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四, 一月 14th, 2016

請以實質政策催出選票!

各國公共傳媒支出

各國公共傳媒支出,台灣敬陪末座!

文/林麗雲 大選在即,各黨莫不卯足全力搶票。放眼所及,主要手法是掃街拜票,造勢晚會及名嘴加持,希望能炒熱選情。但在選情持續加溫之際,政策討論卻持續失溫。正如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日前指出的,選舉中文化政策徹底消失掛零。本文檢視主要政黨的傳播政策,並呼籲各政黨以實質政策贏得民心,催出選票。 首先,多數政黨的傳媒政策明顯不足。國民黨在台執政超過五十年,影響台灣的傳播政策至深且鉅;但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一個台灣」網站(http://onetaiwan.tw/)中,居然沒有任何實質的傳媒政策之討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過新聞局長,主管全國傳播事務;但其網站上卻沒有傳播事務的討論,僅在「小宋Q&A 」區(http://www.soong.tw/qa/) 提及過去「沒有禁說台語,沒有禁布袋戲,也沒有查禁報刊」,竟然也只有撇清責任、把一切錯誤都推給「警總」以及「國民黨」。國、親兩黨人士有長期執政的經驗,竟在傳播政策上幾乎無所着墨。 僅少數政黨提及傳播政策,但也只有一點點。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點亮台灣」網站(http://iing.tw/posts/200)上關於傳媒政策僅有簡單一點:「成立高品質的公共文化頻道」。時代力量提到開放的多元文化政策,但傳播方面僅有制定「媒體壟斷防止暨多元維護法案」一項。以上兩位均未提到整體的政策為何?具體的實行方法為何? 台灣面對重重難關,在在需要政策思維。吾人所需的,不只是點狀思考,更需要全面性的政策思惟。以傳播文化而言,台灣其實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包括新聞及影像工作者),也有好的故事題材,但因為長期政策失靈而無法發揮理想,無法產製好的在地內容。因此執政者應思考的是:如何幫助人民實現理想,說出故事,呈現在地的生命力? 執政者應公開說明:傳播環境的願景是什麼?政策目標包括哪些(如振興吾國的傳播產業,厚植人才,生產出根植於本地文化經驗的作品,對外擴大台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體措施為何?舉其要者包括:公共媒體的規模為何?政府在整體傳播環境上的角色為何?如何責成受益於影音內容的平台業者(如有線電視系統)負起公共責任,提撥於影視內容之製作基金?如何確保優秀的本國作品有充份的資源及發表的平台? 值此選前催票之際,期待各政黨以實質的政策彰顯本身特色,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而選民也應擦亮眼睛,打開網站,仔細看看各黨的政策綱要。畢竟選民投下這一票,是選了自己的未來。這是民主政治的真締。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林 麗雲

林 麗雲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並為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執行委員。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5 × = 二十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