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二, 十一月 5th, 2024

向政治倾斜?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媒体背书”/胡元辉

Share This
Tags

原刊登处:太报

美国总统选举在民主与共和两党激烈攻防之后,即将进行投票。一个在以往选战中相沿成习、习以为常的传统:“媒体背书”,于此次选举出现戏剧性变化,并在选战倒数计时阶段成为热门话题,颇具意义,值得后续观察与研究。

华邮与时报改变总统选举背书传统

美国发行量与影响力名列前茅的《洛杉矶时报》与《华盛顿邮报》,日前相继宣布不会表态支持特定总统候选人。据多个媒体报导,《华盛顿邮报》自10月25日宣布此项政策以来,已经失去至少25万个订户,约占其读者的10%。稍早做出宣布的《洛杉矶时报》,则已有7千名读者取消订阅,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不熟悉美国媒体生态者可能会疑惑,媒体不是应该在选举时保持中立吗?这些知名而有品质的媒体不在选战中表态,不是应有的作为吗?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老板贝佐斯(Jeff Bezos)就是用这样的角度来为自己的决定做辩护。

贝佐斯于10月28日晚间发布的资料中说,在美国人普遍不相信媒体的时候,为特定总统候选人背书的做法会让读者以为报纸存有偏见(perception of bias),而且报纸背书对读者的投票方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结束华盛顿邮报以往对候选人背书的做法是正确(right)且有原则的(principled)。

贝佐斯甚至认为,不对候选人背书是重建媒体信任度的必要做法,因为根据美国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媒体的信任度跌落谷底,只高过国会,但是最近的调查却显示,媒体的信任度已经低于国会。

华邮与时报的员工、订户强劲反弹

根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报导,《华盛顿邮报》在去年(2023)拥有超过250万订户,其中大部分是数位订阅者,其发行量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排名第三。这种大规模的退订不仅是美国媒体史上所鲜见,也势必让面临财务困境的华邮雪上加霜。

问题是这项表面看似正确的做法,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弹?目前华邮已有两位专栏作家辞职,9名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成员中的3人也辞职。《华盛顿邮报》前总编辑巴伦(Martin Baron)也直接批评此种不背书的作法是懦弱行为,让民主成为牺牲品。

比华邮稍早一点表态不支持特定候选人的《洛杉矶时报》,所持理由也类似。该报老板、华裔企业家黄馨祥(Patrick Soon-Shiong)公开表示,编委会的目标是对每位候选人竞选期间的政见,未来入主白宫的政策及其影响进行事实分析。读者可以透过这些清晰且不具党派色彩的资讯,自行决定谁是未来4年总统的适任人选。

这种表面看似公正的说法,同样引起《洛杉矶时报》编辑委员会主编加尔萨(Mariel Garza)的高度不满,并愤而请辞。她在辞职信中强调:“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保持沉默不只是冷漠,更是共犯(In these dangerous times, staying silent isn’t just indifference, it is complicity.)。”

《华盛顿邮报》与《洛杉矶时报》的编辑委员会原本都已经决定表态,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为何两份在美国被视为优质报纸的老板决定一反“常轨”,在选举时保持“中立”?为何两报的媒体工作者反而希望维护“传统”,明确表达“政治立场”?

美国报纸背书传统渊远流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须更进一步了解美国选举中的报纸背书传统。据资料显示,美国报纸的候选人背书做法可追溯到1860年《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对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支持。这种选举表态至少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趋普遍,而且不只出现在总统选举,犹包括地方选举。所以,它的确已成为美国报业的传统,而且是“扎根”地方的传统。

以此次选举决定一反往例,不表态支持特定总统候选人的《华盛顿邮报》为例,该报是在48年前,也就是1976年,开始其背书传统,当时是表态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其后,除了1988年的选举没有表态之外,华邮在歴次总统选举中都以社论表态支持特定候选人。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发行量前100大的报纸中,有90份报纸背书支持特定候选人。2012年的总统选举,则有76份报纸采取背书做法。至于今(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随着投票日的临近,虽然有愈来愈多美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表态,不过,数量较以往选举为少。根据保守派媒体福斯新闻统计,目前约有80家媒体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不到10家媒体支持川普。

支持贺锦丽的80家媒体中,主要包括《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费城询问报》、《纽约客》、《西雅图时报》、《丹佛邮报》、《洛杉矶哨兵报》、《圣安东尼奥快报》和《滚石》杂志等。而川普的支持则来自《纽约邮报》、《华盛顿时报》和《拉斯维加斯评论杂志》等保守派媒体。

据媒体统计,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全美有超过240家报纸支持希拉蕊·柯林顿,只有20家报纸支持川普。至于2020年的选举,则有14家报纸支持川普,120家报纸支持乔·拜登。无疑,截至目前为止,此次美国总统选举的媒体背书数量确实较以往减少甚多。

报纸表态是社论背书,不是新闻背书

必须厘清的是,所谓报纸表态是在社论中表明支持的候选人,而非新闻报导上的党派化、立场化。易言之,报纸表态是“社论背书”(editorial endorsements),不是以偏颇、扭曲或虚构的新闻来支持特定候选人。

无可讳言,在政治生态极化的环境下,即使是传统质报的新闻报导也不免被批评存在党派化倾向,但此类媒体仍尽可能守住以事实为基础的报导准则。不客气的说,美国传统质报在新闻报导上的专业程度,远非台湾多数媒体的品质所可比拟。

美国较受民众肯定的媒体多认为,媒体不可能没有立场,但意见与事实应明确区隔。表达意见的社论或舆论版在选举中支持特定的候选人并不违背专业准则,甚至是对读者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从事实出发的价值判断可以作为大众抉择的参考。何况民主社会存在多元媒体,不必担心一言堂的问题。

基于这种认知,《洛杉矶时报》编辑委员会主编加尔萨才会在辞职信中指出,社论不表态的做法“让我们看起来胆怯和虚伪,甚至可能有点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我们怎么能花8年的时间指责川普及其领导对国家造成的危险,然后却不支持这位完全适任的民主党挑战者”。

新闻与社论分立的美国新闻专业主义

必须说明的是,美国报社的编辑委员会类似台湾报社的主笔室,但台湾报社的主笔室通常只负责社论或特定专栏,而美国报社的编辑委员会也负责言论版。编辑委员会与负责新闻报导的新闻室是两个平行单位,而且诚如《华盛顿邮报》在相关报导中所言:“报纸通常有分开、独立的新闻和社论写作(editorial writing)部门,社论部门提供对问题的意见——包括对政治候选人的支持——而新闻室(newsroom)则专注于事实。”

当然,这是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实践下的模式,未必放诸四海而皆准。但也唯有了解他们的专业化理念及做法,才能明了《华盛顿邮报》及《洛杉矶时报》的媒体工作者为何会批判老板看似“公正”的决定。在他们的眼里,老板违反传统的决定必有其“背后”考量,也与新闻专业主义背道而驰。

有关两个老板何以会要求社论不对特定候选人表态?外界传言纷纷。不少媒体从两个老板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阵营的关系着手分析,包括他们与企业大亨马斯克的渊源,但不少人更揣测,两个老板其实是担心一旦表态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设若川普当选,将可能为自己的商业利益带来阻碍或损失。

川普在竞选过程中已放话,如果他再次赢得总统宝座,将对记者和媒体进行报复。他甚至威胁将监禁那些不愿透露政府泄密来源的记者,并吊销三大电视网的广播许可证。根据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导,《华盛顿邮报》老板贝佐斯在他报社以外的公司如亚马逊及蓝色起源(Blue Origin),与联邦政府签订不少重大合约,涉及价值数十亿美元。合约有无将影响亚马逊的航运与云端运算业务,以及蓝色起源的航太业务。

报纸背书对于选举的影响并无定论

不过,报纸背书对于选举是否会有影响,存在争论。如果对选情没有影响,候选人其实也不必在意。一般而言,报纸会背书的候选人,通常与报社平常的言论立场相同,但实际情形并非完全如此,仍有媒体会支持与该报一般言论立场相反的候选人。学界已有不少研究试图了解不同状态下的媒体背书,究竟会对选举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196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有相当多报纸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学者Robert S Erikson针对北部223个县的投票结果分析发现,当地报纸对民主党的支持使1960年至1964年民主党的获胜率增加了5个百分点,显示报纸背书对总统大选结果足以产生重要影响。

但根据Robert E Hurd与Michael W Singletary后来针对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所做的研究则认为,报纸背书似乎会影响一些选民,但效果很小,以致于不太可能影响选举结果。他们认为,媒体背书对读者投票的影响可能因选举而异,与许多大众传播效应相同,报纸背书在有些时候、某些条件下似乎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要确认这些条件很困难。

两份较早期的研究结果可谓南辕北辙,不过,较近期的两份研究则呈现类似的结论。Chun-Fang Chiang与Brian Knight以2000年及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选民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选民在报纸背书发布后确实更有可能支持推荐的候选人,不过,影响程度取决于背书的可信度。偏左报纸对民主党候选人背书的影响力就小于中立或偏右报纸的支持,对共和党的支持亦复如是。

学者Agustin Casas等人就2008年及2012年网路交易所Intrade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同样确认上述媒体非预期性背书的可能影响,并且进一步发现,这种非预期性背书如果与报纸的既有言论立场比较一致,而且与以往背书的传统愈不一致,对选民的影响力就愈大,特别是平分秋色的选举。

尽管如此,学术研究有关媒体背书的效应,迄今依然分歧。不少研究认为,媒体背书的影响须视选民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定,诸多变数都可能影响选民的投票行为,要确认哪些因素产生哪种影响确实不容易。但对于所有选举候选人来说,任何变数都是必须考虑的变数,也都是必须尽可能控制的变数。

媒体背书议题 显露民主制度下的政媒关系

美国媒体社论背书的问题已经在此次总统选战中发酵,《洛杉矶时报》不对候选人背书的政策公开后,川普阵营即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连贺锦丽的加州同胞也知道她不适合这份工作。随后,川普又在另个竞选活动中宣称,这些报纸不对候选人做背书,其实就是对他的认可,以及对贺锦丽的否定。川普此种将报纸不背书做法“武器化”(weaponize)的做法,从某个角度来说,正印证了媒体的“不作为”其实是“另类表态”。

继《华盛顿邮报》及《洛杉矶时报》之后,拥有第五大印刷版销售量与第四大数位订户量的《今日美国报》已经在10月29日表示,该报及其所属甘奈特(Gannett)报团旗下的200多家地方报纸都不会在此次选举中支持特定候选人。此举不仅壮大报纸不背书的气势,也可能让报纸背书的传统出现新的转折。

美国今年总统大选的各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主与共和两党候选人的声势呈现胶着,双方阵营在摇摆州的竞争更是激烈异常,由于媒体背书仍被视为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子,主要报纸或报团的背书政策因此动见观瞻。无论选举结果如何?此次几个媒体老板决定改变多年来的背书传统,不仅显露媒体与政治间所存在的特殊关系,也为美国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发出警讯。

台湾媒体并无言论与新闻妥适区隔及专业自主的良好传统,颇多报纸在选举时的新闻报导甚至如同发表社论。相对于美国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媒体,这些台湾媒体在选举时的作法何只是社论背书而已,更像是不折不扣的新闻背书。美国媒体背书传统的变化及争议,对于台湾媒体来说,应该也是一面镜子吧。

*作者为前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资深媒体工作者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书处

媒改社秘书处

媒体改造学社(简称“媒改社”),于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学术圈、新闻界、社运团体等立志改善本地媒体环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创立。改造台湾媒体结构、提升全民媒体素养、保障传播从业人员工作权,以及健全本土传播生态。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二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