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改造學社聲明】華視過渡期高層改組應審慎節制 文化部應即推動公視董事改選
華視董事會28日以臨時會議選出新任董事長,媒改社反對公廣集團匆促行事,並強烈呼籲基於公華視相關法令與公廣集團運作原則,且考量公視基金會董事會屆滿即將改選之際,華視董事長與總經理之高層人事與治理方向,應待第七屆公視董事會組成之後進行。值此過渡階段,華視董事長之推派,應由公視董事會先行討論議決,並以過渡時期選任代理總經理。主管機關文化部更應加速完成已延宕近三年之公視董事改選,以健全公視與華視之治理。以下三點說明: More...
打爆華視換總A?藍綠立委角色錯置,公廣高層進退失據/劉昌德、張春炎
台灣職棒富邦悍將知名球星前年在通訊群組內一句「打爆富邦換總A」引發風暴,隨即遭下放冷凍;悍將戰績持續低迷、總教練去年底因而去職。球員發言不當,球團危機處理未見立即效果,導致球隊難以整合,球迷期望落空。球隊「換總A」後,尚待新球季重整出發。 同樣「換總A」,國會兩黨黨鞭與公廣集團,上週也在華視上演類似的角色錯置、進退失據的政治版本戲碼。 More...
比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更重要的事/羅世宏
雖然有線電視系統 52 台的排頻結果至今尚未明朗,但我把話說在前面:我仍一本初衷,熱切盼望有機會看到華視新聞台成功爭取上 52 頻道的結果。理由也很簡單:一個公共媒體集團不能不提供專業新聞頻道,有機會的話也應該爭取在主流收視群體較集中的新聞頻道區塊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支持歸支持,我對華視新聞台、公廣集團,以及文化部,還是有話要說。 More...
台灣新聞業危機惡化,誰來拯救?/羅世宏
短短數月間,《壹週刊》(2月29日)與《聯合晚報》陸續停刊(6月2日)。而因廣告收入銳減、2019年推動付費訂閱制的《蘋果日報》也以新聞稿證實,即日起將分批資遣員工約140名,裁員比率約為13%。 More...
台灣公共廣電邁向公共媒體的未來:從立法事件中說起/程宗明
2018年9月20日,在文化部主持的安排下,所有從事公共廣播電視通訊的專業經理人,以及媒體通傳的主管機關官員,還有長期支持公共電視擴大的媒體專家學者與媒體工會一同出席,合力發表支持文化部目前研擬公共媒體法的行動宣言。選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辦的記者會,雖然是文化部所屬的機構,但其前身就是南海學園的科學教育館,就是台灣電視之始教育電視台的發射之處,此一意含,是否象徵著對台灣電視起源問題的一個全新改造開始,看似這是一個巧合,但是也很有時代寓意。 More...
政府棄守海外宣傳影音媒體?/陳炳宏
成立於2000年,主責海外宣傳與僑胞服務的台灣宏觀電視,在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下,2017年3月由僑委會吳新興委員長在立法院宣布功成身退,2018年起僑委會不再編列預算,其業務及預算移轉給公視。 說好預算給公視,但兩年過去了,這筆錢並不在公視手上,而是由文化部及國發會在統籌運用。錢在哪裡的重點問題是,政府是否已放棄由公廣集團規劃海外宣傳媒體,或是另有更好的計畫?目前尚不得而知。除非這事屬於國安層次的機密,不然應該讓民眾了解,台灣宏觀電視結束後,我國下一步透過影音媒體進行國際宣傳的策略及行動為何? More...
從《2018年路透數位新聞報告》看台灣公視新聞的危機與轉機/林麗雲
牛津大學路透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Oxford)自2012年以來每年調查各國使用新聞的情形,並出版年度報告。由於近來假新聞議題備受關注,因此今(2018)年的調查還加入民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並已出版《2018年路透數位新聞報告》。從今年的報告中可知,各國公共廣播電視(Public More...
壯大公共媒體,讓台灣成為華語世界不列顛/邱家宜
文化部公布「公共媒體法」立法藍圖,將現有公廣集團規模擴大,主要立意之一是希望透過公共資源挹注的媒體集團,來確立「本國文化傳播權」概念。在向來強調經濟發展、硬件建設的施政框架中,此一將文化軟實力推到舞台中央的政策思維,具高度前瞻的看到台灣未來發展的優勢不是GDP數字,而是日趨成熟的民主政治,以及高度自由的媒體環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