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运后,运动与政治还要在一起吗?/刘昌德
世大运“台湾英雄”夺金摘银,总统府主导举办盛大游行、总统接见给予感谢。半世纪前,红叶与金龙少棒队等“中华健儿”打败日本或美国队,国民党政府也是透过盛大游行、由蒋总统接见给予“殊荣”,加强了威权统治的合法性。在台湾经历民主化与两次政党轮替之后,运动仍然必须“为国争光”;除了名称因为执政者而改变之外,运动与政治的千丝万缕,好像还是五十年不变。
在世大运成功闭幕、及台湾英雄庆祝游行的激情后,该如何看待运动与政治的关系?我想先分享这次赛会中,无关“国族英雄”的个人观赛经验。
新庄棒球场的第五名之战,台湾对上俄罗斯。当晚有微风,是台北八月中难得的舒服夏夜,但球场观众不多,开打时一垒座位区大概坐不到四成。在世大运后期门票热卖的状况中,真看不出这是场“国球”的比赛。不只是因为棒球队的战绩太差,乡民在网路上对球员的专注力与态度也有很多中肯批评;甚至在这场压力不大的比赛中,还是看到球员单局出现两次守备失误。对期待选手“为国争光”的球迷来说,很难不咒骂。
但是,当天仍有上千球迷在这场不受瞩目的球赛中呐喊助威,享受比赛;在球赛结束后,台湾代表队照例在投手丘列队向球迷致意,俄罗斯队随后也上内野合影,球迷更不吝啬地给了非常热烈的欢呼。
这像是呼应英国经典畅销运动书《足球热》(Fever pitch)的一段文字,生动描述运动文化中“铁杆球迷”与“一日球迷”的差别:
……(一日球迷)不是那种当你在甲联排名十一,而且进不了任何杯赛的时候,会在3月跑来看你(兵工厂队)在温布敦比赛的人。他们为什么要?他们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所以,兵工厂……不能再有十七年的连续败北……不会再有在降级、在边缘摆荡这种事了。……我们(铁杆球迷)不怕死的赌徒忍受这些,我们之中至少有二万人会出现,无论你们有多糟(有时候你们真的非常非常糟)……
——Nick Hornby,1992(猫学步译,p.111)
除了这场棒球赛之外,我还去看了和平篮球馆第五到第八名的女篮赛。在美国与加拿大的拉锯战中,当现场数百名观众为场上互相反超的奋战表现惊呼与大力鼓掌时,同样能够感受到篮球迷们如何享受比赛,也能体验到在台湾生根的篮球文化。
无论是国家代表队的铁杆棒球迷,或是纯粹欣赏球技与拼劲的女篮观众,都是世大运场边的惊喜——台湾运动迷不一定需要国族英雄,就能享受运动参与所带来的愉悦,并真心给予运动员掌声(与有时候必要的嘘声)。
我们的运动员在世大运期间拼尽全力,让观众享受到运动参与及观赏的力与美。无论是否夺牌,运动员与观众完全值得这场集体认同的飨宴。不过,对于政治人物利用运动国族认同,在世大运赛事与游行活动的各种“沾光”言论与作法,运动迷该怎么看待?
最简单的犬儒主义,就是承认“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的理想,从过去到现在都只是一句口号;运动被政治利用举世皆然,不需要大惊小怪。可是,因为如此,运动员牺牲奉献“为国争光”或“相忍为国”,就不断被政治人物合理化;因为如此,球迷与观众就不免以国族认同当作运动的最高目标,而只把“赢球”当作“国球”。
由于自然的集体认同,为国家代表队的胜利而欢呼呐喊是天经地义。但总把国族英雄摆在运动认同的第一位,就让运动成为政治人物的禁脔。如何解放运动员与观众的单纯热情,不再被政治人物利用?如果我们目前还无法跟前述足球文化深厚的英国相提并论,那么棒球迷“好想赢”的韩国也许可以给些启示。
(光州棒球场现场)
举办上届世大运的光州,除了是民主运动“圣地”之外,职棒起亚虎队(前身海陀虎)也有辉煌战绩,受到当地市民极大支持。不过南韩职棒的开端,却充满了独裁者的算计:武装政变上台的全斗焕,1980年血腥镇压光州民主运动后,为了转移人民注意力,邀集数家大财团于1982年创办了南韩职棒。所以包括光州的职棒球队,一开始就是政治工具。
但运动并不照着政治剧本走。军事镇压下的光州人民没有集会自由,只能在职棒比赛时一起宣泄呐喊;虽然政府想借此转移人们对人权的关切,可是自主的市民也借由球赛凝聚在地认同,一方面促成当地的运动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维系了在地的政治反抗。1987年包括光州的韩国各地再度爆发民主示威,本想透过隔年汉城奥运进一步巩固统治的独裁政权,因为西方国家与国际奥会的要求,不敢再度血腥镇压,反倒开启了韩国的民主化。
(光州事件历史照)
各个国家、不同世代的政治人物,都想借由运动赛事获取政治利益,是把运动“工具化”的某种“一日球迷”。对政治人物来说,若能记取上述韩国经验,就该体认到,与其操弄运动国族主义,不如单纯地办好赛事、与改善制度来培养运动文化——像是如何落实刚三读通过的国体法中将各体育协会“民主化”的相关规定,就是比游行来说更重要的事情。
而对运动迷来说,虽然为国家队的拼斗与优秀表现而感动,是自然的运动认同“之一”,但不该是我们的“唯一”认同。这次世大运的观众,正展现了“国族认同”与“台湾/中华英雄”之外的运动文化。期望从此台湾的运动能与政治分家,改由运动员与多元的铁杆球迷一起成为主导者。
原文同步刊登在《鸣人堂》
Latest posts by 刘 昌德 (see all)
- 打爆华视换总A?蓝绿立委角色错置,公广高层进退失据/刘昌德、张春炎 - 2022-02-10
- 职棒“微外宣”:疫情下逆全球化的台湾国际传播之路/刘昌德 - 2020-04-30
- 全民看世足 NCC建公共收视管道/刘昌德 -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