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六, 一月 12th, 2019

传播学者与媒体工作者致郑丽君部长公开信(代发)

敬爱的郑部长:

为台湾文化发展擘划方针与奠定财务础石的文化基本法草案刚出行政院,就得知您随赖内阁总辞后决定不再续任的消息,这对两年多来与您一起在台湾各个文化领域披荆斩棘、一点一点拓土开疆的朋友们,宛如晴天霹雳,无不忧心在您手中开始启动的各项文化立法与软硬体工程将会随着您的离开而人亡政息、无以为继。虽说在运作已上轨道的民主国家,不该仰赖人治,但坦白说,多年来,想为台湾这片土地有所贡献的文化相关领域的诸多热血志士们,好不容易等到一位真正关心台湾文化、有理想、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又有执行力的部长,大家额手称庆之余,更加埋头苦干,希望能在三、五年内做出一番成绩。前线官兵作战仰赖后方主帅不断提供军援与粮草,部长在此刻决定辞职,大家难免有仗打到一半,却顿失主帅的惶恐。

部长在任上的两年七个月来,密集完成国家语言发展法、文化基本法、公共媒体法等重要法案的研拟。其中,国家语言发展法维系多元语言文化的发展,保障各族群母语使用者的教育、传播与公共服务权利;文化基本法以公民审议方式,广泛征求专业意见、凝聚社会共识,强调人民平等参与文化之权利,并尊重文化多样性、自主性及创新性之实践过程;公共媒体法则对治台湾媒体乱象,仿效民主先进国家,以健全公共媒体来平衡商业媒体的失衡。如今,只有国家语言发展法三读通过完成立法;文化基本法刚出行政院,还有立法院关卡要过;公共媒体法则还在行政院审议中,可以说是「革命尚未成功」。我们知道部长一路走来必须与朝中、党中、野中诸多力量艰苦对抗,我们要说:「部长您辛苦了!」但还剩下最后的一小段路,我们恳请您留下来作为我们的后盾,继续奋斗。

在拼经济仍稳居主流价值的台湾社会,「文化又不能当饭吃」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此一现象似乎并无蓝绿政党之别。但台湾在脱离了没饭吃的阶段之后,下一个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受尊敬的国家。但一个没有文化内涵底蕴的国家,即使有钱、有武器,也难获得世人尊敬,更何况当一个社会在脱离了没饭吃的阶段后,所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质素,都充满可开发的经济价值。因此我们非常需要目光深远,不仅能着眼当前,更能放眼未来的文化领航人,而在我们看来,您是少数具有这样条件与能力的政务官,也是我们此刻不得不挺身写这封公开信的重要原因。

新内阁伊始,我们寄予无限祝福,也希望您能打消辞意,继续在新阁中,以一贯优雅坚定的理想与节操、准确精到的眼光与视野,引领国家文化发展大政方针,作为我们这些正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文化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亟盼!

连署人:
邱家宜 媒体改造学社理事、公视董事
王维菁 台湾师范大学大传所副教授兼所长
张春炎 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
郭力昕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兼研发长
江雅绮 台北科技大学智财所副教授
罗世宏 中正大学传播系教授、媒体改造学社理事长、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董事
苏巧宁 纽西兰奥克兰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助理教授
蔡欣怡 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林丽云 台湾大学新闻所教授
柯宗贤 仪和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媒体改造学社理事
简妙如 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孙嘉穗 东华大学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教授
罗慧雯 世新大学传播管理系助理教授、媒体改造学社理事、公视董事
戴瑜慧 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系助理教授
冯小非 公视董事
吴玛悧 公视董事
王俐容 中央大学客家学院教授
吴介祥 彰化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陈志贤 高雄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教授

 

连署团体
文化研究学会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书处

媒改社秘书处

媒体改造学社(简称「媒改社」),于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学术圈、新闻界、社运团体等立志改善本地媒体环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创立。改造台湾媒体结构、提升全民媒体素养、保障传播从业人员工作权,以及健全本土传播生态。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4 +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