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三, 十一月 30th, 2016

杀人能理直气壮吗?杜特蒂的媒体狂语遮掩不了菲律宾私刑问题

原文刊登于天下独立评论(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059
2016/11/29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杀很大!在新闻中令人费解的杜特蒂

“所有犯罪分子都杀光!”选前以充满争议的言论占据媒体版面,誓言选后要大开杀戒、杀光犯罪者,在一连串充满争议的新闻报导中,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仍然当选总统。延续竞选期间的路线,当选不久的杜特蒂更扬言,“倘若你是个混蛋,单凭你是记者,并不能免于被杀”,直指收贿的记者被杀害也是合情合理,一时又掀起一阵惊慌。毕竟,菲律宾可是登记有案,杀害记者名列前茅的国家。

杀!是杜特蒂在媒体面前毫不避讳的黑暗正义。杀!又是酷爱冲突和争议的商业新闻价值,让嗜血的全球媒体争相报导。在菲律宾南部达沃市执政超过20年的杜特蒂,不仅跃上了菲律宾的总统宝座,也登上世界的舞台。

“小心,因为当我说会为国家这么做,我就一定会做,即便过程中我必须杀掉你们或被杀。”今年(2016)6月30日正式走马上任的杜特蒂,立即展开罪犯大扫荡,首当其冲是毒品犯。杜特蒂公开鼓励警察枪杀犯罪者。

“已有1,054人在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审判的情况下被杀害”,这是杜特蒂任内第一个月的“成绩”,关切人权问题的哀求和批判紧接而来。在菲律宾国内,家属的哀求“我的天!杜特蒂请你住手”成为记者的关键引述;在国际,联合国人权专家及美国总统欧巴马,纷纷在媒体前对杜特蒂的作为喊话,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不能枪杀人民,否则是抵触联合国国际公约保护的基本人权。

面对国内少数的恳求声音,以及国外的道德劝说,杜特蒂的回应是?反呛。他强力批判,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胡乱谴责,“扫毒行动会继续,很多人会被杀,直到最后1个毒贩被抬走为止,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的行为。”他对着媒体骂远方的美国“我们早就不是美国的殖民地”;甚至骂欧巴马“狗娘养的”。又是一阵哗然。

国内外的压力,有没有用?根据法新社报导,杜特蒂上任第二个月“已有2,400人因为‘涉毒’死亡”。

▋局内人观点的新闻,可否促进理解?

即便有着外界看来充满争议的举动,报载,杜特蒂仍拥有超过8成以上的民意基础。

作为外人,我们似乎很难理解菲律宾人对于杜特蒂的鼎力支持。部分原因是,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主流新闻是台湾社会“认识”杜特蒂的主要来源,却也是构成我们对邻国菲律宾选出这种总统感到费解、譁然和疑惑的主要原因。

换言之,我们的不理解,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这些新闻的消息来源。因为我们习惯了以人权、程序正义、民主社会的眼光看待一切,难免对这样一个总统充满狐疑,缺乏同情式的理解。

假若局外人新闻不能增加我们对于菲律宾总统乖张行为的理解,那么是否有“局内人新闻”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理解杜特蒂现象?

由前《四方报》团队组织,新成立的《移人》,日前以菲律宾移工移民作为消息来源,刊登了一篇关于菲律宾人如何看待总统杜特蒂的“局内人新闻”。这篇名为〈菲律宾川普?失言大王?菲移工:你们不了解杜特蒂〉新闻中,记者引述菲律宾移民的话:“我们支持蒂公,是因为他真的在替人民做事、为人民着想,跟他说的话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政府官员都说得一口好话,可是什么都没做啊!”

从报导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菲律宾人饱受国内犯罪之苦,同时厌倦了警方消弭犯罪的成效不彰,因此对于杜特蒂以“非法正义”的方式所展现的效率,甚为钦佩。于是报导中的菲律宾移民说,“永远支持这个叫作杜特蒂的男人”,更赞扬杜特蒂来台跟他们亲切互动。

杀,对报导里的那些菲律宾移工移民来说,似乎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在其他报导中可以看见,菲律宾人对于宁愿牺牲人权也要支持杜特蒂用私刑打击犯罪的态度,不仅来自个人的经验,也来自菲律宾社会长久以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在《端传媒》的〈“亚洲杜林普”胜出,菲律宾人盼什么?〉中,作者赖奕谕同样尝试用局内人的观点说明,违反人权的独裁者杜特蒂为什么能够击败强劲的对手小马可仕,赢得民心。那是因为许许多多在底层社会浮沉的人民,面对充满危险、穷困的生活,甘愿给一个虽然有法西斯形象和作为,却不是来自传统政治家族的人机会。他们期待杜特蒂带来改变,反正就“试看看,未来会怎么样也实在没有人知道。”

▋别因杜特蒂新闻而误会,菲律宾人当然关心自己的人权

强人杜特蒂似乎成功地建构出一个主张,“鼓励私刑、治安变好,迎合广大菲律宾穷人改变生活的期望”。在议题的高度曝光下,同时传递杜特蒂受到菲律宾人高度支持的讯息,这样的组合不仅让我们这些外人无法对杜特蒂有更多认识,另一方面,也恐怕会逐渐形成“菲律宾人不关心人权问题”、“菲律宾人都觉得人权不重要”的刻板印象。

但事实上,对于菲律宾社会出现非法行刑与人权维护的扞格,不仅是人权运动者,也早有影视文化人做出批判。如2009年,一位年方22岁的年轻菲律宾导演,以《冲击城市》(Clash)荣获2009威尼斯影展新锐导演奖。这部电影运用了一镜到底以及镜头晃动的方式,拍摄生活在菲律宾贫民窟的少年里查的一日生活。故事主轴是里查这位混帮派的少年,遭受暗杀队锁定,因此开始在一天之内努力筹得旅费,要与女友一同逃往马尼拉,投靠在那里赚钱的母亲。筹钱过程可以看见卖毒、买毒司空见惯,女性贩卖身体赚取费用也不时可见,所有人生活在木板和铁皮所搭建的简陋空间里。而背后,不时有地方首长的广播放送,宣传打敌犯罪、美好的未来,以及暗杀队的地下正义能让市民获得安稳的生活。

在剧情里,里查不时说服自己的弟弟雷蒙要好好唸书,免得像他一样。然而在筹旅费过程中,里查却发现弟弟雷蒙逃学加入帮派,这是雷蒙感受到被哥哥和妈妈抛弃的叛逆行径。因为帮派的兄弟,其实也只是另一群无所事事的少年,对雷蒙说,他们永远不会抛弃他。而雷蒙加入的这群人,正巧是与他的哥哥敌对的一方,该帮派的领袖同时也喜欢准备跟里查私奔的女朋友,帮派冲突混合了少年间的争风吃醋。

电影的后半段是两帮人马互相打斗,接近尾声时,里查要与女友私奔的船班时间迫近。对手拿枪指著里查的头,同时逼着雷蒙用手上的刀杀死里查,以宣示对组织的效忠。雷蒙陷入矛盾,迟迟下不了手,里查于是趁机夺下了枪,并且枪杀了敌人,剧情情绪最高涨的时刻,里查一边流泪一边激动地对着雷蒙说:这就是我不想要你过的生活!

电影最后一幕,里查边追边劝说负气离开的弟弟跟他走,一路走出贫民窟来到大街,最后在一座大桥上,弟弟与哥哥持续相互争执,忽然里查的头被打爆、倒地。还来不及反应,暗杀队的大叔缓缓从摩托车后座下来,对雷蒙说,“你朋友还真难找。”一面说一面将枪转而指向雷蒙,要求雷蒙将里查的遗体丢下桥,让他消失在大海。雷蒙惊魂未定而迟迟不动作,不到一分钟,暗杀队大叔再扣下扳机,不过是国小年纪的雷蒙也成为一具爆头尸体。然后暗杀部队扬长离去,其他机车经过,似乎不当一回事。

这样的电影剧情,对杜特蒂的主张做出了有力的控诉。特别是一直存在于电影桥段的背景音,也就是地方政府不断透过广播,向贫民窟的人民宣扬非法正义的价值。电影以写实手法拍摄,让我们看见菲律宾现实上的街头,正发生著其实毫无正义可言的喋血悲剧。杀,轻而易举。即使未被列在暗杀部队名单的雷蒙,这样一个小朋友,生命都轻如鸿毛。

非法正义能够遏止犯罪?从这部菲律宾写实电影来看,那其实是扎扎实实的谎言;对菲律宾人来说,他们愿意同意“人权不重要”吗?不无疑问。

▋非法正义对菲律宾人来说,真的不是问题吗?

因为很重要,所以再问一次。人权真的在菲律宾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吗?人权观察组织亚洲分部副主任Phelim Kine的分析,可能得出了一个迥异于杜特蒂所主张的论点。Kine认为地下正义反而助长了犯罪。法外暴力不予追究,毋须承担法律责任,等于直接鼓励民间私刑──不论对象是否“罪犯”。如此一来,人民又会要求政府更加强硬,滋生更多法外暴力。最终情况将会失控。

Kine举了一个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古姆市的失控例子。当地政府同样以打击犯罪为名,鼓励休班警员处决歹徒,包括在街头的孩童。因为当地政府的公开鼓励,私刑不受到法律制裁,杀人开始成为警察赚取奖金的方式。最后甚至连警察也成为被谋杀的对象,反而使全城陷入更复杂的暴力犯罪问题。是否如杜特蒂自己在媒体上所宣扬的那样,治安因为地下正义而变好?这恐怕是一个疑问。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杜特蒂的支持者正在创造另一种潜在的暴力犯罪问题,“批评杜特蒂的人收到了强奸威胁和死亡威胁。”一位接受纽时采访的菲律宾人说,已经有10个他认识的人死于杜特蒂的禁毒运动,遭受治安队的非法杀害,但据他所知,这些死者并非毒贩。当初投票给杜特蒂的他说,“我没想到事情会是这个样子,……他太倚重杀戮。而我们还得忍受6年。”

违反人权的问题浮现,菲律宾人的疑惑、后悔也随之发酵。这也表现在杜特蒂的民意支持度,开始有了下滑的迹象。杜特蒂上任第一个月(7月)支持度高达91%,到9月来到86%

作者为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助理教授兼东南亚研究中心组长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张 春炎

张 春炎

副教授 at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东南亚学系
学过文学、广告公关、新闻传播与社会学,目前最关心东南亚消费社群和传播问题,误打误撞进入东南亚研究的领域,任职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兼任东南亚研究中心组长。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一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