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獨立新聞元年,《打破新聞》和民眾一起建立的新空間/田育志
9月5日午後,因為颱風玲玲的影響,首爾市區下起滂沱大雨,我正拿着手機導航,試圖在地鐵忠武路站附近尋找《打破新聞》(뉴스타파,Newstapa)的辦公室。雖然2017年時曾經因為訪談而去過一次,但這次在首爾行前與《打破新聞》代表兼總編金鎔鎮通信時,得知八月中時辦公室剛搬遷到忠武路站附近的新址,於是那個大雨的午後,來回繞了幾圈,才終於找到《打破新聞》的新辦公室。 More...
看看跑在全世界前面的韓國人
韓國UHD服務示意圖 文/程宗明 編按:2016年亞洲數位廣電論壇在馬來西亞舉辦,且看程宗明的第一手觀察 ------------- 韓國人用無線電視數位廣播UHDTV,原則上這就是世界創舉了,而且不是曇花一現,一作就要有10年計畫,這樣台灣公視正要開始思考作4K(註1),不得要來看一下場面。 More...
媒改社彙整資料 抨擊文化部影音官員
雪中的猴山小徑,攝於2016霸王寒流期間 說明: 一、2016/1/30日《聯合報》刊登新聞,指文化部官員稱,政府當年「為加入世貿,對外國電視節目完全開放」。次日,《自由時報》記者藍祖蔚特稿反駁,正確指張院長被文化部「被唬弄」。媒改社社員蕭肇君並連續撰寫兩篇評論,呼應藍祖蔚。 More...
樂觀與悲觀的邏輯是什麼?―回應鄭秉泓〈「銀幕配額」在台灣可行嗎?〉
第17屆台北電影節開幕片《菜鳥》。取自台北電影節官網 文/郭力昕 謝謝影評人鄭秉泓老師對拙文〈誰扼殺了台灣電影〉的回應文章(以下簡稱「鄭文」),也讓我有個機會,將一些沒說清楚的意見,藉此稍微再展開一下,與鄭秉泓再作些商榷。鄭文比較詳細的說明了 More...
《愛琳娜》奮力開花 那政府呢?
不要說人生了,再廢的政府,是不是也要奮力開出一朵花?! 文/魏玓 導演林靖傑最近推出了他的第2部劇情長片《愛琳娜》,距離他上1部劇情長片已經是8年的時間。「五年級」的他不年輕了,但是到現在才有第2部作品,不是他不想拍,更不是他不努力。事實正好相反,過去8年來,他在缺乏穩定收入的艱困條件下, More...
報導好萊塢 想起共產黨
好萊塢最經典的地點意象 文/馮建三 台北有一家報紙說,〈三月強檔 吹好萊塢風〉。但是,這個標題說了,等於沒說。好萊塢在台灣,一直都是很強大的颱風啊。 1956年,可能是好萊塢表現最「差」的一年, More...
以社會企業形構公共媒體的未來
上下游News Market新聞市集網頁 文/邱家宜 2014年卓越新聞獎第一次設立「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獎項頒給了十幾年來一直關心台灣生態農業與小農經濟的馮小非女士。馮小非與朋友們在2011年創立的「上下游新聞市集」,以媒介、銷售小農有機產品平台的獲利模式,支持起一個常態性的農業與生態專業新聞網站。 More...
文化部修電影法 不及格
文/馮建三 中央社說,行政院通過文化部的〈電影法翻修(後) 龍應台想放鞭炮〉。但假使修電影法是要振興台灣的電影製片能量與資源,龍部長鞭炮放得太早,還有很多事情遠比現在已修正的條文還要重要,依舊不見蹤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