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希事件遭逢媒体改革的徐瑞希发言/程宗明
1991年联合报解聘记者徐瑞希事件,当是解严后新闻媒体投资利益侵犯编辑自主的首要事件,当年这是一件解严后分水岭事件,让我们开始关注经济利益超越政治来挟制新闻自由。 当年郑瑞城教授对此事件,有很严谨的调查文章,他有指出徐文的特稿有一些瑕疵,包含: More...
【媒改与媒观 联合声明】强烈抗议 立委提案删减公视全年度预算
公视是台湾与台湾公民社会艰辛建立的珍贵公共领域,对于近日传出,有国会议员提案将明年度公广集团预算全数删除。若为属实,我们不仅感到不解,也强烈表达抗议!我们呼吁每一位立法委员能够秉持宪法所赋予的职责,作为一个代议士,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为职志、理性问政,应监督公广集团持续扮演“不受商业或利益团体左右”的全民电视台,而不应该以全删预算来全然否定。 自1998年公视成立以来,公视早已是服务国民传播权与文化权的重要基地。回顾公视的催生和成立,是由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学者辛苦推动。而最后能够成立的关键推手,就是时任行政院长的孙运璿先生。作为备受载誉的经济推手,孙运璿先生事实上也以公视守护者闻名。过去的媒体受访中,孙运璿就曾明确表达:公视的建立,目标就是回应国人的期待,希望成立一个不受到广告影响,且可以独立自主、制作优质节目内容的电视台。而这样的精神和目标,始终是公视的核心价值,尔后更发展成为公视作为全民电视台,以服务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核心动力。 事实上,为了能够实现公视成为全民的电视台,我们也可以看到,透过历年的公视法修法,如今的公视有国内最严格的董事选任机制,力求兼顾多元和独立的经营管理。同时在组织内部的运作上,具备各项自主公约,支持各类节目的专业独立性。其次是经费自主,避免因经费受限而遭到干预,因此公视法要求国家必须每年固定捐款,这不仅使公视独立于政府,更能使公视拥有如NHK、BBC等国外公视制度一般,经费自主而能专业运作,以满足国民知的权利、文化权和传播权。因此,从经费自主、管理自主和各组织内部专业自主,都是为了避免公视受到利益团体影响而有所偏狭、内容品质下滑。这样的制度成果如何?从公视历年成为金钟奖等各项奖项的大赢家,以及近年制播许多叫好又座的节目内容,就可不言而喻。 然而,公广集团的独立自主和公共服务,如何持续满足全民期待?做得够不够、好不好?诚然是各界监督公广集团的一个重要题目,不只立法委员该监督,公民各界也该监督。只是,问责的重点应该在于,如何监督公视、让公视能够持续在公共服务的道路,更加善尽公视法所赋予公广集团的使命。 因此我们赞成要用各种方式问责公广集团,但绝对不赞成以一刀砍,全预算或大笔预算删除的方式为之。因为,这不仅是漠视前人催生公视、经营公视的努力,更是辜负多少年来倚赖公视的公共服务,许许多多的国人期盼。在此我们以最严肃的态度,呼吁立法委员善尽职责、理性问政,切莫使公视嘎然而止! 媒体改造学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More...
【媒改社声明】公广集团应该积极应对数位创新议题
近日有新闻指出,公视与华视筹划要共同投资“新创AI与活动执行公司”,旋即遭立委召开记者会批评。媒改社长期以来关心公共媒体的发展,认为政府及各界应思考数位时代公广政策,讨论公广集团在数位时代的重要角色和意义。 首先是,2023年立法院已通过公共电视法修法,修法精神首要,就展现在这部公视法的第一章第一条。其内容强调在数位传播科技的潮流中,公广集团应该“善用数位科技,维护国民表达自由及知之权利”。从立法意旨可知,数位汇流对传播生态已造成革命性冲击,公广集团不只应与时俱进,更应扮演领头羊角色,领导产业在内容及技术上升级。正因为数位科技潮流变化非常快速,如何认真面对AI创新科技的应用,以提升公广集团的多元视听服务,自然无法忽视。因此,积极面对数位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提升多元的公共视听服务,依公视法成立的公广集团,自然是其不可回避的任务。 其次是经费问题,在修法前,公视法精神系定位公视为“小而美”的公视。然而历经二十余年来的时空环境变化,公视朝向公广集团发展,早就不是“小”规模的营运。事实上,自2006年公广集团陆续纳入华视、原民台与客家电视台而成的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然而过去长期以来,政府始终维持“小”规模的固定预算编列,使得公广集团长期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在窘境之下,华视自2006年加入公广集团,更是一直维持自给自足的商业运作,同时要负担公共责任。因此,若要单纯以华视过去营运亏损数字,来评判华视的营运能力,恐怕有失公允。 同样的,若要单方面以公视收视率,来评量其营运能力和投资运作资格,可能就有去脉络化的疑虑,事实上是严重忽略了上述–公广集团的现实处境以及其在各项公共服务的表现。如公广集团近年内仍有好的作品,荣获各项奖项,得到专业社群的肯定,也投资儿少内容。正因如此,新的公视法重要在于针对经费问题做了因应。内容修正了“每年固定9亿元捐赠经费的紧箍咒”,明订政府每年依公视业务运作需求及年度工作计画,检讨调整编列预算。 在前述基础上,我们作以下呼吁: 1. More...
严正声明: 新委员人事案刻不容缓,维护NCC正常运作以回应社会期待
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及媒体改造学社联合严正声明: 新委员人事案刻不容缓,维护NCC正常运作以回应社会期待 鉴于目前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面临新委员人事案僵局,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及媒体改造学社共同发出严正声明,强烈呼吁朝野各方尽快开启人事案审查,借由公正中立专业之把关,选择出适任的新任委员,以确保NCC正常运作。 依据《NCC组织法》第九条第二项规定,包括通讯传播监理政策、制度之订定及审议,重要计画及方案之审议、考核,网际网路传播政策、制度之订定及审议,相关法令之订定、拟订、修正及废止之审议,通讯传播业务之公告案及许可案等,皆需由委员会议通过。然而,八月一日后仅靠延任之代理主委召开委员会议和内部分层负责,缺乏传播专业背景之委员,专业性、正当性与代表性均严重不足,将导致NCC实质运作的极大缺陷。 我们认为,NCC作为国家通讯传播的主管机关,其独立性、专业性与功能性至关重要。不论是对网路、通讯、传播等重大政策之决策、通讯传播业务之审议,或是对民众反映的陈情处理,都需要一个正常运作、反映专业分工与多元代表性的委员会,来保障其有效性。 NCC组织法要求委员具传播、电信、法律、财经等专业,显示NCC在重大决策上需要完整委员会之支持,亦即需兼具各种专业组成之七名委员,以落实其多元合议与民主审议之精神。我们希望各党皆能以民众福祉及社会公共利益为重,尽速推动新委员人事案之同意权审查。请各方摒弃政治角力,回归公共利益考量让NCC能够恢复正常运作,继续为台湾的通讯和传播环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职责。 但我们也理解近年社会各方对NCC委员及委员会独立公正性之质疑,因此也呼吁行政院跟立法院回归职权行使,秉持专业与公正之原则,行政院提名适格人选以回应社会对NCC委员中立、专业、与公正性之要求,并以高标准屏除政商介入及政治控制;而立法院也应秉持公正与专业性审议每一位被提名人,而不应消极且无止尽杯葛,落入瘫痪NCC、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之恶名。 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及媒体改造学社再次呼吁,请立法委员们以国家和民众的福祉为重,尽快开启NCC新委员的人事同意权审查,确保NCC的正常运作与独立性,让台湾的通讯传播环境能够健康发展。这是对民主社会和公共福祉的基本保障,不容忽视。 【声明团体】 财团法人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社团法人媒体改造学社 公民参与媒体改造联盟 财团法人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 财团法人台北市妇女救援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 社团法人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 台湾新闻记者协会 财团法人励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 【新闻联络人】 蔡蕙如/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02-2358-2672 0911-850-074 【声明日期】 2024 More...
取消事实查核!meta罔顾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胡元辉
几年前的预测,竟不幸而言中! Meta创办人祖克柏昨天宣布以“言论自由”为重,停止在美国与第三方事实查核组织的合作,改变8年多来逐渐发展成型的假讯息管理作法。此为社群平台讯息处理政策的重要转向,值得台湾相关方面重视,并采取因应对策。 Meta从2016年末开始,逐步于全球展开与第三方事实查核组织的合作,对其所属脸书平台的讯息进行事实查核。毫无疑问,此为Meta在当时全球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压力下“被迫”采取的因应作为,并非自发性行动。如今因为川普政府政策动向及民间风向的转变,改弦易辙,实不令人意外,亦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企业的趋利本质。 必须说明的是,Mata的事实查核政策并不是将事实查核组织判定为假的讯息予以删除,而是降低它在平台上的传播速度。而且,从事查核的第三方组织除须遵循国际事实查核联盟(IFCN)所订的专业准则外,每年亦必须接受独立专家的审核,才能继续承担资讯查核的任务。 在事实查核的作业上,Meta必须为此建立协作机制并付费给第三方合作单位,确有实际费用的支出。对于追求利润的跨国科技公司来说,这项支出虽然在其营业费用中所占比例甚微,但当然是“能省则省”。何况,不少专家指出,抑制不实讯息等有害内容的传播,还可能降低使用者对脸书的黏着度,抑制了Meta获利率的成长。 Meta在平台讯息处理的政策上,并非只依赖与第三方事实查核组织的合作,毕竟这些组织的查核能量仍然有限。面对平台上流传的各类型违法或有害内容,讯息删除量最大的执行者其实是Meta自身的查核团队,他们运用AI科技加上人工审核,大量删除违反该公司所订《社群守则》的内容和行为。 但祖克柏同样要“削弱”这个部分的运作,除了将内容审查团队从加州迁至德州,以减少所谓主观偏见的问题之外,他也宣布,Meta More...
向政治倾斜?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媒体背书”/胡元辉
原刊登处:太报 美国总统选举在民主与共和两党激烈攻防之后,即将进行投票。一个在以往选战中相沿成习、习以为常的传统:“媒体背书”,于此次选举出现戏剧性变化,并在选战倒数计时阶段成为热门话题,颇具意义,值得后续观察与研究。 华邮与时报改变总统选举背书传统 美国发行量与影响力名列前茅的《洛杉矶时报》与《华盛顿邮报》,日前相继宣布不会表态支持特定总统候选人。据多个媒体报导,《华盛顿邮报》自10月25日宣布此项政策以来,已经失去至少25万个订户,约占其读者的10%。稍早做出宣布的《洛杉矶时报》,则已有7千名读者取消订阅,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不熟悉美国媒体生态者可能会疑惑,媒体不是应该在选举时保持中立吗?这些知名而有品质的媒体不在选战中表态,不是应有的作为吗?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老板贝佐斯(Jeff More...
【台湾记者撑香港—台湾如何帮助国安法阴影下的香港】座谈会
一、座谈会背景与宗旨: 中国全国人大在今年(2020年)6月30日通过香港《国安法》,这一举动堪称“一国两制”的终结,更是“香港内地化”的起始,进一步牵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剧烈变化。正当香港的自由与文化被摧毁的同时,国际与在地媒体纷纷衡量著将来新闻及出版自由的出路。 More...
《媒体有事吗》征稿启事
媒体改造学社设立《媒体有事吗》专栏,提供对新闻时事、媒体环境、文化政策、传播工作生态等议题的评论与倡议,关注整体媒体环境的向上提升与发展,若您对此相关议题有独特见解、不吐不快,欢迎投稿至 More...
徐瑞希事件遭逢媒体改革的徐瑞希发言/程宗明
1991年联合报解聘记者徐瑞希事件,当是解严后新闻媒体投资利益侵犯编辑自主的首要事件,当年这是一件解严后分水岭 […]...参选公职该辞广电媒体职务吗? / 罗世宏
2024总统副总统及立委选举,三党提名的候选人皆有媒体相关职务者。其中,民进党提名的全国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沈伯洋 […]...避免情绪化与去知性化,透过历史脉络重认识俄乌战争 / 郭力昕
已超过一年半多的俄乌战争,仍被国内外许多主流媒体以侵略者/邪恶坏人(俄国)和受害者/无辜好人(乌克兰)这样的简 […]...避免情绪化与去知性化,透过历史脉络重认识俄乌战争 / 郭力昕
已超过一年半多的俄乌战争,仍被国内外许多主流媒体以侵略者/邪恶坏人(俄国)和受害者/无辜好人(乌克兰)这样的简化、二分概念,为人们定义并强化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方式。公视在“2023世界公视大展”(Bes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