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好 NCC也可以很讚

行政院文化會報邀請林曼麗、林崇熙、魏德聖及陳其南四位專家學者擔任民間委員。

行政院文化會報邀請林曼麗、林崇熙、魏德聖及陳其南四位專家學者擔任民間委員。 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行政院文化會報」,已經登場。文化部提出願景,即將分階段整合公視、央廣與中央社。  More...

by 馮 建三 | Published 8 年 ago
福克蘭戰爭期間,BBC的報導和英國政府公布的官方資訊不同調,因此受到多方為難,但是BBC仍堅持報導事實。
By 馮 建三 On 星期一, 九月 19th, 2016
1 Comment

公視 從沒想過要當BBC

鄭自隆教授昨日在民意論壇說,我們的公視「一開始」就想成為BBC,造成公視現在有「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但是,這個說法剛好與歷史相反。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六日,執政黨中央政策會論公視,外界認為這是要放棄建設公視。隔了兩天,可能是外界期期以為不可,執政黨有了反應。因此,新聞局長蘇起提出公視「小而美」的說法,得到「行政院高層支持」。 More...

福克蘭戰爭期間,BBC的報導和英國政府公布的官方資訊不同調,因此受到多方為難,但是BBC仍堅持報導事實。
By 邱 家宜 On 星期三, 八月 31st, 2016
0 Comments

為何台灣不能有自己的BBC

第六屆公視董事會8月26日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宣布成立,公視開播迄今已18載,但每年9億元預算距當初60億元預期規模實現不到6╱1,究其貧弱原因,除社會缺乏對公共媒體重要性之認識、商業媒體與少數政客基於 More...

20160826_中廣新聞圖片
By 邱 家宜 On 星期五, 八月 26th, 2016
0 Comments

從回收中廣頻率看 轉型正義大不易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中廣依前任委員會訂定的換照條件繳回兩個全區調頻網(音樂網、寶島網)頻率,由客委會、原民會各自規劃少數族群專用廣播網,卻被中廣律師葉慶元指為「百分百(民進黨的) More...

畫面擷取自民視新聞
By 劉 昌德 On 星期一, 六月 20th, 2016
0 Comments

義大犀牛不玩了,職棒與電視共生或共滅?

  畫面擷取自民視新聞   文/劉昌德     義大宣布退出職棒,球迷雖然心裏難受但不說,因為不意外:這已經是牛隊第三個退場的東家、也是國內第N個宣布不玩職棒的企業。 More...

惹出公民新聞爭議的洪女,於事件爆發後隔天接受採訪表示歉意。圖片擷取自UDN TV
By 馮 建三 On 星期一, 六月 20th, 2016
0 Comments

人間百年筆陣 評論「公民記者」事件

文/馮建三 惹出公民新聞爭議的洪女,於事件爆發後隔天接受採訪表示歉意。圖片擷取自UDN TV 某女士胡言亂語、口出惡言而挑釁,老人家受害,社會義憤。本文不指名道姓,避免添柴加火致使其人「坐大」。但是,觀察與評論仍有必要,先說四點: More...

畫面擷取自公民新聞平台Peopo
By 劉 昌德 On 星期四, 六月 16th, 2016
0 Comments

洪素珠事件與公民新聞的「再進化」

  畫面擷取自公民新聞平台Peopo   文/劉昌德 洪素珠在臉書發表辱罵榮民的影片,引發輿論譁然,更因為她具有公視公民新聞平台(PeoPo)會員身份、過去在PeoPo發表的數篇影片被檢舉分裂族群,使得公民新聞的開放制度遭到質疑;而公視在事發後指PeoPo僅提供平台、內容由公民記者負責的說法,也遭外界譏諷為「切割」。 More...

圖片擷取自該官方粉絲頁
By 李 明穎 On 星期三, 四月 27th, 2016
0 Comments

動物社群媒體的角色扮演

圖片擷取自該官方粉絲頁   文/李明穎 目前臉書上有個名為「黃阿瑪」的「公眾人物」,人氣居高不下,粉絲人數至今已高達77萬人。去年8月,黃阿瑪出了第一本書《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阿瑪建國史》,首賣當天創下博客來網絡書店三年以來的最快銷售紀錄,一賣就是2500本;半年後,很快地出了第二本實體書《黃阿瑪的後宮生活:交換日記》。除了在全台的北中南以及海外香港等地大型連鎖書店辦簽書會活動外,近日更推出了LINE貼圖等週邊商品。 More...

毛寶在看Octonauts/作者攝影
By 古 淑薰 On 星期三, 四月 27th, 2016
0 Comments

寓教於樂的英國公共兒童頻道(CBeebies)

毛寶在看Octonauts/作者攝影 文/古淑薰 在英國唸書的這四年多,因為孩子的關係,陪着他看了許多兒童電視節目,其中英國BBC公廣集團旗下的兩個兒少頻道是我和孩子的最愛。因為其內容多元,節目設計與問答用語上非常鼓勵尊重小孩,再加上這兩個兒童頻道都沒有播放廣告,更是讓我安心且放心與孩子一起欣賞,一起討論。 More...

淑圖
By 江 淑琳 On 星期二, 四月 19th, 2016
0 Comments

新聞慢慢來

  文/江淑琳 2014年北捷隨機殺人事件到2016年3月內湖女童命案(小燈泡事件),台灣民眾在這幾年間,經歷了事件本身與媒體報導所帶來的震撼及恐懼。突發社會事件造成社會系統不穩定時,民眾對媒體的依賴更深,媒體的角色與表現更受注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