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社群媒体的角色扮演
文/李明颖
目前脸书上有个名为「黄阿玛」的「公众人物」,人气居高不下,粉丝人数至今已高达77万人。去年8月,黄阿玛出了第一本书《黄阿玛的后宫生活:阿玛建国史》,首卖当天创下博客来网路书店三年以来的最快销售纪录,一卖就是2500本;半年后,很快地出了第二本实体书《黄阿玛的后宫生活:交换日记》。除了在全台的北中南以及海外香港等地大型连锁书店办签书会活动外,近日更推出了LINE贴图等周边商品。
黄阿玛并非真实人物,只不过是一只黄色花猫而已。
除了黄阿玛外,脸书分类中还有一个也是以动物出演,拥有高人气的「公众人物」。这只名为「肚脐」的猫,去年底一举红到国外。当时肚脐跟随着音乐点头打节拍的影片在网路上流传,不只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艾伦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在节目中打趣评论,连英国的《镜报》、《每日邮报》也大幅报导。现在肚脐的脸书粉丝人数几乎逼近30万人大关。
在社群媒体上,动物不再只是饲主的宠物,而是个有头有脸、动辄拥有数十万以上粉丝的「动物明星」。
早年网路兴起时,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在网际网路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这句话原来是出自美国杂志《纽约客》于1993年7月5日刊登由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所创作的漫画标题。不少人因此打趣道,「你永远不知道在电脑萤幕后面打字的,其实只是一只狗」。
网路早在1960年代末期发明,直到1990年代,才真正渗透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而到了社群媒体盛行的今日,电脑萤幕后面的动物不必「遮遮掩掩」,不仅可以正脸示人,大方正名,甚至拥有一大群的粉丝,时时刻刻追踪这群喵星人或汪星人的动态。
这类动物脸书社群媒体之所以拥有超高人气,不脱时下商业社群媒体的经营模式,包括:定时贴文、上传影片或照片,以纪律化的方式喂养粉丝。不过,比较特别的是,动物粉专经营者往往会以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设计有趣易懂的故事情境,上传动物照片或影片时也会配上俏皮的旁白或对话。
以「黄阿玛的后宫生活」为例,故事从粉专经营者捡到一只流浪猫开始。由于粉专经营者姓黄,而这只流浪猫的性格霸气,一开始就将其塑造为皇帝形象,取谐音成黄(皇)阿玛,后来将陆续收养7只流浪猫依其特性加上称谓,搭配2位奴才(饲主),发展出一套关系复杂的宫庭剧码。
「肚脐是只猫」虽然不如「黄阿玛的后宫生活」的角色设定多元,故事情节也简单许多。粉专经营者不时入镜逗弄肚脐,而肚脐一副淡定好脾气的模样,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后来粉专上出现饲主的另一只猫「鼻毛露出来」,与肚脐一搭一唱,这时候肚脐又会展现兄长风范。
动物粉专有时候还会出现失踪协寻或是动物认养的发文。例如,「黄阿玛的后宫生活」在4月24日一则贴文写道,阿玛说:「可爱喵找家~在台东喔!」接着「以下为子民口吻」,介绍动物认养相关资讯;而「肚脐是只猫」在同一天转贴一则动保议题的消息,「为毛孩子连署 点燃光明灯─为毛孩子连署 支持触犯动保法者加重刑期,增加刑度」,而贴文时加注:「肚脐下旨!奴才们快连署~」。
高人气的动物社群媒体,以拟人化的角色关系来铺陈故事内容,表达形式多样又充满趣味,但是故事情节结构完整与否,对于粉丝来说并不是重点,即使是碎片化的对白,只要召唤出粉丝的主奴情感,就能引起共鸣。
大部份动物社群媒体的粉丝,可能本身就是爱护动物,或有饲养宠物经验。为了这些毛孩子,饲主经常自嘲甘愿做「猫奴」或「狗奴」。对饲主来说,这种主奴关系是种甜蜜的负荷。
原来只是饲主与宠物的个人情感关系,在黄阿玛或肚脐的号召下,粉丝自称为子民,集体沈浸在角色扮演的故事情境中。无论主人倡导购买周边商品或是领养动物概念,粉丝从网内观看情境延伸到网外活动,乖乖地臣服在其麾下,形成集体社群的「国族认同」。
透过主奴角色扮演,这类喵星人或汪星人或许疗愈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焦虑,也创造了另一股粉丝经济的可能。动物社群媒体持续建构出「真实」动物明星的商品化想像,即使偶而出现领养代替购买、失踪协寻等讯息,却是简化了动物保育议题的复杂性,也化约了人们参与动物保育的积极作为之可能性。
近年来,在网路上窜红的「四处爬爬走」(路杀社,Reptile Road Mortality)脸书社团,利用虚拟社群进行动物监测,成为国内推广动物保育议题,实践公民科学的代表之一。
由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员林德恩发起的「路杀社」,是一个专门记录路死动物、发现时间与地点的脸书社团,希望借此让民众了解野生动物在人为环境遇到的危险,也帮助政府了解路杀热点,进一步做道路友善规划和改善。
「路杀社」监测动物方法非常简单,民众只要配合比例尺,上传拍照打卡,就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而团队中也有约20固定成员协助鉴定物种与资料整理。此外,民众将捡拾到路死动物寄到特生中心做成标本,成为国内狂犬病疫情盛行监控所需检体的最主要来源,也帮助科学家研究环境毒害,找出作物与农药种类危害野生动物之间的关联性,了解农药是否施用过量或滥用的情形。
虽然「路杀社」不如那些高人气的动物脸书粉丝专页魅力惊人,不仅没有任何故事情境足以集体沈浸,连贴出的路杀照片一点都不萌,甚至残忍到不忍卒睹,但是如果民众能因此利用脸书社群媒体长期投入动物监测,了解动物保育议题的多样性,进而培养进阶的思辨能力,动物才不会永远只是人类操弄的消费客体,而能真正建立起人类与动物相互友善的真实生活情境。
李 明颖
Latest posts by 李 明颖 (see all)
- 动物社群媒体的角色扮演 -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