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川普卷动的贸易新闻」 /冯建三
-「河川普遍污染」与房地产 文/冯建三 川普(Donald Trump)盘旋在华人新闻的天空,至今已满三十年。 一九八八年底起,他「初试啼声」以〈美国十大最烦人名流〉的第二名开始登场之前, More...
监督强人特朗普 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罗世宏
特朗普当选至今,全世界还未从惊恐中理清头绪,又已经为了弄清楚他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膏药而忙得不可开交。 对内,他的执政团队塞满了退役将领、富豪和华尔街金融圈的政治素人,放话要法办或剥夺焚烧国旗抗议人士的美国国籍;对外,他主动公开台湾总统蔡英文致电的讯息,质疑美国政府数十年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且摆出一副不惜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姿态。 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他的任性和诳言,已让美国和全世界处在一股高度不确定的氛围当中。面对这位“非典型”总统,在共和党主导的参众两院和反智民粹主义高涨的民众情绪下,还有谁能够监督他? More...
当川普不再是川普
美国新任总统川普的经历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倒数,柯林顿和川普的支持度却仍紧咬纠缠,难分轩轾,最后星期天,两方阵营卯足全力猛攻对手,黑函广告铺天盖地,尽管胜负未定,不少美媒已经悲观表示,这是美国史上最糟糕的一场选举,美国民主是最大输家! More...
媒改社汇整资料 抨击文化部影音官员
雪中的猴山小径,摄于2016霸王寒流期间 说明: 一、2016/1/30日《联合报》刊登新闻,指文化部官员称,政府当年「为加入世贸,对外国电视节目完全开放」。次日,《自由时报》记者蓝祖蔚特稿反驳,正确指张院长被文化部「被唬弄」。媒改社社员萧肇君并连续撰写两篇评论,呼应蓝祖蔚。 More...
乐观与悲观的逻辑是什么?―回应郑秉泓〈「银幕配额」在台湾可行吗?〉
第17届台北电影节开幕片《菜鸟》。取自台北电影节官网 文/郭力昕 谢谢影评人郑秉泓老师对拙文〈谁扼杀了台湾电影〉的回应文章(以下简称「郑文」),也让我有个机会,将一些没说清楚的意见,借此稍微再展开一下,与郑秉泓再作些商榷。郑文比较详细的说明了 More...
著作权与国家之市场控制:中国视频网站之著作权管制
中国网路视频服务竞争激烈 文/王维菁 “科技是文化与政治所决定,科技反映当下的世界观及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特殊的文化背景”(Smythe,数位时代的阅听人商品)。 影视著作权管制向来是影响影视科技产业市场发展面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More...
逃离「脸书国」
文/ 罗世宏 社交媒体如水银泄地,已渗透到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重度使用脸书(Facebook)的年轻世代被称作「赞世代」,而政治选举则已被称作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脸书选举」。 More...
当阅读成为孤单的风景
你,被电子书了吗?(图片来源: DRM PNG 900 2, Listentomyvoice, CC-BY-SA) 文/陈志贤 曾有此一说,捷运上最美的风景是握卷读书的男女,如此看法固然令不少书虫雀跃自豪,实际上却可能是阅读的丧钟,物以稀为贵,代表随时随地沈醉阅读的人们越来越少了。果不其然,最近远见杂志公布了2014年台湾全民阅读大调查,会在高铁、捷运或公车上看书的比例低到只有2.6%,而且不论是阅读量与时数或者购书量与金额都比往年下滑,三成的人不看书,台湾平均每人一年买书的钱甚至不如德国人一个月购书的花费。 More...
BBC走进「谁的」地方: BBC Popup的新实验
BBC POPUP服务识别图案 BBC Popup(以下简称BP)是BBC商业部门BBC World News的新实验计划,以「行动报导」的形式进行:BP认为,创造常态地方新闻中心,不如流动,打造临时行动办公室。 未来六个月,BP将在美国的六个城市移动,报导并介绍北美大陆六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与风貌。 第一个运作地点是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 More...
《杀死信差》电影还活着
好莱坞电影《杀死信差》(Kill the Messenger,电影公司正式译名为《告密者》)海报 文/冯建三 这件事情,可能是台湾史上第一遭。上个月,台北地检署怀疑某女为拉丁美洲贩毒洗钱,查扣她1500万美元存款。事有凑巧,双十国庆即将在美国首映的好莱坞电影《杀死信差》(Kill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