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四, 三月 20th, 2014

打開服貿決策黒箱,媒體立即停止抹黒公民反抗運動

318佔領立法院民眾的標語(攝影/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吳柏緯)

318佔領立法院民眾的標語(攝影/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吳柏緯)

自3月18日起,學生與公民團體因反對服貿協議而採取「占領立法院」的行動,部份媒體為抗議者貼上「不理性」(包括霸佔等字眼)的標籤,並放大其所謂「脫序」行為。本社主張,媒體應停止此報導方式,而應提供正確資訊。同時,媒體作為「守門人」,應代表公眾監督政府決策過程,並深入調查此政策之效應。

首先必須理解的是,本次運動之興起,主要來自不滿政府黑箱作業。抗議者認為,服務貿易協定是重要政策,但政府與媒體均並未能清楚說明決策過程以及評估。多數民眾未能理解協定內容,而有疑慮,也支持應逐條審查。但本周一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卻強行將服貿協議送立院存查。因此抗議者認為,此乃黒箱作業,不只違反程序正義、更已危害台灣民主政治。而學生團體更是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而集結發聲。

部份媒體(特別是有線電視新聞台)卻扭曲真實情形。這些媒體未說明上述運動的脈絡與訴求,更無視參與者自發地建立秩序(包括發言流程乃至資源回收等)。相反地,卻把抗議者打造暴民形象,放大一小部份的行為(如喝酒、自拍等),再用泛道德的觀點將之建構為「脫序」,且不斷放送,推波助瀾。

這類報導加深社會對立,無助社會溝通。大多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無法理解抗議者的訴求與理念,而把他們想像成無知、不理性,或易被煽動。而抗議者也不相信電子媒體,只能自力救濟,透過臉書與推特,凝聚內部共識。因此,由於媒體失職,台灣社會也因資訊鴻溝,形成兩個對立世界。

因此,對於反服貿運動與政策爭議,我們主張媒體(特別是新聞台)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對於抗議行動,媒體應停止上述「污名化」與「八卦化」的報導框架,而應還原現場真相,提供正確訊息,平衡報導,包括抗議者的訴求與理由,以及主事者的回應(包括總統、立法與行政機關等)。

第二,由於服貿議題影響台灣至大且深,媒體(特別是新聞台)應監督政府決策過程,詳實報導服貿爭議始末,以及各方之意見。

第三,各家媒體應善盡社會責任,尤其公共電視享有國家補助與公眾支持,更應盡公共責任,包括率先全天候轉播此次抗爭,並且深入調查自由貿易對包括勞工、產業、消費者等台灣社會各層面的影響。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聲明 2014.03.20
您也可以在媒體觀察基金會網址看到–>http://mediawatch.org.tw/node/4707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
媒體改造學社(簡稱「媒改社」),於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學術圈、新聞界、社運團體等立志改善本地媒體環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創立。改造台灣媒體結構、提升全民媒體素養、保障傳播從業人員工作權,以及健全本土傳播生態。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八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