稿:scstw@sinamail.com。另,傳學鬥外部讀書會積極籌備中,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和我們鬥陣在一起,透過網站與我們連絡: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 電視金鐘獎主要獎項多被公視贏得,商業電視台屢有不平之鳴,牢騷發完對角逐金鐘獎也變得意興闌珊,負責今年頒獎典禮的東森電視台就建議公視應另設獎項,還商業電視台一個公平的競爭空間,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昨天指出,變更遊戲規則今年是來不及了,評審主委小野表示,公視佔優勢的事實是評審之間的共同話題,評選過程當然是「就片論片」,但也應顧及整個活動激發大家參與及獎勵各類頻道的宗旨。
小編眉批:
需不需要為公視另設獎項可以再議,重要的是,由此爭議我們可以了解,公視的確為媒體生態的平衡做出了頁獻,在公視的示範及激勵之下,商業電視也期待製作出優質的節目,由此可知,商業電視非能力不足,而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2.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負責人何春蕤,因「動物戀網站超連結的圖片」被宗教、婦幼團體認為「散播猥褻」而具狀告發。何春蕤昨晚說,學術研究不能被宗教或道德或成見所驅使,性價值觀的差異不宜交由法律仲裁,她認為用同一種尺度來限制所有人的行為是台灣社會自由的倒退。
小編眉批:
學術自由可說是學術研究最堅強的堡壘,在沒有任何政治、道德力量可以介入干預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學術研究的價值存在。不過,網路是一個公共空間,任何人包括兒童、青少年都能悠遊其中,而學術研究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或許只是一個無意義的名詞而已,完善的網路分級制度,或許是學術自由與青少年保護的平衡點。

3. 新聞局官員昨天忙個不停接觀眾檢舉電話,內容都是抱怨周末的綜藝節目充滿情色,幾乎各無線台都被點名,「TV搜查線」情況較為明顯,觀眾檢舉畫面情色,馬賽克打得太薄欲蓋彌彰,反而更凸顯應該被遮掉的部位。新聞局忙著調出側錄帶審視,近日內將約請節目製作單位到局提出說明。
小編眉批:
媒體為了競逐收視率,可說無所不用其亟,所有的社會責任都可抛諸腦後。新聞局開罰單的舉措,或許會讓節目製作單位暫時有所警惕,但全民監看和監督力量的發揮或才是讓製作單位自省自律的「圓形監獄」。

4. 針對自由時報因不滿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蔡正元昨天的發言,要控告國民黨,國民黨主席連戰今天表示,媒體是社會的公器,希望能更重視公平,有更超然的態度。
小編眉批:
許多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希望媒體要公正、客觀,但又巴不得能操控媒體言論,而媒體也都說自己是沒有偏頗的,好像登高一呼客觀就可以理直氣壯,無畏無懼。看來,客觀一詞,放輕鬆、隨性做。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誰在那邊訴說自己的故事 
〝獨立媒體中心〞與〝給您力量〞的熱情VS實用主義  南方熊(傳學鬥成員)

最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評論》出了一份特刊:〈新另類〉,其中有一篇是關於獨立媒體的文章:「浮現之另類:漸離無政府 ─ 獨立媒體組織的熱情VS實用
主義」(Emerging Alternatives: Edging Away from Anarchy - Inside the Indymedia Collective, Passion vs. Pragmatism),由「破報」的黃孫權譯寫了全文(文後以「浮文」統稱),在其所寫的文章簡介中,他特別強調獨立媒體組織可以做為台灣島國反省全球化過程與創新媒體的一種可能。(編按:轉載於下文)。

「浮文」中,說明「所謂自由發佈(open publishing)系統,是指允許任何人用自己的電腦直接張貼文章而無須經過編輯。透過簡單的表格,你可以輕鬆的貼上自己的文章,按下「發佈」,然後馬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網站邊欄的頭條」。並且強調一種:不要恨媒體,作媒體(Don’t hate the media, be media)的社會運動邏輯。

如同許多媒體研究(例:格拉斯哥媒體研究小組)所發現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等等挑戰社會主流價值的社會行動,往往在媒體上被以「壞消息」的刻版印象來處裡,因此這些社會行動者的結論是,如果他們希望自己的故事被說的細緻仔細有深度,他們最好自己來。文中也提及「IMC的報導行動者(reporter-activists)相信沒有無偏見的新聞。他們批評主流媒體不僅是因為他們想辦法維持現狀,而是主流媒體企圖戴上中立的面具隱瞞偏見。IMC的報導者不害怕承認自己的偏見:新聞就要攪亂春水。」

但是表達自己的過程中倘若我執太重、憎恨有餘而說理不足,恐怕很難讓人接受,所以「浮文」中也引用墨西哥反抗軍查巴司特(Zapatista)的領導馬可仕(Marcos)對於另類新聞的呈現的期望,除了在事實妥協或犬儒批評外,應當有第三種選擇:「建立一個展示事實發生,以及世界各角落人民真正關心事情的道路。」

無獨有偶,芭芭拉.特蘭特這位紀錄片工作者與其另一位朋友戴維斯.凱斯伯在1984年共同創立了〝給您力量〞的傳媒資訊中心,除了提供許多獨立影像的製作人所需要的援助之外,也自己拍攝了三部頗受好評的紀錄片《尼加拉瓜的命運》、《伊朗門事件的幕後》、《巴拿馬騙局》,特別是《巴拿馬騙局》榮獲了1992年學院獎的最佳紀錄片獎,拜這個獎之賜,芭芭拉.特蘭特,得以遊歷全球為此片宣傳,但是也遭遇了好萊塢全球影響力的重擊,許多的電影院以及發行商在時代華納的檔期需求之下,對這一部紀錄片視而不見,當然這部片中許多的爭議點(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強調美國在入侵巴拿馬的過程中,迅速及妥善地設置了難民中心,但是芭芭拉.特蘭特在拍攝《巴拿馬騙局》時卻發現美軍在當地對巴國民眾無情地驅趕和射殺),也使得許多國家的媒體不願意在此片尚未成形時給予資源協助拍攝,因此芭芭拉.特蘭特非常強調影片發行系統與展演通道的重要。

這兩者都呼應了一個媒體平台、通路存在的必要性,但兩者也出現了一些疑問和隱憂,正如在「浮文」中所言,「自由發佈系統的平台上義工們因為共同參與集體制,常要被迫面對成員間不同的決定而無法靜思關於網站的有效性,編輯政策,資金等問題,一旦被扯進無關事情就只能憑著他們極致的天分來應對。純粹民主可能混亂,自發性可能變成漫無條理,而絕對的獨立可能意味著貧窮。」,而在芭芭拉.特蘭特的經驗中也有同樣的隱憂。

因此媒體平台的自由構想以及藉此實現參與式民主的美景,在現實邏輯中需要作一些調整,組織的靈活性必得能面對未來的挑戰,自由發佈的媒體平台持續增加。許多的例子,如「浮文」提到一群伊拉克的年輕孩子企圖在巴格達弄一個,他們從出版報紙開始,而英國的行動者則協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網站。在約旦首都安曼的廣播電台已經差人開始學習獨立媒體的運作,這在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但是這樣跨國的合作如果是以一種「點對點」、看似權宜之計的方式進行,那麼這樣的合作如何能夠長久持續?它的物質基礎雖然有「戰術媒體基金會」(Tactical Media Fund)的存在給予支持,但是會不會因此在獨立的同時,失去了與其他的對象(商業、公共)對話的可能,這樣的傳播方式是否達到了溝通連結的功能呢?在歡喜台灣獨立媒體中心,www.twimc.org成立的同時,提出一些問題,並希望這真的是另一種新的媒體形式。

⊕∮⊙◇★☆▉▊▋▌媒 ▍轉 ▍載 ▍▌▋▊▉⊕∮⊙◇★☆

無政府邊緣上的顛簸民主 創造性歡樂中的紀律:
獨立媒體中心的熱情與實用主義
(Inside the Indymedia Collective, Passion vs. Pragmatism)

譯寫/黃孫權BY GAL BECKERMAN

譯寫者前言

時值WTO在墨西哥坎昆開會遭遇反全化運動的激烈抵抗,台灣的電視批評這群「亂民」搗亂民營加油站,噴上「No War」「No WTO」字樣,割斷油管,不但如此,這兒島國精神錯亂的人們還努力要開[WTO」學校,繼續奉獻國土管轄與稅收要沾全球化的邊。亞洲小國遭受全球化毒害之深,恰與反全球化運動零落成明顯對比,東森購物台此時浩浩蕩蕩的進駐北美,希冀成為全美第一個華人電視台,然而台灣社會力卻身陷在分裂國族認同與統獨爭議中盡數耗盡,疲軟無力,我們增了許多國際性媒體,也打造了數位電視的榮景,卻連一份支撐社會運動者足以創造議題的媒體都沒有。

另一方面,獨立媒體全球120幾個各地中心(Indymedia Center)都在報導此次WTO會議與反對運動,提供一手的資訊、分析、新聞與圖片,許多人期待這次是1999年N30西雅圖反全球化運動高峰的再現,現在不僅在開會的墨西哥坎昆一地,從美國、歐洲到菲律賓,都計畫將展開一場全球性的抗爭行動。

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評論》最近出了一特刊:〈新另類〉,其中有一篇是關於獨立媒體文章:「浮現之另類:漸離無政府 ─ 獨立媒體組織的熱情與實用主義」(Emerging Alternatives: Edging Away from Anarchy - Inside the Indymedia Collective, Passion vs. Pragmatism),非常值得一讀。所以我譯寫了全文,做為島國反省全球化過程與創新媒體的一種可能。特別在此時,台灣即將要與全球120個國家/城市同步,成立自己的獨立媒體中心了。
(www.twimc.org)

(本文開始)

這個禮拜誰要來當設計協調者?發問的是Nandor,一個正籌備當周紐約市一場獨立媒體義工的聚會的紅髮沖天傢伙。他也正好在準備下期雙週發行的《獨立》(Indypendent)的內容。

在曼哈頓低矮的閣樓中,成對的義工在溫暖的空氣中蠕動著。三十位印刷委員會成員在顛倒的美國國旗下圍坐一圈。Jed,一個沒出席的傢伙被指定為設計協調者,部分原因是沒人想作:「Jed 如何?他現在沒事中(unemployed),不是嗎?」

會議開了一小時五分鐘,Nandor計時。整個過程極不穩定,就像是在無政府主義邊緣上的民主顫抖。會議的確有些規則,參與者會舉起手來要求發言,但與會全體皆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說話。Tnoy想要說說工會和夏季流行,有人則知道有個寫手願意貢獻一篇稿子。「這簡直是放任,但有趣。」Don說,他七十歲,還有個更老的成員想要談談美西戰爭呢,「這真是亂入,我們差點就進入了過去的戰爭了」。每件事都可以來,沒有一個編輯會說,否則….,至少…還沒…。媒體的開放,代表制的形式在理想上相當有價值,但事實運作通常亂得可以。

像這樣民主媒體實驗的會議,早在全世界發生。紐約市的IMC成員只是此迅速成長場景的一部份。一個從1990末誕生的四年風潮,像衛星般地擴及全球120幾個城市,從波士頓到印度孟買。每一個城市組織都有自己的調色版,包含了廣播、影像、平面和網站。每一個都是由在主流媒體找不到的義工政治熱情所觸發,社區中每一個努力/鬥爭都盡可能地被報導和成為培力過程。

雖然每個人有自己政治和文化的習性,但他們透過網站連結起來。要參加這個全球的共同體,你必須要有一個新上線的IMC,也就是這場實驗的核心,是運動願景最清楚的表現。行動者─報導者(activist-journalists)關切和興趣全部展現在當地的IMC。如澳洲莫爾本的IMC,一篇報導寫著一名原住民老人抗議核廢料被丟棄在自己的家鄉,而華盛頓特區的IMC則有篇文章談論美國的愛國法案(Patriot Act)已違反了人權法案,大英國協的IMC則有篇以新的歐洲憲章將威脅到義務教育為標題的文章。

這些網站都有極為類似的地方,稱為自由發佈(open publishing)系統,這允許任何人用自己的電腦直接張貼文章而無須經過編輯。透過簡單的表格,你可以輕鬆的貼上自己的文章,按下「發佈」,然後馬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網站邊欄的頭條。

自由上線(open wire)在首頁的右邊一欄,首頁中間的欄位則是是保留給從自由發佈系統中經過編輯或者讀者投票選出的重點文章。IMC這個共同體也經營一個全球的網站(www.indymedia.org),從所有在地的網站中挑選內容。開放上稿的親近性使得IMC成為從巴西到義大利,以色列到洛杉磯都可以回答自己的改革需求和激發草根運動:不要恨媒體,作媒體。(Don’t hate the media, be media)

但獨立媒體的義工仍然學習到作媒體不是件容易的事。開放,具代表性的媒體形式可能是個寶貴構想,但事實上可能非常糟糕。因為共同參與集體制,義工們常要被迫面對成員間不同的決定而無法靜思關於網站的有效性,編輯政策,資金等問題,一旦被扯進無關事情就只能憑著他們極致的天分來應對。純粹民主可能混亂,自發性可能變成漫無條理,而絕對的獨立可能意味著貧窮。

在最佳情況下,IMC的網站提供了行動者討論和報導的空間,並且廣泛地支撐從極端環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到最低零售價格倡議和全民健康照顧的左傾關注。伊利諾州的爾本那(Urbana)IMC就殘酷地報導了一名親巴勒斯坦的行動者,在911事件後後因為輕微的違紀而被移民局滯留,在幾週的持續的關注下才被釋放。因為每篇報導都可能有無數多討論接續著,IMC也會讓行動者社群間的討論變得容易些,如在布拉格的IMC網站上,張貼了發生在2000年九月的世界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開會時一名鎮暴警察被汽油彈(Molotov cocktail,專門攻擊坦克戰車的炸彈)炸傷的照片,而引發抗議是否可使用暴力的激烈討論。

IMC的報導行動者(reporter-activists)相信沒有無偏見的新聞。他們批評主流媒體不僅是因為他們想辦法維持現狀,而是主流媒體企圖戴上中立的面具隱瞞偏見。IMC的報導者不害怕承認自己的偏見:新聞就要攪亂春水。此種大言不慚的宣稱並非與新聞公平和正確原則衝突,許多地方的IMC報導者都被建議不要參加自己要報導的事件中。但如果總觀的來看,IMC的新聞是具爭議的,憤怒的,通常缺乏基本新聞學的特性和平衡要求。例如在最近的例子中,就以顯著的標題「騙子」放在布希總統照片的旁邊。

「我認識大部分IMC成員是不相信客觀性的。」紐約IMC26歲的義工Chris Anderson提到:「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意見和應該讓大家知道,我們好像走回十九世紀黨性堅強的時代。」

IMC於1999年在西雅圖反對世界貿易組織運動的催淚瓦斯和激烈抗爭間首次上線。堅信主流媒體絕不可能深度報導全球化壞的一面和反對團體為何反對的故事。這個想法其實從90年代中就開始了。行動者的結論是,如果他們希望自己的故事被說的細緻仔細有深度,他們最好自己來。

最早的召喚可能是來自墨西哥反抗軍查巴司特(Zapatista)的領導馬可仕
(Marcos)從叢林發出的。在1997年所一場稱為「媒體與民主」會議的錄影帶中,他激昂聲明影響了獨立媒體的創辦者。「當代新聞的世界是一個只存在VIP的世界,只有非常重要的人,他們的日常生活才是重要的,結婚、離婚或吃飯時,可能穿什麼衣服和脫下什麼?這些都是電影明星和政治人物。但市井小民出現在新聞的時候要嗎就是他們殺了人,要嗎就是當他們死了。」

除了與事實妥協或犬儒批評外,馬可仕提出了第三種選擇:「建立一個展示事實發生,以及世界各角落人民真正關心事情的道路。」

當WTO會議接近,一群西雅圖的行動者開始建構此種「不同的道路」,當地的非營利住宅顧問團體捐助了一個2500平方呎的地方做為他們的開始,在這裡報導者可以帶著他們的文章,影像和廣播報導來上傳到主要網站。

這個中心成為西雅圖行動者社群的聯合辦事處,不像其他之前要與許多通常是憤怒的團體合作,IMC變成一個活力十足的合作中心(hub),「我們都挺飛的」,43歲的Sheri Herndon說,她也是獨立媒體創始人之一。「對的人來,然後我們幫他接上線。當我們不害怕一起工作時力量就出來了,我們有個短期共同的目的,微小的差異就不用管了。」

自由發佈系統使得西雅圖獨立媒體的實驗獲得革命性的成功,單一集中作業將使得上傳所有報導者的稿件變得費時。發明者是一個澳洲的電腦工程師,同樣也參與了獨立媒體計畫,在抗議之前的三個禮拜由改寫開放原始碼的軟體所發展出來的(也就是著名的cat@lyst團體,其也幫助了許多澳洲當地的NGO以及行動者組織架設網站,提供技術資源),讓每個報導者都可以即時地從街頭上傳新聞。「自由發佈系統讓你對新聞有不同的體驗。」31歲的Jay Sand說,他也是獨立媒體早期的義工,「你真的覺得你就在那裡,比電視還靠近事實。在電視上,你只能看到一次影像播放,而真實生活比電視複雜的多,透過IMC卻可以接近真實生活的面貌。」

自由上稿系統的成果就是街道式的文字與影像拼貼,鎮暴警察集結的照片,一名鼻子被轟掉的抗議者的申述,一段無政府團體Black Bloc 在砸毀Nike商店窗戶的影像,一段對於議會中進行的魚權貿易的談話。

不自覺的,獨立媒體的組織者已然發現某種技術可與其改觀媒體的哲學所匹配,每個人都被可以創造自己的新聞所培力。

自從四年前的西雅圖抗議後,雖然這不是行動者所選擇的,但獨立媒體已然成了一個品牌。從第一個獨立媒體的網站開始,獨立媒體中心就野火燎原般的擴張,幾乎每11天就有一個新站。明顯地,獨立媒體操作的原型已經吸引了全球的行動者,IMC不只是報導抗議活動而已,而是在地與全球關切社會正義與反全球化議題的每日記錄。

甚至連Henshaw-Plath,一個IMC內部重要網路運作的技客都目睹了獨立媒體從西雅圖組織模式成為全球原型的過程,在他現在住的地方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就有一個IMC。「它突然讓我知道獨立媒體的擴散力。當我到任何地方去簡報獨立媒體時,似乎不用說服任何人,人們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想要開始一個。」

創造一個媒體平台需要忍受無限的測試,自由發佈系統,某種程度來說已經成為獨立媒體組織形式最大的公約數。

紐約市的IMC就是典型。他們於2000春天聯合國千禧年高峰會時在由人捐助的曼
哈頓城中區開始運作。三年的運作下來,印刷委員會主掌運作,也發行一萬份平面的《獨立》(Indypendent),這個組織仍呈指數型成長。在財務運作上,就像其他的組織一樣,靠著義賣T恤與一張美國核能與軍事基地分佈的美國地圖募款,義工們稱這張圖是美國的「恐怖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of terror)。這裡的義工也是典型美國IMC組織義工的典型,正如34歲靠著夏日採收草莓維生的John Tarleton說的:「義工幾乎都是二十幾三十幾歲,還沒結婚,大部分是學生,幾乎都是白種人,還沒就業或者失業,在重回社會的終點前掙扎。」

紐約IMC的網站(www.nyc.indymedia.org)是城中不同行動社群能夠知道將發生的事件與抗議活動的地方,警察暴力或者不公平的房屋政策與對於戰爭的左派批評輪流在報導中出現。但網站中仍有大批與抗爭活動毫無關係的新聞,排猷太人的囂叫,種族歧視的漫畫,色情圖文一同競逐自由發佈系統的空間。雖然編輯成員可以決定哪篇稿子可以上到主要頁面,但自由發佈區簡直快要沒有可用的東西。「這並不是獨立媒體設定所想要的。」Tarleton說:「許多人開始停止在這兒上稿了。」

由於網站成長過快,一直沒有好的編輯政策討論或原則來監管上線新聞(newswire),「個人來說,我原本是個言論自由的自由主義者,」Chris Anderson說,「我想人們應該聰明知道哪些是垃圾哪些不是,難道告訴他們什麼是可接受的也是我們的事嗎?兩年後,我變成極力贊成應該對自由發佈有所管轄,所以我猜想也許會有場改革,而這也是反映了這場運動的改革」

為了回應此現象,組織發展出某種應變措施,將不能接受的文章放在一個不顯示的檔案夾裡而不刪除(就是網站上不顯現的意思)。什麼要被禁止最後終於有結論,這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這關切到獨立媒體實驗的核心:IMC網站是一個供自由言論發表,還是一個反全球化運動論述的空間?「當你開始隱藏檔案時,這可能是個下坡。」Tarleton說,「但當我們將自由發佈系統交給瘋子們灌爆時,我們就已經面朝濕滑下坡了。」

最後,民主所拼湊出來的理想必須放棄以拯救其他部分。但這個轉變似乎對旁觀獨立媒體的人來說自然不過了,Robert McChesney,《豐富媒體,貧窮民主》(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的作者相信「獨立媒體運動不是有義務成為陽光下每個人都可發表意見的運動。他們必須做出艱難的編輯台決定,這是不需要沮喪的。問題不在於你作決定,重要的是你所依據的原則是透明的。」

另一個類似的衝擊件是在2002年發生的,當全球獨立媒體組織情急拼命更新老舊機器與協助地方中心時,一群義工向福特基金會募了五萬美元,這對其他生存困難的組織來說真是天大喜事,但對於獨立媒體的行動者而說簡直是錯愕。他們質疑之前沒有任何一致的同意去要這筆錢,如果真的要到了,又如何分?給全球中心來處理,透過電子論壇平分給全世界只要有一個義工以上的地方中心?就如同「隱藏檔案」所爆發的危機一樣,組織工作資源匱乏,唯一能夠作的決策過程就是消極的同意,只有沒有人反對,就假設每個人都贊成。

突然之間,民主又被組織擁抱,5000名義工成為最大的阻礙,在美國之外的一些IMC,包含了巴西、義大利、和阿根廷都反對從公司資本主義世界拿來的錢,儘管有許多美國的義工覺得只要這些錢沒有附帶的義務即可。組織無法承受此種痛苦的爭論,最後,錢被退了回去,因為沒有一致的同意,而辯論下去大有威脅。在爾本那香檳區(Urbana-Champagne) 的IMC一名義工SSascha Meinrath說:「組織內的一個小裂縫可能要幾年才能修復。」

緩慢而小心地,獨立媒體組織的工作者開始處理內部的緊張關係以避免危機。一致的看法是獨立媒體必須更有效率的組織,對於行動者社群有所幫助才可以長得更好。面對嚴苛的經濟困難,Meinrath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募款的基金會「戰術媒體基金會」(Tactical Media Fund),獨立運作於IMC之外,無須所有組織同意就可自行運作。

至於自由發佈系統,技客們發展出更有助於資訊流通和提供讀者所要新聞的方法,為了避免決定什麼文章是可或不可接受的,組織的義工只好充當圖書館員,將上傳的文章分類,以便人們可以輕鬆尋找,這也使得網站更容易使用。下一步則是創造出有主題的獨立媒體網站(如關於經濟問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環境問題等等),將從眾多各地中心過濾後的文章重新集中起來。

討論這麼多管理獨立媒體的規則,處理過程和綱要實在意外,然而Chris Anderson堅持地說:「理想不能放棄,但美好的是獨立媒體的人們不是意識形態者,他們是實用主義者,他們有理想但仍非常踏實。」

組織的靈活性必得能面對未來的挑戰,IMC持續增加,一群伊拉克的年輕孩子企圖在巴格達弄一個,他們從出版報紙開始,而英國的行動者則協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網站。在約旦首都安曼的廣播電台已經差人開始學習獨立媒體的運作,幾年前你更本很難想像。

西雅圖那個冬天所明顯揭示的意義是:建立一個真正另類和有用的東西,是需要有著創造性歡樂的紀律。Sheri Herdon,曾目睹了獨立媒體的變化,她說:「終極來說,說出我們反對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去連結我們所要的。減緩破壞的速度是不足的,我們必須加快創造的速度。」

⊕∮⊙◇★☆▉▊▋▌媒 ▍宣 ▍傳 ▍▌▋▊▉⊕∮⊙◇★☆

1.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傳學鬥在「媒體改造學社」協助下,建
立了「傳學鬥部落格」。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我們精心
編輯的電子報,更能針對各期討論的議題,發表精闢的見
解。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2.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大家如果起不來,錯過的話,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就可以線上收聽了。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媒 ▍活▍ 動▍▌▋▊▉⊕∮⊙◇★☆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三場: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
眾多批評從「鄉土劇的低俗」和「本土文化的惡質」,到「劇情太離譜」、「價值觀有問題」等等,不少觀點俱是從台灣本土文化與電視生態的反省切入。詳究這些批評,其實是將「台灣霹靂火」的劇情內容直接對等於本土文化,既批電視劇,又批文化,間接批觀眾。然而,究竟「霹靂火」如何鑲嵌於本土文化論述的型構中?如果它抓住了台灣電視劇市場的某種刺點或賣點,我們應如何描述這個影視文化的圖像?
時間:9月27日(六)下午2:00~5:00
地點:紫藤廬茶藝館(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02-23639459)
主持人:柯裕棻(政治大學新聞系)
與談人:蔡其達(中國時報副刊主編)、管中祥(世新大學廣電系)、鄭文華(「台灣霹靂火」編劇)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
網頁:http://csat.org.tw
電話:0937-147-654執行秘書 陳惠敏
E-MAIL:csa.taiwan@msa.hinet.net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五期

2003年 September 22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五期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狡兔多窟–傳學鬥讀書會
媒政經四代同堂 家族樹三地興旺
∮本周媒大事
∮媒宣傳
1.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2.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媒活動
1.【公民開講】移民與女性─人權問題?政治問題?
2.「反對高學費」種子培訓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狡兔多窟–傳學鬥讀書會
讀本:《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第三章,
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

媒政經四代同堂 家族樹三地興旺

雖說歷經四代人辛苦耕耘的傳播政治經濟學,如今已隱然成為一家之言,但風雨飄搖中,當年各地零星細微的知識種苗,如何逐步構建出「政治經濟取向的共識」,竟爾成為當前枝繁葉茂的風景,卻實屬歷史的偶然。

懷想傳播政治經濟學尚且強褓之時,便曾展露出不凡的堅持,特別當知識界意欲將物理學的認識論與實證方法、不問所以地便欲以套用在社會科學領域時,傳播政治經濟學強調理論與經驗相互構成的研究取向,早已寬廣地觀照著行為主義未曾洞見的知識盲點。以至後期與文化研究分道揚鑣,在傳統的結構面取向外,更勇於向文本提出更基進的質疑。概略而論,傳政經學者將學術作志業,方向約有以下數端:

1.傳播與組織變革:傳政經學者研究企業組織的歷史變革,卻不將歷史當作是一條單行道,從而有細膩的觀察,比如Smythe 對媒體工業結構的分析,及Mattelart and Schiller,對企業整合媒體工業部門、製造部門及服務部門過程的研究。

2.傳播與歷史形式:傳政經學者感受到資本主義轉換與薪資勞工產生的流變,積極參與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辯論。比如Christopherson and Storper與Aksoy and Robins對後福特主義下、媒體結構與內容的不同關注。

3.傳播與消費:面對媒體做為產業的當代發展形式,傳政經學者發展出有別傳統的取向,大膽從大眾傳播消費面找出家庭生產的脈絡與關係。比如閱聽人商品理論,將閱聽眾當作是媒體廣告市場的收視勞工就是個亟具創意的嘗試。

4.傳播與國家:國家做為傳播活動的管制、生產、行銷與消費者,傳政經學者洞見國家的雙重角色,在鉅觀面支持公共近用權與控制傳播系統的社會運動,私有化風潮後,更轉向草根,找尋替代性公共領域、市民社會與社區的傳播模式。

5.傳播與媒介帝國主義:面對西方核心國家幾乎掌握國際資訊流通的失衡狀況,傳政經學者頗感憂心,於聯合國鼓吹建構國際經濟新秩序(NWICO)的重要,並呼籲合理的資源分配,才能掃除媒體殖民現象,從而建立傳播與資訊新秩序。

除此之外,更多的傳政經學者結合了工作經驗、學術分析、政策研究與社會運動等多重任務,面對正統經濟學主導政策的情形,提出了替代的解決之道。而我們也可以從傳政經學者所在的地方脈絡,看出各地研究的特色:

Smythe與 Schiller的開拓下,傳政經在北美洲累積了監督國家與商業的深厚土壤。傳政經在歐洲,則繼承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傳統,化入了更寬廣的文化批判架構。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現代化發展理論與依附理論的爭辯,則在以國家發展為名的場域中方興未艾。

非洲在世界傳播與資訊新秩序的運動中,向居於領導地位。而亞洲在資訊科技發展上的專注,同樣令人動容。至於拉丁美洲學者架構出的依附理論,則廣泛地挑戰核心國家的說詞,從中帶動了資訊基礎的政策取向、發展主義與現代化理論的自我修正,還有後結構乘虛而入的空間。

儘管許多人或出於誤解、將傳政經的研究取向,視作是充滿歷史主義、後設、迷思的敘事體。但傳政經學者一秉有機知識份子的良知與責任,卻一代代開拓出傳政經學門可觀的幅度與深度。然而如何在先人的餘蔭下探討外來理論的適用性,並積極地發展本土理論,更將是台灣本土傳政經捍衛者任重道遠的職責。

1. 行為主義的知識盲點為何,政治經濟學如何改進其缺失,並從社會整體的角度觀照?

2. 就你所知,政治經濟學研究主題可分為哪些面向?

3. 讀了傳播政治經濟學第三章,您是否了解其在北美、歐洲及第三世界的學術傳承為何?各自展現哪些研究特色?

4. 就您所知,傳播政治經濟學發展為何與文化研究分道揚鑣?目前兩者間如何產生對話的可能?

⊕∮⊙◇★☆

透過本文,相信大家對於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傳承及研究取向有了基本的認識,下次傳學鬥讀書會將進入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重心──商品化及空間化。
而在經過幾次內部的試驗與檢討之後,我們的讀書會形式已日臻成熟,開學日將屆,我們也準備好對外開放讀書會,讓想對傳播各知識領域有更多認識的傳播學子們參與。這裏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空間,非常歡迎大家的加入,與我們交友互動,您可以由以下方式進入傳學鬥線上讀書會與我們聯繫與討論:
http://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光智基金會以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等社團發起的「反精神病污名化」的活動,發表報告指出新聞媒體報導社會事件時,經常給當事人冠以「疑似精神病患」的描述,嚴重侵害精神病患的人權,也製造了一般人對精神病患者的錯誤印象。
小編眉批:
新聞中對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錯誤描述的地方很多,有時讓我們看著看著,也給搞得神經緊繃了起來。其起因來自於記者在專業知識上對於精神病患的認識不足,再者,則是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病患認知的集體建構。唯需注意的是,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病患的印象,大多來自媒體報導,造成這一種從傳播者到受播者對精神病患的錯誤認知與定義,媒體本身恐難辭其咎。

2.最近新聞局頻頻接獲民眾申訴電話,指稱周末綜藝節目充滿露骨的情色內容,對觀眾的身心造成不適影響。新聞局官員無奈指出,官方一直有對不當的節目內容作監看與處罰,但業者被罰往往收斂一陣,之後又再發作。
小編眉批:綜藝節目愛用鹹濕內容換收視率,大家司空見慣。特別是某沈姓製作人已經被罰成金鋼不壞之身,如今竟是有線綜合台的紅牌製作。在此感到無奈之餘,也幫新聞局想了兩個好辦法:一是趕盡殺絕:把節目側錄帶寄給法務部長陳青天,讓他把這些人通通「抓起來」,還給我們乾淨的耳目空間。二是物盡其用:把節目放送到中國去,使對岸同胞目眩於養眼鏡頭,或許不太計較於台灣正名運動。哦,小編忘了,有些綜藝節目在透過東森牽線,真的在中國大陸有播耶。

3.東森新聞很用心地製作了東森電視在美國開台特別報導,不斷地在各節新聞中插播。其號稱在北美地區擁有13萬華人訂戶,還是北美當地最大的華人電子媒體平台。播出東森新聞、東森戲劇、東森幼幼、非凡財經、三立國際、JET TV日本台、宏觀、大愛、佛光等11套付費節目。
小編眉批:
東森王總裁誇口成為「華人地區的時代華納集團」,還滿有一回事的。可是播給美國訂戶看的東西,在台灣領了不少新聞局的罰單(特別是節目廣告化),而幼幼台的節目八成外購自美歐日,JET TV日本台播的是日本節目,戲劇台的片也都是他台播過的舊片,還有兩台是宗教台。提供這種三手轉包、品質堪慮的內容,拜託,別跟美國朋友說東森來自台灣。而且,如果想從東森新聞瞭解台開弊案的來龍去脈,但從來沒看過,想來美國朋友也應該無從知道王總裁的糗事了。

4.Hallmark可能要停播了。目前代理Hallmark的緯來電視聲稱今年底結束頻道代理權,並自明年一月起推出全新「緯來洋片台」搶攻西片市場。據稱,新成立的「緯來洋片台」仍以美國主流片商推出的影片為主,在影片挑選上,盡可能顧及闔府觀賞,進而建立觀眾忠實度。
小編眉批:
奇怪了,主流的好萊塢片我們看得還不夠多啊。時代華納的HBO、Cinemax,新力哥倫比亞的AXN,還有好萊塢電影台、東森洋片台,刻正播放的不就是未來的「緯來洋片台」要播放的內容嗎?非好來塢系統的製片者是都掛點了嗎?台灣愛看非主流商業片的觀眾也都消失了嗎?……嗚,大概是吧。

⊕∮⊙◇★▉▊▋▌ 讀 ▍ 書 ▍ 媒 ▍ 迴 ▍ 響 ▍▌▋▊▉⊕∮⊙◇★

學經濟與經濟學
張十七(北市,研究生,傳學鬥成員)

了解社會人的複雜的交易與交換,怎麼可以不學經濟呢?只是學經濟如果只學經濟學,或是只學新古典經濟學,或是在學了新古典經濟學後,讓新古典經濟學超脫社會而成為指導社會的物神,那真是嚴重的本末倒置啊。

最近看了「新競爭時代」一書,作者約瀚.麥米蘭(John McMilan)是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對社會不公、貧窮、發展不均、環保議題均有關心,也討論到愛滋病藥品在非洲低價流通的爭議。事實上,儘管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號稱中立,但經濟學家不免也有淑世的理想。通過麥米蘭淺顯易懂的介紹,讓讀者對經濟學「介入」的可能性有更多認識,而能知道經濟學不只是刻版的模型,由循世的高人在學院中比畫而已。

但是麥氏的信仰,畢竟超脫不了新古典經濟學訓練的窠臼。即使不同時期的研究者提出了更能全觀、動態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也更能符應於真實社會的脈動。但是麥氏即便從科斯、梭羅、亞勞等經濟學大師的理論中汲取教訓,但靜態的、追求平衡的後設立場,仍或隱或現於行文鋪陳間。比如廢氣排放採總量管制、電力供給的市場調節、資訊時代的交易與電波頻譜的拍賣等等。都採用出一種去歷史與去脈絡的解釋方法,或是否認調節原始需求與供給的可能。而最終的關心,仍不脫效率與生產成本的高低,比如談及中國、俄羅斯與紐西蘭的市場開放進程時,比較三國高下的方式即是以薪資、所得、消費與物價、成本等等因子考量。而國民對開放前的生活的懷念,被解釋成「必經的痛苦」而不是社會真實的需要。

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經濟學追求滿足社會最大福利。那麼改革前與後對民心向背的調查,不就顯現了改革手段的必要性嗎?而俄羅斯、紐西蘭人民的懷舊,在經濟理性的前提下並不需要在意。這是很讓讀者感到矛盾的。

不過正是因為麥米蘭的淑世理想,讓他站在經濟學的最前端仍保持著對知識與社會的謙虛姿態,並且不時指點市場力量有時而窮,政府的調節有絕對必要。而讀者也因麥氏的謙虛而能體會到經濟學的後設矛盾所在。而體會到什麼樣的矛盾與縫隙,則視讀者的知識基礎而定。

作為一個沒有受過專業經濟學學院訓練的讀者,我以為國內能夠寫出這種深入淺出的書的經濟學者不多,能夠想到的是吳惠森、熊秉元(本書導讀者、台大經濟系教授)兩位學者。他們都寫出了幾本可讀性極高的小書(多是評論短篇集錦),但視野總是不夠寬廣,知識深度有不及,尤其前者論述間不時表露經濟學家的傲慢,讀之叫人火冒三丈,現在還在中時每週有撰述評論。

《新競爭時代》的確是一本好書,和各位分享。另可參考時報閱讀網網址,有評論、導讀及部份書摘: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books/book_basic.asp?pclassid=BE&id=BE0106
⊕∮⊙◇★☆

不同於新古典經濟學對社會的去歷史與去脈絡解釋方法,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強調的是從宏觀面,即社會整體的角度來觀照種種社會經濟現象。社會事實並非片面單一,這也是傳學鬥向來堅持採用政治經濟學做為分析傳播現象的原因之一。它啟發我們的是,我們目前所見的種種生活樣式,是否只有眼前所前一途,如果沒有,我們必需從知識中尋找,而知識的價值在於透過不斷地反省與思考得來,這不是口號,是一個意識與行動的開始。

⊕∮⊙◇★☆▉▊▋▌媒 ▍宣 ▍傳 ▍▌▋▊▉⊕∮⊙◇★☆

1.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傳學鬥在「媒體改造學社」協助下,建
立了「傳學鬥部落格」。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我們精心
編輯的電子報,更能針對各期討論的議題,發表精闢的見
解。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2.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大家如果起不來,錯過的話,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就可以線上收聽了。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媒 ▍活▍ 動▍▌▋▊▉⊕∮⊙◇★☆

1.【第四屆亞洲地區NGO論壇】系列活動
【公民開講】移民與女性──人權問題?政治問題?

一、時間:2003年9月13日(星期六),上午10h - 12h30

二、地點:台北市NGO會館 (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捷運站:善導寺)

三、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承辦單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協力團隊:蜂報、苦勞網

四、論壇主題:移民與女性 ── 人權問題?政治問題?

五、論壇主持人:王 蘋 小姐(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論壇引言人:郭譽孚先生(民間歷史學者)、趙彥寧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學
系教授 /
「兩岸家庭權益促進協會」顧問)、黃國鐘律師(「台北律師公會憲法委員」主任委員)
、王保君先生(「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秘書長)、陳雪慧小姐
(「南洋台灣姊妹會」代表)、林深靖 (台灣新社會協進會秘書長)

六、邀請與談團隊: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台灣終止童妓協會
台灣女人連線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
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
中國人權協會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討論提綱:
1.偷渡女性落海身亡 / 下海賣身,是人權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2.從台灣移民史的角度看當前台海兩岸的人口流動。
3.在「合法」或「非法」的移民中,男女之間存在怎樣的性別或社會關係上的差異?
4.「偷渡者」、「移民」與「難民」如何定義?在國際上,如何被對待?
5.移民對社會、文化的衝擊、適應到重組的過程:以外籍新娘和大陸新娘為例。
6.女權運動者或婦女救援組織如何看待女性移民的問題?
7.「移民署」的設立是否必要?若是設立,其業務範圍應包括哪些?

連絡方式:
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電話:02-23957612
傳真:02-23957673
電子郵件:ngo.soho@msa.hinet.net
活動聯絡:江仁傑

2.「反對高學費」種子培訓營 邀請你

◎主辦單位:反高學費行動聯盟、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
◎時  間:92年09月20日 (星期六)13:00 ~~92年09月21日(星期日)17:30
◎地  點:台北市。
外縣市需住宿者,可協助安排。成員需全程參與,無誠勿試。
◎費  用:500元(含餐費及教材工本費)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09月17日止。
◎報名方式:請寫妥:
(1)姓名(2)在學或就業單位(3)曾經參與的社團
(4)日夜聯絡電話,寄到新世代青年團(newyouthtw@yahoo.com.tw )

  不曉得你收到學雜費註冊繳費單了嗎?現在你或許在家旁的7-11就可以繳學費,然而如何湊足這筆錢,對家庭而言卻是一段漫長且煎熬的路,甚至有些人實在無法承受而放棄了。尤其是看到繳費單上的五、六位數字,而當它可能是父母兩到三個月薪水時,你以為是你的命不好嗎?你以為是你比較倒楣嗎?

  不!這些年來一系列教育市場化、商品化的政策措施,都一再使各級學校調漲學雜費。阿扁總統說教育是個人的投資與理財規劃,不肯改變高學費政策,然而相對的,當企業、財團享有學歷不斷提高的勞工以及高度競爭力的同時,卻未完整支付培養這些勞動力的教育費用,而且不斷享有各種租稅減免。這正是反高學費運動所批判的。

  自1988年以來,反高學費運動就一直持續向政府及社會大眾提出進步的訴求與建言,持續至今。今年7月份,我們前往教育部抗議高學費政策,並向阿扁總統下戰帖,要求政策辯論,提出具階級意識的課徵企業紅利稅主張。

  我們也同樣批評在野的泛藍陣營,阻擋國民黨連戰先生,抗議他的學費政策與執政黨同樣是「債留子孫」,也批評高學費政策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產物,並要求本身就是大財團的國民黨捐出黨營事業紅利100億來補助教育。

  另外,針對少數社運界人士,企圖把反高學費運動帶往與國民黨聯盟的方向,我們也堅決批判,因為泛綠泛藍各黨派,在高學費問題上,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不要哭,不要笑,但要理解。」要想了解你我的苦難,就從這裡開始吧!

課程內容
一、 商品,貨幣,資本與學費
二、 企業的紅利從哪裡來?
三、 從資本積累看高學費與失業問題
四、 反高學費運動:回顧與展望
五、 評泛綠、泛藍與社運的主張:批判的總結
六、 理論與實踐:如何反對高學費?

⊕∮⊙◇★☆

各位讀者,您對本期的電子報內容還滿意嗎,如果您有任何意見,請與我們連繫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並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四期

2003年 September 15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四期
《本周內容》
∮傳學鬥電子報更改訂閱聲明
∮編輯室報告
FLASHING MOB, CLASHING JOB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上)
張時健(傳學鬥成員)
∮媒來稿
小女孩不吃青菜, 竟成背負十字架罪人?
∮媒宣傳
1.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2.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3. 傳學鬥線上讀書會討論區
∮媒活動
「反對高學費」種子培訓營

┌──────《2003/09/5第一百六十四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FLASHING MOB, CLASHING JOB

「這是一封邀請函。某日下午三點鐘,請有興趣的朋友於新光三越前集合~屆時走依照紙條上的指示行動,不要有多餘的動作,並於活動結束後迅速離開現場。切記!不要逗留~」近日以來,您是否也收到了類似的電子郵件呢?

快閃活動,自美國紐約街頭發跡,才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魅力已然延燒過國境,成為各大都市新興的文化景觀。在台灣,以奇摩家族為根據地的的快閃團體,目前接近十個,而八月以來陸續舉辦的幾場快閃活動,也迅速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不過幾場轉播鏡頭下的快閃活動,若不是在媒體的注視下草草收場,就是對比出周遭更為奇特荒謬的媒體現象。相較於國外類似活動的低調、完整與隱密,國內快閃族對「被媒體視作是雜耍的猴子」感到失望與不滿。而渴望媒體「快閃」的快閃族,在網路上,於是也有了加強保密的呼聲。

其實若單純以快閃朋友的標準來觀察:接到訊息後,以最快速度到現場,一陣紛亂過程之後,隨即鬨然四散、各自離開的媒體記者,則豈不更像是一群專業的快閃族?只是曾幾何時,我們看著媒體以高科技播送著意義不明的殘缺畫面,突兀一如陌生群眾們眾聲說要回火星,卻對這樣的媒體現象見怪不怪?又是打哪時起,我們看著媒體以脈絡不清的事件新聞塞滿版面、卻鮮於報導深度的經營,錯亂一如對石獅子行禮如儀,竟也對此種處理方式習以為常了呢?儘管如此,以此做為批判記者不夠專業的基點,卻又未免偏頗了。

一份針對線上記者進行的民調指出,雖然嚮往媒體工作的求職者多如過江之鯽,四成以上的受訪者卻尚且有了轉職的念頭。其實,在企業僅追求利潤極大的目的下,不要說新聞史典型在夙昔的文人氣節如何被市場邏輯論兩秤斤、新聞學念茲在茲的公眾利益如何為資本家變現求利,編輯室自主的民主精神如何遭封閉組織的權力結構啃噬殆盡,而記者的專業承諾又如何在勞動過程與成果雙雙受到扭曲的情況下萎謝凋零?惡質的工作環境與條件下從事高工時、高風險又賠上健康的媒體工作,又怎能不讓媒體勞動者不興起「不如快閃」的念頭呢?

話再說回來,快閃活動會不會因媒體介入而失溫么折?特別是透過資訊科技聯繫的快閃活動,既不像集體行為那般隨機且具情緒煽動性,亦不如嚴肅的社會運動有著明顯的訴求,卻實在地超越了傳統社會學對於群眾活動的分析。有人或將都市視作是心理狀態、悲觀地觀察到了參與者的疏離;也有人把收復街道當成積極的反抗,樂觀地預言了群眾集結的潛力。或許在匿名扮演與曝光宣傳間,快閃族間恐怕也將有一番困難的取捨?然而,當許多社會運動面臨到無力動員的困境時,快閃族是不是一定要堅決地撇清與一切訴求間的聯繫?

對於才剛發展的快閃活動來說,或許一切斷論都還言之過早。但對做為專業快閃族的記者而言,如何凝聚勞動意識,透過有效的方式集結、爭取免於剝削與異化的空間,卻是永遠都不嫌遲!記者節前,我們如此祝福。

Our Questions:

1.你參加過快閃活動嗎?看了媒體的報導後,你還會想參加嗎?
2.有人從科技民主與行動美學的觀點來看待快閃活動,你的想法呢?
3.什麼採訪情境下,大家會希望記者不如快點閃開?什麼工作條件下,連記者自己也想快點閃開?記者們該怎麼做?
4.快閃活動能不能更具有社會關懷?社會運動能不能因快閃活動而變得更有趣?
5.快閃活動、廟會、與社會運動,彼此的差別真的很大嗎?

相關網址連結:
1.國內報導flash mob相關報導: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keri20030830160213
http://news.sina.com.tw/newsCenter/focusReport/13045/index.shtml
2.一個BBC關於flash mob的分析報導。
http://news.bbc.co.uk/1/hi/technology/3065685.stm

⊕∮⊙◇★☆
此種深具後現代特質的快閃活動,勢必將遭受社會的檢視與批判,國外的快閃活動可以與藝術表現、社會運動相連結,但國內呢?是否難逃片面模仿而曇花一現的流行現象宿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本周媒大事

1.迎接九月一日記者節,成立八年餘的台灣記者協會昨天首度提出年度報告,回顧解嚴十五年來的媒體發展,認為新聞界仍缺乏專業主體性,時常淪為「政治附庸」、「市場奴婢」、「老闆僕役」。記協在會中肯定立委蔡同榮辭去民視董座,同時點名要求立委陳文茜盡快退出主持工作。
小編短評: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裏,記者常淪為「政治附庸」、「市場奴婢」、「老闆僕役」,而這相信是當初對新聞工作滿懷理想的記者所最不樂見的。在權力交織的環境裏,記者若要免於操控,首要之務在於專業自主權意識的提升,並透過團體的力量爭取之,因它絕不會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

2.東森電視台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樹森日前在首次舉行的法說會上宣示,東森將在明年第一季申請上市或上櫃,東森並許下未來五年內,每年營收要達到100億元的目標。下半年將介入台灣廣大的兒童消費性商品市場,透過幼幼台頻道衍生商品並結合東森購物台等通路,今年下半年將搶佔幼教商品市場。
小編短評:
東森說他們著眼於對「幼教市場」的興趣,並要成為華人世界的迪士尼。不過,算算目前東森幼幼台的外國節目比例,約有八成左右。這種頻道如何能成為迪士尼呢?

3.八月三十一日凌晨台北縣蘆洲市發生火警,造成13死的慘劇,沒有意外,這條新聞當然以頭條處理,一幕幕民眾自大樓攀繩躍下的畫面,不斷在觀眾面前浮現,有些逃難者一不小心掙開繩索驚險墜樓的鏡頭,更是讓人看得觸目驚心。
小編短評:
民眾因火災墜樓的悲劇畫面,活生生在觀眾眼前上演,媒體雖有馬賽克處理,但仍令人看了驚心怵目。台灣媒體一向過度強調畫面的真實呈現,而沒有考慮到受害者家屬的感受,試想,那位受災戶願意一次次地回想起令人痛心的場面呢。更甚者,電視媒體在火警後報導有關靈異事件及地理風水,造成住戶的更大恐慌,更是對受災戶的不尊重與落井下石。

4.拖延多時的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請辭民視董事長一事,八月廿九日上午在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突然造訪民視懇談後,蔡同榮終於下午五時宣布請辭民視董事長,建議由副董事長田再庭接任。董事隨後公推蔡同榮為民視創辦人。
小編短評:
台灣媒體的亂象叢生,大多起因於黨政軍勢力介入媒體經營及媒體公共化程度不足。宣騰多時的立委蔡同榮退出民視董事一事,終於塵埃落定,可說是執政當局在實踐媒體改革跨出的重要一步。而之後,廣電三法立法的通過,則是政府與民間下一步應合力促成的媒體改革要務。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當前收視率與節目品質不佳的關係(上) 張十七(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前言

  台灣的廣電產業以私營模式為主,而市場機制的運作不容國家機器插手的說法極為盛行,市場自由化的呼聲未曾稍歇。究其原因,也就是來自對前述經濟理論的信心。若消費者選擇的主權總是可以對供給產生制衡的效果,何勞管制?但是證諸當前廣電產業生態,卻不能說是健康。媒體內容或羶腥、或低俗、或促成衝突對立、或製造社會紛擾所引來的批評,所在多有。媒體內不乏自省之聲,常見交相指責、或舉辦自律研討會裝模作樣一番。其外尚有市民媒體監督組織發表報告,與主管機關爾來興起評鑑制衡之議,加上去年曾有民意調查指出媒體堪稱社會亂源(天下雜誌,2001.4),亂象斑斑可考,似乎證明消費者主權未能伸張?台灣的電視節目每當出現不當內容引起社會紛爭,事後總一片檢討聲中,總是不乏聽到將種種可笑的混亂歸罪「收視率」競爭的說法。因為電視台依賴廣告而生存,而媒體購買公司購買時段前必先參考收視率調查。於是電視台必須錙銖必較地搶收視率,並發展出各種節目方針、編排策略。

  不同於史麥塞的閱聽人商品論與加力的閱聽人勞動論,本文欲以Meehan的收視率商品論出發,要探討閱聽人的選擇如何成為收視率、收視率調查有些什麼問題、是否能代表閱聽人的收視行為。更進一步要討論,在本土(台灣)的歷史脈絡下,收視率如何左右廠商的生產,廣告主如何透過收視率影響節目生產(內容、流程編排),與節目生產者如何針對收視率作調整,最後的目標是回答為何閱聽人透過收視率表達其需求,廠商也據之調整生產,而廣電生態卻仍為人所詬病的原因。

一.收視率引起的爭議-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競爭白熱化。

台灣的電視台,從規畫之初就採特殊的「公辦商營」體制。雖然經營受到威權政體的強力介入,但電視台的營運基礎向來依靠廣告的支持,因此爭取廣告的壓力也左右營運的方向。這兩種力量時有衝突,特別是國民黨政權在文化政策上刻意壓制台灣本土意識,若電視台一味訴求大眾口味(台籍居民較多),便招來官方的批評,甚而導致傳播政策更張(程宗明,2002)。但電視台間的競爭並未稍緩,比如華視大量播出方言節目與藥品廣告,並實行「廣告節目化」與「節目外包」政策,引起台視、中視起而效尤,使得電視節目與廣告品質日趨低落(李瞻,1984: 136-137)。雖然如此,其時收視率並未起激化競爭作用,原因有二,一是隨著經濟成長,須要在電視上招攬顧客的廣告主增加,但廣告播出時間壟斷在三台手裡,在需求陡增而供給不變的賣方市場中,收視率的計較意義不大。二是當時的收視率調查不具公信力,紅木的日記式調查與潤利的電話調查,較不精確。電視台與廣告主都只用於「參考」,業界對收視率的使用並不普遍。於是廣告時段的交易,多半未有明確的規範,收視率的高低並不會完全影響電視廣告銷售行為,也沒有現在的媒體企畫可言,廣告主或代理商憑著自已的主客觀意見,甚至交情關係來安排廣告檔次(張依雯,2000:39-42)。當時就算廣告檔次數月前即以敲定,指定的播出時段卻經常被臨時抽換,電視台甚至不用事先告知。這種交易模式,可視為非正式途徑的人情式買賣。

  這樣的請形直到有線電視合法化(民國八十二年)後,有了改變。在系統方面,普及率與無線電視台相差不遠(全台訂戶達八成更多);在頻道方面,登記有案的衛星頻道經營者達一百二十餘個。此時暴增的頻道量登供了許多廣告空間,以致於有供過於求的態勢,使得原本的賣方市場倒轉為買方市場。廣告主的選擇更多樣化,而不必承擔廣告檔次被臨時抽換的風險。電視台的專職業務四處尋求廣告支持,不惜以廣告節目化的方式替廣告主包裝產品。這個時候,合宜、公正且權威的收視率調查數據,也就配合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應運而生。現在市場的主導者美商ACNielsen,早在八○年代初即已進入台灣市場,但直至九四年啟用採人員記錄器(people meter)的調查方式,可以更準確且即時獲知閱聽眾的收視行為,才取得業界的龍頭地位 。此時老三台過去的優勢賣家的地位不在,一度質疑收視率調查的公正性。代表為一九九九年年末,中視董視長鄭淑敏登報指責ACNielsen促成電視生態的惡質化。當時一般的頻道經營者迫於廣告主與媒體購買公司紛紛採用ACNielsen的數據,只得跟進向其購買收視資料,並加以並析使用改變節目策略。對高高低低的節目收視率表現,迭有怨言。認為箝制了製作的理念與創意。

  獨大的ACNielsen公司揭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放出「收視率」這個惡魔,竟成為眾矢之的。頻道業者不思「收視率」是激烈競爭下必然的產物,將矛頭怪罪尼爾森,於是在鄭淑敏領軍,眾多電視台業者的推動下,促使廣電基金成立第二家收視率調查單位,要「把ACNielsen趕出台灣」。在廣電基金支持下,2001年成立的「廣電人市場研究公司」引進了日本最大的收視率調查公司「VR」的技術,同樣使用人員記錄器監測統計收視率,與ACNielsen分庭抗禮。號稱作業流程透明公開,並將提供更精準公正即時的數據。且在今年(2003)下半年搶占市場的動作頻頻,不斷地游說廣告主、媒體購買公司與頻道,企圖瓜分Nielsen的市場。事實上,面對廣電人進入市場,ACNielsen一再強調其數據的正確性,並且積極增加樣本的戶數和樣本汰換的速度,以爭取客戶的信任。

  讓本土的、新的收視率調查公司的加入戰局,比較可能影響有二,一是廣告主、代理商、媒體購買公司與頻道經營者購買收視行為調查資料將更便宜;二是資料的更新與正確性在兩強競爭下比過去更佳。但說要改善現有惡性競爭的生態,恐怕很難。原因之一是現在的媒體購買習慣看CPRP,眾家電視台爭相比價的結果只是使業務更加斤斤計較於收視率的數字,使收視率的影響更為深入而不可或缺。

註一:人員記錄器的裝置成本昂貴,ACNielsen自1994年啟用至1997年共投入二億元建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年年底收支已能平衡 (《廣告雜誌》,Oct, 1999:53) 。可見當時的調查數據的市場極大,「銷路極佳」。

⊕∮⊙◇★☆▉▊▋▌媒 ▍來 ▍稿▍▌▋▊▉⊕∮⊙◇★☆

小女孩不吃青菜 成為背負十字架的罪人? 溫宜芳 (台北 研究生)

  8月16日週六大勝利節目中,播出一對父母因為擔心女兒不吃青菜,造成營養不均衡,而委託製作單位,共同合演一齣怪獸擄親記,並欺騙女兒只有吃青菜,是讓父親平安回來的唯一方法。

  此一節目內容沒有色情,也僅有假扮怪獸擄父時的搞笑暴力,但在家長關心女兒不吃青菜,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的愛心包裝下,父母與製作單位竟聯手合作,在小女孩毫無設防的情況下,兩隻假扮怪獸衝入原本真實平靜的家中客廳,責怪小女孩不吃青菜的行為,並以擄走父親做為懲罰的代價,讓小女孩頓時遭受與父親的分離,並成為背負十字架的罪人。

一個年幼的小孩,面對突如其來的怪獸攻擊,不僅無法立即分辨怪獸僅是假扮,而造成理解混亂的壓力;驚嚇後餘留的陰影,或許將更進一步對小女孩產生無法彌補的陰影或傷害,僅為了讓孩子吃青菜,而讓其承擔如此的風險,作為大人的父母或是製作單位,是於心何忍?

再者,不適當的因果連結,也將錯亂孩子判斷的價值觀,一個女孩不吃青菜,竟會讓父親被怪獸抓走,一個成年人尚不能理解,要一個孩童如何認知和諧?其可能的影響是,一個孩童將持久地活在無法確定的擔憂跟焦慮中,例如孩子將活在媽媽生病了,是不是因為我沒有考第一名,或爸爸生意失敗了,僅是因為我沒有把房間整理乾淨等。不敢想像其造成孩童價值觀的錯誤判斷,將對孩童的成長發展,造成怎樣的殘害?

姑且不論,本節目內容,是否與以往此類綜藝節目所呈現的真實案例內容相仿,多是事先安排的虛構真實,但其仍以真實案例為訴求,並極盡所能的真實”表演”。不管節目內容究竟是不是真的,只要觀眾相信他是真的,或許將更自然地認同甚至移轉至生活實踐,其在娛樂效果外對觀眾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我們更需關注的。

⊕∮⊙◇★☆

台灣綜藝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誇大戲劇張力的同時,往往虛構真實,但卻以真實為訴求,此舉往往完全沒有考慮到虛構事件對當事人和觀眾可能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對心智未臻成熟的兒童而言,媒體不當虛構與暴力更可能對當事人產生難以預估的後果,而閱聽人的拒看與發聲譴責則是抵制此種惡質節目的方式。

⊕∮⊙◇★☆▉▊▋▌媒 ▍宣 ▍傳 ▍▌▋▊▉⊕∮⊙◇★☆

1.《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大家如果起不來,錯過的話,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就可以線上收聽了。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2.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傳學鬥在「媒體改造學社」協助下,建
立了「傳學鬥部落格」。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我們精心
編輯的電子報,更能針對各期討論的議題,發表精闢的見
解。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
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3. 傳學鬥線上讀書會討論區已經架好了
大家可以到那兒討論,
這是一個傳遞理念,與人交流的地方
你可以由以下方式進入傳學鬥線上讀書會
間接走法:
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進入媒體小鋪後,點選討論區,再進入主討論區
直接走法:
http://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媒 ▍活▍ 動▍▌▋▊▉⊕∮⊙◇★☆

「反對高學費」種子培訓營 邀請你

◎主辦單位:反高學費行動聯盟、新世代青年團(http://youth.ngo.org.tw/)
◎時  間:92年09月20日 (星期六)13:00 ~~
92年09月21日(星期日)17:30
◎地  點:台北市。
外縣市需住宿者,可協助安排。成員需全程參與,無誠勿試。
◎費  用:500元(含餐費及教材工本費)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09月17日止。
◎報名方式:請寫妥:
(1)姓名(2)在學或就業單位(3)曾經參與的社團
(4)日夜聯絡電話,寄到新世代青年團(newyouthtw@yahoo.com.tw )

  不曉得你收到學雜費註冊繳費單了嗎?現在你或許在家旁的7-11就可以繳學費,然而如何湊足這筆錢,對家庭而言卻是一段漫長且煎熬的路,甚至有些人實在無法承受而放棄了。尤其是看到繳費單上的五、六位數字,而當它可能是父母兩到三個月薪水時,你以為是你的命不好嗎?你以為是你比較倒楣嗎?

  不!這些年來一系列教育市場化、商品化的政策措施,都一再使各級學校調漲學雜費。阿扁總統說教育是個人的投資與理財規劃,不肯改變高學費政策,然而相對的,當企業、財團享有學歷不斷提高的勞工以及高度競爭力的同時,卻未完整支付培養這些勞動力的教育費用,而且不斷享有各種租稅減免。這正是反高學費運動所批判的。

  自1988年以來,反高學費運動就一直持續向政府及社會大眾提出進步的訴求與建言,持續至今。今年7月份,我們前往教育部抗議高學費政策,並向阿扁總統下戰帖,要求政策辯論,提出具階級意識的課徵企業紅利稅主張。

  我們也同樣批評在野的泛藍陣營,阻擋國民黨連戰先生,抗議他的學費政策與執政黨同樣是「債留子孫」,也批評高學費政策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產物,並要求本身就是大財團的國民黨捐出黨營事業紅利100億來補助教育。

  另外,針對少數社運界人士,企圖把反高學費運動帶往與國民黨聯盟的方向,我們也堅決批判,因為泛綠泛藍各黨派,在高學費問題上,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不要哭,不要笑,但要理解。」要想了解你我的苦難,就從這裡開始吧!

課程內容
一、 商品,貨幣,資本與學費
二、 企業的紅利從哪裡來?
三、 從資本積累看高學費與失業問題
四、 反高學費運動:回顧與展望
五、 評泛綠、泛藍與社運的主張:批判的總結
六、 理論與實踐:如何反對高學費?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enews.url.com.tw/category.s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三期

2003年 September 8日

傳學鬥電子報第一六三期
《本周內容》
∮媒宣傳
1. 《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2.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編輯室報告
傳學鬥讀書會:《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
∮本周媒大事
∮媒活動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二場:「瘋狂」的烙印
和平影展2003-戰火浮生

┌──────《2003/09/01第一百六十三期》───────┐
⊕∮⊙◇★☆
▉▊▋▌媒 ▍宣 ▍傳 ▍▌▋▊▉

1.《Watch Media》節目可以線上收聽了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大家如果起不來,錯過的話,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就可以線上收聽了。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2. 部落格招賢聚義 傳學鬥狡兔多窟
為響應廣大讀者需求,傳學鬥在「媒體改造學社」協助下,建
立了「傳學鬥部落格」。您除了可以在這裡閱讀我們精心
編輯的電子報,更能針對各期討論的議題,發表精闢的見
解。此外,新建立的搜尋功能將允許您針對特定主題進行
檢索,進階級玩家也能利用RSS(Rich Site Summary),
引進新聞交換機制。而開闢新戰線的同時,我們在明日報
與奇摩的舊基地暫時亦不作轉移,習慣到老地方串門子的
您仍可以與我們保持聯繫。總是科技來自於人性,行動起
始於關心,歡迎關心傳播問題的各方豪傑,到部落格的世
界來,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http://twmedia.org/scstw/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狡兔多窟──傳學鬥讀書會

本週的讀書會是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民87,《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第一、二章。在這兩章當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何謂政治經濟學?它的研究範圍是什麼?

許多人對政治經濟學有一個刻板印象,認為它只專門研究產權結構對傳播活動所造成的影響,又說政治經濟學其實是一個經濟決定的理論?這些誤解在本週的讀書會都有所釐清說明。

首先對於「經濟決定論」這一個概念,我們必須要以更具彈性的態度來看待,馬克思認為,每一件事情最終都會與經濟因素直接相關,而經濟決定是發生在最後關卡上(the last instance),進一步闡釋,對於事件的影響,經濟的力量是率先(the first instance)運作的,而非單一決定的,這是霍爾為馬克思尋求的解套解釋。必需強調的是,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思考社會事務,但經濟動態只是傳播活動發生的環境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因此經濟因素絕不可能為傳播活動的本質提供完整的解釋,還需配合政治、文化、權力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解釋,方能竟其功。

另外還要區分的是,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與傳統的經濟學有所不同,這可以從四個面向來討論,分別是社會變遷與歷史、社會整體性、道德哲學,以及實踐。對於古典經濟學只把歷史當作背景並極力掃除這個因素,相對的政治經濟學其一特色就是歷史分析,透過對歷史過程的理解,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我們到每一個時代的歷史脈絡,因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是,政治、經濟、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等力量的運動,其在歷史互動所帶動的社會變遷過程,而其動力則根源於社會──經濟的衝突。

另外,批判性政治經濟學假設在其研究的現象之外有一個真實世界存在,簡言之,理論的建構不只是屬於現象面的,還是應該是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政治經濟學認為,理論上的推演與經驗上的證據,同等份量,理論與經驗的過程,是相互決定與相互建構的。因此,各種研究人類活動的社會議題,不應該是把人獨立出社會面向當作理論議題研究,也不是單純地尋求經驗上的通則,它不僅牽涉到結構與行動兩者之間的動態關係,也牽涉到社會的種種權力關係,如何相互構成,以致影響了資源的生產、分配與消費。政治經濟學分析因此具有多重決定的傾向,認為社會事實是理論與經驗相互建構的。

「哲學家只是描述這個世界,重點是改變它。」這馬克思的《費爾巴哈題綱》中聲稱,唯有透過實踐才是讓理論落實生根的方法,不論是古老的亞里士多德將實踐列入實務的學科之中,認為唯有透過實踐學習才能對智慧有所裨益,或到了阿圖塞也認為透過實踐才是成為一位有機知識份子,而才剛去世的法國學社會者布迪厄等,都是用身體力行的哲學在為自己的理論作實踐,而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者更是如此自許。

以傳學鬥一直以來關注的臺、華視公共化這一議題為例,許多人納悶在高喊台華視公共化的時候,為什麼不是中視或民視公共化呢?其原因就是考慮目前這些電視台的產權結構,以台視與華視的困難度為最低,但是看倌你會認為,為何無線電視台需要公共化呢?則是又考慮到無線電波是屬於全民的,因此需要讓其回歸到我們身上,讓我們全體公民近用這樣的頻道。這樣每一層思考都有考量到現實與理論之間的折衝,並在這之間我們企圖尋找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公共化不應該是一個海市蜃樓。以此公共化為例,政治經濟學在做的就是研究各國的電視制度,並加上本地的研究,然後尋找謀求理論與現實的交會點,並讓這樣的概念為之實踐。

Our Question
1、政治經濟學是否為經濟學的一種,又與古典經濟學有何不同?
2、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有何相通之處?
3、過程的研究是否應該可以把變項獨立,而不考慮其間的權力關係?
4、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是否以政治的控制為主要目標呢?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1、行政院預計將建設三座大型流行音樂演唱中心,納入五年五千億國家重大建設計劃,並且以各地政府提案,交由青少年投票,作最後的提案定奪。
小編短評
此種跟隨主流價值的文化產業發展思唯,活絡的是音樂產業中「明星」制度的延續,而忽略了另類及小眾音樂表演者的需求,也並非鼓勵具有多元特及在地文化的發展。看來,行政院是打算蓋一間流行文化廟堂,方便人們對偶拜明星頂禮膜拜。

2、真相電視台員工昨天到勞委會指控公司董事會代理人任惠光涉嫌大量解僱員工,勞委會與相關單位代表下午決議,任惠光違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並立刻行文入出境管理局限制任惠光出境。這也是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實施以來第一宗遭到限制出境案例。
小編短評:
對於被真相解僱的員工而言,其心情大概只有一個爽字可以形容。此種惡質的媒體經營者,置媒體從業人員權益而不顧,相信唯有透過法律的規範,才能徹底保障媒體工作者的權益。

3、繼許多「實境模擬」節目陸續被指控假吵架、假衝突,TVBS-G蔡康永主持、以議題討論為主要架構的「兩代電力公司」也被網友質疑「造假」。
小編短評:
原本「兩代電力公司」在許多觀眾口中有不錯風評,但近來也傾向於製造雙方的對立與衝突,如果製作單位認為如此刻意造假可以提高收視率,那也不免太小看閱聽眾的智商了,節目口碑需長期經營,此種炒短線的作法只讓觀眾唾棄罷了。

4、周六晚間綜藝節目大吹辣妹風,台視「綜藝旗艦」和華視「綜藝康康Come」分別推出新單元,讓G罩杯辣妹和五分之一成員小愛、Alice清涼對打,民視「綜藝大贏家」則以電子花車女郎扭腰擺臀大車拚應戰,結果以4.5個百分點的收視率勝出,打敗了「參考」東洋「天國與地獄」的「綜藝康康Come」。
小編短評:
想像周六晚間,全家人坐在客廳,轉開電視,盡是片片乳波臀浪,尬尷的父母一再轉台,只能停在Discovery和公共電視台。台灣的綜藝節目一向只看收視率,除了拷貝日本節目之外,衝高的方式最近轉到了辣妹清涼秀,這可說是商營體制下惡質競爭的結果。

⊕∮⊙◇★☆▉▊▋▌媒 ▍活 ▍動 ▍▌▋▊▉⊕∮⊙◇★☆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二場:「瘋狂」的烙印:從媒體、文化、社會、歷史、法律的角度來看

時間:9月7日(日)下午2:00~5:00
地點: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台北市徐州路46號)
主持人:宋文里(清華大學社會所)
與談人:
吳英璋(台灣大學心理系)
林淑蓉(清華大學人類所)
陳錦隆(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
張王黎文(中國時報資深記者)
楊明仁(高雄醫學大學)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
學會網頁:http://csat.org.tw
聯絡電話:0937-147-654執行秘書 陳惠敏
E-MAIL:csa.taiwan@msa.hinet.net

●和平影展2003-戰火浮生

在這場和平影展的饗宴中,沒有任何教條式的宣導,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影像的傳播,藉由紀錄片與劇情片的結合,讓民眾能感受到亂世生活下人民的苦難與艱辛,希望激發民眾的同理心以及人權意識,廣播和平種子於台灣。

*開幕片《九一一事件簿》
*特映動畫片《出口》、《時光》
*播映影片《醉馬時刻》、《戰火遺孤》、《何處是我家》、《戰爭與和平》、《陳才根的鄰居們》、《殺戮戰場的邊緣》
*閉幕片《黑暗的教訓》
時間:9月12日(五)下午4:00開幕片
9月13日~9月19日 12:00起 每日有五場。
地點: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主辦單位: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
影展期間,所有場次一律免費入場!
【座談會】:映後座談半小時
9/13殺戮戰場的邊緣
與談人:李道明(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9/14戰爭與和平
與談人:游惠貞(女性影展總策劃)
9/15何處是我家
與談人:黃長玲(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9/16戰火遺孤
與談人:陳瑤華(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9/17陳才根的鄰居們
與談人:吳乙峰(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副教授)
9/18醉馬時刻
與談人:徐銘謙(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
欲知詳細場次,請上網查看http://www.peace.org.tw。
⊕∮⊙◇★☆
各位親愛的讀者,由於傳學鬥的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已經塞滿了149期之前的電子報,因此我們新增了傳學鬥二台,網址是: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傳學鬥一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index.html
歡迎各位舊雨新知明查暗訪多多指教!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