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五, 五月 9th, 2014

媒改路上,感谢有妳

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推动者 吴翠珍老师

林丽云

(写于翠珍头七 2014年5月9日)

2012年“反媒体垄断”大游行前,翠珍抱病写下:“[若]身体可行动,我[就]去走。”当时我国媒体界爆发了一连串重大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闹得沸沸扬扬。例如,旺中跨媒体并购案,“走路工事件”(中时影射反垄断学者黄国昌发走路工给参与者)。媒改团体(如媒体改造学社)、公民和学生团体集结,大声疾呼,要求媒体改革,拒绝财团垄断,并决定在9月1日(记者节)发动大规模游行。媒改社号召社员参加游行,但仍不知前景为何?能否有波澜壮阔的行动?这时,病得不轻的翠珍写下:“请容许我先报名,[若]身体可行动,我[就]去走。”

翠珍所写下的寥寥几字,一笔一划,划在我的心坎上。因为,这时她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却仍挂念著台湾的民主政治、新闻专业、媒体改革。即使身体再怎么不好,如果可以,她还是想要出马。当时我内心万分担忧,因为这次游行的路程有五公里之遥,而且必须在烈日下步行三个小时,“翠珍能撑住吗?”我真不敢想像。因此我赶紧回信给她:“翠珍,还请多保重!身体为要”。9月1日当天万人到场,汹涌人潮中我虽未见到翠珍的身影,但我知道翠珍的心一定在现场,因为她的精神一向与我们同在;那天,她的心一定也与我们一同走在炽热的太阳下。

图为2008年吉田秀雄基金会客座研究员东京reunion时的吴翠珍老师。摄影/本社社员翁秀琪

图为2008年吉田秀雄基金会客座研究员东京reunion时的吴翠珍老师。摄影/本社社员翁秀琪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翠珍就已走在媒体改革的路上了。加拿大学者Hackett曾指出:媒体改革运动包括媒体结构、整体环境的改革;而后者必须借由公民媒体素养教育,来培养主动的阅听人,以改革媒体环境。自翠珍学成归国后,就以媒体素养教育为毕生志业。她除了引介重要概念、累积知识外,还以具体的行动实践她的理念,包括设计课程与教案,成立媒体素养研究室,撰写媒体素养白皮书,制作电视节目等。也由于翠珍长年的努力,媒体素养渐渐在台湾受到各界重视(包括传播学界、社区大学与教育部等);连某些中国传播学者也敬佩翠珍的努力。

除了推动媒体素养教育之外,在重要的媒体议题之行动上,翠珍多所参与。例如,她参与媒体结构的改革。翠珍深刻理解到,结构对媒体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她的教案包括媒体结构的单元;她也支持推动媒体结构改革运动。在她的支持下,媒体素养研究室协助出版《电视改革,针锋相对?专书(2002),收集了2000年到2002年之间台湾报章上关于电视改革的论述。自然,这位有理念、有行动力的先锋,会参加媒体改造学社,提供公视儿少节目的分析,作为评论及论述的基础,也连署反对新闻置入,促进政府修法禁止。即使在2012年的901大游行,她的精神也超越了身体的限制,到了现场。

“媒改路上,感谢有妳”。在媒体改革的路上,翠珍一向是有理念的行动者,也一直在此大道上迈步前进。翠珍一定深知,媒改之路是漫漫长路;但翠珍的精神常存人心,正如在2012年9月1日的午后烈日翠珍一直与吾等同在。在此也衷心祝福翠珍能够离苦得乐,持续守护台湾,也守护她一生的志业 – 台湾的媒体素养教育。

吴翠珍老师网路悼念专区

政大传院学生制作的纪念短片http://youtu.be/c8Gv5UqoqgM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书处

媒改社秘书处

媒体改造学社(简称“媒改社”),于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学术圈、新闻界、社运团体等立志改善本地媒体环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创立。改造台湾媒体结构、提升全民媒体素养、保障传播从业人员工作权,以及健全本土传播生态。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6 × = 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