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二, 九月 1st, 2015

台湾综艺节目还会更坏

金钟五十综艺节目的入围说明引发讨论。截图自金钟五十电视类入围宣布记者会转播。

第五十届金钟奖的最佳综艺节目奖入围说明引发各界讨论。截图自金钟五十电视类入围宣布记者会转播。

文/罗世宏

日前,本届金钟奖公布入围名单,综艺节目奖只有三个节目入围,而节目评审委员会主委蓝祖蔚一番所谓“节目普遍品质低落、创意不足、娱乐低落、知识没有”的评论,更引起电视综艺圈的强烈反弹。

笔者认为,蓝祖蔚的评论容或刺耳,却点出了台湾电视生态与表现的真实困境与发展瓶颈。与其陷入台湾综艺节目“有没有这么烂”的口舌之争,不如大家平心静气共同面对电视业的困境,并思索突围与振兴之道,这场风波才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与对岸中国和近邻韩国相较,台湾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准已经远远落后一大截,而台湾综艺节目与陆韩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其实大家也心知肚明:节目制作费腰斩再腰斩,政府补助奖励杯水车薪,电视节目制作与演艺人才流失,再加上电视台量入为出,不肯投资自制节目……等等。特别是本次负责转播金钟50颁奖典礼的中视,也在日前宣布喊停该台唯一自制的综艺节目《万秀大胜利》,下月起将改播中国的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不只显得讽刺(曾连续三年蝉联台湾首富地位的大老板只热中于买电视台,却不愿意花钱投资做节目),也反映了两岸电视综艺节目此消彼长的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中国的综艺节目进步神速,例如《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一直到近期的《Running Man》,都有不错的口碑和收视率。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不仅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版权、制作观念与行销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之外,更善用大牌明星的效应(其中也包括台湾的演艺明星)。两岸综艺节目发展差距的背后,不仅反映着两岸综艺节目制作品质与数量上日渐悬殊,也反映了台湾电视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短期内,一部分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与演艺人才还可到中国淘金,但直接输出到对岸的节目数量已快速减少。其中原因,除了中国政府祭出种种保护其本土电视产业的政策和潜规则之外,台湾制作的节目本身“普遍品质低落、创意不足、娱乐低落、知识没有”,缺乏吸引观众的市场竞争力,可能才是最大的原因。有朝一日,等对岸电视产业的“红色供应链”完整形成之后,台湾电视业的前途或将更不知伊于胡底了。这一天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更快到来,而且已经发生在电视剧产业,中国各电视台播出台剧的数量日减,反而是台湾各电视台播出陆剧的数量日增,陆剧目前甚至已占台湾电视频道播出总时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其实,让综艺节目独自承受“节目品质低落”的包袱并不公允,因为整个台湾的电视界陷入危机已有多时,又岂止是综艺电视的危机而已?蓝祖蔚的评论不只适用于综艺节目,若用来描述台湾大多数的电视剧、新闻与谈话节目,恐怕也很贴切或更贴切。

趁还来得及的时候,如果大家诚实面对台湾电视业的危机,并非完全无法振衰起敝。办法还是有的,至少可以多管齐下:一是政府加大力度补助本土自制电视节目,并且对境外及中国节目输入台湾播送时做必要的配额限制。二是政府大幅增加对公广集团的财务挹注,使其制作更多叫座,或至少叫好的各类型节目。三是责成各电视集团提高本地节目的制作量与制作费,作为电视台评鉴或换照的重要依据。

舍此莫由,若是大家继续相互责怪,或是自我感觉尚好,未来台湾电视业的前景只会更坏,而电视金钟奖本身的存在意义,恐怕也将更为有限了。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罗 世宏

罗 世宏

伦敦政经学院媒体传播博士,现任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长期关注中国大陆社会转型与两岸传媒文化议题。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9 × = 七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