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四, 十月 1st, 2015

影视问题 两手一摊 不该是政府

第50届电视金钟奖ID卡,截图自中视youtube

第50届电视金钟奖片头图卡,截图自中视youtube

文/胡元辉

金钟奖评审的十六字箴言艺人吴宗宪的酸文,台湾综艺节目的「乱象」与「苦衷」可谓毕露无遗。但一阵喧嚣之后,该令人担心的,恐怕是船过水无痕的悲惨结局。

金钟奖五十年了,这个奖在无线三台风光阶段,金光闪闪,但无人能够否认,它是小酱缸里的家家酒。

如今,无线三台早已不能引领风骚,在天空中飞的电视频道逼近三百,但这个属于我国电视工作者的大典,却在众多新媒体、新平台的冲击下,难掩风光不再的落寞。

金钟奖评审批评综艺节目「品质低落、创意不足、娱乐不够、知识没有」,纵然声声刺耳,亦让演艺人员感到不是滋味,却引发不少人的共鸣。

吴宗宪跳出来反击,强调电视开放之后,业者收益锐减,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有自我辩护之嫌,却也是台湾当前电视生态的不争事实。

问题在如何解套?有人倡言开放置入性行销,以解资金不足困境,问题是NCC业已开放非新闻及儿童节目的置入性行销,甚至电视业者偷偷摸摸进行新闻置入,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台湾电视的节目表现变得更好吗?置入性行销,即使不是饮鸩止渴的解药,也是自我麻痺的糖衣。

另有人建议减少电视频道数量,改变僧多粥少的困境。这个想法不无道理,毕竟台湾市场有限,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这么多的频道要分食广告「小」饼,如何是好?

但我国实施民主体制,取消电视执照固然要有法律依据,即使停止频道申设亦得有充足理由。显然,频道数量问题的解决,要另辟蹊径才行。

亦有人主张政府应扩编文化预算,多予业者补助。此一主张其实已行之有年,从新闻局时代迄文化部成立,政府每年均以不同名目补助业者,但绩效如何?

客观以言,若非这项补助经费的存在,金钟奖的成绩单恐怕更不忍卒睹,可是雨露毕竟难以均霑,何况年年撒出的雨露既不稳定,亦不充沛,更鲜有立本之效。

然则,我国影视产业只能听天由命,随人顾性命?评审可以放言,艺人可以不爽,业者可以哀怨,唯独政府不能两手一摊,自怨自艾。

其实,历任内阁乃至相关部会,都曾经想解决这个难解的问题,但不是抢短线、求速效,就是各行其是,缺乏统合。试问:我们有一套稳定、有效、长期而务本的传播政策吗?

诚然,「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但钱可以救急,却不能救穷,文化部即使要给钱,也要给得恰到好处才行。同样的,「频道可以减量,自由多元却不能缩水」。

NCC若要让频道数量趋于合理,亦有赖影视生态的调整方足以奏效。但台湾的影视发展问题已非七年之病,更不是任一部会的三年之艾所能解决,政府若无极大魄力的统合作为,推动诸如设置影视基金、壮大公共电视、频道分组付费、本国节目比例等重大基础建设,我国影视产业的明天仍将是梦幻泡影。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看到政府官员就此次综艺节目的争议,表达政策性的看法。

文化部与NCC无统合性的上位传播政策久矣,面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困境,大家都可以两手一摊,唯独政府无权袖手旁观。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胡 元辉
目前在学校服务,却不甘心做个教书匠;曾于媒体工作25年,亦不像个典型媒体人。对于新闻业的重建,不只关心,还希望以具体行动参与;对于台湾民主的深化,叹气之外,不曾悲观。所以,一路前行,继续干活囉。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七 −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