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二, 八月 4th, 2015

尘爆灾难中的台湾新闻媒体

此次尘爆事件凸显政府执法、医疗资源、公共安全、大型活动举办者专业程度、劳工还是志工等诸多问题。截图自彩色派对官网

此次尘爆事件凸显政府执法、医疗资源、公共安全、大型活动举办者专业程度、工作者是劳工还是志工等诸多问题。截图自彩色派对官方粉丝页

文/邱家宜

八仙尘爆再度考验台湾新闻媒体对灾难新闻的处理。看到电视新闻画面谨慎地以远镜头或马赛克处理医院救治伤患场景,也几乎未播出死伤者家属悲恸崩溃画面。除了对伤势好转个案进行报导,有助安抚社会集体悲痛、提示希望,也对往生者家属决定捐出死者器官、慰问金等举措积极披露,帮助释出正面能量,并适时协助医界让社会了解,大面积烧烫伤的死亡,可能发生在第一时间之后,让大众及家属先有心理准备。同时,对于不眠不休投入救治的医护,也不忘适时推崇、加油打气。相较于过去的案例,台湾新闻媒体这次的表现确实进步了。可惜仍未能从体制面深入检讨如此重大意外之所以发生,背后牵涉的结构性因素(安检放水、官员收贿、管理者知识不足等等),虽做到避免二次伤害,但仍未能扩大社会效应,刺激反省改革。期待未来新闻界能更上层楼。

每当社会遭遇巨大创伤,新闻媒体在专业表现上,除了必须迅速、确实反映事实真相,呈现报导时,还必须同时考量受害者及家属身心感受、社会集体心理冲击,更须兼顾制度面检讨、法律及政治责任追究等等,重大灾难的新闻处理因此成为新闻专业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新闻伦理成熟度与落实程度的试金石。1997年白晓燕命案,台湾新闻媒体表现之糟,堪称新闻史负面教材。从事先走漏绑架消息危害人质性命、刊登受害者裸露尸体照片,到绑匪陈进兴在逃期间,电视谈话性节目大谈其特殊性癖好。同案林春生、高天民逃亡期间,在五常街持枪拒捕,与警方发生激烈枪战,电视台竟然不顾干扰警方行动的进行“现场实况转播”。及至陈进兴挟持南非武官卓懋祺,要求与国际媒体对话,电视台主播为抢收率,竟争相与之现场连线,让杀人嫌犯取得主场发言权,视新闻伦理规范如无物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2005年台中县发生幼稚园娃娃车闷死三岁男童,幼稚园所长被媒体追逐、包围,当场被逼得向媒体“下跪道歉”;同一年的蛮牛下毒案,“千面人”王进展也为因应电视媒体画面需要,在媒体记者“导演”下,在镜头前重复下跪的动作;2009年莫拉克风灾之后,年代电视台又发生把民众打来求救电话当“节目效果”的丑闻。新闻媒体假“社会需求”之名,行“电视画面”、“收视率”需求之实,在各类灾难中消费当事人与观众的斑斑劣迹,台湾的阅听人记忆犹新。及至2014年北捷发生首宗随机杀人案,台湾新闻媒体又集体“妖魔化”杀人犯郑捷,一股脑冠以杀人“狂”、“魔”称号,似乎忘记此子正是台湾社会教养出来的,将其永久隔绝于社会不难,问题是要如何发现那些尚未现身的“郑捷们”,防患于未然。近日随机杀人案件再现,新闻媒体在郑捷案之后并未做好应有的社会“守望”角色,已不遑多言。此次八仙尘爆,眼看新闻热潮即将被其他议题淹没,但如何让民众未来能安心出入“安检合格”的休闲娱乐场所?新闻媒体负起监督政府的责任了吗?

尘爆事件截至七月底,已有十条年轻生命宣告不治,一百多位重伤者仍处命危,烈焰焚身的剧痛,仿佛让整个台湾都在隐隐作痛。正如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邓恩(Finley Peter Dunne)所说:“记者的工作是抚慰那些受苦者,还要让那些过得太舒服的人如坐针毡。”抚慰受苦者,新闻媒体这次做得不错,烧烫伤复健是一条漫长道路,未来仍需要社会持续关心,新闻媒体应陪着受害者及家属一路走下去。而对于那些该对尘爆意外负起责任,但却“过得太舒服的人”,则不能轻易放过。这就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责任。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邱 家宜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执行长、公共电视董事、华视董事、评论作者 从小立志要对社会有贡献,长大成为NGO执行长。 认为台湾社会还不够好,进步不够快,所以待努力事项清单永远一长串 虽然事情做不完,但还是喜欢教教书、与年轻学生互动 遇到感兴趣的题目便自己动手做做研究,写写评论文章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1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