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一, 九月 24th, 2018

壯大公共媒體,讓台灣成為華語世界不列顛/邱家宜

文化部公布「公共媒體法」立法藍圖,將現有公廣集團規模擴大,主要立意之一是希望透過公共資源挹注的媒體集團,來確立「本國文化傳播權」概念。在向來強調經濟發展、硬件建設的施政框架中,此一將文化軟實力推到舞台中央的政策思維,具高度前瞻的看到台灣未來發展的優勢不是GDP數字,而是日趨成熟的民主政治,以及高度自由的媒體環境。

20180924_公共電視

(照片來源:蘋果即時)

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評比,台灣新聞自由高於日本、韓國居亞洲之冠。最自由的媒體環境,理應出現最公正、最值得信賴的媒體,讓其他地區被限制的創作與言論自由無障礙的傳播,這種值得信賴的媒體之所以遲遲未能在台灣出現,究因於政治上藍綠對抗,加上商業媒體為主流,經應營者將本求利的考量。因為兩極化的言論呈現既可服務老闆政治企圖,又可號召支持者各自歸隊,穩定收視賺進鈔票,商業利益與經營者政治偏好雙贏,於是主流媒體非藍即綠,國際新聞曲高和寡不做也罷,自然無法養成格局恢弘、具全球視野與影響力的媒體。

若要釜底抽薪,充分發揮台灣言論自由的既有優勢,必須跳脫商營媒體為主流的生態,文化部規劃「公共媒體法」,擴大既有公共媒體,使其成為「最受國際信賴的亞洲新興公共媒體」,正是切中要害、對治現狀的解方。

新加坡與過去的香港,皆以彈丸之地因能善用優勢而成為區域性甚至世界級金融、航運中心。面對彼岸大國崛起,台灣不必妄自菲薄,可以對公共媒體集團的投資為啟動樞紐,藉由資訊流通與文化、藝術創作的自由環境,兼容並蓄,成就華語文化圈的百花齊放,其所能帶動的效應與影響力難以限量。

舉例來說,只要不受市場商益束縛,擴大後的公共媒體可以邀請因為呈現事實、說出真相而在中國被禁止的影音創作到台灣呈現,讓台灣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更了解這十幾億人口土地上的實況,讓中國人民被壓抑的聲音得見天日,這難道不是台灣對世界與人類的一大貢獻?而這只是一個具有穩定經費來源,制度設計健全的公共媒體可發揮之功能的一小部分。

最近,位於不列顛群島,與歐陸隔海峽相望的英國,正為脫歐方案與歐盟諸國爭論,昔日強權如今依然能在全球維持影響力,一方面得利於英語文化仍為當今霸權,另一方面則與其公共媒體「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在國際上擁有強大話語權有關。

BBC對內強調公共服務,區域性與文化多元性,對外則有堅強國際新聞團隊,對全世界提供迅捷高品質的新聞資訊,英國文化、英國觀點隨之散播世界。日不落殖民帝國的榮景早已不再,但文化軟實力不絕如縷、於今猶勝,不輸其昔日殖民地、今日世界霸主的美國。這解釋了雖然英國人每年須繳交可觀收視費,BBC內部近年又醜聞不斷,但做為國力象徵與文化驕傲,英國人還是以擁有BBC為榮。

反觀華語世界的十幾億人口,雖然大部份在中國,但其言論自由全球敬陪末座,「央視姓黨」,再多的硬件投資與製作經費,換不到言論與創作自由。而台灣站在政治民主與言論自由的沃土上,何不抓緊機會,向英國看齊,如能順利發展出高品質、夠規模的公共媒體,對內公共服務,對外提供資訊、傳播文化,有朝一日成為華語世界的不列顛、華語文化的領頭羊。

小國可以志氣大,「公共媒體法」值得各界期待!


原文刊登於:《蘋果即時》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邱 家宜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公共電視董事、華視董事、評論作者 從小立志要對社會有貢獻,長大成為NGO執行長。 認為台灣社會還不夠好,進步不夠快,所以待努力事項清單永遠一長串 雖然事情做不完,但還是喜歡教教書、與年輕學生互動 遇到感興趣的題目便自己動手做做研究,寫寫評論文章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3 ×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