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五, 十一月 15th, 2013

我社参与“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发表评分报告

20131115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记者会

20131115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记者会

我社2013年参与“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的组成,观察团对于此届公视总经理遴选结果的评分报告如下:

“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
对遴选结果的评分报告
(2013.11.15新闻稿)
评分结果总说明
   “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今天公布对10月22日公视总经理遴选结果的评分报告,参与问卷填答的公民团体代表有近八成二认为旷湘霞续任的遴选结果不符社会期待,认为遴选过程不透明的比例甚至更高。百人团对于遴选结果不符合社会期待,要求公视董事会应亡羊补牢,责成旷总经理对过去治理公视所遭受干预新闻及节目制作的批评提出说明,并要求公广集团于年底前向社会提出明年度经营方针与计画、定期召开听取公民意见的公开咨询会议、邀请公民团体参与由董事召集的咨询委员会、每年进行公共价值评量,以回应公民社会对公视的要求与期待。对目前正进行盘点的派遣员工问题也应妥善处理,正式派遣员工权利。“百人团”呼吁公视应本该会侯文咏董事所说:
“对外部的关注与督促,应保持虚心聆听的态度,并且正面积极地回应。”
因为只有如此化对抗为合作,才能凝聚更多力量,促成公视的进步。“百人团”未来将转型为“公民监督公视联盟”,半年后给旷总经理的表现及公视的整体治理打分数。
本次集体评分共收集101份评分表,分别由参与百人团的各公民团体分头认养填写。评分表内容共七题,第一到第五题为量表示选择题,六、七题为开放式填答。其中第一题与第二题是关于此次公视总经理遴选的规则与程序设计;第三题与第四题关乎遴选过程的资讯公开;第五题是评价遴选结果。在公开填答部分,第六题问遴选过程需要改进之处;第七题问如果结果不符社会期待,主要原因为何?
评分结果,有八成以上(82/101)的填答者认为,此次遴选结果不符合社会期待,对于遴选过程的透明公开也相当不满意(83/101),近六成四认为公视并未做到广征社会英才(64/101),征才讯息也未能有效对外传达(68/101)。只有征才条件一项,获得填答者近四成的肯定(39/101),但不认同的依然有近四成二(42/101)。
根据此次评分结果,遴选结果显然背离社会期待,从评分表最后两题开放式填答所蒐集到的意见,“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认为,这次遴选结果的最主要争议之一是公众完全不知道有谁参选,参选人有何理念,董事会系依照甚么标准进行选择,如果是依照“超越党派”等董事会自行公布的遴选标准,为甚么最终是现任旷湘霞总经理在政党色彩鲜明、治理争议连连的情况下还能击败其他13个对手?在一团疑窦未解的情况下,社会对公视的发展不免又回到过往资讯不眀、阴影幢幢的焦虑。此等焦虑反映此次遴选事件因程序、资讯不透明,已严重挫伤公众的期待,也影响公众对公视的信任。
“公民社会监督公视总经理遴选百人观察团”认为,总经理遴选,原可藉以强调公视治理理念、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遴选的举办非仅为内部拔擢人才,也是一次让社会认知,让公共价值有得以彰显的机会。此次遴选未能提出公视当前亟待处理、因应的议题,邀请候选人直接回应、周知大众,公视其实是丧失了再一次校正价值、提振社会声望,及争取社会支持的大好机会。
要补救这种状况,并面对旷湘霞续任所引发的社会疑虑与信任危机,公视董事会必须责成旷湘霞尽速面对公民社会化解疑虑,并建立常态性的问责机制,把公民社会参与公视治理纳入常规体制,以落实公共电视为全民共有、共享的公共舆论平台,而不为任何政党机器的设台精神。
评分表第一部分:第一到第五题量表式问题统计结果
题号
题目
1
2
3
4
5
4+5
完全同意
部分同意
无意见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请问你是否同意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过程,对外征才的条件符合社会期待?
6
33
20
29
13
42
2
请问你是否同意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过程中,有做到落实广邀社会英才的原则?
3
16
18
44
20
64
3
请问你是否同意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过程中,能有效对外传达对外征才的讯息?
6
14
13
36
32
68
4
请问你是否同意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过程中,所有过程皆能够透明公开?
13
1
4
41
42
83
5
请问你是否同意第五届公共电视总经理遴选的结果符合社会期待?
3
7
9
38
44
82
评分表第二部份  第六、七题开放式问题内容汇总
第六题
请问你觉得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是哪些地方?
(1)征才条件并不充份 :
    公视基金会公布总经理遴选办法,提出的条件包括超越党派、认同公共媒体理念及价值;具有优秀管理电视媒体之专业能力且对媒体经营有兴趣者;有能力提升收视表现,改善节目品质。但以上只是公视总经理基本条件。公视之问题至少包括公广集团的地位不明、内部的信任与共识不足,以及派遣人力的问题。因此公视总经理还应具备以下能力:对公广集团有愿景并有执行,良好的治理与沟通能力,以及能有效解决派遣人力问题等等。未来公开遴选标准应广纳公民团体意见后制定。
(2)社会沟通不足:
    公视乃是社会的公共财,不论治理经营都该更公开透明,展现接受公共问责的基本态度。这次总经理遴选,从对外征才到进行遴选,都未能向社会充分说明,不能让社会了解此职位的重要性与影响力,自然无法广邀社会英才。公视基金会虽对外发新闻稿、说明流程,但仅消极地以发新闻稿的方式处理,并未积极吸引社会注意、引发讨论,以达到广邀社会各界提名的效果。自始至终,仅被动回应外界关注,对社会大众的疑虑也未能适时恰当回应,影响社会信任。
    一方面,征才讯息的宣传不够普及、深入,影响征才的范围与品质。另方面,对遴选结果也严重欠缺对外说明与必要讯息的提供。个别董事事后虽透过各种方式对外做了一些说明,但应代表董事会面对社会的董事长却一直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立刻向社会说明获致如此结果的原因,显示其既不真正了解公共电视应对全民负责的公共属性,也还不习惯面对公民社会,或代表公民社会的公民团体。续任的旷总经理甚至断然表示不愿意与公民团体对话,显示其明显缺乏公共问责概念,是在用旧心态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在当选的一刻就已经让社会失望。
(3)社会参与度不足:
    社会沟通不足自然导致参与度不足。公视以国家预算,承载国民对于公共媒体核心价值:独立、自主、多元与公共性的期待。但这次遴选,许多公民团体并未获知公视对外征才之相关讯息,更未接获推荐邀请。在遴选过程最后阶段,旷湘霞入选最后三位候选人之一的消息一出来,公民团体立刻在董事会投票的前一刻,联名表达强烈反对。显示只要有足够的讯息,公民团体对此事始终极为关心与投入,对公视的期待与寄望既深,参与对话的行动力更是十足。但公视董事会却不断阻绝与限制相关讯息的外流,这只会让公视董事会与公民社会、与真正的民意距离越来越远。试想,如果遴选过程资讯更为透明,让社会舆论有时间酝酿发酵、发挥影响,现任总经理仅以一票过半得以续任的结果很可能已经改观。未来,任何想要再以“保护隐私”来做为正当化遴选过程不公开之理由的人,都要想想这次的遴选结果是保护了什么样的“隐私”,真的是正当的隐私吗?还是藉以作为阻断公民团体表达意见的借口?甚至是保护了以隐私为名所夹带的权力操作空间?
(4)遴选过程不透明及其他瑕疵
    公视是全民共有及共享的电视,总经理人遴选过程自然事备受各界期待,但原先董事会所承诺的“公开透明”并没有做到。在整个选任过程中,公视董事会以“保护参选人之隐私”,未向公众说明参加者的背景,以致未能将公共媒体经营者之适格性,与是否具备经营公共媒体之能力等需受社会公评与检视的要件诉诸公评,公民亦无从得知候选人之经营理念。即便为了保护隐私不公布个人资料,对低限度亦应公开最后三人入选者所提出的政见内容。
    这次遴选投票出现代理投票情形,对于需要董事会多数决的重大议题,缺席董事会者不应以代理方式行使职权,以避免黑箱运作的疑虑。而在台湾现有的官场文化中,文化部首长对外发言宜谨慎,以免引发介入公视运作的物议。
    在对外公布遴选结果时,邵玉铭董事长所谓的“共识决”,在媒体报导新闻时,被理解和叙述成为“出席董事全票通过”。但根据另一位董事五月天阿信在脸书上的描述,所谓“共识决”乃是多数董事的意见成为董事会的共识,并非“全票通过”,这两种讯息的含意差别很大(旷湘霞得八票,距真正的“全体共识”还有七票)。那么,对外发言者为何要对媒体营造“全体共识”这样的印象?想要制造何种社会观感与效果?这些小动作都只会加深外界对邵玉铭董事长原本即有心安排让旷湘霞女士续任的观感。
(5)整体来说
    总经理遴选,原可藉以强调公视治理理念、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遴选的举办非仅为内部拔擢人才,也是一次让社会认知,让公共价值有得以彰显的机会。此次遴选未能提出公视当前亟待处理、因应的议题,邀请候选人直接回应、周知大众,公视其实是丧失了再一次校正价值、提振社会声望,及争取社会支持的大好机会。
    遴选结果与所公布的遴选标准互相矛盾,也让人质疑这些标准到底是订真的还是订假的?遴选条件第一条就是要“超越党派”,但结果却是让政党色彩非常浓厚的人续任,加上董事长在结果出来后仅发简短声明稿,摆明拒绝接受外界质疑与询问,岂能怪各种内定论、交换说不胫而走呢?
    台湾电视产业的持续凋敝,除了在黄金时段大量播出外剧之外,已经严重到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特例—电视节目从现代性发展较低的国度大量进口到较高的国度,而这种现象也被大陆媒体自豪的称为”逆袭”。在被逆袭的恶劣处境下,公共电视更肩负有重新振兴台湾电视产业的使命与期待。在第五届公视董事终于组成后,原本万方期待,希望公视能摆脱过去几年的政治恶斗,焕然一新重新出发,引领台湾摆脱沦为韩剧、陆剧、日剧甚至泰剧倾销地(dumping site)的沉沦不堪。但所做的第一件重要大事—总经理遴选的最终结果却令人充满疑惑。想要让公视进步革新,但遴选的终结果却是执掌党营电视台多年,曾经卷入公视政治斗争的现任总经理旷湘霞续任。
第七题
请问你觉得第五届公共电视董事会在总经理遴选的结果之所以不能符合社会期待,主要的原因何在?应如何改进?
主要原因
1.      由于公视过去几年纷扰太甚,难脱政治干预的阴影,以致短期内仍无法吸引真正优秀的人才来争取总经理职位。
2.      之所以不能符合社会期待,主要因为大家普遍期待公视能有新的改革与发展,但遴选结果却是由原任继续担任。新董事长就任以来,并没有让社会耳目一新的作为,与获得续任的总经理又有昔日僚属关系,很难不让人有“国王人马”的感觉。旷湘霞女士的政治与历史侷限,完全不适任公视总经理或任何主管职务:她在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曾长期担任前新闻局广电处主管,负责检查、箝制媒体的政治言论,后来又担任国民党党营事业中视的新闻部经理与副总经理等职务。她的“忠党”意识在这些职务里已深刻内化,不合适担任需要超越政治党派与特定意识型态的公共媒体主管。更何况其治理期间,公视内部员工、尤其是新闻部门与节目部门等单位的同仁,因为旷总经理依照自己的特定政治立场与意识型态,任意干涉节目的内容、制作方向、并做政治检查,怨声载道。对于一个公共媒体、一个社会期待台湾理性言论空间唯一可能得到练习与发展的电视频道,是何等讽刺!但第五届董事会却在以“保密条款”阻绝公共舆论的状况下,选择由她续任总经理,让公视与公广集团面临大幅度倒退的危机。
3.      尽管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董事会成员,但整个董事会的运作方式却仍是旧式深宫作法,不对外公布讯息,使遴选过程依旧笼罩在被政治介入的疑虑中。此等封闭性结构是政治计算的温床,受利者往往是熟悉宫廷政治者,也使个别意欲认真推动公视发展的董事会成员,在背书之外难有发展空间,不利公视的长远发展。遴选过程以保密条款为挡箭牌,在过程中,既不提供参与角逐候选人的实力、属性分析,结果出来后,也不说明何以获得如此结果。名为公开征求,实同黑箱作业。虽有几位受社会敬重的董事对外做了一些说明,但董事长并未负起向社会说明的责任。
4.      续任总经理旷湘霞之前在管理上就有许多为人诟病的地方,获续任后又拒绝与公民团体对谈,更加令人不敢寄望。
改进之道
  1. 董事会应更有企图心,除必须力抗政治干预,逐步重建社会对公视的信心;也必须对外争取更多资源,以拓展公视版图与规模的愿景,让公视总经理从目前的麻烦渊薮,变成握有强力资源的专业经理人,对优秀人才才会有吸引力。董事会不应坐待外界推荐,而应主动延揽人才,让有理想、有企图心的人才为公视所用。
  2. 董事长必须调整过去心态,了解公视不是对文化部长官负责,而是要对公民社会负责,多听取社会意见,建立进步思维。在总经理遴选上,未来应透过公开的座谈或讨论对外征求适合人选。或邀请各方公正人士及公民团代表组成提名委员会,由各界举荐适切人才,以提供董事会遴选名单。
  3. 保密条款即使不废除,也并不是对外什么都不能说。除具体人名不透露,还是可以提供诸如候选人的学经历背景专长的归纳分析,以及遴选过程的种种考量等等供关心者参考。也可以公布三位进入最后遴选阶段者询答过程之书面纪录,其他如另二位参与遴选人的得票结果等,也都可以对外详细说明。让外界更了解董事会的考量,增加过程透明度。
  4. 遴选委员会除了董事之外,也应开放让公民团体、工会代表参与,检视候选人之适格性与经营理念是否能真正符合公视精神。
  5. 新当选者必须即刻与社会进行沟通,了解社会的期待与要求,才能符合公共电视的公共问责精神。新任旷总经理既已受董事会付托,作为公视的实际经营者,就必须回应公民社会的期待与要求,应尽快与公民团体对谈其未来经营理念与做法。旷总经理日前虽然已经明白拒绝对话,但董事会有责任责成她做该做的事,不论她喜欢或不喜欢。而且既然续任,对之前管理上的所有争议(例如派遣员工问题、干涉新闻及节目言论自由、亲属利益冲突等)都应该要求她一一公开对外说明,以释群疑,重建治理的正当性。
  6. 问责机制不仅于个案,公视基金会董事会代表公众监理公视,应对公众负责,设立常态性问责机制。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书处

媒改社秘书处

媒体改造学社(简称“媒改社”),于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学术圈、新闻界、社运团体等立志改善本地媒体环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创立。改造台湾媒体结构、提升全民媒体素养、保障传播从业人员工作权,以及健全本土传播生态。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四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