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一, 六月 20th, 2016

人间百年笔阵 评论「公民记者」事件

文/冯建三

惹出公民新闻争议的洪女,于事件爆发后隔天接受采访表示歉意。图片撷取自UDN TV

惹出公民新闻争议的洪女,于事件爆发后隔天接受采访表示歉意。图片撷取自UDN TV

某女士胡言乱语、口出恶言而挑衅,老人家受害,社会义愤。本文不指名道姓,避免添柴加火致使其人「坐大」。但是,观察与评论仍有必要,先说四点:

第一,此事似乎意外地让国人的共识,得以浮现。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党派与居住地区,似乎所有人都对这种举止与言论,非常反感。至少,主流报章与电视不分颜色而有非议与说项的不同。

去年有个跨国民调,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政府应该阻止人们以言语冒犯少数派」,回答「应该」的德法或日韩人数,超过一半或多达八成,英美加仅在三至四成。通过这个比对,国人还能看到与反省,我们所说的西方,其实很不相同,英语系国家与欧陆国家,略有泾渭。

其次,激发不忍的影片早就完成,三个多月以后放上网路,竟然还能成为喧腾一时的事件,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另一方面,维基百科很快在三、四天之内,已就此事完成整理与写作,篇幅将近九千字、八十四个注解,义工的努力及付出让人感谢。

第三,有些新闻标题说,此人「满嘴歧视言论!公视董事长还曾颁奖给她」、「惹议公民记者……曾获公视表扬」、「狂骂荣民……竟曾获PeoPo公民新闻表扬」。公视数年前表扬她,是因为渠当时勤于参与,报导小人物的励志故事,与这次触怒众人完全无关。然而,这些标题对于公民新闻、公民记者与公共媒体的形象,都是不公正的负面减损。

公视对自己的池鱼之殃,不必只是将当事人停权,而是可以有更积极的作为,包括说明与论述公民记者如同维基百科,都是希望善用新科技条件,鼓励人们勤于参与文化及公共事务而不居功。公视更可以说明,公民记者的「功能」虽然得到大法官释宪会议的肯定,但与全职记者是两种角色,这二者最多是互补分工,无法彼此竞逐而相互取代……等等。

最后,这起事件再次提醒国人,有一种政治主张的理由,已经退化。至少在一九八九年以前,许多国人主张,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同,都是大中国的一个部分,但前提是,双方而不能只是一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一席之地。作此主张的重要理由,在于两岸政权分离百年,那么,源头相同的民族仍可如同英美加澳纽等国,各自另立「国家机器」(state)。至于汉族与原住民不同,同样也并不妨碍住在相同地理区的不同民族,共用相同的「国家机器」;日韩等国或许接近单一民族,但有更多国家机器,由不同民族共同建造。

那个时候,主张要有国际承认的国家机器之人,并不认为需要从民族、血统或文化的同异,找寻自立门户的依据,想要依附美日的心思,可能也不是那么活络。因此,作为民进党创党人之一的朱高正,在一九八七年邀请黄信介等人入党时,身在纽约的黄信介等人「仍然不置可否」。

原因是什么呢?康宁祥在回忆录中推论,彼时美丽岛政团的政治人「迟迟不愿」加入民进党,可能是因为他们当时准备「要见邓小平」。现在呢?惹起事端的女士是所谓「台湾民政府」的成员,它自称「美国军政府」所承认,又说台湾仍然属于日本。该组织与说法的存在,以及,会见对岸领导人变成特定人的「专利或禁区」,应该就是这种退化现象的反映。

本文首刊于《人间福报》,原文网址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39180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冯 建三

冯 建三

http://www3.nccu.edu.tw/~jsfeng/
登顶猴山五百次,台湾268座三千公尺高山五十次;预定隐于市之前,完成一千次与一百次,并将发表旷世巨作,书名定于古巴革命六十周年时宣布。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八 ×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