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二, 二月 15th, 2022

OTT時代的八點檔「重生」—為什麼我們需要《華燈初上》/魏玓

前陣子入坑熱門台劇《華燈初上》沒多久,我就開始有種無以名狀的既視感,後來慢慢懂了,原來,《華燈》就是OTT時代的八點檔連續劇啊。

會這樣說,當然需要再精確一些。

作者認為,放眼目前的台劇地景,《華燈初上》將兇殺案推理元素放到燈紅酒綠愛恨情仇中,別出新意。(取自《華燈初上》Facebook)

作者認為,放眼目前的台劇地景,《華燈初上》將兇殺案推理元素放到燈紅酒綠愛恨情仇中,別出新意。(取自《華燈初上》Facebook)

八點檔的二階段「科普」

先講一下「八點檔」。這個台灣電視圈的獨特術語,儘管沒有明確定義,1990年代以前出生的台灣人,應該不需多做解釋就大概知道意思。但是對於更年輕的讀者,可能還是需要稍微說明一下。

八點檔如其字面意義,是指無線電視台(1997年之前只有3台)每天晚間8點播出的連續劇節目。在當時的電視收視環境中,這是許多家庭闔家觀賞電視的時段,收視率高,競爭也很激烈,是兵家必爭之地的「黃金時段」。

年輕的朋友看到這裏或許會說,啊,八點檔就是鄉土劇嘛,有什麼好不懂的。

我個人認為是有不一樣。讓我多說明一下:台灣的電視環境在1990年代有很大的變化,包括1993年的有線電視合法化,以及1997年民視創立與開播等關鍵產業變遷。隨着電視環境不再由三家無線電視台獨佔,愈來愈多的家庭可以收視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電視頻道,觀眾群開始分化,熱門連續劇的收視率從3、40掉到20甚至10以下,八點檔的競爭樣貌也不同了。

另一方面,本土化風潮下《民視》開創以閩南語為主要對白的連續劇類型,但是《民視》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無線三台,而是新興的有線/衞星頻道三立。在這2個頻道的競爭關係下,八點檔轉型成所謂的「鄉土劇」戰場。題材上,除了早期少數例外,都是當代的民間生活,其中主要就是家庭親情、愛恨恩仇、企業鬥爭組成。而連續劇的時間和集數也不斷攀高,從1個小時增加到最高的3小時,集數則多在200、300集以上(1990年代之前的八點檔,雖然有少數例外,但40集是較為常見的集數)。(相關報導:許詠翔觀點:爛戲拍得多、拍更多,或許就會有台灣的《魷魚遊戲》更多文章

台灣電視連續劇的發展脈絡「科普」暫停,回到八點檔的內涵。一般我們日常在說八點檔這個詞(「是在演八點檔嗎?」),意思大約等於是「太戲劇化」,或者說就是「太煽情」。其實,為了更容易吸引觀眾,降低觀賞的門檻,這是通俗戲劇產品必備的特徵。但就像人們在使用這個詞所傳達出來的些許負面意涵,「八點檔」意味着從戲劇品質的角度來說,也是帶有一些負面特徵。

有哪些負面特徵呢?我認為具體表現出來主要有3個。第一是情節發展太過理所當然,好像人生碰到什麼狀況就一定會有什麼反應。第二是角色設計太過刻板單調。不只是配角們很刻板,連主角也都是。這不是說角色都不會變,而是如果變的話也經常是從一個刻板變成另一個刻板。最後一個特徵是「拖、拖、拖」。可能是為了要充分利用某些情節或角色表演的剩餘戲劇價值,又或者是配合廣告破口分段,八點檔經常會在某些段落刻意放慢節奏,原本5分鐘可以乾淨俐落講完的事,非得拖個10分鐘以上不可。

其實這些特徵,1990年代晚期之後的鄉土劇也大致沿襲,但我覺得是更加極端化和惡質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民視》與《三立》雙元競爭下,戲劇的題材愈做愈窄,某些看似呼應社會趨勢的元素(例如同志情誼或科技新知),只是更凸顯編劇的貧乏。鄉土劇與八點檔的差異,當然只是一個大致趨勢,這邊必須暫時打住,稍後會再回來討論。

《華燈初上》與八點檔的跨時空連結

二階段科普完畢,讓我們回到《華燈》吧(終於!)。

為什麼一開頭說,我看《華燈》會有種看八點檔的既視感呢?就是因為《華燈》有太多符合上述3個特徵的地方了。

首先是理所當然的情節。這個我想應該不用多說。雖然巧妙地運用了「誰是兇手?」這個懸疑題來吊住觀眾,但是如果抽掉找兇手的懸疑元素,裏面有太多情節是很典型的八點檔。首先,被許多人所稱道的「重現1980年代日式酒店樣貌」的背景設定,其實本身就很容易連結上充滿既定印象的老套情節,像是酒店小姐(雖然她們不做黑的),但是她們幾乎都是因為家庭或成長的困難而來到這個行業,所以要不酒店內和酒店外2種人生,要不寄望有恩客來解救自己脫離苦海。

其次,裏面的男女情愛關係,帥帥風流負心漢加上女人爭風吃醋,也是發生的理所當然,好像只要相關角色一出現,彼此就會自動配對或墜入情網。另外像是做壞事一定都會被某人偷看到、想自殺或被壞人追一定會有人在最後一刻救你、下春藥一定會成功、警察辦案該聰明的時候就一定很笨(但該疏忽的時候就突然變聰明)⋯⋯大家不妨回想或回看,這裏就不一一列舉。

角色設計的刻板單調也是與情節安排相關的。配角們很明顯:從一定操閩南語腔的混混,到溫文有禮的日本客人,到跟小混混只有一線之隔的刑警,再到總是不了解不關心子女的父母,都是台灣通俗戲劇中常見的。主角和主要配角們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不一定典型刻板,但是很單調。例如子維,從頭到尾的體貼溫柔,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存在在真實世界裏的青少年(至少前2季是這樣)。

2個女主角──林心如飾演的蘿絲和楊謹華飾演的蘇,看似人生劇烈起伏,面對各種紛至杳來的難題,但是她們的反應模式其實都不難意料。第二季中的大量回顧情節,都只是在補充現在的蘿絲和蘇,而不是真的在描寫角色的變化。換句話說,蘇和蘿絲只是小時候的蘇和蘿絲,而不是蘇和蘿絲的小時候。(相關報導:許詠翔觀點:爛戲拍得多、拍更多,或許就會有台灣的《魷魚遊戲》更多文章

至於拖戲這個特徵,例子也很多,隨舉2種。一種是為了刻意營造某種氣氛,所以放慢節奏,這其中又以蘇慶儀出現的場次最多。我覺得要塑造蘇的性格可以,但不需要每次都來慢板。另一種是源自於情節的老套和角色的單調,所以其實交代一下就夠,卻經常要演個3、5分鐘,例如跟何予恩有關的場次(他跟蘇或愛子的互動都是),就經常給人「知道了啦可以換下一場了」的感覺。

拖戲這一點在沒有廣告破口問題的OTT時代,乍想之下很難理解,但如果用「因為當初製作合約就是一定要做成3季共24集」的理由來解釋,好像也就合理了。不過,有趣的是,以往觀眾在電視上看到拖戲時可以用分心做家事、上廁所、聊天等方法應對,OTT時代的接收倒是創造了加快轉速這個便利手段。坦白說,看《華燈》時真的經常忍不住動動手指,動完手指之後節奏反而正常些。

前八點檔的有趣連結。《華燈》的故事時間設定是1988年,也就是八點檔環境變化前的黃金階段。《華燈》裡的兇殺案發生當時(10月),正在上映的其中一部八點檔連續劇叫做《八月桂花香》。林心如當年才12歲,當然沒有參加演出,不過在《華燈》裡演她爸爸的沈孟生,倒剛好是《八月桂花香》的主角之一。

科技環境變化下的錯位回聲

說了這麼多《華燈》跟「八點檔」的相似與連結,或許會給人一種印象,好像我覺得《華燈》不好看,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除了覺得節奏可以再快一點,大部分時候觀賞《華燈》還是很有樂趣的,這跟以前看八點檔的感受也很像。

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很多人說《華燈》拍得精緻,確實如此,無論是攝影、剪接、服裝、美術,《華燈》都做的很到位和專業;就戲劇品質來說,《華燈》已屬上乘。回顧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八點檔連續劇,雖然有上述的那些「缺點」,但是在各個技術層面,其實大多是講究且專業的,就觀賞性和娛樂性而言,也是毫無問題的。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八點檔雖然競爭激烈,但是題材方面倒是相對多元,歷史、武俠、現代(趨勢)、愛情,輪番出現,其中更有相當比例改編自文學作品。雖然也會有短暫的跟風現象,但通常很快出現新的嘗試。這一特點跟1990年代中期之後類型和題材愈來愈侷促的鄉土劇相比,尤其明顯。而《華燈》似乎也繼承了這個特點,把兇殺案推理元素放到燈紅酒綠愛恨情仇裡,放眼目前的台劇地景,確有新意。

把技術做的專業,把故事說的好看,而且讓多數的觀眾都能夠享受觀賞的樂趣,又不至於喪失戲劇應有的品質,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去好看的八點檔曾經是一種技藝,但是在電視變遷過程中流失了,《華燈》重拾這樣的技藝,雖然也同時繼承了某些缺陷,但整體而言,《華燈》是台劇環境和復興道路上非常需要的存在。當然,這樣的存在是通過一個國際性OTT平台的條件,以及高於一般台劇製作成本(估計總成本2.5億)而誕生的,其實是一個有點詭異且特殊的案例;而後續能不能在類似的條件下,一方面重建通俗戲劇技藝,一方面褪去或降低傳統八點檔的缺點,也很難預料,值得密切關注。

所以呢,如果你喜歡看《華燈》,那很好,每個人都需要看看「八點檔」來娛樂一下。如果你不喜歡《華燈》,也沒問題,只是這齣「八點檔」不適合你。如果你有點喜歡有點不喜歡,更好,讓我們一起邊看邊喜歡邊批評,希望台灣的「八點檔」可以更好,同時等待第3季大結局吧。(相關報導:許詠翔觀點:爛戲拍得多、拍更多,或許就會有台灣的《魷魚遊戲》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媒體改造學社社員,本文同步刊登於風傳媒。更多魏玓的文化影視評論,請見medium或作者臉書粉絲頁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魏 玓
媒體改造學社、《共誌》編輯委員會成員。最近研究關注的焦點是臉書的政治經濟學、台灣新聞媒體的發展史,以及捷運和高鐵的文化研究。寫評論和做研究都有拖延的壞習慣,但前者通常字數過多,後者卻是過少。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經常移動於臺北新竹之間。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3 ×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