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周日, 三月 30th, 2014

[社员投稿]风雨同路 民主再生

文/胡元辉

3月29日晚,我和其他媒体改造学社的朋友们一起到了济南路的学运现场。和其他日子不一样的是,这个晚上我不再是一个静坐者,而是民主讲台上的演讲者;更不一样的是,这个晚上雷雨交加,不仅春雷乍响,大雨更是倾盆而下,冲得抗争现场的学生与民众必须暂退路旁,亦逼得讲台主持人必须暂停活动。

但滂沱大雨之中,仍有许多学生无畏风雨,继续坐在路中央,即使在主持人劝离之下,仍有两位女学生端坐讲台之前,毫无退意。薄如蝉翼的雨衣当然挡不住倾泻而下的雨滴,全身湿透自属必然。看着她们满是雨滴的脸庞,站立于帐篷之内的我不禁在想,是甚么样的力量让她们如此坚持?又是甚么样的体制必须让她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身为大学教师,在学校授课时,总把握机会和学生讨论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性,如今攸关台湾民主发展的大事发生了,牵动台湾未来前途的问题出现了,学生愿意挺身而出,做老师的,鼓励都来不及,焉有反对之理?曾经在媒体工作时经历台湾多次重大民主事件的我,当然深知街头的风险?但自己除了提醒注意健康与安全之外,能够阻止学生思索过后的自主行动吗?连自己都觉得应该站出来的活动,能够以行动的风险为由要他们止步吗?

但3月23日的占领行政院事件,却让自己迟疑了。我的迟疑并非来自占领行动的妥当与否,而是目睹警察逾越法度的镇暴作为让鲜血染红地面时,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纵容”是否已让学生陷入人身安全的险境?自己对政府的“想像”是否系一厢情愿的期待?我更陷入深深的迷惘:怎么会有一个政府见国家机器的失序竟然还雄辩滔滔,而无丝毫检讨、愧疚之心?

让国家机器暴力化

此次反黑箱服贸运动,再次检视了人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摄影/社员黄能扬

此次反黑箱服贸运动,再次检视了人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摄影/社员黄能扬

1986年许信良闯关回台引发中正机场事件,身为记者的我,当时在现场,亲身见证警察暴力的失控,亦亲身见证绝大多数媒体的视而不见,此一事件虽无施暴者遭到惩处,但台湾的民主已是堂堂溪水过前村,挡也挡不住。1992年台北火车站前的总统直选抗争事件,身为报社总编辑的我,同样在现场,亲身见证警察驱离群众时将静坐抗议者拖入厕所痛打的场景,所幸同仁的据实报导迫使政府不得不对施暴的警察进行处分。

这些事件距今都已逾20余年,但台湾民主的进程显然没有在此记取教训。2008年的陈云林来台抗议事件,我们看到失序的镇暴;几天前,我们更在许多学生、教师与民众的躯体上看到染血的警棍。我虽然对部分不肖的警员感到不齿,但同样是人生父母养的警力何以会变成失控的猛兽?真正的问题不是警察,而是躲在他们背后的掌权者,是他们让国家机器暴力化,是他们让国家机器脱离人民,成为没有灵魂的镇制工具。

不再迟疑走上凯道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官做多大,不在书读多少,而在人能像个人,能挺立腰骨,为所当为。民主永远是人民争取而来,暴力则往往是政府纵容而生。新生世代以行动关心公共事务,是台湾未来的希望,更是国家前行的寄托。在329暴雨来袭之夜的女学生坚定脸庞上,我不再有所迟疑;在330太阳花学运数以万计走上凯道的民众身上,我更加感觉,在重要时刻不挺身而出,我们的民主终将逆转,走入暗夜!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书处

媒改社秘书处

媒体改造学社(简称“媒改社”),于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学术圈、新闻界、社运团体等立志改善本地媒体环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创立。改造台湾媒体结构、提升全民媒体素养、保障传播从业人员工作权,以及健全本土传播生态。

留言回应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8 = 二十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