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時代的八點檔「重生」—為什麼我們需要《華燈初上》/魏玓

前陣子入坑熱門台劇《華燈初上》沒多久,我就開始有種無以名狀的既視感,後來慢慢懂了,原來,《華燈》就是OTT時代的八點檔連續劇啊。 會這樣說,當然需要再精確一些。 More...

未來新聞台申/換照標準參考「鏡新聞台」 NCC有決心嗎/羅世宏
經歷兩年多,鏡新聞台終於在多達42項附負擔、附款或行政指導的條件下獲准申設成立,並且已於2月9日公開透過網路試播。這是十年來台灣首家獲准成立的衛廣新聞台,未來可望在有線電視系統及(或)MOD上架播出。 More...

鏡電視申請「過關」,NCC的電視治理也過關嗎?/蔡蕙如
今年1月鏡電視新聞台的執照申設案,以多項附帶條款相關規定通過。部分媒體報導提及這是「史上最嚴格」的申設案,引導出「NCC太嚴格」、「NCC卡關」的刻板說法,易於誤導一般公眾忽略主管機關對新聞頻道申設結構管制的責任所在。 綜觀本次NCC的審查過程,應可反思台灣電視新聞產業問題,並進而提出跳脫制度與政策困境的兩點思考。 More...

打爆華視換總A?藍綠立委角色錯置,公廣高層進退失據/劉昌德、張春炎
台灣職棒富邦悍將知名球星前年在通訊群組內一句「打爆富邦換總A」引發風暴,隨即遭下放冷凍;悍將戰績持續低迷、總教練去年底因而去職。球員發言不當,球團危機處理未見立即效果,導致球隊難以整合,球迷期望落空。球隊「換總A」後,尚待新球季重整出發。 同樣「換總A」,國會兩黨黨鞭與公廣集團,上週也在華視上演類似的角色錯置、進退失據的政治版本戲碼。 More...

前後距離35年的二個言論自由法制研討會 看台灣媒體管制趨勢與侷限/程宗明
2021 年初這個寒冬,瀰漫輻射冷卻的空氣,與 35 年前一樣,同樣的台灣大學首府校園,展開了一個同樣針對時論與理論的研討會,訴說言論自由這個世紀纏鬥的權利論題。今昔對比,在這個台灣現代國家僅有 More...

比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更重要的事/羅世宏
雖然有線電視系統 52 台的排頻結果至今尚未明朗,但我把話說在前面:我仍一本初衷,熱切盼望有機會看到華視新聞台成功爭取上 52 頻道的結果。理由也很簡單:一個公共媒體集團不能不提供專業新聞頻道,有機會的話也應該爭取在主流收視群體較集中的新聞頻道區塊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支持歸支持,我對華視新聞台、公廣集團,以及文化部,還是有話要說。 More...

中天換照被拒後,我們期待一個怎樣的「52台」?/超。現代化律師
NCC在2020年11月18日以7:0的壓倒性結果,否決了中天新聞台六年一度的換照申請。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司法審查的介入,當中天新聞台的執照在今年12月11日到期後,有線電視系統台的52頻道,可能多出一個空的頻位。 More...

重建架空的⾔論⾃由?對台灣撐香港新聞⾃由的理解/張時健
香港新聞媒體繁盛與⾔論多樣,常⾒說法是其得益於香港居於東西⽂化碰撞的要衝所在。然⽽若以國族認同(即 B. Anderson 的想像共同體)的建構如何應⽤在地緣政治上的發展來思索,我們或可以有另種理解: 先是百年以來⼤英帝國的殖民地治理技術以收奪經濟營利為重⽽非⽂化/國族的統制(相較於法國);其後回歸的安排⼜得到北京⼀國兩制的承諾使港⼈能安於有別中國境內的⾃由經濟體制,及相應的區域格局的⾃治系統與寬鬆的國族認同安排;⽽主權移交的過程經歷⼗數年的制度摸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