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券可,新闻消费券何以不能?/胡元辉、罗世宏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持续延烧,各国政府莫不蜡烛两头烧,一方面必须为疫情防治殚精竭虑,另方面则是费尽心思,极力振兴经济。台湾虽因疫情防治有成,使国人生命健康的威胁大为减轻,但仍无法免于经济发展的挑战,各种振兴措施因而接连出笼,其中尤以三倍券等各类型刺激国内消费的振兴券最受关注。但种种消费券的政策构想中,始终未见新闻消费券的评估。
多国给新闻业税赋优惠
其实,疫情冲击之下,全球新闻业同样遭殃。澳洲新闻集团(News Corp Australia)自今年4月9日起停止所属60份社区报纸的纸本发行,可以说是欧美各国地方新闻业停刊潮的代表。我国报业亦不例外,《联合晚报》自6月2日起停刊,《苹果日报》于6月22日起分批资遣140名员工,可以说是疫情冲击新闻业的具体写照。报业如此,电视新闻业同样处于广告营收大幅下降的「高压」之中,亦进一步扩大了近年来数位转型所带来的阵痛。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新闻业经营挑战,不少国家都采取了对应措施,即使是崇尚市场自由竞争的美国亦复如是。美国媒体不仅可以透过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的「薪酬保护贷款计画」(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取得低利率及部分豁免利息的紧急资金贷款,亦纳入《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的挹注范围之列,包括美国公共广电协会(CPB)、《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值得(Axios)、对话(Conversation)等公共、商业或非营利媒体,都从该法案中得到数千万到数十万美元不等的经费援助。
除了美国之外,不少国家都对新闻业采取了税赋优惠措施,例如澳洲政府除了免除商营广电业者1年的频谱税之外,还透过若干基金补助商营媒体的地方公共利益新闻。加拿大联邦政府亦将工资补助方案延伸至新闻产业,符合资格的印刷媒体可以获得25%的工资税额减免。反观我国,新闻业的困境似乎不在政府的思维之内,往好处看,这是政府不愿介入媒体的自制,但究其实质,应该是政府的手老是伸错了地方。
媒体遭遇生存挑战困境
长久以来,我们就主张:政府不应介入媒体内容产制,但有责任改善媒体经营环境;政府不需挹注特定媒体,却有必要振兴优质新闻。基于此种传播政策理念,10年前,我们即参考国外学者与公民团体的构思,倡议政府可试行「公民新闻消费券」或类似的新闻媒体财务支持机制,以扶持新闻业的正常发展。例如,年满18岁的公民每年得向政府申领一定额度(如3000元)的公民新闻消费券,用以订阅或捐赠给他或她自主选择支持的各种商营、公共、新创、地方社区、低营利或非营利的新闻媒体。
如今,政府大发三倍券、艺fun券、农游券、动滋券等各领域的消费券,却忘了作为民主支柱的新闻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亦同样面临生存挑战的困境。我们并不在意个别新闻媒体的生灭起伏,我们担忧的是,不断压缩新闻编采支出以因应经营挑战的新闻媒体,未来势必更加不顾新闻的品质,亦更加成为台湾民主发展的阻力,而非助力。如何发放新闻消费券当然可以做更精致与周延的讨论,但此时此刻,无疑是最佳契机!
全文于2020/07/24刊载于《苹果日报》,经作者同意转载。
罗 世宏
Latest posts by 罗 世宏 (see all)
- 未来新闻台申/换照标准参考「镜新闻台」 NCC有决心吗/罗世宏 - 2022-02-11
- 比华视新闻台上 52 频道更重要的事/罗世宏 - 2021-01-11
- 在数位时代里重建民主,我们能否破解「巨头的诅咒」?/罗世宏 -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