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湾不能有自己的BBC
第六届公视董事会8月26日由文化部郑丽君部长宣布成立,公视开播迄今已18载,但每年9亿元预算距当初60亿元预期规模实现不到6╱1,究其贫弱原因,除社会缺乏对公共媒体重要性之认识、商业媒体与少数政客基于私利一度联手抵制,过去各党政府不乐见公广(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壮大,任其沦为政治角力牺牲品也是要因,致使呼吁建立「大公广」的媒体改造运动多年无成。
然而,惟有健全强壮的公广体制,才能挽救台湾媒体在过度商业竞争中无限沉沦,带头创造台湾影视音产业的可观未来。而公视第六届董事会作为与否,将是关键。
台湾不是没有好剧本与影视人才,但韩剧、陆剧加上好莱坞,几乎成为台湾流行影视全部。30年来,电视媒体虽挣脱党国控制,却迅速堕入市场竞逐噩梦,为降低成本大买外片,导致优秀本土专业人书空咄咄、楚材晋用。台湾有钱有人,缺的是汇聚与媒合资源的平台,一个具有资源与号召力的强壮公广,将是启动民间投资影视音产业的最佳杠杆。
欧洲广播联盟(EBU)近期研究,公广受欢迎的国家有更高投票率、更多新闻自由,较少右翼极端主义和腐败,这证明健全公广对深化民主的重要。而台湾最爱模仿的美国,商业媒体长期助长右翼偏激言论,公共媒体疲弱难以制衡,终成孕育川普之辈坐大的温床。
媒体改革历史契机
新闻媒体乃社会公器,台湾的电视新闻,却久已无力抵挡其内容成为小数点收视率下的商品,为节省成本让三器(网路浏览器、行车纪录器、路边监视器)新闻泛滥,为冲高收视耸动煽情荤腥不忌,独缺新闻媒体应有的公共论坛功能。
电视新闻看得大家摇头叹气,商业台还指著收视率说:「因为观众爱看!」台湾观众水准哪有那么烂!新闻不是商品,充分告晓大众、提供多元言论平台的新闻媒体,是民主社会得以运作的重要机制,大家都说BBC、NHK的新闻好,为何台湾不能有自己的BBC、NHK,以及好新闻?
基于以上人人均可轻易理解的道理,我与关心台湾媒体改革的朋友们戮力倡议大公广已超过10年。郑部长上任以来诸多开创作为颇让各界期待,此次建议行政院提名数位具媒改理念董事进入董事会,并表示将「凝聚社会对公共媒体的未来想像,提出视野广阔前瞻务实之公广政策」。我们认为这是时势发展授予的历史性机会,因此将尽一切努力把大公广理念在第六届董事会治理中具体实现,力抗「公视只要小而美」、「公视是商业电视台补充」的消极思维。
公视董事任重道远
那些认为台湾不像英国、日本先有公共电视,因此不可能实现大公广的思维早该扬弃。只要社会有共识,历史是人创造的,韩国就是由商业电视环境逆转出强大公共电视的显例。
台湾在短短20几年不流血实现民主,放诸人类历史堪称奇葩,千万不要低估台湾社会与人民涵融进步、接受改变的能力。对于第六届公视董事会的思考亦然,扬弃旧思维,掌握新情势,希望能纠集更多同道,努力把公视推向影视音创制龙头、人才育成基地、资源流通平台的另一境界。
Latest posts by 邱 家宜 (see all)
- 史上最弱名单?沦为政治审查的公视董事与背后故事/邱家宜 - 2019-09-13
- 打造影视国家队--建造公媒航母 炮击中国文化掠夺/邱家宜 - 2018-11-04
- 壮大公共媒体,让台湾成为华语世界不列颠/邱家宜 - 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