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四, 六月 11th, 2015

《爱琳娜》奋力开花 那政府呢?

不要说人生了,再废的政府,也要奋力开出一朵花!

不要说人生了,再废的政府,是不是也要奋力开出一朵花?!

文/魏玓

导演林靖杰最近推出了他的第2部剧情长片《爱琳娜》,距离他上1部剧情长片已经是8年的时间。「五年级」的他不年轻了,但是到现在才有第2部作品,不是他不想拍,更不是他不努力。事实正好相反,过去8年来,他在缺乏稳定收入的艰困条件下,孵剧本、找资金、搞前置,奋力孤军作战,片子终于在3年前开拍。拍完之后,因为片商对他没有信心,于是只好继续马不停蹄地跳过片商自力搞档期、搞试片、搞行销,好不容易,搞定全台湾21家电影院的上映机会。

理想与票房求平衡

21家,不容易啊!但是看看同一个时间上映的好莱坞钜片,光是双北地区就超过40厅,全台至少也有200厅!这些电影院老板不肯也不敢排上《爱琳娜》,原因很简单。今年4月间,立法院举行《电影法》修正案公听会,林靖杰在现场就呼吁要学习韩国的电影放映配额政策,保障国片的映演天数,获得不少与会者的响应,但唯独电影院业者反对。他们说,去年以来一百多部台湾电影里只有16部卖超过1200万,如果硬性规定上演天数,不敷成本。这个逻辑,在台湾目前的文化消费场域中,其实并不陌生。新闻媒体说,国际新闻和深度报导没有收视率,所以不敢做;球团和电视业者说,本土棒球和篮球没有美国的好看,所以不敢投资。在商言商,何错之有?然而,我们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一个没有自己的电影、没有优质的新闻、没有本土棒球的台湾了吗?

看过林靖杰第1部剧情片的人一定感觉得出来,他在《爱琳娜》中做出了多少改变的努力,企图在社会关怀、创作理念和观众喜好之间,找到平衡。从网路和放映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观众们的正面回应。我在上周日下午,跑了2家电影院才抢到第3排座位,两场都是满座,放映过程中观众笑声和反应不断。网路上叫好、感动之声也愈来愈多,已毋须赘言。

于是,问题来了,我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不到《爱琳娜》,我前去的那2家电影院,也只把它摆在最小的厅放映,座位有限。在这样局促的条件下,首日票房也已经突破百万。我想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如果《爱琳娜》至少有好莱坞大片的一半放映厅数(100厅),而且又能够至少维持2周的放映时间,票房表现不见得会比好莱坞电影差,片商和电影院也能赚到钱。我不会说《爱琳娜》已经100分,我也不会说1部电影就可以启动良性循环,但如果有一个制度的支持,让更多《爱琳娜》能够持续上场作战,台湾电影的复兴,不是没有机会的。 

政府畏缩像「鲁蛇」

套句《爱琳娜》的宣传词:「再废的人生,也要奋力开出一朵花来。」许多台湾导演们,正奋力在这块已经废到不行的电影土地上,想要开出他们的花来。而我们的政府和国会,却还在美国国家机器和本地资本家之前,畏畏缩缩,唯唯诺诺,就像个真正的「鲁蛇」。

曾经说出:「为了保卫韩国电影,我们可以去死。」这番壮烈豪语的南韩「电影教父」导演林权泽,也曾说出呼应林靖杰的话,他说:「假设世界是一个大花园,而每个国家就像是一种独特品种的花。韩国虽然是小国,但是我们也有权利在这个大花园里展示我们自己。」当初南韩导演的努力和心声,南韩政府不仅听到了,还拿出跟美国抗衡的勇气和魄力,于是造就了南韩近20年来的电影复兴。台湾的政府呢?就请从保障《爱琳娜》的上映时间做起吧!

点右方连结前往<戏院老板我们要看台湾电影爱琳娜>活动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魏 玓
媒体改造学社、《共志》编辑委员会成员。最近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脸书的政治经济学、台湾新闻媒体的发展史,以及捷运和高铁的文化研究。写评论和做研究都有拖延的坏习惯,但前者通常字数过多,后者却是过少。目前任教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经常移动于台北新竹之间。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五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