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一, 十一月 5th, 2018

梁啟超一百多年前就預見了假新聞?/魏玓

Share This
Tags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就預見了假新聞嗎?

梁啟超1896年在上海創刊《時務報》,創刊號上他寫了一篇〈論報館有益於國事〉,是中國近代新聞媒體發展史的重要文獻。他當時觀察西方(包括亞洲最西化的日本)報業,就已經發現了五項弊病:

記載瑣故,采訪異聞,非齊東之野言,即秘辛之雜事……(下略268字)

為了避免讀者看到這一大串的類文言文而打退堂鼓,我不耑淺陋地簡要整理如下(當然我會把原文附錄在文末[1],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推敲。這裡的整理肯定是簡化的,但基本上應該有掌握要旨,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1. 瑣碎、低俗、祕辛、鄉野雜談;
  2. 查證不實、不正確的報導;
  3. 挾帶私人恩怨或利益考量的偏頗評論;
  4. 憑空捏造的新聞;
  5. 部分內容恐過度簡化,品質尚需提昇。

 

咦,這些弊病,我們都不陌生啊!更準確地說,這不也是當前台灣媒體常見的弊病嗎?更奇妙的是,這些描述,還不乏「最新的」弊病,也就是近來被熱議的「假新聞」議題。牛津大學路特斯研究中心近期發表的《2018新聞、媒體與科技趨勢報告》裡面多所論及假新聞議題,並指出當前一般認知的假新聞有以下五種

 

  1. 諷刺(娛樂的、戲謔的、搞笑的);

  2. 爛新聞(膚淺、不正確、煽情聳動);

  3. 政治宣傳(旗幟鮮明的黨派立場、政令宣傳、公關操作);

  4. 廣告化新聞(混入廣告、業配);

  5. 捏造的新聞(牽涉私利、政治驅動、惡意抹黑)

 

這些說法,跟一百多年前梁啟超的描述,是多麼接近!那這只有兩種解釋:要不,梁啟超不僅是一個思想家和政治家,還是一個預言家;要不,這套源自西方的現代媒體建制,從生成之初就內涵了這些弊病的基因。

圖/梁啟超

圖/梁啟超

換句話說,其實當前的「假新聞」議題,並不是新鮮事(即便社群媒體興盛扮演了關鍵的傳散角色,但假新聞的本質根植於新聞本身的這件事情,並不因此改變)。問題是,我們該怎麼面對和解決?

做為一個改革家,梁啟超當然是採取正面且樂觀的應對。他認為,報業(或廣泛的說新聞媒體)固然有這麼多弊病,但是實施結果的不盡如人意,並不就意味著這件事情不應該推動,對當時的中國尤然。不過他並非天真,他很準確地看到,西方的報紙與政治、社會存在特定關係條件,方能發揮效果,這些關係條件,(當時)中國並不具備。要中國報業立刻複製西方報業的功能,自是不切實際,但他相信「待以歲月,風氣漸開,百廢漸舉,國體漸立,人才漸出,十年以後,而報館之規模,亦可漸備矣。」

我們當可體會梁啟超樂觀之必要,但這樣的思考和操作,究竟適不適合當時的中國乃至後來的兩岸社會,其實是可以好好討論的課題,不過卻不是本文在這裡可以處理的。

rawpixel-780496-unsplash-1024x771

回到假新聞。如果我們仍選擇接受和信仰這套現代新聞媒體建制,那麼我們顯然必須回到這套建制的根本(包含其與其他社會部門的適當關係條件),才能真正解決假新聞的問題──或者更準確的說法不是「解決」,而是如何與假新聞「共生」(因為它不可能被去除)。這有點像病菌或疾病之於人體,人不可能不生病,但如何保健、強身、增加抵抗力,或許比徹底消滅病菌更重要也更可行。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辦法,是包含梁啟超以及之後一百多年來吾人尚未能參透的,那就是,有沒有一種(或一種以上)不同於西方現代媒體建制的其他媒體建制呢?說不定,從在地歷史和社會長出來的、更適合在地文化和習慣的媒體建制,正好有能夠克服假新聞的辦法呢?這恐怕不只要花十年,更無法預期「必可漸備」,但仍值得我們想一想。

 


[1] 五項弊病的原文是:記載瑣故,采訪異聞,非齊東之野言,即秘辛之雜事,閉門而造,信口以談,無補時艱,徒傷風化,其弊一也;軍事敵情,記載不實,僅憑市虎之口,罔懲夕雞之嫌,甚乃揣摩眾情,臆造詭說,海外已成劫燼,紙上猶登捷書,熒惑聽聞,貽誤大局,其弊二也;臧否人物,論列近事,毀譽憑其恩怨,筆舌甚於刀兵,或颺頌權貴,為曳裾之階梯,或指斥富豪,作苞苴之左卷,行同無賴,義乖祥言,其弊三也;操觚發論,匪有本原,蹈襲陳言,剿撮塗說,或乃才盡為憂,敷衍塞責,討論軼聞,紀述游覽,義無足取,言之無文,其弊四也;或有譯錄稍廣,言論足觀,刪汰穢蕪,頗知體要,而借闡宗風,不出鄭志,雖有斷章取義之益,未免歌詩不類之憾,其弊五也。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魏 玓
媒體改造學社、《共誌》編輯委員會成員。最近研究關注的焦點是臉書的政治經濟學、台灣新聞媒體的發展史,以及捷運和高鐵的文化研究。寫評論和做研究都有拖延的壞習慣,但前者通常字數過多,後者卻是過少。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經常移動於臺北新竹之間。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1 =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