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做新聞」與「做假新聞」 /江淑琳

Fact or Fake concept, Hand flip wood cube change the word, April fools day

假新聞從來都不是網絡或社交媒體出現之後才產生的問題,不過因為社交媒體的普及,假新聞在近幾年又成為討論話題,國內外皆然。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假新聞蔚為話題。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第20天,臉書流傳一篇文章,大意是幾位在立法院內的記者如何設計學運領袖林飛帆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通電話,讓郭台銘到立院見學生,這樣就有新聞可做了。2009年美國「氣球男孩」事件成功引起網友募款援助被父親不慎放飛的男孩,結果證實為父親為販售自家生產的T恤而製造假新聞。  More...

by 江 淑琳 | Published 7 年 ago
maxresdefault
By 超。現代化律師 On 星期二, 五月 29th, 2018
0 Comments

機車族的刻板印象從何而來/超。現代化律師

因為地型破碎、地小人稠,以及雨季分明的氣候特性,加上機車取得容易的特性,台灣的交通向來以機車使用頻率高著稱,機車持有率與密度也居世界之冠;同時在民間卻普遍有着騎乘機車很危險,甚至把機車與不良份子畫上等號的刻板印象。這種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從何而來,確值剖析。  More...

IMG_0538
By 陳 志賢 On 星期一, 五月 14th, 2018
0 Comments

分類的人如何被分類?/陳志賢

當法國思想家布迪亞(Pierre Bourdieu)於1960年代進行藝文品味的問卷調查時,他很快就發現,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具有「精神性」(spirituality)的,也最能做為階級分類區異的指標,三分之二的低教育程度法國受訪者無法從提供的十六人名單中指認超過兩位作曲家,高教育程度者如此的比例僅有百分之七,而且近八成的大學教師認得十二位以上作曲家,低階藍領與白領勞工能這樣的人數是零。布迪亞因此宣稱,音樂是最純粹的藝術,它的直觀來自於身體感官於特定物質環境的耳濡目染,遠非後天勉力學習所能企及。  More...

螢幕快照 2018-05-07 下午7.22.59
By 陳 炳宏 On 星期一, 五月 7th, 2018
0 Comments

可惜我不是吳慷仁!/陳炳宏

電視演員吳慷仁在臉書表達對電玩廣告「幫你6一波」過於露骨而大喊都不需要審查了嗎?結果引發各界關注。對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詹婷怡強調,目前廣告沒有事先審查規定,但有事後課責機制;隨後通傳會發言人翁柏宗表示,已經對該則廣告進行側錄,並先行撤播,再交由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會議討論,若違法最高可處200萬罰款。  More...

20180501_劇照3_怒祭戰友魂
By 郭 力昕 On 星期六, 五月 5th, 2018
0 Comments

國王繼續赤裸,我們繼續遺忘? ――也談原一男經典記錄片《怒祭戰友魂》/郭力昕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敲鑼開演了。這是讓熱愛紀錄片文化的觀眾特別期待、也特別感到幸福的電影盛事;作為華人社會唯一擁有充分之言論與映演自由的國家,台灣的這項大型國際紀錄片影展,總能不斷提供我們對紀錄片美學與它如何介入現實的各種多元養分,豐富我們對影像藝術與現實世界的多重體會。  More...

2018 年至少有48個國家的政黨或政府機構於選舉期間利用社群媒體散播虛假訊息,比前一年發現的28個國家幾乎多了一倍。
By 胡 元輝 On 星期四, 四月 26th, 2018
0 Comments

台灣不應變成事實查核的荒地/胡元輝

假新聞課題受到普遍關注之後,世界各國莫不卯勁應對,尋求解決之道。反觀台灣,似乎處之泰然,一陣熱議之後,隨即煙消雲散。但此一問題真有那麼單純?不靠任何作為就可迎刃而解?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More...

ninja152384891473290
By 羅 世宏 On 星期日, 四月 22nd, 2018
0 Comments

如何約束臉書這頭怪獸,學者們提出了三種方法/羅世宏

面對美國參眾兩院連續兩天的「拷問」,臉書(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表現超乎預期,不僅把臉書面臨的監管危機消除了一大半,甚至把國會聽證當成了他個人的媒體公關秀。 在兩天的聽證過程中,扎克伯格雖然承認疏失,表現出一副願意負責的柔軟姿態,但他堅持不鬆口的一點是他咬定臉書不是一個「媒體」,而(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他這麼說,是因為他知道「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如果承認臉書是一家媒體,而且還是一家具有壟斷地位的特大媒體,那麼它需要承擔的內容和社會責任,以及需要接受的監管強度,也將遠超過當下。  More...

147620084
By 羅 世宏 On 星期日, 四月 22nd, 2018
0 Comments

全世界的臉友,團結起來!/羅世宏

4月10號和11號,連續兩天,臉書(註:即facebook,本文統一稱「臉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將親赴美國國會接受調查。在此同時,臉書也宣布從4月9號開始,臉書用戶將可自行查詢是否屬於個人數據遭洩的8700萬名(臉書此前承認的用戶人數是5,000萬)直接受害者之一。 外界估計,從4月9號開始的這一周,有可能引發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波刪臉書賬號行動。 (圖片來源)  More...

公視較合理的常態預算應該是每年60-100億元。照片授權:CC BY-SA 3.0 (Solomon203)
By 林 麗雲 On 星期四, 四月 19th, 2018
0 Comments

行遠必自邇:公共媒體集團化的可行之路—先建立公共媒體平台/林麗雲

今(2018)年初文化部提出重大的政策方向,也就是研修「公共媒體法」。文化部將提案修法,把台灣主要的三家公共媒體(公視基金會、中央通訊社及中央廣播電臺),以因應數位匯流並擴大公共媒體。這是歷年來公共媒體的主管機關(包括前新聞局以及2012年以來的文化部)所提出的最大幅度改革,各方期待。本文建議,在推動集團化的大型工程時,可先從小型且重要的合作專案 More...

facebook-is-sorry-for-14-yrs_00
By 北科大-江雅綺 On 星期六, 四月 14th, 2018
0 Comments

美國會拷問臉書-你不能錯過的5個問題/江雅綺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驚爆疑似利用臉書使用者個資、操縱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讓人們重新省思,這些科技巨擘對民主社會的影響,究竟是正是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