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四, 十月 26th, 2017

那么疏离,如此真实:大佛plus旁观者蓝调/简妙如

大佛普拉斯的影像很美。每一幕黑白画面的光影,都像定格剧照。不是动态电影本身,而是每一幕都仿佛人间杂志的报导扉页,或壹周刊坦白讲、苹果日报人间异语。

在乡下卫生所里眼神迟滞等待的吊点滴老妇人(菜脯妈妈);中南部公路那与天际电线、田梗、铁皮工厂、高级骄车并置却不显违和的大佛雕像。永远不知是谁会去买的路边眼镜摊贩车(或其它卖口罩帽子百元长裤油画花瓶…的货车摊贩);从没解释佛法、只是穿法衣鞠躬垂眼唸经长得都很像的法师。穿着皱皱汗衫或背心,大热天默默不语跟在各种老板身后扛重物作粗工打杂活领便当的底层男性;穿在稻草人身上或变成遮雨棚的候选人竞选帆布。在黑夜无人市街散发超激明亮光彩的夹娃娃机台;往市郊墓园荒草旁挡住前路闪闪发亮的水洼……。

 

20171026_大佛普拉斯

 

许许多多有刺点的画面,却没有谁是主角。

摄影拍得美的电影不差这一部,以底层人物为拍摄主角,也不只电影。但大佛拍出的画面,却有写真定格般的魔力:像是只属于台湾的魔幻写实,用奇特音阶弹奏的蓝调。每个景像人物,我们仿佛都在哪里见过;每个怪怪的音符,我们都好像都听得懂,还会揪心。

整部影片的叙事与色调策略,巧妙地调和出台湾艺术片与写实搞笑片间可贵的平衡。原本只是低预算无法让道具既真实又精致,拍成黑白影片,却反而可以取巧、把玩,用来传递简单易懂的美学:没钱人生活是黑白,有钱人生活就有色彩,而且还很色情。

那情色杂志里的催情内裤广告,在黑白画面下升华为高贵不可及的世界、远方;黑白色泽也疏离了肚财菜脯只有自己可触摸、还黏黏的、但却唾手可及的欲望。黑白画面嘲讽地呈现,行车纪录器如何反客为主、变成现在的新闻主流色彩。底层人吃饭配电视新闻,久而久之连配行车纪录器也可以。而我们的电视新闻台,也早已沦落为新闻制作行列的贫疾低收入户。

黑白色调让观众与被摄景物自然地疏离,逼迫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待、非得解读这些荒诞场景。整部片的冷静运镜与剪接,风吹拂过骑机车的土豆、载着老母的菜脯,看不出慈悲还诡异的闭眼佛身,带着预期但最后在干枯水道中看到了丧生的肚财人形。我们被钉在旁观者位置上,不能太激动也无法太投入,但透过细腻影像的引导,却因此打开了自己或多或少的类似创伤,自动为黑白画面加上色彩或可能对话,莫名地成了海浪般回返、可以回望观众的超写实。

导演还以亲切但不煽情的台语,像辩士一样为影片旁白。一以贯之,继续调和艺术电影与所描述对象的矛盾疏离,避免台湾影片一旦写实悲情,就非得催泪到底的滥情手法,也不过份自抑到连作为主角的那群人也看不懂。

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都笑了,但却带着奇异的酸楚。

其实整部影片对大佛反而是残酷不留情面。让混血女孩不是叫贱人就也叫佛祖,让所有不堪都在大佛面前或在大佛里面。这时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有如台湾版尼采,拐弯抺角就想说:“上帝/大佛已死”,或“就算没死也早被那些玩弄的人干死”。连同那些喜欢在上帝/佛祖面前起誓、或是以上帝/佛祖之名作道德宣称的,都顺便被诅咒、被问候很多次母亲。

可以说,大佛普拉斯的悠悠画面,才是台湾很写实的人间修行,很民间的宗教观,很人性的伦理观。像游魂般干净无欲的张少怀,从来就是游荡民间的释迦;在送葬队伍永远打不准大鼓的菜脯,但可以一鼓作气为唯一的朋友挥拳;已成仙要朋友送行至此的肚财,但没有人知道他原来坐拥成堆夹娃娃、自己就是教主。人神一线间,友谊与情义,不是作人就是成仙,全是对人世细微如沙的爱与眷恋。当然,人间修行也一样有在爱欲权势装神弄鬼里,打浑仗享威风一直犯傻不知到底为什么的人鬼一线间。

大佛普拉斯,让人又笑又哭,那么疏离却如此真实。如果这部电影不是在谈宗教,高明的叙事美学,至少也已弹奏了一曲曲让人低吟、神思回荡的台湾蓝调。

本文同时发表于《鸣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490/2775775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简 妙如
闲来没事要听音乐,忙碌不得闲时,也要听听音乐。目前烦恼,个人旷世钜著或solo album,到底哪个要先出呢?....(100%幻想文无误)。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7 −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