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則獨家新聞…真無加稅需求?/馮建三
因應疫情經濟,各國砸大錢。歐美日投入以GDP的十%計算,馬來
財政部日前提出四項方案,包括未來一年要以一兆台幣低利融資協助廠商,另以一百億元與民間資本聯合創投。四家綜合報紙無不報導這則新聞,卻僅有聯合報沈婉玉呈現的財政部長蘇建榮「無加稅需求」,會讓國人想到「稅」的問題,另三報並無一處提及。聯合報的標題足以提醒讀者,英美、歐盟、澳洲等稅收已佔GDP三至四成多的國家,都在考慮或醞釀加稅因應疫情。《經濟學人》呼籲各國「抓住這個時刻」,減少各國給予化石燃料近五千億美元的補助,引入足額的碳稅,拯救人類維護地球。
那麼,稅收僅佔GDP不到十四%的台灣,無論是因應疫情經濟,或是降溫自救,真的「無加稅需求」嗎?
五月廿八日在「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論壇」,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張鴻仁說,這次防疫成績優秀,但「台灣醫療體系量能不足」也是事實。現在若不未雨綢繆,來日再有嚴峻的疫情,恐怕疲於奔命。這則新聞協助社會思考,進而因應即將到來的挑戰,也是僅有聯合報陳雨鑫報導。醫療體系資源不足,除了增加健保費,另一個來源不就是必須由財政部增加稅收,然後從稅收移轉挹注嗎?
五月三日,聯合報賴於榛、蔡晉宇、卜敏正三位記者再次獨家披露,重大刑案精神鑑定依照現行規定,本來就可以延請一位以上的醫師鑑定,但監察委員王幼玲與立法委員王婉諭說,由於「預算不足」,很多時候根本連鑑定都沒有做。這就使得不檢討預算欠缺,卻提出「一個醫師就夠嗎」的行政院,輕則是不知道預算不夠而有「何不食肉糜」之譏,重則是推諉卸責的怠忽職守。
楊竣傑(今周刊)整理的資料顯示,行政院審核通過的「2017-2021國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四年來「預算與人力並未增加」,國人人均心理健康支出○.七五美元,是世衛組織將近兩百會員國人均二.五美元的三分之一不到!台灣社區關懷訪視員過去十三年來都是九十六人,但二○一三至一九年,社區病友已從二萬多人增至四萬多人,社關員一位負責從二一三位增至四三四位,而衛福部若要兌現蔡英文的競選計畫,應該是一比八十!
從疫情的經濟救急,到建立社會安全網及救人救環境的降溫減碳,沒有一個項目不需要大錢,政府不善用各種時機,讓國人知道箇中利害,不行。請不要再說「無加稅需求」。
原刊載於 2020/06/18 聯合報 A13,經作者授權轉載。
馮 建三
Latest posts by 馮 建三 (see all)
- 從BBC看華視 消失的中道/馮建三 - 2022-01-26
- 傳播政策2024:兩年串連 一年推廣/馮建三 - 2021-01-19
- 修兩條文 重視公廣集團/馮建三 - 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