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新闻?东南亚各国恐形成「新闻控制2.0」/张春炎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选为年度词汇,强调网路时代充斥太多假新闻所引发的社会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甚至直接冲击了社会民主结构,最明显例子莫如2016年底的美国大选期间,如「调查希拉蕊邮件门的 FBI 探员被谋杀」等等的假新闻,让川普的劲敌-希拉蕊的支持率大跌,形成一场以假乱真、扰动社会对立仇恨,以致于无法形成选贤与能的情况。
有关假新闻是否真能影响了大选或者社会,有人相信也有人存疑,但假新闻冲击各国的现象却是如实浮上台面。
2017年初的欧洲大选年,假新闻的出现不仅被认为是影响了政党选举氛围,欧盟更担忧会让欧洲社会对于穆斯林议题、难民议题形成偏激的民意,因而要求拥有大量使用者的网路公司如 Facebook 和 Google等 ,必须采取行动遏制此类假新闻。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选为年度词汇,强调网路时代充斥太多假新闻所引发的社会乱象。(图:截自youtube)
东南亚对抗假新闻不缺席
正当欧美各国和网路公司忙着对抗假新闻时,东南亚各国也不缺席,纷纷祭出各种措施。饱受贪污丑闻案缠身的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其政策是由官方设新闻查核网站,名为SEBENARNYA.MY(事实真相),并在今年3月14日正式推出。马来西亚政府今年亦公开预告,未来将会监禁在社交媒体传播假新闻的人。
新加坡政府则早在2012年就设立Factually这个新闻事实查核网站,用来纠举不利政府的不实讯息。2013年,新加坡更对境内主要网站推行了「执照需求法」,要求超过五万人次点阅的网站必须重新申请执照,并且需要缴交约台币1,124,000元的保证金,并且每年需更新执照。如果网站内容有伤害「社会和谐」的疑虑,当局也有权删除线上内容。今年,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部长尚穆根公开表示,新加坡将于下半年展开公听会和各方讨论,预计明年立专法惩处假新闻制造者。印尼稍早也宣布要拟定对国内网路媒体的管制计画,并在今年二月正式成立新管制机构:多媒体局,主责网路巡逻、资讯查核工作,并会追踪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网路使用者。
一些国家则将假新闻管制焦点转移,如柬埔寨很罕见的赞同起美国总统川普。理由是,川普上任后,就开始指控某些传统新闻媒体的报导才是假新闻,并禁止批评他的媒体集团参加白宫记者会。在位超过三十年的柬埔寨总理韩森面对假新闻,不仅呼应川普的看法,并支持他的办公室发言人公开对所谓假新闻和媒体管制的强硬谈话。韩森的发言人稍早在脸书公开指责《民主之声》、《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等媒体集团对柬埔寨的报导不正确,同时扬言若这样的报导不见改善,「关掉它,非常简单。驱逐他们」。
在位超过三十年的柬埔寨总理韩森(中)支持他的办公室发言人公开对所谓假新闻和媒体管制的强硬谈话。(EPA)
菲律宾总统态度跟川普和韩森口径一致,并向某些媒体贴标签,指责他们的报导是假新闻,如《纽约时报》对于杜特蒂的报导便被菲国总统府批评是假新闻。菲律宾同时在2017年提出了一个社交媒体管理草案,等待立法通过。总统府发言人宣布此项讯息时,同时点名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网路公司,未来将依法要求他们必须查核网路使用者身份后才能开通使用者帐号,借此避免假帐号或者使用者不负责任地传播假新闻。七月,菲律宾总统传播运作办公室再度召开记者会,谈及未来菲国倾向不立法限制媒体以维护媒体自由,但认为当前重点是区分合法的媒体与制造假新闻的网站。然而,回到菲国媒体环境本身,过去发生不少政府官员做为消息来源,让合法媒体制造出假新闻的问题,突显出菲国假新闻不是网路时代独有的问题,而是根病于既有的媒体环境。
上述几个东南亚国家在假新闻风潮的反应,事实上也体现出一个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当不同的国情。
管制假新闻将恶化新闻言论自由
假新闻在东南亚恐涉及复杂的国情,与欧美民主国家情况不同。一位常驻在雅加达的新闻撰稿人Krithika Varagur批评东南亚各国常将对抗假新闻视为是武器,进行政治斗争和民意操弄。之所以能如此,一方面是东南亚各国的民主相对年轻,另一方面则是新闻制度、新闻自由始终未能确立。
诸如印尼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民主国家,仍然对于新闻有很强的管控。由于印尼当局长期滥权,导致了新闻媒体心生恐惧、存在着自我审查的文化。而今,东南亚各国趁势、义正辞严要打击假新闻,但若缺乏监督和人权关注,恐让外界雾里看花,也让东南亚各国政府趁机进化新闻控制-形成「新闻言论控制2.0」。因为新法恐怕会使东南亚各国更轻易介入原本该属于低度管理的网路传播空间。
菲律宾点名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网路公司,未来将依法要求他们必须查核网路使用者身份后才能开通使用者帐号,借此避免假帐号或者使用者不负责任地传播假新闻。(http://cebudailynews.inquirer.net/)
因此,当东南亚各国大动员要打击假新闻,恐怕也不能乐观轻率看待,而需要公民社会的检视和坚持。首先是检视东南亚各国现阶段管制假新闻时,其举措是否妥当,这点或许可以从联合国的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的联合声明来判断之。这份声明强调,除非有法源依据,且有正当法益需保护,否则国家不应该限制假消息的流通;其次是坚持国家面对媒体,不应该致力在外部管理,而应该是积极建立多元、独立且自由的传播结构。最后是建立理想的传播生态,政府应在商业传播环境之外,确保有一或多个健全和独立的公共媒体,让公共媒体发挥传播文化提升的功能,借此也建立媒体品质。
如此,方能追根究底地培养出公民具有反假新闻的思维与能力,具备反仇恨或刻板印象操弄的市民文化,则假新闻问题才会更有效被解决。
本文同步刊登在《自由评论网》
张 春炎
Latest posts by 张 春炎 (see all)
- 杜特蒂与他的菲式防疫传播/张春炎 - 2020-08-10
- #MeToo运动@东南亚:女记者应该用专业来共同突围/张春炎 - 2018-08-08
- 从美国到菲律宾:假新闻成真武器/张春炎 -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