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二, 四月 18th, 2017

酸徐重仁,或就地抗爭?《勞動之王》教我們的事/劉昌德

一齣以勞動議題為題材的偶像劇,能不能代表電視劇將對日常的壓迫與抗爭產生真愛? 圖...一齣以勞動議題為題材的偶像劇,能不能代表電視劇將對日常的壓迫與抗爭產生真愛? 圖/《勞動之王》劇照

全聯總裁徐重仁一席「年輕人很會花錢」、「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的說法,引發鄉民暴動。面對公關危機,老總放軟道歉,鄉民似乎大獲全勝。但是低薪又被嫌棄的年輕上班族,實際的工作環境有改善嗎?

正在客家電視台播出的《勞動之王》,就是反映被壓迫的勞工,除了網絡打臉慣老闆之外,另一種對應方式:

 

就地抗爭

在《勞動之王》中,於百貨公司任職的女主角,因為看不慣部門主管藉口責任制、頻頻要求下屬爆肝加班,向提出勞動局檢舉。只是狡猾的資方並未留下要員工超時工作的證據,部門同事在主管淫威下也不敢向勞檢員透露實情,所以不但檢舉不成,女主角反倒被迫離職。而原本擔任約聘勞檢員的男主角,由於無法靈活應付刁蠻的受檢業者、又不適應公務機關文化,最後因此丟了工作。

陰錯陽差之下,兩人都到了同一個工運團體任職,同心協助遭惡意裁員、過勞、職災等許多被剝削的勞工。編劇藉由主角抗爭過程,展現了取材自《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的實際個案,同時也沒忘記偶像劇的任務,讓原本互看不順眼的男女主角慢慢地純愛萌芽。

台灣偶像劇中,不乏上班族主角被欺負的情節,但隨後常常是小資女孩成功記,或者總裁不小心愛上妳,一切問題跟着愛情的開花結果迎刃而解。典型的偶像劇,就是真愛無敵。

真愛當然幸福,但不是職場壓迫的解藥。反抗剝削的勞動意識才是。《勞動之王》是台灣電視半世紀多以來,第一部宣示勞動意識的電視劇。劇中許多上班族在強調「吃苦就是吃補」的職場文化中過勞,而照章行事的政府機關往往無法落實法規,因此勞工必須透過抗爭發聲,才能爭取到應有權益。

照章行事的政府機關往往無法落實法規,因此勞工必須透過抗爭發聲,才能爭取到應有權益...照章行事的政府機關往往無法落實法規,因此勞工必須透過抗爭發聲,才能爭取到應有權益。 圖/《勞動之王》劇照

雖然《勞動之王》不免有偶像劇的老套,像是主要角色個性一律陽光、小清新的純愛等。對比前年推出的韓劇《錐子》,同樣以偶像包裝,卻能刻劃工運的困頓、及組織者的道德困境,《勞動之王》的正義觀就稍顯簡化,對工運的理解也流於平板。但是,《勞動之王》仍在主題上跨出一大步,將我們多數人面對的壓迫日常與就地抗爭的可能,拍成大眾形式的偶像劇。

既然職場壓迫是我們多數人的處境,那為何直到現在,國內才出現首部以勞動意識為主題的電視劇?

很多人說,因為電視只是下班後躺在沙發上的休閒,沒有人想在偶像劇中動腦與抗爭。這種說法不能解釋廣受歡迎的韓劇,除了前面提到的《錐子》之外,近年更有描寫青年勞動困境而引發熱議的韓國電視劇《未生》,都不讓你躺着被壓迫,而是要年輕世代起而反抗。

勞動與抗爭在台灣電視的「遲到」,主因是此議題是媒體業者與傳播學界當中,不受歡迎、也難有資源的題材。製作公司要拍這種題材,要怎麼找到願意出資或置入商品的業主?依靠廣告營收的電視台,播出百貨業者與房產建商如何剝削員工,是要跟衣食父母過不去嗎?

勞動與抗爭在台灣電視的「遲到」,主因是此議題是媒體業者與傳播學界當中,不受歡迎、...勞動與抗爭在台灣電視的「遲到」,主因是此議題是媒體業者與傳播學界當中,不受歡迎、也難有資源的題材。 圖/《勞動之王》劇照

傳播學界多傾向「產學合作」的教學與研究。我們訓練學生各種媒材製作能力,希望他們成為資方樂於使用的「多技能」員工;但卻無法告訴學生,如何面對傳播職場中隨處存在的「假責任制」壓迫——因為勞動意識雖有助於改善整體勞工處境,但卻不保證對抗資方的校友們可以在媒體一展所長,遑論獲得升遷。

此外,研究者也對傳播業的勞動剝削與抗爭缺乏興趣。一方面,來自業界的敵意,讓此主題不若新科技應用、或媒體經營管理那般容易進行;另一方面,基於熱切尋找創新與熱門題材的期刊投稿需求,多數傳播學者對「老掉牙」的勞資衝突也提不起勁。

因為傳播業界與學界都對勞動議題保持距離,從學院畢業、在業界工作的電視劇創作者,普遍選擇與觀眾面臨的職場壓迫日常脫鈎、避談抗爭,就顯得合情合理。

因為傳播業界與學界都對勞動議題保持距離,從學院畢業、在業界工作的電視劇創作者,普...因為傳播業界與學界都對勞動議題保持距離,從學院畢業、在業界工作的電視劇創作者,普遍選擇與觀眾面臨的職場壓迫日常脫鈎、避談抗爭,就顯得合情合理。 圖/《勞動之王》劇照

那麼《勞動之王》現在又為何出現?雖然業界與學界不歡迎這樣的題材,但是近來青年貧窮化愈趨明顯,年輕上班族陷入低薪、高壓、前景不明的窮忙困境。當社會現實中的崩世代,每日為了生存掙扎,以青年為目標觀眾的偶像劇,就不能一直對粉絲們的日常勞動苦難視而不見。

單單一齣偶像劇,當然不代表電視劇都將對日常的壓迫與抗爭產生真愛。事實上,《勞動之王》在「少數族群」的「非商營」客台播出,看來仍是個孤單的先行者。不過,若是連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勞的客家觀眾都開始談論勞動意識,那麼對於未來台灣出現肯·洛區(Ken Loach)般的影視創作者,及青年世代起而抗爭、爭取勞動環境改善,我們就有樂觀的理由。

若是連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勞的客家觀眾都開始談論勞動意識,那麼對青年世代起而抗爭、...若是連刻板印象中最吃苦耐勞的客家觀眾都開始談論勞動意識,那麼對青年世代起而抗爭、爭取勞動環境改善,我們就有樂觀的理由。 圖/《勞動之王》劇照

原文刊登在 鳴人堂 《酸徐重仁,或就地抗爭?《勞動之王》教我們的事》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劉 昌德
喜歡看運動賽事,關注社會運動。喜歡各種媒體資訊與娛樂,很害怕臉書。有時間運動與發呆,沒時間寫論文。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二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