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三, 十一月 30th, 2016

殺人能理直氣壯嗎?杜特蒂的媒體狂語遮掩不了菲律賓私刑問題

原文刊登於天下獨立評論(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059
2016/11/29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殺很大!在新聞中令人費解的杜特蒂

「所有犯罪分子都殺光!」選前以充滿爭議的言論佔據媒體版面,誓言選後要大開殺戒、殺光犯罪者,在一連串充滿爭議的新聞報導中,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仍然當選總統。延續競選期間的路線,當選不久的杜特蒂更揚言,「倘若你是個混蛋,單憑你是記者,並不能免於被殺」,直指收賄的記者被殺害也是合情合理,一時又掀起一陣驚慌。畢竟,菲律賓可是登記有案,殺害記者名列前茅的國家。

殺!是杜特蒂在媒體面前毫不避諱的黑暗正義。殺!又是酷愛衝突和爭議的商業新聞價值,讓嗜血的全球媒體爭相報導。在菲律賓南部達沃市執政超過20年的杜特蒂,不僅躍上了菲律賓的總統寶座,也登上世界的舞台。

「小心,因為當我說會為國家這麼做,我就一定會做,即便過程中我必須殺掉你們或被殺。」今年(2016)6月30日正式走馬上任的杜特蒂,立即展開罪犯大掃蕩,首當其衝是毒品犯。杜特蒂公開鼓勵警察槍殺犯罪者。

「已有1,054人在沒有經過法律程序審判的情況下被殺害」,這是杜特蒂任內第一個月的「成績」,關切人權問題的哀求和批判緊接而來。在菲律賓國內,家屬的哀求「我的天!杜特蒂請你住手」成為記者的關鍵引述;在國際,聯合國人權專家及美國總統歐巴馬,紛紛在媒體前對杜特蒂的作為喊話,在未依法證實有罪,不能槍殺人民,否則是抵觸聯合國國際公約保護的基本人權。

面對國內少數的懇求聲音,以及國外的道德勸說,杜特蒂的回應是?反嗆。他強力批判,西方國家和人權組織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胡亂譴責,「掃毒行動會繼續,很多人會被殺,直到最後1個毒販被抬走為止,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的行為。」他對著媒體罵遠方的美國「我們早就不是美國的殖民地」;甚至罵歐巴馬「狗娘養的」。又是一陣嘩然。

國內外的壓力,有沒有用?根據法新社報導,杜特蒂上任第二個月「已有2,400人因為『涉毒』死亡」。

▋局內人觀點的新聞,可否促進理解?

即便有著外界看來充滿爭議的舉動,報載,杜特蒂仍擁有超過8成以上的民意基礎。

作為外人,我們似乎很難理解菲律賓人對於杜特蒂的鼎力支持。部分原因是,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主流新聞是台灣社會「認識」杜特蒂的主要來源,卻也是構成我們對鄰國菲律賓選出這種總統感到費解、譁然和疑惑的主要原因。

換言之,我們的不理解,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這些新聞的消息來源。因為我們習慣了以人權、程序正義、民主社會的眼光看待一切,難免對這樣一個總統充滿狐疑,缺乏同情式的理解。

假若局外人新聞不能增加我們對於菲律賓總統乖張行為的理解,那麼是否有「局內人新聞」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理解杜特蒂現象?

由前《四方報》團隊組織,新成立的《移人》,日前以菲律賓移工移民作為消息來源,刊登了一篇關於菲律賓人如何看待總統杜特蒂的「局內人新聞」。這篇名為〈菲律賓川普?失言大王?菲移工:你們不瞭解杜特蒂〉新聞中,記者引述菲律賓移民的話:「我們支持蒂公,是因為他真的在替人民做事、為人民著想,跟他說的話一點關係都沒有;很多政府官員都說得一口好話,可是什麼都沒做啊!」

從報導中,我們似乎可以看見菲律賓人飽受國內犯罪之苦,同時厭倦了警方消弭犯罪的成效不彰,因此對於杜特蒂以「非法正義」的方式所展現的效率,甚為欽佩。於是報導中的菲律賓移民說,「永遠支持這個叫作杜特蒂的男人」,更讚揚杜特蒂來台跟他們親切互動。

殺,對報導裡的那些菲律賓移工移民來說,似乎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在其他報導中可以看見,菲律賓人對於寧願犧牲人權也要支持杜特蒂用私刑打擊犯罪的態度,不僅來自個人的經驗,也來自菲律賓社會長久以來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在《端傳媒》的〈「亞洲杜林普」勝出,菲律賓人盼什麼?〉中,作者賴奕諭同樣嘗試用局內人的觀點說明,違反人權的獨裁者杜特蒂為什麼能夠擊敗強勁的對手小馬可仕,贏得民心。那是因為許許多多在底層社會浮沉的人民,面對充滿危險、窮困的生活,甘願給一個雖然有法西斯形象和作為,卻不是來自傳統政治家族的人機會。他們期待杜特蒂帶來改變,反正就「試看看,未來會怎麼樣也實在沒有人知道。」

▋別因杜特蒂新聞而誤會,菲律賓人當然關心自己的人權

強人杜特蒂似乎成功地建構出一個主張,「鼓勵私刑、治安變好,迎合廣大菲律賓窮人改變生活的期望」。在議題的高度曝光下,同時傳遞杜特蒂受到菲律賓人高度支持的訊息,這樣的組合不僅讓我們這些外人無法對杜特蒂有更多認識,另一方面,也恐怕會逐漸形成「菲律賓人不關心人權問題」、「菲律賓人都覺得人權不重要」的刻板印象。

但事實上,對於菲律賓社會出現非法行刑與人權維護的扞格,不僅是人權運動者,也早有影視文化人做出批判。如2009年,一位年方22歲的年輕菲律賓導演,以《衝擊城市》(Clash)榮獲2009威尼斯影展新銳導演獎。這部電影運用了一鏡到底以及鏡頭晃動的方式,拍攝生活在菲律賓貧民窟的少年裡查的一日生活。故事主軸是里查這位混幫派的少年,遭受暗殺隊鎖定,因此開始在一天之內努力籌得旅費,要與女友一同逃往馬尼拉,投靠在那裡賺錢的母親。籌錢過程可以看見賣毒、買毒司空見慣,女性販賣身體賺取費用也不時可見,所有人生活在木板和鐵皮所搭建的簡陋空間裡。而背後,不時有地方首長的廣播放送,宣傳打敵犯罪、美好的未來,以及暗殺隊的地下正義能讓市民獲得安穩的生活。

在劇情裡,里查不時說服自己的弟弟雷蒙要好好唸書,免得像他一樣。然而在籌旅費過程中,里查卻發現弟弟雷蒙逃學加入幫派,這是雷蒙感受到被哥哥和媽媽拋棄的叛逆行徑。因為幫派的兄弟,其實也只是另一群無所事事的少年,對雷蒙說,他們永遠不會拋棄他。而雷蒙加入的這群人,正巧是與他的哥哥敵對的一方,該幫派的領袖同時也喜歡準備跟里查私奔的女朋友,幫派衝突混合了少年間的爭風吃醋。

電影的後半段是兩幫人馬互相打鬥,接近尾聲時,里查要與女友私奔的船班時間迫近。對手拿槍指著里查的頭,同時逼著雷蒙用手上的刀殺死里查,以宣示對組織的效忠。雷蒙陷入矛盾,遲遲下不了手,里查於是趁機奪下了槍,並且槍殺了敵人,劇情情緒最高漲的時刻,里查一邊流淚一邊激動地對著雷蒙說:這就是我不想要你過的生活!

電影最後一幕,里查邊追邊勸說負氣離開的弟弟跟他走,一路走出貧民窟來到大街,最後在一座大橋上,弟弟與哥哥持續相互爭執,忽然里查的頭被打爆、倒地。還來不及反應,暗殺隊的大叔緩緩從摩托車後座下來,對雷蒙說,「你朋友還真難找。」一面說一面將槍轉而指向雷蒙,要求雷蒙將里查的遺體丟下橋,讓他消失在大海。雷蒙驚魂未定而遲遲不動作,不到一分鐘,暗殺隊大叔再扣下扳機,不過是國小年紀的雷蒙也成為一具爆頭屍體。然後暗殺部隊揚長離去,其他機車經過,似乎不當一回事。

這樣的電影劇情,對杜特蒂的主張做出了有力的控訴。特別是一直存在於電影橋段的背景音,也就是地方政府不斷透過廣播,向貧民窟的人民宣揚非法正義的價值。電影以寫實手法拍攝,讓我們看見菲律賓現實上的街頭,正發生著其實毫無正義可言的喋血悲劇。殺,輕而易舉。即使未被列在暗殺部隊名單的雷蒙,這樣一個小朋友,生命都輕如鴻毛。

非法正義能夠遏止犯罪?從這部菲律賓寫實電影來看,那其實是扎扎實實的謊言;對菲律賓人來說,他們願意同意「人權不重要」嗎?不無疑問。

▋非法正義對菲律賓人來說,真的不是問題嗎?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問一次。人權真的在菲律賓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嗎?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分部副主任Phelim Kine的分析,可能得出了一個迥異於杜特蒂所主張的論點。Kine認為地下正義反而助長了犯罪。法外暴力不予追究,毋須承擔法律責任,等於直接鼓勵民間私刑──不論對象是否「罪犯」。如此一來,人民又會要求政府更加強硬,滋生更多法外暴力。最終情況將會失控。

Kine舉了一個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的塔古姆市的失控例子。當地政府同樣以打擊犯罪為名,鼓勵休班警員處決歹徒,包括在街頭的孩童。因為當地政府的公開鼓勵,私刑不受到法律制裁,殺人開始成為警察賺取獎金的方式。最後甚至連警察也成為被謀殺的對象,反而使全城陷入更複雜的暴力犯罪問題。是否如杜特蒂自己在媒體上所宣揚的那樣,治安因為地下正義而變好?這恐怕是一個疑問。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杜特蒂的支持者正在創造另一種潛在的暴力犯罪問題,「批評杜特蒂的人收到了強姦威脅和死亡威脅。」一位接受紐時採訪的菲律賓人說,已經有10個他認識的人死於杜特蒂的禁毒運動,遭受治安隊的非法殺害,但據他所知,這些死者並非毒販。當初投票給杜特蒂的他說,「我沒想到事情會是這個樣子,……他太倚重殺戮。而我們還得忍受6年。」

違反人權的問題浮現,菲律賓人的疑惑、後悔也隨之發酵。這也表現在杜特蒂的民意支持度,開始有了下滑的跡象。杜特蒂上任第一個月(7月)支持度高達91%,到9月來到86%

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組長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張 春炎

張 春炎

副教授 at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
學過文學、廣告公關、新聞傳播與社會學,目前最關心東南亞消費社群和傳播問題,誤打誤撞進入東南亞研究的領域,任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東南亞研究中心組長。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8 + =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