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一, 十一月 10th, 2014

先别管原视了,部落能不能上Line?

–原视之外的原民传播

图为2004年共星共碟计画启动仪式

图为2004年12月1日共星共碟计画成果展示会。图片来源:总统府网站

文/Marang Saway

日前(2014.11.3)媒改社与文化研究等团体举办了一场「从部落看原住民族电视台危机」座谈会,而这是马跃比吼辞职原住民族电视台(简称原视)后举办的第二场民间座谈会。两场座谈会最鲜明的不同之处是前一场座谈会「照例」从专家学者谈原视(当中包括马跃本人与原文会执行长拉娃谷幸),3日这场则邀请了多年从事部落营造与服务的族人们,从她/他们的部落经验来谈起(会议文字即时与报导)。

因此,这场座谈会是特殊的。一方面,过往关于原视(或原住民族传播相关)的座谈会与论坛等,不论是官方或是学界举办,我们经常见到持着麦克风的不是「公仆」便是「菁英」,族人是聆听者、企求短暂的Q&A机会。而在这场座谈会,我们难得见到掌握麦克风的部落族人,而聆听、发问、学习者是学者(但不讳言,座谈会是由这些学者们发起,「弱势」者能否发言仍是个问号)。另一方面,过往举办了大大小小关于原视的各类会议,论点精辟,但一次两次累积下来,我们似乎需要些新刺激;在当中,我其实有些「离题」(先让我们离开原视体制的纷纷扰扰)谈话内容尤其有趣。

2005年7月1日,原民台开播典礼

2005年7月1日,原民台开播典礼。

从来自不同族群与部落的与谈人分享当中,部落中有些媒体阅听习惯饶富兴味。在某些国家的原住民族传播经验中,广播经常是部落/社区(老林的文章)重要的媒体类型,回顾历史,相较于原视于2005年开播,兰屿的兰屿电台早在1990年代便为达悟/雅美族人提供服务。但是,或许是受到台湾广电媒体发展脉络的影响,现今部落中最为普及的「大众」媒体是电视。广播的收听不普及于部落之中,或是只有特定部落得以收听到专为族人提供的广播内容,像是兰屿的兰屿电台、花莲莲友广播与台东东民电台提供了不少族语或地方节目。但除了固定区域与媒体发送的地理框架,族人收听广播却更常见于特定的工作场所与职业中,像是男模女模(部落中对从事建筑业之板模工作者暱称)、长途联结车司机等工作。当过往追求所谓全国性、地方性等以地理思考的原住民族媒体设置时,族人此种移动性(不论是工地案件的转移、车辆的移动)的收听习惯似乎还未被讨论。

与谈人还分享到,就观赏原视的经验里,长辈们观看的是「画面」,节目的口白或是语言内容经常被忽略;换言之,长辈们是「看」电视。可能的理解是,长辈们对于国语或他族语言的不熟悉,因此经常忽略口白介绍、也可能是部落文化里,身教往往比起言行更受人注意。我曾看到一篇文章看见类似的经验。一位北美洲Inuit原住民族导演Zacharias Kunuk,他听到一些Inuit长辈曾批评非Inuit电视节目画面中的Inuit多在谈话,这使得Inuit人呈现出来的形象看似只说话而从不做事,但这却与部落生活是相反的。这样的「观」点,影响到Kunuk拍摄Inuit影片时运用了大量远景画面,来强调影片人的行动而非谈话,于是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纪录片手法的原住民族摄影叙事观点,或说「原住民族美学」。

表:原住民族家庭设备调查(每户平均数)

年份

1967

1972

1978

1985

1991

1998

调查对象

平原

山原 平原 山原 平原 山原 平原 山原 平原 山原 平原

山原

电视

0.011 0 0.292 017 0.71 0.69 0.95 0.86 1 1.01 0.98 0.95

收/录音机

0.14 0.23 0.30 0.34 0.37 0.44 0.37 0.36 NA NA NA

NA

注1:此值为1969年底之调查数值,以下收(录)音机亦同。

注2:此值为1974年底之调查数值,以下收(录)音机亦同。

资料来源:台湾省政府民政厅,1986、台湾省政府民政厅,1993、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1998。

再来,尤其让我感到兴趣,LINE与脸书逐渐成为(至少在青壮阶层中)日常传播/联系/宣传平台,这样的使用习惯背景兴起于智慧型手机的普及。今年(2014 )4月时,我有机会去了斐济与萨摩亚,参访了远方的南岛语族社会,其中,透过手机上网也是南太平洋区当前的新兴趋势。过往,南太平洋区的诸岛因为通讯基础建设的缺乏造成有线电话不普及、电信设备与费用因企业独占导致人们不易负担,连上网际网路不是件日常事。大约自2006起,各地政府允许通讯市场开放、业者由一家独占成为当前的两家或三家竞争。即使仍属寡占,但或许因为仍处于竞争初期、增加市占率成为首要目标,于是,手机价值与通讯费用(通话与上网)开始大幅下降,上网的人们因而大幅增加。2003年时,太平洋许多地区的拥有率不到10%,然而自2006年以后,许多地区的手机拥有率已经超过六成以上。

图:南太平洋若干国家之手机订户(每100人)增势

图:南太平洋若干国家之手机订户(每100人)增势

资料来源:Danielle Cave, 2012, Digital Islands: How the Pacific’s ICT Revolution is Transforming the Region (p.5).

根据资料,2012年11月时,太平洋区的脸书使用者约为70万人,当中有15万人是2012年加入使用。同年4月至9月,脸书使用者增长比例最高的前20名国家当中,太平洋岛国进入了5国,像是萨摩亚与巴布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其中多是16岁至34岁的使用者。论者称到,因为智慧型手机刺激了南太平洋岛屿猛跃(leapfrog)入了数位时代;当然,这指的是都市区的现象。

此般猛跃情况不见于台湾一般社会。台湾社会的进展是先有室内电话、接着数据机拨接上网、宽频或光纤线路铺设、进而是无线发射的普及。于是,通常的过程是先有电话、接着桌上型电脑、才进而是智慧型手机或平版的无线设备。然而,南太平洋区的背景是因为有线通讯(有线电话与网路连线)基础建设的不足,通讯市场开放后让智慧型手机(或称可上网手机)较为普及;换句话说,不同于台湾,南太平洋区是短短几年从(几乎)没有室内电话直接进入智慧型手机上网的现状。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跳跃(即使不若南太平洋区那般猛烈)也见台湾原住民族部落。座谈会与会者一方面称部落中使用脸书的人数逐渐增加,一方面也不吝指出许多电讯公司不愿意铺设宽频或光纤线路到业者口中「遥远/不敷成本」的部落。即使电话讯号时好时断、或是部落中多处是收讯死角,但仍弥补了有线上网的缺乏或(连线)缓慢,让族人成为「数位原住民」。

原视开播以来约10年了,作为台湾原住民族媒体发展历史中一项重要的象征与转折,确实占据了中心位置,这不只表现在原视每年占去了3亿多的原住民族传播事务经费,某方面似乎亦压缩了我们对于原住民族传播事务的讨论空间与想像。原视固然重要,只是,若我们着眼于更宽广的媒体环境、部落传播习惯与生态,以至于将来的原住民族传播研究与教育,或许我们偶而该关掉电视,让注意力转向那些待我们开拓的传播议题了。

(作者为政治大学新闻学系博士候选人)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张鸿邦 Marang Saway

张鸿邦 Marang Saway

花莲马太鞍部落,人在政治大学新闻系,思考父亲身上抓鱼、捕鸟、与放陷阱的各种技巧。
张鸿邦 Marang Saway

Latest posts by 张鸿邦 Marang Saway (see all)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3 × =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