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時代的八點檔「重生」—為什麼我們需要《華燈初上》/魏玓
前陣子入坑熱門台劇《華燈初上》沒多久,我就開始有種無以名狀的既視感,後來慢慢懂了,原來,《華燈》就是OTT時代的八點檔連續劇啊。 會這樣說,當然需要再精確一些。 More...
未來新聞台申/換照標準參考「鏡新聞台」 NCC有決心嗎/羅世宏
經歷兩年多,鏡新聞台終於在多達42項附負擔、附款或行政指導的條件下獲准申設成立,並且已於2月9日公開透過網絡試播。這是十年來台灣首家獲准成立的衞廣新聞台,未來可望在有線電視系統及(或)MOD上架播出。 More...
鏡電視申請「過關」,NCC的電視治理也過關嗎?/蔡蕙如
今年1月鏡電視新聞台的執照申設案,以多項附帶條款相關規定通過。部分媒體報導提及這是「史上最嚴格」的申設案,引導出「NCC太嚴格」、「NCC卡關」的刻板說法,易於誤導一般公眾忽略主管機關對新聞頻道申設結構管制的責任所在。 綜觀本次NCC的審查過程,應可反思台灣電視新聞產業問題,並進而提出跳脫制度與政策困境的兩點思考。 More...
打爆華視換總A?藍綠立委角色錯置,公廣高層進退失據/劉昌德、張春炎
台灣職棒富邦悍將知名球星前年在通訊群組內一句「打爆富邦換總A」引發風暴,隨即遭下放冷凍;悍將戰績持續低迷、總教練去年底因而去職。球員發言不當,球團危機處理未見立即效果,導致球隊難以整合,球迷期望落空。球隊「換總A」後,尚待新球季重整出發。 同樣「換總A」,國會兩黨黨鞭與公廣集團,上週也在華視上演類似的角色錯置、進退失據的政治版本戲碼。 More...
最後一顆球是誰踢進的──《輝煌年代》懸念了嗎?/張春炎
電影《輝煌年代》劇照。圖片來源:《輝煌年代》電影官方網站 過去馬來西亞的電影,在馬來裔國族主義的強勢影響下,形成獨尊馬來人的電影政策,多呈現馬來人的生活文化。然而這樣的表現,卻大大削減了馬來西亞現實生活的多元樣貌,也就是多元混雜和跨語言族群的互動生活。 馬國早期電影與現實生活世界的脫節,可以說是為了建構馬來裔主權而造就的。然而當新政治型態帶來了新政治理念──「一個馬來西亞」的政策,其所強調的多元民族共存共榮,又會如何呈現在電影內容?或許是一個值得玩味的主題。 More...
單頻單買 斷訊風波紅利/邱家宜
歷時兩星期的中華電信MOD斷訊風波,在中華電信宣布於7月15日恢復頻道訊號,並免費收視到7月底後迅速落幕,船過水無痕,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值得注意的是,MOD在兩周危機處理過程中,向訂戶大力推薦過去並不建議的「單頻單買」,讓有線電視系統寡佔市場下,習於被迫集體團購一大把頻道的台灣收視眾,終於明顯感受到原來也可以自己選擇、組合自家電視頻道,算是斷訊風波給消費者的意外紅利。 More...
貪腐故事多-內幕書、反腐劇、與郭文貴爆料/戴瑜慧
往南還是往西,這塊處於地震帶上的島嶼,座軸又開始出現惶惑的搖晃。有着總統宣示的「新南向」,搭配上撒錢砸向學者急匆匆的提出各式「東南亞相關主題」研究。旋即卻又出現地方諸侯的向西前瞻,有台南市長賴清德的「親中愛台」,還有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這不知該是往南還是往西,相當程度反映了台灣從政治人物到民間社會,對中國社會情勢的陌生,對世界局勢即將如何變化,摸不著南北。 More...
「台」語電視台 逍遙遊與巴別塔/馮建三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是個新的組織,也是維基百科最新增加的條目之一,這從六月三十日查閱時,它所引述的材料,最早是十九日,最近是二十九日,當可知悉。 何以是台語公視台,而不是私人商業台?主要應該是新的電視台不容易賺錢,新的台語台,可能更難,亦即這是孔方兄在作祟。 More...
中國民主正在失去一位重要領路人/羅世宏
2010年,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因身陷牢獄,無法親臨致詞,而於頒獎典禮現場留下一張空椅子畫面。(湯森路透) 日昨(6月26日),遼寧監獄管理局突然發出公告:已繫獄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博士被確診為肝癌末期病人,並已獲準保外就醫…。 同一時間,網上流傳一段10秒鐘長的視頻,劉曉波妻子劉霞在視頻中哭訴:「不能動手術了,不能放療,不能化療。」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個令人沈痛的事實:劉曉波的癌細胞已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幾乎是到了命在旦夕的地步。令人悲痛的是,2009年被中共當局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並囚禁在遼寧錦州監獄的劉曉波,雖然早已下定決心「把牢底坐穿」,這次竟然不是因為被提前釋放而健康地走出監獄,而是預知死亡紀事的悲涼晚景。 現年62歲的劉曉波,著書立說、並以實際行動投入爭取中國民主與言論自由運動,為期長達30年。曾經多次繫獄的他,最後一次是因為2008年發起「零八憲章」運動而再次成為「國家的敵人」。2010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大陸境內人士,成為繼反納粹的人權運動者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More...
假創業的毒蘋果:記者如何反咬一口?/劉昌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週流出「鼓勵員工創業」計畫後,今天(6/28)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在自家報上發文遙相呼應,大談「新聞的變革」。他說,因為手機大幅改變新聞的面貌,「我們的生產結構必須要變得更靈活善變才能生存……我只可以讓巿場的演變成果,推動我們逐漸重建一個新的新聞媒體,一個手機時代個人化傳媒的結構。我們過去集中化的經營已不夠靈活應變,容不下百花齊放的天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