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九期

2001年 June 8日

┌──────《2001/06/08第四十九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資本家的腦袋瓜裡只有賺錢的邏輯
──從中國時報裁撤中、南部編輯部談起

台灣報業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日前無預警地宣布將裁撤中、南部編
輯部,編輯、編政人員、電腦操作員等一百多人,將是首波被裁的對
象。中時中、南部編輯部的設立和裁撤不過短短數年的時間,然而,
操縱它們生死過程的無疑是赤裸裸的商業邏輯。

民國83年10月起,中時在各大媒體刊登「台灣魚」的形象廣告。這
則廣告把形狀似魚的台灣橫放,呈現出一幅魚正在努力往前游的圖案,
其相對應的文案則為「我們觀看台灣的角度變了」;而在魚的北中南
三區,註明了英文拼音的台北、台中和高雄地名,並在其上分別覆蓋
了「中國時報」、「中部編輯部」、「南部編輯部」三個中文標籤,
其相對應的文案則為「在地生活、在地的中國時報」。總之,這則形
象廣告強調,中時成立中、南部編輯部,主要是為了打破南北對立,
吸納在地觀點。

乍看之下,中時設立中、南部編輯部具有進步意義。因為長久以來,
中央政府機關所在的台北,佔盡了政治、經濟、文教的好處,中南部
相對於台北是屬於邊陲地帶。這種中心/邊陲或北、南不平衡的情況,
早為中南部人士所詬病,特別是媒體的報導,由於幾乎主流媒體的總
部都擠身在台北,所以常以所謂的「台北觀點」看待中、南部,不僅
不能貼近兩地民眾的心聲,反而在報導中出現偏見。

另外,中央集權的情勢更因民主的要求和地方自主的聲音高漲而被打
破,原本由官派的北、高市長和台灣省長自民國83年起開始民選。
新地方權力中心的出現,勢必有新的輿情需透過媒體反映,中時便趁
此時機擴張組織,設立中、南部編輯部。

然而,中時擴張中、南部編輯部絕非只是單純的反映在地聲音,而是
重視在地可能有「利」可圖。就中時本身的角度而言,中、南部編輯
部的設立,使它們擁有更多的人力報導兩地之事,也就是有更多機會
取得第一手或獨家報導,而搶佔中、南部市場;就資源分配的角度而
言,在擁有新民意基礎的省、市政府成立後,中央必須將更多的資源
分配至中、南部,對中時而言,這些資源就是它的商機。因此,中時
擴張規模表面上「反映在地」的進步意義,骨子裡徹底是「在商言商
」。

不過,中時的如意算盤卻被87年的凍省給「凍」掉了。凍省之後,政
府層級變成中央和地方二級制,資源又回歸中央分配;另外,中時當
初在擴張規模時,其實過度樂觀了中、南部的經濟條件,其實不足以
支撐它的中、南部編輯部如此龐大的人力,所以一旦出現整體景氣不
佳、經營環境惡劣的外在因素時,中時必須以裁撤組織及裁員做為因
應。

弔詭的是,就在中時磨刀霍霍準備大砍中、南部編輯部人力時,中時
旗下的中網集團於6月2日與奧美集團旗下的捷音行銷發展服務公司簽
約結盟,雙方將成為全台灣最大的電訪中心團隊。中時一面喊景氣不
佳而大舉裁撤編採人員,一面卻與其他媒體集團合作,開發新形態、
有「前景」的事業。這樣的舉措除了顯示傳統媒體(如報紙)因無利
可圖而江河日下的地位,也反映出資本家的腦袋瓜裡只有賺錢的邏輯。

Our Questions:

1. 台灣的媒體重視地方新聞嗎?報導的角度與觀點是否有從地方出發?
我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地方新聞的?

2. 地方新聞應該反映在地特色,但何謂「在地」?如何「在地」?中
時設立中、南部編輯部的做法是否就是一種地方新聞的忠實呈現?

3. 在愈來愈重視在地發聲的時代,台灣的媒體卻反其道而行,你覺得
我們該有什麼對策?

4. 傳統報業的經營邏輯與獲利模式是否出現危機?媒體資本家為了保
持營收而犧牲本業、開發新型態商機,對於新聞的發展有何影響?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這陣子的媒體新聞很詭譎,編輯室成員們寫起媒大事與編輯室報告時
往往覺得很錯亂。怎麼說呢?有的媒體大幅裁員,有的媒體卻大張旗
鼓;過去的寬頻網路市場勁敵,現在卻變成合作夥伴;最不適合做廣
告的政黨,猛打廣告不過癮還想買節目時段…反正搞了半天,這些都
只跟「市場」有關,什麼專業原則、倫理考量這種學校教的東西,在
業界眼裡是根本是放屁,看在又一波從校園畢業的傳播生力軍眼裡,
則是乖乖向錢看的最佳實習。

那可怎麼辦哩!看看傳學鬥電子報可能是你畢業出校門前最後奢侈的
消遣了,而那些還沒急著步入職場的朋友們,就更要把握機會囉!

自己的廣告厚臉皮的打完了,接下來是幫別人廣告,本期電子報轉載
了兩個暑期活動,看來都不錯,歡迎有志青年踴躍報名。至於傳學鬥
自己暑假要不要辦「闊別已久、傳說中的」營隊…嘿嘿…先不告訴你
囉!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虛擬的網路原生報倒了,實體的老字號報閥也宣告不支!中國時報
日前無預警裁撤中部及南部編輯部,雖然口中說是為了因應經營環境
迅速惡化而裁,但一方面卻又大張旗鼓和全球廣告傳播集團WPP進行
結盟大搞互動行銷。小心!本業不顧,老搞外務賺錢是粉危險的喔!

2. 國民黨最近除了猛打廣告,日前更傳出有意進駐中天資訊台包下帶
狀節目,並大舉入侵各地方電台,準備在年底選戰進行媒體口水戰。
不過消息見光之後,國民黨內有人嫌開價太高,暫時打消念頭。哎呦!
國民黨就是有錢啦,怕什麼!給它包下去啊!

3. 拜眾多偉大的台灣豬頭媒體自動延伸採訪報導之賜,《壹週刊》甫
創刊上市就造成全台轟動,各界搶購一空,肥佬黎在此感謝台灣媒體
界的熱愛,請繼續支持!以往早報抄電視、電視抄晚報的台灣新聞運
作模式終於可以結束,直接抄《壹週刊》就好啦!

4. 苦苓放話現今電視環境惡劣、節目低俗,決定今後只搞廣播不搞電
視,而且點名批判「鐵獅玉玲瓏」沒有營養、看不下去,為大學生們
感到難過。奇怪,那個什麼「奇怪奇怪」什麼的,找一堆美眉在節目
坐檯,好像也高級不到哪裡去喔?

5. 繼聯手壟斷台灣有線電視市場之後,兩大電信財團東森與和信即將
在面臨ADSL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探詢聯手整合Cable Modem市場的
可能。果然利字當頭,敵人也是可以共枕的,更何況他們以前就合作
愉快過,只不過是戰場換了罷!看來消費者要享受低價寬頻的夢想又
快破滅囉!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誰放狗咬人?
──淺論《壹週刊》登台現象

阿如(傳學鬥成員)

在創刊號大賣之後,《壹週刊》的記者群這個星期過得可能不是非常
寧靜。除了要應付親朋好友伸手索取雜誌以外,回到辦公室還得面對
《獨家報導》攝影記者的鎂光燈。據說,《獨家報導》聲稱為了「反
狗仔」,所以派出了記者在《壹週刊》辦公室外「蒐證」,將在這一
期的雜誌中「公布」《壹週刊》的「狗仔隊」群像。

諷刺的是,我們可都記得,《獨家報導》正是過去大夥在等理髮時打
發時間的八卦雜誌之一。《壹週刊》與這些雜誌的不同點,或許是
《壹週刊》真的派出了狗仔隊跟監名人,而不只是像那些不長進的週
刊那樣、坐在辦公桌前瞎掰而已。至於所謂的八卦消息,台灣媒體一
向是不惶多讓的──阿扁總統辦公室的緋聞,《壹週刊》哪有什麼功
勞呢?而那些煽色腥的電視節目或社會新聞報導,又跟《壹週刊》扯
得上什麼關係?

然而,《壹週刊》卻是頭一個敢真正掛上「狗仔隊」招牌來號召讀者
的媒體,這對台灣的媒體生態來說,的確具有「分水嶺」的標誌作用。
同時,對於台灣八卦媒體來說,《壹週刊》應該正是他們的救贖。被
這些主流媒體釘在十字架上的《壹週刊》,洗清了台灣八卦媒體原來
所犯下的罪。這些主流媒體過去雖然也不乏小道消息,卻總還是要拿
副面具遮遮掩掩;如今則乾脆假《壹週刊》「帶起市場惡性競爭」之
名,明目張膽地讓八卦橫流無阻。如此一來,心一橫就撕掉媒體專業
自律的皮相──千錯萬錯,反正都是《壹週刊》讓大家不得不跟著起
舞的錯。

在《壹週刊》正式發行的前兩天,《中國時報》刊出了立委李文忠為
了女記者離婚的消息。據某位政治線記者說,這是《時報週刊》擔心
《壹週刊》會炒作此一事件,因此乾脆透過中時集團的日報搶先披露。
主流媒體因為《壹週刊》發行而出現的異常行為,還不僅只這一件。
其他眾多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更是歇斯底里地緊盯《壹週刊》的報
導內容追蹤報導,只差沒有派出SNG車跟著所有《壹週刊》的記者跑
新聞了。

這種媒體的「集體出神狀態」,說起來也不是台灣媒體獨有。回顧美
國的報業史,以煽色腥為導向的競爭方式,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
現;而其形成的主因,不外是因為在市場結構出現變化時,傳播媒體
因應商業競爭壓力下所產生的現象。過去赫斯特為了要與普立茲報團
搶佔紐約市場,所帶起的黃色新聞風潮就是一例(相關討論可見美國
新聞史的「常用教科書」:Emery, M., Emery, E. & Roberts, N.
《The Press and America: An Interpretive History of the
Mass Media》)。

事實上,自從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數量「爆炸」以來,台灣媒體的內容
「口味」就愈來愈「重鹹」;侵犯當事人隱私權、甚至人權的事例,
也所在多有。因此,具有香港資金背景與「管理經驗」的《壹週刊》
,不過是作為台灣媒體報導正式「宣告」八卦化的里程碑與藉口罷了。

《壹週刊》未來報導內容能否「名實相符」、滿足讀者窺探慾望尚不
可知;但是其他主流媒體「放下身段」、競相八卦的現象,倒是可以
預期。因為,在當今商業邏輯動力驅使下,既然有《壹週刊》背起罵
名,媒體老闆為了利潤當然樂得紛紛放狗咬人。

誰放狗咬人?這下很清楚了吧?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來稿:對於陳文「打一場預知勝負的革命?──回應所有回應」的幾
點質疑

葛曲

針對傳學鬥電子報上周刊出由陳以新(以下簡稱陳)所撰「打一場預
知勝負的革命?──回應所有回應」一文,筆者雖是局外人,但仍想
發表一些看法,希望透過貴報在這裡向原作者提出幾點針對論述與態
度上的質疑:

一、陳將公共化之「多元」價值無限上綱,認為所謂「黃色」、「奇
特」與「猥褻」不該被排擠到多元品味之外,認為其亦應被視為多元
文化景觀之一,筆者認為,陳是根本忽略了商業體制實然運作面主流
價值對非主流所造成的刻意排擠和扭曲,卻反倒放大了邊緣主體在商
業體制間反抗、自主效應,並寄予其是可藉力使力之灰色地帶,還說:
「即便在一個完全排除資本主義的理性公共空間,分配的正義也無法
自動降臨」。那麼試問,陳既然了解即使「分配正義」不會自動降臨,
一切乃人為權力運作產物,那麼,現今商業媒體的「分配正義」何在?
難道所謂的「黃色」、「奇特」與「猥褻」包裝手法,就是最好的分
配正義嗎!?而這樣的分配結果,又是出自怎樣的意識型態!?陳顯
然才是過度樂觀,樂觀到接受既有現狀而不思積極改革,甚至正當化
挑戰改革力量的謬誤論述,言中多處充滿矛盾和斷裂,只亟思找到論
理上的「相對敵人」,卻對存在現實面的「絕對敵手」姑息仁慈!這
樣的態度,實令人遺憾。

二、請注意!公共領域概念絕不只是哈伯馬斯的「公共領域」,此論
點已在傳學鬥的成員所寫「傳學鬥回應蕭蘋教授」一文中被提出,因
此對陳所影射「成為傳統(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催化劑…草率將公
共生活採單一理想形式…清洗掉所有的模擬兩可…」等等指控,無疑
將我們對公共領域論述之概念及實踐,自限於單一理論框架,毫無助
於對話的進行。陳自承:「我們是需要理性,但它應是『現實中的理
性』,是植基於多樣的道德辯論實踐,而非唾手可得的批判擋箭牌和
廉價概念。」試問,當他者已一再澄清理論觀點和視角,而陳那套強
烈的理論框架卻反覆將人任意設定時,陳為文的「理性」又何在?陳
者所謂的道德辯論實踐又在哪裡?

三、論辯是一種接近真理的途徑,但前提是要站在相互的立場上進行
溝通理解。如果只是輕易地將他人論述貼上「速食作品」或「批判擋
箭牌」的標籤,這樣的論理誠意多少會令人懷疑!這亦非一個滿口尊
重多元價值的人應有的論事態度!在要求多元的同時,卻看到「回應
『所有回應』」這種採單一的霸道姿態的用法,著實令人不解。

四、什麼叫作「一場預知勝負的革命」?陳在這裡語焉不詳。改革本
就是追求另一種替代現實更好的可能,在過程中主體本就需不斷地自
我修練及自我批判,並不斷與他者進行辯證,既然陳也了解,這須靠
動態過程加以實現,那麼,又何來「預知」之有?何況現在情勢我消
敵長,尚不知道未來勝負何在,陳又如何知誰勝誰負,又是如何勝了?
如何負了?這裡要倒要請教能預知未來的陳,指點我們如何反敗為勝。

回應不單只具備回應形式,應真正促成內容對話的功能。如果相互回
應是一種讓真理愈辯愈明的手段,「批判」本身就不只是目的,而是
過程,甚至「批判」也得接受更進一步的批判。希望這篇投書本身也
有達到這個理念,行文中如有對陳誤解或錯見,還請不吝指教!

⊕∮⊙◇★☆

活動轉載:第三十期鹿港采風研習營

■活動主旨:
◎協助瞭解鹿港之歷史發展、傳統建築、古蹟文物、特殊風俗與文學
有基礎的瞭解。
◎以「鹿港的文人與文學」為營隊課程的主要軸心,從文學作品中,
觀覽文人對其所處之時代背景與當時之黔首心聲。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鹿港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鹿港大專文青會

■活動時間:九○年七月23日至七月27日,共五天四夜。

■活動內容:詳見課程表、講師介紹

■活動地點:鹿港鎮內。

■參加對象及人數:對文化尋根有興趣之各大專院校學生100名。

■活動費用:2,200元(包含住宿、保險、講師及活動中一切費用,
但不含三餐),錄取後恕不退費,但未錄取者全額退費。

■報名方式:
請將報名表內資料填齊,附上二吋照片兩張,連同匯票至郵局辦理
〈不須填帳號,匯票領款人請寫『鹿港大專文青會』匯票收據請自行
保留〉寄至鹿港郵政193號信箱,鹿港大專文青會采風隊收即可。

■截止日期:九○年六月30日

■結業證書:結業時發給全勤學員研習證書。

■聯絡人:
高宏儀〈0953-969031〉
鹿港文教基金會─陳秘書〈04-7780096、傳真04-7755138〉

■第三十期鹿港采風研習營報名表

姓名: 性別: 身分證字號:
學校/單位: 系級: 生日:
連絡電話: 手機:
家中住址:□□□
學校住址:□□□
E-mail:
相關社團經歷:

■備註:
1.務必留下暑假可聯絡之電話、住址。
2.字跡請務必工整。
3.E-Mail報名請寄brush1@china.com

■活動課程表

第一天7月23日【一】

報到相見歡
12:00~13:00
始業式
13:00~14:20
鹿港簡介
14:30~15:10
鹿港史【李昭容老師】
15:20~17:20
鹿港的傳統建築【洪文雄老師】
18:10~21:00

第二天7月24日【二】

古蹟巡禮
【解說員】
8:10~12:00
采風擷俗
13:30~15:20
姓氏堂號源流【楊緒賢老師】
15:30~17:20
鹿港的七月【莊研育老師】
19:10~21:00

第三天7月25日【三】

鹿港的文人與文學【施懿琳老師】
8:10~12:00
台灣傳統戲曲【林茂賢老師】
13:30~15:20
古蹟巡禮【解說員】
15:30~17:20
古蹟巡禮【解說員】
19:10~21:00

第四天 7月26日【四】

古蹟巡禮
【解說員】
8:10~12:00
民俗技藝【林瑞仁老師】
13:30~15:20
傳統建築的人文精神【王鎮華老師】
15:30~17:20
晚會~采風之夜
19:10~21:00

第五天 7月27日【五】

古蹟巡禮
【解說員】
8:10~12:00
結業式
13:30~15:00

■講師簡介

李昭容(國立鹿港高中歷史科教師)
洪文雄(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楊緒賢(環球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
莊研育(鹿港民俗文物館文物組組長)
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林茂賢(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講師)
林瑞仁(彰化縣秀水國小校長)
王鎮華(德簡書院主持人)

⊕∮⊙◇★☆

活動轉載:2001國際學生反帝營──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與
人民運動

■活動內容:
冷戰、後冷戰時期亞洲戰災與人權問題
二十一世紀美帝戰略新佈置與區域衝突
資本全球化時代趨勢下強勢的金權文化與思想霸權
日本、菲律賓、南韓、印尼、台灣戰後學生運動史
學生運動史影像及錄影帶展

■參加人員:
日本學生反侵略反擴張聯盟代表
印尼學生聯盟代表
菲律賓學生聯盟代表
南韓、日本、琉球大學生
台灣學生反帝組織

■活動時間:8/26(日)~8/29(三)(四天三夜)

■招生對象:大專院校學生

■招生名額:50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額滿為止。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八月十五日

■活動費用:1500元(郵撥帳號:18885963 戶名:唐曙)

■報名方式

1.E-mail方式:
將報名所需資料寄至taiso@ms11.hinet.net
於報名截止日前,以劃撥方式繳交費用。

2.劃撥方式:
於劃撥單之通訊欄上填寫報名表所需資料。

3.傳真方式:
於報名所需資料傳真至(02)25500060,於報名日截止日前以劃
撥方式繳交活動費用。

■主辦單位: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台灣反
帝學生組織

■活動聯絡:(02)25531842 黃素恩或葉佳玲

■國際學生反帝營報名表
姓名: 性別: 身分證字號:
學校: 系級: 生日:
連絡電話: 手機:
住址:□□□
E-mail:
分組志願:(請依照志願填寫,共有日本、南韓、菲印三組)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八期

2001年 June 1日

┌──────《2001/06/01第四十八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全民開講,全民幹譙

以公共論壇自許的2100全民開講,對外總承諾要讓當事人發聲,然
而從陳進興到老少配,該節目與主持人所引發的爭議,卻總比它所承
諾的要多得多。而5月25日於成大舉行「關心台灣,傾聽成大人的聲
音」的戶外叩應,則是近來全民開講另一樁值得全民幹譙的事證。

在「見證媒體壟斷民意的真相──給李濤先生的公開信」一文(詳見
本期來稿)與自救會網路發言人陳晨於電子佈告欄上的言論中,我們
看到,2100公共論域的承諾,成為刺激當事人做為道具的幌子。製
作單位先是片面造成學生錯信以引發動員效果,接著則是於現場粗暴
地控制節目的進行。此舉不僅令當事人錯愕,也讓全國各家各戶即時
收看了這場台上台下各說各話的荒謬劇。

回首台灣叩應節目的發展,曾經還被視做是民主化的成果,然而近幾
年來,類似節目固然越做越多,但品質卻不見提升。特別在商業體制
再封建化後,節目為了增加與電話公司拆帳所得的營餘、或是收視率
帶來的廣告收益,不僅題材上,有情感動員的傾向,與談人的選擇,
也往往不問意見、只看立場,而內容遂充滿了刻意發掘的語病以及設
定安排的衝突。

而除了商業力量在結構上對發言的限制形成另類的言論控制外,節目
主持人做為節奏的控制者及協調者,則似乎更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與
素養。也因此在主持人問句後包裝的,是欲強加於參與者的價值判斷
,而其態度下隱藏的,則是欲推銷於閱聽人的觀點。最後,不但公共
論壇的理想沒有達成,就連起碼的溝通理性的有效性聲稱也都只剩下
形式的意義。

也因此叩應雖然成為某種層面的全民運動,但節目卻始終只能提供參
與者口水論戰及叩應者發洩情緒的管道而已。而在成大的案例中,更
值得注意的則是主持人與來賓的共謀。成大學生在現場就像是活生生
的道具任人擺弄,不但發言管道被箝制,情感上也受到相當的傷害。
以此案為例,要說商業結構保留給參與主體多少邊緣反抗的可能,則
無疑是勉強的。

做為同性質節目的代表,一路走來,全民開講為台灣做了最糟糕的示
範。即便我們能夠理解節目需經守門的過程,但公共論壇卻絕非只是
一個漂亮的口號,特別是當將公益做為手段而非目的,公共之名只是
為了刺激更多的營收,全民幹譙全民開講的時候就到了。

Our Questions:

1. 從5月25日在成大的全民開講戶外叩應節目中,你是否可以看出媒
體如何控制與定義所謂的論域與內容結構?

2. 目前台灣的叩應節目普遍存在什麼特色?(或陋習?)這些模式是
為了營造更客觀中立的意見交流場域,還是壓跟兒針對營收與收視率
考量而已?

3. 揮舞著筆桿的強勢主持人、立場鮮明的幾個固定來賓、永遠繞著政
治意識打轉的老舊議題…在這樣的節目組合之下,台灣的叩應節目是
否夠格稱為公共論壇的展現?

4. 在商業結構思考的脈絡下,全民開講是否有展現邊緣發聲的可能?
這樣的發聲與反抗又是怎麼被商業機制所對待與安排?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這陣子以來,2100全民開講做了許多欠罵的事情,這次在成大校園
所呈現的惡行不過是媒體幕後操縱民意的又一「鉅獻」,關心此事發
展的讀者們,除了透過編輯室以及來稿公開信之外,也歡迎大家主動
去成大的電子佈告欄看看更多的真相!順便把這個消息傳給更多朋友,
讓李濤知道誰才真正是台灣的頭家!

至於「老少配」議題,在本期中也有「後續的後續」回應與討論,魏
玓與陳以新分別有延伸文章,繼續在網路空間中論辯著,大家可以仔
細看看囉!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繼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法大玩幕後主導之後,王令麟可沒閒著,除了
貼身跟隨阿扁出國走透透之外,更積極籌組無黨籍「超黑鑲金無敵利
益大政團」,並傳出想覬覦TVBS的消息。奇怪,東森最近不是說要
景氣不好要裁員嗎?

2. 由香港壹傳媒集團黎智英所籌辦的台灣《壹周刊》正式創刊,砸下
上億銀子做廣告不說,更鼓勵全民狗仔運動,把台灣人當狗玩?看來
新學友只要趕快賣壹週刊就可以發出薪水了!

3. 華視主秘黃新生把脈無線四家電視臺,認為四台將來必須組成兩個
商業電視集團,才有生存與競爭空間。對對對,黃老師說得對,只差
把「商業」兩字改成「公共」就對了!那就從華視與臺視公共化做起
吧!

4.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初審通過政府補助公共電視預算不再逐年遞
減,將維持在每年九億元的規模。看來教育委員會總算做了點正事,
那順便把上面那條媒大事也修一修吧!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媒體改革與進步論述
──再從「老少配」的媒體呈現談起

魏玓(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本報第四十六期刊出陳以新讀者投稿(以下簡稱「陳文」),針對筆
者撰寫於第四十五期刊出的文章提出回應,若干論點造成模糊與誤導,
筆者深覺有必要在此以較長篇幅再作說明,希望有助於整個議題辯論
的釐清,並且不以「陳文」為唯一的回應對象,請論者不吝指教。

首先,「陳文」以及同一作者先前於第四十三期刊出的文章,所反覆
一再指陳者不外一個論點,亦即商業邏輯之下,或是商業場域之中,
存在進步力量或是弱勢團體得以借力的矛盾與縫隙,身為「前進敏銳」
的知識份子,不應「視而不見」。筆者不敢自居「前進敏銳」,不過,
筆者的文章以及傳學鬥成員對此一議題的系列文章(請見第四十六期)
,從未否定各種既有社會體制內的反抗動能以及反抗機會的存在。一
項進步性的改革,當然都是在既有體制的矛盾之中辯證體現與成長的,
這一點無可置疑,至少傳學鬥就是由此而生的一個例子。說到這種力
量的集結和壯大,傳學鬥參與程度當然還有待努力提昇,但還不至於
不重視。

不過,有反抗的縫隙是一回事,這樣的反抗是不是達到反抗的目標,
或是造成反動的副效果,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也是筆者為文的主旨所
在。商業媒體體制,或者說,資本主義體制,當然是有縫隙和矛盾的;
進一步說,矛盾與變革原是資本主義邏輯的一體兩面。不過,資本主
義也是充滿彈性的,從意識形態、從民族國家體系、從生產組織的調
整等等層面,資本也竭盡所能、適當妥協,甚至吸納反對力量,以維
持自身的延續和積累的持續,這個過程自葛蘭西以下的左派學者多有
所言,在此不多贅述。對於力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人士來說,對抗
此種頑強機變的體制,當然要有彈性、有策略,但是也必須更小心謹
慎、堅持方向才是。

以本事件來說,資本主義媒體在利潤邏輯驅動下,將私人事件商品化,
其缺乏誠意、獵奇剝削式的呈現,連「陳文」也不表同意。問題在於,
如果略過對於這種不當呈現方式背後之資本主義邏輯的批判,轉而將
論述的重點放在這種呈現過程的縫隙所帶來的進步性意義(筆者與傳
學鬥相關文章均並未否定這個層面),勢必在客觀實質上造成肯定、
進而維繫既有體制的效果(請注意,筆者並未指陳這是「陳文」作者
的主觀意願)。再者,商業媒體應以一整個體制視之,當我們花費力
氣辯論「某一個特定節目呈現的縫隙」帶有反抗性意義之時,卻有更
多的內容發揮排山倒海的意識形態反動效果,被「視而不見」了。如
果這在實質上不代表著一種對於資本主義媒體體制的妥協,不知該如
何解釋?長年積極推動媒體改革運動的美國傳播學者麥克契斯尼
(McChesney)經常大聲疾呼,呼籲媒體研究者應該堅守對於資本
主義媒體體制的批評方向,正是實踐之後的語重心長。

事實上,「陳文」的主張在文化媒體的學術領域裡並不是首見。自一
九八○年代中期以來有關「主動閱聽人」的辯論裡,強調閱聽人不受
文本框限,「影像和閱聽人的意義生產關係,商業媒體機制無法保證」
之類看法的學者,在歷經「缺乏對結構性因素力量的考慮」、「忽視
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等等批評之後,早已做出反省和修正,自覺一味
強調閱聽人的主動性,除了太過樂觀,更有著為商業媒體機構壟斷市
場背書的危險。例如,重要文化研究學者安(Ang)就指出,閱聽人
在詮釋文本上或許是主動的,但「主動的」(active)並不等同於
「有權力的」(powerful)。莫利(Morley)說的更清楚,「對於
文本擁有權力,畢竟與對於文本在被建構與被呈現的過程中擁有權力,
是兩回事」。回到本文的例子,小鄭與莉莉當然是藉著在媒體曝光的
機會展現了「某種」「現身」的意義和主動性,但是他們並無「權力」
去對呈現方式有所置喙。「陳文」此時此刻重提早已被視為昨日之非
的論調,而沒有任何反省觀照,大概也不好直指人家是「缺乏自我教
育和倫理厚度的貧瘠批評」吧!

當然,「陳文」認為,在還沒達到體制改革之前,既然當事人沒有權
力選擇他們的抗爭方式,不應該放棄既有體制內縫隙所帶來的機會,
以「開闢更多的戰場」。關於這一點,容筆者再佔據一些篇幅提出三
點討論。第一,就這一事件公開之後所帶來衝擊保守意識形態的正面
意義,筆者與「陳文」並無二致,但是把這種「主動性」擴大解釋為
「擁有權力」,則顯然缺乏信服力。如果說,這樣的反抗動能有可能
在商業體制中獲得發酵和成長,那我們後來看到的應該是有更多的節
目嚴肅的討論這個主題,或是有某些相同遭遇的弱勢群體因此集結,
進一步瓦解我們都認為不宜的保守觀念。事實不然。我們看到的是該
事件的持續商品化,以及小鄭與莉莉本人簽下經紀約,進一步被商業
營利邏輯吸納。這算是開闢了什麼樣的「新戰場」呢?是媒體資本家
的還是弱勢族群的戰場?

這便牽涉到了第二點。筆者前文曾提及,我們必有必要了解當事人在
這個過程中的意願究竟如何(「陳文」並未回應這一點),目的就在
於,如果當事人一開始只是希望藉著媒體曝光來保衛自己在私人事務
上的選擇,那麼這個現身所帶來的進步意義就相當有限了,甚至反過
來有利於基本上對這件事情抱持保守態度的私人媒體。在此一過程中,
當事人如此選擇,我們並無權責怪;而如果知識份子還要強調這件事
情具有非凡的進步意義,甚至是反抗動能集結的機會,其實也並非不
可以,只是,我要請問,「誰」來「如何」集結這些進步動能?「誰」
來達到開闢戰場的目標?如果缺乏集體組織化的過程,所謂的戰場只
能成為「具有反抗意義,缺乏反抗力量」的零星遊戲。很顯然,如果
知識份子自己沒有跳出來真正進行組織或是結構性改革的工作,只是
在一旁用華麗艱澀的詞藻「口頭詮釋」這個過程,新戰場也沒辦法自
動開闢成功吧!

第三,「陳文」與相關文章並未完全否定針對商業媒體體制的改革,
只是說,「從產經層面著力之餘,有識者的改革亦須不斷探測媒介消
費文化矛盾重重的底線與裂隙,為邊緣主體培力,為自己挹注能量」。
筆者所覺困惑者,如果論者基本上贊成商業媒體體制也需要改革,同
意商業媒體並非理想狀態,但是所提出的論述,實際上既無法開闢新
戰場、為邊緣主體培力,卻又間接促進商業體制的維繫和壯大,實在
是一個嚴重的矛盾。除非論者「完全肯定」既有體制(如果是如此,
那麼大大方方說出我要捍衛資本主義媒體體制,那倒也清楚),否則,
我們實在無法理解,為何要貶抑主張結構性改革的論述,而突顯反而
帶來「反改革」效果的「改革」論述?這使筆者不得不懷疑,這樣的
論述,多多少少只是用來彰顯論者相對於其他改革份子更為「前進敏
銳」、「博學多聞」?一如「世界體系」理論提出者華勒斯坦在面對
來自文化研究學者「只著重政治經濟層面分析,忽略文化面向」的批
評時,無奈地說,「就我本人而言,我從來將文化面向的因素,賦予
與其他社會力量—-例如政治和經濟—-同等地位…論者特別強調
文化面向,以用來抗衡涉及政治或是經濟面向的主張,實在於解決問
題無益」。

筆者或許思想貧瘠,深度不夠,這一點自應反省改進。但筆者還是深
信,既然選擇了站在改革的一方,就該堅定改革的目標與方向。當然,
人各有志,學各有趣,筆者雖然不懂得「厚顏無恥」的實踐策略,也
不樂見議題辯論陷入「去看看德希達吧」的知識競賽,但是在媒體改
革上,絕無意否定其他改革方式和論述。筆者所為論辯者,並非是誰
比較前進、誰比較敏銳的問題。如果殊途同歸,作為改革社群的一員,
沒有理由去反對,甚至應該主動學習和與之連結,怎敢試圖「壟斷批
判實踐和社會實踐的批判論述」?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不同的手段,也
必須懂得在必要時妥協與機變,但是發言總不能落入既有體制的邏輯
之內,甚至反而維繫了改革對象的存續。一旦如此,我們便無法保持
沉默,必須起而回應。「陳文」作者一再指陳別人沒有觸及她論述的
重點,缺乏對話,讓筆者大感不解。相關回應的文章是否已經對「陳
文」的主張提出對話,讀者一看就清楚;難道,非得以「贊成」原文
觀點提出的回應,才可以算是「對話」?這也未免霸道。筆者只是感
慨,經過這樣的辯論,我們所期待連結進步力量以對抗最主要改革對
象—-既有資本主義媒體體制—-的目標,因此延滯,更讓資本力量
樂得作壁上觀。此種類似「親痛仇快」的舉動,真是令人遺憾。

「媒體公共化」是傳學鬥所選擇的改革現有資本主義媒體體制的方向,
其他人有不同的改革現有體制的主張,我們不僅歡迎,更要虛心學習。
只是,批判論述總得提出「不同於現有體制的選擇」(alternative),
一套論述沒有「更佳體制」的提出,也沒有對「現有體制」的批評,
筆者實在無法茍同。最後,引述一九七九年成立至今的英國民間媒體
改革團體CPBF(Campaign for Press and Broadcasting Freedom)
宣言中的一段文字,希望傳學鬥與其他朋友們共勉,也期待相關對話
自此之後可以真正將焦點轉向媒體體制改革的主張。

「我們希望,我們的行動可以讓人們了解,就媒體而言,確實存在其
他體制的改革選擇。我們期望,更多的人加入辯論,並回應我們的主
張。我們還希望,這樣的行動,可以將設定媒體改革討論框架的權力,
從那些大型媒體企業那裡要回來,交給有心創造一個多元、負責、民
主之媒體的人們手中」。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來稿一:打一場預知勝負的革命?──回應所有回應

陳以新(政治大學新聞系三年級)

在上一期的傳學鬥電子報中,刊載了兩篇回應筆者的文章。這兩篇文
章其實仍與盧永山、魏玓和傳學鬥先前的觀點有很大的重疊,主要是
圍繞著「公共領域」、「結構制約」兩大主題反駁筆者,認為我忽視
商業媒體對於弱勢者的污名扭曲,甚至指責我在為商業媒體「脫罪」。
它們的立論表面看來是與我相對,其實還是沒有觸及我的思考方向。
此外,諸君批評我過於「樂觀自信」的同時,亦不忘提醒吾人共同打
造一個理性討論、足以容納多元品味的公共媒體空間,屆時,任何邊
緣人將不再面臨「黃色化」、「奇特化」的「猥褻」困局。下文將針
對這些觀點一併回應。

首先,諸君或許沒有注意到,所謂「黃色」、「奇特」與「猥褻」,
是不是不該被排擠到多元品味之外?把這些可能衝擊若干主流價值而
亟需正當化的媒介景觀,一股腦地扣進商業體制加以全盤否定,不僅
無助於多元品味的開發,反倒更容易成為傳統(中產階級)意識形態
的催化劑。進一步說,商業電視既已嵌入當代多數人的社會生活,這
些問題都必須放諸當下的時空環境進行社會探討,方不致泯除它們的
共時性,削薄其倫理厚度。這樣的探討,是和催生公共媒體並行不悖
的。至於有一篇回應文章指責我「內化」商業電視的「自然」,我只
能說,這種空穴來風的批評和我的重點毫不相干。

在此,筆者必須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何知識分子總喜歡一面倒地
拷問商業媒體建制,從不嘗試從另纇角度考察人們在其中的各種各樣
的掙扎?讀了若干批判理論,難道就可以如此粗糙論事?何況,即便
在一個完全排除資本主義的理性公共空間,分配的正義也無法自動降
臨;公共媒體亦有其符號建構(例如,若是比照傳學鬥的論述邏輯,
「煽情」、「猥褻」是否就不被接受?),在公共媒體呈現的人文景
觀也不可能取消權力運作、取消支配與被支配。如果以為大眾上了公
共媒體,就天下太平,這才真是樂觀過頭。

循依上述論點,也就牽連到公共領域的定位問題。我們應當動輒把它
上綱到「理性主義」層次嗎?。就連公共領域大家哈伯瑪斯,亦未草
率若爾。哈伯瑪斯在組構其公共生活理論之時,雖然重視辯論氣氛的
連貫性,但他也敏銳地察覺語言的問題;他坦承,民主的公共生活絕
不可能採取單一的理想環境形式,行動者也不會永遠保持理性透明的
一致性,清洗掉所有的模擬兩可。事實上,在他晚近的著作中,亦關
照到資本官僚體系的文化矛盾(雖然篇幅不算多),對「表達的美學
形式」這一論題予以適度開放。總之,我們是需要理性,但它應是「
現實中的理性」,是植基於多樣的道德辯論實踐,而非唾手可得的批
判擋箭牌和廉價概念。

不少人認為公共化不能有商業干預。作為公共媒體的構造條件之一,
這是必要的,然而,就公共生活的形構過程來說,完全排除商業邏輯,
其實不無問題。在消費場域無處不在的市民社會,很多人的情慾流動
與身體/知識實踐,時常需要借助商品的力量;行動主體透過私人的
購買交換(例如,知識主體在書店購買哈伯瑪斯)編出公共的象徵符
碼,而被編出的符碼不一定需要「付費使用」的介入。另一方面,很
多公共行動也要依靠市場販售拓展流通範疇。我們必須正視商業邏輯
的灰色地帶,翻攪它的保守性格。

最後,既然大家都那麼愛談結構,就來談談結構吧。反駁筆者的觀點,
大抵是說,結構給定的條件很有限,而受害者往往只能束手就擒;本
質上透露著資產階級性格的商業媒體,更不會有什麼抵抗空間。不過,
站在知識主體的立場而言,僅僅針對結構限制和體制剝削窮追猛打,
果真有助於行動主體(包括知識分子本身)的自我實現嗎?

要之,結構並非單一僵固空間,它是疊層錯落的社會場域和行動主體
的持續構成;不同的場域雖被整編至更強大的生產體系,但,整編條
件亦為各種能動性進出挪用,使整編反過來成為鬆綁手段。因此,結
構提供的條件向來不是牢固的。而階級、性別、年齡…等脈絡亦非特
定歷史情境中的本質分界,它們都是過程、是一系列的關係組合,取
決於行動者的抗爭立場,以及社會位置的相近與否。在這充滿矛盾的
文化過程中,認同與去認同彼此置換,意義的歧異被創造出來,甚至
可能掠奪「剩餘價值」,讓意識形態無從黏著。換個說法,它們提振
了「動態意識形態」的使用價值。(筆者並非信口胡謅,有興趣的人
可去閱讀德希達、布萊希特和女性主義等相關著作)

從以上的動態架構分析,可發現老少配的媒體現身及後續發展,正隱
約揭露本地社會深受傳統訓育壓抑下的迷樣、浮動與不安,這些複雜
的情緒結構不是用「商業性打壓自主性」所能輕易化減的。與其聚焦
於樂觀/悲觀、定罪/脫罪等二元對立,不如多看、多想,試圖強化
社會上各類多元辯證,並從中反思性地經驗自己。重點不在提供什麼
「速食作品」,而是不斷思考寫作的方式與改寫的可能。鬥爭永無止
境,自信只是一種自我的培力。

⊕∮⊙◇★☆

來稿二:不可遏抑的訐譙

蝴蝶貓

訐譙龍的一首「老師不要打我的臉」,在二位代替「無肛症」患者和
家屬的立委一場記者會和部分老師們抗議下,引起軒然大波的討論。
不過一向罵人罵的很高興的訐譙龍,在傳播學者尚未大力抨擊之際,
先遭政治人物以表達民怨的方式,要求其收回實體唱片,倒是值得玩
味。

訐譙龍之所以能從虛擬走向實體,就在於它的「敢」反體制,媒介有
「宣洩」的功能,訐譙龍的歌曲,道出小市民的心聲,如果說亂世造
英雄,那麼訐譙龍的掘起,似乎也該拜近年台灣整體大環境的亂像所
賜。在網路上受到極大的歡迎後,為了尋求獲利市場,於是轉向實體
唱片,「網路+實體」的模式,是未來一種必然的模式。而其實再看
原唱片市場,早有國內外歌手如張震嶽、黃立行、阿姆,以非反傳統
觀點、極端的言詞和曲調,來表達情緒和不滿,反倒塑造出另一個主
流市場,在強調自我解放和自我風格的當下,新世代不同於過去人們,
被傳統道德禮俗束縛,甚至試圖打破傳統的教條規範。當有人們批判
這樣的文化型態,將使人們走向粗俗的社會,但筆者以為,訐譙龍之
所以能存在而受歡迎,即表示有其需求性,社會上有一群人需要用他
們懂的語言型態來滿足他們。當然筆者亦認為「粗話」是不雅的用詞,
但對某些人而言則是不可遏抑的一種生活活動之一,如同抽煙一般。
而訐譙龍的存在,即是一種代替某一群人的發聲媒介。

訐譙龍歌詞中「愛打學生臉的老師生小孩沒屁眼」,引起「無肛症」
的家屬責罵,認為不尊重且嚴重傷害到了患者,就歌詞內文來看,其
實並無直接的在針對病患,但若因無考慮到會因此而使患者有被輕視
之感,(我想要考慮到滿難的,因為筆者也是現在才知道有這種病存
在!)目前所能做的即是致上最深的歉意。至於那些極力維護著,古
代流傳的「尊師重道」美德的老師,筆者倒是認為歌詞中並非攻擊全
體老師,而是特定對象,並無不可。一般而言,歌詞能受歡迎,通常
是唱出多人的心聲,是一種「回響效果」即因「個人經驗」對歌詞產
生投射作用,「愛打學生臉的老師」,是否該被「尊」和「重」,我
想則有商確。筆者認為有反彈,則表示歌曲能讓老師有所警惕。但實
而論之,就這首歌而言,所引起的爭論不休,倒是過度「斷章取義」
的結果,與「台灣論事件」頗為相似,再加上三方各有所執,本位主
義都過重,事件的看法絕非只有一個面相,立場亦非絕對,事情嚴重
性更是可大可小。

總體而論,現今多元社會的結構下,不同生活型態、性質的人們共同
生活著,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而在強調自我解放與自我風格的世
代下,不該僅是自我的概念無限擴張,更該保留人際之間該有的「尊
重空間」,畢竟言論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流行歌曲的背後也許隱含許
多社會、文化、心理的意義,更也許含有意識型態的傳達,但筆者不
以為「傳統的典範」是當下社會的絕對準則,過去的「好」、「壞」
分法,更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世代間保有固有的美德是好的,但「打
破」傳統,並不表示是「沒格調」,畢竟所有的是是非非的認定,乃
是長期社會體制所規範出來,但筆者所要強調的是任何「批判」的背
後,該是以「良善」的態度和期許「進步」的意念為出發點,若是將
之視為「攻擊誰」或完全的「商業利益」為導向,則只是靡靡之音。

⊕∮⊙◇★☆

來稿三:見證媒體壟斷民意的真相──給李濤先生的公開信

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抵制IFPI行動聯盟

「脫褲子啊脫褲子,掀裙子啊掀裙子…」同學們開心地玩著帶動唱,
等九點一到…「2100全民開講,今天來到成大現場!」「你們學生
才是頭家!」主持人這麼說。

李濤先生您好,

五月二十五(五)TVBS 2100全民開講到成功大學舉辦戶外call in
節目,雖然您在節目結束後不斷地說明您已經給關心成大MP3事件的
學生相當大的發言機會與表達空間,但我們在節目現場著實體會媒體
刻意壟斷學生聲音的荒唐手段,如果您在成大現場還不能理解我們的
憤慨,還請您能透過這封信傾聽事實見證者的聲音。

當成大的同學們得知全民開講要在成大舉辦,貴節目以「關心台灣,
傾聽成大同學心聲」為號召,要在大學校園辦一場戶外轉播。

貴節目到大學校園裡開講,無非是想展現「擁抱學生」、「關心學生」
的具體表現,而成大學生從今年四月十一日發生MP3事件以來,體會
到最切身的權益問題,非校園白色恐怖莫屬。

雖然貴節目在五月二十五日的現場節目進行是以「年底大選選誰」為
主軸,但無可否認的,我們都看見了,現場有大批學生舉著「抵制IFPI」
等海報與布條,並在現場要求節目進行能帶入MP3事件的討論,切切
希望在場的來賓能夠利用機會與學生互動、對談,在要求學生在節目
中大談經濟問題時,學生們心所懸念的無非是因「經濟因素」而被
IFPI控告的學生,以及欲借此呼籲重新思考著作權的詮釋問題。我們
以為,您似乎將MP3問題定位成單純的校園事件,卻不知這樣的事情
背後牽涉涉及智慧財產權淪為財團壟斷知識的工具,並有美國三零一
貿易制裁的層層相關問題;這不但是成大學生的問題,也是世界所關
心的焦點。

尤有甚者,您似乎將現場的學生刻意分化,認為現場有兩種學生,一
種是「想談MP3的」,另一種是「想談國家大事的」,這種粗暴的分
類方式,怎能信服您製作的是個廣納意見的節目呢?

您以及工作人員在節目開場之前,就先希望學生遵守「走過一百五十
集戶外開講」的2100的「遊戲規則」,希望學生不要「拿著海報群
聚討論」。您希望學生只能展示海報與布條,卻希望學生「針對這次
節目的主題發言」,表面上似乎相當合理,但是您也知道現場已經有
大半學生是關心MP3事件而來的,卻在主持的內容中刻意迴避學生希
望了解來賓針對此事件提出看法的盼望。

學生們希望聽見的,並不是來賓的交相謾罵,而是確實針對對學生生
存權益加以討論,唯有政治人物對此事件展現關懷的誠意,方足構成
學生談論選戰的意義。

節目製作單位跟成大學生進行節目內容的事前討論時,也都認同MP3
事件將是討論範疇的共識。然而我們在現場所見證的,是工作人員過
濾發言,以及主持人刻意迴避討論最切身的成大MP3事件之實。工作
人員除了禁止學生散發傳單,還在點選舉手發言者時迴避著有自救會
汗衫的同學,也在同學發言之前作一番盤查,「你是要問MP3的問題
嗎?」「你知不知道今天節目的主題?」

我們都知道,2100全民開講的節目,在相當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部
分民意,但是我們經過這次的戶外開講,才明白原來這個打著「民眾
才是頭家」的節目,實際上只是在以麥克風、攝影機控制民眾發聲而
已。

而事實上,當天轉播出現在電視機螢幕上的,除了攝影機所帶到的抗
議海報,以及少數同學提出MP3事件要現場來賓作出具體回應之外,
並無看得出現場同學對MP3問題能在節目進行中行程討論的熱切期待。

您在廣告的休息時間受到學生「為什麼不談MP3」的質問,而您卻認
為現場因這事件而焦躁不安的學生是有攏段節目進行方向的企圖。但
是您也明白,真正能掌控鏡頭與發言權的是媒體。您說學生要為自己
秀出海報來負責,卻不能明白拉布條是學生爭取媒體重視時最卑微的
方式。您是否知道,當處於弱勢的學生希望利用媒體良心爭取社會支
持,卻發現媒體機器也是弱勢的打手時,那種何等失望與心痛的。

在要求學生擺出「關心國家大事」之姿的同時,您卻讓學生「關心自
身權益、關心切身問題」的最基本的聲音消失了。

我們都很清楚,在短短二十秒的發言過程中,所能提出的單薄論述,
只能被主持人與現場來賓用來斷章取義罷了。所謂開講的遊戲規則,
實際上只是讓節目在戶外舉行的表象呈現擁抱民意的立場,卻在主持
的過程中透過規避問題、曲解民意的技巧,將節目的討論拉回至原本
就已經設計好的預設方向;而這也是所有有線電視的call in節目及談
話性節目的普遍現象。

不出所料,電視機前的觀眾所看到的,一如以往所有有線電視台的
call in節目的內容,只有現場來賓政黨之間的叫陣;這和在室內錄
影的節目沒有差別,譬如這次在成大您首先提出「第一季經濟成長率
1.06%」的現象,再請來賓用十五秒、二十秒等閃電速度來推銷自己
的看法。這種節目永遠只是以一個不單純的社會現象為出發點,來討
論到底哪一個黨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此般粗操愚庸,簡直視民眾之
智慧如無物。而每次請來的各黨代表,永遠只有情緒性的發言及空洞
的論述,充滿無意義的符號,毫無解決問題之誠。可不是嗎?當天所
有的海報布條,所有的學生心聲,都清楚地亮在來賓席的正前方,也
都清楚看見聽見學生跟您的抗議了,可是沒想到這些來賓竟然仍在錄
影機開始運作時,還能裝作若無其事一樣,在鏡頭前再演一番老套的
政爭,這樣的套招,令現場見證者哭笑不得。

而在五月二十五這天,您也以同樣的手法,羞辱了在場真正關心切身
問題的學生。您在電視機螢幕前宣稱「歡迎各種意見」,卻在節目進
行中過濾民意。您在進廣告的休息時間裡大聲氣憤地要求學生展現民
主的情操,卻遺忘了您握有足以扭曲民主的媒體大權。

當我們看見,2100開講的前一小時,節目利用嘉年華式的社團表演
來利誘同學「可以上電視」來填滿座位,再透過節目工作人員的鼓動
來營造學生熱情的氣氛。我們終於明白,媒體中包括情緒、議題焦點
等等,都是假的,而更遑論要精準地為民眾代言了。

因為學生無法認同您在節目進行中難以規避的矛盾的主持策略,拒看
2100全民開講的抵制運動也因著了解媒體壟斷民意的事實而展開。
我們誠心希望李濤先生您能為這次成大開講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說明,
並向在場被這樣虛假的節目所羞辱的學生道歉。如果您還認為全民開
講節目還具有媒體的良心,請以具體的回應讓我們看得見媒體自省的
意願。也許您的誠意能因此推動各台同質性談話性節目的品質提升,
否則,作為談話性類型節目的鼻祖,卻徒有操弄媒體藐視民意之實,
大概只能稱為台灣民主的絆腳石罷了。

聲明:
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
抵制IFPI行動聯盟

聯名社團:
高雄醫學大學高青社
阿米巴詩社
高醫女研社
中正大學文藝廊咖啡座
台大大新社
成大經緯社

如果您認同此信,請轉寄發送,並響應抵制2100全民開講以及各同
質性節目!

聯絡e-mail:petycwu@giga.net.tw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七期

2001年 May 25日

┌──────《2001/05/25第四十七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少一點電視,多一點大腦環保

由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衛生署、美國醫療學會、全國教育學會、美國
小兒科學會等機構,聯合英國與加拿大的多個反電視組織,在4月的
最後一個禮拜共同推動「國際無電視週」。這項活動鼓勵人們在一個
星期內不看電視,把時間用來閱讀、運動,或是與家人聊天相處。

策畫這項活動的反電視組織「白點運動」(White Dot Campaign)
表示,「國際無電視週」是推行「大腦的環保主義」,也是對電視廣
告侵略及污染觀眾心靈的一種蔑視。部份研究顯示,媒體密集報導、
大量的廣告與沈溺於電視節目,會造成人們情緒不穩定、焦慮與憂鬱
的症狀日漸增加。此外,電視也可能導致兒童的破壞傾向,使成年人
較少參與社區活動。

根據專家指出,有些人能夠選擇具有啟發性的科學、文學與歷史性的
電視節目,但是他們只佔電視觀眾的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被動的沈
溺在節目內容裡,所以電視束縛思想的作用遠超過開拓思想的功能。

「白點運動」呼籲道,人類若無法學會在沒有電視的情況下生活,就
會在心理上被電視摧毀。只是這項試圖透過行動來摧毀電視的活動,
並未引起太多人的關注與響應。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由於有其生理極限,因此無法看到、聽到和參與
所有的社會活動,因此只好藉助大眾媒介來達到「替代性的參與」的
功能。想打棒球嗎?電視上有!想打籃球嗎?電視上有!想看看閒書
嗎?電視上不是有些介紹「好書」的節目嗎?而且主持人和來賓已經
幫你讀過了,並作了重點整理與評價喔!想和父母或朋友聊聊自己的
私事,卻不知如何開口,而且怕他們聽不懂或笑你?沒關係,電視上
多的是談話性的節目,節目裡有許多專家學者、爸爸媽媽、兄弟姊妹,
掏心挖肺灑狗血的跟你講如何和父母朋友相處、如何追求男女朋友、
如何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擾。啊!電視真是無所不包,有了電視,幹
嘛還要實際去做這些事呢?

如果電視真是這麼好,那麼幹嘛還要不看電視呢?問題除了廣告以外,
其實最重要還是它終究只能讓人們「替代性」的,而非實際參與社會
活動。或許你可以推說看電視只是為了娛樂,但是娛樂也是需要去「
實踐」的,為了娛樂而去看電視,這樣隔靴搔癢的娛樂,你,難道就
滿足了嗎?

Our Questions:

1. 試試看,你能一個禮拜不看電視嗎?如果能,為什麼?如果不能,
又是為什麼?是你不看電視就會渾身不對勁?還是就算不看電視,你
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2. 如果覺得電視很爛,但又不能沒有它。你是否又能想出什麼改進之
道呢?你覺得電視改革應先從內容面著手,還是該從制度面著手?

3. 現在有些社會團體與學校,在推行所謂的「媒體識讀教育」,希望
培養出耳聰目明的閱聽人;另外,前一陣子有一群財大氣粗的廣告主,
組成廣告主協會,說是要透過分配廣告來改善不良的媒體內容。你覺
得這些方式對於電視媒體改革有沒有具體的意義?

4. 如果不看電視,卻又想找其他娛樂與替代性社會參與的管道,該找
什麼?去現在正盛行的網咖,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耶!可是,你覺得
去網咖,真的就比看電視好嗎?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電視上?推動「國際無電視週」的反電視組織
「白點運動」就是想請大家想想這個問題。不過,就算沒了電視,
也請大家別像我們為了發電子報而掛在網路上,最後也來個「世界
無網路週」!!

那看看雜誌總是不錯吧?!且慢,丁儀在論壇中就針對台灣近年來
女性雜誌的風潮提出她的觀察,原來看雜誌也是得小心,免得又踏
入了另一個資本家與媒體佈下的華麗陷阱!

果然各位讀者都很捧場,一起加入了對於「老少配」媒體議題的思
考與討論,因此本期電子報繼續刊出相關觀點的來函論辯兩則;從
討論的焦點中可發現大家的思考已經越來越精彩而深入,如果你還
有其他想法與意見,別忘了我們的鬥陣俱樂部總是等著你喔!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近日將放寬對於美國傳播產業跨媒體
經營與併購的限制,消費者團體擔憂此舉將造成媒體集團垂直與橫向
的大壟斷局面產生。哦,看來除了我們的立委之外,小布希顯然也愛
媒體財團。

2. 繼張鳳書因過於疲累而退出、賈靜雯接二連三趕戲住院、江宏恩透
露太累想休息之後,飛虎黃少祺也實在受不了民視為了收視率而一再
重複劇情、毫無止境的拖戲模式。對嘛!哪有動不動就跳海、墜崖,
然後居然沒死又復活的,更絕的是這樣還可以被內政部頒獎表揚!看
來張博雅可能是飛迷哦!

3. 訐譙龍被訐譙!就因為歌詞中的用語太過火辣,被教育單位及議員
訐譙了!這不訐還好,一訐下去全國更知道了,成了免費宣傳。問題
是,這首歌的重點似乎不在屁眼上,議員們要不要來關心一下被老師
體罰打臉的學生呢?

4. 國、民兩黨最近好像錢太多花不完,拼命拍廣告打形象,找來孫中
山、蔣經國還不夠,最近更把腦筋動到兒童上。撇開製作水準粗糙不
佳不說,光是找未經世事的兒童做為成人打擊敵手的操作工具,看來
就令人噁心!

5. 臺視董事長賴國洲客串台內八點檔戲中的「系主任」一角,這、這
、這可能是為了彌補現實生活中永遠無法達成的夢吧!不過最好請他
不要講太多話,不然大家就會發現他實在不會教書的內幕哦!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美麗之外…
──Besides ‘Beauty’

宋丁儀(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費加洛》女性雜誌的專文中,當亞曼尼被訪問到,喜歡將
自己定位為一位設計師還是時裝工業時,亞曼尼的答案是:
企業老闆。

逛書店對我來說是一種神妙享受,在柔和燈光下鋪陳開來的每一本書,
都代表一個獨特而豐富的世界,等待我翻開與之展開對話。基於一種
獵奇心態,進書店我總喜歡先逛雜誌區,所謂的雜誌就是五花八門、
眾聲喧嘩,你可以左手翻《連結》右手翻《遠見》,也可以站著讀
《當代》直到腳痠,也可以用三分鐘將一本《Beauty》翻完。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女性雜誌迅速蔓延。一般書店會將女性雜誌排在雜
誌區中後段,前段則是以知性雜誌為主。我喜歡觀察每一家書店的空
間配置,因為從空間社會學觀點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像什麼雜誌
會佔據最醒目位置,什麼雜誌會被發配邊疆,永遠等待著經過的目光。
以前女性雜誌總是被一堆綜合類雜誌包圍,現在卻多到半邊書櫃滿滿
是,幾乎每一位手捧的女生都聚精會神專注地打量書頁裡的穿衣圖片。

這些以青、少齡女性讀者為訴求的雜誌非常強調「實用性質」,包括
美容裝扮、健身美體、飲食旅遊等消費性資訊,以及兩性關係、星座
預測等諮詢性內容,讀者以快速度瀏覽的方式短時間即可得到「實用」
訊息,比如說這件衣服哪裡賣、哪種牌子粉底最好用、這禮拜的星座
運勢如何…只要按著雜誌所寫,自我需求彷彿獲得立即而有效的解決。

但真實生活真是如此嗎?我們每天生活所面對的問題,真是短短三兩
句「如何…怎樣…」便能獲得立即解決?(比如做了幾個簡單選項的
心理測驗,真能解決異性間複雜的相處情境?)女性雜誌裡營造的女
性世界,彷彿是一個簡單、只有物質生活、永遠有正解可尋的呆板模
式,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複雜面貌不見了、困難和衝突也消失,在美
麗裝扮之下,女性成長過程裡的不安與煩悶都被隱藏起來,獨特的心
思和多樣面貌卻無人關心。著重個人愉悅的自我滿足,和尋求短暫的
心理安適,一旦面對現實環境的多變和未盡人意,反倒變得痴呆貧血。

這種消費訊息的速食性質,能夠很快地被大量製造、被廣泛吸收,卻
也能很快地被置諸腦後,它的生命週期很短,你可以花極少的錢買到
一本雜誌,也很快會翻膩它,然後,你會想花更多錢在雜誌所登的物
品上。你只想到要消費、要裝扮,卻可以輕鬆遺忘這個世界還存在許
多基本溫飽都談不上的人。

這正是後資本的驚人之處,在消費中尋求麻醉,你自認快樂,其實真
正爽到的是資本家。打著低價競銷策略,尋求的是品味的最大公分母,
實用取向不必太花腦筋就能迅速打造美少女,不愧是父權和資本主義
最佳拍檔。

這類女性雜誌,大致分為「純」本地資本製造,或另一種型態透過授
權在台發行,有的是刊行台灣版的外國雜誌,有的是台灣雜誌被許可
使用國外雜誌的文字、圖片資訊。國外雜誌發行台灣版,一般都有媒
體大加宣傳,例如前陣子法國「著名」女性雜誌《費加洛》就「優雅」
登台,宣稱將創造台灣女性「更優雅的氣質」,顯示台灣市場如何受
國際媒體重視等;另一種形式則容納了較多在地性,本地向國外刊物
付費購買資訊,打的是本地品牌,編輯部門也由本地掌控。更有一種
型態則是完全「原裝進口」,用的是日文,反正文字並非重點,重點
則是一張張教導你如何穿衣的圖片:「○」代表nice,「╳」代表不
及格,「△」代表尚可。符號語言無國界,標準穿著看著辦就對了。

這些來自其他國家的雜誌,透過跨洲際雜誌集團結盟,同一本雜誌發
行不同區域版本,擁有高品牌知名度的雜誌,則以同樣的內容授權他
國使用,索價不貲。就產製面來說,跨國資本集團以中心國的女性消
費者為主,在分配上來說,「授權」品牌、內容給各邊緣國使用,達
到成本最低、獲利極大的目的。無疑的,在全球流通資訊系統裡,女
性形象產製變得更加快速、更趨單一。

市場內部競爭,更產生了分眾市場,即使同屬一家公司旗下的《費加
洛》則鎖定25歲以上女性、《愛女生》鎖定16到25歲、《媽媽咪呀》
則是中年婦女。雜誌所訴求的年齡愈分愈細,我們不但要學習做個標
準的女人,在每個人生階段裡,也都被切割成應有的樣子:年輕=活
力、年長=穩重,結果我們的人生終將凝固成一種想像力的匱乏。

美國女性雜誌是到一九七○年代才開始生成一波新的質疑力量。相應
於女性雜誌將女人最高價值植基於「女性特質」(femininity)和
對女性角色建構的不滿,許多女性主義刊物紛紛投入市場,尋求小眾
但特定的讀者,例如《Essence》(1970)針對都會非裔女性、
《Ms.》針對關心女性運動族群、《Self》(1979)則以女性心理、
情緒調適為主軸,女性不再只是廚房、家庭附屬品,而是存在多重樣
貌、可發展多樣生涯、關心多樣議題的族群,這種新開發的niche則
迫使女性雜誌市場結構重組(例如以消費為主的’seven-sisiter’式
女性雜誌開始調整編輯方向)。雖然之後的雜誌市場仍以有消費能力
的婦女為主,但七○年代發生在美國市場的變革,未嘗不可當作今日
台灣女性雜誌借鏡的契機?!

參考資料:
Cynthia M. Lont (1995), Women and media: content, careers, and criticism.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淡江大學登場!

「十萬青年救電視」系列座談,下週的行腳將要抵達美麗的淡水,在
淡江大學熱鬧登場!國內的無線電視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呢?台視與華
視產權公共化可行嗎?如果你也每天望著無線四台的節目搖頭嘆息,
如果你正好閒閒沒事在淡水晃盪,請踴躍地來給我們支持與鼓勵吧!

■淡江場

◎時間:五月三十一日(星期四)晚上 7:00至9:00
◎地點:淡江大學舊化學館C224教室
◎主持人:王李中彥(大傳系學會)
◎與談人: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莊國榮(政大公行系教授)
朱全斌(元智資傳系教授)

⊕∮⊙◇★☆

來稿一:回應「社會實踐,就是在『妥協』之中開闢戰場」一文

王冠棋(世新大學公傳系三年級)

日前傳學鬥電子報刊登「社會實踐,就是在『妥協』之中開闢戰場」
一文,由政治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同學陳以新投稿,筆者在閱讀後有些
想法希望能藉著此文和陳以新來進行對話。

「社會實踐,就是在『妥協』之中開闢戰場」一文(以下簡稱陳文),
認為目前台灣媒體批判的主流往往偏重結構,商業體制的批判以及改
造,而忽略了其他的馴化機制有其盤根錯節的力量,強化了結構的制
約;筆者認為社會上其他的馴化機制如父權迷思,主流政治意識型態
霸權等,往往都在媒體中再現,在商業體系中被鼓吹的,當女性在廣
告中成為性商品,而女副總統在媒體中因為服裝而被品頭論足時,你
可以說父權心態正在作祟著,但是商業媒體何嘗不是在加深這樣的權
力次序呢?商業體制和其他的馴化機制是互相建構的,而且商業機制
或媒體往往擁有更雄偉的影響力,往往將發言的空間、抗拒的可能加
以建制化,而關注在商業結構的批判和改造並非就是對其他力量的視
而不見,而是期望改造現在日漸膨脹的商業機構之後能提供一個真正
屬於大眾的空間讓大眾能夠發聲,同時弱勢族群的文化能不被扭曲或
忽略。

陳文中也提及了自己的親眼所見,一群男同在深夜於屈臣氏消費,認
為男同挪用了商業體制的空間進行慾望的詮演,啟動了商業體制的另
類意義,具有巨大的顛覆潛能;屈臣氏的例子在麥當勞也曾發生,一
群老榮民、老遊民在麥當勞看報吹冷氣,打發時間,表面上確實轉化
了商業體制的意義,但是業者在此同時也無所不用其及的趕走他們,
如果不成功業者則宣稱這是麥當勞對社會的貢獻之一,由此看來原本
具有抗爭意義的現象在商業體系中所呈現的,往往是被扭曲而且被壓
制的,這樣的抗爭難道不是使商業體系擁有其正當性而更不可能被顛
覆嗎?筆者想問的是,陳文中所樂觀期待的閱聽人是否曾經撼動了這
個商業建制?當我們將討論焦點放在閱聽人是否能呈現自我,是否能
出匭自述、得到愉悅的同時,我們是否陷入了合理化現狀的迷思之中
呢?

對媒體的改造或商業體制的批判並非如陳文所言非要在「非商業」的
環境中進行,而是必須在非商業的邏輯之下進行對抗,以老少配為例,
事情的開始就是莉莉和小鄭被安排在李濤建構好的舞台之下,隨著李
濤版劇本表演著,而商業邏輯正是背後那隻隱形的手,操控著當事者
和閱聽人,過程中充滿衝突、不爽都是刺激收視率的插曲,如果說莉
莉和小鄭的發言在當時是一種向商業體制探測底線尋找媒介消費文化
裂隙的行為的話,那我想是失敗的,因為在媒體主流意識框架中會再
現的意識型態或訊息內容往往是在其底線之內漏洞之外的,眼看事情
演變至今,當大家把老少配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忽略了其隱含的社
會意義的同時,而莉莉和小鄭都成為了商品,被標上了價格,試問這
樣的莉莉和小鄭又有何自主性可言呢?

關照到媒體,文本本身具有多義性,而閱聽人在解讀文本時或許會有
衝突、矛盾、差異的可能,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結構只針對
特定的內容取向作報導,再現的都是特定的主流意識,而排除了若干
形式及內容的時候,或許閱聽人的詮釋過程早已不是問題了,更重要
的是媒體到底提供什麼樣的素材以供閱聽人做為詮釋的參考。

⊕∮⊙◇★☆

來稿二:打一場不可能成功的革命?

吳志怡(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老少配」的話題在新聞版面上已逐漸沈寂,但是另一個文化評論的
戰場卻在學術界點燃。近來有論者指陳不要凡事歸罪於商業媒體,而
應肯定邊緣主體在商業體制內的慾望動機和對抗潛能的論調,筆者欲
對此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老少配」的指稱方式其實個人以為並不恰當,但是由於媒體普
遍以此代稱當事者,也就成為普遍認同和認知的標準,這種受制於媒
體框架設定下的結果實在是十分無奈的。但是閱聽人必須認知到,此
種指稱方式已預設了它所包含的「惡」及「不符社會倫常」等道德標
準,其本質已被主流價值規範貼上標籤,形成一種定罪式的指責和達
到懲處式的效果,這不由得令我們猜疑這是媒體有意圖的設計,還是
如李濤先生所說的媒體是「重建事實」般的“自然”。

也許正因為電視流程的“自然”,而使論者不知不覺中將之內化成為
自己的習性,所陳述的觀點似乎在為媒體脫罪,也讓人驚呼其對於
「2100全民開講」所呈現的媒介景觀賦予過分的樂觀。我們必須警
覺語言從來不是價值中立的,在看似中立的報導中,其實隱藏著四處
流竄的意識型態和權力關係。該名主持人假借新聞專業意理中的「客
觀公正」,充其量只是維持齊頭式的平等,技巧性的在他掌控的「公
共空間」中,修理他想要修理的人(小鄭、莉莉)、排拒他所鄙棄的
行為(女大男小的婚配)。

在論及邊緣主體的媒體近用權時,論者指出邊緣主體可以透過媒體秀
出自己,豈可抹煞當事者的主體性與行動力。當然媒體的意識型態效
果並不全然具有決定性,而霸權也可為弱勢者所用,由下而上的反抗
主流的支配意識型態,和刺激社會對弱勢者的注意。這種權力轉化的
可能性是絕對存在的,也是當前許多社會有志之士極力推動,以有限
資源或被污名化的格局,運用語言或具體行動策略轉化弱勢者在社會
上的邊緣位階,從而顛覆社會權力的深層結構。

可是論者將社會弱勢者植入商業媒體結構中,而冀望當事者能主動參
與意義的創造並反抗主流論述。據此,邊緣主體生產出的論述是否能
由個人意志全然決定,還是必須視該場域本身所含的限制而定?從媒
體的本質論之,「2100全民開講」基本上只是提供政客作秀的場域,
而非主體或次文化群體所生產,因此並非論者宣稱的它是能提供邊緣
主體秀出自己的場域;再者,2100也絕非是提供理性、公平論辯空
間的「公共領域」,如此的類比完全錯置了用以比較的對象、場景及
脈絡。論者最初的立論反而成為指責當事者不能反抗、不能反剝削的
自相矛盾。在整體媒介生態未改變前,單純的想要透過游擊式的集結
力量抵抗整體結構是不可能的,我們也很難在本質上已經透露著階級
性格的媒體中,還去冀望媒體能提夠供任何的善意或是擁有相對的發
言位置。

論者引用卡維波的說法指陳「不要輕易化約問題的面向和思考維度,
從而不慎複製了主流價值對於『他者』的觀感」。如果論者認同事件
的當事者屬於社會中的「他者」,那麼從媒體建構的觀點觀之,他者
之所以成為他者,並非源自其自身,而是媒體或是整個社會架構透過
語言、符號建構而成。因此,我們看到「2100全民開講」在此扮演
了強化的功能,轉介社會中的強勢論述,藉以鞏固主流意識型態的合
法性地位。而在事後我們也未見該媒體有任何的反省,並且持續對於
自己排拒主流以外的觀點視而不見。

當論者言之鑿鑿的聲稱自己也是閱聽人商品,但自信可以挪用客體化
的被動意義,去生產一種集結反抗的動能時,不要忘記論者本身所處
的社會位階及擁有的社會資本都是高於事件當事者,也不要忽視該名
主持人與當事者明顯劃分出不同社會位置的階級標記,和透過媒體場
域所凸顯出的權力不均等關係。若是一廂情願的將收視率掛率的媒體
視作提供平等發言權、詮釋權的公共領域,而認為當事者得以反抗,
這種毫無置疑的讚頌只是陷入民粹主義的思維中,重製符合中產階級
品味和價值的泥沼之中。

⊕∮⊙◇★☆

活動轉載:【被遺忘的人權】──《人權研習營》招生說明

■主辦:台灣人權促進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活動宗旨:

廿一世紀的台灣,隨著政治民主化與科技進步,「人權」二字的能見
度似乎大幅提升,然而,人權問題是否更被重視?人權的內涵是否更
見釐清?人權的政策是否更見完善?人權就是活生生的生活與生命,
然而,你,知道什麼是人權?

第二屆人權研習營試圖將人權的思考回歸至人民與生活本身,探討台
灣社會在邁向新時代新政府的鎂光燈下所忽略的人權對象與議題,期
待經由對人權暗面的了解與討論辯証,建構出更具批判性與基進的人
權觀。主題包括:

1. 弱勢中的弱勢:被污名化的性工作權,飽受歧視的台灣原住民族與
外勞族群。
2. 被告與嫌疑人的人權:破解「壞人」的迷思及釐清偵查不公開的意
涵。
3. 人權的理論基礎與國際人權標準的介紹與解讀。

■時間:2001年7月2-3日(星期一、二)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中影文化城旁)

■活動流程與課程內容:

第一天(7月2日)

時間 主題 主講者
09:00_09:30 報到(呼朋引伴.噓寒問暖)
09:30_10:00 認識你,認識我,認識人權組織 TAHR
10:00_12:00 紀錄片:<公娼啟示錄> 邱晃泉
演講:性工作除罪化 周佳君
12:00_13:30 午餐、打盹
13:30_15:00 認識人權:權利、意識及機制 陳俊宏
15:15_16:45 第一民族 Isak
17:00_18:30 解讀「世界人權宣言」 黃文雄
18:30_21:30 晚餐、影片欣賞暨討論

第二天(7月3日)

時間 主題 主講者
07:00_09:00 叫床.早餐.晨登
09:00_10:30 外勞在台灣 韋薇修女
10:45_12:00 「國家人權委員會」專題 黃默
12:00_13:30 又見便當、小歇時間
13:30_15:00 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
演講:蘇建和案之再審 顧立雄
15:15_16:45 「偵查不公開」座談會 蔡崇隆、黃秀禎
薛欽峰、林峰正
17:00_17:30 話別

■報名資格:對人權相關議題有興趣之大專院校學生、研究生共50人

■費用:1200元
(包含1.食宿 2.講師費 3.手冊講義 4. <2000年之人權在台灣>乙書)

■報名方式與截止日期:

請於6月15日前將報名回函傳真或郵寄至【台灣人權促進會】,並將
活動費用1200元劃撥至台灣人權促進會帳戶(劃撥時請特別註明是
參加人權研習營費用)。

劃撥帳號:19066111
戶 名: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本會地址: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5巷3號9樓
FAX:02-23636102
TEL:02-23639787
e-mail:tahr@seed.net.tw
聯絡人:張斐嵐、郭松穎、吳佳珮

報名回函
姓名: 學校系級:

聯絡方式:
1.地址:
2.電話:
3.行動電話:
4.e-mail:

■人權研習營講員簡介:

周佳君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理事長
邱晃泉 前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律師
陳俊宏 東吳大學政治系專任講師、教育部人權教育委員會委員
Isak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專任委員(阿美族)
黃文雄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總統府國策顧問
韋薇修女 新事中心修女
黃默 東吳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兼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顧立雄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律師
蔡崇隆 公共電視台製作人
黃秀禎 台灣人權促進會顧問、律師
薛欽峰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主委、律師
林峰正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律師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六期

2001年 May 18日

┌──────《2001/05/18第四十六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沒有十九條,立委愛財團!
──傳播學生鬥陣抗議「有線廣播電視法」立院朝野協商結果聲明

對於週一立法院朝野協商決定刪除有線廣播電視法第十九條「家族持
股限制」,我們表示最嚴正的抗議。

此次修法,一波三折。由於電視立委王令麟、蔡豪私下遊說運作,企
圖將妨礙產業整合的「眼中釘條文」全部量身修改,今年初強渡關山
的修正版本已遭到社會各界強烈質疑,而由立法院自請復議通過;傳
播學界更發起「我們要第十九條」的連署聲明,抗議財團主導刪除股
權結構限制條文。

未料本週立院朝野協商,仍將此規定刪除,足見有線電視集團對於立
法院的強大影響力,竟使自命民意代表的立法委員罔顧輿論呼聲。我
們只能憤怒地說:「沒有十九條,立委愛財團!」

台灣有線電視修法向來由財團主導,從非法第四台就地合法開始,有
線電視財團已經習慣先造成非法事實,再企圖修改法規,將非法事實
就地合法。而財團經營素來以營利為己務,以斷訊、併頻、換頻為手
段,從事產業上下游整合,全然忽視收視戶權益;更忽視電視的文化
事業本質,走廉價製作、辛辣路線,電視節目爭議不斷,遑論照顧弱
勢族群收視需求。

今次朝野協商結果,我們只是再一次看到立法院包庇財團、不顧大眾
權利、漠視抗議行動的結果,我們對於此次修法,只有以下評語:

暗地修法,就地合法,積非成是,財團勝利,文化挫敗。

我們堅持,有線電視是文化事業,不能淪為財團營利工具,修法應考
量「文化優先、防止財團壟斷、落實地方特質,以及主管機關確實執
法」四大原則。只是此次修法,不但是向財團讓步的大倒退,更是遠
離合理有線電視政策的大倒退!

我們抗議此次朝野協商結果,希望立法院正視民意訴求,儘速制定合
理的有線電視政策。如果民意不能得到合理反映,我們將串聯全國各
大專院校師生進行更強烈的抗議行動,公佈簽署法案立委名單,以及
立委蔑視輿論、輕視民眾的事實;如果立法院繼續忽視民意,三讀通
過財團版的有線廣播電視法,我們將考慮在年底發起對個別立委的反
輔選行動。

參與「我們要十九條」連署團體:
傳播學生鬥陣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聯盟
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學習營造協會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
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
中山醫學院福爾摩沙人文學社
高雄醫學大學青年社
高雄醫學大學女性研究社
高雄醫學大學思潮社
台灣勞工陣線聯盟
新世代青年團

及其他超過500名個人連署

※原第十九條:
系統經營者之組織,應為依公司法設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系統經營者之股權應予分散。同一股東持有之股份不得超過系統經營
者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十;股東與其相關企業或其配偶、直系血親、
直系姻親、二親等旁系血親合計持有之股份,不得超過系統經營者已
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二十。
外國人直接及間接持有系統經營者之股份,合計應低於該系統經營者
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五十,外國人直接持有者,以法人為限,且合
計應低於該系統經營者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二十。

※本週朝野協商結果:
本條第二項刪除,
第三項外資提高比例為百分之六十。

Our Questions:

1. 這次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法過程,與歷次以來的暗地修法有何不同?
數年來所呈現給國人的,真的是一部越修越好的有線廣播電視法嗎?

2. 刪除第十九條的家族持股比例限制,果真是反映財團已變相人頭壟
斷的事實?還是更加方便財團日後的集中壟斷趨勢?

3. 外資的持股比例提升,對於我國有線電視的發展有何影響與衝擊?
外人投資經營本國媒體並握有經營權,對有線電視媒體的文化性有何
傷害?

4. 從這樣的朝野立委立法角度觀察,未來有線電視產業一旦結合電信
產業成為生活基礎建設的一環,我們小老百姓的權益該由誰來保障?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令人遺憾的,本週有線廣播電視法的朝野協商結果,依舊將第十九條
刪除,並開放外資上限至百分之六十。傳學鬥在此除了發表抗議聲明
之外,還是要感謝各位讀者與網友們熱烈的參與支持,畢竟大家一起
陪同我們對於龐大的有線電視財團惡霸進行宣戰,即便這場戰役目前
看來是暫時落敗,但我們真的要謝謝大家,因為大家在這場戰役中的
不缺席,才能讓台灣的媒體環境改革留存一絲希望!

同時,為了讓讀者與支持我們的網友更清楚我們的努力,近期內我們
將會刊出「我們要第十九條」的行動報告書,讓大家知道我們做了什
麼,也期望能藉此機會累積經驗,以為未來的媒體運動提供養分。

「老少配」的新聞在媒體報導與各方炒作之下,不但成了大街小巷議
論的話題,也在各媒體的論壇領域中出現各種不同的論辯與思考,在
傳學鬥電子報中也不例外。由於這幾期以來陸續處理到相關的文章與
觀點,遂將各文的論述脈絡在此以擂台賽專區一併呈現,並將後續的
相關回應觀點繼續刊出,希望各位讀者可繼續一同加入討論的行列!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火波及傳學鬥sina電子郵件信箱,各位熱情讀
者送給傳學鬥的情書全毀於一旦,心痛啊!

2. 中山大學傳管系助理教授蕭蘋日前針對傳學鬥成員盧永山一文提出
批評,傳學鬥當晚即快書二封投稿中時,並致函要求相同版面回應,
中時卻來個相應不理,一點媒體素養都沒有!哼!可見媒體公共化的
重要性!

3. 楊德昌當坎成評審,竟然說:電影跟國籍無關!讀者也要當心了,
可別將他的「一一」當作台灣電影啊,人家根本是不會在台灣上映的。
乾脆建議楊德昌放棄台灣籍好了。

4. 義大利媒體大亨貝魯特柯尼重掌政權當選總理,王令麟你也別氣餒,
貝氏可以,你也可以!反正有線廣播電視法不就被你修好玩的嗎?

5. 老少配魅力無法擋!澳洲媒體老人梅鐸第五個baby即將出生,不過
可憐的孩子可能捲入家庭鬥爭中,但是別怕,老爸有錢,一定力保送
你一家大媒體。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老 ▍ 少 ▍ 配 ▍ 擂 ▍ 台 ▍ 賽 ▌▋▊▉
⊕∮⊙◇★☆

■本事

在4月27日出刊的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三期中,我們刊出了由傳學鬥
電子報編輯室共同討論,傳學鬥成員盧永山執筆的「媒體公共化才能
解決『猥褻』電視」一文做為該期編輯室報告(以下簡稱「盧文」,
盧文同時也見於5月1日的南方電子報當中)。既稱之為編輯室報告,
即代表傳學鬥電子報編輯室成員對於此次媒體報導「老少配」新聞的
觀點與立場,詳細全文可見以下連結: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epaper43th.htm

在該期電子報中,我們亦刊登了三篇與該議題相關的來稿,其中一篇
是由陳以新所投稿的「商業電視、邊緣主體與文化評論」(以下簡稱
「陳文」,陳文同時也見於4月27日的南方電子報當中),詳細全文
亦可見以下連結: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epaper43th.htm

■傳學鬥論壇繼續闡述傳學鬥觀點

在5月11日出刊的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五期中,傳學鬥成員之一的
魏玓再度為文,撰寫「讓弱勢發言,讓社會公平,沒有妥協餘地」
(以下簡稱「魏文」),以「傳學鬥論壇」的形式刊出,目的在於
繼續對於該議題後續的相關回應、社會討論、來稿等提出傳學鬥進
一步觀點,詳細全文可見以下連結: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epaper45th.htm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投書提及對盧文的意見

然而在此同時,5月11日的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中亦刊出由蕭蘋投書的
「性別意識 阻礙媒體改革」一文(以下簡稱「蕭文」),其間對於
盧文中所持之討論觀點有所回應,在經過原作者同意後,現將蕭文刊
登如下,並在文後繼續陳述後續回應。

⊕∮⊙◇★☆

性別意識 阻礙媒體改革(原文見於2001.05.11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蕭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助理教授)

在最近喧騰一時的女大男小「老少配」事件之中,大眾傳播媒體所扮
演的角色,引來許多的批評與爭議。雖然身為一個大眾傳播的研究者,
我樂見各界針對媒體所發出的批評之聲(因為台灣的媒體簡直在收視
率至高的追求下、無所不用其極),但也對這些批評之見本身的「盲
於性別」和因此對媒體改革所提出的建議方式的思考周延性,感到不
安。

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在批評媒體對這個事件的炒作方式時,一開始
所提出的理由是「我又不是男主角的爸爸,為什麼要讓我們看這齣無
聊的肥皂劇」(這是我的男性同僚的說詞)。以改革為名的「傳播學
生鬥陣」之中的成員盧永山在五月一日的南方電子報中,指責電視新
聞對於閱聽人的「猥褻」,也批評「把屬於私領域的社會事件搬進攝
影棚,在『2100』也不是第一次」。

很明顯的,這些來自男性眼光的批評,將這個「老少配」的事件,定
義為「別人的家務事」、或所謂「私領域」的「黃色新聞」。雖然我
也同樣對大眾媒體對於他人感情世界過度入侵的方式,感到厭惡不滿,
但我認為,這樣的事件有它的「特殊性」,較諸社會上其他的許多事
件(比如:總統、副總統、還是前總統,隨口噴出的口水,即成頭條
新聞),對於一般平常的市井小民,說不定還更具親身的意義。我們
通常不太容易了解,在什麼樣的脈絡下,總統、副總統、還是前總統
要說出那些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話,因為那些政治上權力
的爭鬥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我們卻比較容易感受,為什麼這件「
老少配」會引起男女雙方家人、以及其他不相干人(包括你我在內)
的情緒反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個事件所具有的「特殊性」,整個
事件的出現和發展明顯違反了我們的、和媒體所具有的「常識」-也
就是這個社會對於「正常配」所該具有的特性的共同定義,包括:女
性在外形、和年齡上都應該比男性年輕、「老女人」不應該還有情愛
的需求、女性在經濟上最好依附男性、女性的權力最好因男性而生而
非自有。

我個人因為觀察到這個事件的特殊性,因而(有點天真的)希望媒體
能針對這件事除了八卦、獵奇的報導方式之外,還能更開放的接受(
而不是避免)更多不同討論聲音的出現。但卻發現批評者要求這樣的
事件應該從媒體的論域中消失,因為它被界定為「私領域」的「黃色
新聞」。

什麼是「私領域」?相對的「公領域」又是什麼?這兩者間如何劃分?
它們和新聞的分類、選擇有何關係?傳播的研究發現,新聞的分類、
和選擇-主要是「硬性新聞」和「軟性新聞」的區分,與公、私領域、
以及性別概念的區分幾乎是平行的。有關公領域中主要體制(包括:
政府、經濟、法律等)的新聞,都被劃分為硬性新聞和男性的新聞,
並且應該被媒體嚴肅、鄭重的處理(比如放在媒體報導的重要位置上
)。著名的學者Gaye Tuchman即認為,舉凡與權力、政治、階層有
關的議題,在報紙中都被歸類為男性所關注的事務。相反的,有關私
領域的新聞-如:家庭責任、個人關係、社會生活等,則被視為軟性
的新聞、和女性的新聞,可以被媒體輕鬆的看待或根本不值得重視。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批評媒體的人和被批評的媒體一樣,都是把所
謂的私領域的新聞軟化、邊緣化與瑣碎化。因此當批評者認為,媒體
改革之道,只有將其「公共化」,才有所謂的「公共領域」的出現時,
我不禁擔憂,這些男性的媒體批評者所想像的公共領域,是不是一個
只有男性觀點的「公的領域」,所有和性別意識形態有關的事務都可
能被視為太過「黃色」,而被排除在外?

從這件事情和以往所謂的「煽色腥」(sensational)的黃色事件所
得來的嚴肅思考是,媒體的問題不只在商業化的簡單討論而已,還必
須關注與商業化結合之後更為嚴重的意識形態的問題。商業化的炒作,
使保守的性別意識形態,更容易被流傳廣佈以及被加強鞏固。如果媒
體的批評,不能敏感於這樣的意識形態問題的存在,那麼媒體的改革
之路只會更加迂迴曲折,難以成功。

⊕∮⊙◇★☆

■傳學鬥回應蕭文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未被受理

在蕭文見報(5月11日星期五)後,傳學鬥成員當晚即迅速針對蕭文
對盧文的意見進行討論與回應,並分別為文二封投稿中國時報時論廣
場,並致函要求相同版面回應,然而中國時報迄今均未受理。以下則
分別刊出這兩篇我們回應蕭文的投書。

⊕∮⊙◇★☆

傳學鬥回應蕭蘋

◎管中祥、宋丁儀(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為了突顯作者自身的性別論述,傳學鬥成員盧永山的論點被蕭教授歸
類為與作者男性同僚同一陣營:「這些來自男性眼光的批評,將這個
『老少配』的事件,定義為『別人的家務事』、或所謂『私領域』的
『黃色新聞』。」顯然是對傳學鬥有關此事的論點產生誤解,不過,
我們欣見此事以這種方式引起討論,而非在媒體以污名、窺視,甚至
扭曲方式進行對話,在此謹對蕭教授的回應澄清傳學鬥立場並進一步
闡釋此事對媒體改造的意義。

對於私領域的議題,我們認為,不是不能報導,而是如何報導的問題。
正如原先盧文指出:「弱勢者雖可展現一定程度的主體性,但我們必
須思考的是,他們是在什麼樣媒體邏輯和結構之下展現主體性」,也
就是說「如何被呈現」以及閱聽人在商業邏媒體中究竟能發揮多大自
主空間才是我們所真正質疑的。當商業媒體假「公共領域」之名「邀
請」當事人現身說法時,究竟是誰得到好處?誰會受到傷害?這次
2100全民開講中當事人拂袖而去,相信答案已不証自明。

「老少配」新聞究竟是不是私領域的「黃色新聞」?傳學鬥所批判的
正是2100將此事件黃色化、衝突化,這樣粗暴對待個人隱私的做法,
完全不尊重當事人切身感受且對解決問題愈幫愈忙,說穿了只是建構
出此事的「特殊性」包裝成「黃色新聞」賺取收視率。這樣強暴式地
入侵私領域又加以「黃色化」的做法正暴露商業媒體既不尊重女性又
將女性商品化的父權邏輯。

進一步來看,這次事件突顯的其實不僅性別議題,社會階級差距以及
媒體處理方式和媒介近用等面向皆有可議之處。一個「老少配問題」
暴露社會與媒體共有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同樣是「老少配」的楚戈男
大女小卻是文壇佳話;但即使同樣是女大男小,明星「王鋒戀」沒引
起太大爭議,可是小明星配大明星的曹啟泰和夏玲玲在當初卻得不到
社會祝福。這些差異不只暴露了父權體系的價值偏頗,或許重要的是
隱含在社會地位、階級背後的不平等權力關係。

確實,爭奪各種可能發聲的媒體空間,是突破社會限制的必要手段,
但在商業媒體環伺的現實情境中,被壓抑的邊緣主體得利用各種不同
的機會在媒體創造空間,但是,創造空間是需要條件的,例如須具備
一定造勢、行銷能力製造議題,或是,突顯出事件本身的「奇特性」,
以符合媒體「口味」。

但並非所有的邊緣團體都有如此條件,因為現實商業體制,這些團體
絕不是主要的資訊生產者,也不是市場主流,卻有可能成為被消費的
對象。換句話說,即便是商業媒體能夠提供某種發聲的出口,卻不是
人人有機會,而且還必須承擔被消遣及污名化的風險。

當某些學者認為藉由媒體曝光能讓邊緣主體發聲時,是否也忽略了當
事人感受,是不是把對抗主流意識型態所需付出的代價,在不明白當
事意願情況下,加諸於當事人身上?是不是缺乏一種同理心?

而這正好證明了從根本結構面去改革媒體的重要,在改革的過程中,
如果對商業媒體姑息和妥協,寄望於現有商業媒體某種進步意義,似
乎過於樂觀,反而阻礙了媒體積極改革之路。

傳學鬥完全同意蕭教授的看法,公共領域絕對不是只有男性觀點的「
公」的領域;而且推動媒體公共化,也絕不僅祇眈溺滿足於「想像」
階段的公共領域,而是要以實踐作為去打造、建構一個屬於全民、各
年齡層、階級共享的、可以容納多元品味、性別取向的媒體空間,相
信在其間,任何邊緣主體不必再承擔被「黃色化」和「奇特化」的風
險,而是一眾聲喧嘩的美麗世界。

⊕∮⊙◇★☆

回應蕭蘋教授

◎胡采蘋(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日前時論廣場刊出蕭蘋教授大作,指出傳播學生鬥陣成員在「老少配
」新聞事件評論上,將私領域事件驅逐在公領域之外,是對此事件的
「性別盲點」。雖然我並非文中點名批判的成員盧永山,但是蕭教授
直指「以改革之名行性別歧視之實」,由於此指控距離我所知的傳播
學生鬥陣距離過遠,我願意為此再做說明。

公共領域的男性霸權問題已經被許多學者如Nancy Fraser討論過,
在台灣,類似的論點也曾經在「周玉蔻黃義交」與「柯林頓陸文斯基
」事件中由當時還在政大新聞系執教的林芳玫教授首先提出,傳播學
生鬥陣長期關注媒體議題,對此不會不知。

而遭到蕭蘋教授質疑的「盧文」(此文可以在傳播學生鬥陣網站閱讀)
完全不是在鼓吹一種「把公私領域分開」的想法,盧文所要說明的,
根本是商業媒體將私領域事件搬上公領域所使用的窺探與猥褻心態。

正如盧文所指出,「全民開講」節目多次搬演私領域事件,其刺探、
獵奇的病態眼光,唯恐天下不亂的鬧事心情,也是蕭教授鋒利筆尖已
經狠狠劃開之處。我們所不能同意的,並不是將私領域搬上檯面這件
事情,而是為什麼媒體只能夠用這種煽腥猥褻的方式,將私領域呈現
出來?

「全民開講」節目搖搖欲墜多時,政局只要風平浪靜,停播消息就時
有所聞。總統大選之後,全民開講竟然因為政局不穩而鹹魚翻身開出
長紅,與他們緊追爭議、辛辣話題手法當然有正相關;迫於收視壓力,
政論節目竟要淪陷在台灣變色龍、蜘蛛網的層層娛樂論述偽身纏絲之
中,以新聞事業為名的工作人員恐怕也常常要面臨專業困境與道德尷
尬,處境非常令人同情。

私領域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可說,可怕的是當商業媒體怪手,用最猥褻
的鏡頭與不堪的言說把他們包裝成一種「公共議題」,不但不能使大
眾理解思考老少配事件有什麼意義,反而才會留與衛道人士如蕭教授
同僚者見縫插針的訕笑空隙,例如最近我最新聽到的刺人罵嘴:「好
了,莉莉出名了」。而且,這種窺探論述對於當事人私領域的反噬,
不正如盧文所指出,咬得小鄭媽媽不堪媒體時時刻刻撩撥傷口引發的
掀疤之痛嗎?

對於台灣商業媒體的扭曲發展,近日已有「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提
出無線電視公共化的對策因應,然公共化直指問題核心在於媒體商營
結構,應該重新思考公共結構媒體制度的建立,並不是主張一種不清
不楚的「公領域」,甚至男性霸權。

我們要我們的私領域,不是被商人醜化的「私領域商品」。問題不能
夠再繼續,否則,下一次的老少配仍是無情的傷人鬧劇。

⊕∮⊙◇★☆

■後續對於該議題的回應

而後,傳學鬥電子報再次收到陳以新針對電子報第四十五期魏文的回
應,茲將該文刊登於下。

⊕∮⊙◇★☆

社會實踐,就是在「妥協」之中開闢戰場

◎陳以新(政大新聞系三年級)
 

傳播學生鬥陣成員魏玓日前在貴刊撰文「讓弱勢發言,讓社會公平,
沒有妥協餘地」,涉及筆者「商業電視、邊緣主體與文化評論」的若
干觀點。魏玓指出,這類觀點是「天花亂墜地畫出平民抗爭假像,自
己卻從改革場域退縮」,既「可怕」,又「可笑」。魏玓又認為,知
識分子應當為弱勢者創造理性的媒體討論空間,而非放任莉莉和小鄭
在商業電視上「受辱」。

遺憾的是,魏玓的大作並未與筆者產生對話交集。筆者想要問詢的是,
到底這是我的退縮?還是魏玓壟斷了批判實踐和社會實踐的批判論述?

筆者主要不在詰問當事人是否「同意」這樣的抗爭形式,而是他們有
沒有機會和選擇來進行抗爭。同不同意節目的討論氣氛,是這對跨代
戀侶事後的情緒,能不能出匭自述、取得多一點的諒解支持,卻可能
是他們事前唯一的籌碼。「理性的討論環境」並非不可欲,問題是,
在環境尚未創造出來之前,何處是弱勢者呈現自我的場域、而這些場
域和他們有著怎樣的辯證關係,豈非值得關注?除卻商業體制,社會
還存在許多需要檢討的馴化機制,它們時而相互疊合、滲透,強化了
結構的約制,但更多時候卻是充滿矛盾和衝突。一個敏銳前進的批判,
難道要對這些力量視而不見?

筆者曾親見一群男同於凌晨一點聚集在台北某間24小時營業的屈臣氏
購物,那是一塊不折不扣的商業領域,卻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愉悅的
調情空間,至少,那片刻,沒有歧視的目光和街頭巷尾的議論。換個
說法,這群男同挪用屈臣氏的空間進行慾望的詮演,啟動了商業場域
的另類意義。我們難道不該壯大這類具有顛覆潛能的行動嗎?如果公
民在任何商業場景的活動都不足以構成抗爭場域,都被說成消費奴隸、
改革大敵,那麼所謂的「公共領域」只是一堆咯咯作響的精英白牙,
它可能蘊生的豐富意涵都十足諷刺地被生產它的人抽空了。如果所有
社會抗爭都必須在一「理性」、「非商業」的環境裡進行,忽略直覺、
慾望、身體的存在動機和對抗潛能,這才是對邊緣主體當下行動的延
滯與否定。

今天台灣主流批判圈的盲點之一,在於畏懼增加自己的資本,拒絕給
自己更多力量,不敢發明「厚顏無恥」的批判論述來強化「現此時」
的各種另類實踐;他們把所有刻正進行的實踐視為假像,讓改革的能
量解消在凝固的知識建構和一成不變的戰略長城上。這是缺乏自我教
育和倫理厚度的貧瘠批評。

再回到媒體。一向重視影視產製政治的法國當代大師戈達爾(Godard)
曾說:「你不能夠以它們(電視)應該被觀看的方式來觀看它們。」
商業電視的生產結構是算計、操控、腐敗的,但影像和閱聽人的意義
生產關係,卻也是前者無法保證的,因為無法保證,另一些共同行動
的對抗基礎才得以建立起來。從產經層面著力之餘,有識者的改革亦
須不斷探測媒介消費文化矛盾重重的底線與裂隙,為邊緣主體培力,
為自己挹注能量。這不是對既定體制的退縮,而是更多戰場的創造與
開闢。

⊕∮⊙◇★☆

■擂台甫興,眾家待起…

關於「老少配」這個議題的相關討論,實已讓我們更加深入的思考了
媒體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透過這樣公開
的論辯激化更多元的想法,建構出公共領域的意念。我們歡迎各位讀
者對於該議題繼續提出更多思考與回應,當然我們自己也會繼續澄清
我們的觀點,讓思考更加鮮明!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輔大登場囉!

感謝全台灣校園學子給我們台視華視公共化運動之「十萬青年救電視
」系列座談的熱情支持;另一方面,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在立院與委
員諸公們的討論也很熱烈呢!關心無線電視產權的朋友們,本週的輔
大場也不要錯過喔!

■輔大場

◎時間:五月二十三日(星期三)下午 1:40至3:40
◎地點:輔仁大學文友樓118室
◎與談人:
石世豪(政大新聞系教授)
蔡崇隆(公視新聞部「紀錄觀點」記者)
張其強(華視記者)

⊕∮⊙◇★☆

活動轉載:【邊地發聲.自由南方】

成大.露天音樂表演暨座談

◎時間:二00一年五月十九日下午2:30-6:30
◎地點: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前草坪

MP3事件的風暴核心——成大校園,經歷了一連串學生的連署、抗議、
聲援活動,在教育部、校方出面斡旋的情況下,已是息事寧人、皆大
歡喜之勢。然而,在媒體與網路上,種種文化與社會議題逐漸浮出檯
面,延燒起熱烈的討論,包括了對著作權法政經發展脈絡的了解、智
慧財產權的質疑、音樂產銷結構的不合理、自由音樂傳播、知識私有
化、、、等諸多爭議;因此,繼四月廿七日舉辦的【MP3公共論壇】
後。延續校內批判與獨立思考的發聲位置,我們希望將社會文化的深
層論述與觀點,再一次導引入成大校園,成大經緯社將舉辦一場:
【邊地發聲.自由南方】的露天音樂表演與座談會。

我們將以「回歸創作本質、批判不合理的音樂產業結構、重新檢討智
慧財產權」為主要訴求,開放一個讓音樂創作人、著作權、政經研究、
新聞傳播、音樂文化研究、、、等諸多學者專家與聽眾自由討論MP3
所引發出對智慧財產權的質疑、中美經貿關係歷史發展、自由音樂傳
播、知識私有化…等深化議題的公共空間,並透過音樂創作人的現場
表演,讓創作者的音樂精神能與閱聽者做最直接的接觸。由音樂創作
者的表演與各學者專家的深入討論穿插進行,並同時開放聽眾與演講
者做面對面的對話與溝通。

活動形式將以音樂表演與自由討論互相配合,並穿插行動劇、開放現
場討論。

在音樂表演方面,目前我們邀請到了:

黑手那卡西樂團
無政府樂團
自由式樂團
水晶音樂張羽偉
香港黑鳥樂團前主唱郭達年

正在邀請中的包括豬頭皮、觀世音小組沈懷一、角頭音樂等。

在自由論述方面,我們擬邀請:

水晶唱片鄭鏗彰先生
南方電子報創辦人陳豐偉
東海社會學系侯念祖博士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陳信行教授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陳碧燕老師
台灣民眾音樂研究中心張釗維先生
角頭音樂等各界人士。

在音樂表演穿插公共討論之中,深入探討MP3事件所引發的各項議題。

本次活動,我們希望讓事件『南方發生.南方發聲』,以南方為起點,
集中力量與強度,讓激盪的社會力量,發顯南方特有的草根性與民眾
性,讓位於邊陲的南方,顯現戰鬥的位置,發聲的機會。

■發起單位:成功大學經緯社
■聯名單位:(依時間順序)

◎學生團體:
台灣民主學生運動聯盟(台灣大學大新社.台北大學青年社.東海大
學台研社.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中興大學黑森林工作室)
高醫青年社
高醫阿米巴詩社
抵制IFPI聯盟
中正大學社科院文藝廊咖啡座
傳播學生鬥陣

◎音樂團體:
原住民部落工作隊
黑手那卡西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社會團體:
台灣民眾音樂研究中心
連結雜誌社

歡迎以團體與個人名義共同聯名支持我們的活動!

■附記:

由於本次活動需要搭設戶外音響、舞台、及負擔樂團、講師車馬費等
活動費用初步估計需要新台幣三萬元,我們急需小額經費贊助,若您
願意支援我們的活動,我們將會非常感謝!

聯絡人:成大經緯社 郭又菁 0936582552
E-mail: Soulveig@pchome.com.tw

⊕∮⊙◇★☆

活動轉載:2001台灣世界音樂節Taiwan World Music Festival

大安森林公園免費環遊世界音樂
每場都值得期待的聲音與撼動
千人齊聚初夏的星空下
聆聽來自世界角落豐富多元的音符

(一)聽音樂!

◎日期:90年5月19日至5月24日 19:00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音樂台
◎主辦: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節目諮詢:02-2392-5322

■日期 時間 節目內容

5月19日 星期六 19:00 西班牙/雅瑪IALMA
阿根廷/南方探戈Tango Al Sur

5月20日 星期日 19:00 非洲/庫雅惕 N’faly Kouyate
比利時/三姊妹 Troissoeur

5月21日 星期一 19:00 蒙古/烏仁娜 Urna Chahar-Tugchi
紐西蘭/提瓦卡Te Vaka

5月22日 星期二 19:00 台灣/台灣原住民音樂-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澳洲/瑪拉Mara!

5月23日 星期三 19:00 西班牙/非常 佛朗明哥Tr_s Flamencos
法國/凱塞琳與樂團 Catherine Delasalle

5月24日 星期四 19:00 世界音樂聯合即興演出

(二)世界音樂研習坊:

◎舉辦時間:90年5月20日至5月23日。
◎舉辦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報名方式:本系列研習坊為免費報名參加,即日起接受電話預約報名,額滿為止。
◎諮詢專線:02-2392-5322

■日期 時間 坊主

5月20日 星期日 14:00 法國歌手/凱塞琳 Catherine Delasalle
15:00 比利時吉他手/亨德利克Hendrik Braeckman

5月21日 星期一 14:00 非洲樂手/庫雅惕N’faly Kouyate
15:00 比利時樂團/三姊妹Troissoeur

5月22日 星期二 14:00 蒙古歌手/烏仁娜Urna Chahar-Tugchi
15:00 紐西蘭樂團/提瓦卡Te Vaka

5月23日 星期三 14:00 西班牙樂團/非常 佛朗明哥Tr_s Flamencos
15:00 澳洲樂團/瑪拉 Mara!
16:00 台灣原住民音樂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五期

2001年 May 11日

┌──────《2001/05/11第四十五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財團要除眼中釘

五月四日的經濟日報報導: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三大策略聯盟集團–和
信與衛視、東森與太電、太設與卡萊爾(The Carlye Group)即將
成形,這幾家業者透過交叉持股、合併、共同投資、併購等方式,逐
漸穩固自已的勢力範圍,但也不排除各集團會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不過,這則報導也指出,(未來,穆閔珠提案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修
正案三讀通過後,同一財團可以100%投資單一有線電視系統業;外
資直接或間接持有系統業的股權比率也由50%提高至60%,這將是外
資積極進軍台灣市場的利多效應。

這則新聞除了透露台灣有線電視集團壟斷的現況外,也說明了拔除資
本限制的「眼中釘」法規將是媒體資本家擴張的重要步驟。

台灣有線電視遭財團壟斷早已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打從
1993年開始,第四台市場就呈現「博新」(國民黨)、「友聯」
(東森)、「和信」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華納集團雖然一度打算逐
鹿中原,但受限於當時有線電視法限制外國人投資的規定,最後只得
打道回府。

不過,國民黨後來基於經營現實的考量,逐步淡出有線電視市場,和
信與東森自然趁機坐大,再加上九九年立法院在暗夜修正通過的有線
電視法,大幅提高外國人投資比例至50%,使得台灣有線電視生態產
生重大變化,包括:美國資本國際公司(Capital International),
以及亞洲基建基金(AIDEC)、霸菱、卡萊爾、微軟等跨國集團已直
接、間接地進入台灣有線電視市場。

換句話說,1999年的有線電視法修正案通過後,使得台灣的有線電
視產業重新盤整,結果不僅讓既有的優勢業者得以取得國外資金的挹
注,趁勢改變體質,繼續掌握市場,同時也使外國的資本家有更大的
空間來操弄台灣的文化產業,未來也將進而控制我們日常生活必然接
觸的電信通道。

這一切的改變都必須經過法規修正的過程,才能讓國內外的電視霸權
取得合法的地位,並方便資本進出。也因此,今年1月4日王令麟、
蔡豪、穆閩珠等人主導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才會不顧程序正義,
於暗夜闖關,取消第十九條家族持股的限制,以及提高外人投資比例
到60%。雖然這個案子在社會各界的強力反彈中暫時得到復議,但財
團立委仍舊虎視眈眈,希望在朝野協商時強渡關山,以繼續穩固及既
有的優勢,同時,一但外資比例提高後,外國人投資意願增加,國內
東森、和信等集團若另有他圖,則更方便脫手、轉賣,屆時,台灣的
文化及電信事業終將拱手於外人。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有礙資本擴張的法令都是資本家急欲拔除的眼中
釘、肉中刺,剷除之後,自然有利於國內外資本家,享有不設防的掠
奪空間,共謀壟斷台灣的媒體市場。但同樣在歷史經驗中可知,媒體
壟斷於資本之後,不論是稱之為公民或消費者的媒介閱聽人,卻從未
得到好處,甚至可能成為永遠的輸家。除非,你願意起身進行改變。

Our Questions:

1. 從這則有線電視三大集團成形的新聞中,透露出什麼訊息?這是否
可以印證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目前的壟斷現狀與外資控制的事實?

2. 台灣的媒體產業相關立法考量究竟是為誰的利益著眼?是廣大的閱
聽眾?是政治權力?是產業發展?還是財團資本利益?

3. 在電信產業與媒體逐漸整合的時代中,目前的有線電視壟斷現象會
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基礎通信活動?一旦壟斷成形、法規已量身打造
後,消費者會不會孤立無援?

4. 將有線電視單純視為電信產業經營與立法管理,會有什麼文化上的
危機?當媒體產業的結構全部外資化時,我們是否能奢求本土文化被
外資集團所重視?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一則則關於財團壟斷、併購、集體瓜分市場的新聞,反應了媒體與電
信產業既有市場被資本任意宰割的嚴重性,更可怕的是,有關單位與
部份立委居然視這樣的現狀為「應然」,而主張修法以便宜行事,讓
財團與外資的控制力量更為擴張;美其名為促進產業發展,實則在將
媒體視為產業的同時,犧牲了文化與閱聽眾的收視權益。

這也就是傳學鬥一直以來所努力想傳遞的觀點:「媒體不是產業,更
是文化」,而且即將在未來扮演生活資訊近用傳遞重心的媒體與電信
產業,其公共載具的特性絕不容財團與外資任意控制,否則未來民眾
光是要進入這個電信通道,就必須受制於經濟力的門檻,更遑論由財
團與外資操作下,其通道中的「內容」,能有幾絲對文化與弱勢族群
的考量。

而且更氣人的,是這樣的修法根本不具社會正義性與公平性。很簡單
的觀察,每次有線廣播電視法的修法,都是暗渡陳倉,仔細思考其中
的獲益者,絕對不是老百姓,而是少數財團。而其中修法的理由,絕
對是就地合法,把執法不力與財團惡霸的行徑,堂而皇之的合理化,
將財團壟斷造成的既成事實硬說成產業發展趨勢,這根本是財團治國!

所以傳學鬥要持續的抗議,繼續的監督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法的後續發
展,我們更想盡辦法呼籲更多朋友一起給立法委員們聽聽我們的聲音,
所以我們準備了第二波的抗議連署,「海K電視惡霸大怪獸」,真的
超贊超好玩,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各位讀者能「再次」針對各個立法
委員進行連署,並用力轉寄給你的好朋友,告訴他們,請他們一定要
共同向有線電視產業的財團壟斷與不當修法發出抗議的聲浪!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首度移駕到港都舉辦的金曲獎終於落幕,但後續的恩恩怨怨可顯示
這一切一點也不圓滿。不管誰得獎啦,也不論評審過程是否該公開,
我們倒是看到了TVBS和東森在那裡狗咬狗,呈現音樂影視工業與媒
體利益糾葛的「現場實況」!

2. 繼和信與衛視合設控股公司投資台灣有線電視系統之後,太電亦陸
續投資東森成為大股東,而太設集團及美商卡萊爾集團,也將共同整
合成立新的多系統經營者(MSO)。好啊!這下除了既有財團三分天
下之外,連洋槍洋砲都來了,倒楣的只有可憐的收視戶,所以我們當
然要第十九條囉!

3. 籌備多年,由國內三十多家指標性大型企業組成的「台灣廣告主協
會」日前成立,不過成立宗旨倒是啟人疑竇。在商言商,這類利益組
織應該是著眼於與廣告代理商及廣告媒體間的廣告作業監督制衡關係,
這絕對應該;但如果涉及監督媒體表現,則令人不敢期待,畢竟以資
本力量牽制資本運作邏輯,豈不緣木求魚?

4. 泛亞電信原本想賣給遠傳,結果人家嫌太貴。這下可好,乾脆由台
灣大哥大買下來,成為國內電信業史上最大的購併案,也穩坐國內行
動龍頭地位。看到了吧!這就是財團壟斷的玩法,把用戶當人頭賣,
還「就在你身邊」哩!難怪胖達和小沈要先離職囉!

5. 唱片工業面臨市場衰退,不思音樂品質的改進,卻老是在用躺著賺
的心態噱錢,藉由調漲中盤商續約價,再轉嫁給下游KTV業者,結果
搞到KTV業者乾脆不放他們的歌。唱片公司打的如意算盤是消費者會
向KTV業者施壓,最後成功獲利,但唱片業者難道搞不清楚KTV點唱
率與銷售的邏輯關係嗎?小心玩火自焚,老子不買也不唱你的歌!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社 ▍ 運 ▍ 新 ▍ 花 ▍ 招 ▍ ▌▋▊▉
⊕∮⊙◇★☆

超贊網路遊戲第二波大放送!!

再來!再來!我還要!

沒錯!這就是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上周隆重推出超贊遊戲大放送後,
讀者與廣大網友的一致反應!第一波超贊遊戲:「看電視也能做心理
測驗」甫推出就廣受讀者好評與流傳,根據流竄的轉寄e-mail數量
估計,絕對有超過五千人做過這個超贊的心理測驗,目前更有五百人
以上實際寄出抗議連署書,這全是各位讀者的共同熱心參與,才能在
網路上達成的社會運動新模式!!

傳學鬥為了不負眾望,並希望各位讀者繼續邀請更多朋友加入關心傳
播議題的運動行列,特別連夜趕製研發超贊網路遊戲第二波大放送:
「海K電視惡霸大怪獸」,視覺聲光效果一流,完全針對刪除有線廣
播電視法第十九條而形成的電視惡霸,予以迎頭痛擊!在此除了邀請
各位讀者一同用手指頭痛扁電視惡霸之外,更希望大家這次針對全體
立法委員進行連署抗議,以趕赴在有線廣播電視法進入實質審查前,
讓立委諸公們看看什麼叫民意!!

當然囉!傳播學生鬥陣的讀者們一定還是最先享受到這個超贊遊戲的
對象啦!不過還是要請各位讀者將這個更猛更勁爆的超贊網路遊戲與
所有好友分享,並呼籲大家再針對全體立委連署一次,使「我們要第
十九條」的呼聲能響徹雲霄!!

⊕∮⊙◇★☆

海K電視惡霸大怪獸!!(記得把喇叭打開喔!)

日前報載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三大策略聯盟集團即將成形:和信與衛視
、東森與太電、太設與卡萊爾(The Carlye Group),其中赫見惡
電視財團與外資大舉入侵台灣,足見立委將有線廣播電視法第十九條
刪除根本是為符合財團壟斷所需量身打造,這樣的惡霸大家受得了嗎?

傳學鬥呼籲各位朋友趕快一起來海K電視惡霸大怪獸,並在玩完遊戲
後趕緊填上給各立法委員的抗議連署書,表達您對電視惡霸的不滿!

這次連署是「看電視也能做心理測驗」網路遊戲後的第二波,所以抗
議的對象不一樣喔!上次已經連署的朋友請再次給它用力連署一次,
並請轉寄給你的好友喔!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四期

2001年 May 4日

┌──────《2001/05/04第四十四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2001明天真的會更好?

五月五日將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頒發的金曲獎,雖然與往年一樣還是
沸沸湯湯,但或許受到成大蒐索事件的影響,宣傳上緊抓著反盜版的
主軸,訴求也以【反盜版元年】為重點。對此,主辦單位更特地商請
羅大佑等藝人製作主題曲「2001明天要更好」來為此一活動造勢。
然而,明天真的會因為反盜版而變得更好嗎?

新聞局創立金曲獎前身「好歌大家唱」的同一年,民國七十五年間,
演藝界也曾有一首以反盜版為訴求的「明天會更好」。當時眾星雲集
大團結的氣勢,比起如今維京音樂因獲獎無望而缺席的場面,可以說
是猶有過之,但十六年後,音樂市場又有了什麼改變?放眼望去,是
六大唱片集團瓜分了音樂市場,本土音樂產業在跨國資本的入侵下搖
搖欲墜。

在這樣的背景下思考金曲獎,不得不讓令人感到歷史的弔詭。創立以
來,金曲獎便以提昇流行歌曲水準為目的,早期固然有曲高和寡的批
評,但當台灣的音樂市場為跨國資本所控制操弄、音樂產品被文化產
業所產製包裝,創作者無法得到合理的報酬,在此姑且不論金曲獎究
竟獎勵的是創作或是包裝?又流行歌曲的水準是提升或沉淪?但要金
曲獎為反盜版背書,卻都不禁令人感嘆跨國資本雄偉的力量。

然而就在金曲獎正在媒體上大肆宣傳暖身的同時,在特別三零一的脅
迫下,行政院院會卻悄悄通過了光碟法草案。草案中除了將對於上游
的光碟製造廠商採取更嚴格的控制,更在行政院長力主下加重了刑罰,
只為了能減輕美國的報復行動,但結果是非但無法由一般觀察名單中
除名,卻還是免不了升列為特別觀察名單的命運。細究此草案的背景
,與先前著作權法的立法與修訂相較,簡直可說是如出一轍:台灣政
府對內標榜智慧財產權的神聖性,原來是只是因於對外的委曲求全,
而如此喪權辱國的舉止,又怎不令人氣結?

就我們所見,三零一已經完全扭曲了智慧財產權。商品化的邏輯下,
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不是創作人,而是出資人的權利。而「反盜版」的
訴求,終究不過是隱藏核心國與邊陲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並做為
跨國資本操弄消費者,以及文化產業剝削創作人的托詞。這樣的脈絡
下,若還是缺乏對於結構的思考,而只追究是誰盜了版,並要求每一
個人一起反盜版,可以預期,台灣的音樂市場將仍維持高額宣傳打造
劣質音樂的惡劣情況。是以如果你仍執意熱情哼唱「2001明天要更
好」,我們恐怕不得不反問你「為什麼那會是更好的明天」…

Our Questions:

1. 台灣十幾年來的唱片工業市場出現了什麼樣的轉變?本土音樂工業
與跨國資本出現了何種競合關係?這對台灣的音樂生態有何影響?

2. 金曲獎究竟是要鼓勵音樂生產的多元創新,還是要維繫音樂工業的
神聖性?早期的提升流行音樂水平這個大帽子現在又演變為何種目的?

3. 金曲獎中的藝人歌手齊聲為唱片工業反盜版,這到底是保障誰的利
益?這裡的唱片工業背後又是為哪種力量進行利益代言呢?

4. 屏除結構思考的呢喃式反盜版宣言與演唱,究竟會給這些歌手們帶
來哪種「更好的明天」?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戰火再起,立法院近日內將召開朝野協商!

是的,就是因為這個消息,傳播學生鬥陣決定再次發起「我們要第十
九條」的連署活動,並利用網路媒體特性,向廣大的讀者及網友們發
出抗議連署遊戲,希望大家趕緊在立委進行協商之際,讓他們感受到
大家對於「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的嚴正關切與抗議,還沒玩這個
遊戲的電子報讀者看完這期電子報要趕快去連署抗議喔!已經連署的
就繼續轉寄這個超贊遊戲給其他朋友吧!

對中南部的讀者而言,本週與下週真是幸運的日子!明天在高雄的金
曲獎會場外有大家來當露的活動,而下週也有兩場「十萬青年救電視.
全台校園走透透」座談會在中正大學與南華大學舉行,各位距離近的
讀者別忘去捧場喔!

至於其他全省各地的讀者就跟著我們一起在網路上抗議「有線廣播電
視法」修正案吧!請大聲喊出:「我們要第十九條」!並瘋狂用力轉
寄抗議連署遊戲!!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行政院日前又再度屈服於美方貿易制裁的壓力,將光碟管理條例草
案中的行政罰鍰加重刑責處罰,以滿足美方對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新要
求。結果咧!還不是淪落到特別觀察名單中,所以說別巴結了啦!幹
嘛吃美帝那一套智財權的說法啊?

2. 金曲獎今年將到高雄舉辦,聽說「反盜版」將是今年晚會的重要主
軸,羅大佑更是把十六年前那一套再度搬上檯面,眾家老中青歌手無
不津津樂道,彷彿唱唱歌就能再讓唱片工業起死回升。醒醒吧!老羅
,2001的明天在美帝的智財權控制下,歌手們真的不會更好。

3. 立法院主動召開公聽會,對公視開播3年的成果進行檢討,結果跟
公視監事賀德芬自己召開的檢討會結果完全不同哩!「四方代表、五
類專家」對於公視成就多持肯定態度。好啦!這下問題在哪裡就很清
楚囉!呵呵!

4. 新聞評議委員會公布今年第一季的電視新聞報導表現,中視、台視、
東森在色情、暴力、血腥或不雅的題材畫面紛紛上榜,反而是SETN表
現良好。唉啊!這永遠比不完啦!倒是台視要不要趁機思考一下公共
化,徹底擺脫商業惡質競爭呢?

5. 五一勞動節,藝人也首次上街爭取工作權,反映演藝圈失業問題的
嚴重。可不是嘛!我們的電視不管有線無線,每天不是播日劇就是韓
劇,八點檔更是對岸的演員比台灣的多,所以解決辦法就是臺視華視
公共化啦!多拍一點自己的大醫院小醫生囉!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社 ▍ 運 ▍ 新 ▍ 花 ▍ 招 ▍ ▌▋▊▉
⊕∮⊙◇★☆

「我們要第十九條」連署活動重出江湖

今年一月四日,立法院透過不恰當程序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
案,刪除家族股權限制規定並放寬外人投資上限,傳播學生鬥陣對此
案表達嚴重關切,並發起一連串論述、抗議、連署、與立委遊說活動,
稱之為「我們要第十九條」活動,相信伴隨著我們一路走來的傳學鬥
電子報讀者對這個活動並不陌生;在這段期間當中,我們收到許多朋
友的鼓勵與支持,並藉由連署活動成功的對新聞局與各黨團立委施壓,
終始國民黨與親民黨立委提出該修正案的復議。

然而,既然是復議,理應由立法院各黨團繼續針對此項修正案的各項
爭議之處,召開相關公聽會進行政策討論,以昭各界對於該修正案的
質疑。然而,立法院當中的部份立委,特別是當初主導修法的財團立
委們,卻利用這個機會暗中協調利誘脅迫各黨立委與政府部門,利用
各種管道宣揚其就地合法之謬論,企圖再次以黑金力量遂行利己修法
之實。傳播學生鬥陣獲悉後深感事態的嚴重與財團立委之勢力龐大,
決定繼續針對「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進行持續的抗議。

為了趕赴於立法院各黨派近日內(可能就是週一)即將針對此案召開
的朝野協商,傳播學生鬥陣決定有所行動,並試圖善用網路媒體的特
性,開創社會運動新可能,首次推出了網路的抗議連署遊戲,亦即各
位電子報讀者日前所收到的「傳學鬥電子報超贊遊戲大放送!」

在這封名為「看電視也能做心理測驗」的遊戲e-mail中,包含了數
個觀賞有線電視節目的趣味問題,在作答完畢之後,受試者不但可以
看看自己的個性像童話故事裡的小飛俠、灰姑娘或是三隻小豬等,同
時還會得到一份「我們要第十九條」的網路連署書。填好名字,按下
傳送鍵,立法院各黨團、新聞局和東森電視台就會立即收到網友的連
署文件。

這次的抗議連署遊戲,目的即在希望讓以上相關單位認知到廣大民眾
對於「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的不滿之處,並希望各黨立委在進行
朝野協商時,除了被財團立委利誘脅持之外,更應該考量選民對於有
線電視惡質生態的不滿,而不應該繼續圖利有線電視財團,使現況更
加惡化!

目前這項網路抗議連署遊戲在電子報讀者的轉寄之下,已在網路使用
者間大肆流傳,根據數據的統計與預估,收到該封遊戲e-mail並做
過這個心理測驗的網友至少超過五千名,其中有寄出連署書的網友,
截至發稿為止更已突破250個團體與個人,傳學鬥在此除了感謝大家
對此次修正案的關心外,更希望各位電子報的讀者能發揮影響力,將
這封抗議連署遊戲用力轉寄給周遭的所有人,讓立委諸公們看看什麼
是民意!!

此外,傳學鬥也將今年以來對於「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爭議的相
關資料整理成網頁資料,希望各位關心此項修法的讀者能有一個完整
的脈絡瞭解,進而共同監督立法院的朝野協商結果,更歡迎大家轉寄
這個網址給其他關心此議題的朋友,讓他們也能感受到這項修法對台
灣有線電視生態的戕害!!

◎「看電視也能做心理測驗」遊戲網址: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for19.htm

◎「我們要第十九條」活動網址: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19.htm

⊕∮⊙◇★☆

傳學鬥對有線電視法修法的主張:

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公民文化
──我們要第十九條、我們反對有線電視草率修法

我們反對一月四日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版本,因為其中問題重重!

我們反對財團黑法、就地合法

有線電視立委穆閔珠、蔡豪主導的有線電視霸主大喜劇,將第十九條
家族持股限制刪除,造成非法就地合法的結果,我們反對就地合法。

目前國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大量安插人頭戶迴避反壟斷規定,然而持
股限制一經刪除,財團將毫無忌憚,明目張膽操縱有線電視產業,加
之以如火如荼的固網事業,電信產業猶如財團囊中物。

財團立委嫌棄法規礙事,竟然利用議事衝突將財團版法規強渡關山。
財團要什麼法就訂什麼法;嫌什麼法礙眼就任意刪除,原本非法的事
情可以由黑變白、就地合法,這樣的法律可有正義?立法院難道也是
財團囊中玩物?這更是對立法部門的嚴重侮辱!

我們堅持電視是產業,更是文化!

財團從來沒有把你的權益放在眼裡,有線電視每年斷訊;頻道換來換
去;七十幾台內容乏善可陳,收視戶權益完全不受尊重,連「看電視」
這樣的基本願望都無法達成,你還能冀望財團為你做什麼?

有線電視節目充滿煽色腥,財團經營思維一切以利潤優先,什麼賺錢
播什麼,完全缺乏經營文化事業的視野,根本無法意識到電視媒體的
文化本質。如果電視上每天都是辛辣、色情、八卦、下流,社會文化
將會如何?

有線電視不但充斥令人叫罵的內容,更缺乏弱勢關懷,銀髮族、兒童、
原住民、視聽障礙人士等沒有節目可看,這一群為數龐大的收視戶,
他們就是活該沒電視看的人嗎?

我們認為修法過程太過草率

一月四日,所有立法委員眼光都在行政院總預算案的拉鋸上,其他法
案的交換、通過,演成一齣大鬧劇。

親民黨立委鍾紹和表示,「原先該案未列入協商案,蔡豪很急,下午
一回來就發現該案已經插隊成功」。教育委員會召集委員洪秀柱表示,
「該協商版本未在審查會上通過,感覺被王令麟、蔡豪挾持」。

包括洪秀柱、鍾紹和、李慶安、李俊毅、卓榮泰、王幸男、葉宜津等
立委都先後表示過修法過程未經充分討論;國民黨主席連戰震怒,表
示修了什麼法都不知道。

我們要求重新討論、反對電視霸權

這樣的財團版本根本是被財團五鬼搬運成功,在未經充分討論及完整
規劃的情況下,我們反對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我們要第十九
條、我們反對有線電視草率修法!

我們主張:

■確立有線電視文化優先
政策規劃應首先考量多元文化及地方文化的形成與維護,並促進在地
與國際文化平等交流。

■落實有線電視地方特質
強化地方政府審議及管理職能、建立地方公民參與執照審核及監督機
制、提高特種基金比例。

■防止財團壟斷有線電視
維持家族持股比例及外人投資限制、限制所有權水平與垂直整合擴張、
保障不同社群平等近用媒體權利。

■主管機關落實法規執行
徹查轉投資、人頭戶,追繳法定特種基金、監督社區公共頻道執行。

健全的媒體才能促進社會文化,我們反對電視霸權,有線電視法必須
重新審慎討論!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嘉義中正大學、南華大學連袂登場

南台灣的十萬青年看過來!馬不停蹄的「台視華視公共化運動之十萬
青年救電視」系列座談會,本週才在台北的世新與台大掀起熱潮,下
週這股熱潮即將延燒到嘉義的中正大學及南華大學,要湊熱鬧就要湊
最熱鬧的,請繼續給我們最熱烈的支持!

■中正大學場
◎時間:五月八日(星期二)下午1:30至3:00
◎地點:中正大學電傳所207視聽教室
◎主持人:中正大學電傳所孫式文教授
◎與談人:
政治大學新聞系馮建三教授
政治大學廣電系郭力昕教授
中正大學電傳所劉駿州教授

■南華大學場
◎時間:五月八日(星期二)下午 4:20至6:00
◎地點:南華大學成均館C322階梯教室
◎主持人:南華大學傳管系 陳志賢主任
◎與談人:
政治大學新聞系馮建三教授
政治大學廣電系郭力昕教授
中正大學電傳所劉駿州教授

■五月份其他預計登場學校與時間

參與校系 承辦學生組織 日期 時間

高雄醫學院 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5月15日 (二) 18:00-21:00
台灣師大+政戰師大青年 5月16日 (三) 19:00 起
文化大傳系 大傳系學會 5月16日 (三)
輔大新聞系 新聞系專業服務課程 5月23日 (三) 13:40-15:00

另外,朝陽科技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台灣藝術學院、台南藝
術學院、中山大學及淡江大學也都在我們的陣容之列,請密切期待最
新消息發布!!

⊕∮⊙◇★☆

活動訊息轉載:大家來當露喔!!

好音樂不用貴,金曲獎場外就可現場「當露」、直接拷貝
(平民音樂普及行動聯盟)

在唱片公司一片「反盜版」的呼聲中,秉持著「好音樂不用貴」以及
「創作者直接面對樂迷」的自主精神,數個樂團、創作者、學生團體
與社會團體,組成「平民音樂普及行動聯盟」,將繞過唱片公司的仲
介,在週六的金曲獎場外發起現場「當露」、直接拷貝的活動。

由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黑手那卡西樂團、台灣民主學生運動聯盟、
苦勞網、台灣民眾音樂研究中心等共同發起的這項活動,五月五日傍
晚七點開始,將在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金曲獎會場外設攤,利用筆記
型電腦上網,下載包括今年金曲獎入圍者作品在內的許多MP3 音樂。
現場並將準備光碟燒錄機,有興趣的學生或民眾,只要自備一片空白
光碟片,當場就可獲得一張充滿著各類型好音樂的CD,同時免費附贈
有關成大411 事件與智慧財產權的各方後續討論相關檔案。

◎日期:5月5日(六)晚上
◎地點: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
◎說明:

一、自行攜帶一片可寫入的空白光碟(或於現場以成本價購買),
  即可「現場當露、直接拷貝」MP3好音樂。

二、有意加入活動贊助作品的音樂人,請將樂團名稱、樂團簡介、
  樂團網址、聯絡方式、樂團對成大411事件的看法,以及最重要的,
  作品的 MP3 格式,火速以電子郵件傳送到以下信箱:
   wata.hope@msa.hinet.net

※本活動詳情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10503-1.htm 閱讀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2001年 April 27日

┌──────《2001/04/27第四十三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媒體公共化才能解決「猥褻」電視

對於傳播媒體的無孔不入,打破公私領域的界線,後現代學者布希亞
曾提出「傳播的猥褻」(obscene)概念,認為電視將外在世界直接、
透明、毫不保留地開展在每戶家庭的每個成員眼中,電視像色情片一
樣地貼近他們,已達到「猥褻」的地步。

電視「猥褻」閱聽人的程度有多高?上週五,TVBS「2100全民開講」,
把新店「老少配」的男、女主角小鄭、莉莉及小鄭家屬邀至節目現場
對辯,名義上是為了讓當事人訴說心聲,並透過主持人李濤中介兩造
大和解,使事件能夠圓滿地落幕。不過,由於小鄭家屬帶著預存立場,
加上現場觀眾一面倒向男方家屬,李濤的立場不夠中立,使得莉莉成
為被攻擊和審判的靶子,一度想要退場抗議。於是,一個原本「立意」
看似良善的舉動,最後演變為八點檔鬧劇,直接了當地播送至全國各
個電視用戶家裡。

事實上,把屬於私領域的社會事件(黃色新聞)搬進攝影棚,在「2100」
不是第一次。像不久前的鄧育琨摑臉案、更久以前的新竹少女被虐殺
案等,「2100」都邀請當事人現身說法。照「2100」的說辭,他們
想替這些受害者伸張正義,但在司法審判尚未落幕,加害、被害尚未
釐清之前,這種積極的「正義」作為,會不會使當事人被一再剝削,
或者妨礙司法的進行,最後導致當事人蒙受更大的痛苦,而社會真相
卻陷入更深的五里迷霧當中?所以我們可以說,「2100」炒作「老
少配」的話題,其「立意」與社會關懷或伸張正義相距甚遠,提高收
視率才是其真正目的。

也許有人會說,「2100」找來小鄭和莉莉是為了讓他們申辯,而他
們也樂於利用媒體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博取社會的支持(不管是正面
或是負面的);他們和「2100」之間的關係猶如水和魚。照此邏輯,
商業電視似乎有它正面的進步意義,因為它提供弱勢者一個自我展現、
表述的機會,使他們免於被強勢者擠壓到永無翻身的境地。然而,透
過商業電視發聲必須要有能力,弱勢者除了能力可能不足,還必須承
擔被污名的風險;此外,弱勢者雖可展現一定程度的主體性,但我們
必須思考的是,他們是在什麼樣媒體邏輯和結構之下展現主體性,如
此,才不會被商業媒體提供「公共領域」的假相所矇騙;我們也才得
以反省,在嗜血(收視率)如命的商業媒體之外,我們還能透過哪些
方式,幫助弱勢者發聲,讓屬於他們的正義得以真正地伸張。

莉莉的女兒、小鄭的母親在節目最後都希望媒體不要再去採訪他們,
干擾他們的生活。但令我們感到悲觀的是,如果現存的商業媒體結構
不改變,媒體的嗜血本質就會不動如山,弱勢者想爭取到更公平、合
理、沒有偏見的發聲機會更難上加難,而廣大閱聽人想拒絕被電視
「猥褻」(甚至「強暴」)的可能性也愈低。至此,媒體公共化雖然
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萬靈丹,但至少是一個起點。

Our Questions:

1. 商業媒體真的可以秉持客觀中立呈現社會正義嗎?更甚之,這種跳
越司法審判的「先審」作為真的可以保障弱勢、關懷社會嗎?這該是
媒體的責任嗎?

2. 台灣有許多討論各項議題的叩應節目,這些節目都邀哪些人來討論?
你覺得這些節目達到了多元意見交流,或者理性討論了嗎?

3. 弱勢邊緣團體在商業媒體所提供的「公共領域」中有沒有保障?是
淪落為製造衝突與對立爭議的棋子,還是成功地對抗媒體結構而取得
主體發言空間?

4.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應該有何種結構的「公共領域」才是理想境地?
這又需要哪些條件配合?媒體公共化是不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在上期出刊前,緊急針對李濤與「TVBS2100全
民開講」製作播出「老少配該祝福嗎?」此一事件進行嚴正譴責與抗
議,事後即收到不少讀者的意見迴響,故本期電子報收錄了三篇來稿,
其中各有觀點,大家可思考。但傳學鬥仍認為此一議題尚有深入討論
與論辯之空間,包括:媒體是否應該入侵私領域、閱聽人是否有主動
性、商業電視是否有進步性…等等,都是值得大家再討論的焦點,故
編輯室在此歡迎各位讀者繼續提出看法,共同論辯!

此外,采蘋則延續著對於音樂工業與智慧財產權的觀察,以馬克思的
勞動價值論觀點來看待現今音樂工業倡議智慧財產權的弔詭之處。至
此,智財權保障的是誰的利益,已經昭然若揭了!

這期電子報是有點多啦,不過都很好看喔!大家有意見想法都可來信
說說!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景氣不佳,國立大學如何自籌財源呢?賣學位給財團可能是最快的
方式。王令麟簽約委託政治大學辦理「東森媒體科技集團經營管理碩
士學分班」,看來政大已經從「為黨培養文宣人才」的「神聖使命」
正式轉變為替「資本主義培養生產預備隊」,好一個台灣傳播史的寫
照!!

2. 吳宗憲最近老愛提時代雜誌亞洲版的採訪活動,並自傲為第一位受
該雜誌訪問的台灣電視主持人。呵呵,話不要說太早,別忘了上次新
新聞怎麼修理他的,咱們等著瞧吧!

3. 於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辦的第三屆美洲高峰會,會場外同時展開「反
全球化」的示威抗爭運動,且無論在規模、性質 、理論縱深上都比
1994年西雅圖世貿組織高峰會來的精彩。聲援聲援!大家要關心一
下「反全球化」的議題喔!

4. 才說媒體管太多私事,這下老頭子去日本看病又成了大新聞。國內
吵吵也就算了,還出動全員全程追蹤,然後再一股腦的分析東分析西。
就是看病嘛!媒體真的沒大事做了嗎?

5. 行政院新聞局長蘇正平嚴詞抨擊新華社駐台記者報導偏頗、片面,
而且「愈來愈離譜」。話是沒錯,不過我們當年是怎麼報導大陸的,
這可能也要自己先檢討一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智慧不智慧?
──談盜版的重新劃界

胡采蘋(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新世紀,台灣流行音樂界對「盜版」採取激烈的重新劃界手段。

去年底,音樂工業透過IFPI禁止便利商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賣
場播放版權音樂,聲言賣場必須支付播歌費用,否則就是侵犯智慧財
產權。接著,三零八條款使電視失去歌聲,音樂工業揚言電視台必須
降低播歌費(這件事情雖和盜版關係較小,但在播放與不播放之間仍
有玄機)。最近,雖然IFPI否認向台南地檢署告密,但是他們仍然考
慮要與十四名和全世界大學生有相同網路下載MP3行為的成大學生對
簿公堂。這個星期,光碟管理條例則在美國301條款的威脅下急急通
過,對盜版唱片市場的影響究竟如何,我們仍須積極觀察。

音樂工業的動作恐怕不會停止於此,可以預期接續還有其他產業整合
行動,因為這些事件清楚說明了流行音樂界對於產權、收費機制分散
的危機感;而音樂工業面對這種危機感的方式,就是重玩十五年前產
業跨國化(進入台灣)的老把戲:對盜版重新劃界。

流行音樂史上,「盜版」的界線向來就是不斷變動的,界線並不是因
為類似MP3、燒錄機這種新科技的出現而不斷擴大,而是因為音樂播
放溢出了收費機制,例如IFPI對便利商店的噤聲正是最好的例子,便
利商店所做和以前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因為音樂工業收不到錢罷了。

沒有版權的唱片在台灣音樂史上,最早是以「翻版唱片」這樣的名目
出現,隨著音響工業、美軍電台、民歌運動等,古典音樂、西洋流行、
當代國語流行音樂漸漸建立消費市場。1980年代全球音樂工業劇烈
整合,市場出現「六大」國際唱片公司,於此同時成立的IFPI,成功
地在進入台灣時在本地建立起「智慧財產權」這樣具有白領階級乾淨
味道與「盜版」這種經過污名化的修辭與概念,這是唱片工業對台灣
盜版的首次劃界。

然而,所謂的智慧財產權並不像音樂工業所宣稱的「尊重創作者」那
樣簡單。大眾之所以普遍接受智慧財產權觀念,因為大家普遍相信創
作者應該要有所得,能夠經由創作賺錢,作者才會繼續創作。這樣的
想法,可以說是對的,也可以說是不對的,更可以說是被扭曲的。

首先,如果我們將創作者放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裡,那麼他的創作
似乎也應該依照勞動時間得到價值。在現代的報酬體系下,我認為創
作者應該是要獲得與勞動價值相對的報酬,所以以上的這種說法可以
為對。

但是上述的說法有相當的功利主義價值在。「作者可以賺錢才會繼續
創作」,這種說法將獲利動機上綱化,明顯忽略了智慧的分享與累積
價值。許多作者不是為了錢創作,多半是有著靈感與好玩心態,他們
的作品也會累積著先前所有的智慧結果發展出來,無論是文字、語言、
音階、程式。將作者與唯利是圖等同起來,這種說法太過簡單,也太
小看創作者。

無論如何,在今日的「知識經濟產業」扭曲變形的發展下,「創作者
獲得報酬」根本殊不可能。以音樂工業為例,台灣唱片業歌手動輒不
收版稅、無條件配合打歌,企劃宣傳形象人員沒日沒夜工作塑造出歌
手的各種超真實形象、每個月卻拿著兩萬多塊薪水度日,不出名的詞
曲寫作者一次賣斷一批作品、創作論斤兩計價。維持音樂工業數量最
大的一群勞動者,反而受到最嚴重的剝削;這種「創作者獲得報酬」
的想法,變成一則神話;音樂工業疾呼「尊重創作者」,反而是對自
己最大的反諷。

智慧財產權體系演變至今,保障的是工業,不是創作者;每當智慧流
出收費機制,產業便會急急重劃盜版界線,防止智慧的流出;這種設
計只能阻絕智慧的分享。同時,盜版界線的不斷變動∕擴張,也只能
欲蓋彌彰地向世人昭示智慧財產絕不是天賦人權,盜版根本就是一種
人為機制,隨著工業的產權整合不斷地被再定義、再劃界。

如果是這樣,請這種財產權不要再偽裝得很有智慧的樣子。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來稿一:老少配戀情新聞報導之表現

張念慈(淡江大學大傳系四年級學生)

成大學生下載MP3 一事,當大家都在說,是拿大砲打小鳥時,我想
看完2100為了老少配戀情而特別做的現場節目,心裡有許多的感觸。
其中牽涉到了許多個人隱私的侵犯、壓迫性的問話,以及可能涉及毀
謗的部分。茲提出較為有爭議的幾個問題分述如下:

一、新聞性節目適合做綜藝節目嗎?

雖然「老少配,該祝福嗎?」此一議題已成為全國茶餘飯後討論的話
題,也符合新聞的定義,但純粹邀請男女當事人與男方家長,再加上
一堆原本即有既定立場的觀眾,整個場合及節目進行過程根本就是一
場「準綜藝節目」,專業性與深度全無,全然只是為了炒作有新聞價
值的議題,既無法提供觀眾完整的資訊,又因現場秩序的混亂使得訪
談無法順利進行,除了滿足綜藝節目所需的「熱鬧」特質外,還稱不
上是一場夠水準的綜藝節目呢!

二、新聞記者適合作心理輔導嗎?

一名新聞記者的確需要具備許多專長。他必須細心入微,有人道關懷
的精神,他更可能因採訪線路的關係而成為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但,
這並不表示新聞記者可以勝任心理輔導的工作。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
當晚,許多資深的記者或主播都希望能說服或勸導陳進興投案,甚至
對他進行心理諮商或試圖扮演救世者的角色。(例如要他唱兒歌給兒
子聽、要他承認自己犯錯了、問他什麼時候會自殺等。)這些事後淪
為新聞科系負面教材的事件,仍在社會上不停的上演著。此次節目中
主持人亦試圖引導性問話,企圖成為社會的心理治療師。但新聞記者
既沒有接受過心理諮商的專業訊練,難免在訪談過程中讓許多壓迫性
問話傷害到了當事人,也引導了輿論的走向,更何況心理輔導是需要
長時間進行的,主持人又怎麼能期盼在一小時之內,即有令人滿意的
結果出現?

三、現場的團體壓力與集體指責:

雖然美其名為「聽聽各種不同的聲音」,但現場所邀請到的觀眾(或
著說是陪審團)可大略劃分為兩類:一為學生,一為男女雙方的鄰居。
由於男方家屬的立場堅定,加上現場觀眾的發言也強烈的指涉女方是
「罪人」,使現場陷入了沉默螺旋的弔詭情境中。女方成了萬夫所指
的對象,沒有對等而足夠的發言機會,使人不得不配服男女雙方當事
人怎麼有勇氣在這種惡劣的氛圍之中,撐到錄影結束?他們兩人在這
場「秀」中似乎成了眾人眼中待宰的羔羊,大家都磨刀霍霍準備好好
修理他們一番。

四、毀謗與謠言的可能性:

Call-in節目所不能避免的,便是許多不負責任的發言及毀謗、謠言
的充斥。其所依賴的便是主持人的教育,及事前的溝通和充份的媒體
公民素養。但,顯然的,台灣的民眾似乎還未能學習到如何做一名稱
職的媒體公民。在此次節目中,有現場觀眾指責女方誘拐他兒子,導
致他們家庭破碎;男方家屬亦充滿暗示性(甚至是明示)的指涉女方
的私生活行為不檢。姑且不論此為真實或是子虛烏有,一旦在媒體上
公開播送,在全台灣都可以看得到,對當事人的傷害便已造成,其更
可能牽涉到司法的毀謗和散佈謠言的刑責。

五、傳統迷思的再複製:

「男大女小」的戀情在台灣社會是常態,更被一般人視為是健康的,
還有不少人認為「吃幼齒補身體」,許多年近花甲的男人娶了年輕老
婆會被別人恭維「老當益壯」,但一旦情境轉換變成「女大男小」,
便是「不淪不類」、「社會亂象的源頭」,這會不會太公平了?從生
物學的角度來看,女大男小反而是健康的。因為女性壽命較男性為長,
若能有個年記較輕的丈夫,反倒可以一起白頭到老。但觀諸媒體對此
議題的論述,皆不離「男大女小才是正常的」迷思再複製,甚至主持
人還問男方「女方是否有儘一切可能的阻止你不要這樣做?」,即使
男方清楚堅定的表達是他主動的,但現場的來賓仍極盡所能的汙名化
女方,說她迷惑控制男方。這與一般家庭外遇,輿論不指責男方的不
忠,反倒責備第三者是狐狸精,有何不同?

六、媒體的壓力:

這是最重要,也是值得所有媒體反省的地方。男女雙方的家屬皆在節
目中不只一次的強調希望媒體不要再來報導他們了,這對他們造成莫
大的困擾。在此次事件中,有媒體為了製造新聞邀男女雙方拍婚紗照,
有媒體邀請不知道實際狀況的專家妄下評斷,說是因為家庭不幸福等
關係造成這種「偏差行為」;原本只是件單純的事件,經媒體的煽風
點火後成為了頭條新聞,女方所設的卡拉ok店甚至成了觀光景點…。
這對生活一向單純的他們來說,其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能不能請
媒體好心點,放了他們吧!

專業媒體即需有專業表現,雖不可否認此一議題的確符合新聞產製的
選擇標準(而且很可能還是很高分),但除了這些被歸類為「人情趣
味」或「社會版」的新聞外,應該還有許多與國內民眾切身相關的議
題吧?為了收視率而採取一般八卦節目的煽情作法,實在不是號稱新
聞專業的媒體所應表現的。

?∮?◇★☆

來稿二:老少配。與你何干?

蝴蝶貓

老少配,惹來一連串的討論和報導,上了八卦雜誌不談,居然連2100
全民開講都上了,何時市井小民的男女情愛也登上討論話題之一,他
們非公眾人物,此事亦非可受公評之事,沒想到還引發二造三方(男
方、女方和男方家長)口角和肢體衝突。而現在男方聽說決定要提早
娶女方,相守到老。

討論個什麼勁?

檢視一下,這件事到底為什麼值得媒體大書特書?若是要說,二人年
紀差距太大,而具不尋常的新聞價值,那麼反觀另一則新聞,某一七
十多歲的男性藝術大師開展,報導中提及其伴侶,二人年紀也差三十
多歲,但報導的言詞充滿了祝福,話題也輕易帶過,且將焦點放在展
覽上。相對老趙和小鄭的事情,要說社會大眾對女老男少無法接受,
不如說是媒體報導時角度的切入,本就已經以一個其所既存的預設社
會道德框架來進行判斷,而後才使之具有新聞價值。而不能理解的是,
這樣的新聞是否有值得深入追蹤的必要性,一再的深入報導,反倒讓
社會大眾監視著,當事人和其所屬的家庭之動態,壓力之大要以和為
貴似乎也難!又在媒體鼓吹,告訴他們相愛要能坦然,使得參加公開
性的電視、廣播節目成了「站到台面上」的一種表態模式,在媒體的
大力情商要求,相愛的二人以為經過公開,就能獲得大眾支待,但當
真的被推到台前時,反倒造成被迫接受輿論指控的傷害,然而媒體會
說,這是他們自願,要自行負責,但當初又是誰引導的?媒體一方面
看似給與他們管道,公開爭取自身幸福──彷彿上了媒體,社會道德
就會轉向而認同,(媒體其實是強化既存社會道德的始做庸者!)但
其實不如說是新聞價值和收視率才是它們所在乎和考量的,戀人們和
其家屬不再有絕對的隱私權,而赤裸裸的接受一道又一道不同菜色的
問題和無論好壞的評鑑。我很懷疑,事前媒體是否告知過他們有這樣
的結果?

靜默,是一種祝福

當自己的情事,成了每日「七點檔」的連續劇時,如何做想呢?當媒
體一再的披露二人世界,看似讓二人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對抗外來
的雜音和抨擊,但這樣的加速是否為衝動的一種,是否能持續,則不
得而知,我所知道的許多朋友中,有人就是為了賭一口氣,於是相戀
很久,然而沒了愛,也有人想要證明,果真長相廝守,甚至感謝當初
不看好他們的朋友。至於這對老少戀人,我想旁觀者的大眾,不如保
持靜默,是一種沒有壓力祝福。而那些談話性的節目,你們厚愛了一
對平凡的戀人(不平凡是媒體塑造的),和政治、時勢能並列為主題,
但你們似乎又把自己當成治百病的人,什麼都能評且下斷語,憑什麼?
干卿何事!(平日的話題,已造成夠多二元對立,你們到底在想什麼?)

不認同未知?

任何一件事情,均有人無法苟同,而在自由法治的社會,言論和思想
本就不被受限,但當我們的認知框架無法和他人相融時,我覺得可以
表達出不認同、不接受的意見,但媒體是公共論壇,於媒體中過度直
接表達個人意見,而無客觀立場,是否合理?太多的時候,我們假社
會道德之名,行排擠否定之實;假公正道義之名,行強行接受公評之
實。如我曾經於文討論過的,我們終究是因為無法認同那異數,還是
我們害怕異數因為不「同」而形成的未知?我們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
「同」的世界裡,為的是避免認知不和諧,能讓自己舒坦過日子,但
是我們卻沒有必要去用「排除」別人來建構我們的世界。只是當我們
活在既定的建構中獲得滿足時,相對也失去擴展某部分視野的能力。
這一切,要些什麼,端看我們自我的取決。特別是「愛情」誰又能做
公正的定奪?

?∮?◇★☆

來稿三:商業電視、邊緣主體與文化評論

陳以新(政治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

「老少配」一案,在二十日TVBS「2100全民開講」製作的「老少配
該祝福嗎?」播出後,引起外界若干討論。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賀
德芬抨擊2100此舉是「秀過頭」,而主持人李濤則以「重建事實」作
為反擊。於是,在媒體文化評論者和商業電視精英的桌對廝殺下,當
事人反而消音了。

筆者相信賀德芬女士反對TVBS的炒作行為,是希望當事人的隱私受
到尊重和保護,然而,據報載,這對「老少配」近期之內還會上其他
節目,他們也接受了吳宗憲發出的邀請通告。我們應該如何解釋這對
戀人想要繼續在商業媒體曝光的心境?對當事人而言,他們更需要的
會不會是「現身」,而非保護?意即,他們需要媒體的奧援,來演出
自己的邊緣處境。他們的用意不在「還原」真相,而是藉由鏡頭敘述
自己。也因此,弔詭之處就在於,我們愈是在媒體上看到更多鬧劇、
更多「神話」,這個問題也愈有發酵的可能性。

一面倒地指陳這對戀侶是新聞娛樂化之下的受害者,是被鏡頭剝削的
文化冤大頭,似頗不公允。既然此案是所謂的老少配,又是女大男小,
再加上兩人因工作結識,具職場倫理的爭議,我們理當透過各種相關
的媒體文本,進一步分析當前社會對於年齡、性別、世代與階級的意
識形態建構,探討社會對於戀愛與婚姻形式的道德規訓,而不是祭出
商業媒體剝削當事人的論述大旗,以致完全抹煞男女主角的主體性與
行動力。換句話說,社會對於「中年歐巴桑」和「未成年少男」等傳
統刻板的主體構作,確實經由大眾傳播的共謀而得以執行,但,它開
放給閱聽人的解讀與詮釋。正是這個地方,差異和另類被締造、被討
論、被實踐,它形成文化公共性的活水源頭,亦為社運的介入與蓬勃
發展提供養料。

活躍於文化批判論壇的中央大學副教授卡維波,曾提出「公關電視」
的概念,為邊緣主體的媒體近用權開闢一條新的討論方向。他指出,
邊緣主體需要被看見,需要一場嘉年華會,需要秀出自己,哪怕只有
「十五分鐘」。這個說法並非駁斥公共媒體的可欲性,恰恰相反,它
豐富了公共領域的內容,以及更多媒介使用權的可能實踐方式。

在反對商業媒體惡意剝削的同時,卡維波的提法提醒我們,不要輕易
化約問題的面向和思考維度,從而不慎複製了主流價值對於「他者」
的觀感。當我們嘗試對電視媒體進行文化批判之時,也應關照邊緣主
體如何在消費約制、社會道德的馴化和國家機器監控之間擷取資源,
拼貼自我的認同符碼、編出自我的生活風格,而非一味將其視為商品
化大纛之下的全然受害者。援引後者作為批評模式,或許比較容易,
卻不是現代知識分子應有的批判態度。是的,我們都是閱聽人商品,
但我們也可以挪用這個客體化的被動意義,去生產一種集結反抗的動
能。

?∮?◇★☆

■「如何落實偵查不公開」座談會

◎時間:4月27日(週五)下午2:00
◎地點:台北律師公會第一會議室(羅斯福路一段七號九樓,裕民大樓〉
(可搭捷運至中正紀念堂站下車)
◎主辦: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
◎座談者:
林雍昇(台權會執委,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蘇衡(政大新聞系教授)
薛欽峰(台權會執委、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
王兆鵬(台大法律系教授)
詹景巖(同志人權協會理事長)
檢察官

◎活動說明:

長期以來,位居人權最前線的檢警人員,非但未能盡其保障人權的職
責,反而經常成為侵犯人權的元兇,尤其公然違反<刑事訴訟法>明
定之偵查不公開原則,假偵查之名行作秀之實,最為人所詬病。去年
迄今,檢警單位更在一連串掃黑行動與命案偵查(如台北大學生箱屍
案)中,因為屨屨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遭致各界譏評。

其實,只要一打開電視,每日新聞中幾乎都可發現檢、調、警侃侃而
談偵察案件過程,記者訪問嫌疑犯或自由心證,致使所有的嫌疑人在
未經法院審判前,皆已被媒體、觀眾定罪。但嫌疑人並不等於罪犯,
在檢、警風光張揚破案時,有誰曾想過嫌疑人可能是無辜的。嫌疑人
在檢、警宣稱破案時,被大肆報導、宣傳,但在洗清嫌疑時,又有誰
為其澄清先前的污名呢?嫌疑人及其親人、朋友在偵查公開過程中所
受的傷害,又有誰注意和賠償呢?

<偵查不公開>是一個明文於法的規定,也是刑事人權保障的基礎。
雖然,許多人說,台灣沒有推動人權工作與教育的條件,無論要改變
抽象觀念或落實法治都很難,尤其「偵查不公開」又涉及檢、警、調
與媒體之間惡質的共生結構,更難以突破。可是,誠如布萊希特所言
:「如果你認為那是烏托邦,那麼應該想想看,為什麼那會是烏托邦?
」人權工作需要您的支持,歡迎您參與座談討論.

◎討論題綱:

1.「偵查不公開」的意涵、規範目的與相關法規。

2. 偵查不公開與媒體報導(「知」的權利)之間是否有衝突?如何取
得平衡?犯罪嫌疑人的人權與民眾自我保護的權利之權衡?

3. 權衡警、檢、媒體、社會大眾之權利,「偵查不公開」之適當範疇?

4. 評估偵查不公開在台灣的執行現狀?檢、警機關及大眾媒體的互動
關 係是否存有失當及偏頗之處?

5. 如何落實偵查不公開?

◎聯絡人:顧玉珍、吳佳珮
◎電話:(02)2363-9787
◎電子信箱tahr@tpts8.seed.net.tw
◎傳真:(02)2363-6102

另外:倘若您或身邊的親朋好友曾受過檢、警、調單位偵查公開之害,
歡迎您利用專線與我們聯絡。

◎電話檢舉專線:02-25318728
◎網路陳情:www.tahr.org.tw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四十二期

2001年 April 20日

┌──────《2001/04/20第四十二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如何「智慧」?怎樣「財產」?

近日有關成大事件的報導趨勢,似乎顯示學生最後應能以喜劇收場。
然而,面對未來可能的「快樂結局」,我們不但快樂不起來,甚至還
感到憂心忡忡。

首先,相對於檢察官的義正辭嚴與教育部長口中「違法就是違法」的
不容分說,學生們僅能以「抓不到盜版,才找學生開刀」做為辯護的
理由,這樣的論述架構所建構起來的社會氣氛是:即便學生最後沒事,
乃是因其身份特殊使然,年少無知使然,檢警寬大使然,故僅此一次,
下不為例。

未據理力爭,只動之以情的結果是,各界紛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
下,祭出強化校園監控及法律教育的大旗。包括教育部與中山大學等
單位皆表示將定期檢視網路使用情形,然令人有點啼笑皆非的是,成
大學生竟也附和地指出,要求政府訂定網路使用的相關法律。如此論
調,徒然顯示此地主流看法的淺薄與想像的匱乏。

稍具一點歷史知識的人便知道,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概念,皆不是生來
如此的,而是意識形態下的產物。例如文藝復興以前,剽竊模仿前人
的作品,本是理所當然,作品不屬於作者本人,寫什麼比誰寫的更重
要。文藝復興以後,私有財產權的觀念興起,作者始被強調。

又例如當今強調智財權最力的美國,百餘年前亦是此一時也,彼一時
也。一八四二年作家狄更斯,試圖推廣英國於一八三八年通過的法案:
根據該法案,英國從此可與各國簽訂著作權條約,以互惠方式保護對
方出版品。然大美利堅合眾國深知無法從該項條約得利,故繼續堅持
一七九○年所制定的著作權法。美政府在該項法律明白表示,凡是在
美國境外任何地方的出版、寫作或印製的產品,一概不受其著作權條
款的保護。而直到一八九一年,亦即美國國內著作權法實行一世紀後,
其國會才通過相關條約,與英國簽訂著作權的互惠對等保護。

然而,即使我們不從歷史與知識是集體創作下之產物的這個立場論事,
以主流的邏輯推演,亦能發現其中的漏洞百出。資本家永遠是說一套,
做一套的。他們一方面說網路使得資訊分享成為可能,使得每個人都
是市場直接的參與者;又說智慧財產權之意義在於保護創新精神(不
論是直接或間接)。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又看到,最最反對網路下載
音樂的,並不是音樂創作者,而是唱片行銷發行業者(跨國唱片公司)。
原因便在於若網路下載成為流通的主流形式,獨立製作公司將有可能
擺脫傳統通路,透過網路直接訴諸消費者,然更重要的是,一旦直接
付費給創作者的方式成為定則,代理商將無利可圖。此外,名為保障
創新的法律,卻每每成為壟斷企業維持其市場地位與既得利益的利器。
大企業每年編列高額官司費用,大興訴訟,攸關智慧財產者少,實為
拖延擾亂者多,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主流經濟學家承認專利持有者的壟斷定價所造成的社會成本,但他們
仍辯稱:「專利制度之所以存在,也可能只是由於沒有其他合適的制
度可供選擇。」有趣的是,若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說法,抱持知識共
產的人當然可以引布萊希特的話,理直氣壯地回應:「如果你認為那
是烏托邦,那麼我會要求你想想看,為什麼那會是烏托邦。」

Our Questions:

1. 縱看這次成大事件的相關媒體報導,所呈現出來的思考觀點是遵循
著何種脈絡進行?這樣的脈絡符合了誰的利益?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2. 藉此機會,整理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歷史與合理性辯論,你是否也發
現了其中矛盾之處?

3. 創作私有化的說法,相較於將創作之利益回歸於本屬社會集體產物
的事實,真的會比較促進社會進步嗎?

4. 智財權在當今的資本制度運作下,到底保障了誰的利益?還是淪落
為打壓競爭對手與阻礙創新的利器?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本期電子報依舊針對成大事件進行相關討論,除了傳學鬥觀點,我們
也收錄了一些其他想法,大家可繼續思考,並歡迎支持該項連署行動。

然後是「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系列座談的第三彈訊息,
這次輪到長榮大學登場,附近的讀者不要忘了去捧場喔!

另外是出報前,驚見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製作播出的
「老少配該祝福嗎?」討論主題,該節目充分暴露鏡頭殺人、剝削私
領域的媒體殘暴行為,傳播學生鬥陣在此表達嚴正抗議!並希望所有
讀者一同唾棄之!實在是因為這期來不及罵,詳情請見下期電子報分
曉!請大家一起跟我們在這裡先吐個五遍~

嚴正抗議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
嚴正抗議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
嚴正抗議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
嚴正抗議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
嚴正抗議李濤與「TVBS2100全民開講」!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Yahoo!為了另闢財源,原本想偷偷摸摸擴大提供線上色情影像產
品,不料卻引來廣大用戶憤怒抗議,只得摸摸鼻子收回這招。看來
「廣大」的用戶壓力除了在明日報新聞台事件上有效,國外也又添
一例。那個打算開始收費的iTHome電腦報,真的不要再考慮一下
下哦?

2. 老少配,男生女生配?從唱卡拉OK到拍婚紗,各大小媒體自本週
開始即不斷進行全民窺視大行動,其鹹濕無聊程度直逼那個濛濛的
八點檔。我們只有一句話想說:媒體管太多了啦!

3. 同樣是老少配,而且這次是男生比較大,為什麼倒楣被罵的還是
女生?章子怡這回不但喝錯了水,更淌上了成龍父子戀的渾水,可
是結論還是同樣一句:媒體管太多了啦!

4. 台北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將在各系統的第七十七頻道正式開跑,
提供社區、公益及弱勢團體播放不具商業性質的公益、社教、藝文
節目。總算有個看來是好消息的大事,至少媒介近用權又稍微跨出
一小步,我們也來拍個紀錄片播播吧!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盜誰的「版」,侵誰的「權」?

景崇剛(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4月11日,刑事警察局及台南市警局刑警隊人員,在台南地檢署檢察
官陳昆廷的率領下,前往成功大學勝利一學生宿舍搜索,查扣14部盜
拷擁有著作權音樂片的個人電腦,近日將傳喚被告學生偵訊。案發之
後,引發各界的諸多爭議,像檢方只打蒼蠅不打老虎、偵辦過程合法
但違規,以及製造校園白色恐怖等等,而教育部在事件處理上的曖昧
不明,也引發大學生的強烈不滿。

儘管整個事件在原本被認為是檢舉人的「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
金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IFPI)
改口說自己並非檢舉人,以及教育部極力促成兩造和解的情況下,而
在媒體的熱度逐漸退燒。不過,其所遺留的幾個重要的問題,卻仍待
社會各界的思考與討論。

根據聯合報在4月4日的一則報導指出,由於美國在中美貿易諮商中,
對我國未將光碟管理法列入刑事罰,表達高度不滿,在美方特別301
強大壓力下,經濟部於4月3日召開跨部會光碟管理條例草擬會議,結
果我方對於美方以及IFPI的要求幾乎照單全收,草案中將明訂光碟製
造業為許可行業,曾經觸犯著作權法並經判刑確定一年以上者無法申
請,違法業者也將施以刑事罰,而依照現行草擬方向,以光碟燒錄機
複製光碟出售圖利者,都有坐牢的可能。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次會議中,法務部對於將刑事罰納入光碟管理條
例表達不妥看法,反倒是經濟部認為僅以行政罰無法抑制仿冒,而堅
持刑事罰,現在仍未確定的,只是刑度的問題,經濟部將與權利人團
體協商後再行確定,這裡所指的權利人團體,應該就是IFPI。我們不
能斷言這次會議是411成大事件的伏筆,但由此看來,在所謂版權與
智慧財產權保障的議題上,經濟考量凌駕於司法判斷之上,是可以確
定的。

既然IFPI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們似乎得看看它到底是什麼來歷,根
據IFPI自己的網站資料顯示,它是一個代表國際錄音產業的組織,其
成員包括了76個國家的1400家唱片製作及發行業者,並在46個國家
設有分支機構,它的總部(國際秘書處)設在倫敦,另有4個地區性
的辦公室設在布魯塞爾、香港、邁阿密與莫斯科。IFPI的優先工作有:
一、對抗音樂盜版;二、推廣公平的市場進入與適當的版權法律;三、
協助錄音產業在數位時代爭取法律保障與技術發展;四、推廣音樂在
經濟發展乃至於社會與文化生活中的價值。

根據IFPI的統計,全球唱片業在1990年代的營收總計達美金270億
到380億之間,這樣的成就是人類投入創造力的成果。換言之,有鑑
於唱片業在本質上具有天份導向與創意發揮的特徵,唯有版權受到充
分的保護,才能使天分與創意持續發揮。IFPI的這廂說法,也反映在
日前以成龍為首的香港藝人聲勢浩蕩的向盜版宣戰活動,以及包括梁
詠琪等知名歌手,持原版CD拜訪台北市警局,要求警方加強查緝盜版
CD等活動,彷彿盜版影音產品盛行,受害最大的,就是這些以「天份」
和「創意」維生的演藝人員。

不過只要稍加深究就可以理解,在當今全球影視產業發展的脈絡下,
唱片業之所以有如此的銷售成績,與其說是文化商品(唱片)的作者
發揮天份與創意的結果,倒不如說是生產者發揮高度傳布與行銷技巧
所致。在此雖然沒有數據顯示在一個文化商品(CD、VCD)的收入
中,作者(演藝人員)的比例究竟有多高,不過我們似乎可以合理斷
言,大部份的經濟收益應該歸於掌握生產工具者所有。這也就是說,
我們不應高估盜版對於所謂「藝術工作者」的傷害,而是應該思考在
當今藝術工作者大量依附藝術生產機構的現實下,所引發的異化勞動
與主體性的問題。

誠如Garnham所指出的,文化商品所引發的經濟衝突之一,即是版權
的問題,版權試圖透過轉化作者為商品的形式,將資訊進行商品化,
但是這樣的過程只有在這個商品的稀有性與獨特性得以確保,或是透
過控制像再生產工具的情況下,以掌握供應通路。然而這樣的控制如
果造成索價過高的情況,就會鼓勵替代性盜版的興起。

無論IFPI究竟是不是這次成大411事件的「幕後黑手」,不過可以確
定的是,國際性影視產業組織透過經濟制裁手段,達到促使特定國家
對於盜版與非法重製進行司法制裁的作法,可以被視為一種控制再生
產工具的手段。換言之,像是光碟燒錄機等所謂再生產工具,都是
「非法」的生產工具。然而這又忽略了一個可能的危機,就是像MP3
或盜版CD的盛行,難道不也象徵合法文化商品以作者的稀有性與獨特
性(舉凡從唱片公司專屬制,到量身定作的包裝與促銷活動等等),
做為產生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保證的神話,似乎也無法再維持下去了嗎?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系列座談第三彈!!長榮大學登場

什麼是「公共」的電視?什麼又是「公共化」?
什麼是台視華視「公共化」?「公共化」與「三退」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在內湖公共電視之外還要將台視華視「公共化」?

若你也對這些問題有疑惑,請不要猶豫,將你的腳步向這移動!

時間: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三)下午3:00至5:00
地點:長榮管理學院
與談人:
台灣師大大傳所陳炳宏教授
長榮管理學院大傳系張瑛玿主任
公視文教基金會研發部程宗明研究員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贊助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承辦單位:長榮管理學院大傳系學會.傳播學生鬥陣 合辦

⊕∮⊙◇★☆

來稿:我看成大一事

蝴蝶貓

成大學生下載MP3 一事,當大家都在說,是拿大砲打小鳥時,我想
到的是,這件事情也許是過度嚴重化,但相對的會不會是我們一直忽
略了其中的嚴重性?學生們若下載MP3,且非使用「公眾使用之機器
重製」,且是合理使用,就不構成著作財產權的侵害,是無需受罰的,
問題就在於法律上,對所謂的「合理」並無明確的規定。而且,我想
問的是,難道真的沒有學生下載MP3 再燒成CD 做低價販賣給同學嗎?
我相信一定有,因為本人的同學,就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假定
有這樣子的人存在,檢查官理所當然可以進行搜索,只是在這件事情
中,既然僅是「假定」,那麼檢方的語氣和態度,是否有不當,則有
待討論。

我根本不相信大家長到這麼大了,有人不知道未經著作人同意而逕行
燒烤、轉錄販賣或是買盜版是違法的,但大家如同我前面所述的,忽
略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的嚴重性,不論是CD、MP3 還是網路上流
傳的轉寄文章,大多數的人都以一種無視著作人存在,且認為是對他
人、自身有益的心態,就隨便的燒烤、轉寄!如果要說檢方是大砲打
小鳥,也許只說對一半,馬路上、夜市裡集團式的盜版商這麼多,捉
都捉不完了,居然跑到學校去捉,但另一方面,我倒認為,也許真的
是給大家一個震撼教育,讓大家知道,老師說不要隨便買賣盜版會違
法是真的,這樣的逆向操作,說不定大家除了自己不敢盜版外,也不
敢買,然後盜版商就沒生意關門大吉,但是可能嗎?著作財產權的落
實,除了成為普羅的觀念外,更要根除人貪小便宜的惡習。不過相較
於MP3、盜版CD之外,轉寄信件,似乎沒有什麼貪小便宜的心態,而
且是一種分享的態度,又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再來談,唱片業者的心態,我個人是更不相信,他們是本著維護著作
人的智慧財產權的想法,才態度強硬的說一定要告(此案是告訴乃論),
倒不如說是資本家在忍受著新科技不斷的更新下,受眾逐漸因此而無
需直接向唱片公司消費,營運短缺下的不甘心態度,大家可以想想,
一面在大喊反盜版的同時,某些大唱片公司旗下藝人的歌曲總是很不
小心的會和某些國外的歌手「超級」相似,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
而在這樣子的情況下,業者憑什麼去要求大眾買正版呢?當新科技不
停進步的同時,唱片業者一面在打擊未取合法版權的MP3網站的同時,
其實也著手於架設要收費的網站,看起來是滿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叫
多方案提供閱聽人滿足,但一方面也形成多層次的剝削,真是聰明!
不過,而且我實在是想請唱片公司想一個方案「怎樣閱聽人才會甘願
買正版,覺得買正版很值得」,大聲喊反盜版的同時,先想想自己的
品質是否值得讓人花錢吧!當然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仍要受到推廣和大
家重視,捉盜版仍需政府法令去徹底貫徹, 但決不是取決於「限制」
科技的發展。

這次學生們的反彈和一些台面上的人士的回應,說實話我覺得我們學
生把自己說的太無罪,而那些菁英人士也把學生們說得太無知了吧!
學生一句「為什麼只捉我?」其實是可笑的,如果是無罪的,該說是
也是為什麼於我定罪、為什麼捉我,當說出「只」一字時,擺明了除
了認為明知自己可能違法,且有耍賴之嫌,然後似乎也撇清學生絕對
無做低價販售的情形(我猜可能轉換成,那不是商業行為,只是幫助
同學,酌受工本費的說法)而一些人士說,我們的學生在法律常識上
要再教育,其實隨便問問路上的國中學生就好了,誰不知道這樣是不
合法的,只是做和不做又是一回事了。不然,會有那麼多的盜版商賣
給誰呀?這不是無知的問題,倒是良知的問題,除了盜版多,如果大
家真的在乎著作權,那租書店也不會滿街都是了啦!!但這些侵權的
行為之所以存在,其實除了人性使然,也許也要想想內容是否會讓大
眾願意付費買下來了。

再說說因成大事件而串連的學生連署,說實話,我想到的是過去有為
了民主而起的學運,最近到是看見,搶救明日報的網運、MP3一事形
成的大型連署簽名,時代在變,群眾所專注的焦點和需求也不同,但
後面這二者或多或少都和科技的發展及肆虐的資本主義脫不了關係,
一個是向資本家要求個人的自主權,一則是資本家向不遵守遊戲規則
的人做處罰,(當然也可以說是法治社會下的規則,此處只是想做一
個比較,適當與否,有待商確!)我覺得滿可怕的一件事情,因為這
些訴求的背後是,大家在處理事情時,常常已經著重在「利益」層面
上,只注重利益是否取得和失去,但科技、經濟的發展其本質不是在
於「人」嗎?

★編按:如對作者論點有不同想法的討論意願,可參考作者提供之網頁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ONLY

⊕∮⊙◇★☆

連署轉載:

不平等發展下的「拷貝」
──我們對於成大411事件之呼籲與要求

五分埔仿自巴黎流行款式的時裝、地攤上與All Star及Converse足
以匹敵的運動鞋、光華商場功能強大但價格低廉的PC電腦、夜市裡一
攤又一攤宣稱自己才是正宗老牌的東山鴨頭、效法美國黑人節奏藍調
的黃種青春歌星一個接一個在電視螢幕上款擺著腰身、交流道兩側峰
峰相連到天邊的檳榔辣妹、各大學週遭一間又一間的影印專門店…,
這種種耳熟能詳的現象,具體而微地說明了,我們生活的週遭,原本
就充滿了各種對於創意和經驗的拷貝與模仿。

事實上,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中,拷貝與模仿原本就是重要的
起步動力來源。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初,相對落後的美國模仿先進工
業國大不列顛的紡織機技術,成就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資本
主義的原始積累;一個世紀後,轉過半個地球,在台灣,黑手、中小
企業與工程師對各種有市場潛力的產品與生產過程進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解構與重製,從電子錶、電子鐘、電動玩具、電腦
軟硬體、IC設計與製造,到複製美國矽谷形式的科學園區,以及模仿
加工出口意涵的晶圓代工,在戰後五十年的過程當中,支撐了台灣奇
蹟的飛躍與成長。從東方到西方,模仿與拷貝,原本就是後進國快速
學習新知、吸收文化精髓、了解世界脈動、切入全球鏈結的不二法門。

在這些上一代胼手胝足的努力之後,我們的這個時代,有些團體卻渾
然忘卻了我們的社會是怎樣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而大張旗鼓地祭起「
智慧財產權」的大旗,向我們的下一代進行箝制,要求依然處於後進
國之弱勢邊陲位置的他們,在知識的學習、文化的浸淫與資訊的流通
上,向發起「智慧財產權」戰爭的核心霸權與意識型態看齊,美其名
為「跟上時代的腳步」,事實上卻是在不平等的基礎上,對台灣的現
實處境與發展歷史打了大大的一巴掌。

在這次以IFPI與檢警為首的,對於成功大學學生下載mp3、拷貝光碟
的清剿行動中,我們要問的,不是這些學生是否違法,而是,這樣的
法,是在怎樣的不平等的社會與經濟發展脈絡中被默認的。

我們知道,從1980年代以降,一方面冷戰瓦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抬頭,年復一年要求輸美國家減少貿易逆差;另一方面,高科技的發
展週期以加速度不停滾動,先進工業國為求降低廠房、大型機械設備、
勞力、環保等固定投資成本,拉高核心創意的資本價值,於是透過「
智慧財產權」這種武器,來掌握「勞心者」的優勢地位,而將固定成
本外放、轉嫁到像台灣這樣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勞力者」後進國,形
成高科技時代的「中心規格—邊陲製造」依賴關係。一旦後進國中的
「刁民」冒險對所謂「創意」進行拷貝,以求突破自身的困境、追求
更高的技術與經濟地位時,這也就危及「勞心者」在政治經濟上的絕
對優勢,「智慧財產權」的大刀,就會砍向這些「小鬼」的頭上。因
此,將近二十年來,我們可以在媒體上一次又一次地讀到霸權國家的
大企業來台抓仿冒,是如何地如入無人之境,而我們這邊的律師與檢
調單位,又是如何地亦步亦趨地配合霸權的意識型態與經濟利益,對
自己的同胞進行「名正言順」的掃蕩。

到了上個世紀的最後幾年,追求訊息自由流通、去中心化的網路工具
來到寶島,成為一扇面向新世界想像與多元文化的呼吸窗口;意圖所
有利益一把抓的資本主義卻也亦步亦趨、虎視眈眈地跟進。然而,即
便是國外以自由分享mp3音樂為主旨的Napster軟體,其違法與否、
對音樂工業的產值是否造成「傷害」等等,都尚有爭議,而我們的檢
警與IFPI何以就毫不猶豫地舉起比霸權國家還要苛刻嚴厲的放大鏡,
對著網路世界當中無處不在的拷貝與分享,歇斯底里地大叫「違法!
違法!」?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而這樣的對於被控者的粗暴對
待,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進一步言:當檢警與IFPI放大音量對學生開刀的同時,他們為什麼不
也去追究,在歷次301與WTO的談判當中,我們的政府官員面對咄咄
逼人的政經霸權,是怎樣的節節敗退、喪權辱國?

或許有論者會說,對於處在政經霸權夾縫中的台灣來說,這種屈辱是
在求生存與求發展的過程中不得不付出的學費,就如同最近荷蘭飛力
普公司對賺了好幾年大錢的台灣光碟業者「開徵」專利授權金一樣。
即便這是台灣奇蹟背後的宿命,但是,糟糕的是,在這次檢警與IFPI
的言行當中,這些自承「正義」的本土團體組織,在拿起外來尚方寶
劍的同時,對於台灣自身社會與經濟發展歷程當中「屈辱」的歷史本
質沒有一絲一毫的認知,更別說是哀衿之情;這種「打小孩給外人看」,
而且打得特別凶悍的行事風格,讓我們感到格外的痛心,也對台灣與
台灣人在未來全球化的發展過程當中,能否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刻
板印象之外,取得真正令人尊重的地位,感到非常悲觀。

事情發展至此,在台灣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我們要呼籲:在理
解台灣發展歷史與國際定位、追求知識與文化普及流通、讓弱勢邊陲
者享有同等的發展機會與權利等等的關鍵前提底下,面對著霸權的咄
咄進逼與肆無忌憚,我們希望國內的執法單位與智財權相關團體,能
夠重新思考所謂「智慧財產權」的本質意義;同時,也要求檢警以及
IFPI針對此次行動以及相關言論的唐突與粗暴,向弱勢的學生,以及
所有在台灣經濟奇蹟幕後,為了求生存或發展創意而打拼的基層拷貝
英雄,公開道歉、停止在「光碟管理條例草案」加入刑事條文的惡質
修法,並全面檢討著作財產權中相關刑事罰責規定。

◎連署持續徵求中,願意連署者請到: http://www.coolloud.org/
◎相關討論請到:copy_left討論群http://tw.egroups.com/group/copy_left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
◎底下是截自4╱18凌晨為止,參與連署的團體與個人—-

◎連署團體:

台灣民眾音樂研究中心、黑手那卡西樂團、台灣民主學生運動聯盟、
傳播學生鬥陣、苦勞網、亞太勞動快訊、導航基金會、日日春關懷互
助協會、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中正大學社科院文藝廊咖啡座

◎連署個人: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傅大為﹙清大歷史所教授﹚、何東洪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音樂社會學博士班﹚、胡子平﹙音樂文化研究者﹚
、張鐵志﹙音樂文化研究者﹚、傅鉛文﹙中正大學學生﹚、張釗維
﹙自由影像工作者、音樂文化研究者﹚、鍾榮峰﹙台汽工會研宣組﹚
、楊偉中﹙連結雜誌社﹚、管中祥﹙傳播學生鬥陣﹚、張子英﹙網路女工﹚

⊕∮⊙◇★☆

公視節目推薦:

《城市的遠見》:一部有內容有深度製作嚴謹的節目

公視自四月十一日起,每週三晚間十至十一時播出
錯過的人可在網路上觀賞http://www.pts.org.tw/%7Eweb/vod/index.htm

第一集「巴塞隆那」:藝術與城市建設的完美結合。
第二集「神戶」:浴火鳳凰;從震災中重新站起。
第三集「新加坡」:一個花園城邦夢想的實踐。
第四集「上海」:巨人的腳步;蓄勢待發的國際城市。
第五集「京都」:一座古城的堅持和抗戰。
第六集「巴黎」:永不休止的文藝復興。
第七集「古川町」:愛鄉運動;日本社區營造之模範。
第八集「柏林」:縫合舊傷口o開創新未來。
第九集「魯爾工業區」:工業城之更新與再生。
第十集「魯爾工業區」:修護大地的環保工程。
第十一集「台中」:震災巨變後的明天。
第十二集「高雄」:回歸生活品質的工商港都。
第十三集:「台北」:夢想的破滅和重建。

詳情請到…
http://www.pts.org.tw/~pub/newsletter/arch/0104/0409city.htm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一期

2001年 April 13日

┌──────《2001/04/13第四十一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自由化下的俄羅斯「NTV」事件

日前,俄羅斯唯一的民營電視公司「獨立電視台」因為財務危機而陷
入經營權之爭,由於過去NTV曾經質疑過俄國出兵鎮壓車臣分離運動,
也報導過許多具爭議性的話題,因此對俄羅斯政府來說,正好趁這個
機會搶奪該電台的經營權,因而引來了電台工作人員的抗議,就在此
時,NTV的創辦人古辛斯基就找來了美國透納公司,開始與國營的
「天然氣工業公司」進行經營權爭奪戰。同時,無論是透納公司或是
俄羅斯國營企業,都向電台工作人員表示絕不會干涉該台的編輯政策
與新聞自由。

在整個經營權搶奪的過程裡,一方是意圖將民營電視台收歸國有,並
且在未來逐涉民營化以獲取更多利潤;一方則是引進跨國資本以求自
保,也是為了保住利益。因此,與其說這是一場俄羅斯官方與跨國資
本的戰爭,不如說是自由化思潮下的利益追逐戰。

有趣的是,電台的工作人員在捍衛新聞自由的前提下,以佔領電視台
的方式進行抗議,深怕被國營化之後,接下來就要面對私營化的問題,
然而對於古辛斯基找來的跨國資本,卻至今未有明顯的反應。再回頭
看,「獨立電視台」(NTV)原本就是一個民營化的電視公司,現在
卻在為未來的私營化感到憂心,並且抬出「新聞自由」做為防衛的理
由,在害怕新聞控制的前提下,似乎可以為電台工作人員接受的解決
方式是寧願與跨國資本合作,也不願「為國家所用」。

然而在自由化的潮流下,獨立自由的想望其實只是一個幻想,因為無
論是為國家所用,或者為資本家所有,基本上都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
真正的獨立自主,若不是成為國家機器的傳聲筒,就是為資本家服務
的工具,唯一能夠維持新聞自由的方法只有透過媒體公共化,才能讓
新聞從業人員能夠有足夠的條件可以維持獨立與自主。

因此,在俄羅斯「NTV」事件中,經營權的爭奪其實只是資本家之間
的遊戲,電台工作人員的「新聞自由」保衛戰已經逐漸被現今的遊戲
規則納入,在整個過程裡,所有的抗爭也已經成為古辛斯基在經營權
爭奪戰的籌碼。所以,真正要保衛新聞自由與其獨立自主,只有走向
公共化的道路,否則也不過是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不是嗎?

Our Questions:

1. 所謂媒體的自由化包括哪些層面?除了結構的控制,市場機制是否
也是媒體自由化的箝制,亦或是解放?

2. 過去跨國資本介入各國當地媒介經營的實例有哪些?這些例子給我
們什麼經驗?這樣的介入真的可以讓媒介經營自由化嗎?

3. 且將俄羅斯「NTV」事件的發展對照台灣媒體的開放歷史,是否在
宣稱自由化的同時,必須仔細思考國家機器之外的另一個更龐大資本
控制?這與台灣目前媒體財團的控制情形是否類似?

4. 除了國家機器與資本財團之外,媒體的經營管理權是否沒有其他更
適合的出路?公共化可否成為一種可能的思考方向呢?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在政府與媒體的高科技經濟發展至上論中,我們所看到的竹科,是一
個被建構出來的掏金聖地,容不得有半點障礙橫置於邁向「綠色矽島」
的康莊大道上,即便關於竹科環境污染的新聞事件一再爆發,媒體還
是相當配合政府政策的將一系列污染事件矮化處理為「單一」、「地方」
、「居民利益紛爭」事件,以科學辦案的口號搪塞了許多應當被視之
為相關的污染事實,這樣的迷思與其批評,可由慧敏這期的文章中檢
視一二。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焦點是日前的成大宿舍搜索事件,傳學鬥在此必須
提出幾個值得探討的觀點:

首先,對於這次檢警單位在成大校園內的宿舍搜索行為,傳學鬥深感
遺憾,並認為因此而造成的(全國)學生恐慌,檢警單位必須深切思
考其執勤行為的影響性。傳學鬥無意針對此次搜索行為的合法性進行
質疑,畢竟這部份的爭議可循法理途徑解決;但傳學鬥卻必須嚴正指
出法理外的輕重緩急、前因後果相關彈性思考,亦是檢警單位必須於
執勤時考量的,否則民眾在嚐法治之利之前,即已普受法治之惡,這
絕非民主社會發展之福。

其次,對於該次事件所暴露出的智慧財產權觀念,亦是另一個必須重
新思考與面對的觀念。徵諸智財權的發展歷史,誠為西方資本主義中
對於私有資產的極大化保障原則,成就於社會之助益觀點早已漸失。
然而,回顧人類歷史發展脈絡,所有知識技術的生產與結晶均是集結
於社會集體共同生產的過程中所得,並藉廣泛的傳遞而收累積進步之
效益,這層社會脈絡關係絕不可在智財權的獨占聲明中被否定,這是
面對智財權時應予基本面對的態度。因此,現階段對於智財權的規範,
著實有再深入思考的空間;何況,隨著文明與科技的日益前進,「創作」
的形式與意涵本就與社會發展歷程更形交雜,任何新事物的規範絕不
宜墨守舊社會的蕭規,否則則有阻礙進步之可能。

因此,傳學鬥除了聲援成大校園的要求與聲明外,也希望大家透過這
次事件,共同關心對於未來資訊時代智財權的另一種思考觀點。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繼去年安麗盃女子撞球賽創下有線電視1%收視,成為年度有線體
育轉播單日收視冠軍之後,今年緯來再次與安麗攜手,砸下七百餘萬
鉅額經費。嘿,羊毛出在羊身上,光靠螢幕前「秀色可餐」的各國
「佳麗」,就不知賺了多少男人「意淫」的錢。

2. 中天新聞真創意,將電影驚爆十三天裡美軍偵察機被古巴炮火擊落
的驚悚畫面,自動接在美「中」軍機擦撞新聞畫面之後,還配上電影
炮火「原音」,讓觀眾嚇一大跳,真以為美「中」交火了呢!虛擬變
真實的神來之筆,還頗有布希亞的味道咧。

3. 交通部決定年底前釋出五張第三代行動通訊(3G)執照,再度引
發業者投標興趣,想必又將上演一場廝殺大戲!各家業者積極引進外
資,電信總局也提高外資上限。還說什麼根留台灣,自己的根都要不
保了。

4. 成大宿舍驚爆檢察官搜索電腦mp3下載物證,扣押14台電腦。哇
靠!一定是唱片業308條款限瘋了,唱片滯銷後把矛頭轉向學生而去
檢舉的!誰教這些媒體資本家要把智慧當作私人的財產、獲利的工具,
不懂得公共分享,才會引來大家的覬覦,唉!有智財存在的一天,盜
版就會存在一天。

5. 民視經理陳剛信對無線老三台喊話,希望在有線電視逐漸搶食廣告
大餅的情況下,大家別再追對廝殺了!說得好,最好從此無線台公共
化,改做有品質服務弱勢小眾的節目,那種競逐於大眾口味收視率的
節目就交給有線電視吧!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透視竹科環保問題的處理與呈現
──科學迷思下即將誕生的另一個矽谷死域

陳慧敏(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在矽谷長期關心當地環境與勞工安全的草根組織──「矽谷毒物聯盟」
三月底來台參觀,帶來矽谷經驗。美國「矽谷」往往被各界打造成產
業發展的美麗意象,背後鮮為人知的事實卻是環境污染、居民和員工
高罹病率,儼然死亡之谷。竹科發展二十年,從80年代的消費性電子
產業,到90年的半導體產業與逐漸興盛的光電產業,無一不是與美、
日先進國家緊密掛勾,90年代之後,竹科更是矽谷IC設計公司的代工
工廠。當矽谷成為死域,那在台灣光鮮亮麗的竹科呢?

從三年多前竹科被當地居民抓到偷排工業廢水,到最近,竹科日益形
跡敗露,越來越藏不住污染環境的醜事,當地居民的身體與地方環境
日夜著實承受著污染:高翠路的社區緊鄰竹科一牆之隔,住戶頻聞竹
科飄來的惡臭,身體不適;竹科第二放流水管經過聖經書院和修女院,
修女院前陣子兩位修女致癌,聖經書院和鄰近居民身體不適,爭取來
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明他們血液和尿液異常比例偏高,但是官方單位
遲不公布結果和進一步的行政措施;客雅溪不時有惡臭飄散,居民常
見白色泡沫或各種顏色的廢水,去年底曾經有大量魚蝦暴斃;大崎村
去年八月陸續有八位村民過世,被認為不尋常…

而近來爆發的社會事件也凸顯園區的環保問題:去年七月高屏溪遭廢
溶劑污染,昇利公司被停工,竹科半導體和光電產業的有毒廢溶劑頓
失去處,全台也無其他處理措施;學者發現香山蚵仔含有劇量的毒素,
顯示客雅溪污染嚴重;工研院能資所受國科會監督小組委託已證明園
區地下水受三氯乙烯污染,研究的結果與新竹市政府的調查相同…

媒體零星而散落地報導這些事件,使得我們無法透過孤立的事件拼湊
竹科高科技產業的污染全貌,但是,這不單是媒體出了問題。當居民
和環境早已反應種種具體受害症狀,園區管理局、新竹縣市環保局和
國科會環境監督小組宣稱要「科學辦案」,因此,空氣惡臭不算,水
五顏六色不算,明知到廠商環保處理設施不足也不算,要證明污染和
危害的存在,官方單位規定非得要有鉅細靡遺地「污染證據」才行,
就是這一套「科學辦案」的機制,才讓浮上台面的污染真相,又墜入
五里霧中。

這套繁複的科學機制卻被官方和社會大眾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科學」
擁有其專業、客觀、中立的光環,不容人逼問和質疑,但是,真的是
這樣嗎?面對「科學」,我們應該問幾個問題。

在科學裡,是「誰」在發言?

首先,當環境和健康議題被官方和監督小組定義為「科學」議題,身
體感受和環境變化必須透過科學測量,被化約為數字和統計資料,因
而,最大的效果就是讓不具「科學專業知識」的居民和關心人士失去
聲音,而讓嫻熟科學語彙的學者專家進場,壟斷發言位置。同時,社
區文化、地方發展、產業政策、環境權利等社會文化層面因為過於主
觀,無法量化、難以測量,而不算是問題。

「什麼時候」需要科學?

其次,我們更該問的是,「科學」什麼時候被強調。園區管理局、環
保局和監督小組都堅持要證明環境污染必須要科學辦案,也就是說,
必須確認單一廠商排放的化學物質種類、化學物質的濃度和含量,這
樣還不夠,還必須證明化學物質確有健康危害,前後兩個環節要相扣,
才能夠證明污染成立,但是,高科技產業使用的化學物質種類繁多,
廢水會再混雜產生新化學物質,要確認種類難如登天,更不要說很多
化學物質根本就缺乏對人體危害的實驗調查,甚至缺乏檢測方法來確
認其存在。

與之相對比的卻是,當園區管理局排放廠商產生的工業廢水時,只需
要符合簡陋的四項流放水標準(生化含氧量、濁度、臭度、酸鹼度),
以及與園區產業性質八竿子打不著的化學物質檢測項目。在排放廢水
的時候,可就一點也不需要「科學」了,不需要科學鉅細靡遺地證明
廢水沒有問題才能排放。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健康風險的評估,聖經書院居民檢驗出尿液和血
液異常比例偏高,可是仍舊不能斷定是與竹科的污染相關,必須要進
一步擴大的、量化的流行病學調查,但是,竹科的龍頭產業──半導
體產業不斷採用新化學原料,以改善製程,這些新的化學物質缺乏健
康危害研究,根本不知道採用後,對居民和員工的健康有何危害,要
如何避免和預防。

什麼是科學要研究的「問題」?

再者,科學不是客觀、中立的學科,科學要問什麼問題,學者的研究
計畫與官方和產業挹注的資源汲汲相關。竹科高科技產業的原料、設
備、儀器均來自國外,國內廠商和台灣官方單位僅投注大量資源在創
新和改良製程,卻未曾關注生產過程與原料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而當惡果產生,而學者承接官方資源進行污染調查,官方建構出來的
污染鑑定機制,使得學者陷入污染內容、種類、濃度、性質的細瑣調
查,兩者交相合作,在污染的事實以身體和環境的控訴浮上台面後,
反以學術單位和官方共謀的科學機制,以科學調查尚在進行為由,對
居民真實的控訴採取推拖拉的策略,污染真相頓成迷霧一團。

運作這套科學資源分配和科學機制建構的背後,其實就是台灣長期以
經濟發展掛帥的意識型態,因此,如果說科學可以解決問題,那就錯
了,科學根本不敢挑戰這個意識型態,從而,環保單位不會利用「科學」
,去制訂出符合高科技產業的環保標準,要求廠商不斷提升環保設備,
廠商不會投注資源在無效於生產的健康風險研究,而學者做出來的環
境污染調查再翔實,斷然不敢下結論表示台灣的環境無法負荷大量的
工業廢棄物和工業污染。

矽谷和台灣的產業資訊交流頻繁,但是,台灣卻對於80年代就發現半
導體產業污染的矽谷極為陌生,矽谷毒物聯盟來台訪問,捎來矽谷環
境污染和員工健康危害的訊息,終究又成為媒體的一則小報導,再度
被資訊洪流淹沒,不曾在台灣社會激起漣漪,但是,竹科成立20年,
半導體產業生產20年,台灣整體的環保政策和法令遙遙落後,未曾規
範,而園區管理局、國科會更是細心呵護產業發展,以「科學辦案」
的機制,將環境污染真相巧妙掩蓋,不曾讓廠商遭受一點環保質疑的
委屈,不遺餘力打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在產官學共生體的「科學辦案」
宣稱下,台灣的「綠色矽島」正一步步航向生機全無的死域!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系列座談第二彈!!請大家繼
續捧場!!

∮「十萬青年救電視」座談列車開到東華大學囉!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系列座談自從在元智大學展開
以來,受到校園的熱烈回響,下週即將在東華大學舉行,歡迎十萬青
年們繼續踴躍支持。

「十萬青年救電視」東華大學場次
時間:四月十八日(星期三)上午11:00至12:00
地點:東華大學中文系共四講堂
與談人:
政治大學新聞系石世豪教授
東華大學中文系須文蔚教授、楊芳枝教授
傳播學生鬥陣管中祥先生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贊助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承辦單位:東華大學新聞編輯社、傳播學生鬥陣合辦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傳學鬥電子報第四十期

2001年 April 6日

┌───────《2001/04/06第四十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性別暴力與媒體暴力的同一性
──從羅福助與李慶安衝突事件談起

一場由景文案引起的立院肢體暴力,成為近來的媒體焦點,短短約一
分多鐘的追打畫面在媒體同聲譴責暴力與維護性別正義的前提下,在
國內外媒體不停的播放,逼得羅福助立委立即向全國民眾道歉,並退
出立院運作半年,同時也使得所有黨團都紛紛開始自清自律,表示未
來立法院的問政過程中,不但要杜絕肢體暴力,同時也要檢討語言暴
力的問題。

其實,立法院在議事過程中出現暴力行為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媒體
在對待這樣的畫面時從原來的放大處理,到後來因為見怪不怪,以及
考慮到對下一代的影響,因而改以定格畫面或者淡化處理的方式,足
見立院打架的新聞已經不十分具有新聞價值。

但是,這次羅福助與李慶安之間的衝突,卻在性別正義的前提下被媒
體一再地播放,讓我們完整地看到整個衝突的細節,恍如又回到當年
朱高正跳上主席台搶麥克風的情景一般,今天的這場衝突就像是現今
流行的復古風一般,在翻拍過去情節的過程裡,由於加入了「性別」
這個重要的「情節」,因而更具有本錢,成為媒體嗜血性格的新寵兒。

因此,當我們回顧這整個事件的過程時,除了明顯地從畫面上看到肢
體暴力的發生,以及性別差異而引發的效應之外;我們也不難發現,
媒體的角色也在這過程裡面成為另一種暴力的來源,不斷重複的衝突
畫面,不斷強調的斥責暴力聲浪,雖使得閱聽人在暴力的影像中了解
到性別暴力的嚴重性,但這些卻是在這些暴力畫面已經深入人心之後。

當然,我們也同樣對於立法院發生這樣的暴力事件感到憤怒,也同樣
為李慶安立委受到的待遇感到不平,但是媒體的處理方式,卻是將整
個事件的報導包裹在譴責暴力的外衣之下,殊不知一再複製的畫面播
放,更是一種嚴重的「暴力」,再一次地印證了媒體對於「刺激畫面」
的需求度,絕對會比新聞道德來得重要。因而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衝
突事件中,性別暴力所引發的問題固然值得探討,但是透過媒體暴力
所招致的增強效果,更是使得整個事件的後續影響無遠弗屆的原因之
一,實在值得大家深自思考與警惕。

Our Questions:

1. 長期以來,媒體如何處理國會殿堂充斥肢體與言語暴力的新聞與畫
面?其處理原則隨著暴力頻率的增加,有什麼改變與調整?

2. 媒體如何看待這樣的暴力事件?是回到新聞客觀中立的立場「忠實
呈現」,還是偷渡著嗜血性格的「具體追擊」?

3. 如果這次事件抽離了「性別」的關鍵因素,媒體還會如此報導這則
新聞嗎?反之,你又會如何看待這則新聞?

4. 更深入思考,如果今天根本沒有錄到那一分多鐘的畫面,試問媒體
會如何處理這則新聞?同樣反之,你又會如何看待這則新聞?

5. 從這次的新聞中,客觀真實與媒介真實的辯證是否再度應驗?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為了替「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即將在全國校園舉辦的「十萬青年救
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巡迴座談會暖暖場子,這期有請無盟秘書來
向大家簡介一下無盟,讓後來才加入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的讀者稍微
認識一下囉!

當然啦,老讀者是一定粉熟無盟的啦!所以要踴躍參加這次的巡迴座
談會喔!講到這個,自從上周貼出巡迴座談會後,又有雪花般飛來的
信件詢問各校確切舉辦的時間地點。誒~這個嘛!你也知道,時間地
點不是那麼好喬的,總之,有哪些學校會「巡迴」到,已經寫在裡面
啦,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至於最後的時間地點,就請密切注意傳學
鬥電子報以及各校園海報囉!

第一場「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巡迴座談會已經確定了,
時間是四月十日晚間七點,地點在元智大學五館5410聲色場所,麻煩
大家告訴大家!

然後本週有來稿。雖然Douglas兄的錯字有點多(這我已經改了啦!)
,句子有點長(這我就不好意思改了…),不過倒是對唱片工業提出了
不少觀察,大家可以討論討論!(Douglas,我直言無諱,別生氣喔!)

然後,就是編輯室「又」要跟大家說聲抱歉,這期「又」有點晚出刊,
就當是放春假吧!呵呵!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台北市政府訂出「漫畫出版品租售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要分級管理
漫畫。原來出版法是廢假的,而且我們社會老愛找漫畫麻煩。幹嘛也
不管管色情小說跟八卦雜誌啊!反正兩種都一個樣的歧視女性,封面
都來個十八禁!

2. 好,算你狠,管就要管到徹底是吧?這下大家坐公車也看不到Morgan
女孩的美美臀了。不用拆啊!一樣在上面打個十分之一面積的限制級
嘛!有危交通安全?唉,還是將精力放在改善交通比較實際吧!

3. 看來三家固網業者真的快「掛了」,價格大戰還不夠,連行銷通路
都找上傳統西藥房。難道要把自己快樂的業績建立在別人的病痛上嗎?
誰出的主意啊,真是大觸霉頭!

4. 果真,和信裁員了,不但主管內鬥不斷,與衛視合作又生變數,連
股價都瀕臨下市邊緣!隔壁的東森也別偷笑,一方面以侵略性低價競
爭,另一方面又在鼓吹資訊收費觀念,小心拉肚子!

5. 有線綜藝大舉回籠無線,從政治模倣秀到玉玲瓏,走的都是撿有線
創新綜藝點子的老路。那我們還要無線電視台幹嘛呢?不如全面公共
化,做些服務弱勢的節目吧!呵呵!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成立經過、主張與未來計畫

景崇剛(傳播學生鬥陣成員、無盟秘書)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以下簡稱無盟)成立的經過,可以回溯至今年
3月31日,部分新聞傳播界的教師、學生與從業人員首次集會,討論
如何監督新政府落實競選期間所提出「傳播政策白皮書」的各項主張。
當時即已打算結合關心台灣媒體環境與生態改革的各界人士,組成一
個「落實及監督新總統傳播政策聯盟」,經過幾次討論之後,獲得了
一個共識,就是改造媒體應先從無線電視著手,改造無線電視的目的,
在使其成為一個民主化的媒體,於是成立了「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籌
備小組」(以下簡稱籌備小組),並以「反對徹底私有化、台視華視
公共化、中視民視專業化、無線電視民主化」等四大訴求,做為向行
政,立法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推動無線電視改革的遊說主軸。

政黨輪替後,新聞局於今年5月底在當時局長鍾琴的主持下,成立「
無線電視台總體政策及結構改造專案小組」,邀請籌備小組部分成員
以及其他產官學界人士加入專案小組。專案小組在6月8日到7月19日
共舉行四次會議,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四家無線電視台的產權與經營權
改革可能性評估上,尤其是台視與華視未來應該全面私有化或是公共
化的問題,專案小組在8月10日並提出一份結案報告,由政大新聞系
馮建三教授擔任總主筆,其中有關台視華視公共化的部分,或可代表
籌備小組數月以來的思考成果。

繼結案報告之後,籌備小組並透過寄發公開信的方式,向各大學傳播
科系教師說明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的理由與作法,獲得了不小的迴響。
此外,像是徐佳士、李瞻、潘家慶、陳世敏、鄭瑞城、成露茜、林孝信
、賀德芬等在學術與實務界的重量級人士,更欣然同意擔任無盟的名
譽發起人。終於,在萬事齊備又有東風的情況下,無線電視民主化聯
盟終於在今年11月19日,也是聯合國「世界電視日」,在台大校友
會館舉行成立大會,同時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各界宣布這個由117位
來自於21個傳播科系的教師、學生與媒體從業人員所組成的聯盟,正
式誕生。當天並由出席會員投票選出15位執行委員,負責無盟的常務
與活動的運作。

無盟的成立宣言指出,在當前商業電視環伺之際,無線電視台全面商
業化的作法是便宜行事、短線操作,終將使全民無線資源落入財團之
手。因此無盟主張台視、華視應交還公眾手中,還公共電波原來的面
目,讓民主落地生根,讓媒體與公眾相輔相成。在成立大會之後,無
盟馬不停蹄地在11月20日密集拜會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與民進黨
立法院黨團,闡述無盟的理念以及二台公共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
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支持。11月23日又拜會新聞局蘇正平局長,宣示
二台公共化的主張。

記得在拜會國民黨立院黨團曾永權委員時,曾委員開玩笑的指出「無盟」
這個名稱顯得殺氣騰騰,頗有「無產階級革命」的意味。曾委員的這
句玩笑話,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觸及了無盟存在的目標。儘管私有財產
是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延續的根本要素之一,在台灣當今的社會脈絡
之下,的確也很難發現有印象中所謂的「無產階級」存在。

只不過,無線電視由於使用了屬於全體國民的無線電波,在營運上也
必須滿足不同階層、地區和興趣民眾收視需求。為達到這樣的目標,
產權與經營權的公共化是最基本的條件。在產權與經營權皆得以公共
化的情況下,無線電視的所有權既屬於全體國民,經營者在進行節目
內容的規劃時,便不須遷就少數的特定對象,而有更大的彈性與自主
空間。儘管由於時空環境與社會觀感的改變,使得無線電視有了一絲
改革的曙光,但如果只是從黨政軍勢力掌控的狀態轉移至因私有化進
而造成的財團化,上述理想便無由實現。換言之,儘管可能都有房子、
車子和存款,但就無線電視本應是一種屬於大家的公共財產來說,我
們目前的確都是無產階級。

若是有心細究無盟所提出的公共化方案就可以發現,無論是在公共化
的對象(只有二台而非四台)以及公共化所需經費(股票按市值、中
央可分年度分批購回)等重大問題上,都已兼顧當前國家政治經濟情
勢,希望在最小的改變限度下達到無線電視相當程度的改革。

當然,無盟也了解,即便是小幅的變革,仍會面臨許多的困難與阻礙。
未來除了對於行政與立法部門持續進行遊說之外,今(2001)年4月
到6月,無盟將在全國20所大學院校進行校園巡迴演講與座談,做為
擴大與社會各界聯繫的第一步,未來也將視機會深入各地社區大學、
縣市文化中心進行遊說活動,同時對台視華視的員工也將持續進行溝
通,希望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達成二台公共化乃至於無線電視民主
化的目標。這並不是在短時間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有了您的參與,
相信我們離目標將又更進一步了。

※有關無盟的各項資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查詢,網址是:
http://tvdemocracy.nccu.edu.tw/

※如果您有任何的疑問與建議,也歡迎e-mail至:
tvdemocracy@kimo.com.tw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來稿:「抄脫」與「抄偷」
Douglas(學生)

幾個月以來,從99年底到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月,老是聽到一堆有問
題的歌。

唱片市場不景氣的原因是單純因為盜版嗎?讓很多人不可思議的覺得
是不是可以換種思維方式去面對現有所有的唱片工業的行銷以及內容
上面的改變?

唱片的內容上面似乎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反映的是一種刻意為了要
養歌手而寫的一堆呢喃式的情歌,進而以一些標籤化的包裝把歌手好
比性玩具般的商品推到架上;然後供應給所需要,或是被設定成有需
要的使用人。

但是卻相當弔詭的反向出──使用與滿足理論當中:『消費者購會去
想要購買是因為買的滿足,或是因為經過單純的購買而滿足呢?』這
一點,我想永遠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般循環不止的。

本土創作人的青黃不接或許是最主要的問題,但是就目前的創作人來
講卻也面臨了可笑的電力不足的窘況。99年開始,出現了一大堆可怕
的非原創的音樂,以抄襲外國西洋歌曲的情況最為嚴重。在新的創作
人似乎還沒有出頭天的情況之下,看到現在的唱片業的不景氣,似乎
是可以有個思考以及喘息的機會了吧?

●產品生產者的不爭氣還是…?

一加一等於一,在某位唱片最佳製作人為某位本土天后級的歌手的最
新專輯裡面就有這樣的的東西,同時又看到“最佳男歌手”在他的專
輯單曲裡面的前奏就是硬凹了人家幾小節的東西!再看他們兩個人在
朋友圈內的記錄可說是前科累累~抄偷到另一個境界,是否就是台灣
唱片業的春天?

更或是跟本就是用抄、偷方式;然後製作人再厚顏無恥的用一副『我
就是金曲獎的製作人《或是最佳男﹝爛﹞歌手》,你不買我還是可以
賣!怎樣!』的嘴臉,在聽到新的歌手的片子的同時,似乎只聽見可
怕的銅板在耳邊敲響的叮噹聲而沒有聽見整張唱片的誠意了吧?我們
的唱片圈的人到底要鄉愿到好比前幾年的香港雷頌德抄襲中國國歌以
及雪兒Believe專輯被揭穿的事件般的盡力為自己辯護,然後睜眼說
瞎話一般的境地,才很自豪的對自己講『我們還是有很多希望的!』

或許我們現在可以這樣講:『不用再叫我們不買盜版了!因為聽盜版
幾乎跟聽原版差不了多少,只是一個是整首完整;另一個是抄錄幾小
節的差異罷了!而且我們這種盜版是一次可以聽好幾首外國歌的略!
我們根本就是盜版!』

99年底陳珊妮以及廣播DJ袁永興公布的十大爛歌榜單以及十大抄歌
榜單,造成對於唱片公司對其旗下歌手赴袁永興廣播節目宣傳的行動
的封殺,再再顯示出文化產品的產製者已然是將真相拒於門外,而將
美好的那一面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這一點好像比起國民黨對於核四的
宣傳能力上面可以比擬﹞,而且也發動某些歌手的後援會準備要去兩
位當事人的活動現場前去鬧場。這似乎再再的發現到唱片工業或許不
再是單純的娛樂,也是一種社會動員的力量?當非理性的行為拿到媒
體的發言權的時候,我想大概結果不言可喻。

●平等不代表於對消費者公平

在金曲獎的內部評審的產生的代表性以及合理性的問題都一再的受到
質疑的問題不斷的浮上抬面的同時,似乎可以停下來想想;今年公元
兩千零一年的唱片業的這場大拜拜;會不會又變成唱片市場壟斷行銷
通路以及狂打旗下歌手MTV以及歌曲的『最大公分母的平等』?﹝這
話是某一任的新聞局長講的,聽說姓趙還是某有線頻道的股東﹞從過
去兩屆舉辦的金曲獎可以看出,在這些得獎人的背後所代表的政商關
係利益根本就是數不清的交換。從今年準備承辦的東森以及“準”主
持人吳宗憲,兩方面不斷的要脅新聞局;威脅「不讓吳宗憲與其家族
主持;我們就不辦!讓TVBS自己再辦一千年!」很明顯的在財團的
水平以及垂直整合下,廣電主管機關似乎也對於這些通路商沒輒。

在遊戲規則一開始就出了問題的情況下;再加上財團有如豺狼虎豹一
般各擁山頭,虎視耽耽想用獎,替自己旗下歌手鍍金,以刺激消費市
場的品牌觀念下,那一家的唱片公司,那一個家族不想辦?

再者,唱片市場上一片哀鴻遍野的盜版聲,而日美兩國也開始對於這
些盜版以及MP3開始制裁行動以及對於科技上面的加密付費下載的同
時,我們看到的是在台灣近似於利用要脅消費者權益而產生的逼迫性
的著作權付費條款。一方面打著使用者付費的大紅旗說─『反盜版!
反超收廣告費!消費者要買正版音樂!』實際上許多的唱片卻不斷的
再改版、加錢、加收對於消費者買正版唱片的負擔!打著消費者為口
號!行動上面卻是反消費者!?這不是很吊詭的新世紀音樂嗎?

當日本已然從八零年代末期的大碟式心態轉變成現今存在的單曲CD,
到這兩年以來的加密付費下載的MP3、MD流行音樂,不也是讓許多的
音樂人有更多獲利的空間,以及產品的分眾多功能訴求還有完整保存
的形式真正成為音樂資料庫的夢想已然慢慢的成形的同時,也應該想
想台灣是否也應該真正對於音樂唱片的內容以及行銷的手法進行另一
種重大的改革而不是仍然困宥在傳統島國情結以及大碟心態當中打轉。
更不應該還抱著用「鍍金」來創造更大的商業利益而「在商言商」。

●讓新人出頭,老人留在20世紀

文化產業是一種變動相當大的產業,不論是在人員以及資本的流動上
面的變動,均可以說是一天比一天流動的快速。在個人數位錄音以及
拍攝成本的快速的降低的同時;或許也是應該思考整個唱片工業的產
製人員是否從有形選拔的轉變成為數位化、直接訴求分眾市場以及內
容上的提升,還有讓新人有可以創作的空間,而並不是少數的幾位創
作人攏斷並且寡佔了整個唱片工業產製過程的核心層級。

更或者可以比照美日,在大專院校當中專門培養錄音、製作、宣傳的
專門科系﹝較目前的廣電系對於唱片工業產製的過程更為專業化!獨
立在傳播學院當中﹞,使得整體的唱片工業自主化、專業化;而並不
是仍停留在騎驢找馬的『釣魚式』新人發掘的老方法。或許這可以說
是讓台灣在面對急起直追的大陸以及馬來西亞這些華語創作基地的威
脅下的一線生機!

⊕∮⊙◇★☆

來喔!超棒的座談會,大家一定要來喔!!

∮「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園走透透」座談會

「十萬青年救電視」是什麼玩意兒?電視它好端端地,幹嘛要十萬青
年來救呢?話說俗稱的「三台」,這個威權時代的產物,存在於現今
人人喊民主的時代,占用著無線電波的公共財,卻又步履蹣跚地欠缺
競爭力,您說它不該救嗎?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以推動無線電視的民主化為宗旨,第一階段
便是要促成台視與華視的產權公共化。四月十日晚間七點,在元智大
學五館5410聲色場所,一系列二十場的「十萬青年救電視.全台校
園走透透」座談,即將如火如荼地展開,邀請十萬青年學子一起來拯
救瀕臨信用破產的無線電視台,催生清新的公共電視集團。

公共電視在西方由來已久,在台灣,內湖的公共電視也不過才三歲,
民眾對公共電視的概念仍然很陌生。此次「十萬青年救電視」的活動
即是企圖透過對「無線電視產權」觀念的抽絲剝繭,建立校園的媒體
公民意識,以期作為喚起社會整體改革意識的先鋒部隊,冀能徹底改
革無線電視台的積弊,建立優質進步的電視環境。

「十萬青年救電視」系列座談會的主辦單位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協辦
單位為文化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參與承辦的學生社團計
有傳播學生鬥陣、文化大傳系學會、台藝廣電系學生會代表、政戰新
聞所、師大青年、台大校園新聞網研究社、世新思潮社、政大新聞系
學會、輔大新聞系專業服務課程、元智資傳系學會、清大觀瀾社、東
華新聞編輯社、朝陽傳播藝術系學會、中正電傳所、南華傳管系學會、
長榮大傳系學會、南藝音像紀錄所、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以及中
山傳管所。

政大新聞系教授翁秀琪、馮建三,以及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何榮幸都將
參與系列座談。本活動期間為四月至六月,有興趣的同學請密切注意
各校校園海報的張貼。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