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週五, 五月 9th, 2014

媒改路上,感謝有妳

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動者 吳翠珍老師

林麗雲

(寫於翠珍頭七 2014年5月9日)

2012年「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前,翠珍抱病寫下:「[若]身體可行動,我[就]去走。」當時我國媒體界爆發了一連串重大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鬧得沸沸揚揚。例如,旺中跨媒體併購案,「走路工事件」(中時影射反壟斷學者黃國昌發走路工給參與者)。媒改團體(如媒體改造學社)、公民和學生團體集結,大聲疾呼,要求媒體改革,拒絕財團壟斷,並決定在9月1日(記者節)發動大規模遊行。媒改社號召社員參加遊行,但仍不知前景為何?能否有波瀾壯闊的行動?這時,病得不輕的翠珍寫下:「請容許我先報名,[若]身體可行動,我[就]去走。」

翠珍所寫下的寥寥幾字,一筆一劃,劃在我的心坎上。因為,這時她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了,卻仍掛念著台灣的民主政治、新聞專業、媒體改革。即使身體再怎麼不好,如果可以,她還是想要出馬。當時我內心萬分擔憂,因為這次遊行的路程有五公里之遙,而且必須在烈日下步行三個小時,「翠珍能撐住嗎?」我真不敢想像。因此我趕緊回信給她:「翠珍,還請多保重!身體為要」。9月1日當天萬人到場,洶湧人潮中我雖未見到翠珍的身影,但我知道翠珍的心一定在現場,因為她的精神一向與我們同在;那天,她的心一定也與我們一同走在熾熱的太陽下。

圖為2008年吉田秀雄基金會客座研究員東京reunion時的吳翠珍老師。攝影/本社社員翁秀琪

圖為2008年吉田秀雄基金會客座研究員東京reunion時的吳翠珍老師。攝影/本社社員翁秀琪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翠珍就已走在媒體改革的路上了。加拿大學者Hackett曾指出:媒體改革運動包括媒體結構、整體環境的改革;而後者必須藉由公民媒體素養教育,來培養主動的閱聽人,以改革媒體環境。自翠珍學成歸國後,就以媒體素養教育為畢生志業。她除了引介重要概念、累積知識外,還以具體的行動實踐她的理念,包括設計課程與教案,成立媒體素養研究室,撰寫媒體素養白皮書,製作電視節目等。也由於翠珍長年的努力,媒體素養漸漸在台灣受到各界重視(包括傳播學界、社區大學與教育部等);連某些中國傳播學者也敬佩翠珍的努力。

除了推動媒體素養教育之外,在重要的媒體議題之行動上,翠珍多所參與。例如,她參與媒體結構的改革。翠珍深刻理解到,結構對媒體環境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她的教案包括媒體結構的單元;她也支持推動媒體結構改革運動。在她的支持下,媒體素養研究室協助出版《電視改革,針鋒相對?專書(2002),收集了2000年到2002年之間台灣報章上關於電視改革的論述。自然,這位有理念、有行動力的先鋒,會參加媒體改造學社,提供公視兒少節目的分析,作為評論及論述的基礎,也連署反對新聞置入,促進政府修法禁止。即使在2012年的901大遊行,她的精神也超越了身體的限制,到了現場。

「媒改路上,感謝有妳」。在媒體改革的路上,翠珍一向是有理念的行動者,也一直在此大道上邁步前進。翠珍一定深知,媒改之路是漫漫長路;但翠珍的精神常存人心,正如在2012年9月1日的午後烈日翠珍一直與吾等同在。在此也衷心祝福翠珍能夠離苦得樂,持續守護台灣,也守護她一生的志業 – 台灣的媒體素養教育。

吳翠珍老師網路悼念專區

政大傳院學生製作的紀念短片http://youtu.be/c8Gv5UqoqgM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媒改社秘書處

媒改社秘書處

媒體改造學社(簡稱「媒改社」),於2003年5月4日,正式由學術圈、新聞界、社運團體等立志改善本地媒體環境的各界人士共同創立。改造台灣媒體結構、提升全民媒體素養、保障傳播從業人員工作權,以及健全本土傳播生態。

留言回應

XHTML: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三 = 9