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上工,新聞人如何不被納涼?/唐士哲
終於輪到記者了! 繼掃地機械人、達文西機器手臂、無人巴士、會說九國語言的銀行接待員Pepper、無人飛行載具drone之後,AI界繼續侵門踏戶,染指人類的工作。這兩年新聞撰稿機械人(new-writing bot)也開始上工,取代新聞機構裡受薪第四階級擔任的部份心智勞動。 包括美聯社、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騰訊、新華社、今日頭條等,傳統或新媒體不乏各自誇耀機械人撰稿的尖端之處。中國於2016年發佈的《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裡,更預測機械人在未來的幾年裡,將被國內各大新聞媒體機構普遍應用,報導的比例也只會越來越高。 More...
看見伊努克的怒吼之後:以族群之眼觀看媒介的發聲/孫嘉穗
儘管大雨滂沱,仍有大批觀眾駐足聆聽討論加拿大辦事處舉辦的《伊努克的怒吼Angry Inuk》映後座談,為何此片在女性影展中座無虛席,並獲得共感與關注?不僅片中提出了對族群、媒體與社會極具省思的觀點,片中呈現的加拿大原住民處境,與原住民透過媒介進行社會倡議與試圖反轉社會刻板印象的努力,都呈顯了族群媒介的社會參與,以及促發與台灣原住民處遇對話互動的多元文化空間。 More...
自媒體的風吹來了,然後呢?/周宇修
由於科技的一日千里,以往只有一般媒體才能做到的事,現在可能是每個人俯拾即是的技能,例如一對多的文字宣傳、視訊或音訊直播等等。這樣的改變,使媒體的權威神話被某程度的減弱,畢竟有了這些工具,一般人要能夠獨立的對某些事務進行報導跟評論,並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也因此,大家基於自己的喜好或是正義感,對許多看不過去的事物拍照攝影後上傳至網絡給眾人公評,這樣的行為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專門的社群團體在蒐集此種影音資訊,藉以衝高點閱率。 More...
當小英用臉書跟人民道歉──按讚還是按怒?/魏玓
從8月15日到20日之間,小英總統用臉書回應了三件全國矚目的事件,分別是815大停電(小英在臉書上po文向全國人民道歉)、世大運開幕抗議風波(小英在臉書上po文說反年改團體「太小看台灣了」),接着世大運台灣棒球隊第一場出賽,以再見失誤輸給法國(小英在失誤的外野手王正棠臉書上留言:「你要加油,不要失去信心」)。 為了檢驗和補充我的想法,我前幾天在自己臉書上做了一個小調查,希望問問我臉友中的年輕人(大約20到35歲之間),上述三件事情小英都用臉書貼文或留言來回應,他們覺得合理或不合理(再次感謝各位朋友!)。調查結果,覺得合理的人略多(26)於覺得不合理的人(23),但並無顯著差距。雖然不是什麼嚴謹的調查,但這個結果多少顯示年輕族群對於這種溝通方法還沒有形成太一致或主流的看法。所以,我想要試着深入一點討論這個問題。 More...
(絕對超過)五分鐘看完谷阿莫事件/魏玓
我先說,我不喜歡谷阿莫。 更準確地說,我不喜歡他的影評影片。 不過最近他被片商提告的事情發生之後,我連他本人也不喜歡了。 當然,我喜不喜歡他或他的影片並不重要,我只是想要稍微談一下這件事情(雖然因為他昨天被一位建中學生給神救援了,但還是值得談一下)。 More...
殺人能理直氣壯嗎?杜特蒂的媒體狂語遮掩不了菲律賓私刑問題
原文刊登於天下獨立評論(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059) 2016/11/29 作者: 張春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殺很大!在新聞中令人費解的杜特蒂 「所有犯罪分子都殺光!」選前以充滿爭議的言論佔據媒體版面,誓言選後要大開殺戒、殺光犯罪者,在一連串充滿爭議的新聞報導中,杜特蒂(Rodrigo More...
身而為人 焉能無感—
我看黃淑梅2015紀錄片《給親愛的孩子》
《給親愛的孩子》片頭, 圖/黃淑梅提供 文/魏玓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臺灣的反核聲勢重返高峰。記得在隔年的反核大遊行中,我帶着當時四歲的女兒第一次上街頭。遊行和反核這些概念一時難以解釋,我只先跟她說 More...
被慢性自殺的新聞業 需要大家救援
國民黨即將換柱前,中央黨部外各家新聞台的即時轉播車。 文/張春炎 對6年級甚至更早出生的世代而言,或許很難想像,新聞會被經常以「腦殘」這樣嚴厲的詞彙來形容。作為6年級生,我的經驗是,昔日的新聞是新知和學習的重要來源,當我還是學子的時候,常被師長訓誡要多讀報、看新聞才能 More...
波多野啟示錄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 文/魏玓 波多野結衣登上悠遊卡的這個事件讓很多人覺得很瞎。 事件的演變、某些人講的話、媒體上的議論,都有一些讓人搞不太懂的地方,不過我猜每個人覺得很瞎的點不大一樣。我想了幾天,好像找到一些線索來弄清楚,不是很成熟,但想拋出來看看。 More...
檢舉媒體不法,為何沒有獎金?
NCC已經在網絡上建立了功能非常完備的通訊傳播業務陳情網站。截圖自NCC官網 文/陳炳宏 通常,政府為鼓勵民眾檢舉違法行為,都會祭出獎金制度,以鼓勵民眾共同監督違法行為。檢舉亂丟煙蒂便是如此,檢舉人約可獲罰款的30%到50%,再如檢舉交通違規是如此。檢舉選舉賄選也是如此,若是檢舉總統候選人賄選成案還可獲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