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日, 十月 19th, 2014

當閱讀成為孤單的風景

文/陳志賢

曾有此一說,捷運上最美的風景是握卷讀書的男女,如此看法固然令不少書蟲雀躍自豪,實際上卻可能是閱讀的喪鐘,物以稀為貴,代表隨時隨地沈醉閱讀的人們越來越少了。果不其然,最近遠見雜誌公布了2014年臺灣全民閱讀大調查,會在高鐵、捷運或公車上看書的比例低到只有2.6%,而且不論是閱讀量與時數或者購書量與金額都比往年下滑,三成的人不看書,臺灣平均每人一年買書的錢甚至不如德國人一個月購書的花費。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是網路與社群媒體惹的禍,真的是這樣嗎?美國當代語言學學會的期刊PMLA曾在2006年專刊中捍衛紙本書閱讀的樂趣無可取代,一群學者們依戀紙墨的質感與書卷氣,宣稱擁書入眠比在電腦前昏睡優雅多了。另一群研究者在同年出版的專書Reading Matters以數據支持他們的說法,高收入國家的民眾閱讀狀況其實在過去五十年非常穩定,八成以上的人民每年多少讀些書,每年讀五十本以上的重度閱讀愛好者比例也一直維持在10%至15%之間,其中,日本與北歐閱讀率最高,而美國相形之下落後甚多。不過,即使排名殿後,美國仍然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讀書會與讀書俱樂部。

不僅高收入國家愛閱讀依舊,其他地區也不遑多讓。社會學家在西非的迦納與奈及利亞進行閱讀模式的田野調查,西非人民一致認為數位媒體並未降低閱讀率,因為網路使用襲奪的是娛樂與社交的時間,多上網會導致少看電視、少和親友外出聚會,卻與閱讀學習不相衝突。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上網與閱讀各自佔據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也分別代表不同的社會地位與文化意涵,西非人重視閱讀,視之為文明的象徵,再怎麼炫的數位科技都是世俗流行,無法動搖實質文化內容的神聖價值。

高收入國家的閱讀雖然少了神聖的光環,數位匯流仍然沖不垮他們對讀書的愛好,改變的只是讀書的形態與閱讀的定義而已,數位科技的使用,特別是佔閱讀市場超過20%的電子書,有時甚至還與閱讀時間呈現正相關,跨媒體平台相互輔助,維持一定的愛書風氣。相較而言,遠見雜誌調查中受訪的臺灣民眾依然偏愛傳統的紙本,半數以上未讀過電子書,臺灣電子書的銷售量僅達紙本書的1%。

Amazon早在2010年與2011年就宣稱網站上的電子書銷售額已經分別超越精裝書與平裝書,儘管如此,電子書的發展正面臨一些困難,而Amazon自身可能就是障礙之一。包含Amazon Kindle、Barnes & Noble Nook、Apple iBooks、Sony Reader PRS、與Kobo eReader在內的電子書閱讀器業者都不願意詳細透露交易數據,也沒有業內共同認可的書籍銷售統計與排行,彼此之間軟硬體規格又不一致,各自一套的數位智財權管理機制更限制部分讀者的合理使用權利,例如,將購買的電子書借給親朋好友就比紙本書困難許多了。

Amazon在2010年要求美國司法部門著手調查Apple串通五大出版公司聯手提高電子書價格,出版公司否認違反相關反托拉斯規定,宣稱問題乃Amazon過度壓低出版社進價所致,但是最後還是尋求庭外和解了事。而今年Amazon陸續又槓上Warner Home Video 與Walt Disney等好萊塢勢力,為了批發價格與促銷折扣的爭議,Amazon有一陣子取消兩家公司影視產品在它網站上的預購服務,直到彼此達成協議才恢復。影音光碟銷售通路方面,Amazon落後Wal-Mart與一些零售商,數位影音服務的影響力也不及iTune 或Netflix,Amazon與好萊塢談判卻照樣態度強硬,更不用說回到書籍流通販賣的主場地盤,Amazon憑著控制美國40%紙本書市場與70%電子書市場的絕對優勢,往往得理不饒人、得寸進尺。

今年五月間,Amazon與美國五大出版公司之一的Hachette再次因電子書定價問題爆發爭執,前仇未了,後恨又起,Amazon決定痛下殺手,不僅取消網站預購Hachette書籍的服務、減少購書折扣優惠,還停止物流倉庫中Hachette的進書,以致於出貨延宕。Amazon此舉殺雞儆猴、警告其他出版社的意味甚濃,它希望大多數的電子書都能配合將價格降到美金9.99元或更低,以刺激提高銷售量,但是Hachette反控Amazon貪得無饜,為了擴大自身的利潤不惜摧毀傳統出版業與實體書店。

當Hachette遇見amazon

當Hachette遇見amazon

除了棍棒外,Amazon也送上胡蘿蔔。七月Amazon寄信通知Hachette旗下所有作者,書將重回網站平台,而且兩家公司達成協議之前,Hachette電子書的銷售收入全歸作者所有!根據Hachette網站的資料,電子書佔其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它的電子書銷售又有60%是透過Amazon 進行交易的,難怪一些人認為Amazon此舉有慷人之慨的嫌疑,企圖討好電子書作者以對出版商施壓。

但是作者們可不一定領情,九百多位作家參與Authors United活動,希望美國司法部謹慎認真規範Amazon壟斷出版市場的弊端。這些成員並不限於在Hachette出書的作家,連赫赫有名的Milan Kundera、V. S. Naipaul、Salman Rushdie、Orhan Pamuk、與Philip Roth都同意真正的癥結點不僅僅是定價爭議而已,而是出版自由,關乎美國文學文化的生死存亡。有些成員甚至將Amazon的行為等同於言論審查,不商業配合的出版社所屬作家與作品可能都得冒著從市場消失的風險。

大西洋對岸的作家與出版商同樣對Amazon的市場舉動相當感冒。今年暑假Amazon得罪了總部在瑞典的大出版商Bonnier Group,因為每本電子書銷售的拆漲比例,Amazon想從30%提高到50%,而且手段宛如美國市場的翻版,以延遲德國境內運送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等Bonnier Group出版書籍作為威脅。Amazon的資本市場現實作風在德國引起巨大反對風暴,歐洲人視之為不只是在商言商的價格戰爭,更是對書籍與文化的不尊重。Amazon堅持書籍的價值唯有在競爭的市場上才能展現,低價的電子書刺激銷售量,到頭來消費者、作者、出版商與網路平台通路都能共享其利,出版商的抵制是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也是無視於書籍市場的未來數位發展。但是歐洲出版界相信書籍是文化資產、不是商品,出版社不是經營書籍買賣而已,還負有發掘培植新人、先支付版權費用使作家寫作期間無後顧之憂、協力校對編輯作品、出版後推廣行銷等責任。何況電子書付給作者的版稅一向比紙本書高,壓低電子書售價有利於Amazon,卻苦了出版商。

六月時,德國出版社與書商聯會正式指責Amazon利用電子書市場的壟斷優勢(約佔五成至七成),進行不公平競爭,歐洲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已經著手調查。八月中,超過一千位德國、奧地利、與瑞士等國的作家連署公開信,控訴Amazon利用不當方式報復電子書談判對象,手段包括延長運送時間、操控網站上的推薦書目、與謊報庫存數量,他們認為這形同綁架作者與作品以當作談判壓低進價的籌碼,因此呼籲讀者寫信給Amazon管理高層,要求停止劣行,重新恢復誠實運作的書籍出版文化。作家們指出歐洲的出版市場不同於英美,歐洲有較多中小型、專門的出版商禁不起削價競爭,法律也禁止割喉殺價等商業競爭行為,以確保出版多樣性。而這多樣性還反映在連署的作家背景上,既有新手作家、在Amazon自費出版的寫手,也有暢銷書天王天后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Elfriede Jelinek等,為了公平的書籍市場一起站出來發聲,某種程度粉碎了Amazon企圖挑撥大小咖作家、拉籠企盼薄利多銷者的計謀。

根據最新消息,Amazon 決定缺席十月的法蘭克福書展,同時在世界最大的書展開幕當天投下震撼彈,宣佈新措施將讓讀者以統一的月費無限制地使用所有Amazon電子書。Amazon 慶賀這是消費者的勝利,但是傳統出版界卻擔心Amazon把書當成烤麵包機或大螢幕液晶電視之類的商品,只顧短線市場操作,長期而言可能殺雞取卵。

不少美國民眾戲謔地表示,當身價百億美元的Hachette小財團抱怨被一千二百二十億的大財團Amazon霸凌時,消費者才能因此獲益。難獲大出版社青睞的素人與小咖作家也捍衛Amazon提供的電子書自費出版機會,視這些爭議為傳統封閉菁英圈面對數位市場開放模式的困獸之鬥。相較之下,歐洲在意的是Amazon對待書與作家的態度,不花心思在創作的上游長期栽培呵護文化多樣性,如何奢求流通消費的下游市場憑空生出文學花朵?市場無形的手一向提拔有競爭力的產品,卻不見得是好的創作。況且如果沒有出版社的支援與緩衝,低價追求量銷恐會導致創作者直接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的窘境,因此在反對書籍過度商品化的歐洲,不分大小咖、素人或老手,作家團結齊聲抗議Amazon。

臺灣傳統書籍市場日趨萎縮,電子書市場百廢待舉,Amazon引起的爭議對我們似乎是有些遙遠。我們失去了西非式閱讀的虔敬,也沒有歐洲人對書籍文化的堅持,剩下的只有對科技載體的迷戀拜物。義大利文學家Umberto Eco曾寫過一篇短文,戲擬一本e-book的內心獨白,也藉機展現他的博學多聞,線性類比載體上一樣可以玩多重文本、超連結等非線性把戲。原來,存取與記憶過無數文本後,e-book最羨慕紙本書美好專注的一生,「從不遲疑,也從不對它以外的世界發生的事感到好奇。」也因此,捷運上孤單享受文化風景的人成了臺灣最美的風景。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陳 志賢
鍾情海泳,著迷於碧海藍天下絕望的求生本能喜。愛閱讀,流留在文字迷宮強做解人的自由想像。住過Bob Dylan剛出道吟唱的dinky town,Cohen brothers粉絲,Kevin Garnett永遠的球迷。北部人喜歡南部的陽光,熱帶居民到處追尋北極熊的足跡。感謝新世代的刺激,目前正努力彌補年少誇下大志的落後進度。
Displaying 2 Comments
Have Your Say
  1. 猴山老大 說道:

    太棒了,太棒了。
    我看書,紙本看,電子書也看,但小說仍絕大多數看紙本。

  2. 奇萊傳奇 說道:

    太讚了,山上沒有電,看紙板書最讚。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二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