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五, 七月 20th, 2018

評論「川普捲動的貿易新聞」 /馮建三

-「河川普遍污染」與房地產

文/馮建三

川普(Donald Trump)盤旋在華人新聞的天空,至今已滿三十年。 一九八八年底起,他「初試啼聲」以〈美國十大最煩人名流〉的第二名開始登場之前, 雖有五則新聞出現「川普」二字,但它們與真正的川普無關,五篇中有一篇是「川普士合唱團」,另四篇是「河川普遍」污染…等等。

其後,台灣的新聞每有「川普」二字,大多時候也跟著出現「房地產」(二〇一四年,甚至有房地產整版廣告以他為名,至少三回 ),直到二〇一五年六月他在紐約宣布爭取共和黨總統提名一個多月以後,「房地產」之名仍然與他如影隨形。

不過,隔年十一月當選總統之後,他與房地產的連結逐漸消褪,其他的「名聲」取而代之,很快就遠遠超過「川普」的房地產「光環」。 這些「名聲」當中,台北報紙舉為「川普當總統 改變世界5件事」的第一件,就是「自由貿易」。

果然,上任第三天,川普很快就簽署了行政命令,不再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若說美國本來也因為國會爭議多,並未批准TPP,川普的這個動作因此僅是一種象徵;那麼,川普在今(二〇一八)年二月底三月初、也就是就任一年多之後,針對美國的各大貿易對象,特別是中國大陸所發動的單方面行動,就是對存在已有數十年的「現狀」,要做幅度明顯的變動。

600_168

(圖片取自:自由時報)

川普的新「名聲」:美國中心的自由貿易

因此,三月二日,聯合報在一版與十三版說,〈美參院 通過台灣旅行法  待川普簽署 美台高層可互訪〉、〈最強悍貿易保護 鋼、鋁進口 川普擬課重稅〉「…可能引發世界最大鋼與鋁生產國中國大陸的報復…」。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也都在二版顯著報導,重點各有不同,依序是〈《台旅法》過關 時機不單純!新聞透視-美中貿易較量 台恐成棋子〉、〈美貿易報告嗆:阻中扭曲市場〉,以及〈(中國經濟崛起 政治反走極專制)美破迷思 軍事對抗 貿易戰將臨〉。

四報對涉及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與評論立場的差異,眾所周知。這個差異同樣在這次貿易戰初起階段的第一日,即已出現,但不算明顯。

到了中興(與華為)事件,四家綜合報紙對中美貿易衝突對台灣的影響,各自的報導差異,有時竟到了南轅北轍的幅度。

自由時報:對岸之失,與我無關

比如,四月二七日的中時說〈美制裁風暴擴大 華為供應商5台廠恐受影響〉; 蘋果無言;聯合報的標題是〈遭FBI調查 華為裁員 估年底撤出美〉,內文則說「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日月光、京元電等華為供應鏈都全面警戒。」 自由時報的標題是〈華為也被查 美續盯違禁中企〉 ,內文未提台灣廠商是否將受波,但該日電子版在7時28分通過「即時新聞」表示〈華為遭美刑事調查 富士康等5大台企恐受波及〉 ;亦即,自由是有貼近中時與聯合內容的時候,但僅限於紙版,並且在前文發出後不到兩小時,又有第二則即新聞,自我否定前一則:〈美對華為出手 台廠供應鏈不怕 概念股衝高〉。

最近也有一個例子。這裡是說,繼七月六日起,美國對進口自中國三四〇億商品加徵25%關稅,川普在七月十一日另有宣布,表示美國即將在八月底召開公聽會, 決定是否要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兩千億商品,也再多收10%關稅。

次(七月十二)日,自由時報以對岸之失、也就只是對岸之失,與我最好無關的姿態從事報導,因此它說〈一半出口中槍 中國GDP減0.25百分點〉、〈中國製造業、稀土 新清單重災區〉。有趣的是,紐約時報英文版在七月十一日刊登,而其中文版則在七月十三日每日電郵予以摘譯,標題就是〈中國貿易戰中強大武器〉,內文則說「智慧手機…電視機和吹風機,以及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中國關閉自己的(按:稀土)提煉作業…短缺可能會使世界各地的工廠完全停產。」

自由時報可能沒有注意到、也可能知道但不予理會或不贊成紐時該則報導,因此,它繼續貶低中方,指對岸〈無法等規模報復 中國只能出「暗招」〉,即便美國也會損失:〈關稅墊高美企成本 恐侵蝕減稅效益〉。至於台灣,根據自由時報,〈美加碼制裁 經部︰對台影響有限〉。

真是這樣嗎?

中國時報:為對岸代言

蘋果日報不同意,它這樣說:〈若有下一波制裁 我將蒙「實質損失」〉。中國時報以更多的篇幅投入報導,通篇所執,應該比較接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它因此在第三版頭條,作此措辭:說〈美貿易霸凌 陸震驚立即反擊〉;並且,由於〈(川普是實力主義 示弱會被吃定)英專家:陸以牙還牙明智之舉〉,〈陸向南美買大豆 取消美60萬噸訂單〉。中時似乎在告訴讀者,對岸不但應對裕如,甚至還能轉危機為轉機,因為〈(限制進口可提高產能利用率 營造國產化契機)陸反制4類商品 代價可承受〉。既然中方無損,美國何以發動貿易戰?先發制人,美國十一月的期中選舉之考量也:〈美棒打崛起強龍 遠超過貿易戰(華府愈狠愈有選票 圖不戰屈敵兵)〉。在第二版,中時彷彿事先已經知道自由時報的前引標題(美加稅對台影響有限),遂在二版,再用頭條予以回應:〈(學者看陸美衝突升溫 兩隻大象打架)貿易戰上主菜 台灣難逃戰火〉,不但我國無法脫身,川普發動的貿易戰還會致使舉世受傷:〈亞洲股匯雙殺 歐美股接棒跌〉;然後是回馬槍,中時更為直接地反駁台商不受害的自由時報觀點:〈(紡織、電子傷害大…)安啦 杜紫宸批經部睜眼說瞎話〉。

相比於自由及中時,聯合報在七月十二日所製作的標題與內文,引述了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的說明,是以呈現了比較完整的資訊。聯合報就此製作了二版頭條,標題是〈加稅清單沒筆電、手機(應是為了美商蘋果)「對台灣是好消息」〉。這就是說,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川普這次公布的兩千億加稅清單沒有包括蘋果的系列產品;畢竟,2012年發佈的一項資料顯示,以蘋果2010年的iPad價值鏈為例,設定其價值100元,歸為美國的利潤就有32元,台灣與南韓各得2與7元,但由中國取得者僅有勞動成本,與台灣相同,也是區區2元。 聯合報所凸顯的「蘋果事實」未見於自由,在中時,也沒有出現在標題,儘管在抨擊經濟部「說瞎話」的該則新聞之內文,是引述了杜紫宸,「指出美國未列入手機筆電,主要是因為課徵進口關稅是按產品類別,不是品牌,蘋果等美國品牌手機都在大陸生產,再回銷至美國,一旦列入反不利美國。」

聯合與蘋果:對岸有失,我也不妙

到了七月十三日,也就是截至目前為止中美貿易戰的最重要項目中興案,美方有了定案後,四報的報導中,仍然是自由「獨樹一幟」。首先,聯合報似乎以審慎的態度,打了個問號:〈美與中興通訊簽協議 解禁有譜?〉。不過,這不是質疑,而是指若是生變,也許不是完全部可能,因此緊接導言(「美國商務部與中國通訊設備大廠中興通訊…十一日簽署協議,為解除中興禁令清除障礙。」)之後,該則聯合報新聞補上一句:『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稱中興協議「非常糟糕」,並表示這有損美方的國家與經濟安全;他並說,希望共和黨籍參眾議員能維持參議院版「國防授權法案」(NDAA)對中興的強硬言詞。』

自由時報則有「見獵心喜」的樣子,因此該報直接提昇舒默的意見,使其入標:〈中興解禁 美議員︰應擴大制裁〉,並在當日提供一個中美貿易衝突,反而可能對台灣有利的說法,〈星展:有助台灣降低紅色供應鏈競爭壓力〉。中時則斬釘截鐵,並無聯合的提問,去除疑問號之外,它加碼凸顯中興否極泰來、形勢大好,因為〈(支付1200億保證金 取消制裁)中興通訊起死回生 陸股強彈〉。再則,中時雖然報導了美方仍有〈瞄準大陸鋼架 美國加碼祭出「雙反」〉的鷹派作為,卻也同時強調,美國亦有反對川普的聲音:〈川普濫權 美參院要求監督關稅案〉,並且中方呼應美國反川普派:〈陸籲WTO成員聯手 反擊美貿易霸凌〉。最後,如同中方仍然希望與美國解決歧異,因此中時的報導主軸也是中方這個立場的反應,當日它的二版頭題於是就說,〈貿易戰火力猛 陸美合作照走!王岐山會見芝加哥市長 簽署5年產業計畫〉;其後它還提醒讀者,人民日報從七月二日起連續發文三篇,凸顯了對岸的官方的主軸,也在中時原味呈現:〈(打亂談判斡旋空間)官媒降溫 批媒體義和團式反美〉。四報當中,至七月十三日已經不再報導中美貿易衝突的報紙是蘋果日報,它僅在前一(12)日的即時新聞(17:08),表示「中興已和美國商務部簽約,4億美元的託管金入帳後,即可望解除美國零組件禁售令」,因此〈快到隧道出口了 中興股價猛飆近3成〉。這個僅在虛擬空間,不存在於物質版本的新聞,接近於中時或聯合的說法。

小結:中國大陸能夠「轉大人」嗎?

前年底英國電視台播放資深記者皮爾格(John Pilger)的第六十部紀錄片,《即將對中國發動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引發物議。確實,見此片名觀其內容,要不戒慎驚懼,並無可能。澳洲前總理盧德(Kevin Rudd)的說法則世人皆知,沒有那麼讓人駭異,他指中美的貿易戰其實是雙方就「科技」「不宣而戰」。

面對這場川普以關稅做為武器,主流陣營另有人並不贊成,包括《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與《紐約時報》。他們認為美國現在採取的關稅壁壘,不是正途,聯邦政府當有的作為,在於大舉增加教育及研究發展經費,蘇聯在1957年10月領先世界發射人造衛星Sputnik之後,美國正是藉此再度超前:〈對抗中國高科技能力崛起,美國也需要“衛星時刻”〉, 就是這個意思。

對岸是否成功,對於中國大陸自身對於世界,都是茲事體大,對於兩岸關係的演變方向,更是影響深遠。

若是縮小範圍,僅就經濟論事,大陸與美國的經貿衝突對於我們的衝擊,甚至大過對岸。這是因為美國從七月六日起加徵的三四〇億美元貨品僅佔對岸GDP的0.1%,八月公聽後假使如川普所宣布再加增兩千億,也只是讓這個比例提高至0.7%。對岸經濟假使出問題,癥結較少是對外貿易(「認為中方依賴貿易的看法也早就不符合實情:淨輸出僅佔其國民收入的2%」),而是「蕭牆之內」。 然而,根據OECD的2017年統計,對岸若是全面與美國展開關稅戰爭,將造成我們的GDP變動達2.2%左右(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與香港依序是1.5%、1.2%、1.0%與0.8%)。這就是說,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全面持續,其他因素不論,台灣很有可能受害最深。

雖說OECD的推斷是依據「總體」統計而來,未見細部分析,因此「個體」實況將會如何變化,無法一次論斷,如同先前已經引述,美國為了自家「蘋果」品牌的利益,至今「不敢」對手機等產品「下手」。但總體趨勢不會沒有參考價值,相當敵視對岸的自由時報,七月十五日在一篇主要是數落中共的評論中,記者也肯認「台灣夾在兩大經濟體之間,而且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勢必遭受池魚之殃…。」

假使自由時報都能看到這個事實,那麼堅持「台灣安全必然要建立在中國萎弱基礎上」的人 ,應該是違心之論,勢將自誤誤人。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馮 建三

馮 建三

http://www3.nccu.edu.tw/~jsfeng/
登頂猴山五百次,台灣268座三千公尺高山五十次;預定隱於市之前,完成一千次與一百次,並將發表曠世巨作,書名定於古巴革命六十週年時宣布。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八 ×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