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好萊塢 想起共產黨
文/馮建三
台北有一家報紙說,〈三月強檔 吹好萊塢風〉。但是,這個標題說了,等於沒說。好萊塢在台灣,一直都是很強大的颱風啊。
1956年,可能是好萊塢表現最「差」的一年,「僅」佔台灣戲院票房的45.51%。1960至199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佔了75%左右。到了21世紀,好萊塢更上層樓了,平均約95%。
所以,好萊塢怎麼會這個月才「在強」?好萊塢早就摧枯拉朽,我們的電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
反觀香港,彈丸之地,人口不到台灣三分之一嗎?對不起。香港電影在2004年(含)以前,好萊塢靠邊站,香港片平均佔了55%票房。南韓也是,1999年至今,阿里郎電影票房,超過一半也是自家生產。
好萊塢大風吹,看來,台灣最弱不禁風。為何?其來有自。許多年來,我們的傳媒最熱中免費奉送版面,大方放送新聞,好萊塢得到的宣傳效果,比付費的廣告還要好。
比如,每年二月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次日,我們的報紙無役不與,並且投入海量篇幅報導。1961年,是香港的4倍多,1999年是2.7倍,韓國的報紙呢?幾乎不曾報導,直到1999年才略有一些。
今年,除了自由時報「只」有2.3個版面,另三家都超過4版,包括有一家頭三版幾乎傾巢而出!日本與南韓分別是0.35與0.6版,並且都在第一疊報紙之外!
看來,真正「入島、入戶、入腦」的不是中國共產黨,是好萊塢。
不過,回顧歷史,好萊塢與共產黨聯袂出場的話題,倒也不絕如縷。
1917年蘇聯革命,世人浮動,有了所謂第一波「紅色恐怖」,美國記者李德(John Reed)的故事,後來好萊塢拍成〈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說得就是這段期間的世局。在好萊塢,1919年演員罷工。老闆們頭疼之餘,設法反制,當時米高梅公司大老闆梅耶(Louis B. Mayer)出面,號召搞個「影藝學院」,自稱要來代表電影人,先發制人,對抗各種工會組織,於是就有第一屆奧斯卡獎在1927年登場。
1920年代,聯邦調查局(FBI)施展手腳,密切注意好萊塢紅色份子的動向。但到了1933年,洛杉磯共產黨主席還說,「好萊塢光鮮亮麗,根本不要在此浪費時間,」推動組織工作。
三年之後,光景翻轉。1936年,前往美國講演與串連回到歐洲後,號稱紅色百萬富翁的瑞士人、曾經是德國共產黨幹部、列寧相當看重,後來反對史達林的明岑貝格(Willi Münzenberg)指示其助手來到美國,成立「好萊塢反法西斯聯盟」,支持蘇聯,反對納粹。這個時期,儘管FBI繼續偵防左翼份子,但既然美國已在1933年承認蘇聯,並已聯手對德國納粹作戰,那麼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也就還有發展餘地。
1943年,根據美國駐蘇聯大使回憶錄(單在美國就賣了70萬本,總計在9個國家以13種譯本發行)改編,由華納兄弟製作發行的《莫斯科任務》(Mission to Moscow),是一部親近史達林的電影。但鳥盡弓藏,二戰結束後的情勢,很快逆轉。眾議院在1938年成立的「非美委員會」(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HUAC)在收斂幾年之後,再次啟動調查,審訊好萊塢編劇、導演和其他影視從業人士,「閣下是否是或曾經是美國共產黨的成員?」結果,十人以憲法第一修正案為盾牌,拒絕回答,卻招來蔑視國會的罪名,在1947年末鋃鐺入獄,兩人半年徒刑,八人一年,其後另有數百位同業喪失工作。最先遭殃的這十個人,世人日後以「十君子」相稱(解嚴前,台灣翻譯為「十大寇」)。
1954年底,我們的外交部長葉公超踢館。他前往加州,參加好萊塢宴會,表示好萊塢當時正在拍攝的《十誡》,應該加入第十一誡「你切勿做一個共產黨徒」。稍前,卓別林火大了。痛斥美國政府的獵巫與反共認知及作風後,卓別林拋棄返美簽證,留在歐洲,這位人稱「第一位政治電影明星」的默劇泰斗,其實是新恨舊仇一起來:早在1922年,聯邦調查局在一場明星導演編劇與文人派對後,登堂入室,詢問導演德米勒(William deMille):「你的朋友卓別林是不是共產黨人啊?」
1956年,鼎鼎大名,從奧地利到美國,走避納粹的經濟學者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出版了《反資本主義的心境》。這本小書說不上經典,容易讀,赫然有一小節,「好萊塢的共產主義」。他認為,製造業「在某種限度以內,可以預測」產品的未來行情,因此就有「相當信心」,「娛樂業就不一樣了…要靠新鮮玩藝…名角、明星…今朝紅得發紫…明天..被..遺忘」。怎麼辦呢?沒有方法「解除」,是以,「這種憂慮的名伶」「像落在水裡的人一樣,為著救命…當中有些人就以為共產主義將可解救他們。」十君子入獄,好萊塢大舉整肅紅色明星、作家與導演十年後,反共大師還有這個看法,或許,當時的共產黨人,竟然也是一種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十君子出獄後,繼續周旋,有四人夥同另八位好萊塢工作者,在1960年代控告資方,「要求賠償七百五十萬美元」。HUAC當然不會是省油的燈,立刻聲稱:「共產黨份子正公然向電影企業中心回籠。」
1970至1988年間,好萊塢政治性格與行動最為積極與連貫的左翼明星,是去年獲頒終身成就獎,先前已經兩度揚名奧斯卡的珍‧方達(Jane Fonda)。《金融大恐慌》(Rollover)之類的電影固然是她傳達政治意見的方式,但珍‧方達35年後回顧,認為自己政治事業的成功,主要還在她提攜了男男女女許多人才,進入社會運動,他們「到現在都還在現場。」
進入新自由主義經濟年代後,要角之一是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當年他「定期向聯調局提供他認為同情共產主義的影星的姓名」。這個「事蹟」隨著他出任總統,得到證實,1985年首次見報。
1999年,十君子之一,出獄後為工作而向HUAC作證的導演狄米崔克(Edward Dmytryk)以90歲病逝。 同年,因舉發好萊塢共產黨人而被認為「害人不淺」的卡山(Elia Kazan),得到終身成就獎,外界物議,頒獎典禮時,「台下半數觀眾對他報以噓聲。」到了2003年,卡山以94之齡辭世。
接下來,又是十年。故事延伸到了中國共產黨。習近平在2012年好萊塢頒獎典禮前夕,訪問美國,帶給山姆大叔厚禮。中方同意美國影片的進口數量,除了原先的20部,一年還可以增加14部,分帳比例更美了,以前,美片分到的票房比例是13%- 17%,此後,可以到25%!
世道確實不可同日而語。在2012年談真正共產主義的,不是習近平,再次是好萊塢導演了。史東(Oliver Stone)這位也是多次得到奧斯卡獎項的導演,歷經四載多與人合作,在2012年推出了12集紀錄片,《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the Untold Story of the US)並同時出版750頁的書籍。作品一出,稱讚與反對者,自然通通都有。負面評價的人曾有激烈之詞,猛說,反了,反了,這簡直是「1952年的翻版,重複美國共產黨人與蘇聯代理人的那套說法。」史東並無懼色,次年,他還接受半島電台訪談,大談共產主義的這個與那個。
最後,就是今年的故事,共產黨又上台了,輪回對岸。上個月奧斯卡頒獎前夕,從地產跨足電影、購進美國第二大戲院連鎖商AMC,應該也是共產黨員的王健林說,以前AMC從來沒有放映中國電影,他入主之後,一年十部以上哩。頒獎當天,得獎的明星在好萊塢發表「女權感言」,頒獎後,中國共產黨在三八婦女節前一、兩天,抓走了五位女權運動者,反高潮!
馮 建三
Latest posts by 馮 建三 (see all)
- 從BBC看華視 消失的中道/馮建三 - 2022-01-26
- 傳播政策2024:兩年串連 一年推廣/馮建三 - 2021-01-19
- 修兩條文 重視公廣集團/馮建三 - 2020-09-27
勾花网
好文章,内容一针见血.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