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二, 四月 18th, 2017

酸徐重仁,或就地抗争?《劳动之王》教我们的事/刘昌德

一出以劳动议题为题材的偶像剧,能不能代表电视剧将对日常的压迫与抗争产生真爱? 图...一出以劳动议题为题材的偶像剧,能不能代表电视剧将对日常的压迫与抗争产生真爱? 图/《劳动之王》剧照

全联总裁徐重仁一席「年轻人很会花钱」、「不要计较薪水比别人低」的说法,引发乡民暴动。面对公关危机,老总放软道歉,乡民似乎大获全胜。但是低薪又被嫌弃的年轻上班族,实际的工作环境有改善吗?

正在客家电视台播出的《劳动之王》,就是反映被压迫的劳工,除了网路打脸惯老板之外,另一种对应方式:

 

就地抗争

在《劳动之王》中,于百货公司任职的女主角,因为看不惯部门主管借口责任制、频频要求下属爆肝加班,向提出劳动局检举。只是狡猾的资方并未留下要员工超时工作的证据,部门同事在主管淫威下也不敢向劳检员透露实情,所以不但检举不成,女主角反倒被迫离职。而原本担任约聘劳检员的男主角,由于无法灵活应付刁蛮的受检业者、又不适应公务机关文化,最后因此丢了工作。

阴错阳差之下,两人都到了同一个工运团体任职,同心协助遭恶意裁员、过劳、职灾等许多被剥削的劳工。编剧借由主角抗争过程,展现了取材自《过劳之岛:台湾职场过劳实录与对策》的实际个案,同时也没忘记偶像剧的任务,让原本互看不顺眼的男女主角慢慢地纯爱萌芽。

台湾偶像剧中,不乏上班族主角被欺负的情节,但随后常常是小资女孩成功记,或者总裁不小心爱上妳,一切问题跟着爱情的开花结果迎刃而解。典型的偶像剧,就是真爱无敌。

真爱当然幸福,但不是职场压迫的解药。反抗剥削的劳动意识才是。《劳动之王》是台湾电视半世纪多以来,第一部宣示劳动意识的电视剧。剧中许多上班族在强调「吃苦就是吃补」的职场文化中过劳,而照章行事的政府机关往往无法落实法规,因此劳工必须透过抗争发声,才能争取到应有权益。

照章行事的政府机关往往无法落实法规,因此劳工必须透过抗争发声,才能争取到应有权益...照章行事的政府机关往往无法落实法规,因此劳工必须透过抗争发声,才能争取到应有权益。 图/《劳动之王》剧照

虽然《劳动之王》不免有偶像剧的老套,像是主要角色个性一律阳光、小清新的纯爱等。对比前年推出的韩剧《锥子》,同样以偶像包装,却能刻划工运的困顿、及组织者的道德困境,《劳动之王》的正义观就稍显简化,对工运的理解也流于平板。但是,《劳动之王》仍在主题上跨出一大步,将我们多数人面对的压迫日常与就地抗争的可能,拍成大众形式的偶像剧。

既然职场压迫是我们多数人的处境,那为何直到现在,国内才出现首部以劳动意识为主题的电视剧?

很多人说,因为电视只是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的休闲,没有人想在偶像剧中动脑与抗争。这种说法不能解释广受欢迎的韩剧,除了前面提到的《锥子》之外,近年更有描写青年劳动困境而引发热议的韩国电视剧《未生》,都不让你躺着被压迫,而是要年轻世代起而反抗。

劳动与抗争在台湾电视的「迟到」,主因是此议题是媒体业者与传播学界当中,不受欢迎、也难有资源的题材。制作公司要拍这种题材,要怎么找到愿意出资或置入商品的业主?依靠广告营收的电视台,播出百货业者与房产建商如何剥削员工,是要跟衣食父母过不去吗?

劳动与抗争在台湾电视的「迟到」,主因是此议题是媒体业者与传播学界当中,不受欢迎、...劳动与抗争在台湾电视的「迟到」,主因是此议题是媒体业者与传播学界当中,不受欢迎、也难有资源的题材。 图/《劳动之王》剧照

传播学界多倾向「产学合作」的教学与研究。我们训练学生各种媒材制作能力,希望他们成为资方乐于使用的「多技能」员工;但却无法告诉学生,如何面对传播职场中随处存在的「假责任制」压迫——因为劳动意识虽有助于改善整体劳工处境,但却不保证对抗资方的校友们可以在媒体一展所长,遑论获得升迁。

此外,研究者也对传播业的劳动剥削与抗争缺乏兴趣。一方面,来自业界的敌意,让此主题不若新科技应用、或媒体经营管理那般容易进行;另一方面,基于热切寻找创新与热门题材的期刊投稿需求,多数传播学者对「老掉牙」的劳资冲突也提不起劲。

因为传播业界与学界都对劳动议题保持距离,从学院毕业、在业界工作的电视剧创作者,普遍选择与观众面临的职场压迫日常脱钩、避谈抗争,就显得合情合理。

因为传播业界与学界都对劳动议题保持距离,从学院毕业、在业界工作的电视剧创作者,普...因为传播业界与学界都对劳动议题保持距离,从学院毕业、在业界工作的电视剧创作者,普遍选择与观众面临的职场压迫日常脱钩、避谈抗争,就显得合情合理。 图/《劳动之王》剧照

那么《劳动之王》现在又为何出现?虽然业界与学界不欢迎这样的题材,但是近来青年贫穷化愈趋明显,年轻上班族陷入低薪、高压、前景不明的穷忙困境。当社会现实中的崩世代,每日为了生存挣扎,以青年为目标观众的偶像剧,就不能一直对粉丝们的日常劳动苦难视而不见。

单单一出偶像剧,当然不代表电视剧都将对日常的压迫与抗争产生真爱。事实上,《劳动之王》在「少数族群」的「非商营」客台播出,看来仍是个孤单的先行者。不过,若是连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劳的客家观众都开始谈论劳动意识,那么对于未来台湾出现肯·洛区(Ken Loach)般的影视创作者,及青年世代起而抗争、争取劳动环境改善,我们就有乐观的理由。

若是连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劳的客家观众都开始谈论劳动意识,那么对青年世代起而抗争、...若是连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劳的客家观众都开始谈论劳动意识,那么对青年世代起而抗争、争取劳动环境改善,我们就有乐观的理由。 图/《劳动之王》剧照

原文刊登在 鸣人堂 《酸徐重仁,或就地抗争?《劳动之王》教我们的事》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刘 昌德
喜欢看运动赛事,关注社会运动。喜欢各种媒体资讯与娱乐,很害怕脸书。有时间运动与发呆,没时间写论文。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4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