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三, 九月 23rd, 2015

學術出版的五大巨頭-寡頭壟斷的省思

照片為Loughborough大學圖書館。

圖為英格蘭Loughborough大學圖書館一隅。

文/劉忠博

今年(2015)八月,第三屆中國學術出版論壇在上海舉辦,會議中各方思考如何將中國的學術研究「走出去」,邁向國際。其中,與會者之一、Reed-Elsevier科技圖書副總裁Bryan Davis談及國際學術出版的幾項趨勢,包括跨學科研究的增加、移動閱讀設備的使用、中國科研出版的增加、以及圖書館經費的縮限,致使得更精簡的購買出版品等等。特別是最後一點,Davis強調「圖書館更傾向於租賃而非購買內容,我們的商業模式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我們可以幫助圖書館建立起一些資料庫,告訴圖書館使用者傾向於使用什麼樣的資訊……這就是科技能為出版帶來的改變。」(邢明旭、楊帆,2015)

如此看來,Elsevier運用技術之便,襄助各大圖書館渡過難關,似乎功不可沒。然而,學術出版的趨勢,不只前述要項,而Davis未曾言及之事,對圖書館與讀者的影響,恐怕更大;以下研究,便可知曉。

Larivière等人(2015)以蒐錄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約4500萬份文獻為例,探討出版這些文獻的出版商有哪些,並檢視自1973至2013年之間,出版商彼此合併或兼併之後,所帶來的出版變化。他們發現,無論在自然暨醫學科學(Natural and Medical Sciences)與社會科學暨人文學(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等領域,前述這些萬千文獻,已落入六大出版商之手,也就是集中於六巨頭來發行;它們分別是:Reed-Elsevier、Wiley-Blackwell、Springer、Taylor & Francis、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及Sage。值得注意的是,除了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是學術學會之外,其他五家全部是商業出版商。

以社會科學暨人文學領域為例,1973至1990年時,這五家商業出版商加總起來,出版文獻的數量約佔該領域不到10%,90年代中期,開始成長至15%,2013年時,更飆升至51%。換句話說,身處該領域的研究者若欲查找文獻,很可能兩篇裡,就有一篇名列於這五家的資料庫之中。

那自然科學領域有比較好嗎?Larivière等人發現,在該領域中,2013年時,有超過47%的文獻,是由Reed-Elsevier、Wiley-Blackwell與Springer這三家公司所囊括。如此看來,情況也不樂觀。

如果我們將這種文獻集中化的現象,對照以下兩項事實,那麼學術出版的未來,實則更令人堪慮:其一,根據美國研究圖書館(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之統計,1986至2010年以來,期刊價格(包括紙本和電子版)已上漲379%,約為同一時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三倍以上,而期刊的花費已然高居所有開支之冠(參見圖一)。

圖一:美國研究圖書館的開支趨勢(1986-2010)

圖一:美國研究圖書館的開支趨勢(1986-2010)

資料來源:美國研究圖書館網站(http://www.arl.org/

對照來看,以Reed-Elsevier自1990至2015年的利潤及利潤率的走勢觀之(參見圖二),便可發現該公司在兼併其他出版商之後,利潤率已然攀升。此外,Springer(Science+Business Media)與Taylor & Francis,利潤率也至少達30%。

圖二:Reed-Elsevier的利潤及利潤率走勢(1990-2015)*

圖二:Reed-Elsevier的利潤及利潤率走勢(1990-2015)*

資料來源: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one.0127502
*A圖係指Elsevier公司整體的利潤(率)表現;B圖係指Elsevier公司旗下Scientific, Technical & Medical部門的利潤(率)表現。

換句話說,文獻集中化出版的結果,不見得能降低期刊價格,至少這五巨頭無意為之,特別是在它們兼併其他出版商之後;前述Davis所言,「我們可以幫助圖書館建立起一些資料庫,告訴圖書館使用者傾向於使用什麼樣的資訊…」。話雖如此,但圖書館也更必須仰賴五巨頭所提供的文獻,這種「幫助」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其二,文獻集中化的現象,約略也等同於數位技術躍進的時期,也就是說,技術條件的變化,並沒有直接帶來蒐尋文獻的自由,反而是迫使圖書館必須耗資購買各種資料庫。對讀者而言,假使圖書館經費充裕,館中資料庫一應俱全,那麼自當使用無虞;萬一圖書館沒購買,那麼讀者只好自求多福。筆者由於研究所需,欲得一篇由Taylor & Francis出版的傳播學期刊論文,但所在學校的圖書館並未添購該出版商的資料庫,因此只能到該網站上購買。然而,搜尋後發現,單單一篇論文,開價40元美金(約合台幣1280元),當下只能摸摸鼻子,揚長拂袖而去。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Larivière等人也發現,雖然90年代中期之後,幾乎所有領域的文獻,都逐漸集中於五大出版商,但有兩者例外,即物理學與生物醫學(biomedical)。首先,在物理學領域中,1973至2000年,這段期間也歷經了文獻集中化的過程(即五大出版商所佔的份額,從20%上升至35%),但2000年後上升趨勢漸緩,Reed-Elsevier甚至呈現下滑走勢,而屬於學會性質的出版商,包括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以及Institute of Physics,反倒逆勢看漲(參見圖三)。Larivière等人的解釋是,物理學領域的學術社群團結力量大,除了該領域的社群規模本就龐大、彼此通行預刊本(preprint)已行之有年之外,彼此也謹遵開放近用協議(Open Access agreements),五大出版商認為無利可圖,只得另闢他徑。

圖三:物理學領域的文獻占有份額趨勢

圖三:物理學領域的文獻占有份額趨勢

資料來源: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one.0127502

其次,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由於出現新類型的出版商,提供讀者與作者另一種選擇,致使五大巨頭難以雄霸天下。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即是這種新類型的出版商,它目前已典藏超過14萬篇、全部經過同儕審查的論文,且全然開放,免費近用。開放近用出版商對五大巨頭造成的衝擊,也日益明顯,從五巨頭所佔文獻的份額自2009年之後出現下降(2009年約佔49%,降至2013年的42%),或可窺見端倪。此外,諾貝爾獎得主也公開呼籲,望世人重視開放近用期刊。2013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Randy Schekman,撰文批評他曾致力投搞的期刊:《科學》(Science)、《細胞》(Cell)與《自然》(Nature),說它們篩選文章時過度追求新鮮題材,說它們致力於影響因數(impact factor)的實現,還說它們追求訂閱銷售;Schekman提醒世人,開放近用期刊實為更好的選擇(Schekman,2013, December 9)。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份期刊,除了《科學》是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出版之外,《細胞》與《自然》背後的老闆都是商業公司:前者是由Elsevier所出版,後者的老闆則是出版商Macmillan。

由此來看,改變的契機或許在所多有,其他領域的作法也值得借鏡。然而,假使任由五巨頭持續稱霸,萬一有天這五家連合起來哄抬文獻售價,屆時再來談改變,是否為時已晚?

參考資料:

邢明旭、楊帆(2015)。〈上海書展首日重磅:六位出版人剖析學術出版「走出去」的四大問題〉,《出版人雜誌》。取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5MDYyMw%3D%3D&mid=207799762&idx=1&sn=a9e079a3542d2027451ccb0807e79341&scene=4&srcid=osOsY7DK8xk8FYQBQSWF#rd

Larivière, V., Haustein, S., & Mongeon, P.(2015). The oligopoly of academic publishers in the digital era. PLoS ONE, 10(6): e0127502.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one.0127502

Schekman, R. (2013, December 9). How journals like Nature, Cell and Science are damaging science. Guardian. Retrieved 2014, January, 1, from 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3/dec/09/how-journals-nature-science-cell-damage-science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劉 忠博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關注知識商品化的若干問題。另外寫作時還喜歡吃大量的甜食,但寫完後往往發現文章一點也不甜…
Displaying 2 Comments
Have Your Say
  1. […] 學術出版的五大巨頭-寡頭壟斷的省思:http://twmedia.org/archives/1242 […]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六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