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四, 十一月 30th, 2017

推特外交 — 被川普改寫的國際政治學/蘇巧寧

1962年10月14日,甘迺迪總統在白宮接獲情資,確認蘇聯在古巴布署飛彈,兩強戰事一觸即發,究竟要以軍事入侵或外交斡旋化解這場危機,甘迺迪花了整整一星期與幕僚研商,終於10月22日向全美發表談話,宣布對古巴進行海上隔離,以防止更多「攻擊性軍事裝備」送往該地。期間,甘迺迪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以通信作為主要的談判管道,兩造在信中相互指責也各表立場,這幾封斟酌再三而寫下的信件,至今仍保存於甘迺迪圖書館資料庫中,見證人類世界曾面臨的嚴峻考驗。

半世紀後,當北韓不斷發展核武,對鄰近亞洲國家乃至美國都造成重大威脅,川普總統與時俱進,選用推特 (Twitter) 作為外交平台,透過140字短訊屢屢向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示威。今年四月間,川普發文已稱:「北韓在自找麻煩。中國若願意議協助處北韓問題,那是最好,不然美國也會自己解決!」隨著緊張情勢不斷升高,九月間川普的推文演變成對金正恩的人身攻擊,諷其「又矮又胖」 (short and fat),而金正恩也不甘示弱,透過北韓官煤怒斥川普是個「心理異常危險的老番顛」(mentally deranged US dotard),一時間,核彈危機更像一場黑色鬧劇,隨時會點燃「砲火與怒火」(fire and fury)。

20171130_川普推特1

川普熱愛推特眾所皆知。2016大選期間,「川氏推文」不但密集且極具個人特色,他尤其愛用全大寫 (SAD) 加上驚嘆號 (!) 的組合來攻擊對手,頻踩政治紅線,占盡新聞版面。但令人意外的是,選後川普作風不改,繼續用個人的推特帳號 (@realDonaldTrump) 針貶時政,此舉讓世界各國大感困惑,不知如何在這新興的社交平台上進行傳統外交攻防,更不知如何解讀這些時而強硬時而諷刺的「情緒化」信息。

其中著名的一例,便是三則關於台灣的推文。2016年12月2日,川普無預警在推特發文:「台灣總統今天致電祝賀我當選總統,謝謝妳!」一條看似平凡的短訊掀起一場推特風暴,只因其不但將蔡英文視為一個主權國家領導人,一種台灣自身都不敢奢望的國際地位,更間接挑戰美國施行37年之久,用以維持美、台、中三邊平衡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正當各界瞠目結舌之際,川普再加碼:「真妙啊,為什麼美國可以向台灣出售十億百億的武器,我卻不能接聽一通祝賀的電話」,面對批評聲浪,他也毫不手軟繼續發帖:「當中國採取諸多有損於美國的經濟措施,或者在南海擴建軍事基地時,它們可曾徵詢過美方的觀感?」

20171130_川普推特2

 

接下來的幾日,美、台、中三方各自解讀這幾則推文背後代表的新國際政治。台灣方面低調慶賀著這難得的「外交勝利」,幕後推手葉望輝 (Stephen Yates)頓時成為全民英雄。中國方面則由外交部長王毅表示,這通電話只是「台灣方面搞的一個小動作」,不可能改變中美的互信基礎,也不可能動搖國際社會已然成形的一中格局。美方的解讀最為複雜而分岐,媒體報導重在解讀這通電話的實質意義:究竟是一個外交失誤還是戰略轉向?而接聽這通電話的川普,究竟是一個缺乏經驗的「政治素人」(ignorant outsider),一個乘新民意而起的「政治強人」(resolute leader),或是一個不在乎觸怒中國的「政治狂人」(madman)?儘管解讀各異,但這一輪激辯下來,已將「推特」合法化為一個能傳遞官方訊息的佈達平台,而川普的推特發言和白宮發文具有同等效力。

今年一月,當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示在美墨邊境高築牆後,墨西哥總統在個人推特以短片回應,強烈譴責美國一意孤行,也表示墨西哥絕不會買單這座美墨長城。川普則發推文回應:「如果墨西哥不付錢,那我們就取消接下來的會面吧!」三小時後,墨西哥總統在推特上取消了和川普的會面,兩國外交,宛如兒戲。

今年四月,加拿大頒布新的乳製品政策後,川普也曾發推文表示:「加拿大讓我們在威斯康辛州的奶農們生意快做不下去了,我們不會吞忍,走著瞧吧!」聽見戰鼓擂,加拿大外長旋於兩天後接受彭博財經 (Bloomberg) 訪問,暢談美、加潛在的貿易戰爭,專訪內容隨後發布在加拿大官方的推特帳號 (@CanadaFP)上,向全世界表明立場,也藉機向美國喊話:「對你的客戶好一點吧!」

眼見推特已成新一代的外交戰場,國際政治將如何隨之改變?1964年麥克魯漢提出「媒介即訊息時」,便預言新媒介的竄起會改變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與社會行為。未來,若推特真成為外交平台,礙於140字的發文限制,可以想見外交論述將變得淺薄化與標籤化(Hashtag),已符合推特的文字結構,也會走向情緒化與視覺化,以極端的情緒論述或者視覺奇觀吸引用戶眼球,增加轉推率。另一方面,推文則成為國際議題設定的利器,迫使敵國表態。就以中國和北韓為例,儘管推特在兩國皆被封鎖,但面對川普一連串的推文挑釁,兩國領導人皆以官方媒體正式回應,由此可見推特的威力。而推文作為文本,更是研究各國領導人性格與思考脈絡的大數據,不論是以發文間距研究其一日作息,以常用字了解其習癖,以轉發文窺見其網絡,都是再珍貴不過的國安情資。

當推特外交 (Twiplomacy) 已成為一個既有名詞,此一社群媒體在國際政治中只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統計,現今全球共計有856位政要活躍於推特上,從教宗、總統、到外長,他們分別代表世界上178個國家的利益,牽一髮、動全身。

未來,線上外交和線下的合縱連橫將如何微妙互動?全世界都在看!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蘇 巧寧
台灣土生土長,美國流浪十年。目前任教於美國奧克蘭大學,大湖邊的小教授一枚,在研究災難新聞、媒體全球化之餘,最喜歡看電視。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九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