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最前線
文/戴瑜慧
日益習慣在臉書瀏覽一天的新聞,卻諷刺的發現一則貼文,「陳為廷臉書不見了」。原來臉書實名制推行之後,經人檢舉非使用身分證件上的名稱,帳號會遭到停權處置。受害人除了因隱私需求較多使用化名的LGBT族群和使用母語名字的原住民之外,本名使用者如陳為廷,也因惡意檢舉成為最新受害人。心中一邊憶起臉書備受批評的隱私權政策,一邊下拉頁面繼續點選新聞。點進蘋果日報的網站,迎面而來的卻是「目前《蘋果》系統不穩,您可能無法正常瀏覽」、『若看不到新聞,請留言告訴我們「我看不到,我用?電信」』的訊息。前一日,在香港就學的大陸學生才告訴我,他的微信在香港雨傘運動之後,就出現本人以為正常,實則訊息沒有發佈出去的「被殭屍」狀態。所以後來發布訊息時他要加上一句,「請告訴我,你上次看到我發佈的訊息是哪個時候」,來確認自己是不是「被殭屍了」。
上臉書,臉書不見了! 看新聞,新聞看不到! 發微信,信息發不出去! 這是各國政府致力宣稱邁向的21世紀資訊社會嗎? 是的,而且正是在資訊社會裡,資訊的蒐集、製造、發佈、流散、取得,越發成為社會運作的核心關鍵,也才相對發展出各種超越人們想像,以日新月異的手法操控資訊的資訊戰爭。台北市長選舉過程中爆發的柯P辦公室監聽案,所涉及的就是資訊的蒐集,而陳為廷的臉書惡意檢舉和蘋果日報的駭客攻擊,則是意圖阻止資訊的發佈與流通。然而監聽、惡意檢舉和駭客攻擊尚屬於資訊戰爭中最為人知的手段,在國家與企業為了政治控制與擴大商業利益,致力研發資訊控制之術後,當代資訊戰爭的面貌已發展至詭譎繁複甚且難以辨認之境。
中共作為世界上最積極掌握資訊戰略的政府之一,以及雨傘運動在香港所激起前所未見的運動能量,使得雨傘運動成為考察當代資訊戰爭交鋒形式的最前線。在資訊的「蒐集、製造、發佈、流散、取得」各個環節,都可見到激烈的角力交鋒。當監聽案、FB帳號惡意檢舉已在台灣陸續浮出檯面,而台灣社會對於各式資訊戰爭的手法卻相對陌生之時,香港人民以肉身經歷的資訊戰爭,或可視為一盞探照燈,協助我們探測黝黑冰山下的運作。
如同隱匿在電腦螢幕之後面貌模糊的駭客,資訊戰的主要特徵之一是以各式隱匿的手段進行對資訊的控制。要使這場資訊戰現形,我們得對其控制資訊的各個環結加以分解。試將其分為五大類,包括「蒐集個人資訊」、「阻止資訊流通」、「製造真假不明的資訊」、「刪除資訊」以及「剝奪資訊使用的權利」。在這次的雨傘運動中,最知名的蒐集個人資訊的案例,是以駭客手段攻擊壹傳媒的伺服器,竊取大批文件檔案,包括黎智英的私人帳目和文件。再以爆料手段將資料發放給傳媒,指控黎智英提供泛民派政治捐獻。除了攻擊伺服器之外,國家級駭客也利用釣魚方式散播監控程式,甚至冒充運動團體Code4HK的名義,降低社會戒心,趁機散播監控程式,用戶一旦下載便會被監聽電話通訊並被百度地圖定位。在駭客手段之外,政府也直接要求網路供應商提供用戶個人資料,過去三年,即要求索取個人資料14, 453次,以及要求移除網上內容達 7,003 次。
其次是阻止資訊的傳佈流通,特別是香港的主流媒體大多被官方收編,社會依靠蘋果日報以及網路另類媒體獲得資訊。網軍在龐大國家資源的支持下,得以持續不間斷的發動攻擊,使得這些媒體如「香港獨立媒體網」、「852郵報」和「破折號」等發生不能正常貼文、長期離線、資料庫被刪除等情況。
資訊戰的另一個重點是如何在資訊大海裡,刪除不欲存在的資訊,以及大量製造所欲的資訊,以此包圍淹沒閱聽大眾。例如852郵報的資料庫被駭客入侵毀壞資料,雨傘運動初期的資料不復存在。同時成立面貌模糊的網站,發佈真假難辨的謠言與資訊,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特別是一手利用駭客技術取得各項資料,另一手成立網站發布這些訊息,以此製造輿論影響民意。最後是「剝奪資訊使用的權利」,除了臉書的惡意檢舉之外,還有港府濫用刑事罪161條,「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以此威嚇入罪民眾。今年6月,一名15歲男學生因在互聯網上張貼「衝擊立法會攻略指南」被拘捕。10月,一名23歲的男子在高登論壇貼文「五搶旺角,六奪龍和,日佔中環」亦同樣被捕。
WWW的誕生,自始就來自美國軍方的娘胎,打上戰爭攻伐的烙印。網路是應許的美麗新世界,那樣的純粹樂觀,就只是迷思。只是如同無人機般,人類對科技的想像,在政治野心的烘培下,持續超越界線。身處最前線的香港,以其焦灼的肉身,向世人展示了當今資訊戰的烈焰。或許就像雨傘對著胡椒噴霧,手臂縛上寶特瓶槓上鋼鐵人軍警,當資訊戰逼上眼前,我們也只能直視。或許看穿把戲時,也是博奕翻轉時。
戴 瑜慧
Latest posts by 戴 瑜慧 (see all)
- 愛奇藝背後的審查與監控之手/戴瑜慧 - 2020-08-22
- 東風降 傾城裡的公營傳媒搖搖欲墜/戴瑜慧 - 2020-07-14
- 半路都可以出家 遊行卻不能半路加入!/戴瑜慧 - 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