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四, 七月 19th, 2018

華視、中華電信與世界盃足球賽/馮建三

通過華視的規畫,上周日的凱達格蘭大道,一片綠色的足球模擬場地很有歡樂氣象,先是歌舞活動,克羅埃西亞與法國的冠亞軍賽隨後登場,現場裝置的四百五十吋巨大螢幕將人流帶回時光隧道,重溫露天電影院的古老體驗。
20180718_MOD轉播世足今年世足由中華電信MOD轉播64場全賽事。(圖片來源:YAHOO奇摩

華視暌違三屆十二年,這次轉播十六場世界盃足球賽,算是重返江湖。世足賽在台灣的轉播有人說起步於一九八二年,但另一個舉證比較詳細的說法是一九九○年。時程雖然不確定,華視是最早從事轉播的電視機構,倒是沒有爭議。當時解嚴才三年多,由於「政府宣導節目無法暫停」,致使為了轉播球賽,華視只好擠下兒童節目。對此,報紙不見責怪,只是體諒地表示「華視……相當為難」。該次五十二場的轉播權利金及他項費用是三千萬台幣,招來二十五家廠商購買廣告,報紙肯定這是「電視經營的創舉」。

四年後,為了配合凌晨的冠亞軍轉播,華視安排了先發節目,輿論稱讚這是「煞費苦心」。到了一九九八年,雖說插播廣告引發「觀眾不滿」,記者沒有責難,標題的中性描述反而夾帶一絲快意:華視收入一億多,扣除權利金等支出後,「三千餘萬元落袋」。二○○二年,剛好也是華視開始虧損的第一年,「年代」以一億五千萬元搶得六十四場轉播權,華視取其二十八場,年代得款兩億多,扣除成本有淨利「數千萬元」。奇特的是,記者照引業者之言,指賺錢不是「本意」,年代是要「刺激(同業)爾後爭取國際性比賽轉播積極度」;這個說法相當蹊蹺,同業若競相轉播,權益金、也就是年代的轉播成本必須水漲船高,做生意不想壟斷反而鼓勵競爭?

二○○六年仍然由年代MUCH台取得轉播權,支出三千萬美元,據說收視率高於期待,但「世足廣告量不如預期」。到了二○一○年,出現兩個似有矛盾的現象。一是前屆的廣告收入偏低或許讓年代以此為由,爭取到了較低的轉播權成本(二百五十萬美元,年代另補稅八百多萬台幣),既然減少,按理是本地足球觀眾的數量不足。不過,二○一○年的世足賽宛若鯉魚躍龍門,它搖身一變成為影音圖文輸送平台的競爭利器。這個跡象顯現於「中華電信推出 MOD+HD電視優惠方案」,正是要用四年一次的足球盛事,招來訂戶;不但平台藉此爭奪地盤,硬體製造廠也想趁機宣傳,表現在與中華電信協作、由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轉投資的愛爾達電視,該年以3D大螢幕轉播五場世足賽,打算投石問路,「搶攻」兩岸3D投影機的教育與家用市場。

影音平台業者以世足賽作為競爭利器的嘗試,在二○一四年更見明顯。到了這個階段,獨攬轉播權的愛爾達與其他業者已生法律訴訟,並且,據說「中華電信轉播創一千八百萬人次」,而其MOD依靠轉播世足賽,申裝率激增「五倍,威脅有線電視」。今年更見誇張,眼見愛爾達出了兩億元取得獨家轉播權,無論是無心之作、不滿有線電視之故,或輕信業者的宣傳,新聞已有這些標題:「愛爾達踢飛台灣僵化收視結構」;「世足效應+有線電視不再王道!中華電MOD訂戶今年破兩百萬」。但也另有記者示警,雖然短期內衝高訂戶而得到面子,賽後可能因停訂及交叉補助成本太高,致使中華電信「還缺裡子」。確實,四年前MOD因世足賽,裝機率剎時之間暴增五倍,但二○一六年的MOD虧損仍達十六億元,四年後的今天,中華電的命運會有不同嗎?


原文刊登於:人間福報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馮 建三

馮 建三

http://www3.nccu.edu.tw/~jsfeng/
登頂猴山五百次,台灣268座三千公尺高山五十次;預定隱於市之前,完成一千次與一百次,並將發表曠世巨作,書名定於古巴革命六十週年時宣布。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八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