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情绪化与去知性化,透过历史脉络重认识俄乌战争 / 郭力昕
已超过一年半多的俄乌战争,仍被国内外许多主流媒体以侵略者/邪恶坏人(俄国)和受害者/无辜好人(乌克兰)这样的简化、二分概念,为人们定义并强化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方式。公视在「2023世界公视大展」(Best of INPUT)的「战火浮生」单元里,将选映两部很有价值的关于俄乌战争的纪录片,让我们可以从一种无知的、情绪式的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开始认识俄乌的冲突与战争的现实。
纪录片《烟硝里的乌东》(Between Earth and Sky: War)。图/剧照
战火中的记者:「我不想再拍更多孩童死亡的事件了」
《战火报导者》是由日本NHK制作的纪录影片,通过一位乌克兰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地方新闻主编安娜塔西亚・奥布拉兹佐娃(Anastasia Obraztsova)在战火中的每日工作,看到坚守岗位的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心情,以及乌克兰民众的当下处境。空袭与砲弹随时来到每个人的头上,乌克兰公共电视的记者将新闻的设备器材搬到地下室,在狭仄的空间里继续报导。整个公视记者都支持乌克兰的受害人民,痛恨俄国军队的侵略。
人们在漫天炮火中焦急不安地寻找失联的家人,或与高危险地区的亲人联络。「我不想再拍更多孩童死亡的事件了」,同样作为母亲的安娜哭着对采访者说。送走女儿到较安全的地方之后,安娜只身前往顿内次克继续报导这场战争,实践其记者天职,并誓言要和乌克兰同胞共患难。安娜充满悲悯情怀、感情丰富,人溺己溺的安慰著在砲火中失去挚爱的人,采访中与他们一起流泪。
纪录片《战火报导者》(Conveying the Horrors of War)。图/剧照
NHK的《战火报导者》记录了基辅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动之以情地将乌克兰人在战火现场的遭遇报导出来,而《烟硝里的乌东》则提供了较多理解俄乌战争的复杂脉络,并且对战争本身进行省思。这部由加泰隆尼亚电视台(Televisio Catalana, TV3)制作的影片,也许由于加泰隆尼亚地区本身与西班牙政府长期不同的政治立场,使他们能够从乌克兰内部复杂的族群政治问题,以及俄国国内对战争的不同态度,报导这场没有人是赢家的战争。
乌东居民有支持政府也有挺俄者,俄国反战者却不敢表态
影片从乌东地区顿内次克州被炸成断垣残壁、处处废墟的第二大城马里乌波尔(Mariupol)的悲惨影像开始,配着悲怆的女高音歌声,现场采访的特派员说「很难想像地狱真的存在」。不同于《战火报导者》里乌克兰记者的义愤与悲伤情绪,《烟硝里的乌东》的加泰隆尼亚特派员从一个比较客观、抽离的视角,采访乌东地区幸存的乌克兰居民,听他们对俄乌战争相当两极的看法。
有些乌东的受访者支持乌克兰军队和政府,也有许多人批评或咒骂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认为是他带给乌东地区家破人亡的战争灾难。一名被砲火攻击断了骨头的妇人在医院病床上说,起来捍卫自由是为了顿内次克共和国,不是为了乌克兰。在一个巨大银幕里,当俄国总统普丁在莫斯科宣布乌东地区重新隶属俄国时,广场上的乌克兰民众与士兵欢欣鼓舞,激动的拥抱庆祝。受访的乌东地区的乌克兰民众,对乌俄关系的意见都不一样。
然而在莫斯科,一部反战、反普丁的剧情影片正在偷偷拍摄中。饰演剧中女主角的演员对着镜头,承认自己没有她所饰演的角色这么勇敢,因为她很害怕普丁政府对这样的影片会严厉惩罚。在普丁的国度里,「和平」的符号就等同于造反;一个俄国人提出反战的主张,质疑普丁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在俄国,人民对普丁政府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我们同时看到,俄国人不愿意被征召入伍,为这场俄乌战争上前线作战。到处躲藏逃避征兵的人,或者逃往其他国家。对他们而言,祖国的召唤毫无意义。一位受访的年轻男子说:「我不想去,因为我不想杀人,也不懂他们为何要作战。」《烟硝里的乌东》英文片名是Between Earth and Sky: War(《天地之间是战争》),这是1980年代一首苏联的著名歌曲,而苏联解体后的今日俄国青年,仍然必须活在战争人祸的噩梦轮回里。
纪录片《烟硝里的乌东》(Between Earth and Sky: War)。图/剧照
强欺弱、好与坏的二分法,无法概述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是个牵动全球安危的灾难,而它的起因绝不能化约为侵略vs反侵略、强欺弱、坏人vs好人等等好莱坞式的理解概念。如果延续《烟硝里的乌东》这部影片的讯息,想要更进一步理解乌克兰的复杂历史与这次战争的真正起源,可以上网观看由好莱坞名导演奥利佛・史东(Oliver Stone)制作并担任访谈者的《战火中的乌克兰》(Ukraine on Fire, 2016),与此片的续集《揭露乌克兰》(Revealing Ukraine, 2019)。
从这两部纪录影片,我们了解乌克兰从中世纪起至今作为国际争战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天然资源,与复杂多元的族群文化,这些也造成了它自古以来的不幸命运。两部影片通过访谈让观众知道,如何将乌克兰问题放在至少自2014年在基辅「独立广场」政变的脉络因素,来理解今日无可避免的俄乌战争,以及过去以来在乌克兰国内与西方主流媒体如何制造「热点」、引导舆论,将复杂的区域/国际政治脉络,简化为一种「去知性化」(de-intellectualized)的话语和情绪。
纪录片《战火报导者》(Conveying the Horrors of War)。图/剧照
公视的两部乌克兰纪录片,以及史东导演监制的两部相关影片,值得我们仔细阅读、思辨。它们对我们理解与思考战云密布的两岸战争危机,极具参照价值。
【延伸推荐】
纪录片|《战火报导者》 :当国家成为烽火连连的战场,媒体的命运会有什么改变?本片跟拍乌克兰公共广播公司(Suspilne) 的记者在战争现场为公众报导,然而与此同时,记者的家人和朋友却身处险境。当战争的无谓死亡和破坏就发生在自己家门口,他们该如何保持新闻的客观性?
纪录片|《烟硝里的乌东》 :俄乌战争砲火弥漫至今,城市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们流离失所。镜头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围城的幸存者、世界末日般的场景开始,接着窥探顿内次克地区的日常生活——该地军事行动已维持 8 年之久。这场声称是基于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人民安全的战火,还要持续多久……
为影像文化评论者,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媒体与传播系博士,政治大学广电学系兼任教授。曾任台港中各类电影节之竞赛评审委员。著作包括《书写摄影:相片的文本与文化》(1998)、《再写摄影》(2013)、《真实的叩问:纪录片的政治与去政治》(2014)、《制造意义:现实主义摄影的话语、权力与文化政治》(2018)等。
媒改社秘书处
Latest posts by 媒改社秘书处 (see all)
- 【媒改社声明】公广集团应该积极应对数位创新议题 - 2024-11-13
- 向政治倾斜?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媒体背书」/胡元辉 - 2024-11-05
- 严正声明: 新委员人事案刻不容缓,维护NCC正常运作以回应社会期待 -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