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台湾游戏产业,应从扶植独立游戏开发开始
文/林沛澧
随着电子竞技游戏的关心和使用族群日益扩增,相应的,台湾政府官员近期均出面表示力挺台湾电竞运动的发展,例如台北市长柯文哲与高雄市长陈菊便前后公开宣布,将积极投入扶植电竞业。其中,台北市政府更开始研拟与业界合作成立台北首都电竞队,规划电玩竞技训练场地等资源的挹注。
然而,日前却因纪录片导演李惠仁在脸书表达对电竞的看法,无意间引起社会大众对于电玩游戏的前景与社会定位之论战。民进党立委段宜康顺势痛批,政府对游戏厂商的支持总是口说无凭。而知名网路部落客银狐也抓紧机会回应,点出政府对游戏业者补助规划、分配不均等问题。
在这一波争议声浪中,我们不禁得追问,究竟现阶段在官方采取一种放短线、亮点式支持鼓励的背后,游戏产业需要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反观影响亚洲网路游戏市场的韩国,于2000年起,便由该国文化观光部直接推动游戏产业开发院的成立,以官方领军、国营创投模式促进产官联盟,共同参与各大世界电玩展览,争取国际曝光机会。在2003年至2008年间,韩国政府再进一步透过扶植游戏产业发展政策,锁定游戏开发人才的培训机制,重心侧重在游戏软体开发与人才深掘。
再看主导欧洲游戏市场重镇的英国,其政府于去年(2015年)起,即斥资400万英镑(约新台币2亿元),经由推动「游戏原型基金」的模式,鼓励新创的新游戏开发公司,以每件2.5至5万英镑(约新台币120-250万)官方直接补助的方式,培植小型游戏工作室的后续开发。除了直接给予产业实质性的资金挹注,英国政府更于2013年起针对游戏产业提出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借此降低游戏企业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吸引投资。
台湾游戏市场,如各类媒体产业,正面对大环境压迫下的各种现实条件侷限-例如:行销不到位、海外游戏代理过剩、游戏设计/开发人力薪资过低、人才出走等。在诸多不利条件席卷中,台湾独立游戏(indie game)开发者只能暂凭一己之力,以及「尚可说服自己」对于电玩游戏的兴趣与热情,赌注性地创作出不知道是否符合(不论国际或本土)市场需求的游戏产品。
台湾在失去主导线上游戏市场的重要时机后,崛起的手机游戏市场给予小型游戏团队公司另一个可施力的契机。较低的游戏创作门槛提升微型创业能量,即便工作量颇大,三至五人即可成型工作室而完成一款游戏,而本土微型游戏开发团队数量在此游戏产业转型之际因此逐渐增加中。然而,政府顺应此潮流,除了表达鼓励,借着电竞选手的知名度,刺激电竞周边商品的软、硬体销售,持续吸引国内玩家消费国际型游戏之外,针对游戏产业品质与内容的提升并未带来实质效益与影响,在独立游戏开发者面临挣扎之际,台湾政府是否能取经他国经验,直攻中枢问题?
欲提升本土游戏内容,打造国族游戏品牌,势必得回归本质,从扶植独立游戏开发和内容的开发着手,台湾独立游戏创作者常反映出下列不良经验,期盼政府有所应对与改善:
- 面临繁琐的申请行政流程与繁重的纸本业务之下,人数较少的独立游戏开发团队难以应对。
- 现今资源分散(虽有app创意园区、创梦市集等各类创业资源),期待由政府带头整合资源平台,提供独立开发者可供参考的资讯网络,间接帮助不同性质的工作室在技术层面互补与合作。
- 整合教育资源,除鼓励研发、设计技术人才培训外,协助游戏相关系所纳入商业/行销专业知识,提升跨域之可能性。
多数独立游戏开发者本身专注于复杂的设计,较无力应付可取悦政府审查机制的行政资料要求,部分好作品因此被淹没,期待政府进一步考量简化过于繁复的补助计画申请过程,调整申请资格限制,分散补助资金,避免资源沦为(较具行政经验的)大型游戏公司独惠。
自2012年起,荷兰政府为辅助当地游戏创作能量,一度启动「游戏补给计画」(Skene-Game Refueled),促进游戏产业的研发创新。此计画不仅限于补助资金,更形塑产官学交流平台的游戏聚落,这便是一个值得借镜的作法。
在整体社会环境接纳游戏产业和电竞运动的同时,应回归游戏本质,重燃独立本土游戏创作的热情,让台湾的游戏开发者有机会创作出具代表性且具特色的游戏。而政府的角色,应是以开创友善独立游戏开发者的环境,台湾游戏产业才令人期待。
林 沛澧
Latest posts by 林 沛澧 (see all)
- 振兴台湾游戏产业,应从扶植独立游戏开发开始 -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